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之屋读后感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奇迹之屋读后感范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信任与奇迹

信任的力量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霍伯特小学五年级的老师雷夫.艾斯奎斯的作品。 读了它,我感觉,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缔造者就是老师------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充满童心,充满信任、富于创造、立足学生的老师。

第56号教室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在这里,孩子求善、求真、求美,将教室打造成一个最温暖的家,甚至将这种温暖延伸至生活;在这里,孩子们主动追求学习上的卓越,会学、活学、乐学,将教室变成一个学习的乐园,甚至勤于去发现乐园之外的世界;在这里,孩子们优质闲暇时间,将教室塑成艺术的花园,甚至将这种艺术的乐趣带给周遭的人„„这一切奇迹的创造者,来自于一个被信任的善良老师和一群被信任的善良学生。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信任的力量以及道德的培养。

在雷夫和他的学生们打造最温暖的家时,雷夫敏锐地发现“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确实,在教室里,作为老师的我会时常害怕控制不住孩子们任性妄为的行为,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控制不住,为此我有过沮丧,有过对学生歇斯底地批评,也有过对家长的告状„„而孩子们也处在“害怕”的情绪中,一见到老师的身影,就变得安静乖巧,一听到老师要与家长电话联系,连忙哭着认识错误立马改正,而有些学生下课声音是高八度,上课却谨慎小心,唯唯诺诺,判若两人。可雷夫却提醒道“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他重视“身教”,用竭尽所能地说到做到,用合乎逻辑的惩罚,用谦逊温和、认真勤勉的态度,成为了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成为他们的榜样,让信任取代恐惧,为“温暖的家”打下了心理基础,因为这个心理基础,也是使得雷夫的各种教育计划如阅读、写作、体育、数学、艺术等能够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

“信任只是一个好的开始。”正如雷夫书中提到:“老师可以带班,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在短短的2年教学经验中,我就感觉到来自于对班主任信任的力量。同样是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当我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不了效果时,我会要求班主任的介入,效果会有所不同。又如班主任的课堂学生显得比较投入或者守纪律。或许这两个例子的证明不够严密,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教育效果上确实存在差异。为解决问题,正如大多数老师一样,雷夫将目光投向良好班风的营造,并不断寻求最好的方法。

他找到了!他将“道德发展六阶段”作为他的道德教育指南,引导学生向更好的人格发展,进而促成他们的学业成就。书中,雷夫对“六阶段”生动的分析以及实践运用,突然让自己恍然大悟,我的教育使我大部分的学生处于“我不想惹麻烦”和“我想要奖赏的”的阶段,而对于这样的状况,我却显然有点满足,因为我的目的就是“你们最好少给我惹麻烦,你们为奖赏多拿星星,这样就不会场面混乱!”然而矛盾的是,我又极其希望学生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遵守纪律,能拥有一颗体贴他人的心,可是雷夫的教育计划以及道德渗透教育,让我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同时也明白原来事情没这么简单!“让学生们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才是道德培养的最高阶段。我钦佩雷夫老师的教育热情以及向困难挑战的毅力,进而更相信信任的力量,因为他的信任,他不会降低对学生的期望标准,他愿意尽力而为,因为他的信任,学生愿意努力尝试,去完善突破自己。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感动以及受启发的地方很多,雷夫身上体现出的师德,是我们的榜样,他对不断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热情,是值得我们推崇的,他对教育的理解,是值得我们体味的,以及他优质的闲暇教育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陈帆

2013 、12 、19

第二篇:奇迹读后感

坚持创造奇迹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有坚持和爱就会产生奇迹,就是因为沙利文老师有了坚持和爱,才会使得海伦凯勒成为世人敬仰的伟大女性,就是因为孙维冈老师有了坚持和爱,才使得他的学生明白怎样才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是因为坚持信念,苏静老师班上的孩子都能写诗。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关于爱和坚持成就奇迹的例子。

“一个教师的宝贵之处不在于他教了多少能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爱”,就不能从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奇迹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看似不可能的事,也许并没有那么难。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滴水能穿石,铁杵能磨针。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坚持,它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近;取得成就时,要学会坚持,它会让你攀上更高的山峰。每个人都渴望创造奇迹,然而奇迹却不会轻易产生。奇迹的发生总伴随这汗水,坚持,努力,付出??创造奇迹的秘诀就在于在坚持不住时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下。能坚持走下去的人,就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至少他们战胜了自己。地球在脚下,奇迹会发生。要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要相信,奇迹是会发生的;要相信,梦想是可以实现的;更要相信,坚持是不可缺少的。坚持下去,下一个奇迹属于你的学生。教育她既是复杂的,又是简单的。说她简单,实际就是坚持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把每一件小事都认真、专注,有方法地去做,教学贵在时时坚持,事事坚持。坚持每一件小事,尤其是学生学有困难时,想办法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 这本书中写了很多身体残疾的孩子在老师或父母亲的教导下成才的故事,这些本身有缺陷的孩子就是因为老师或父母对他们不放弃和无限的爱,才最后能成为人才,而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都是身体和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大都不好,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家长的倾力配合,但是,只要我们老师依然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鼓励孩子不断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篇二: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暑期时光阅读了《中国教师的奇迹》这本著作,书中孙维刚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实践深深吸引着我,通过他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激情,对我也有了很大的激励,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了新的审视。 书中所讲述的“教学五部曲”特别是“造就一个强大的大脑”——养“活”思维,变“薄”教材的教学理念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应该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孙维刚老师曾在自己的书里写到,他教学生数学,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上课时能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他送给学生的是“猎枪”而不是干粮,他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生理解的前提下,让学生多去观察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学生从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同时注重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例如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引导猜想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他们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接受所学的内容。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篇三:《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总有一些改变,能美丽自己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汇报 高力板中学 语文组 徐春红 “总有一些改变,能美丽自己”这是从俞玉萍老师“百合班”学期末庆典时黑板上摘选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我觉得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似乎在书写着我自己。 读完《中国教室的奇迹》,我惊叹不已,既佩服创造中国教室奇迹的俞玉萍老师的责任心事业心,更佩服她敢于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独立创新的精神,同时我也感叹主编赵国忠老师文笔的娴熟和优美。

俞玉萍老师不用全部的课时教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而是用一部分的课时去教全部的内容,她几乎不让孩子去做题,她用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读书,而她每年的中考成绩,在当地却遥遥领先,连续几届都是这样,要超出平均分二十分以上,她说她一定不为分数教语文,但是我觉得分数却是对她的额外奖赏。俞玉萍老师在用自己的心、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做教育工作,她把教育教学的细节做得很诗意、很有情味,很有艺术氛围,她的“名片”使用,她的期末“颁奖词”,她照相机的剪影运用,都一一告诉我,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如此单一,生活中的点滴形式都能成为教育的资源,这使我想到了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对照俞玉萍老师的做法我想说:“生活不是缺少教育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与教育相联系的眼睛。”无论是“名片”或是“颁奖词”,我都毫不陌生,可我却没想到事物间的联系,没有把它们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中去。俞老师点醒了我,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伸延到生活中去,借助生活这样的大材料库去搭建沟通的桥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把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好好分析,而不仅仅以分析为主,口头教育为辅,更重要的是能把形式运用好来引导学生,最终解决问题,使其得以进步。

教育而活,在自由奔放的教育天地里,她和她的孩子们一路享受着教育生活的美好与幸福。纵观她整个教育活动是以“尊重孩子、关爱孩子、鼓励孩子、引领孩子”为主旨,以“名片、书签、班会、寄语、爱心、阅读、倾听、理解、守望、责任、观察、信任等等”为载体和形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细腻周全,温暖了学生心灵、开启了学生智慧、重塑了学生性格、鞭策了学生成长。 我印象最深的是百合班期末的隆重庆典。家长们参与并宣读颁奖词,“努力颁奖词、思考颁奖词、成长颁奖词等”每一份颁奖词都浓墨重彩地突出了每个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成长怀抱更大的信心;老师为每位学生制作精美书签,并附上老师热情洋溢的“新年预言”,给予温暖和鼓励。这种形式的期末庆典意在暗示学生:假期只是成长的另一个起点,而不是努力的结束。临近期末我们都满足于工作的圆满和轻松;欣喜于假期的悠闲和快乐。而俞玉萍老师却有长足的眼光和铺垫的思维,这是多么有创意的举措,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

领略过俞玉萍老师的职业风采后,感触真的是“总有一些改变,能美丽自己”。正是她的每一次改变,快乐着自己更幸福着学生,正所谓教室是师生放飞梦想的地方,是师生追寻快乐幸福的天堂。静下心来回首我们教师生涯的点滴成功和辛苦经历,虽没有俞玉萍老师的完美和精彩,但正像校长所说:我们工作做得不少也不差,只是缺少记载和宣传。是啊,我们不也经常为自己有意或无意的做法收获小回报小成功而感到惊喜和欢悦吗,那么就不要自惭形秽,反而应该骄傲自豪。今天,在学习教育名家之后,我们在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上再有所改变,不更好吗。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面对教育难题,俞玉萍老师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愤愤不平。她关注的不是人生的杂草,而是考虑在心田上种植鲜花,她关注的不是学生今天的分数,而是学生的灵魂,她用自己优秀的灵魂来引领孩子的生活成长,这样的老师我由衷的钦佩,同是教育工作者,我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身体尚好,精力还旺,余热尚未散尽,心若在,梦就在。教育无大事,处处皆学问,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改变,来美丽自己。 感受粗浅,请同事们见谅。谢谢大家! 2013年12月28日篇四:《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假期里,学校要求在假期读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书籍,写写心得,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遨游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一书中的教育成功经验来自教育的门外汉,给我很大的感触。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学会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升华。

《教育的奇迹》书中介绍了周弘用母语玩字法教女儿识字,他从来没有强迫女儿非得把这些字认会。正是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使女儿对文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婷婷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知识如痴如醉。周弘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路,一条充满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所著的《幼儿才能开发》正是这本书改变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儿实现了超越,从一个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女大学生。

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国职业作家奥个兹合著的《儿童世界》一书,书中阐述的观点让他深受启发,他选择了音乐刺激法。使舟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悦感。他便有意识地让舟舟欣赏更多的歌舞和交响曲的排练,并对舟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舟舟认识了很多的乐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这为后来舟舟当上乐队指挥起到了很大作用。书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绍,每个教育成功的经验背后都有一条不平坦的路,他们用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填平这条不平坦的路,使残疾人成为有用的人才。

看了此书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认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书籍,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向《教育的奇迹》中每个教育成功的人士学习,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位学生,使他们人人成才,我们必须认真读书学习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认真、有责任心地工作,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篇五: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五常市实验小学 徐海燕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受益匪浅。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的是一些当代名人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是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是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是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书中还写到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名弱智指挥——周舟。他是一个先天性智残孩子。舟舟是不幸的,舟舟又是幸运的。作为他的父母,从未把他当成残疾儿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来培养儿子的智力。利用他超常的音乐天赋,不断培养和给予他锻炼的机会。作为一个智障孩子,舟舟是幸福的。上帝关闭了他智慧的大门,却开启了他指挥的殿堂。看来“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家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细想平时的教育生涯。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调皮捣蛋、行为散漫、性格怪异的学生。他们的个性、缺点各不相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同。许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所以我认为是白纸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爱。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 要给予孩子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让他们在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鱼儿离开水一样。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

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从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去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我相信:爱的确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孩子的潜力,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给你创造无数的辉煌。

第三篇:《海啸奇迹》观后感(奇迹男孩观后感400字)

《海啸奇迹》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啸奇迹》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啸奇迹》观后感1

学校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张的电影票,我去电影院的时候门上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极乐空间》和《海啸奇迹》,我在那里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决定看《海啸奇迹》

一个家庭,一场海啸,一种坚强,一种本能,一个奇迹一个家庭,就是主角这一家,一对夫妻带着3个小孩去海边度假,快乐地享受着阳光沙滩。整个沙滩上,音乐,酒精,欢笑声……

然而一场突然的海啸让整个海滩陷入危难。海水像食人鲨一样将整个海滩吞噬。瞬间,海滩上除了流水的声音,设施遭到破坏的撞击声,一片死寂。然而,镜头中突然出现了了一个镜头,一个女人从水中冲出,那就是本片的主角之一:一位母亲。

母亲努力让害怕的心理平静,找寻自己的家人。终於她找到了她的儿子。然後她和儿子的坚强,让他们找寻到了安全的地方。此时的母亲已经是精疲力尽,满身伤痕,奄奄一息……等待着家人,也同样在走向人生终点。而她儿子却将整个过程的心理和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至。我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灾难的危害性,看到这对母子的坚强,看到在求生过程中的.相互帮助。

四年级:赵玉婷

《海啸奇迹》观后感2

这部电影是一部典型的灾难片。故事非常简单,就是美国有一家人去泰国度假,结果遭遇了20xx年12月26日,人类迄今记录在案的最为恐怖的海啸,三个孩子还有一对夫妻被海啸冲散后重遇。《海啸奇迹》将重点放在了人物的相互关系上,还有对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上。

影片一开始大儿子表现出来的害怕,到后来洪水中母子的互救,到最后的团聚,大儿子起着贯穿影片的作用。他遭遇了海啸之后,救母亲,从怕浑身是血的母亲玛利亚,到无所畏惧地承担一切,可以说影片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画。中间几人分散的时候,对每个人都有描写,充分表达出他们当时的感情。当丈夫班奈特独自一人存活的时候,他内心的急切心情和孤独感,而当他再次看见他的两个孩子西蒙和托马斯时,那一刻的喜悦之情也被表现出来。

但是,最后的结局有点匪夷所思,一家人就很奇妙的重聚了,这有点令人觉得奇怪。还有中间有种恐怖片的感觉。

影片总体来说是很好的,虽然最后有点狗尾续貂,但是也是一部成功的灾难片。不过影片的片名给了很好地解释,海啸奇迹,这样的故事结构,尤其在影片最后一家团聚,不得不说是充满“奇迹”的。

《海啸奇迹》观后感3

大学给了大家每人一张电影票。

去电影院的时候,门边有纸。

上面写着“极乐空间”和“海啸奇迹”。

我还在那里迷茫的时候突然想看看“海啸的奇迹”。

一个家中,一场大海啸,一种坚强,一种本能反应,一个惊喜一个家中,便是主角这一家,一对夫妻带著3个小孩子去海滩度假,快乐地享有着阳光海滩。全部沙滩上,歌曲,乙醇,欢笑声

殊不知一场忽然的大海啸让全部海滩深陷危急。海面像食人鲨一样将全部海滩吞食。一瞬间,海滩上除开流水声音,设备遭受毁坏的敲击声,一片死寂。殊不知,摄像镜头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摄像镜头,一个女人从水里冲破,那便是此片的主角之一:一位母亲。

母亲勤奋让担心的心理状态宁静,寻找自身的家人。终於她找到她的孩子。然後她与儿子的坚强,让她们找寻到了安全性的地区。这时的母亲早已是精疲力竭,全身伤疤,奄奄一息等候着家人,也一样在迈向人生道路终点站。而她孩子却将全部全过程的心理状态和神情主要表现得淋沥尽至。我还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了灾祸的不良影响,见到这对母女的坚强,见到在生存全过程中的互相协助。

《海啸奇迹》观后感4

《海啸奇迹》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前面灾难场面细致揪心,后面亲情戏煽情催泪,尤其是伊万给家人的电话、三兄弟重逢,那一声“卢卡斯”,是多么地撕心裂肺啊~~~

影片对灾难场面处理得很细致逼真,凸显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无助与渺小,细节处理地相当不错,铺天盖地的洪水场面自然比不上好莱坞的特效大片,但本片胜在细

节真实,洪水来袭各种物件碰撞的音效处理得很好,手术麻醉与海啸袭来的切换拼合的慢镜展示有生离死别的梦幻效果。开头看着娜奥米在水下被虐得那个惨啊,胸

前腿后两处血淋淋的大伤,看着真心是揪心地疼、疼、疼啊,看来在海啸最危险的不是海水,而是随洪水而来的各种尖锐防不胜防的破碎物啊。

一家人都演得很好,娜奥米自不必说,那种创伤与求生欲望通过其细致入微的表演深入到观者的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还有小男主,演得真是太棒了,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表现出的坚定与勇敢很令人印象深刻哦。

《海啸奇迹》观后感5

今天,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什么叫做坚强、什么叫做勇气,因为下午我去看了一个能震撼一切的电影“海啸奇迹”。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玛莉雅和亨利带着三个儿子,一同前往泰国共渡圣诞佳节,不料就在圣诞节隔天,一股猛兽般的万尺滔天巨浪竟迎面袭来。被眼前景象震慑住的玛莉雅,一时反应不及,不幸惨遭巨浪袭卷;而尽管亨利及时抓住两个儿子准备逃亡,一切仍旧太迟,凶猛的大水最后仍冲散了他们。一度被巨浪击昏的玛莉雅,醒来后发现自己正漂浮在海面,而原本围绕在身旁的所有景物,都已被淹没于水面下,她深信家人们皆已罹难的同时,竟发现自己的大儿子卢卡斯,竟然就漂浮在距离她仅有几公尺远的海面上。玛丽雅顿时犹如被打了一剂强心针,她决定想尽办法,要带着大儿子卢卡斯一起活着离开……最后终于克服一切困难,找到了亨利,使一家人团聚。

看完了这个电影,我非常感动,我很佩服玛莉雅那种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放弃寻找家人的精神,由此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失而复得、什么叫做奇迹、什么叫做一切皆有可能!虽然这部电影有点血腥,但是使我明白了心中只要有爱,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只要有勇气,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赢得最终的胜利,成为奇迹!

《海啸奇迹》观后感6

今日,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爱、什么叫做顽强、什么叫做胆量,由于中午我要去看过一个能震撼人心一切的影片海啸奇迹。

这部电影关键讲了玛莉雅和亨利带著三个儿子,一同前去泰国的共渡圣诞节佳节,没想到就在圣诞节第二天,一股野兽一样的万尺滔天巨浪竟迎面扑面而来。被眼下景色威慑住的玛莉雅,一时反映不如,悲剧遭遇巨浪袭卷;而虽然亨利立即把握住两个儿子提前准备逃亡,一切依然太迟,凶狠的大水最终仍冲散了她们。玛丽雅猛然宛如挨打了一剂强心针,她决策想方设法,要带著大儿子卢卡斯一起活著离去最终总算摆脱一切艰难,找到亨利,使一家人团聚。

看完了这一影片,我十分打动,我很钦佩玛莉雅那类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放弃找寻亲人的精神实质,从而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失而复得、什么叫做惊喜、什么叫做一切皆有可能!尽管这部电影有点儿恐怖,可是使我明白了心里要是幸福,要是有坚强的意志,要如何给生上作文课是有胆量,就可以摆脱一切艰难,获得最后的获胜,变成惊喜!

《海啸奇迹》观后感7

在1996年12月26日,那次海啸夺去了无数认得生命。但在他们中,有一家幸存者。他们历尽艰辛,终于活着踏上了回家的航班。

什么是坚忍?坚忍是在海啸带动木块一次一次给你带来创伤时,为了家庭,为了儿子不放弃希望的勇气。

什么是慈爱?慈爱是当自己浑身浴血,仍冒生命之危去救一个素昧平生的孩子的善举。

什么是父爱?父爱是当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降临时,仍能义无反顾,大义凛然的守护自己的孩子。

什么是相爱?相爱是儿子与母亲一次又一次为对方的提示呐喊,一次又一次为了对方而受伤,一次又一次给对方的帮扶。

大爱无敌,即使是海啸也会在这浓厚的爱意下放爱一条生路。当他们一家人再次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时,我们的眼中。

看着这情景,我不禁想起了您,奶奶。您是那么的疼我,可我,却不曾感谢过您,连一句简单“谢谢”也没有。直到您走,我才幡然醒悟,但,已经晚了。

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爱,当有一天属于你的灾难降临时,才不会有更多的遗憾。即使你被撕扯得支离破碎,但,自己放了你灵魂一条生路,一条爱的生路。

爱,很简单,却刻骨铭心。

第四篇:《奇迹》之读后感

谢嘉慧

不久前,我读了《老鼠配猫好味道》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肖定丽,其中我特别喜欢《奇迹》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女孩叫做杏,她的好朋友叫做桃。许多年之后,杏和桃都变成了老太太她们分别住在不同城市的儿子和女儿家。杏觉得日子过得很无聊,所以她决定去卖气球。每一个孩子从她手里接过气球时,没有不露出笑容的。晚上,杏奶奶躺在床上,跟黄气球说话。杏奶奶很想念桃。然后,杏奶奶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支笔,在黄气球上写着:桃,看见黄气球来找我。然后她放走了黄气球。黄气球飞呀飞,经过了艰难万苦,终于被一个小女孩带回了家。她在吃饭的时候一直看着它,却被妈妈反对了。最后,女孩写完作业,被奶奶叫过去了,奶奶问她上面写了什么,小女孩一字不漏地告诉了奶奶,奶奶便走去了杏那里了,并且她带去了一大堆气球,这些气球就把她带到了杏那里了。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以前听过的一句名言,如果不经过努力,奇迹是不可能发生的。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觉得文章中的杏奶奶让黄气球去找桃奶奶,黄气球经过了无数困难,最终还是发生了奇迹找到了桃奶奶,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在生活中,我在学习上总会遇到不少困难,我总会借助一些资料来完成作业,却不会动脑筋自己来做,禁不起一点困难,我以后一定会改正这个不好的习惯,在学习上或者在生活中,都要禁得起考验,这样才会像文章中一样发生奇迹。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很深,这当然也是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让我在什么时候都受益匪浅。

第五篇:《生命的奇迹》读后感

《生命的奇迹》就是这样一篇几千字的文章让我的心灵深深地震撼了,一个如此残疾的女子,竟然能写出好几篇令人感动的文章来,真是很厉害,值得我们去学习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她。

海伦.凯勒,是一位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她集聋、哑、盲于一身,如果其中一种不幸降临到谁的身上,谁都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命苦的人。然而,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打破黑暗和痛苦。她学会了书面语言、说话乃至演讲,进而学会了法语、德语、拉丁语。你可不要小看她这个小女孩,告诉你吧!她甚至还和那些顶尖的耳聪目明的小女孩从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她还为世界的残疾人公益事业做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

以永不言败的精神,挑战自我,回报社会成为海伦的精神追求,这也是打动我的最深刻的内容。她没有因为自己是残疾人就降低对自己的尺度,而是始终把自己当成正常人来要求,虽然她知道,为此她付出了许多汗水,也付出了超出正常人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努力。她不怕困难,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眼前的挫折,告诉自己能做得很好,困难将会被你所打倒,海伦的精神带给我们的将是无尽的鼓励、震撼、鞭策。这或许是海伦精神经久不衰、魅力永存的主要原因了。

海伦的一生,除了海伦个人的艰苦努力外,还有许多来自他人和社会的爱心和关注。充满温情和耐心的父母、默默无闻奉献的莎莉文老师,对这样一个残疾女孩的成长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和照顾。

海伦为我们缔造了生命的奇迹,我们也在海伦的世界中受益无穷,她的精神成为一种象征,一个尺度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海伦精神像一个永远都开掘不完的宝藏,一个生活在无光无色无声的世界里的她,却为生活在五光十色里的人奉献了一曲华美的生命之歌。

上一篇:权力和责任清单范文下一篇:前世今生与未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