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服务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特殊人群服务范文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仲兴乡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总结

2014年全年,全乡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以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综治维稳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维护全乡社会稳定做出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健全工作网络

全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按照职责分工,调整和充实特殊人群组织管理工作机构,强化了对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确定了办事人员,做到了工作有人抓,具体业务有人管,保证了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转。各成员单位有效整合了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一是建立专门工作人员队伍。各成员单位分别成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领导小组,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挂帅”,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主抓,并抽调得力人员共同参与此项工作。二是建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伍。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由司法所牵头,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职业技能培训人员为主体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三是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吸收了一批懂法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为搞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 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控措施

社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管控和救治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今年三月,全县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启动之后,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管控对象底数,落实了管控措施,为开展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1、重视和强化刑释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此项工作主要由司法局负责。积极预防了重新犯罪。在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上,主要做到了 “五个及时”和四抓。一是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二是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四是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重新犯罪;五是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人员重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我们做到了“四抓”:一是入矫抓规范,统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程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二是管理抓重点,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组织严管对象在重大节、假日前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三是考核抓质量。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考核制度,

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劳动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填入《社区服刑人员考察表》,存入矫正对象矫正档案。四是解矫抓教育。对解除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转入帮教对象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巩固教育矫正的成果。

2、重视强化了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和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的管理。派出所对全乡常住人口信息及出租房屋进行摸排、登记。派出所特殊人群专项组的其他成员单位始终把“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的管控和救治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的管理措施,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骨干、重点人员的监控措施,安排具体工作人员逐人落实的监控措施,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的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并将搜集到的各类情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领导反映,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重视和强化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管理。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相关成员的工作会议,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协调并落实工作责任。制订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及“四免一关怀”政策。二是加强对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确定了重点控制的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三是对农民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工作。四是在中学生及社区当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五是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协调机制

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和管控救治工作,需要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之间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衔接、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制度。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刑释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登记、建档立卡、走访谈话等衔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相关成员单位分别结合工作职能,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工作,派出所协助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定期核对两类人员的基础信息,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人员的脱管漏管,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将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及暂时无就业收入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社会救济等政策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特殊人群实行登记、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择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些措施都较好地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初步工作效果。 虽然我们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还够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的安排和部署,围绕重点任务,发挥工作职能,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以保证当地特殊人群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措施的落实,更好地服务平安建设。

仲兴司法所 2014年12月2

第二篇: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人口的持续增长,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XX市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工作目标

健全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XX市实际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工作路子,构建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新格局,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上实现了新突破。

二、工作措施

(一)成立XX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制定,指导各部门、各乡镇开展流动人

口服务管理工作,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突破。根据工作需要召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调会议,安排布置、协调各职能部门及各乡镇认真开展好工作。

(二)由市综治办牵头,从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建了XX市人民政府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与市人民政府便民(投资)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对外设立办事窗口,负责处理流动人口服务日常事务。

(三)树立服务意识,把工作重心从防范、控制为主上来,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只要在城市居住,有稳定职业、有合法收入,有合法住所的流动人口、水库移民,即可登记为城市居民,核发居住证。

(四)制定流动人口服务政策和《居住证》使用办法,建立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出台《XX市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流动人口就医、子女就学、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就业经商等方面享有的权利,明确卫生、教育、计生、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履行的职责和任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

(五)实行房屋编码制度,规定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落实以房管人措施。

(六)保障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经费。在开发区、乡镇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按照流动人口总数500:1的比例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流动人口专(协)管员,工作经费列入财政予以保障。

(七)注重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劳动技能、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禁毒防艾知识培训,提高流动人口的素质。加强对外地流入人口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与流动人口集中流出地的综治部门协作,形成双向管理的工作格局。

(八)依法查处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和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使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

(九)创新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过渡安置基地,为“无家可归、无业

可就、无亲可靠”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提供帮助。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成立监外人员管理局,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和社区矫正“五种人”和管理。

(十)对有现实危害和暴力恐怖倾向的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有前科劣迹和报复社会倾向的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等人群,逐一纳入社区、村(居)委会视线,掌握动态,落实监护人员,加强治疗、教育、管理。

(十一)进一步加大打击,取缔邪教和非法宗教力度,做好邪教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回访帮教工作,落实“包保”责任和措施,提高转化率和巩固率。

(十二)加强对境外来华人员的管理,全面及时掌握外来人员信息,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及时清理、遣返“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人员,引导其更好地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篇:2013年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开年以来,我院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思想核心,以“三讲”、“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根本目的,对全院特殊人群进行长期、有效的服务管理,有效消除本院范围内因特殊人群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现对本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以院党支部书记何文平同志、院长赵松同志为组长,王德志同志、朱国庆同志、闫志华同志、王玲同志、伍丰隆同志为核心成员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密切与团司法所、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联动,与院安置帮教领导小组、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建立合作平台,做到信息共享,切实有效掌握特殊人群的动态信息。

二、将走访工作与和特殊人群的座谈工作常态化,熟悉特殊人群的基本信息,了解特殊人群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知悉特殊人群的思想动态。

三、坚持在特殊人群中的普法宣讲教育工作,讲解由益于特殊人群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利好政策,体现社会对帮助特殊人群回归社会的关爱之情,对有

创业和就业欲望的特殊人员给予合理合法的必要帮助。

四、对特殊人群依法管理,对存在不安定倾向的人员联系派出所、司法所共同进行思想引导教育,经思想引导教育仍不思悔改的人员,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辖区内的社会和谐发展的顺利进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管理、以德育人、以情暖心的工作路线,为保障我院乃至我团的和谐稳定发展而不懈努力。

十一团医院

2013年11月

第四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研究

如何加强特殊人群的服务与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对特殊人群管理机制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管理机制的变化及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已成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笔者此处特殊人群是指服刑在矫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吸毒人员、身体残疾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的间歇性精神病人以及身患传染性疾病的(如艾滋病患者)等群体,是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人群。做好对这部分人员的服务管理,是基层司法干警要加强的一个重点,关系社会的安宁和谐。我们在不断加大对特殊人员的安置、管理力度的同时也存在不少服务与管理不足、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家庭、社会的作用,必须坚持以综治部门为主导司法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辅助联动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在管理上严格、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心理上疏导,通过教育和帮助,使他们既敬畏刑罚又能与社会不脱节的平稳工作生活,遵纪守法、与社会和谐相处。

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关系着群众生命财产及重要设施的安全。因此要根据不同类型特殊人群的特点,坚持分类施策、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1、对服刑在矫人员,要做好分类监控、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保障他们与社会融入衔接同步;

2、对刑释解教人员,积极帮助联系解决就业、生活、家庭矛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要建立司法机关、社区组织、家庭成员密切配合的工作体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

3、对吸毒人员,要建立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相互衔接的等级递进式工作机制,帮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4、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要建立家庭成员、社区组织、司法机关密切配合的监测预警、救治救助机制、科学有效地医治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危害;

5、对患传染性疾病的(艾滋病患者和易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群),要坚持预防、救治、救助、监管相结合,加强综合干预,坚决遏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6、工作保障方面要落实经费、人员和工作场所,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帮助特殊人群的良好局面。

一、特殊人群的特点

1、服刑在矫人员,服刑在矫人员指的是五种罪犯人员,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

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这5类人总体特点是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对于矫正人员除了平时的监控管理外主要还是要以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主,笔者认为服刑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让罪犯认识到罪行并接受处罚后回到社会生活下去,工作是要技能的,司法干警在执行刑罚的时候就应该准确把握要点,对矫正人员自身性格、身体条件等特点进行技能培训,保障在矫人员思想与技能与社会发展同步。

2、刑释解教人员,也就是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人,这类人事实上已经为自己所犯罪行接受了刑罚,笔者认为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在对待此类人群时首先应该人格上尊重他们因为事实上大家是平等的、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感情上要亲近、生活上要给予关心、心理上疏导,对待此类人群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同时不仇视社会,通过积极帮助联系解决就业、解决生活苦难、调解家庭矛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入手。

3、吸毒人员,

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存在问题

近三年来,灌云县共有2360名刑释解教人员,因无固定职业,无生活来源而导致重新犯罪的54名,重新犯罪占回归人员总是得2.2%。从犯罪类型上来看,80%案件系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侵财行为犯罪案件,且连续作案,涉案金额、后果严重的案件居多。可以说,作为高危犯罪人群,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一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

当前,灌云县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特殊人群帮教工作也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大部分贫困家庭人员生产生活非常困难,缺乏职业技术专长,文化水平较低,普遍遭受社会歧视,就业非常艰难。二是在校“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与教育监管,很容易流落社会变身社会闲散青少年,甚至沦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分子。三是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大量存在,特殊人群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四是监狱、劳教所、看守所与安置帮教机构工作衔接不力,相当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出监后没有同家庭和基层组织衔接就直接流于社会,成为人口管理的盲区,有的重新违法犯罪。五是少数乡村安置帮教组织不健全,经费没有保障,管理手段落后,安置帮教措施不落实,度刑释解教人员漏管失控。

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为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体现人性施矫

(教)、科技强矫(教)、制度保矫(教)的特点,应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创新与完善。

1、 把“阳光”照向特殊人群的技校培训模式

一直以来,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管控难困扰着基层司法工作者。为

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自2006年起,灌云县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办法,通过创办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探索符合特殊群体的教育培训机制和就业安置方式。5年多来,该校已培训刑释解教、社区矫正、生活困难等特殊人员2317名,就业安置率达98%,无一重新犯罪现象发生。该校也因此荣膺全省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

灌云县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由该县司法局和伊山镇投资200万元创办

的,主要是免费为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利用培训单位向企业推荐就业的优势,构建特殊群体的就业安置平台,解决特殊群体的就业安置难题。学校开设了数控车工、普通车工、叉车司机、电焊工、维修电工、电动缝纫工等6个培训专业,聘请14名具有高级技能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员,每期可接训学员100余名。为确保学员顺利就业,该校还和苏、锡、常以及上海等地的3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其中16家企业成为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基地,确保学员都能顺利就业。据悉,截至目前,该校已举办18期培训班,对2317名特殊人员进行了免费技能培训,学员全部取得中、初级技能等级证书,并推荐就业。

为帮助特殊人员重归社会、重新生活,该校还专门从县政协、法院、检察院

等单位聘请心里咨询治疗师、法官、检察官、律师等10多人,作为特殊人员帮教矫正的老师,每月对他们进行10天以上的法制、思想道德、心里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并组织学员开展公益劳动、义务献血、捐款救灾等活动,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同时,学校还积极帮助特殊人员解决生活、医疗、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存

在的困难。该校聘请了30多名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特殊人员服务管理

工作志愿者,并多方筹集20多万元作为救助资金。54岁的孙某曾因挪用公款服刑,出来后,思想极其悲观,认为这一辈子就这么毁了。在进入学校后,孙某抱着听听看的心态听了好几堂心理辅导课,一个礼拜后,心态就恢复了正常,并且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当时真的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死马当活马医吧,谁知道听了之后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人生不能就这么结束了,谢谢老师,谢谢学校,现在我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轨。”学校成立以来,已先后救助128名特殊人员,为29名生活特别困难的特殊人员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

阳光学校做法,受到国家、省、市司法行政部门的高度肯定。2007年11月

21日,省司法厅专门在灌云召开了现场会,推广阳光学校的办学经验。

2、 把“希望”寄予社会人群的志愿服务模式

为切实解决特殊人群的教育和安置问题,建议成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

营企业、专家学者等社会公益的知名人士特殊人群社会管理工作志愿者协会。

党政主导 提供组织保障

灌云县委、县政府、县委政法委将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

日程,明确由县综治委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具体抓落实,县、乡镇、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并调整充实由党委政府领导及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组织机构、办公设施、工作人员和专项经费由党委政府统筹安排提供保障;县委、县政府把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列入党政目标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县目督办不定期专项督查帮教管理工作。

部门负责 促进规范管理

将“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社区矫正服务中心、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服务中心”

定性为非盈利、非社团法人的社会服务机构,将“职业技能培训过渡性安置基地”定性为微利经营、收益反补的职业技能培训过渡性安置机构,明确基本职能是对社区戒毒人员、社会服刑人员、“问题”特殊人群进行日常帮教管理。

公众参与 帮教成效显著

建立由名志愿者参加的社会帮教志愿者大队,下设个乡镇帮教小组,

配合乡镇、村(社区)开展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建立专职协勤队伍,选拔优秀志

愿者进入个社区公益性岗位,充实到乡镇综治办;建立政策法规顾问团,开

展对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的政策措施研究,将社区矫正对象的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对高危未成年人成功进行心理矫治,辐射带动全县余名“问题”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

3、 把“基金”撒向特殊人群的阳光帮扶模式 设立特殊人群专项基金,基金来源以财政划拨为主,以企业赞助,社会捐助

等形式为补充,由司法行政部门管理使用,每年坚持审计监督制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不断完善自律机制,逐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坚持定期信息公开制度,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促进阳光基金健康发展。要求做到通过新闻媒体或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布捐赠收入和支出情况。对捐赠人提出的咨询,都能及时答复。每年年底都通过适当方式向各位主要捐赠人通报一年来阳光基金用于特殊人群管理的情况。

近年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得到不断加强,管理和服务的领域得到不断拓宽,可以说,已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在实践中如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强化管理机制和服务手段,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既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也是司法行政机关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司法行政机关而言,管理好特殊人群,维护好社会稳定任重而道远。我们在实践中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继续研究和探索。为此,我们将不断上下求索,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强化管理机制和服务手段,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特殊人群社会化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第五篇:沙子二中关于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履行学校教育责任,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特殊群体青少年的良好氛围,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有效地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和管理,根据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县教育系统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沿教发„2014‟147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特殊群体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关爱服务活动,提供生活和教育保障,努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邹助生

副组长:何志丹王坤友

成 员:各班班主任

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能职责,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积极做好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目标

(一)保障特殊群体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不让一个学

生失学。

(二)维护特殊群体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合法权益不受

侵害。

(三)加强思想道德、法制、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关

爱教育和救助保护,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

(四)切实开展禁毒和反邪教宣传教育,确保师生及其家庭不

受任何伤害。

四、职责分工和工作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档案

学校要组织对辖区内未在学校上学、无职业青少年、流浪乞讨

青少年、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孤儿、智障学生、辍学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开展一次排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切实落实相应措施解决其就学和帮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排查出的特殊群体青少年,要进行档案管理,设定档案查阅权限,保护特殊群体青少年个人隐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并将特殊群体人员造册统计交局安监办备案。

整体摸排工作于6月22日前完成,并于6月22日前将摸排情况及帮扶教育措施报管理中心。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1、密切协作。各班要高度重视,做好相关工作,围绕工作目标,密切协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教育,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狠抓落实。各班要建立完善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对适龄青少年要保证他们有学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搭建平台,活动引导

学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使特殊群体学生

的品德、行为、性格等方面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快乐成长。

1、围绕青少年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需求、素质能力、作用发

挥等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具体做到“四个一”,即建立一个青春健康教育经常性工作机制、成立一支青春健康教育宣讲队伍、开展一次青春健康教育知识竞赛、开展一次青春健康教育主题团队日活动。

2、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要以《宪法》为重点,以开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逐步养成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民意识和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使青少年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3、切实开展“禁毒反邪”警示教育活动,各学校要根据《沿河

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暨6.26国际禁毒日宣

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沿教发„2014‟146号)精神,认真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反邪拒毒的意识。要把“禁毒反邪”警示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坚持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常抓不懈,力求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四)建立机制,关爱学生

1、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各校要开辟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信箱,对有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努力打开“心结”,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素质。

2、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各校要对特殊群体中的每一位学生明确一位老师给予帮扶,并建立台帐资料。

3、建立安全教育机制。一是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教育。二是加强学校门卫管理,进一步落实门卫工作人员职责,提高服务水平,严防学生离校出走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三是联合综治、公安、安监等部门调查校外住宿学生信息,切实排除校外住宿生安全隐患。四是完善校园“三防”设施,加大硬件设施改造,提高实时监控水平。

4、建立媒体宣传机制。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宣传社会各界关心特殊学生的动人事迹,营造关爱特殊学生群体成长的良好氛围。

5、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学校要做好特殊学生群体容易出现的离校出走、打架斗殴,人身伤害等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关爱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是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各校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在管理上有倾斜,过程上有侧重,结果上见成效。

(二)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各班班主任要亲自抓,切实保证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严禁玩忽职守、走过场,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狠抓落实,注重长效。要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要积极调研,明确对象,区分类别,把握重点,掌握方法,提高关爱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特殊群体学生办实事、办好事,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形成特殊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沙子二中

2014年6月12日

上一篇:团青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天天向上答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