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之读后感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影响力之读后感范文

《圣经》对莎士比亚之影响

摘 要:就对文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古希腊的神话和基督教的《圣经》已经成为浸润欧美文学的不可或缺的两支伏流。提起《圣经》,不少中国读者便会因它是基督教的经书而敬而远之。诚然《, 圣经》有其神秘成分,让在“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觉得荒诞无稽。欧美文学一向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许多欧美第一流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它们的感情来源于圣经。《圣经》之于莎士比亚也同样如此。

关键词:圣经;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影响

宗教在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几千年, 它不仅是一部分人的信仰, 而且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化。而基督教是西方文明根源之一, 它对于西方人的理想, 情操, 信念, 价值观, 思维方式乃至社会历史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似乎怎样形容都不过分。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学者柏格斯曾经指出:“莎士比亚汲取《圣经》的井泉如此之深,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便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1 ] 英国当代评论家海伦·加德纳也视莎士比亚悲剧为“基督教悲剧”,认为他的作品“所揭示的神秘,都是从基督教的观念和表述中产生出来的,他的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特点,都是与基督教的宗教感情和基督教的理解相联系的。”[2 ] 莎士比亚的戏剧与《圣经》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圣经》的观念和精神(主要指仁慈、宽恕、博爱)对作家创作的巨大影响;二是作家在艺术上对《圣经》典故的巧妙运用。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做一浅析,易于使读者能换个角度来全面、深入地认识莎士比亚戏剧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二

众所周知《,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尤其欧美各国流传最广、影响极大的文学名著。莎剧中弥漫着基督教义。实际上可以这么说, 如果对基督教义没有一丝一毫的理解或认识的话, 莎士比亚戏剧是看不懂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既具有当时先进文学所共有的那种反对封建桎梏、争取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强烈的时代精神,同时也贯穿着作家特有的仁慈、宽恕和博爱的基督精神。基督教是爱的宗教《, 圣经》中关于仁慈、宽恕和博爱的箴言和训诫比比皆是。它们告诉世人,有了爱,一切过错和仇恨都可化解。按照《圣经》,这个世界也充满罪恶,人生来就是罪人,由头顶至脚底,由里面到外面,充满了淫乱、凶恶、贪心、骄傲、自私、说谎、憎恨⋯⋯。《圣经》说:“世人都犯了罪,罪的代价乃是死”[3 ] 。“死”是犯罪的结局。但顶奇的事发生了,神宣告说,他爱世人,他把爱放在他与世人中间。不但如此,他还把它的独生子耶 稣赐给众人,叫众人反得永生。耶稣代表爱,耶稣就是爱。爱是最强有力的武器,用爱可以融化一切坚冰。在圣经里我们可以随处看到这样的教义:“宽恕别人过错的,得人喜爱;不忘旧恨的,破坏友谊。”[4 ] 。“憎恨引起争端; 爱能掩盖一切过错。”[ 5 ] 。“彼得问耶稣:„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该饶恕他几次呢? 七次够吗?‟耶稣说:„不是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6 ] 。“耶稣还说„你们饶恕别人的过错,你们的天父也会饶恕你们;你们不饶恕别人的过错,你们的天父也不会饶恕你们的过错。‟”[7 ] 。《加拉太书》云:“要通过爱心彼此服侍,因为全部的法律合成一句话,那就是爱人如己。”这些思想对作为一个真正基督徒的莎士比亚来说,无疑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事实上,仁慈、宽恕和博爱一直就是莎士比亚戏剧所竭力表现的主题,正是这一主题构成莎士比亚的鲜明个性。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集中体现仁慈、宽恕和博爱精神的喜剧杰作。全剧以爱情与友谊为主题,贯穿着对于真诚爱心的赞颂。安东尼奥是作家着力歌颂的人物,是“一个心肠最仁慈的人,热心为善,多情尚义”。剧中的安东尼奥是以基督徒的身份出现的,他的思想和行为同样符合基督徒精神。他按照圣经的教导办事,借钱给别人只为解人所难,不为取利。他本着一个基督徒的原则,为朋友担负债务。在法庭上,他坚持正义,甘愿照约受罚,而且面对苦难默默忍受,表现出耶稣基督那种死而无怨的美德。显然,莎士比亚在这里更多地以理想的基督徒为模型,塑造了安东尼奥这一艺术形象。同样,在鲍西亚身上,也体现出一种无私的仁爱精神。他和安东尼奥一样,也具有理想基督徒的品质。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在法庭上用基督教的仁爱精神劝说夏洛克行善的那段关于慈悲与公道的名言里: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与施与的人,他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已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世俗的权威,使人民对于君王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利之上,他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尚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可是请你想一想,要是真地按照公道执行起赏罚来,谁也没有死去得救的希望,我们既然祈祷着上帝的慈悲,就应该按照祈祷的指点,自己做一些慈悲的事。[8 ] 从鲍西亚要求夏洛克“祈祷上帝的慈悲”、“按照祈祷的指点做一些慈悲的事”不难看出,对她来说,善行出自仁慈,而仁慈源于祈祷。这段话使她颇像一个谆谆善诱地劝人敬仰上帝的神父。等到对夏洛克进行判决时,鲍西亚仍不忘慈悲为怀,要求公爵和安东尼奥对他从宽发落。当他从威尼斯返回贝尔蒙特,看到自己窗口的灯光时,又禁不住感叹道:“那灯光是从我家里发出来的。一只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得多么远! 一件善事也正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9 ] 这段话可以说是全剧的点睛之笔。它集中体现了作家所要歌颂的仁爱和无私奉献精神。而这段话恰恰源自《马太福音》第5 章14 至16 节:“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人。你们的光也应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

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同样持守了对仁爱、宽恕精神的执著追求。海伦加德纳指出,除了莎士比亚,没有任何一个作家对宽恕这一主题有如此充满想象力的理解,并如此令人难忘的表现。在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那位帮助一对青年情侣结合的劳伦斯神父就是仁爱的象征。剧作结尾时,正是由于他的劝说,两个世代相仇的家族才言归于好,这种宽恕与和解的基督精神与古希腊悲剧中冤冤相报的复仇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对《圣经》故事的引用之多, 是他成为引用《圣经》典故的大师。莎士比亚通过阅读《圣经》不仅获得了他所需要的知识, 而且也显然领悟了宗教改革家们的思想精髓。莎士比亚对《圣经》典故的引用正是这种宗教改革“思想精髓”的艺术体现, 它成为剧作家批判意识的重要因素, 表现了作家对现实生活中丑恶事物的憎恶。《哈姆雷特》中引用《圣经》故事为上帝创世, 该隐杀弟以及耶弗他献女的故事, 这些故事构成了一条明显的思想链条, 其核心就是人类的堕落与罪恶。这种观念正是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英国社会现实的艺术关照。

哈姆雷特谈论“人”的时候, 在热烈地赞美之后急剧地降调。他说,“可是, 在我看来, 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10 ] 这显然包括了《旧约创世纪》的内容, 即上帝创造世界万物, 并用泥土造出了第一个人亚当的神话. 在《旧约》中, 上帝“用泥土塑成的生命”深深地打上了原始罪恶的烙印。哈姆雷特对母亲的谴责, 对奥菲利娅的泄愤, 都包含了夏娃受魔鬼诱惑, 引诱亚当吃禁果而遭贬谪的故事, 他痛心于母亲的失节, 喊出了“脆弱呀, 你的名字就是女人!”[11 ] 这里暗含《创世纪》中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女人夏娃的故事。女人不是用坚硬的泥土造成的, 而是用脆弱易折的肋骨造成的, 因此他们的身体, 、意志都是“脆弱”的, 这种特征使夏娃经不住魔鬼的诱惑。哈姆雷特认为母亲背叛父

亲、奥菲利娅毁弃爱情都是女人“脆弱”的明证,他对奥菲利娅说“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 12 ] 《哈姆雷特》中关于人类堕落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就是兄弟骨肉相残。作品引用了该隐杀害兄弟的故事, 鞭挞了克劳狄斯永久洗刷不净的血腥罪行。该隐杀害兄弟的故事出自《创世纪》。该隐是亚当、夏娃的儿子, 他出于妒忌把弟弟亚伯杀了, 成为世间第一个杀亲的罪人, 受到永久的诅咒。克劳狄斯在祈祷时说,“我的罪恶的戾气已经上达于天, 我的灵魂上负着一个原始以来的最初的咒诅, 杀害兄弟的罪行”。[13 ] 哈姆雷特在墓地上同霍拉旭谈论掘墓人挖出的一块骷髅时说“, 好像他是第一个杀人凶手该隐的颚骨似的”。[14 ] 在《哈姆雷特》中关于该隐杀害兄弟的故事两次出现,他昭示了为争夺权力骨肉相残的冷酷的现实。剧中关于耶弗他的故事显示了父女之间为了利害关系而造成的悲剧。波洛涅斯为效忠国王东奔西跑, 到处刺探哈姆雷特的秘密。哈姆雷特对他发出了警告:“以色列的士师啊, 你有一件怎样的宝 贝!”[ 15 ] 哈姆雷特警告波洛涅斯不要像耶弗他那样把自已的爱女作为可怜的牺牲祭品。耶弗他的故事出自《旧约·士师记》11 :29 。据记载, 耶弗他是以色列人玛拿西部落的首领, 称为士师。在以色列人同亚扪人作战中被推选为统帅。在作战之前他发誓: 如上帝保佑他获胜, 他就把回家时所遇到的第一个生物献给上帝耶和华。他原以为“遇到的第一个生物”可能是一条狗或一匹马, 谁知, 在他作战胜利返回时, 第一个冲出来迎接他的竟是他的独生女。耶弗他不敢违背誓言, 把女儿献在耶和华的祭坛上, 焚烧了她的躯体。哈姆雷特的警告不幸而言中。波洛涅斯为了向国王献媚取宠, 破坏了女儿的爱情, 把女儿推向了牺牲的祭坛, 最后发疯落水而死。波洛涅斯的愚忠以及自作聪明, 使自己一家三口人: 波洛涅斯本人, 她的儿子雷欧提斯, 女儿奥菲利亚全都成了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之间激烈斗争的牺牲品和殉葬品。 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哈姆雷特》的主题是关于“复仇”。《马太福音》第五章38 节, 耶稣这样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 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 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莎士比亚从小就被灌输不要复仇, 要原谅, 要宽容。哈姆雷特的悲剧不在于他没能早早杀死克劳狄斯, 而在于本是充满“爱”的心灵却变成了“恨”。哈姆雷特成了“恨”“复仇”的代名词。我们都可以在我们身上意识到哈姆雷特的存在。哈姆雷特本应该忽视不管鬼魂的指示(复仇) , 但他却将它们付诸实践。哈姆雷特不是将克劳狄斯的罪行暴露在众人面前, 却给自己判了流放。复仇的逻辑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观众来说是非常普遍的, 但是莎士比亚却看透了它。正是由于哈姆雷特的“半心半意”和拉色提斯的“全心全意”的复仇, 舞台上才布满了尸体。 四

故当我们欣赏西方文学作品时, 还应该从宗教这个角度来审视。而我们的文学批评却较少涉及宗教领域。笔者教授《英国文学》这门课时, 深深感受到这方面的缺陷。教科书中大量充斥的都是用“阶级”的观点去批判现实。且以《哈姆雷特》为例。《英国文学选读》这样评价《哈姆雷特》:“ ⋯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哈姆雷特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经典形象, 并在这个典型形象身上倾注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16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则说:“在莎士比亚的笔下, 中世纪史话有了一种新的内涵和意义。丹麦人的名字并不能让观众和读者淡化莎士比亚在剧中所描写的是英国这一事实。此悲剧的整个部分都渗透着他生活的 那个时代的精神实质。《哈姆雷特》最能表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批判。”[ 17 ]《英国文学简史》这样评论:“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一个摆脱了中世纪偏见和迷信的人。⋯⋯像其他人文主义者一样, 他对人怀有深深的尊敬, 并对人能战胜自己的命运深信不疑。⋯⋯哈姆雷特是一个学者, 一个战士, 并且还是一个政治家。他的形象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多才多艺。⋯⋯他的学识, 智慧, 崇高的秉性, 还有它的局限性和悲剧都代表了世纪之交的人文主义者。”[18 ] 陈嘉的《英国文学史》则是赤裸裸的谈“复仇”:“首先,哈姆雷特忙于个人复仇,但与此同时试图以一种非常模糊的方式去“纠正”那个“时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但它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复仇,其次才想到废除那个时代的社会罪恶⋯⋯”[19 ] 当然莎剧《哈姆雷特》可以从多角度去欣赏,不仅仅限于“复仇”的主题。但如果从宗教的角度来看, 莎士比亚想传递的信息就是不要复仇。正因为复仇, 悲剧才产生。哈姆雷特被称为“复仇王子”。人们似乎接受这样一种价值观, 认为复仇是对的。哈姆雷特应该复仇, 连中国都有句谚语: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从以上文学作品中学到“宽恕”、“爱”,知道“复仇”是不好的,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营养! 笔者在教授《英国文学》时常常想,一个大学生从18 岁跻身高等学府,到22 岁本科毕业,本是其生命史特有的“灵魂发育季节”,他本就有权要求大学设置有关“精神营养”教程。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那些文学巨著呢? 我们的大学缺乏人文关怀,偏于政治导向。我们的文学教科书能否给学生提供多角度欣赏? 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对人、对社会有个真实地了解,听到另一种清洁的声音,开阔另一种视野。 参考文献: [1 ] 转引朱维之. 基督教与文学[M] . 上海:上海书店,1992 :64. [2 ] 海伦·加德纳. 宗教与文学(沈弘等译) [M] .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73 ,74. [3 ] 圣经·罗马书( Holy Bible)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 Inc. [M] . 1996 :1141. [4 ] [5 ] 圣经·箴言( Holy Bible)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 Inc. [M] . 1996 :667 ,673. [6 ] [7 ] 圣经·马太福音[M] . ( Holy Bible)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 Inc. 1996 :963 ,979. [8 ] [9 ] 莎士比亚喜剧集[M]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120.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莎士比亚悲剧集[M] .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16 ] 杨岂深,孙铢. 英国文学选读[M]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42. [17 ] 吴伟仁.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14. [18 ] 刘炳善. 英国文学简史[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86. [19 ] 陈嘉. 英国文学史[M] .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 :153.

第二篇:影响店铺销售业绩之销售数据分析.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与营销有关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是研究市场营销规律,制定订货、补货、促销计划,调整经营措施的基本依据。

加强营销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并进行合理、正确、有效的实时性分析,有助于逐渐克服经验营销导致的局限性或对经验营销者的过度依赖性,形成科学营销的新理念,提升品牌的市场认识能力、市场管理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一、 销售数据分析的作用。

1、有助于正确、快速的做出市场决策。

服装生意有着流行趋势变化快、销售时段相对较短的特点。在服装营销的过程中,只有及时掌握了服装销售及市场顾客需求情况及其变化规律,才能根据消费者对营销方案的反应,迅速调整商品组合及库存能力,调整商品价格能力、改变促销策略,抓住商机,提高商品周转速度,减少商品积压。

2、有助于及时了解营销计划的执行结果。

详细的销售计划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保证,而对销售计划执行结果的分析是调整销售计划、确保销售计划顺利实现的重要措施。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可及时反映销售计划完成的情况,有助于分析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销售业绩及服务水平提供依据和对策。

3、有助于提高企业营销系统运行的效率。

数据的管理与交流是企业系统正常运作的标志。服装营销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数据的管理和交流而融为一体的,缺少数据管理和交流,往往会出现经营失控,如货品丢失等。而店与店之间的数据交流的缺乏,更会导致交流信息的不准确性和相互间的货品信息、管理信息的闭塞与货品调配的凝滞。

二、 单店货品销售数据分析。

1、 畅滞消款分析。

畅滞消款分析是单店货品销售数据分析中最简单、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数据因素之一。畅消款即在一定时间内销量较大的款式,而滞消款则相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销量较小的款式。款式的畅滞消程度主要跟各款式的可支配库存数(即原订货加上可以补上的货品数量的总和)有关,比如某款销售非常好,但当初订货非常少,也无法补的到货,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销售完了,其总销售数量并不大,那么也不能算是畅消款,因为该款对店铺的利润贡献率不大。在畅滞消款的分析上,从时间上一般按每周、每月、每季;从款式上一般按整体款式和各类别款式来分。畅滞消款式的分析首先可以提高订货的审美观和对所操作品牌风格定位的更准确把握,多次的畅滞消款分析对订货时对各款式的审美判断能力会大有帮助;畅滞消款式的分析对各款式的补货判断会有较大帮助,在对相同类别的款式的销售进行对比后,再结合库存,可以判断出需要补货的量,以快速补货,可以减少因缺货而带来的损失,并能提高单款的利润贡献率;畅滞消款分析还可以查验陈列、导购推介的程度,如某款订货数量较多,销售却较少的情况下,则首先应检查该款的陈列是否在重点位置、导购是否重点去推介该款;畅滞消款分析可以及时、准确对滞消款进行促销,以加速资金回拢、减少库存带来的损失。

2、 单款销售生命周期分析。

单款销售生命周期是指单款销售的总时间跨度以及该时间段的销售状况(一般是指正价销售期)。单款销售周期分析一般是拿一些重点的款式(订货量和库存量较多的款式)来做分析,以判断出是否缺货或产生库存压力,从而及时做出对策。单款的销售周期主要被季节和气候、款式自身销售特点、商场内相近品牌之间的竞争等三个因素所影响。

如果该款在此时间段内的陈列等其他因素未作改变, 5-9日是该款的销售高峰期,而前后几天都是非常大的反差,这样我们就应该对照近期的天气气温和该款式特点。一般来讲,单款销售出现严重下滑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近期天气气温不适合该款销售;二是销售生命周期已到,是一种正常的下滑;三是新上了一个与之相类似的款式,并且可能在陈列时更突出一点,由于消费者的视觉疲劳而更青睐于新到的款式。如果该款库存量较大,我们就应该做出相应对策。如果是第一种原因,我们不用急,等到最适合天气气温时重点陈列,但应考虑一下自己的上货时间把握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是第二种原因,我们应该即时促销,以提高该款的竞争力和该款的库存风险;如果是第三种情况,则应考虑把与之竞争的新款撤掉或陈列在较一般的位置,并检讨自己的上货时间把握。相反,如果根据销售走势判断出还有一定的销售潜力,则完全可以分析出该款大概还可以销售多少件,这样再结合自己的库存量,进行合适的数量快速补货,以减少缺货损失。

3、 营业时间分析。

一般开店和闭店时间都是差不多的,但中间的班次安排就可能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个时间段对进店人数、试穿人数、成交票数和金额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哪些时间段的进店率、进店试穿率和试穿成交率更高,再根据这一结果对员工班次进行调整。比如上午这些因素数据较低而下班前一小时这些因素数据较高,则可考虑改变全天营业时间;比如某一时间段这些因素数据非常集中,则可考虑将最多的员工、精力、促销等集中在这一时间段……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来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安排,能有效促进员工工作激情和销售增长。

三、 多品牌的货品销售数据分析--销售/库存对比分析。

品牌之间的销售对比与货品调配能有效提升管理能力以及销售水平和解决库存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某一时间段内所选定的品牌之间的销售/库存对比分析表格来做多品牌之间的货品销售数据分析管理。

四、 老顾客贡献率分析。

行销学一个著名的法则叫做2080法则,在顾客管理理论中是指20%的顾客完成80%的销售额,而这其中的20%的顾客即我们的老顾客,特别是持我们品牌VIP卡的顾客。所以对于老顾客的管理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由于某些时候对VIP卡的办理条件制定不合理,或因顾客的其他特殊原因(如他人赠送购物、旅游购物等),常常造成部分发放的VIP卡为无效卡。相反,一些顾客虽然经常光顾,却由于某种原因一直无法达到VIP办卡条件,这对VIP卡客户管理都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所以老顾客的贡献率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需要对老顾客(特别是持VIP卡的顾客)进行每次的消费登记和统计,并对特别重点的老顾客进行消费特点、消费频率和消费金额的分析。这样首先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合理的VIP卡办理条件,其次是对老顾客的管理工作就更加准确了。比如有针对性的对老顾客进行短信祝福、新货及促销活动的通知、VIP专属特权、生日及节日礼物等工作,对老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介绍朋友、回头频率和再次的购买欲望等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五、 员工个人销售能力分析。

通过员工个人销售能力分析,可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心态,以便对症下药,提高个人销售业绩。

1、 个人销售业绩分析。

不论在计算提成时是按个人业绩还是按平均业绩的,都要对每位员工的销售业绩进行统计。个人销售业绩分析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每月个人销售业绩,另一个是分时间段个人销售业绩。每月个人销售业绩主要有两个因素构成,一个是个人的销售能力和工作积极性,第二个是个人"抢生意"的能力。通过每月的个人销售业绩分析,不仅可以看出个人的销售水平和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判断出团队协作意识、团结意识和店长的团队协调和管理水平。分时间段的个人销售业绩一般是由店长及时性进行统计和比较的,如某些员工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业绩出现异常,则可能是该员工的心态存在问题,比方说是否家中有事、失恋、对公司管理或上月工资不满、与同事发生矛盾等。店长应即时去了解并帮助其解决,以改变其心态,从而提高该员工的个人销售业绩。

2、 客单价分析。

客单价即平均单票销售额,是个人销售业绩和店铺整体销售业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一般而言,提高单票的销售件数也就是提高客单价比提高销售票数要容易的多,而客单价的研究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员工个人的客单价销售水平主要随着陈列、服装搭配技术和附加推销技术等因素所影响。所以客单价的数据分析和单票销售多件的搭配特点可以判断出员工个人的附加推销能力以及其服装搭配习惯,乃至于可以分析出陈列水平以及订货的货品组合能力、色彩组合能力。对于因导购个人能力而产生的客单价过低,可以通过一定时期的针对性奖励措施来解决,如单票销售满多少金额或达几件给予单票现金奖励,这对于店铺的整体销售业绩提升是有较大的意义的。

六、 品牌的市场定位分析。

一个服装品牌如果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其招商难度就会大增,而且很多终端店铺即使地段、面积等方面在当地都非常一流,却总是业绩不好,或从事该品牌的投资回报比过低,这就是因为对市场定位的把握不够准确。服装品牌的定位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一个是产品定位,主要包括产品的风格和价格等;由产品定位决定的是品牌的主流顾客群体定位,主要包括顾客群体的年龄、收入、职业、学历等;而顾客群体定位则决定了品牌的市场定位,主要包括城市定位、店铺地段地位和店铺面积定位等。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对于招商策略和招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改善店铺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提高加盟商的投资回报比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而准确把握市场定位的唯一可靠依据就是通过数据的分析。

七、 竞争品牌和周边店铺数据分析。

现今的服装生意已不是关起门来把自己的品牌和店铺做好就可以的,而是有着非常激励的竞争的一门生意,谁能取得竞争的优势,谁就能抢得市场份额。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准确了解竞争品牌和周边店铺的销售信息,才能针对性的制定对策,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1、 如何获得对手销售信息。

1) 搞好与周边品牌的关系,与其进行销售信息共享。竞争不等于战争,并不表示与竞争品牌和周边店铺搞对立。相反,我们应该与他们保持好的关系,并与之进行销售数据和信息的共享,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2) 制定顾客调查表,进行信息归类和分析。如我们是做休闲装品牌的,可以把调查表的项目分为您最喜欢的休闲装品牌(当地有的品牌)、喜欢这些品牌的原因、最喜欢这些品牌的哪些商品类别、您购买休闲装时最重视的因素有哪些、拥有哪些品牌的贵宾卡、一年购买服装的金额为(分休闲装和其他服装)等,也可根据自己想要得到的数据设置相应的项目。

3) 以顾客形式对竞争品牌和周边店铺进行暗访调查。

2、 对手的销售商品类别分析。

竞争对手和周边店铺的商品类别销售数据对我们的销售非常有参考价值。比如我们是做休闲类服饰品牌,商品类别非常广泛,而隔壁有一个定位与我们完全相符的专业牛仔品牌专卖店,这时我们的牛仔销售数量肯定会受到冲击,那么此时我们在订货管理中就要避开与之相近的牛仔款式,而挑选与之有一定差异的牛仔款式,并在牛仔的订货量上减少。又比如我们的同类竞争品牌,其衬衫销售较好,而我们则是针织T恤更为强势,这样我们在订货管理中则把重点放到T恤上,同时研究该品牌的衬衫的特点,在我们的衬衫订货当中作以区别……当然,这里所说的订货管理的订货量减少只是在订货数量,而不是在款式数量,如果减少了款式数量就会让整盘货的陈列和搭配不合理,从而影响整体店铺陈列形象。充分发挥自身品牌优势,而避开对手的强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强的地位。

3、 对手的促销调查与分析。

竞争对手和周边店铺的促销对我们的销售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一点在现今的百货商场销售上显得尤为突出。曾经有两个隔壁的定位相仿的百货商场,在去年的圣诞节促销战中,A商场制定了"满400减160,满800减320"的活动,B商场得到这一情报以后马上制定对策:"满400减160,满600减180,满800减320"。这两个看似相同的促销活动,却让B商场在此次活动打出了一场大胜战,因为虽然其活动力度完全相同,但由于此时商场内的服装大部分吊牌价格均在600-700之间,这让B商场的活动更有优势。这不得不说明是因为对竞争对手促销方案的调查而起到的作用。

所以,我们不能只天天呆在店铺里面,要多走出去,多观察一下当地的整体市场,多了解一下对手的数据和情报,并将所收集到的对手数据进行记录归档。在我们所收集和整理出的数据和信息中,切忌不宜把自己的优势与对手的弱势进行比较和参考,这样只会让自己在该方面偶尔出现不佳时为自己辩解。对对手的信息和数据的分析要持之以恒,往往越是难以调研到的数据就对我们越有价值。及时的了解对手销售数据和销售特点,可以有效提升品牌和店铺在当地的竞争优势。 在实际的店铺管理运作中,我们可以把每个数据分析项目制成统一的表格,并按照每月时间制定一个数据分析计划表,将以上各个数据分析的项目罗列出来,按照所制定的计划时间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指导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实施,使后面的工作思路和方向更加明确。

★ ★ ★ ★ ★ ★ ★ ★

订货是服装零售店铺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有人说订货的好坏,决定了当季销售业绩的一半,这句话是有几分道理的。在任何一个领域里,产品的好坏是销售业绩的基础,服装行业也是这样。拥有一盘好货,店铺的陈列形象、导购的推介,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订的货不够理想,后期的工作就要困难许多了。

一、品牌公司为什么要实行订货制

大约在不到十年以前,中国有服装市场还是一个批发盛行的年代。那个时候,少数品牌公司开始转型做专卖,并实行订货制。到如今,绝大多数的品牌公司都已经实行了订货制,有些甚至是买断订货制。

在服装品牌公司刚刚从批发转型做专卖的时候,很多加盟商对当时的订货制不能理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今天,已经有很多加盟商深深的感触到订货制带来的好处,但仍然有一些加盟商仍然认为铺货制更好,订货实际上是品牌公司把风险往加盟商身上的转移。事实上,目前的很多加盟商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在订货当中都是1:1:1,看好一点的款式2:2:1。这其实是一种“看货”的订货方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做“先订点卖卖看,如果好卖我肯定会补的”。

那么,中国的服装市场为什么要实行订货制呢?这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盟商惧怕订货是因为害怕产生库存,他们认为,库存是服装生意的一大死穴。其实,服装的货品管理中,除了库存以外,断货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我们用一个假设的公式来计算一下。比如某品牌的供货折扣是5折,那么当我们某一个款看走眼了产生库存以后,我们以4折的平均价格应该是可以销售出去的,如果该款的零售价是100元,那么该款每产生1件库存加盟商就损失了10元。反过来看,如果该款有顾客需要而我们断货呢?那肯定是损失了50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产生1件断货现象,就等于产生了5件库存。然而,加盟商却往往只能看到库存的可怕,却无法看到断货的危害,因为断货是隐性的损失,而库存的损失则是显性的。

有些加盟商认为,断货现象可以通过补货来完成。其实很多品牌公司在生产下单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备量,以满足加盟商适当的补货。但是品牌公司不可能每一款都有大量的备量的,而且加盟商在经营过程中比较严重的断货通常是整个品牌所有店铺的畅消款,仅仅依靠品牌公司第一批下单生产的备量是远远不够的。品牌公司为了满足加盟商的补货,一定会再下单追单,此时不但耽误了其他货品(如下一季货品)的生产,可能会影响下一季货品的上货货期以及产品质量,而且让品牌公司把管理重心向生产部门转移。目前中国服装企业最重要的是市场营销管理和产品的研发,如果让品牌公司把重心放在生产上,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品牌公司的实力,从而对加盟商的零售市场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所以,订货制是服装行业货品管理的必然趋势。笔者预测,在最近几年里,品牌公司在订货的制度和管理上也会逐渐改善和提高。例如买断订货制、分次订货制、提前订货会时间、订货会的工作安排、对加盟商的订货指导和培训等。

二、加盟商订货的前期工作

1、原始销售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订货的目的是为了销售,也就是说,订货应该围绕着销售来进行的。所以,在参加订货会之前,我们必须统计出去年本季的销售数据,以这个销售数据作为依据进行订货。

1)销售总数量

去年本季的销售总数量决定本季订货的总数量。但并不是说上一季销售多少这一季就订多少。因为当你订1000件货的时候你的销售一定是达不到1000件的,而会产生一定的库存。我们要统计出去年本季销售中,有多少缺货现象、有多少货品是因为为了减少最终的实际库存而打折销售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去年本季销售的数据是本身还有潜力上升的还是实际上超出了店铺的销售能力的。另外,有些加盟商认为,店铺里还有一定的库存,在本次订货的时候应该减去这个量,这个想法也值得商榷。在诸如男装等一些流行变化不是特别大的品牌中,可以减去其中库存的一部分,但不能全部减。而对于流行变化比较快的(比如女装)品牌中,就不能这样减。因为去年的服装拿到今年的一起陈列,只能起到反作用。去年留下来的库存可以考虑在本季新品上货之前做促销。 2)各类别销售量及占比

比如去年本季衬衫销售多少、裤子销售多少等等,在裤子当中牛仔多少、西裤多少,长裤多少、七分裤多少……都要进行统计与分析。另外一方面,要看哪些类别销售有困难、哪些类别销售还有潜力,这样在所统计出的数据后面做适当的调整。 3)各类别尺码占比

在订货中尺码的确定上,不能想当然。有些加盟商认为,我们是北方的,应该大码偏多点。这是不够精确的,要以销售分析出一个具体的尺码比例来。另外,不同类别在同一地区的销售中其尺码比例也可以存在差异。比如,按常规来讲,女装中吊带是比较挑人的,一般偏胖的人很少穿吊带,可能小尺码的销售占比会略多一点;而风衣类别由于一般是宽松型的,有些品牌的风衣可能还比较职业,可能就偏大码的销售要更好一点……这些都可能产生区别,所以要以销售数据的分析结果为依据。

4)各类别颜色占比

在不同类别的颜色占比上也同样要以销售的实际数据作为参考。比如,下季通常来讲深颜色和素色的比例就会偏多一点,而上装则是彩色的、亮色的比例相对偏多一点。这些都不能加盟商自己说了算,而要通过销售数据的分析。

5)其他数据分析

以上四个方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加盟商要订货之前必须做的一项工作。除了这些方面以外,根据品牌定位的不同,还有其他的一些数据也要进行统计和分析。比如在具体的款式上面,男装西装中,双开叉和单开叉的比例、两粒扣和三粒扣的比例等;在女装的衬衫中,职业衬衫和休闲衬衫的比例等……还有像面料的销售比例、花形的销售比例、T恤当中不同领型的销售比例……都要进行统计和分析。 6)业绩增长率

去年本季的销售数据只是作为参考,还要看今年一整年的销售增长率。根据几个季度的销售潜力以及实际销售状况,我们就可以分析出我们店铺的业绩增长率。当然业绩增长率并不表示只增不减,也可能由于竞争、管理、品牌等原因,增长率为负数,这也要进行考虑。 7)新开店铺的数据哪里来

有些加盟商选的品牌是第一年开的,那么就没有去年本季的销售数据,这时应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讲,店铺刚刚开业的第一季是不存在订货的,因为订货会已经早开完了,有些品牌公司订货会开的早的可能前2-3个季度都不用订货,而是由品牌公司铺货的。这些新加盟商第一次参加订货会,就要把前面每个季度的数据进行统计,然后按当地的季度销售时间和销售额的对比进行总量的预估,并在订货会中多与老加盟商进行沟通,尤其是地理位置较近的加盟商多沟通。具体的销售时间和销售额的比例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每个大的地区都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区域夏季较短、而冬季销售时间较长,云贵地区四季如春,广东地区没有冬季、冬季占据了近一半的销售时间……

2、当地同类品牌的产品系列分析

现在的服装零售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仅仅看自己的销售数据去订货也是不够的。如果不了解对手只了解自己,那么输赢的可能性各占一半;如果既了解对手又知道自己,那身经百战也不会吃败战的。可见对竞争对手的了解的重要性。

由于品牌定位、品牌的产品系列优势以及品牌公司在产品订货策略等方面的不同,作为加盟商一定要观察和了解当地同类品牌的货品情况。比如你的同类品牌或者同行中,其中牛仔裤类款式和面料跟你的差不多,但价格却比你低,而实际的销售件数和业绩也确实比你的好。又比如某些品牌在衬衫方面比较强势,某些品牌在茄克方面比较领先……这些我们都要很好的去调查了解。如果在当地的店铺中确实有些品牌在某个类别上比我们强,那么我们就要减少该类别的订货量。当然,是否需要减少款式的订量,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了。如果你是为了避开他,可以考虑减少这一类别的款式数量;如果你想竞争他,那么可以不减少这一类别的款式数量,甚至还可能增多,再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来去他竞争。但在数量上一定要有所控制。有句话叫做“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强势,一般来讲,是没有必要拿自己的鸡蛋去挑战别人的石头的。

二、订货的几点先进理念

1、订货是在去年本季销售结束后完成的

有些加盟商认为订货要看到当季的产品、在当季产品订货会上完成的,产品开发的好就多订一点,反之就少订一点。其实,在本季销售完成的时候,明年本季的产品订货应该已经基本完成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品牌公司产品的开发对终端店铺的销售毫无影响。相反,品牌公司每一季的产品开发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市场反应,也就是终端店铺的销售业绩。认为订货是在订货会上才能完成的,和在去年本季销售完成以后就已经下单的,这两种加盟商最大的区别是在心态和理念上的。认为订货是在订货会上完成的加盟商,是把命运压在产品和品牌公司身上的心态,自己的经营管理都是被动型的;认为订货是在去年本季销售完成以后就已经下单的,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理念,这是一种主动的、乐观的。后者在经营过程中更为积极,其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小,而自己能够控制店铺经营的日常状况,对一些突发现象的应急能力比较强。

2、订货多比订货少好

有些加盟商在总结以往的订货数据认为,为什么每一次的订货都不准确,要么多了,要么少了。其实,对于同一家店铺而言,订货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假设某家店铺该季的销售能力为1000件,当你订货800件的时候,到季末一定也会产生库存(假设是150件)。此时有些加盟商就开始庆幸了,“还好只订了800件,如果听公司的就惨了,早知道订650件就可以了。”反过来说,当你订到1500件的时候,你也一定会有库存(可能是400件),那么你算一笔账,哪一种订法更合算呢?

我们再把上面的问题反过来分析一下,店铺是没有一个固定的销售能力的,订货的实际销售是跟你的订货有关的。不论你订货多少,最后一定会有一定的库存,这是服装零售店铺货品管理中的必然现象。当你的货订的越多的时候(当然不是无限的多下去,而是比你所谓的销售能力多出一定的比例以内),你的实际销售就会越高,此时的库存虽然会增加,但库存并不表示没有钱,加盟商也不必看到仓库里去年的库存就心里不舒服,这要看整体的利润的。

3、面积决定款式量,销售决定总数量

是不是说店铺越大订的量就应该越多呢?不一定是这样的。店铺面积的大小与订货的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订货的总数量是通过去年本季的销售数据分析来决定的。

而在店铺的货品管理中,款式的数量多少也会影响到销售业绩。有些时候品牌公司鼓励自己的加盟商订货的时候要“款多量少”。事实上,中国很多的服装店铺由于款式订的太多,从而让店铺的陈列非常凌乱,看起来就像做散货的一样。笔者在此并不是否定学习,但学习要有方法,要做到只学其神,不学其形。而我们的品牌公司和加盟商往往相反,只学其形,不学其神。订货时款式的多少应该由店铺的面积来决定,因为款式是用来做卖场展示的。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上货管理、店铺之间的货品调配管理可以做的非常专业,款多量少也不可否定。

那么,如果一家面积较小的店铺,由于其地段、管理等因素,销售状况非常可观,就应该款式数量少、单款平均件数多,从而总件数多;相反,如果面积大而销售一般,就要款多量少了。对于款少量多这个问题,有些人会担心款式太少会让当地的消费者经常看不到新款而对品牌和店铺失去信心,这种顾虑大可不必。因为首先是上货的管理问题,其次这是经过市场验证的可行方法。

4、

订货不能只凭眼光

订货是不能只凭眼光的。特别是女性加盟商做女装、男性加盟商做男装,总喜欢凭着自己的眼光去挑选款式。加盟商本人的眼光只代表着自己的爱好,并不代表该品牌的主流顾客群体的爱好。此外,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观点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在款式的挑选上,还要结合当地同类品牌的竞争情况。比如男装中,有些品牌茄克是强项、有些品牌西装是强项……要做到避其锋茫。

另外,自己品牌的款式与款式之间也存在着竞争。比方说同样是T恤,在款型和面料上比较像,它们在销售中就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两个相类似的款式即使都是畅消款,也难以让一位顾客同时看中两件都买下的。在订货当中要对这样的情况进行注意,另外在上货的时间段上要加以区分。

5、

让店长参与订货决策

人们常常讲“店长负责制”,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尤其是在订货这一“关键性问题”上,一般的加盟商更是不敢让店长参与决策。有些加盟商也带着店长去参加订货会,但一般都当作试衣模特来用,即使店长提出的意见也“仅供参考”。

加盟商应该让店长参与订货的决策,一些管理成熟的店铺甚至可以直接让店长去订货。店长每天直接面对顾客,并且对以往款式非常熟悉,对畅消款、滞消款非常了解,并能够了解畅消款为什么会畅消、滞消款为什么会滞消,是顾客对产品款式、颜色、面料、价格等方面的反应的直接面对者。让店长参与订货的决策能有效提高订货质量。

当然,也有一些加盟商认为自己的店长并不具备这些能力,这是加盟商对店长的管理问题,并非是否定店长参与订货决策的理由。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加盟商应该提高店长的管理能力。

四、销售中的货品管理

1、上货管理

有些品牌大部分都是做商场的,一般商场的面积都只有40平方左右,而这些品牌又以正挂为主,正挂占据的陈列面积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这些店铺一次性陈列出来的款式是非常少的。难道这些品牌每季开发的款式非常少吗?肯定不是,相反,这些品牌每季所开发的款式数量比国内一般的品牌要多。而店铺陈列出的效果让人们看到的款式非常清晰,就是店铺的上货管理。

上货应该是在订货结束后就有一个初步计划的。首先结合自己的面积和当季的总销售时间,除了首批上货以外,计划平均上多少次货,每次平均上几个款,每隔几天上一次新货。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员工掌握更好的产品知识,还能让顾客看到新款的频率更高。其次,上货要考虑到订的量多的单款。对于各个类别订货量前几位的款式要特别的关注,因为这些款是利润的主要产生点,也是最有可能产生库存积压的。服装是一个有时效性的销售产品,所以这些款式的上货要结合天气情况,一旦实际上货时间晚于预期计划,某些生命周期非常短的款式就容易造成积压。另外,这些款式上货以后一定要重点陈列、重点推介。第三个要考虑避开款式之间的竞争。比如有两个相类似的款式,最好不要同时上货。

2、补货管理

订货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不可能跟实际销售完全吻合,所以在销售过程中一般还有一个补货工作。为了提高店铺的货品管理效率,补货的比例要尽量的少,而把主要的比例放在订货上完成。有些品牌公司为了鼓励加盟商多订货,把订货和补货的折扣和退换货制度加以区别,这样,补货不但影响物流速度,而且提高产品进货成本。

一旦有一些款式实际销售能力比订货量要强很多,加盟商需要进行补货时,不能仅仅根据眼前的销售件数,卖一件补一件。此时要分析该款的销售生命周期,以及每天的销售预估。生命周期包括天气气温、当地顾客对同一款式的接受时间和最大数量等。比如某款可销售生命周期还有20天,其中前13天平均每天销售潜力为5件,后7天平均每天销售潜力为3件,总共预估还可以销售86件,再减去现在的库存,就是我们要补的总量。然后再根据颜色和尺码进行分配。

补货还要考虑到总订货量的问题。假设总订货量偏多,超出了实际销售能力,就要减少补货量,因为销售不能只靠一个款来完成的。如果在总量偏多的情况下还对个别畅消款进行大量补货,虽然这一款式销售量提高了,但却增加了最终全盘货品库存的风险。此时可以把陈列和销售重点转移到其他款式上,谨慎的补货。

3、库存管理

库存是令加盟商感到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加盟商对库存的理解,最多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认为一个季度销售结束以后,剩下的货品就称为库存;另一个理解是在一个季度里非正价销售的以及最后剩下的货品总称为库存。不同的理解表现出加盟商对库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以及加盟商对处理库存的不同看法。

其实,库存就是指仓库的存货,是当季所有的货品。也就是说,库存不是销售结束以后,而是在订货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你订的货越多,你就库存就越多。那么,我们可以作两个理解。第一,销售的过程就是处理库存的过程;第二,库存的平均折扣越高,货品的利润贡献率就越高。

那么,从理论上分析,只有订货量越多的时候,才可能产生更多的利润。而当你的订货量与你的店铺运营成本相比过少的时候,即使是全部以正价销售出去,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利润的。这也正印证了上面所讲的“订货多比订货少好”这一理念。另外,我们计算利润率的时候是按销售总件数和销售平均折扣两个方面来计算的。所以我们考虑店铺的货品利润要同时考虑订货总件数和销售平均折扣两个方面,并不能单纯说销售平均折扣越高就表示店铺利润越高。

第三篇:企业劳动关系之文化因素影响分析

企业劳动关系之文化因素影响分析2007-02-06 12:27:1

2企业文化:优胜劣汰还是融合进化?企业劳动关系是指企业组织中存在的管理方与雇员之间、管理方内部和雇员内部的权利安排,以及由这种权利安排所形成的人员行为方式、人员间的关系、矛盾冲突和协调冲突的机制。

劳动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但又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关系。说它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是因为劳动关系是一种产权关系,产权必然和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劳动关系的双方—雇员与管理方(严格说是企业主)—作为两个不同的产权主体,是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才通过一系列契约走到一起,形成企业,企业是契约的连接体。因而,

企业劳动关系的构建和劳动争议的处理,必须充分考虑到双方的经济利益,以最大程度上满足双方的经济利益为基本原则。劳动关系的协调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雇员的经济利益要求能否得到满足、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其利益能否得到充分的体现。

但是劳动关系又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企业不但是员工实现其经济利益要求的场所,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地方,也是雇员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载体。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甚至扮演了部分家的角色——这一点在日本的企业表现的尤其突出。在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而日本的企业家也认为,一旦员工进入企业,企业就必须为员工的生老病死负责。因此,日本的员工几乎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且是一种递进关系,即只有当前一种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会产生下一个需求。他认为,人类有五种呈递进关

系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低层次的需求,相当于经济利益要求。除此以外,员工还有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等高层次的需求。这些需求是客观存在的,非简单的经济利益所能涵盖得了的。因而,劳动关系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利益关系,而是一种比其他任何一种经济关系都更多地渗透着社会、文化及政治关系的经济关系。其中文化因素对劳动关系的形成和构建具有特殊的影响。

文化是一种相当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据辞海解释)为了研究的需要,在此,我们将文化区分为宏观层面的文化和微观层面的文化(这里所指主要是企业文化)。这里宏观层面的文化基本等同于上

面的文化狭义上的理解,但我们更强调处于不同文化层面上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民族性格等内在因素。企业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文化的烙印。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企业劳动关系所体现出整体上的一种共性,里面有宏观层面文化作用的深刻内涵;而单个企业劳动关系所体现出的异质性,则有微观层面文化(企业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文化因素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时,将从这两个层面上加以探讨。

一、宏观文化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

有学者对文化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日本学者名和太郎在《经济与文化》中将文化分成三个部分:物质部分、动态部分和心理部分。其实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对企业劳动关系产生影响的文化是其心理部分。因为属于心理的和内隐的文化部分是最难改变的。所谓“洋装虽然穿

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是也!这种浸透到国民骨子里的文化才是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国家或地区异质性的深层次原因。

企业劳动关系作为工业关系的一种,它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而兴起的,没有工业企业的产生,也就不会有企业劳动关系的产生。但是近代的工业文明是始于西方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也是最初产生于西方的,因而企业劳动关系也是诞生于此。随着企业这种生产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劳动关系也深入到世界各地。这种发源于欧美的劳动关系,在其传播和扩散当中却发生了异化,最显著的表现是同为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其劳动关系无论从模式还是内容上东西方都存在显著的差异。那么唯一可以解释的便是文化因素在东西方劳动关系的构建当中,起了重要的影响。

让我们来具体考察一下东西方两种文化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以日本和美国为例。日美作为领先世界的经济强国,

虽然同是实行市场经济制度,但两国的企业劳动关系却存在显著的差异:日本的企业劳动关系是典型的“家庭关系”,而美国则是严格的“契约关系”。

家庭关系是以其成员有共同利益的存在为前提。存在这种劳动关系的组织或企业是由一群有单一权威结构,有一套共同价值、共同兴趣、共同目标的人结合而成的稳固团体。企业内实行的是基于权利主义的家长制管理,管理方根据法定授权行事,没有必要在决策和行动过程中通过谈判来征得雇员的同意。在处理劳动关系时,管理部门的注意力集中在人际关系方面,要求雇员加强对企业的忠诚。与这种劳动关系模式相适应的是日本独具特色的其他两种企业制度——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应该说这种劳动关系模式的形成是和日本民族性格和文化分不开的。

日本儒教注重人伦关系,要求忠君孝亲,取信朋友,强调长幼尊卑,礼仪秩序。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要求对国家、

民族和主人绝对忠诚,推崇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忍耐刻苦的韧性意志。日本儒教和武士道精神的结合形成了日本的民族性格,忠诚、忍耐、刻苦和绝对服从。企业文化中,人情占有中心地位,由人群构成的集体至高无上。日本企业文化重视人自身,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为了对员工负责,使员工死心塌地为企业服务,日本企业大多采用了终身雇佣、年序列工资等制度,突出了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合一,使日本企业成为全体人员的“命运共同体”、“大家庭”,消除了欧美企业管理者和操作者之间的鸿沟,也减少了劳资双方的对立和紧张,有效地阻止了罢工的发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正是这种文化特征造就了日本独特的“家庭关系”劳动关系模式,因为“家庭关系”以各方利益一致为基础,而日本文化强化了这一点。

契约关系的确立以各方利益不一致为前提,企业作为一种契约的出现,就是人们对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利益多

元化的普遍承认。在这种劳动关系模式中,管理方和雇员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管理放追求的是效率、产量、投资者的利益,而雇员的目标是改善“工作”本身,他们关心的是优厚的薪水、良好的工作条件、完善的劳动保险、更有意义的工作等。雇主和雇员双方都必须承认对方的利益,而且,随时随地通过谈判来达成协议并制定出行为规范和再谈判规则,才有助于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

美国这种典型的“契约关系”是同美国文化当中“个人主义”以及注重个人利益分不开的。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年轻的国家,文化根基浅,僵化的传统文化不多,全社会都突出重视个人的作用。与我们提倡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相反,他们认为,个人是为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而奋斗的,只要这种努力只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就应该得到鼓励和赞同。全体社会成员通过这种主观上的个人努力,就能达到全社会福

利的增进和提高,即“人人为己,上帝为大家”。同时,作为个人主义的自我保护,个人作为国家的一个公民,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它要求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愿意交出的一些权利上控制个人。因而,基于权利主义的“家庭关系”在美国是难以接受的,反映在企业劳动关系上,协调雇员和雇主之间关系的只能是通过一系列的契约来完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美日劳动关系的差异,说明在不同种文化熏陶下的劳动关系也呈现出其特有的异质性。那么文化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

美国学者克莱德·克鲁克洪在《文化与个人》中指出,“文化是使人适应他自己环境的调节者;一种文化就是‘人调节他们生活环境的总和’。的确,文化是一种适应的产物,但最好应该说,文化就是人对社会与自己关系的一种调节。”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在调节企业劳动关系方面起重要作用。劳动关系的调节可以分为“显性调节”和“隐性调节”。

前者是指通过预先制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来明确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和纠纷,则以此为准绳,从制度上来修复业已破坏的劳动关系。这是调节劳动关系的基本手段,但在这之外还需要一种补充手段——隐性调节。劳动关系的协调和处理仅仅依赖于制度和法规是不行的,因为制度法规总会留下空缺,而且其调节也过于刚性,成本高,失之变通和灵活,在处理劳动关系过程中,容易产生新的矛盾,因而迫切需要辅之以隐性调节。因为隐性调节(也可称之为柔性调节)能从思想和观念上规范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认可和自觉遵守双方约定的规章制度,而且,一旦出现分歧,也易于达到沟通和理解,从而能尽快恢复业已破坏的劳动关系。文化正好充当了这种角色。

在调节劳动关系时,如果能遵循当地的文化习惯,则能够减少冲突的发生,而调节起来也具有高效率。因为,文化通常以习惯的形式存在,凡以习惯形式

存在的规范大都有很大的惯性,因而有很强的控制力。由于习惯的顽固性,按习惯办事,其制度成本也往往最低,而要“移风易俗”,则要付出高昂的制度变革成本。因而在处理劳动关系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逆之而行,只会使劳动关系趋于紧张和恶化,甚至会引发大规模的冲突。

这一点在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中,有其值得注意和重视。

所谓跨文化管理,是要求国际企业的经理们改变传统的单元文化管理观念,把管理中心转向对企业所具有的多元文化的把握和文化差异的认识上,克服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实现不同文化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所具有的潜能优势,建立新型企业文化,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来协调和管理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员工,其劳动关系的

处理需要面临着更多的文化因素的挑战。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希望生活在其他文化环境中的人们与自己一样,能按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也希望他人的工作责任和权利也与自己社会中的情况一样,但这些想法往往落空或遭到失败。而如果经理人员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认为员工和自己过不去,则会使管理方与雇员之间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去,则会使劳动关系趋于恶化。

因此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便是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指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对经营所在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对商务活动影响的认识和了解。而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上,则是要求管理者对其属下员工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等有深入的了解,能站在对方文化背景的立场上,来处理劳动关系问题。因为许多劳动关系纠纷的产生、劳资矛盾的激化并非是简单的双方在经济利益

上的博弈的失衡,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因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从而造成一种文化碰撞,而这种文化上的不协调,致使劳动关系的和谐度的侵害面更加广泛,因为对一种文化的忽视和不理解,就是对一个群体的忽视和不理解,而这会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一点在跨国公司中表现的尤其明显。以广州标致公司为例,其在中国的“短命”便是因为公司的管理方未能很好地解决跨文化管理的问题。举其中的一个对复印机管理的小例子,便能“管中窥豹”。法方的管理人员的习惯是,随到随用,无需专人看管,没有必要增加办公室人员,坚决反对中方人员提出的专人看管的办法,沿用国外普遍采用的无人看管,机器放在办公室通道,用者随时自行打开复印机使用。结果由于一些中方人员擅自

操作或大量复印私人东西,造成设备的损坏和纸张的大量浪费,最后不得不改用专人看管。由此可见,文化意识

的缺乏导致管理上的举步维艰,俯视皆是。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和影响——建立“心理契约”

上一节主要讲的是宏观文化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广泛的且是企业文化的基础。那么具体到一个企业,其企业文化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构建和影响,以及是如何影响的,则是本节需要探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世纪年代末年代初发源于美国的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理论,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但对其理解却是见仁见智。就我们的理解以及研究问题的需要,我们把企业文化界定为: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企业全体成员所奉行和遵守的价值观,通过这种价值观的塑造,能够使管理方和雇员达成目标一致,从而协调行动,形成群体竞争意识。它是一种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各种文化手段为调节形式、以激发成员自觉行为为目的的“软管理”方式,因此

它不同于传统的那些把人作为管理对象、通过外在手段促使组织和所属成员努力工作的所谓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

企业文化对劳动关系的协调和影响正是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和群体竞争意识的培养,从而,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形成一种“心理契约”而达到的。

“心理契约”是作为经济契约或者说“显性契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心理契约”强调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它是建立在彼此以诚相待的基础上。“心理契约”包含有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员工对组织的期望两个互动的方面,任何一方期望的落空都会造成“心理契约”的失败。期望的不一致或者说对“心理契约”理解的不一致是造成这种失败的主要原因。

指出,尽管心理契约是内隐的,但它却是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等人认为,心理契约在组织中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减少雇用双方的不

安全感,因为正式协议不可能涉及雇用关系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契约可以填补正式协议留下的空白;二是可以规范雇员的行为,雇员以组织对自己所负的责任来衡量自己对待组织的每一行为,以其作为调节自己行为的标准;三是可使雇员对发生在组织中的事件产生情感性的反应。指出,心理契约在员工愿望如角色、社会、经济等与其绩效表现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证明,“心理契约”达成与否是影响劳动关系的一大因素,许多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劳动关系的的解体。一项调查表明,新员工在一年内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没有实现,而在公司工作两年的员工当中,仍有表示公司违背了他们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遭到违背而不选择离职,是因为员工经过理性分析,认为离职的成本高于心理契约遭到违背所受到的损失,但是这样的员工留在企业,却会对企业的劳动关系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

因为,员工对组织的期望没有实现,肯定会降低员工对组织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会大大下降,不利于公司目标的实现。比如,等人研究发现,心理契约受到严重破坏时,雇员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具有交易性,雇员会把他们的注意从契约关系当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关注眼前的直接利益。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指出,交易型关系的破坏,会导致三种结果:或公开谈判,或调整工作投入,或选择离职——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对劳动关系的伤害;从劳动关系方面讲,员工会认为是公司的管理方即经理们,没有兑现他们的承诺,使其期望落空,从而会在员工中间造成对管理方的一种怨恨甚至是敌对的情绪,使劳动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因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

劳动关系走到正常的轨道,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契约”的达成。如果不引起重视,任由其遭到破坏,那么优秀的员工会选择离开,留下的则效率低下,形

成一种“逆淘汰”,长期下去,不但劳动关系面临解体的危险,整个企业也会因为内部空虚而有倒闭之虞。

那么如何达成“心理契约”?如何使已经建立起来的“心理契约”免遭破坏?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许能够达到这一点。

前面说过,“心理契约”是双方期望的互动,其达成需要双方对契约的理解一致。然而期望是内隐的,不会公之于众,而且不同的员工对公司的期望也是不一致的。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尽量使双方的期望保持一致,管理方通过与员工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交流,了解员工对公司的期望,倾听其对公司的意见,有助于“心理契约”的达成,但是这远远不够,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公司全体成员当成形成一种共有的价值观念,提高员工对公司目标的认可度,同员工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劳动关系,从而把员工努力工作的动机转化成内在的行为,这样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使管理方和

雇员达成期望的一致。应该说企业文化就是在这方面努力的。

企业文化强调价值观和核心思想,能够统一员工的思想,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和激励效果。优秀的企业文化,赋予企业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组织结构与决策方式,成为凝聚企业内部各种力量的“粘合剂”,为企业的生存、竞争和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企业的凝聚力,是由两个基本点相互联系与相互依存的方面决定的。其一是企业对其内部成员的吸引力;其二是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人际吸引力。美国管理学家西蒙和马奇认为,个人对企业目标的认同程度,是影响企业凝聚力的关键因素。而一种强势的企业文化则可以强化个人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度,从而,具有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形成一种激励,这种激励是基于组织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以诚相待,开诚布公,就能够最大限度减

少误会的发生,统一全体员工努力的方向。

总之,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最大限度的有利于“心理契约”的达成,从而能够有利于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结语

劳动关系从广义上讲属于文化范畴,文化在劳动关系的构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企业在在构建和处理劳动关系时,必须考虑文化的因素;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和处理劳动关系,能够使劳动关系的双方从纷繁复杂的劳动法规和制度中解脱出来,从而,少一分生硬,多一分人文关怀——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般将译做劳动关系,就本文的研究层次而言,也许更符合我们所指的劳动关系,这里主要是指管理学意义上的概念。

这里所指主要是地方文化或地域文化,而不是民族文化。因为就影响劳动关系的宏观层面文化而言,民族文化

过于宽泛,地域或地方文化才是需要考察的重点。比如,中国具有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但是因其幅员辽阔,各地方文化相差极大,不同地区和省份的人,行为和思考方式也有所差别,因而在研究时应该进行区分和细化。

这里所指的文化是宏观文化,本节下同。

当然广泛意义上的劳动关系,自人类从事生产劳动以来就已经存在了,但存在于公司企业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则是自近代始,起源于欧美。

赵履宽等:《现代劳动经济学》,第页,中国劳动出版社,年版

杨忠:《跨文化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新模式》,《太平洋学报》,年第期

谭力文等:《国际企业管理》,第页,武汉大学出版社,××年月

刘光明:《中外企业文化案例》,第页,经济管理出版社,年月

转引自陈加洲等:《组织中的心理契约》,《管理科学学报》,年第期

王丽,谢晓非:《雇佣关系的新动力——心理契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大书报资料),年第期

第四篇:谈《人生》之社会对人的影响

摘要:路遥的《人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的改革,体现了时代的发展浪潮。但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衔接如何?是什么导致了许许多多有进步思想,有创作能力的青年徘徊在现实与理想的边缘。他们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我们该向谁叩问这时代的悲哀?

关键词:人生,悲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看完《人生》,我突然很想问问,问问自己,也问问身边的人,什么是爱情?或者说,是什么支撑着爱情之路?以前只单单的认为,两个人只要相互喜欢就行了,此事无关风与月,所有的物质,地位都是身外之物,换不来两个相爱之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如果把高加林的故事放在现在的社会,我想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类爱情悲剧。

如果回到八十年代,它处于时代转型期,是落后封建与新思潮、新思想磨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一点点的变化都会聚焦着周围许多人的眼球,他们有的是封建保守派,有的是新思潮的先驱者,而高加林扮演的又是什么呢?我想他两者兼有吧。高加林不是失败的,他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课堂上最珍贵的财富。高加林应该算是一个理性的人。很多人都说他对刘巧珍的喜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只是相互利用,相互炫耀而已。在我个人认为,高加林的所作所为,爱情只是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侧面体现。作者通过高加林与巧珍,与黄亚萍之间这条爱情主线来表现高加林这个人物的复杂情感,起起伏伏的心理矛盾,生活纠葛。

一个人的成败不能仅仅归结于这个人本身,外因有时候也会起到不少的作用。俗话说时代创造英雄,将同样一个人置于不同的时代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作为,不一样的世界观、人生观。我想就《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来浅谈社会变化对人的影响。在小说中,最明显的一条线就是高加林在农村爱上同村的巧珍,当他飞黄腾达的时候抛弃善良真诚的巧珍和知识女青年亚萍在一起,最后高加林又因为牵扯关系而回到农村,失去两个女人的爱情的故事。我们不禁会问,这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远见的热血青年,何以会有这样的世界观、爱情观?

一:高加林自身的知识与性格。

生长在农村的高加林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没有考上大学,但拥有远大的志向。他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农民,但他又从来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渴望离开贫膺落后的地方,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生活。他的知识,他所受的教育让他在村里显得与众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是看待事物,讲求卫生,更多的是不甘于安稳地呆在这一片闭塞的山区。他需要比别人更多的自由,更广阔的视野。当高加林从名办教师变回农民的时候,他愤怒、压抑,他觉得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在这个时候,巧珍出现了,像一个温柔的天使,治愈着他的悲伤。高加林知道自己和巧珍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那就是知识。当高加林接受巧珍的爱情时,他是懵懂、胆怯的,似乎觉得是一个梦,梦醒了就什么都会过去,不需要承担一点点的责任。

“高加林进了村子的时候,一种懊悔的情绪突然涌上他的心头。他后悔自己感情太冲动,似乎匆忙地犯了一个错误。他感到这样一来,自己大概就要当农民了。再说,他自己在没有认真考虑的情况下就亲了一个女孩子,对巧珍和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高加林知道他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但同时也正是由于他比一般人开放,让他最终与巧珍一次次的约会。

当高加林在县城里飞黄腾达的时候,由于他那执着努力的个性,让他不甘于呆在县城这样一个小地方,他想走的更远。根据高加林的性格,他骨子里是向往浪漫生活的,每一次进县城,他总是感慨万千。他熟悉的街道,爱着的校园,挥洒汗水的体育馆,还有那长着一大片树木的东岗。所以在巧珍与亚萍的PK中,我们总说是事业战胜了爱情,他把爱情当做了攀升的垫脚石,其实难道仅仅只是事业吗?我觉得还有高加林性子里的浪漫和大男子气概。他忍受不了巧珍对他说的琐碎的农村小事,他想的是国际,是石油问题,中东问题。他的知识和性格让他在选择爱情的时候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是那颗不满足的心让高加林毅然抛弃了自己爱过的女人。

二:生活背景,农村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脱节。

在《人生》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之一是村里的水井脏的不像样,加林和巧珍买了漂白粉来净化井水,然而这一平常的举动却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愚昧的农民指责高加林的行为是要毒害村里的百姓。这件事最终在村里拥有强硬领导能力的高明楼的解释下风平浪静。问心自问,这样的环境里的高加林是寂寞的,孤独的,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怅然。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但这土地也必然要是一方能理解你的土地,如果没有理解,再深沉的爱也会日渐消散。

正是由于农村的封建保守,使得高加林不顾一切地想要挣脱,想要走出去,即使同样也是走进一个更大的牢笼而已。在那个年代,已经走出了文革的阴影,改革之风正在蔓延,然而这是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很多思潮还未被接受。正是这样一群受过教育的青年到带头开了这一扇大门,先驱者总是不被理解的。农村满足不了高加林,这里即使生活条件改善了,但精神层面是远远无法追上的,高加林的不满足不是在物质而是在精神。从中学时代开始,他就向往国际化,与时代潮流相衔接。在这样一个生活背景下,压抑而百无聊赖,辞去教师的工作,适应农民生活的高加林痛苦的自虐。在他内心,一直有着压抑不住的报复心理。当巧珍向他表明爱意的时候,他考虑的不仅仅是巧珍的美丽、善良,还有她背后的那个家庭的力量。

换句话说,我们假设,假设高加林生活着的不是这样一个时代,而是像现在一样,自由竞争,没有所谓的闭塞的农民,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出色的才华,赢得自己的生存尊严。不会再被克南的母亲骂成是臭烘烘的担粪人。那么他还会拥有这样的结局吗?我们无法预料,但我们可以肯定,他活得不会这么的痛苦,他会释放,会减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相信人身上是带着一种恶的,这种恶不会轻易流露,只有在特定环境,特定状态下才会显露。

高加林是这样一个人,他经历的痛苦有些是自身造成的,但也有许多许多是这个社会忽视了她们这样一群人,没有物质地位,更得不到精神的慰藉。他们选择的路往往是捷径,因为生活已经把他们压得很累很累,不想再长途跋涉,不想再带着满身荆棘,穿梭在这个分化的社会。他们也想选择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但这条道路却并不向他们敞开,在这样的环境下,势必会造成部分人的性格扭曲,但高加林并未完全摒弃乡土的质朴纯真,他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苦苦挣扎。

三:社会的阻力,不良的社会风气

腐败之风一直都有,从古到今。在八十年代,还未完全退去封建的影子,所以高加林深受着这一影响。在他们村,最有势力的无非就是“大能人”高明楼,“二能人”刘立本,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可以为所欲为。因着这个关系,高加林当不成教师,他是鄙弃这种裙带关系的,他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华,然而在这样的氛围里待久了,看多了,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他的同学,不管是亚萍也好,克南也罢,若不是因为家里的关系,又有谁可以比他更好呢?在他看来,对同学或者三星,在鄙弃时也是有一份羡慕的。

在高加林失去教师工作后,曾一度想给他叔父写信,希望可以靠着关系谋求一份工作。在他叔父返回农村劳动局工作后,马占胜给高加林找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高加林欣然接受。这在他潜意识里是抵触的,但是社会如此,在环境面前人毕竟是要顺流的,他想,三星,克南不都是靠着关系吗,凭什么我就不能这样,想跟他们处于平等地位的他毅然走上了这条路。

社会风气如此,我想很少有人可以抵制这种诱惑,人无完人,如小说里的三星,其实单纯善良,克南也宅心仁厚,他们都没有错,错的是社会浪潮淹没了他们。随波逐流有时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可怕的习惯。如果没有存在这样的社会风气,高加林依旧是本本分分的乡村教师,为着他的理想事业,一步步靠实力走下去,我想他也会比现在活得潇洒轻松。我们不能说高加林是错误的,他所缺少的是在时代面前的坚韧的定力,不受世道熙熙嚷嚷的迷惑,但是能这样的又有几人。他抛却过爱情,但因此他学会了珍惜爱情,他失去了事业,但因此他会更坚强地面对未来。寻找一条实实在在的道路来奋斗,来努力。

作为一个时代先驱者,应该怎样正视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如何努力廓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让阳光照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在生活的岔道前不张惶失措,以至迷失方向。高加林的悲剧也同时告诫着我们,时代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个人的发展应该和这个时代相联系。鱼在大海里方能找到真正的方向。我想高加林身上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有我们需要警记的教训。最后,就用路遥在《人生》卷首语上的话来结束吧,“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还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参考文献][1]邵燕君.《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现实主义畅销书”生产模式分析[J].小说评论,2003,(1). [2]李秀清.爱情也需要正确的人生观——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5). [3]刘好梅,女,山东临朐人,烟台职业学院教师。重读《人生》

第五篇:领导智慧之向内影响员工智慧

学习笔记

2领导智慧之向内影响员工的智慧

小老板很会管别人

大老板很会管自己

小老板多是向外瞧

大老板总是向内瞧

员工是喜欢被管理还是喜欢被领导?是喜欢被领导还是喜欢被帮助?是喜欢被帮助还是喜欢被影响?

能成事业的人不是会管理人,而是会影响人!!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95%来自于家长的影响,而不是言语。

领导团队就是要成为团队的精神领袖!

老板必须成为团队的领袖才能影响人!

人类最会经营的成大业者,就是会经营人的精神世界!

影响员工的智慧(向内)

1、帮助员工实现梦想!你能帮助他实现,你就能影响他!

老板创建公司,就是创建平台,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梦想,顺便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多是老板想做事业,员工和老板做买卖!

2、承担责任!

你对亲妹妹都不能负责,怎么能对员工负责!

员工跟你走就是需要你对他负责!

解决问题就是承担责任!

公司有问题,根本在于没有人承担责任!

任何企业有问题,就是领导有问题!!

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核心标准,就是看他学没学会承担责任!

只要你做的事很容易代替,你拼命也没有价值!拼命价值也是有限的!

3、有结果

你的所有指令效果差,

就是因为你没有结果!

员工根本不看老板说啥,就看老板做啥!! (摸下颚)

4、包容力

成大业者不在于谁会驾驭君子,而在于谁会经营小人!

包容力所衍生的两个理论:

A: 学说话理论

B:学走路理论

教员工做事要像教孩子说话、走路一样!

员工犯错时企业必须承担的成本!

只要志同道合,他还有意愿,就谈不到开除!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老板成功,就是每天让你面对难受的事!

只要每天面对舒服的事,就代表今天没变化,就是没进步

上一篇:注意力心理教案范文下一篇:中药学自我鉴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