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激活幼儿语言潜能——浅谈游戏在小班语言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2022-09-11

3~4岁幼儿由于词汇贫乏,表达显得不流畅,常常带有一些多余的口头语,还有少数幼儿甚至显得口吃。由于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怎样帮助幼儿理解文字语言表达的意境?《指南》对幼儿语言发展做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应掌握幼儿年龄段的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语言活动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玩,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爱玩的这份天性,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理解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发展,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抓住幼儿游戏的天性,在教学中注重游戏在活动中的运用,激活小班幼儿的语言潜能,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

1 故事角色拟人化

讲故事是幼儿园最常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故事角色的拟人化,让故事角色成为整个语言教学活动的索引,成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元素,以此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

例如:小班语言活动《小蓝和小黄》,开始可以巧妙地将故事主角(一个蓝色的圆形)给起个简明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名字。教师点击预先做好的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以介绍新朋友,认识新朋友的主要特征为导入。小班幼儿根据已有的认知能力,会不约而同地说:蓝色,小圆。

基于对小班幼儿原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了解,他们的回答达到了预期。这时幼儿注意力已完全集中于蓝色神秘小圆上。他们内心充满了友好也心存好奇,渴望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于是友善地相互问候:小蓝好!教师出示了大大的蓝色圆,瘦长的蓝色圆圈和刚刚认识的“小蓝”,根据不同特征的对比认识“小蓝的一家”。小班幼儿已经完全投入到故事的意境中,能够准确地识辨出“爸爸、妈妈、小蓝。”

根据图形的特点以及老师的引导下,小班幼儿还能完整说出:胖胖的(蓝色大圆)是爸爸,瘦瘦长长的是妈妈。

就这样一个个不同规则的蓝色圆成了小蓝的家庭成员。本来很抽象很枯燥的蓝色色块神奇般地变成一个个有生命的充满着爱的“大活人”,一下子就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仿佛小蓝也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员,他有思维、有语言,他就在我们的身边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孩子们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故事的意境中,寻找着故事的源头。可见,设计故事角色拟人化,让角色成为整个语言活动的索引,真的能够吸引幼儿学习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2 注重游戏的参与性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让所有幼儿都容易参与的角色游戏,让幼儿一边听故事,一边参与角色游戏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还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导者。幼儿游戏活动中通过扮演、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促进幼儿在自然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学习。

又如,接上面的小班语言活动《小蓝和小黄》,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不同颜色的小圆:小蓝有很多伙伴,你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幼儿已经沉浸在故事中,各抒自见:红色、紫色、黑色、黄色、绿色。

等幼儿说完后,教师点击红色、紫色、黑色、绿色,将其都隐藏掉,让蓝色圆与黄色圆靠近:说对了,小蓝有很多小伙伴,但是他最好的伙伴是小黄。

点击小黄的一家:小黄的家就在街的对面,让我们跟着小黄到他家看看。看看她家里有谁?

幼儿:爸爸、妈妈和小黄。

紧接着,教师又出示其它图片,提问幼儿小蓝和伙伴们常常喜欢哪些游戏。小班幼儿能够结合课件图片内容和生活中已有的游戏经验能够说出:捉迷藏、吹泡泡等等。这时老师为了满足幼儿想参与游戏的愿望,让全体幼儿与老师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转呀转。引导幼儿复习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一吹吹个大泡泡,一吹吹个小泡泡,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泡泡破了。

讲解游戏规则:当儿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时,幼儿手拉手围成大圆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时,所有幼儿向圆中间靠拢;念到“泡泡飞高了”时,幼儿踮起脚尖;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轻轻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向上蹦跳,双手手臂打开。

待游戏准备充分后,教师引领幼儿一起玩《吹泡泡》游戏,让幼儿扮演小蓝的其他伙伴,边念儿歌边游戏。在游戏中理解故事内容,使语言活动课动静交替,避免孩子一直在座位上听、说故事而感到乏味无趣,而是通过看、听、说、玩等方式中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故事意境,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导者。

3 注重游戏的可操作性

操作性是幼儿游戏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在语言活动中有目的地让幼儿进行操作性游戏,可以有效保持幼儿的学习注意力,使他们在游戏操作中积极探索,自主体验,自由表达创造的快乐。

小班语言活动《小蓝和小黄》操作性游戏环节:一天,妈妈要去买东西,她要求小蓝不要出去。可是小蓝没有听妈妈的话,还是跑出去找小黄玩。他跑到街对面的房子,敲门,结果小黄不在家,于是她就这边找找,那边找找……突然在拐角处找到了小黄,他们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幼儿始终都会目不转睛地随着小蓝的,产生了极高的兴趣。教师请两位小朋友进行操作,每人将一块蓝色橡皮泥和一块黄色橡皮泥进行团、揉捏,嘴巴边念:小蓝和小黄紧紧地抱在一起。操作后小班幼儿简直很惊讶,感觉太神奇了,蓝色橡皮泥和黄色橡皮泥团在一起经过揉捏后变成了绿色。为了满足所有幼儿的好奇心,笔者让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揉捏蓝色和黄色橡皮泥,经过亲自操作,幼儿得出答案:蓝色+黄色=绿色。

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寻找答案,激发幼儿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的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强化幼儿双手的灵活性,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促进幼儿对颜色的区别,丰富幼儿触觉的感知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发展。

4 注意游戏的过程性

组织幼儿做游戏,收放自如是对幼儿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考验,有利于长期持久的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一旦放开让幼儿进行游戏,要让幼儿听从教师的指挥回到座位上将语言活动进行到底,这是考验教师的组织能力,不过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这样的组织能力。

再如,小班语言活动《小蓝和小黄》,教师带领幼儿玩《吹泡泡》游戏结束后,要让幼儿乖乖地、安静地回到座位上坐好,教师接下来是这样设计的(出示小蓝和他的伙伴们排排坐好图片):看!小蓝和伙伴们玩《吹泡泡》游戏后,他们又做了什么?

这时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予不同的回答。教师不要马上否定回答。而是说:他们跟你们一样整整齐齐地回到座位上认真地上课,学习本领。让我们也跟小蓝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安安静静地回位置上座好,老师看看大家棒不棒?

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真的就会听指挥轻轻地走回椅子上坐好。因此,老师真正发挥了引导作用,幼儿也始终在“小蓝”的索引下参与下一环节的活动,使活动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5 结语

总之,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每个环节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观察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让幼儿不把学习看做负担,又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求知的兴趣。因此,这样的学习方式能给幼儿营造轻松愉悦、乐趣无穷的氛围。

摘要: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应该掌握幼儿年龄段的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语言活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故事角色拟人化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注重游戏在活动中的运用,激活小班幼儿的语言潜能,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语言,活动,角色,游戏

上一篇:民营企业财务控制问题探讨——基于S集团案例分析下一篇: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