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合作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校本课合作范文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培训材料

1、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二如何开展和激励“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包括3个方面:

(1)小组建立(重点)

(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3)我校特色的评价和考核规范。

一、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基于两方面的思考)

1、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的双重机遇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改变学习方式是核心,而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初中段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养成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learn to learn)”成为摆在各学校面前办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2、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取向

与小学、高中不同,在处于义务教育末端的初中阶段,最能实现这一选项的方式就是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科技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社会舞台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以学生为主体就成为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法则,一切课堂活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立论才真正有效,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就是目前课堂教学中首先采取的步骤。否则妄谈在45分钟之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领。

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成员的培训,小组评价与激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1、小组建立

(1)基本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遵循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以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2)操作方式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行政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各项事务。(那么如何产生这9名学生,可以通过竞聘产生,如:我们的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产生的办法,公布岗位,学生自主申报,公开竞聘,教师颁发聘书,聘期一学期)然后再根据学业水平、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性别、性格差异等将其余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使各组的综合实力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6名组员按照学业水平的高低分别编号为A

1、A

2、B

1、B

2、C

1、C2;A层次的2个学生面对面坐,B、C层次的学生分别坐在A学生的两侧,这样既便于同一层次学生讨论,又便于A学生对B、C学生的助学。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为何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空间几何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当然,这一点也视不同班级具体情况而定)

交流: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凸显出来:把学生分成ABC三类层次,会不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实关键看你的评价,所以我们的评价也一定要分成,从效果上看:A层次的学生教会BC层次学生,不仅巩固了自己知识点,也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当然BC层次学生提出的问题A层次学生也不一定全能解决, A层次学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他们定会组织本组学生在一起讨论或求助于老师,这时他们又生成了自己新的知识,在组织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BC层次学生也因为参与了讨论、学习,掌握了知识点,同时BC层次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就会从原来的“沉默寡言”变为“侃侃而谈”,

渐渐的就增强了自信心。

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

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选出得力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

各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小组的整体规划,采取申报制,选出学科组长(语数外史地生政等)、纪律组长和值日组长,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可能有所欠缺,但不代表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差,可能他的体育、美术等艺术类特长就很好,就申请这方面的学习代表,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这样就能够做到生生都是科代表,值得注意事的是: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担任某个或者多个学科的组长或其它的管理、服务的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语文、英语组长要带领早读,所以要具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和组织能

力。

(2)开展小组文化建设

合作型学习小组成立以后,要着手建设小组文化,小组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响亮而积极向上的组名、醒目而富有含义的组徽、富有警示作用的组训、简洁而有针对性的组规、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对目标的达成进行反思)、明确而细致的职责分配,以及各小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开发的其他内容。这些内容由小组的所有成员参与设计。将小组文化制作成标志牌置于小组桌面,一方面展示各组的风采,另一方面也起到提醒作用。标志牌鼓励手工制作,体现个性。例如:组规的制定,那些平时作业不肯写,纪律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去制定组规,然后让大家去讨论,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可以说组规是你定的,你自己对

照,这样对他们就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3)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

学生由传统课堂进入高效课堂,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有一个需要适应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和运用高效课堂模式,小组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例举一些有效的做法: ①学习规范的培训:在初一新生报到后即学习校本教材,《走进韩圩,融入高效》以及《高效课堂学习规范要求》,使所有的学生熟悉掌握高效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和基本要求。比如:“三件宝” 的使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重点和订正均使用红笔做上醒目的记号;将典型的错题整理在错题集中及时复习;将同一学科的导学案分别整理在各自的文件夹内。再比如合作和展示的要求——小组讨论的时候要全体起立、声音适中;展示的同学要自带组内的粉笔、教棍;展示的声音洪亮,肢体语言丰富,并用红笔画出关

键词。 ②互助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训: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BC层次学生学习,让BC层次学生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BC层次学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也要让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高效课堂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自己的团队整体优秀了,自己才是优秀的。也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

③组长的培训:首先要明确行政组长、学科组长和纪律组长各自的责任和作用,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开展各自的工作。比如,纪律组长着重要把握好几个容易出问题的时间段:课间、没有教师在场的活动课、自习课、午间餐。又比如,学科组长在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时要重视检查书写和学习态度,忽视正确率;同时对于C层次的学生不要求完成难度过大的题目。又比如,语文、英语组长在早读之前,如果本组成员基本到齐,就应当组织朗读相关的内容。其次要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交流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共同寻求高效的管理方法。召开组长会议的时候,班主任要到场倾听,对于一些好的做法要适时地予以肯定、表扬和激励,同时对于一些疑惑要加以指导,发现典型,加以推广,也可以组织学科代表年级之间相互学习,让他们从体验式的培训中获得方法,提高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和荣耀,激发

他们的工作热情。

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才能达到。

④小组流动 :解决了小组成员发展不均衡、一部分学生的不肯动的问题之后,小组的流动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大家在交流合作中,互相提高共同成长,增强

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评价与激励

1、小组的评价和激励是促进合作型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如何培养学生的凝聚力、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关键在于对学生的评价作用的发挥。它能让学生渴望或乐意去再次学习。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一直都是以学生考试的成绩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种种表现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一种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公正的评价。久而久之,势必打消了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主动性,磨灭了他们的进去精神,使他们逐渐对学习丧失了热情。在传统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学生不愿意听,趴在哪儿睡觉,尤其是下午,现象更严重,而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部分问题。

2、根据校情和学情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评价和激励措施:

(1)等级加分: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高效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的往往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这样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推行了等级加分的激励体制,即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展示的环节上得到的分值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A层次的学生每展示成功一次得到2分,B层次的学生则会得到4分,而C层次的学生则可以得到6分,以此鼓励B、C层次的学生展示。为了得到更过的分数,A层次的学生往往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想方设法教会B、C层次的学生,这样一来,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

就充分体现出其优越性了。

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们可以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对于平时发言较少的同学,只要能开口,就是成功的;对于经常发言的同学,只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那就是了不起的……从多个角度地去对学生表示赞同或鼓励,让他们树立起更强地自信心和进取心。

(2)进行汇总:在教室前方黑板右上方有小组评价表 ,分为预习、合作、展示、点评、反馈、合计六个部分,教师(或者学科助手)根据各组在课堂上各个环节的表现为其打分,每节课结束前对得分较高的小组适当地鼓励。班级自主管理委员,每天将各组每节课的得分汇总填写在评价表上,一周再汇总各组得分, 得分前三名的小组获得本周星级小组称号, 同时还表彰一些“五星”学生,并公示在班级荣誉栏中。

“五星”、“星级小组”评价实施方案: 我们在讲评价要分层, 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种种表现的评价,因此我们结合高效课堂的学习过程制定了”五星”的评比。“五星”学生指的是勤奋之星、参与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和希望之星,各“星”都有相应的评比标准。每周汇总——每周总得分前三名的小组获得本周星级小组称号;同时还根据各人在课堂上的表现,评选出每周的“五星”学生,公布在教室外面的墙壁上。月表彰——每个月获得星级小组次数最多的小组自动成为当月的星级小组;同时根据一个月的表现评选出五星学生。学校统一为他们照相,并在学校橱窗展出。而且每个月发证书。学期表彰——每学期末,还对整个学期的星级小组和“五星”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证书。

(3)组内互评:学期结束前的评语是对学生一个学期的综合评价,为了做到客观公正,要求学生先是各人自评,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再由行政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对每个人的自评逐条讨论进行增减,征得所有人的同意后形成最后的评语。当然,班主任事先要对组长进行培训,要求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用第

二人称形式,多鼓励性的语言。

小组成员写出小组成员的优点和缺点,其它小组也可以评价,然后综合意见进行组合,因为学生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写出的评语也是最真实、真诚和感人的。

第二篇:小学校本教研互助合作交流制度

1、积极开展名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引领,结对帮扶(老带新、一带一),岗位练兵等活动。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的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校长、主任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8节,学科教师不少于15节。听课后必须专门评课,指出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3、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日”研究活动。学科教研组坚持每周教研活动,每时活动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有下次活动安排。

4、坚持教学问题累积,优秀案例评析,教学设计展示,教学经验交流,教研论文展评制度。

5、定期组织教师与名校、外校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就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展开相互对话,专题研究,联系沟通,经验共享。

6、学校及教师要积极适时的搜集、整理、总结校本教研的信息和经验,通过《XX教研》及时与全县交流校本教研的动态、信息和经验。

28

第三篇:校本课总结

思想品德校本课课教学总结

2007------2008学第二学期

周万良

本学年来,我有幸接触了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诸多感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对本学期教学工作 以下总结,具体如下: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 “说教式”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要使这一问题得以改变,必须扬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那种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的新的呈现方式,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上做了以下探索:

第一、根据教材中的每一课的四个板块,即“探究园”、“心灵(或法律)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学习评价方式。

第二、我在教学中依据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例如,初二年级的教材把“学会学习”这一单元内容放在最后,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调整,将其提前到开学初期、做为继“走进中学”后的第二单元来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在本学年的教学中我较多地运用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从中获得感悟,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将讲台对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制作课件,课堂上台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当代的中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尝试用播放音乐、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老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我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教学理念: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合作探究,设立小组学习记录本,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思想政治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本学年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实践,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课后的社会调查、小报制作、写感想、演讲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新课程观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具有一定的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

总之,作为政治课改教师,我一定与时俱进,与学生一起成长,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第四篇:校本课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的校本课程,重点在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白在校园中,社会上为人处事的道理,树立远大目标,做一个有志向,懂礼貌,高品德的新世纪中学生,回顾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1、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

作为一门实验课程,对于教材,我并不十分熟悉,加之学生没有教材,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严格按照国家下发的课程标准,制定相应授课计划,力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2、认真备课

本门课的重点内容在于思想品德教育,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思想意识和身心都在发生很大变化,如何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成为本门课的重点,为此,我大量阅读心理学教材,利用网络搜索案例,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力求在课上完成授课任务,并获得相应效果

3、精减作业,全批全改

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给考察性学科让路,本学期,我尽量减少学生作业量,尽量避免课下布置作业,并做到全批全改,了解每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思想发生的变化

4、利用网络资源,开拓课程知识面 本课程开放性较大,学生思维活跃,为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我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并随时更新自己在授课中的反思,取已之长、补己之短

(二)经验和体会

作为一门费考试科目,要想让学生获得知识,就必须利用好上课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是本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学期,在授课过程中,我引入大量实例,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问题和教训

1、部分学生仍存在对学科的偏见心理,对本门学科的学习从思想上不重视

2、因没有考试压力,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巩固效果较差

3、由于社会现实的原因,学生对学过的一些内容无法应用于实践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研究教材,做到细备精讲

2、研究学生心理,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努力使学生主动学习

3、重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一年的时间,我陪伴着七年级学生完成了本门科目的学习,有得有失,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成长,今后,我会再接再厉,完成好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五篇:校本课总结

西洛九年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总结

(2011--2012学)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以及省市课改工作会议精神,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课程专家共同开发的原则,我校开始实施校本课程计划,目前已经取得一些经验与成绩,下面把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开发情况作一汇报。

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积极参与

提高认识。校本课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由于校本课程是新生的事物,教师对此还不熟悉,为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文件,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的理论,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初步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领导重视。我校的开放、民主、着重参与的管理特征,在进行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校长非常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由于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校长鼓励教师自行设计教材,这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且校长经常参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在校长的带领与直接参与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校本课程实施和开发部,制定了开发与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在理论和实施两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

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同事合作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之间合作与研究的需要,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不仅将国家必修课纳入到校本课开发的范畴,如趣味数学,而且开设手工工艺、交际礼仪、安全自护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在学期初,许多教师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和学校课

程改革方案要求,在承载着基础性课程艰巨的教学任务和压力的同时,认真查资料、做实验、联系社会实践、设计教案„„披星戴月,废寝忘食,为开发出有自 己特色的校本课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现在,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实施,在二年级段开设了四门校本课程,构成了学校课程文化的风景线。

二、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情况

(一)校本教材编写情况

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在大家的努力下也有了一些成果。已经开发出校本教材。教材编写的方式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学科拓展,即趣味性与数学学科的拓展整合;二是教材新编。

1、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校本教材是根据本校学生的需要编写出来的,从内容到教材结构都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体现了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探究性的特征。

2、鲜明的校本特色。我校的校本教材在保证多样性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与国家教材不同的是,校本教材体现学校教学一线的要求,从本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充分发掘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发出具有本校特点的教材。如“趣味数学”是根据我校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开发出来的,适用于普通学生使用,普适性很强。“手工工艺”教材是我校教师根据艺术教材部分章节教学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开发出来的文本教材,拓展了学生兴趣爱好的问题。“安全自护”教材具有鲜明的教材框架,突出自我保护的特征,是我校课程部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选项: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人意愿以及广泛征集家长意愿的基础上,分课程,进行分科分班教学。目前在二年级学生中试行,效果良好。

分班:根据科目的选择分为课程教学班,并其中有两门课程(手工工艺、趣味数学)因人数较多再分为两个班,以上这种组班方式均打破原有行政班界限,按校本课程教学班上,该项课程教师固定,并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实施课程计划。

时间:校本课安排有序,学校相关教学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均提供教学实施保障,以保证各类课程的顺利实施。

2、校本课的管理上课情况

校本课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择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学生选择科目以自愿为主,当发生某科选择的人数过多时,由教学老师和教导处一起协调,建议学生选择其它学科。要求每生每学期选择一门。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统计班级选择科目人数,名单报到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本学期,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比较科学,工作细致入微,保证了校本课程的正常运作。

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由教导处与课程部共同负责。学校以教育科研为载体,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备课以各课程小组为单位,在教导处与课程部的指导下进行。经过严格的管理和努力实践,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初见成效。目前已经较好完成校本教材编写的第一阶段的任务。

我校的校本课由该学科领域的相关优秀师资人员担任。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它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方法不拘一格。在教学设计上,按照“想一想、看一看、评一评、聊一聊、说一说、演一演、试一试、做一做”的环节,遵循“现象观察→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形成结论→实际解决”的研究思路,教师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源头,不断深入挖掘出一个个安全问题,一步步拥有安全意识与自护的方法。

三、校本课程实施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校本课程的实施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同学说,自从我上了趣味数学课后,对数学再也不那么讨厌了,我喜欢老师给我们介绍数学的一些趣味性知识,喜欢数学小问号,喜欢数学课。在交际礼仪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养成了淑女

绅士风度,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发展,如礼仪班的同学不但在课堂上遵循礼仪规则,同时在校内外的学习生活中也将自身的优良素质发挥出来,影响了一批校 内外的学生,起到了学科知识的渗透作用。此外在手工工艺课中,他们还把生活中的很多工艺制品拿到工艺校本课上解决,将手工工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独创的精神。在安全自护课上,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同学们说,我们都有机会做过小小红十字会员,面对“受伤”,我们互相包扎安慰,互相学习安全自护知识,如果发生什么紧急情况,我也不会很紧张了。校本课的实施充分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校本课的实施提高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不能只会讲课,而且还要会编教材,通晓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我校对校本课程教师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做到“二能四会”。“二能”即能当好一门学科的专业教师,能承担一门校本课程。“四会”即会教育教学,会制作教具或课件,会计算机辅助教学,会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为此,我们立足于教育教学的校本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改变了课程单一的现状,丰富了课程内容和形式

校本课的实施改变了我校长期以来单一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现状,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校本课包括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生活职业技能类、身心健康类等内容,函盖的知识面广,适合学生的各种口味。

四、反思本学期课程实施情况

1、在新的课程观下,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是课程的一种呈现形式,但远不是课程的全部。事实上,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质就是深入、适切地开发利用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以服务于课程的实施。而在我们的实施中,我们还是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程与教材等同起来,从而忽视了校本课程主要服务于使学生获取综合性的知识和直接经验而不是获取较为系统的书本知识这一功能特点。比如我们安

全自护课程,太过遵循自编教材系列,只要设计安排得当,为学生所喜闻乐见,都可以使校本课程得到较好的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并非 一定要编写教材不可。使新的课程理念即“强调课程知识的多样性、非系统性、文化性与开放性”贯彻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2、要充分调动更多教师、更多成员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我们需要有更多地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来,能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成功地实施校本课程。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的创造性的专业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教师在这一复杂的活动过程中需要孤军奋战,实际上,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一个民主、科学、合作的过程,学生、家长、社区人士、教育研究人员都应参与其中,群策群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3、要尽可能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校本课程开发应尽可能地利用或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我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拥有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学校拥有良好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环境,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加大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培训力度。课程部对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技能培训薄弱,导致教师课程意识不够丰富,使教师建立科学的课程意识较为苍白,包括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价值判断,处理手段等。要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和探究性。

上一篇:网络兼职网范文下一篇:无题邹荻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