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2-10-21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 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是课堂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之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面对并妥善处理的问题。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必须学会角色的相互转换,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灵活处理教材, 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 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区实际, 特别是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定三维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分层次设计作业, 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备课的基本原则是遵循课标, 活化教材, 从学生实际出发,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要学的教学内容, 使抽象的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根据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的事物和现象, 利用背景化教学渗透教学主题, 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意义的教学。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例如, 呼吸作用一节课的内容理论性强, 要把整个过程彻底理解, 不少学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就一些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思考: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时间长些?腐烂的橘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米酒和葡萄酒酿造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发学生探究呼吸作用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对呼吸作用的原理、过程、外界因素影响、实际应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深入探讨。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 驱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 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主动参与探究知识, 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同时, 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弊端, 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 学生不但较好的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 而且也受到了相应的生命教育, 使德育教育无痕化地渗透到了教学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指导生活的科学方法, 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探究合作, 提高课堂有效性

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 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 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 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任何一种教学方式, 都不是万能的, 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 即在一堂课上, 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 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在选择教学方法过程中, 尽可能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同时, 仍然大力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比如, 在进行蛋白质的多样性教学中, 明显觉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生涩, 于是, 我就想到了将内容转换为数学知识, 动手让学生来实际体验。用三角形, 圆形, 方形分别代表三种氨基酸, 让学生来排排看组成三肽有多少可能。其实, 这个就是让学生利用排列组合的方法来体验氨基酸排列方式的多样性, 从而领会蛋白质多样性的一个方面。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每一节内容都有一个“问题探讨”来引入新课, 并非每一个“问题探讨”都设置得很理想, 有些问题就流于形式和机械, 甚至有点牵强。例如, 《DNA的复制》这一节的问题探讨中举奥运会会徽印章的制作为例, 它的问题是“想一想, 如何才能将两个印章做得一模一样?做成后又怎样验证这两个印章的相似程度?”它的目的是想要引起学生思考全保留和半保留复制的不同?可是, 我发现这种问题情境对于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参于程度都极为不够。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教材中的“问题探讨”,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心理特点来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学习应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教学中如何才能组织好生物的探究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 要使教师正确认识探究学习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不能仅为追求探究而进行探究教学, 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探究学习是学生养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第二, 因地制宜, 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 尽量设计一些利于学生实施的生物实验、调查、考察等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一方面, 可有效防止探究活动设计的泛化和探究点的偏离;另一方面,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现象和问题的探究兴趣, 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实践问题的关注和分析, 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意识。第三,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探究学习的重要一环, 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教师要重视二个转变:一是改变课堂教学的目标观, 即要把教师解决学生的问题转变为让学生产生新的疑惑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二是改变问题教学的顺序和方式, 即要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四, 重视营造宜于探究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 善于鼓励学生表达和争论各种不同的观点, 并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听取和表达不同的观点的习惯, 为探究成果的达成和共享提供良好的机会和课堂心理氛围。在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以组织合作性交互作用为主, 它涉及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通常采用小组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小组成员, 尽可能搭配完善, 使每个学生都能产生使命感, 并能互补, 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和分工合作的良好氛围。根据预习的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学习结果向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点评。对于《基因工程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十分无趣, 且完全抹煞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 我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从转基因植物方面的应用, 转基因动物方面的应用, 转基因工程菌生产药物方面的应用预先收集相关信息。然后, 课堂上分组将同组成员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并最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这样既加强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而且很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当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直观教学, 提高课堂有效性

高中生物本来就是一门知识性极强的学科, 如果只按照教材来进行教学肯定是不行的, 这就要求教师思考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消化。如, 在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中细胞间的通讯这个知识点时, 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把“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传递”比喻为面对面的交流, 把“通过分子信息传递”比作是打电话, 把“通过通道传递”比喻为“写信交流”, 形象而易于理解。还有一个例子, 是在教高中生物进化这个知识点时, 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进化的结果——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而是理解成“是生物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的例子,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可以用人穿衣服来比喻, 人在夏天穿单衣, 冬天穿棉衣, 就是人对自然的选择, 按照“自然选择”的理论来讲, 就是人在夏天穿棉衣、单衣的都有, 穿单衣的活下来了, 穿棉衣的人死掉了。这样一比喻, 学生被逗乐了, 在欢快的气氛中将知识点也掌握了。实践证明, 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喜欢做实验, 特别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例如, 学习“显微镜使用”时, 让学生自己安装、对光、观察切片, 此时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就会迁移到有关的知识上, 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丰富的知识。直接性直观教学, 是指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际的实物及实验等进行课堂教学, 而其中的实物也可以以不同方式呈现。比如, 标本的应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际条件来建立标本室, 而相关标本可以让学生进行采集并制作, 以满足生物教学的需求。有了这些标本,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进行积极的应用, 以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相关知识。生物原本就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 通过具体实验的演示或操作, 能让学生更细致地进行观察, 从而有效培养其观察能力。让其通过实验观察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生物课堂教学中所用到的实验通常有两种, 即教师的演示实验及学生的操作实验。如, 进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实验时。教师就可有效地将演示实验与学生的操作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 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直观性理解及掌握。教师先通过示范, 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过程, 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通过亲手操作, 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会更为深刻。如, 当学生将30%的蔗糖溶液与清水交互滴到装片中并进行观察, 所观察到的洋葱的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的缩小及涨大的现象, 必定能促使学生对于植物的根毛吸收水分这一知识有更深刻、更透彻的认识及掌握。通过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活动,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听课与评课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下一篇:肥厚型心肌病25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