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实践

2023-03-02

第一篇: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实践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反思

学习了这门课之后,让我实践体验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很开心有这么一门课。在充满信息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有益的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是我们即将成为老师应该具备的本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样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因为信息环境下学习的空间是开放和博大的,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以前的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辅助,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教学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也低。而现在可以上网进行电子阅览,还可以观看演示视频、Flash动画、图片等等。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多姿多彩让学生耳目一新。应用信息资源,课堂上信息为中心,教师的课本就变成了助手,就能放开对学生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检查评价等等,不会再那么枯燥了。学习完了这门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型而有效的教学是要给学生提供自主的平台,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教师主要负责引导他们。就比如说,在以前我们通常认为课件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但是现在也告诉我们可以是用来辅助学生的,主体是学生了。一样的,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来达到目标,这门课就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现在,我就从下面的两点来谈我的想法: A、选择一个适合学生的,有实践性的主题。在我们这门课上,首先就是确定一个活动的主题或者说是一个教学目标,然后设计一下活动的方案,平时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做课件,然后给同学们讲解一下,趣味性有一定的欠缺,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也不高。但是,通过这门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方式来开展这个活动。首先,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来参与这个活动(这个活动要具有实践性)。然后引导同学们一步步做下去,找资料,设计活动,实施活动,汇报成果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只是教师一味的去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完成,这个过程也要鼓励学生家长的参与。所以,我们这门课的webquest就给了我们很好的这些方面的帮助,帮助我们完善我们的学案和提供一个平台可以给我们所有感兴趣的人一起讨论交流。

B、学习探讨各种可以用于教学的平台。让我觉得我们的教学要是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网站,那么将会对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促进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示。在这门课上,我们就接触了很多平台,比如:weebly、fanscio、问卷星、好看簿、百会、维基百科、360图书馆等,这些的介绍及运用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同学们也在自己的活动中用到了这些,我觉得出来的效果真的很好,也提点我们要好好的去探索这些平台。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师的上课的方式。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很明确,课后的作业清晰明了。课上介绍完相应的内容后就留时间给同学们自己实践,不会的可以及时的向老师请教。之后的课上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活动,其他同学提一些建议,大家共同讨论交流,整个氛围很好。老师每节课给我们介绍的知识我觉得很实用,内容我真的很喜欢。

我觉得遗憾的一点就是这门课的时间太少,只有六周课。我觉得很懂内容我们还要向老师多多的学习,也希望老师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建议。

第二篇:中职学校推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标志。目前,信息化教学已经在中职学校内部得到大力推广,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面,信息化教学可谓功不可没。本文就中职学校推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为研究内容,对中职学校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分析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指出信息化教学的特点。通过此次研究,在为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也为中职学校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使信息化技术的改革在不断深入。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是发展的必然,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推广,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改革丰富了中职学校教学内容,并展现出蓬勃的生机。近年来,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点关注,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 何谓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成为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教学重在整合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丰富传统教育内容,提高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信息化教学在我国的实践来看,信息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传统教学理念、内容、方式等不同方面,是对我国传统教学的补充。

二、 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侧重于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在教学方式上具有创新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教学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化、教学环境网络化等。 1. 教学多媒体化

信息化教学强调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传统教学手段的板书形式被多媒体课件所取代,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枯燥的课堂氛围活泼起来。目前,大多数教材已经配备了与其内容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这极大的方便了多媒体教学工作的开展。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受到师生的强烈欢迎,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教学多媒体化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保障。

2. 教学资源网络化

信息化教学之所以能够得到推广、普及,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学资源匮乏,缺少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元素,而信息化教学改革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多媒体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互联网,并且 ,不断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也为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选择。 3. 教学方式个性化

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的重要角色,因此,传统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然而,信息化教学则改变了这种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借助网络开展个性化教学,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点播,信息化教学系统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4. 学习的自主化

传统教学理念中,学生被看作是课堂教学的配角,教师掌握课堂的绝对控制权,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信息化教学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讲述课堂内容的同时,仅负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信息化教学中的电子教材、线上课堂等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5. 教学环境网络化

信息化技术使传统教学环境网络化成为可能,这里所提到的教学环境网络化是指将传统教学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来,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互联网课堂能够突破传统课堂在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目前在各大院校所推广的网上图书馆、网上虚拟课堂就是教学环境网络化的直接体现。

三、 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所采取的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为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教学模式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调整,并且,教学模式同时具有良好的有序性。传统教学活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介。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而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

中职学校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存在明显区别。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这中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地位得到转变,教师还课堂于学生,通过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环境与内容,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积极性、有效性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信息化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采用的学习方法有个人预习、分组讨论等。

尽管信息化教学改革为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信息化教学改革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在中职学校广泛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在传统教学体系架构下融合信息技术而形成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丰富了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 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

根据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其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中职学校对办学成本的重视,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的推广速度较为缓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有目共睹,因此,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在中职学校内得到大力推行,关于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就是对信息化教学进行设计,为使信息化教学改革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成为此次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还课堂于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对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而不断调整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职学校所开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信息化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师应当对教学计划进行设计;第二,教师应当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也应当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第三,对于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教师、学生都需要进行深刻反思,而反思的动力就是来自各方面对教学计划与教学过程的科学评价;第四,教师与学生应当在评价的基础上,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不断丰富其内容,最终实现信息化教学设计效果的最大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在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五、 总结

尽管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存在,然而,信息化教学改革必将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应当正确对待这一变化,从思想上接受这一改变。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将逐渐趋于完善,借助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行,中职学校将培养出更加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梅文婷.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如何实现同课程融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5) [2]张海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J].智能城市.2016(03) [3]冯丽荣.信息化教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J].新丝路(下旬).2016(02) [4]朱琳.高校信息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02)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中的实践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学习领域的广泛渗透,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并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的变化,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从而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习工具,提高教学效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与教育的新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正 文】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化也同时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也必然要迎合这一发展趋势。信息时代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并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那么,面对这样的信息环境,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如何开展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意境

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阅读和作文,而在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词句汇和句子的理解以及文章的赏析训练,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多彩、声形并茂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通过生动的课件配上声情并茂的图片,可以让同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用课件执教某些描写故事的文章时,既设计了人物的形象模型,还有从网上下载的有关作者资料、图片,还有用 FLASH 动画制成的短片,再加上给人物的生动配音,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在上课时,同学们不但能够听老师讲课,还能像看电影一样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很多。在作文的教学中,要根据同学从小喜欢动画片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让同学们观看生动的影片,从影片的语言、色彩、空间、时间等内容的形象性,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避免只是单一地面对枯燥的文字阅读。这样,当同学们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慢慢地再去引导写作。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感受

学习是真情实境的体验,同学们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的更加有效, 我们知道,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些课堂表演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表演文中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情节,但并不告诉学生要从中体悟什么,只把表演当作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如上《驿路梨花》,让学生表演小姑娘的欢快;上《陌上桑》,让学生表演看到罗敷时的神情;上《狼》,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这样的表演我们看不出其意图,看到的只是一幅幅滑稽可笑的模样,听到的只是学生阵阵哄笑声。还如课堂阅读,只要求学生读课文,但不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学生凭感觉自由阅读,阅读的低效化也就成了必然。看着这一幅幅画面,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之中,接着,教师抛出点拨式质疑:如果你是老师,你将如何来表演?学生马上被这一有创意的设计吸引过来,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得益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由此可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综合适应多种感官接收信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善于总结、敢于创造的阅读习惯。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充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我们可以可以通过网络、光盘、书籍扫描途径来搜集一些图片资源,这些图片资源可以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准备一定的物质基础。许多文学作品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这些作品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及通过电视录制的方式,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比如在学习《论语八则》时,我们把搜集的七幅孔子像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显示出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字材料,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孔子像。有的喜欢庄重文雅的孔子画像,认为那代表孔子的儒者风范:有的喜欢额头硕大的孔子画像,认为那代表了孔子的智慧,也与她的孔丘一名有关联··通过对画像的争论,学生从多个角度更深入地了解了孔子。在分析《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孔乙己》的视频录像,让学生从肖像、动作等方面与文字课文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字语言的理解。为了避免视频作品给学生孔乙己形象的定势,可以加入丰子恺先生绘制的孔乙己形象,将三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对课文的解读也能随之深入。我么还能利用网络与光盘的优势,大力开发电子图书资源。目前,我们不但可以建立含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当代名著名篇,这不但大大丰富了教师的备课资源,还能极力于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上的研究性学习。在视频作品对比问阅读时,选用以录像带、VCR、DVD、DAT、MPEG、FLASH等数字格式的视频作品,组织学生对二者进行对比阅读的教学课型,学生在学习小说《阿Q正传》时,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同学观看电影《阿Q正传》,通过观看电影,同学在接受文学作品就不会太困难了。然后对二者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字作品的体会。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这是个不低的要求。让学生把大量的课外书籍都买回家是不现实的。信息技术中的电子图书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读课外书难的问题。电子阅读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阅读方式。在线阅读,学生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非线性路径阅读大量的有关文本主题的课外读物,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从语文知识的纯教学内容中走出来,把理论知识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全方位教育。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注重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这也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因此,当学生学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当学生强烈地感知到当今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星球,而人类却在糟蹋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时,愤怒、痛苦之情油然而生,产生了强烈保护地球的意识。学完课文,教师就把教材中的资源问题转化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我们与资源利用》。这样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了学科资源,把学科内部开放性的作业转化成有主题的探究实践活动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要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要切实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的整合、与学生学习的整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教学管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使教师经历“我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到“我用信息技术”,到最后“我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三个层次,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刘利:《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顾健:《试论网络阅读的特征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3期。

张跃红:《追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融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效果

【摘要】:

一、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二、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知识复习和学习评价

四、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

【关键词】:信息,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其自然成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技术,这种技术本身不仅代表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也包括智能形态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艺术等。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而且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数学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改革。

“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多种感官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几分之一》一课时,我设计了“猪八戒吃桃子”动画。滑稽的人物,优美的音乐,诙谐的解说,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乐学氛围,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易接受,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比传统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设计了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的结果,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了到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第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学生学习一个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的一个过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渗透了“极限”思想),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学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学上的难点。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第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信息技术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带来了课堂益的提高。

第四、优化了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达到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如在学生理解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后,我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设计了这样的判断练习:若给出三角形形的三个角中的一个角,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吗?①露出一个钝角;②露出一个直角;③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依次进行判断。在对“露出一个锐角”的判断中,有的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对此,故意让屏幕显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当学生说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时,却让屏幕显示一个“钝角三角形”。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因为三种三角形都有锐角,所以,只露出一个锐角是不能判定是什么三角形。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投影片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

例如:梯形的面积。发现客观的结论显然是一个难点。利用《几何画板》可以突破其教学难点。通过《几何画板》在剖析问题的实质时,就可以使学生清楚了解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比较传统教学,它能形象直观的反映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

《几何画板》具有易掌握性、易操作性和交互性,这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称手的学具。学生们都非常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几何画板》如何研究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最终将问题圆满解决。有些学生还不满足于此,往往能加入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数学实验”。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知识复习和学习评价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复习和巩固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多按章节划分知识点模块,同时提供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文、图并茂。学习者可以自己决定进度,针对自身情况逐步深入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另外,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或利用教育软件,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计算机还能同时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教师或学生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如科利华考试系统),进行在线考试。

四.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

如今的Internet,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介。每天,千百万人正在通过Internet学习、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Internet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学生可以在世界范围服务器主页上浏览,可以利用E-mail双向异步交流,可以通过聊天室双向同步通话,可以通过BBS进行双向同步讨论,可以使用同步多媒体环境的虚拟教室。这样,可以让远方的专家、教师替代计算机有针对性地来帮助,让学生集体通过交互讨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所以有了网络,合作式的学习(学习小组)就大大发展了,这会给个别化教学提供另一种解决方式,使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地址:恩施市龙凤镇武商小学 电话:18171562903 电子邮箱:459466652@qq.com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 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 内 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 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 现 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学和其它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与意义,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教学整合的意义,并对整合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整合 注意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 》 明确指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 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 内 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 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 现 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是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要使学生成功地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就需要有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信息技术能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我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同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设计了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的结果,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了到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二、 用多媒体来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易,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吸收。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突破一些教学上的难点。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地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结论。而不是去死记硬背、或听人告诉才知道的,使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优化课程资源,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提高效率,增加了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信息技术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带来了课堂益的提高。

四、信息技术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呈现了清晰的学习思路。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对学生授之以“渔”,教学过程中关健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掌握知

识的来龙去脉,利用多媒体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知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激活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学中如何画角是本节课一个重要内容。以往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学生看,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画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等。而这一环节,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首先利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演示前,教师提出“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电脑演示步骤。由于是电脑来画,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角,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渗透角的形成。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掌握了画角的方法,教学效果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为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焕发了勃勃生机,但是要让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我认为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多媒体在一节课中切入时机,切入量,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宜用则用,不宜用则不必勉强,一般要用在教材的关键处,教材的疑难处,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深奥处。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在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方便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成为“专家型”的媒体使用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扩充新的教学经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终身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充分了解现代化技术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和教师综合水平的发挥。

五、课堂教学不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相互沟通的过程。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是渴望教师的眼神和自己的眼神互相碰撞,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教师板书时的动作与速度对于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聚集学生的注意力等方面都会产生作用。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不行,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中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任何技术无法代替的。

上一篇: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下一篇:实习鉴定表实习证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