目标人群定位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目标人群定位范文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之人群定位

很多企业理解的人群定位是指使用人群,然后对这个消费人群的年龄、消费能力进行分析;

其实,给产品做人群定位的时候,不光考虑使用产品的人群。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产品不同,买单的人也不同。我们在给产品策划人群定位的时候,分为目标消费人群、潜在消费人群、目标购买人群、潜在购买人群4个部分。

企业千万不要把购买人群和消费人群混在一起,一定要根据产品去确定。在分析人群的时候还需要分析有没有潜在的人群,人群定位准确,产品的销量就跟着上去了。

使用产品的人不一定就是购买产品的人,送礼的产品和使用礼品的人是不一样的,学生类的产品也有学生自己购买自己消费,也有家长购买,学生使用。也有女人消费的产品,男人在购买。男人消费的女人购买,老人使用晚辈购买。

比如学习类的产品,如果是铅笔,购买人群和消费人群当然是学生自己,潜在的购买人群就是家长。但如果是英语培训,购买人群就是家长,消费人群是学生。一区分开来分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对产品确定购买人群,一定要分析购买目的,也就是购买的动机。

比如丰胸产品,女人丰胸的目的是什么?胸大为了什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实更重要的是丰给男人看的。很多电视广告经常出现“哭”,男人嫌弃自己的胸小,分手了,用了某某产品后,几十天就从C杯到D杯,很多男人在追自己了。

学习类的产品与培训,家长购买的动机是什么?比如孙维纲高考复习班,36000元的价格,为什么家长还抢着报名?因为锁定购买人群是家长,从家长的购买动机分析,家长为什么要让孩子参加?因为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好的名牌大学,考上好的大学唯一的途径是什么?那就是分数,有一个广告标题,3个月从276分到560分。满足了家长的购买心理。

乐无烟无烟锅的人群分析了目标消费人群、目标和潜在购买人群。

购买人群、消费人群是家庭妇女:对这个人群进行恐吓,让她们对产品有购买的动机,厨房油烟3大害,炒一个菜等于吸了半包烟。

潜在购买人群:救救厨房的三老,老公也要买。

我在策划产品的时候,先是策划如何打动购买人群,然后才对使用人群饿定位。试想,产品好,没人买单,没用。中国的专利很多,成功的有几个?问题就是出在这里,都是在想如何打动使用的人群,没有去策划好购买的人群。

第二篇:2012年艾滋病防治各目标人群随访工作

目标管理责任书

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二十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医学随访。”艾滋病随访工作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工作职责,为认真做好我镇艾滋病各目标人群的随访工作,及时掌握各目标人群现状,为科学防治艾滋病提供依据,特制订以下目标责任。

一、 随访责任人:

镇防保站和站长为随访目标责任人,目标责任人可对此项工作进行分解,并 与直接随访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和任务。

二、 随访要求:

掌握辖区艾滋病病人及HIV阳性者基本情况,掌握发病趋势,对所有随访对 象建立联系制度,才需人盯人随访,要及时掌握随访人员动态,及时报告,并对随访中采集的信息做好保密工作。

三、 各目标人群随访任务:

1、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随访:HIV感染者每6日随访一次,艾滋病病人每3日随访一次并填写《艾滋病个案随访表》于次月3日前上报。

2、对艾滋病母婴阻断目标人群登记随访:对HIV阳性育龄妇女,每月随访一次,夫妇双方中丈夫单方为HIV阳性的育龄妇女,每半年随访一次,并分别准确掌握孕情,提供咨询服务;于次月3日填写《河南省艾滋病母婴阻断目标人群登记随访表》并上报。

3、对HIV阳性者及配偶个案随访:HIV阳性育龄妇女,每月随访一次,夫妇单方阳性者的配偶每半年随访一次并进行HIV抗体监测,并填写《河南省方城县HIV阳性者及其配偶个案随访表》于次月3日前上报。

4、各目标人群的随访率要达到100%,各种随访报表及其它有关材料上报及时率、准确率达到100%。

四、 奖惩:随访工作纳入考核,按上报规定完成随访任务,给予奖励;未完成任务者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及有关规定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追究责任。

独树卫生院院长签字:

村卫生所所长签字:

2012年月日

第三篇:目标定位 论文

准确定位目标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摘要】:教师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所组织的教学教学活动必定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目标 明确 依据性 科学性 适量

在我们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教学目标不明确而造成的教学随意性、盲目性现象仍然较为普遍。有的教师对讲授的课文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讲到哪里算哪里,随意性很大;有的教师的教学目标大而无当,多而繁杂,导致目标紊乱,重点不突出。教学环节设计不够精当,课堂结构松散。

听过一位老师教学《会走路的树》(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是低年级的课文,充满了童趣,说是以识字为主的低年级课堂吧,整节课没见识一个字,教师只是让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说是一节以阅读为主的课堂吧,整节课又不知教者到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小鸟与小鹿之间的友谊?可是学生根本就没体会到。让学生表演读吧,可学生根本记不住词,下面的学生也是乱哄哄的,你演你的,我玩我的;„„看似热热闹闹的教学活动,究竟想干什么?让人摸不着头脑,一节课下来,我不明白老师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教师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所组织的教学教学活动必定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一、目标定位要明确——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首先应做到“明确” 薛法根老师曾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

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时间的限制。一堂语文课,要向学生传授几个知识点,培养哪种能力,使他们受到什么教育,必须有一定的确定性。

那么明确的目标哪里来?最首要的一条还是认真钻研教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把如何上好一节课还重点放在钻研好文本,了解好学生等课前备课上,于老师说,“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仍以《会走路的树》课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为例,教者在教学设计时把让学生体会小鹿和小鸟的友情和理解“会走路的树”上,而忽视了低年级段的最重要的一个重点:识字和写字。没有写字的阅读教学不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课上只重视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课文,当一节课结束时还没来得及识字写字。试问,这样的低年级阅读课合格吗?低段的教学目标何在,教学有效性何在?

二、目标定位有依据——教学目标定位还应建立在把握好教材价值上 教材价值从实际上规定了一篇课文的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薛法根老师也谈到过备课的问题:要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

许多老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直扑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学《掌声》一课时,我也是一直在课文中来回打转,总觉得掌声的含义该体会,小英的忧郁也应该感悟,在内容分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同行的点拨下,我最终把主要目标定位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的一项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具体到这节课,就是: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教学目标必须体现一篇课文实质上的教学价值,没有教学价值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与恰当运用现有的语文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做深入的研读,以发现每篇课文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从而提炼出合宜、精当的教学内容。确定了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习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及向光的语文学习活动。

三、目标定有科学性——明确而恰切的目标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以生为本,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体,关注学生素质发展 2

的全面,难易要适中,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摒弃教学的功利性,关注学生知识的积淀及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文,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必定会有差异,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篇课文,可以教的内容有很多,因此可以作为教学目标的也很多,但真正需要学生理解、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多,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学生的实际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过高,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低水平重复。课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了解,看你所面对的学生在这节课中需要学到哪些知识,不同的学生在一节课中的需求是不同的,学习比较轻松的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马上就能理解消化,因而他们就需要继续提高。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需要不断巩固。因而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教学设计要既满足一部分学生提高的需求,设计一些有高度,有深度的习题,又要考虑到另一部分学生,设计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就像我在教学一篇课文前事先会让学生预习,预习的时候有很多简单的知识点,一些基本的内容都已经会了,当我正式上课时完全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如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呢,发生了哪些事呢这样的问题在导入的时候就会问学生,其实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是谁了还要设计这样的导语干什么呢?这就是教学层次的低下,不能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不会的,不能教”,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考虑学情,是我们定位教学目标时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四、目标定位要适量——有所选择的设定目标

教学目标不宜多,而宜精。不宜宽泛而宜集中。所以我提两个关键词:第一教学目标要做到明确。也就是老师你走上讲台的时候,你心里面有非常清楚,你想干什么?你想学生干什么。要明确,不能模糊。你一模糊学生就糊涂。语文教学可以模糊一点,但是你不能模糊,因为你模糊了学生就糊涂了。好学生一糊涂了,这堂课不知道在学什么了。如果说正确的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明确的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

《小露珠》这篇课文当中,有一个造句,“越来越……”造句。它有两个例句:

“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第二句:

“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

老师设计教案的时候,都写用“越来越…”造句。那么这个造句造到什么程度?一个老师课堂上这么教,读一读这两句话,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两句话当中有一个词,越来越…,越来越…表示什么,表示变化。很好。然后老师说,谁能用越来越说句话。

“天气越来越热,雨越下越大。”孩子这样说,老师说,很好,坐下。你看都会用了嘛!

如果孩子这样造句,老师们教学目标明确吗?达到要求了吗?显然,“雨越下越大,天气越来越热”,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说,这个叫已有的语言水平。你如果课堂上这样训练,那叫低水平重复,思考没有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而这两个例句,它有明确的目标。

第一,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它用了两个“越来越”,这两个“越来越”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同一个事物发展了变化,越来越大是它的形状,越来越亮是它的光泽,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小变。。显然它有两个方面,不是雨越下越大,完了。

第二个,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看看这两个“越来越”,它是前一个事物变化了,后面一个事物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这两个“越来越”是用在两个不同的有内在联系的事物身上的。你说说看,它的要求高嘛。很高的。它不是叫你说“雨越下越大,天气越来越热”这么简单的,这时候你这个造句训练,就有要求了吧。你这样造句训练学生就有能力的发展了嘛。那么有的老师说你怎么造啊,有一个老师造得很好啊。

说请一个班级朗读水平比较差的孩子,站起来,读这两句话,这一遍读声音又轻,读的又不流畅。老师说听我读一遍,你跟着读。因为听老师读书,所以他第二遍读得流畅,问孩子,第二遍比第一遍读得有什么变化,“流畅”。第三次让孩子再读,注意啊,两个越来越。孩子一读唉,感情出来了,干什么,有感情 4

了。第三次再让孩子读,这孩子读得有信心,所以声音很响亮,有什么变化,声音响亮。

老师说:“ 谁能现在用“越来越”来说说刚才这位同学,读了四遍句子他的变化?”孩子读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某某同学读得越来越流利,越来越有感情,声音越来越响亮。再看看他越来越自信,是不是。不是吗?你看,这四个越来越都是形容他一个人的,从不同的方面来形容他的。好。语言能力发展了吧,发展了。

那么,老师问,他这个“越来越好”,是什么原因啊,和谁有关?老师有关,老师怎么指导,老师指导的怎么样,越来越细致。给他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不对啊,好了那你现在讲讲啦,老师指导得越来越细致,这个孩子读得越来越怎么样,越来越怎么样。老师和学生是不是有内在联系变化。这时候所有的孩子知道,造句不仅仅是说说话,而是要用来描写,用来记叙我们生活当中看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现象。

生活当中哪些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有内在联系的。那学生都会说了,你自己有没有,为什么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为什么。你练得时间越长,你当然字写得越漂亮了。你看,把目光关注到孩子自身的变化,生活当中变化的现象。这时候你教学的目标定位,就是明确的。这样的训练才是有效的,否则低水平重复,谁不会,谁都会。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是前进的旗帜。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否准确,可操作,可检测将直接关系课堂效果的好坏,。我们只有定位好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1年10月

第四篇:正确定位,明确目标

11月16日下午2点,2009级xxxx在主楼E区126教室举行了以“正确定位,明确目标”为主题的心理班会。此次班会由心理委员策划和持,班级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心理班会。

迈入大三后,学生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开始正视自己毕业以后的发展问题,考研、就业、出国成了热门话题。此次心理班会正是以“正确定位,明确目标”为主题,旨在帮助同学更清楚地明白大三应该做些什么。班会开始,心理委员以PPT的形式介绍了活动的主题,并带领大家做了一个些心理测试。随后,班会进入下一环节——风采展示,由男生代表一起合唱了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之后,他们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或求职计划,并依次献上了歌曲。最后在进入游戏环节——“五毛一块”游戏,即男女生围成一个圈,男生表示1块钱,女生表示5毛钱(非重男轻女,因为女生比男生多一些),a在中间喊开始,大家围着圈跑,当她喊出一个钱数,大家迅速组成满足钱数的组合,没有组对的同学接受惩罚;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教室里不时传来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本次心理班会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心理班会不仅使各位同学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了目标,还极大地增强了2009级xxxx班级内部的凝聚力,使班级更加和谐。

文:09级xxxx心理委员

图:09级xxxx理宣传委员

第五篇:阅读的目标定位

中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定位

武汉市同济医学院附属中学褚达

阅读,是提升学生文化品格的很好途径。在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自主阅读时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高效地提升呢?我个人认为,阅读应当确立五个目标:

一、接受的目标

阅读一篇文章,要有“接受”的目标,要搞清文章所说的内容,吸收其精华。吸收精华,应侧重于文化价值的接受,而不仅仅是写作技巧、语言知识、文章知识的接纳。道理很简单,因为“写作技巧”、“语言知识”、“文章知识”都是很专业的,不能对所有读者起重要作用;而“文化价值”能对所有读者起重要作用。所谓“文化价值”,我的朴素的理解就是指对人、对社会能起永久的积极促进作用的精神力量。如在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中,司马光运用了逆向思维,救出了落水儿童,这就是故事所蕴涵的“文化价值”,是最值得我们接受的精神财富。逆向思维,对每一个读者的一生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因为这是属于创新思维。炎黄子孙都这样阅读,我们的民族将会变得富有创造精神。

二、拓展的目标

阅读一篇文章,要有“拓展”的目标,要在读懂一篇文章基础上,再找与该文相似相反的文章加以阅读,以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发现真理。阅读相似相反的文章,容易作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最容易发现真理。否则,只孤立地阅读一篇文章,就容易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被动局面,也容易掉入“只知其一,不知其泰山”的狭隘井底。

拓展阅读,可以作“古今阅读”,将古代现代的相似相反文章作比较阅读。古与今,时代不同了,变化创新是必然的,但是,今是古的发展,继承继续也是必定存在的。通过“古今阅读”,我们就容易发现那些是创新的精粹,那些是继承的精华。拓展阅读,可以作“中外阅读”,将中国外国的相似相反文章作比较阅读。中国与外国,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是必然的,但毕竟都是高等动物,因此,也存在着共同的思想精神。通过“中外阅读”,我们就容易发现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容易发现各个国家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就容易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崇洋媚外。拓展阅读,可以作“大小阅读”,即将大人物小人物的相似相反文章作比较阅读。大人物小人物,由于他们各自人生轨迹不同、经历不同,他们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人生感受、人生成就、人生不足,也就自然不同,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因此,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光彩,小人物有小人物的风采;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弊病,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弊端。通过“大小阅读”,我们就容易发现大人物小人物各自的高低优劣,做到既尊敬大人物,也不迷信大人物;既不推崇小人物,也不轻视小人物。

三、发现的目标

阅读一篇文章,要有“发现”的目标,要在阅读作品时有所发现,或发现作品独到之处,或发现作品的不足之处,或发现真理。如果没有这观念,就会落到“进入宝山,空手而回”的悲哀地步,就会掉到“迷信书本,迷失方向”的悲惨地狱。要发现优点,就要尊重作品;要发现缺点,就不能迷信读物。

中国的阅读,普遍不重视“发现”,只重视“解读”,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则十分重视“发现”,“发现”是他们阅读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003年11月5日《今日早报》发表的《一堂阅读课》介绍了美国的阅读教学方式,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灰姑娘》,老师就设计了一个旨在培养“发现”能力的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一个

学生回答说:“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就没有变回去。”老师点评道:“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将来谁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信吗?”在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了作品中的错误;“发现”了生活中的真理——伟人也要出错,出错不可怕;“发现”了学生的巨大能力——太棒的发现伟人错误的能力;“发现”了学生巨大的潜能——潜在的比作家更棒的能力。这样的阅读,是终身受益的阅读,才是高境界的阅读。

四、创新的目标

阅读一篇文章,要有“创新”的目标,要在阅读时有所创新。一篇文章,它本身不是最佳的,读者可以创造出更好的。如毕淑敏《孝心无价》讲了一个苦孩子的求学故事。他读完了大学,不顾家里的经济条件,坚持要读研究生,母亲只好去卖血。毕淑敏批评他是自私的孩子,认为应该放弃学业。这篇文章被一位老师选为教学内容,老师问学生,是该上学,还是该弃学,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要上学,上学可以赚更多钱,更好地报答母亲;有的说不上学,上学没钱,母亲年纪大了,卖血会影响身体的。双方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一个学生说:“我有好办法了,他可以边打工边读书呀。”大家都为他的好主意热情鼓掌。这位同学,真是聪明,他的办法既保护了儿子的利益,又保护了母亲的利益,文中的儿子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母亲只考虑了儿子的利益,毕淑敏只考虑了母亲的利益。这位同学的阅读,就是创新阅读,他创造出了比文章更好的解决困难的办法。一篇文章,它所表达的内容,能给人启迪的,读者可以以此为研究对象、为触发点、为基础,创造出新东西。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波痕”一词,以此为研究对象,我们进行研究性创造性阅读,就可以发现谴词造句的规律——小原则服从大原则。从“用词规范”小原则看,“波痕”是生造词语;从“用词要有美感”小原则看,“波痕”缺乏美感;从“用词要切合上下文要求”小原则看,“波痕”不及“波浪”贴切;但是,从“用词要切合作品主旨”大原则看,“波痕”是 淡淡的,最切合作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的主旨。影响主旨的表达,则是肝癌大病;影响表达效果,则是感冒小病,因此,小原则要服从大原则。这样的阅读,就具有了学术性,是极高境界的阅读。

五、运用的目标

阅读一篇文章,要有“运用”的目标,要将从文章中学到的精华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否则,脑袋就会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人就会成为“两脚书橱”,就会成为失街亭的马谡。

运用,可分为迁移性运用和创造性运用,前者是把前一学习活动获得的东西直接运用到后一实践中,后者是将前一学习活动获得的东西再创造后运用到后一实践活动中。鲁迅先生《祝福》中的卫老婆子,她到鲁四老爷家介绍祥林嫂工作时的说服艺术,包括了“取信对方”、“赞扬对方”、“感动对方”、“打动对方”我们学了后,就可以直接运用到生活中。邓小平学了马克思主义后,掌握了其理论中“实事求是”的精华,联系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就是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知道“实事求是”的人很多,可谁也没有提出过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就是邓小平的高明之处,伟大之处。创造性运用,要有非凡勇气,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统治了几十年了,改变它,没有非凡勇气是不可能的;要有超人的才气,一个只知道迷信别人的人,一个没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一个没有远见卓识的人,一个没有高屋建瓴本领的人,是不可能创立自己的伟大理论的,只有那些才气超人的领袖人物,才能别树一帜,经天纬地,创立自己不朽的业绩。

阅读,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只有“接受”这最基本的目标,因此,绝大多数人的阅读,质量不高,受益不多,收获不大。

阅读,是一件很有趣,很有意义的事情。善于阅读,更是一件令学生感到最快乐的事。

上一篇:免费景点名单范文下一篇:满分作文目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