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方案

2023-02-11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方案

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政策

阿左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汇编

一、•阿左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上报2006年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阿左扶办发„2006‟38号) 整村推进扶贫工程中重点考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等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要保证扶贫资金的10%以上用于扶持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家庭,使每人平均收益农区1300元、牧区1800元,基本解决被扶持的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二、•阿左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引发†阿左旗2006年农牧区劳动力扶贫转移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阿左扶办发„2006‟38号)

在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中优先培训转移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家庭劳动力,使其占到培训总人数的20%以上,每人补助培训费300元,力争80%以上实现转移就业。

三、•中共阿拉善左旗委员会办公室、阿拉善左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旗直单位开展“11232”结对帮扶工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阿左党办发„2006‟70号)

盟、旗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条管部门和驻军部队、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结对帮扶贫困计划生育农牧户,使帮扶对象人均收入提高到2000元以上,具备稳定发展的生产基础和生活条件。

第二篇:人口计生政策法规工作考核和生育政策

省人口计生委政法处 李志芳

(2011年4月)

一、2011政策法规工作考核内容

(一)政策内生育率统计考核口径调整及相关服务管理和执法问题

1.政策内生育率统计考核口径的调整 (1)一孩生育统计考核口径的调整

男女双方均符合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实质条件或仅未达到法定婚龄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作政策内生育统计。

(2)二孩生育统计考核口径的调整

符合再生育条件未达到法定婚龄怀孕、达到法定婚龄后补办了结婚登记手续的,作政策内统计考核。

(3)收养子女统计考核口径的调整

符合收养的实质性要件,但没有办理收养登记手续的,作政策内统计考核。

2.统计口径调整后的相关服务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 统计考核是行政机关内部评估工作效果的方法,其改革不

-1- 对行政相对人产生效力。在《条例》和相关规定未作相应修改之前,相关的服务管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党纪政纪处分原则上仍应按照《条例》和相关规定执行。

(1)关于一孩

A.一孩生育证的发放。对于生育一孩时不能达到法定婚龄和生育一孩前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不予发放一孩生育证。

B.未达到法定生育条件怀孕一孩的流引产。对于生育一孩时不能达到法定婚龄怀孕的,和生育时虽能达到法定婚龄但明显无结婚意愿的,均不再要求流引产(自行流引产的除外),但应由村级计生专干书面告知男女双方非婚生育一孩的法律后果。该法律后果有两个,一是所生育的子女计算双方的子女数;二是其生育行为属于非婚生育,将对双方征收社会抚养费,属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还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C.非婚生育一孩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和党纪政纪处分。对于生育一孩前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根据《条例》的规定,仍定性为非婚生育一个子女,应按照相关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可允许其分期缴纳。党纪政纪处分可适当从轻,不作顶格处分。

(2)关于二孩

符合再生育条件未达到法定婚龄怀孕、达到法定婚龄后补办了结婚登记手续的,作政策内统计考核,在服务管理和社会 -2- 抚养费征收、党纪政纪处分上,一是不发给生育证;二是不要求流引产但要书面告知生育后的法律后果;三是生育后定性为符合再生育条件未取得再生育证生育,按相关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从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3)关于收养

符合收养的实质性要件,但没有办理收养登记手续的,作政策内统计考核,对此类情况在行政执法上要先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拒不办理收养登记的,再按非法收养征收社会抚养费,从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 1.考核对象和期限

2008年10月1日至现场调查时点的违法多生育(含非法收养)人员(调查时点前180天内的违法生育人员,不考核征收到位情况),但定量调查中查实的期内错报、漏报违法生育对象,一律核查其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并纳入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的考核。

2.主要考核内容

征收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征收到位到位率和准确率。 (1)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情况

主要考核对2009以来违法多生育人员征收社会抚养费是否依法进行,是否使用全省统一的执法文书,执法文书是

-3- 否规范。

一是主体规范:征收社会抚养费主体只能是县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县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征收。委托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审批表》也必须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负责人签署审批意见并加盖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印章,征收社会抚养费告知书和决定书须加盖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印章。

二是实体规范:确定征收标准符合《条例》和湘人口发„2008‟8号文件的规定。

征收社会抚养费标准:2007年9月29日是新《条例》的正式施行的时间,是一条界限,此前违法生育的,按照老《条例》规定的标准执行,即对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统一按照生育者双方上总收入的2倍征收。新条例规定,对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生育者双方总收入的2至6倍征收,重婚或者与配偶之外的人违法生育的,按6至8倍征收。每再多生育一个子女,则在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征收标准的基础上加3倍征收。双方总收入是指实际收入,实际收入无法查清或者低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或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或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社会抚养费计征基数。

三是程序规范:按照湘人口发„2008‟8号文件的规定, -4- 从立案→调查取证→内部审批确定具体征收标准→告知并送达→决定并送达,其中确定具体征收标准的程序符合规定,第一步是填写《征收社会抚养费审批表》,提出征收标准的建议。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征收社会抚养费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由分管领导牵头,与计生办工作人员集体研究,提出建议征收倍数,报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决定。没有委托的,由案件承办人员提出建议。第二步是审批。拟按照2至3倍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由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分管领导审核,报主要负责人同意后,在《征收社会抚养费审批表》上签署意见、签名并加盖人口计生部门印章;拟按照4倍以上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由“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审批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后(有会议记录),组长在《征收社会抚养费审批表》上签署意见、签名并加盖人口计生部门印章。

程序规范的要求:程序完整,未颠倒顺序和超过法定时限。 四是文书规范。使用全省统一的执法文书且书写规范,特别是执法文书的用语必须是规范、准确的法律用语,不得口语化和随意化。

(2)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准确率

①征收金额以应征对象个案为单位,按相应时期《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核定标准,对征收决定书决定征

-5- 收的金额低于调查核定标准的,按调查组核定的标准计算应征收金额;分期征收的,在计算征收到位率和征收标准的准确率时,按调查期内各应征金额之和作为应征收金额。

②对农村居民,以样本点所在乡镇上人均纯收入为基数进行计算;对城市居民,以本市、县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计算;对高收入人群按照其实际收入计算;对流动人口以其在现居住地的实际收入计算,实际收入无法核准或者低于现居住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按照现居住地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

③已征收金额按截止现场调查时实际征收的金额和全员人口数据库上报的数据综合计算。

计算公式为:

实际征收社会抚养费金额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100%))/调查人数

应征收社会抚养费金额

应征对象指在2008年10月1日至调查时点前180天期间,违法多生育(含非法收养)的人员(含定量调查中查实的违法生育)。

分期缴纳案件中“已征金额”和“应征金额”的确定。考核时为分期缴纳第一年,则应征金额为第一年应缴纳金额,已征金额为第一年实际缴纳金额;考核时为分期缴纳第二年,则 -6- 应征金额为第

一、第二年应缴纳金额之和,已征金额为第

一、第二年实际缴纳金额之和;考核时为分期缴纳第三年,则应征金额为第

一、第

二、第三年应缴纳金额之和,已征金额为第

一、第

二、第三年实际缴纳金额之和。首期缴纳须为应缴纳总额的40%,没有按40%批准的,以40%为分母。分期缴纳以准予分期缴纳决定书为准,没有准予分期缴纳决定书的,视为一次性缴纳。

应征金额准确率=((执法文书决定征收金额调查核定的应征金额100%))/调查人数

公式中分子是《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中确定征收的金额,分母是调查核定的依法计算的应征金额。调查中认定《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确定的金额没有依法计算,比依法计算的金额高的,其准确率的计算方式为:分子是调查核定的依法计算的应征金额,分母是《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中确定征收的金额。

已征金额准确率=((调查核实的征收金额被查单位确定的征收金额100%))/调查人数

公式中的分子是调查员核实的群众实际缴纳的社会抚养费金额;分母是被查单位提供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票据中书写的金额。

社会抚养费征收准确率应征金额准确率0.3已征金额准确率0.7

调查中发现,未下达征收决定书或者未出具正式收据而征

-7- 收了社会抚养费的,认定其征收准确率为O。

3.有以下弄虚作假的情形的作扣分处理: ①降低征收标准的;

②在违法生育者怀孕期间即征收社会抚养费的; ③没有征收到位就结案的; ④对流动人口降低标准抢征的;

⑤虚开票据,票据金额与群众认可金额或者与上解国库金额不一致的;张冠李戴,将他人(或几人)缴纳金额记在被检查对象名下,或垫付资金等其它严重作假行为的。

平时接到群众举报列入举报调查的,有以上行为之一的,在考核评估中作扣分处理。

(三)整治“两非”工作

整治“两非”工作考核包括查处案件、规范管理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降情况三个方面内容,重点是案件查处,新的考核方案对“两非”典型案件的任务下达、审查和计分都有较大的变化:

1.调整“两非”典型案件查处任务。新的考核方案规定总人口20万人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107以上,或总人口在20万人以下、近几年累积在20万人以上且累积期内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7以上的县市区须查处1例“两非”典型案件,同时要求处理到位率在60%以上的案件才可上报。

-8- 2.规定“两非”典型案件数量的计算标准。根据案件的查处难易程度,规定不同的计算标准。如跨区域的“两非”典型案件,对施行“两非”行为的医院、医生所在县市区各计1例案件,对仅查处施行“两非”行为的孕妇或组织人、介绍人的县市区计0.5例案件。

3.设置“两非”典型案件个案处理综合得分。根据需落实的案件所涉及的违法行为人、单位、相关负责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行政责任和协查情况的难易程度,分别设定一定的分值,各项处理到位得分之和,即为每一例“两非”典型案件的处理综合得分。查处的案件难度系数越大,得分将越高。

4.确定“两非”典型案件综合考评得分的计算方法。设臵一个基本分值,完成下达的案件任务数且到位率在60%以上的县市区得基本分,然后根据相关情况进行加减分。如查处“两非”典型案件超过规定数量的,在本项中予以加分,查处案件难度系数越大,个案处理综合得分越高,加分就越多。同时强化市级整治“两非”工作责任,对省督办的“两非”典型案件查处不到位、发现上报虚假“两非”典型案件以及因把关不严导致上报的案件被否定的,均要扣市级的分,等等。

2011出生人口性别比与上年同比升降情况在正常值范围内不扣分;高于107的,高出部分下降10%以上不扣分,低于10%的记0分。

-9-

(四)关于建立计划生育审查制度 主要考核以下内容:

1.当地新产生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90年以来没有违法生育行为。

2.村支两委新当选的组成人员1990年以来没有违法生育行为。

3.在干部任用的过程中,由人口计生部门审查其1990年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建立计划生育审查制度。1990年以来有违法生育行为的,不能录用、招用为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提拔为领导干部。

4.在评先评奖过程中,由人口计生部门审查其本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建立计划生育审查制度。

(五)建立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制度和住院分娩实时通报率 主要考核2010年10月1日至现场调查时点的住院分娩人员身份登记和通报当地人口计生部门情况。

今年全省还将推广应用孕情实时通信息系统,住院分娩实时通报率将考核实时通系统通报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比例,省里可在通报信息系统直接调取该数据,不作现场调查。

(六)人口计生综合治理工作

1.突出了考核的重点。从政策兼容、利益导向、信息共享等层面来设定部门职责,突出1-3项重点内容来进行考核,强 -10- 化责任的落实。重点考核综合治理部门对下级单位进行垂直考核、奖惩兑现情况,和建立人口计生综合治理信息实时通报制度情况。

2.调整了人口计生部门的考核内容。人口计生部门的考核内容调整为两项:一是履行人口计生综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组织落实好人口计生综合治理工作;二是人口计划完成情况。

3.调整了上下工作的权重。省直综治部门和基层综合治理工作所占的比例,今年由以往的6:4变成了4:6。

4.改进了考核的方式方法。主要采取现场抽查、电话调查等方式来确定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

(七)落实法定奖励和县级成立行政执法机构 落实法定奖励主要是两项,一是分配征地补偿费对独生子女家庭多分一人份额;二是独生子女保健费每月不低于5元,有条件的地方每月10元。主要通过抽查、举报调查,来确定其落实情况。对于不履行法定奖励落实责任的地方,将影响其进入模范单位类型。

县级成立社会抚养费征收等人口计生行政执法机构的,将予以加分。

(八)依法行政“高压线”

今年的考核方案,特别强调依法行政工作,对因违法行政

-11- 和违反技术常规导致死人或其他重大恶性案件的,对县市区每起在总分中扣3分,在当年评估类型基础上再下降一个类型;大月份引产导致孕妇死亡的,每起扣减发生单位所在县市区总分2分。

二、生育政策

(一)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界定

《条例》和《条例修改决定》中所称的“农村居民”,是指户口在村民委员会,自己或者父母承包了责任田土的居民,其他居民是城镇居民。

有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视为城镇居民:

1.户口在村民委员会,自己或者父母承包了责任田土的居民,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的正式工作人员;

2.户口在村民委员会,自己或者父母承包了责任田土的居民,在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享受了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待遇的;

3.户口在村民委员会,自己或者父母承包了责任田土的居民,在城镇购买住房连续居住三年以上,但未把户口迁入居民委员会的。

(二)“子女”的界定

《条例》中所称的子女包括亲生子女(含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12- 继父(母)是否与继子女之间是否形成抚养关系的认定标准:

1.继父或继母有愿意抚养继子女的意思表示,并长期共同生活,继父或继母负担了继子女生活费、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

2.已独立生活的成年继子女对继父母承担了主要赡养义务。

(三)跨省婚姻生育政策的适用

跨省婚姻,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选择适用我省或外省的《条例》关于生育政策的规定。(湘人口函„2007‟85号)

(四)涉外和涉港澳台公民生育政策

中国内地居民和外国人、港澳台居民结婚后在内地生育的,执行中国内地居民一方户口所在地有关生育政策的规定。外国人、港澳台居民一方结婚前已有的子女以及内地居民与其结婚后生育的子女,不在内地定居的,不计算该子女数。

中国内地居民与外国人、港澳台居民结婚后,符合法定生育条件,要求在内地生育的,须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状况证明和生育状况证明,由内地居民一方按其户口所在地有关计划生育的法规和规定办理有关生育手续。

中国内地居民与外国人、港澳台居民结婚后,符合规定的生育条件,但未办理有关生育手续而生育子女的,补办手续后

-13- 免予处理;未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补办结婚登记和有关生育手续后,减轻或者免予处理。(国计生委„1998‟111号)

双方均为我国内地居民,在香港生育第二个子女,不符合国家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处理。如其子女不在内地办理入户手续,不回内地定居,可暂不征收社会抚养费。(国人口函„2007‟100号)

夫妻双方均为我国内地居民,在国外、境外生育的子女回我国内地居住,办理了入户手续或两年内累计居留满18个月的,在适用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时,应当计算该子女数。

夫妻一方为我国内地居民,一方为港澳台居民或外国人的,在国外、境外生育的子女回我国内地居住,办理了入户手续或两年内累计居留满18个月的,在我国内地申请再生育子女时,应计算该子女数。(国人口函„2010‟48号)

夫妻双方均具有内地户籍,一方通过投资居留取得有限居留权或一方取得澳门非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仍应遵守内地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不适用《关于内地居民涉港生育问题的规定》。(人口厅„2010‟104号)

(五)留学生的生育政策

留学人员是指以学习和进修为主要目的,到境外正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求学、攻读学位、进修业务或从事科学研究及 -14- 进行学术交流,连续居留6个月以上的人员,不包括在境外公、私企业工作的研修生,不包括学习语言的就读生。(计生厅函„2003‟43号)

1.出国留学的中国内地居民(以下简称留学人员),在国外留学期间应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

2.夫妻双方在国外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留学人员,不符合国家有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国外生育或者怀孕后回中国内地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回中国内地后不予处理。

3.留学人员在国外生育的子女不回中国内地定居的,在执行国家有关生育政策的规定时,不计算该子女数。

4.留学人员在国外留学期间生育或者怀孕后回中国内地生育,不纳入中国内地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国计生发„2003‟34号)

(六)被拐卖妇女获救后的生育问题

1.被拐卖妇女在买入地被迫生育了一个孩子,经解救回原籍后,与无子女或者有一个子女的男子结婚,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2.被拐卖妇女在买入地被迫生育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被解救回原籍,与无子女的男子结婚,如果经政府部门调解程

-15- 序、司法机关法律程序仍无法取得对孩子的监护权,可以批准其再生育一个子女。

(七)“农转非”和“非转农”居民的生育政策适用 城镇居民转为农村居民的,不适用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 农村居民由政府统一安排转为城镇居民的,自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三年内,适用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农村居民自行转为城镇居民的,已经领取生育证并怀孕的,生育证继续有效;未怀孕的,自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政策。

(八)原为农村居民的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生育政策的适用

原为农村居民的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自退伍、毕业之日起三年内将户口迁回农村,符合《条例》应用解释对农村居民界定条件的,可以适用《条例》关于农村居民再生育条件的规定。但将户口、档案放在人才交流市场的,不适用《条例》关于农村居民再生育条件的规定。

(九)再婚夫妻的生育政策

再婚夫妻,一方无子女,另一方再婚前只依法生育了一个或一胎子女,经鉴定该子女有残疾或该胎子女均有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可比照《条例》第十五条第

(一)项规定,批准其再生育一个子女。

-16- 再婚夫妻,一方有一个子女,另一方前次婚姻存续期间生育的子女非本人亲生的,且与该子女未形成抚养关系或虽然形成抚养关系,但经法定程序解除的,则认定其无子女,可依据《条例》第十五条第

(三)项规定,批准其再生育一个子女。(湘人口函„2008‟73号)

(十)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适用

少数民族居民非婚嫁将户口从非少数民族地区迁入少数民族地区的,不适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育政策,由政府组织从非少数民族地区迁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移民,适用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

夫妻双方为少数民族,一方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居民,另一方户口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生在少数民族地区,但在非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适用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

-17-

第三篇: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工作要点

2014年人口计生政法工作坚持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文明执法,加强人口计生法制建设,深化拓展基层群众自治,建立完善诚信计生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依法服务管理水平,确保全县人口计生和谐稳定。

一、坚持依法行政,狠抓文明执法,全面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开展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大力宣传新修订的《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和“学用政策活动”。在4月开展一次以“单独两孩”政策、《区计划生育条例》和《区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为主的计生政策大型宣传活动;5.29开展一次《县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暂行办法》和《县城镇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办法》政策宣传活动;6月开展全县诚信计生续签新签宣传教育活动;7.11开展一次全县违法生育依法行政专项治理宣传活动;9月上旬开展一次“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2月4日计生奖扶政策宣传活动。

(二)抓好政法工作业务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培训的原则,县级负责乡级培训,乡级负责村级培训,村负责对人口管理员和诚信计生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的培训。4月举办一期政策法规业务工作培训,培训内容有: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行政执法、诚信计生、奖励扶助等。

(三)抓好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县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二是抓好单独两孩政策培训。各乡镇分级组织培训,培训对象延伸到诚信计生小组一级。做好政策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平稳实施。

(四)依法依规发放《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和审批《二孩生育证》。规范办证、审批程序,杜绝违法违规办证、乱批二孩生育指标以及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5月份在全县开展一次依法行政和乱收费、乱罚款治理检查工作,并下发检查通报。严格推行计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贯彻落实自治区人口计生委2012年12月下发的《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实行依法行政“一票否决”;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能力建设。

(五)探索建立计划生育社会征信管理工作机制。协调法院、公安、金融、工商等部门联合建立征信管理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当年违法生育立案率达100%,下达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达80%以上,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在2013年的基础上取得明显的新成效。每季度召开一次计划生育社会征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六)抓好执法文书规范化管理。按照自治区人口计生委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一案一卷”行政执法档案,开展执法案卷评议活动。8月份开展一次全县行政执法案卷评比活动,案卷规范的前三名给予表彰奖励。

(七)积极开展便民维权活动。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方便群众办证的通知》精神和《关于实施证件办理电子化工作的通知》,按照市出台方便群众办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三零四办五服务”窗口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满意度。在3月下旬全县统一模式制作办证一次性告知单,并在县、乡办证窗口放置,便于群众取阅。

(八)抓好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标准和要求,创新开展人口计生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全年无行政违法案件。积极参与县法制办组织的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培育示范单位,落实示范项目。

(九)做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协助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实现“六个不发生”工作目标,确保人口计生系统和谐稳定。做好计生信访维稳问题排查,落实好失独家庭等计生弱式群众扶助,全年慰问不少于4人/次。

(十)建立协查督办制度,加强督查检查工作。对典型案件和跨乡镇的重大案件,县人口计生局协调组织,有关乡镇参与,依法查处;年内开展不少于两次行政执法检查,主要围绕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政务村务公开、乱收费、乱罚款、搭车收费和简化办证程序等内容检查。

二、强化“六项”工作,全面实现诚信计生提质升级。

(一)强化宣传培训。利用我县开展诚信计生新签续签活动和乡镇计生队伍调整较大的情况,重点抓好社会宣传和对乡镇计生干部、村两委干部、诚信计生小组长和新签、续签人员培训;5月组织各乡镇开展一次诚信计生小组长宣传培训;年内召开一次小组长交叉巡回培训会。

(二)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认真按照自治区、市关于建立诚信计生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建立完善我县诚信计生利益导向、依法行政、优质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扶贫帮困等机制,制定出台《县诚信计生长效机制》文件;加强部门联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注重普惠政策与计生优先优惠政策的兼容;落实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做好诚信计生巩固提升扩面工作的意见》(市人口与计生组办〔2012〕10号)文件精神,巩固诚信计生成果。

(三)强化示范点建设。继续开展诚信计生“四创四树”活动,在巩固发展现有示范点的的基层上,结合廉政文化建设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诚信计生示范村(居)、诚信计生示范小组的创建和培育工作,培育一批新的诚信计生小组示范典型;适时召开全县优秀诚信计生小组长代表座谈会或巡回交流活动,激发诚信计生小组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比表彰一批新涌现的“五好”诚信计生小组和“五好”诚信计生小组长。

(四)强化规范化管理。继续按照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市诚信计生工作规范》和“六个规范”要求抓好诚信计生的承诺书、保证书、档案、信息录入等规范化管理。

(五)强化部门配合。与民政和县美丽办等部门加强配合,抓好诚信计生和清洁乡村写进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工作,使诚信计生的双向承诺真正具有法律效力,更好地实现诚信计生法制化管理、法制化运作;加强诚信计生信息化建设,实现诚信计生育龄妇女信息动态化管理。

(六)强化督促检查。年内安排一次以上对基本实现诚信计生乡镇工作抽查,重点是诚信计生承诺书新签续签和承诺兑现情况的抽查;按照国家、自治区诚信计生评估验收标准,组织做好基本实现诚信计生的评估验收工作。对基础薄弱地区的乡镇诚信计生工作重点加强指导。

三、完善利益导向政策,全面落实奖励扶助优先优惠政策。

(一)落实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把好资格确认关、政策关和发放关,落实兑现率100%。

(二)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优先优惠政策。落实《条例》、《管理办法》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和优先优惠政策。当年独生子女保健费兑现率100%;退休职工增加退休金兑现率100%;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金兑现率100%;代缴符合条件的对象新农合和新农保费用兑现100%。落实《壮族自治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办法》规定的奖励扶助对象及55-59周岁奖励对象的资格审查、上报工作,兑现率100%。

(三)落实市计划生育奖励优先优惠政策。落实诚信计生家庭小额贴息贷款,及时兑现即环即奖和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兑现率100%。

(四)落实诚信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措施。修改完善《县诚信计生公益金实施细则》,以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为重点对象,出台《县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救助暂行办法》,落实好诚信计生家庭扶助救助工作,兑现诚信计生奖励扶助、优先优惠政策措施,落实率达100%。

(五)规范奖励扶助档案管理。按照奖励扶助信息规范要求,按订装成册。

四、抓好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人口计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人口计生部门与扶贫部门联系,扩大项目计生家庭受益面,重点抓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县“十二五”期间有17个贫困村)计划生育工作,并着力在政策、资金上向贫困村倾斜。优先安排人口计生工作做得好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帮助计生贫困家庭获得发展生产项目与资金等等。实现17个贫困村计生家庭扶贫项目覆盖率。

(二)抓好计生扶贫示范点建设,同时加强计生扶贫宣传和培训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乡镇有“整村推进”贫困村的,要有“整村推进”贫困村贫困家庭名单、计生贫困家庭名单及基本信息。并有专项扶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技术培训等)覆盖计生贫困家庭名单及基本信息等相关档案材料。

(三)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管理服务优势,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抓好诚信计生工作指导和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并做好宣传教育、科技服务、依法行政、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包括:幸福家园、文化书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等经常性的计生工作。

第四篇: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提纲

少生快富政策

一、“少生快富”项目是:对农村符合再生育政策。自愿放弃一个生育指标并采取相应节育措施的家庭,由政府出钱或给项目予以奖励,并帮助脱贫致富,有三种形式即:资金“少生快富”扶贫工程、整村推进“少生快富”项目扶贫工程和易地搬迁、以工代赈“少生快富”项目扶贫工程。

二、资金“少生快富”扶贫工程按下列标准给予奖励:对自愿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一女户5000元;对自愿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少数民族一男户4000;对符合生育三孩政策,自愿放弃一个生育指标,并采取节育措施的稀少民族二女户一次性奖励4000元;稀少民族两男户和一男一女户,一次性奖励3000元。

三、资金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申报程序是:本人申请→乡镇审核→ 县(市)人口计生部门审批→签订合同并公正→州、省人口计生部门审核——发放奖励金。

四、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少生快富”是项目户在和其他农户享受同等扶贫项目的基础上。按下列标准给予奖励:独女户5000元;独男户、稀二女户4500元,独生子女领证户和落实绝育措施的稀少民族二女户4500元;落实绝育措施的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二女户,稀少民族二孩户4000元;绝对贫困家庭中落实了绝育措施的计划生育二孩有男户3000元;采取绝育措施的稀少民族三女户和绝对贫困家庭中计划生育稀少民族有男户3000元。

五、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少生快富”申报程序是:本人申请→村委会审议→乡政府初审并公示→人口计生部门审核批准→扶贫等部门安排并落实项目。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一、奖励扶助对象需具备的条件是: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1933年1月1日后出生(省级对象为1933年1月1日以前出生);1973-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生育。在1973年之后有生育史,到1979年累计存活子女不超过2个;现存活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在婚夫妇在婚前双方各有一个子女;年满60周岁。

二、每人每年奖励720元。直到亡故为止。

三、奖励扶助对象申报程序是:本人申请→村民委员会审议→乡镇初审→县人口计生部门审核认定→州人口计生部门审查→财政部门拨付奖金→发放奖励金。

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政策

一、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是指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二女结扎户由于子女、父母死亡、伤残、患特殊疾病造成家庭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家庭,且户籍在我省,并长期居住。独生子女领证户包括农村和城镇的,二女结扎户只包括农村的。

二、符合上述条件的对象政府一次性救助1000-4000元。

三、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审报程序是:本人申请→乡村审议→县初审→州、省复核→发放救助金(救助标准按不同类型确定)。

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

一、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的条件是: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再未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1933年1月1日以后生;女方年满49周岁;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依法鉴定为残疾(三级以上)。

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是:对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的,政府每人每月扶助100元;独生子女伤病残的,政府每人每月扶助80元,直到父母亡故或子女康复。

三、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申报程序是:本人申请→村(居)和乡(镇、办)初审→县人口计生部门审批并公示→州、省人口计划生部门审查备案→发放扶助金。

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优先优惠政策

一、农村独生子女领导证户、二女稀三女结扎户家庭享受的优先优惠政策主要有:

1、在低保中多保一人或提高35%。

2、政府缴纳合作医疗参合金。

3、灾民建房、沼气建设等项目中在扶持标准上提高35%。

4、当年二女结扎户奖励3000元。

5、自愿只生育一个女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由政府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奖励。

6、在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时优先安排。

7、省内高校录取时加10分,州内升高中专时加20分。

8、为夫妻双方一次性办理不低于600元的养老储蓄。

9、减免人饮工程入户所需费用等各种优先优惠政策。

10、在危旧房改造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中,优先纳入。

二、当年二女结扎户奖励申报程序是:乡镇申请→县审核确认→州、省审核→发放奖励金(一次性奖励3000元);独生子女领证户奖励申报程序是:乡镇办申请→县(市)审批 →发放奖励费(每年120元,直至子女满16周岁)。

计生政策

一、《省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公民依法结婚后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由夫妻自主选择生育时间,并应当在女方工作单位或者其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构登记领取《生育保健服务证》,凭《生育保健服务证》享受婚育知识咨询、孕情查询和生殖保健服务。

二、《省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夫妻 双方或一方系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安排生育:夫妻双方系独生子女的;第一个子女经市、州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鉴定诊断结论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夫妻一方患不孕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妊娠的;夫妻一方系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同等级公伤残人员。

三、《省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双方均系农村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安排生育:具有《省条例》第十八条所列条件之一的;只生育一个女孩的;一方系少数民族的;男方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赡养女方老人的。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也未收养子女,要求生育子女的可安排生育。

四、《省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再生育子女的可安排生育;夫妻双方或一方系东乡、裕固、保安族的城镇居民,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双方均系农村居民,其中一方系东乡、裕固、保安族以及居住在人口稀少的牧区、林区的藏、蒙古、撒拉、哈萨克族,已生育两个子女的。

五、违反《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①未形成法定夫妻关系而生育的;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条件生育的;③符合本条例规定可以再生育,但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生育的;④违反国家有关收养法律、法规或者本条例规定收养子女的。违法生育且有交款能力而拒不交纳社会扶养费的当事人,要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违反《省条例》规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每年按其基数(双方当事人所在县[市]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城镇居民年人均可

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合计征收三年半的社会抚养费;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每年按其基数的百分之三十,合计征收七年;生育第三个子女的,每年按其基数的百分之四十,合计征收十四年;生育第四个以上子女的,按其孩次及相应的计征基数和比率征收累进的社会抚养费;符合再生育,但未经人口计生部门批准,应征收500——2000元;有配偶的一方与他人非婚生育的,加倍征收。

七、男二十五周岁、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晚婚后生育或者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实行晚婚、晚育的夫妻双方吗,享受下列优待:①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行晚婚的,其婚嫁为30天;实行晚育的,其产假为105天,并给男方护理假15天;②农村居民实行晚婚或者晚育的,免去夫妻双方两年本村内计提生产公益事业所筹劳务。

八、城镇二孩《生育保健服务证》申报程序是:本人提出申请→乡(镇、办登记初审、公示并上报县人口计生部门→县人口计生部门登记复审并上报州人口计生部门→州人口计生部门上会研究审批→发给《生育保健服务证》。

九、城镇二孩《生育保健服务证》申报所需材料主要有:申请表、申请书、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以及其他特殊情况造成符合生育二孩的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十、农村二孩和稀三孩《生育保健服务证》申报程序是:本人提出申请→乡镇登记、公示并上报县(市)人口计生部门审批→发给《生育保健服务证》。

十一、城镇、农村一孩病残,符合生育二孩条件,所需申报材料主要有:①申报表、申请书、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②两家县级以上医院病历和诊断证明;③县级人口计生部门负责人签字的审核表;④病残儿家庭、社会调查表等。

流动人口

一、年满18—49周岁的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的人员,在异地居住30日以上,必须在户籍地乡镇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此证免费,有效期三年;流入人口在15日内到计生部门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凭查验证明到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等。

二、流入已婚育妇及时到当地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接受环孕情检查就、节育措施落实、生殖健康检查等免费服务和管理,并定期给户籍地寄回《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并尽快向户籍所在地乡级计生部门报告现居住地的详细地址和电话。

三、流入已婚育妇想要生育的,经现居住地查验户籍地签发的《生育保健服务证》后方可生育。未婚男女青年在现居住地结婚的,婚后一个月内回原籍重新办证,并接受现居地管理。

基数服务及打击“两非”

一、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避孕、节育技术服务,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为育龄群众无偿提供诊治。

二、环孕情重点服务对象是:为受取避孕措施的、使用药具的、放环的,皮埋不足一年的已婚育龄妇女,每季度服务一次;环孕情一般服务对象时:放环皮埋一年以上和结扎不足10个月的已婚育龄妇女,每6个月服务1次。

三、对结扎放环皮埋后1月内,人工流产术后1周内,药物流产、引产术后ⁿ周内,产后42天内,乡镇计生服务所大夫专业随访一次。

四、避孕药具使用的随访重点对象是:初次使用者,有妇科病者,更换品种者,有用药具失败经历者,智力低下者,长期服药者等。

五、叶酸是一种维生素,孕妇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发生畸形。从计划怀孕时起到孕后3个月每天服用小剂量叶酸,可减少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减少自然流产率,减轻妊娠反应,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纠正孕妇贫血。

六、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死胎、畸形发生率增加,合成甲状腺素不足,大脑发育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面容丑陋、智力低下、神经功能及语言障碍、聋哑、体型矮小等。

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以外的机构或人员违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擅自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与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有关药品、医疗器械;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严禁非法发布涉及计划生育技术的广告,未经省、州人口、卫生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人流、引产、药物流产等选产性广告。

九、终止妊娠的药品,仅限于在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荐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并在医生指导和监护下使用。严禁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

十、在胎儿发育正常却擅自施行终止妊娠术的,报称新生婴儿死亡却无合法死亡证明的和虐待、遗弃女婴或者非法送养婴、幼儿的应当注销生育登记并回《生育保健服务证》。

十一、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开展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违法违纪查处

一、党员干部职工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条件,但不领取生育保健服务证而生育的,给予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行政警告或记过处分;党员干部职工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计划外生育二个及以上子女的,一律给与开除党籍处分,行政开除公职处分。

二、党员干部职工非法抱养弃婴获隐瞒不报、歧视、虐待女婴,唆使、包庇亲属、子女或他人计划外生育的,相应给与程度不同的党纪政纪处分;农民党员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假情况、假证明骗取二孩生育指标,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

三、党员干部职工拒绝、阻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以及侮辱、殴打、诬陷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及其亲属的,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四、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有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计划生育证明;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五、凡对计划生育政策及计生优先优惠政策进行反面宣传的人和事,必须依法严肃查处。公安部门依法加强户籍管理,杜绝更改年龄、民族等行为的发生。

咨询电话:0930-4425071

康乐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印

第五篇:新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变迁

公共事业管理

2013104094

陈旭

中国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是属于限制人口增殖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某些群众有特殊困难,包括独女户,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后生第二胎;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这一生育政策的主要特征是,既提出了限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要求,又提出了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的要求;既提出了国家提倡什么,又提出了国家抑制什么;贯彻了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一刀切的精神;少数民族也要计划生育,但生育数量可以适当放宽。

这一生育政策是当今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需要,它既照顾了宏观及其长远利益,也照顾了微观及其当前利益,缩小了国家和家庭在生育需要方面的差距,得到了绝大部分育龄群众的支持,因而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举世公认的成就。最近几年来,中国总和生育率都在替代水平以下的低位水平就是证明。但是,这一生育政策现状的铸就也是来之不易的。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政策的变迁案例 1.鼓励生育阶段(1949年~1953年) 这一阶段,政府对生育及人口增长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并出台了限制避孕和人口流产的政策,鼓励人们生育。

1950年4月20日,国家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联合发布了《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规定“为保障母体安全和下一代生命,禁止非法打胎”。1952年,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卫生部制定了一个面向全民的《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将适用于机关部队妇女干部的规定在全国推广。1953年,卫生部又以“与国家政策不符”为理由,通告海关禁止进口避孕用具和药物。这些政策都强化了人们多生多育的观念和行为。 2.政策转变及反复阶段(1954年~1959年) 鼓励生育的政策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发生了急剧的转变。远远高于预期的人口数,与当时我国有限的资源与落后的综合国力形成对比,震动了政府领导人。从中央领导到学术界都提出一些节制生育的观点。

1955年3月中央在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报告上指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的问题。”1956年初,中央公布了《1956年~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在纲要中明确提出:“除了少数民族的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但是“大跃进”及随后的大饥荒,改变了中国人口转变的方向。大跃进的浮夸做法使得当时的一些领导人对人口形势产生了乐观情绪,“人多力量大”、“人多可以办大事”的想法在一些主要领导人心目中再次占据主要地位。随着主张限制人口增长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在全国被批判,节制生育的政策主张被扼杀在摇篮里。

3.提出计划生育号召,在部分市、县的试行阶段(1960年~1969年) 大跃进失败的反思和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现实人口增长的压力,使控制人口和节制生育的思想得以复苏。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这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文化大革命初期,虽然党和政府并没有放弃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方针,仍在实行限制人口增殖的生育政策,但社会环境处于无政府状态,一些计划生育机构名存实亡,有的甚至被“革命委员会”给取消了,节制生育的实际工作停顿了,人口又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 4.限制人口增长的“晚、稀、少”政策逐步形成和全面推进阶段(1970年~1980年) “文化大革命”的**使经济滑坡,人口增长,1969年全国总人口突破八亿大关,使得人口与经济本来已尖锐的矛盾更加突出。这种客观现实迫使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民经济恢复后不得不重申控制人口的重要性。

1971年7月,国务院强调指出:“除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外,都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使晚婚和计划生育变成城乡群众的自觉行为。”

1973年,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正式提出了“晚、稀、少”政策,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1973年,人口发展第一次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计划,1974年末在中共中央转发河北省《关于召开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的情况报告》中,肯定了按“晚、稀、少”要求结婚和生育的政策。

1978年6月,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晚、稀、少”的内涵;会议还提出了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新要求。 5.全面推行一胎化的紧缩政策阶段(1980年秋至1984年春) “晚、稀、少”的政策推行后非常有成效,但是,由于人口增长惯性的存在,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要实现在20世纪末人口不超过12亿的目标,必须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同时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活较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他们的生育欲望有所扩张,而“大跃进”及三年困难时期后补偿性生育的人口也开始进入育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总和生育率都有所反弹。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在全国推行紧缩的一胎化政策,也就是“独生子女”政策。 6.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阶段(1984年~1991年) 由于实行的“一孩”政策与广大群众的生育意愿严重冲突,使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成为“天下第一难”。在实施“一孩”政策中,为达到人口控制目标,采取了许多行政、经济等强迫手段,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

为了缩小政策与生育意愿的差距,缓和干群矛盾,1984年4月13日中央转发了《关于计划生育情况的汇报》的七号文件,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政策。

主要是:①在农村继续有控制地把口子开得稍大一些,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②坚决制止大口子,即严禁生育超计划的二胎和多胎;③严禁徇私舞弊,对在生育问题上搞不正之风的干部要坚决予以处分。即所谓的“开小口子,堵大口子”。

1988年3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专门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国家计生委的《计划生育工作汇报提纲》。会议规定了现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具体内容: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包括独女户,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第二胎;不论哪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7.多样化的生育政策时期(1991年~2014年)

1991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实际生育控制能力与政策间的差距,实事求是地做出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切合实际地将1991年~2000年人口计划控制目标定在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2.50‟以内,即总人口2000年末控制在13亿以内。

2001年12月29日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2002年9月1日施行),将原有的政策性规定法律化为:“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城乡结构和地域民族特征,各省市制定了地方计划生育条例,形成了现行的生育政策格局。概括起来为:①城镇地区和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四川等六省、市的农村,基本实行汉族居民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②除上述六省、市外,有五个省、区规定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有19个省、区规定第一个孩子是女孩时,间隔几年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简称一孩半政策;③有29个省、市、区规定夫妇同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其中有七个省还规定农村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间隔几年可以生育两个孩子;④各地条例还对少数民族、残疾、再婚、归侨、特殊职业等各种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可以生育两个或更多的孩子。

根据以上60多年来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变迁,这里可以根据中国现在的社会现状预测下未来将会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上月底发布的报告《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中,这些学者建议,我国应实施“生育自主、倡导节制、素质优先、全面发展”的新人口政策。

二胎政策可以这样理解:农村户口的话,头一胎是女的就可以生第二胎,但是前提条件是年满28周岁的夫妇,否则两胎要相隔四年才可以生第二胎。如果头一胎是男的,无论是什么户口都好,只能生一胎。这是汉族的基本情况。少数民族的政策是这样的:少数民族人口是中国人口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居住区一般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很快,为了少数民族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素质的提高,近几年来,在少数民族中也实行计划生育。具体规定由民族自治地方和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的生育政策。 针对计划生育何时调整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表示,二胎放开政策涉及到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现状是开始出现了低生育水平。因此,国家根据人口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调整,比如说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市开始探索放开二胎,也就是从原来的双独可以生二胎,变化成单独可以生二胎,但这主要是农村地区,马旭认为可以开始逐步放开二胎生育政策。 马旭认为,中国二胎放开的调整路径的核心是“分类”,马旭说,中国不同省份的各方面状况差别很大,比如辽宁、黑龙江、吉林,再比如上海、广东,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应逐步分类,人口政策调整跟经济人口数量构成等状况挂钩,绝对不能一刀切,应该是分类、分省份、分步骤逐步放开。马旭认为,一线城市、发达城市、人口多的城市可以放缓。

专家研究认为,分区域分步放开“二胎”,可以避免同时全部放开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介绍,学界通常用人口抚养比下降来定义人口红利,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的人口总抚养比于2011年跌至谷底,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中国丧失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就是人口红利期结束的表现。 在专家看来,调整生育政策可缓解20年后的高度老龄化局面,使中国再次获得人口红利。 这一生育政策是当今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需要,它既照顾了宏观及其长远利益,也照顾了微观及其当前利益,缩小了国家和家庭在生育需要方面的差距,得到了绝大部分育龄群众的支持,因而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举世公认的成就。

制定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这既由于影响和制约人口因素的复杂性,也由于人口能够作用于其他因素的复杂性。因而,对于依据什么来制定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在人口学界也有一些不同观点。有的认为:中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国家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以及人口分布、年龄、性别构成等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的认为,任何统治阶级在制定维护其统治地位和利益的人口政策时,总是从经济与人口发展的相互关系、从人口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从求得民族繁荣等客观现实出发;还有的认为,要想制定出科学的和行之有效的人口政策,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和人的心理因素。如果缺乏一定的依据,是不可能制定出科学的人口政策的。

这些看法虽然大同小异,但还是反映了强调的重点和视野涉及的范围是不同的,有的强调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的侧重从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自然环境等国情出发,有的则提出要有利于民族的繁荣,有的提出要考虑人口的心理因素,等等。上述看法都是无可非议的,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制约人口政策制定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就是再增加一些也是能够罗列出来的。问题是,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必须考虑的,哪些是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的,我们必须予以区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人口政策的主要依据,考虑那些必须考虑的因素,从而使我国人口政策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既有利于民族的繁荣昌盛,也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来制定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人口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制定人口生育政策的思想理论依据。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路线,就会制定出什么样的政策来。 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人口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人口思想不是就人口谈人口,而是运用唯物论的方法,把人口现象、人口运动及其整个过程放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加以考察,从而既科学地阐明了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也阐明了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两种生产理论、人多也好也坏的两点理论、人口非控制不行的理论、中国是大国也是小国的理论、人均是主要尺度的理论,为我们认识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为我们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人口生育政策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在人口问题上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我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交互作用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制定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客观国情依据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生育政策,都是从自己的国情及其需要出发而制定出来的。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素质偏低;经济较为落后,底子薄,人均收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各种社会设施和社会福利的人均水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各种资源总量可观,但是总的人均水平则归于世界上最低行列;自然环境虽然空间较大,但是适宜于人类生存的环境相对紧张,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已接近饱和。

我们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已经承受了来自人口的巨大压力,我们不能再继续加压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承认现实,在已有国情的条件下寻求快速发展的路子。在人口方面,要尽量减少出生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在经济方面,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大力采用最新技术,以尽快提高社会平均劳动力生产率水平;在社会方面,改善社会设施,增进福利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资源方面,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开发新资源的同时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单位资源的贡献率;在环境方面,合理人口分布,减少污染或破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使生态得以平衡,并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以上国情诸多要素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其中特别是人口要素,既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既与资源有着关系,又与环境有着关系,人口的数量过多和素质偏低的现状正在通过许多途径给经济、资源、环境以不良的影响。我国国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制定一个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绝大多数人的生育观念定势及其可塑性是制定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社会心理依据生育观念是人们生育需求的反映。生育需求即生育动机,有经济的、社会的、精神的、宗族的、夫妻之间的等等多个方面。

由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形成的人们生育观的定势,虽然是我们制定人口政策的出发点,但不是我们制定人口政策的决定点和最后临界点。人们生育观的可塑性和生育极限性才是我们制定人口政策的决定点和最后临界点。从出发点到最后临界点的人们生育观的可塑性是有较大幅度的。我们决定人口政策内容及其量点究竟在较大幅度的哪一点上? 对此,我认为,在控制人口过速增长方向已定的条件下,主要就决定于经过努力工作后人们心理的承受能力了。能承受得了,我们的人口生育政策最终就能落实,也会有很好的政策效果。承受不了,就会造成诸多矛盾,出现各种阻力,人口生育政策就不能完全落实,政策效果也不会是理想的。因此,我们在制定人口政策时,要认真考虑人们生育观的可塑性和人们的不断变化着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执行人口政策时,要从育龄群众现实需要出发,采取多种措施,急人所急,帮人所需,不断加大人们生育观的可塑性,提高他们对人口生育政策在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人口生育政策才是从实际出发的,才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也才能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和变化之中,作为影响和指导人口再生产过程的生育政策也是如此。生育政策与其他任何社会经济政策一样,它的稳定具有相对性,没有绝对稳定不变的社会性政策。因此,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发展和变化是正常的、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

这种在动态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人口生育政策思想,早在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就已明确坦言:“如果不从现在起用

三、四十年特别是最近

二、三十的时间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控制人口的增长,„„这将会大大增加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困难,造成人民的生活很难有多少改善的严重局面”。1984年初中共中央书记处在一次研究人口向会议上也指出:“党的政策不能脱离实际。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仍是一个历史阶段的政策,今后,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等方面的提高,还可以进一步加以完善”。因此,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是永远的,到下一个世纪的某个历史阶段现行生育的政策肯定会进一步完善,成为影响和指导人口再生产过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育政策。完善后的人口生育政策,将在许多方面继承现行生育政策的符合人口再生产的质和量规律要求的内容,将得到城乡广大人民和育龄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们会更加自觉地按照政策要求行事,人口过程将会更加协调和自然。它不但会促进中华民族的进一步繁荣昌盛,而且还会给中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口条件。

上一篇:人类对雾霾天气的影响下一篇:让客户自己交钱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