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案例教学法高校应用研究

2022-12-11

1 实施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统计学作为一门运用定量分析方法, 研究社会、经济、自然等各个领域方法论的科学,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学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案例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统计学运用案例教学法,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统计理论的兴趣, 拓展学生的思维及创造空间, 提高学生统计实践的能力, 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 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

2 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步骤

2.1 建立统计学案例库

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库的建立是基础, 案例库是否建立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进行。

案例的设计是进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统计学案例教学效果的高低, 好的案例既能融会相关知识, 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高质量的统计学案例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目的性, 案例教学能使学生巩固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 从而大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案例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统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和特点, 有身临其境的体会;三是趣味性, 趣味性指案例库中的案例最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和钻研能力;四是可拓展性, 统计学案例库应处于不断更新和补充的状态, 保证案例是实效的, 数据是充足的。选取的案例模型能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又能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可拓展的案例。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教学经验和统计实践自己设计, 或由教师指导学生来开发, 或是国内外的实际资料。

2.2 统计案例教学组织

案例教学全过程的组织是案例教学法是否有效的关键。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 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要对案例材料进行组织编排, 拟定具体的课堂案例教学计划。如尽量融合多节课的重点, 或加强一节课的主要线索, 或围绕一个主题对案例进行剪裁加工, 使案例发挥最大价值。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 学生因知识储备不够无从下手, 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灌输, 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 案例过于简单, 结果容易得知, 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 也会降低学生对案例的参与度。其次, 提前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 留给他们充足研读案例和阅读参考书的时间, 特别要求学生自主制定课堂案例讨论计划、发言提纲, 使学生在进入案例课堂讨论前能结合理论知识对案例内容有自己的分析判断, 在案例讨论时有话可说。再次, 要考虑教学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

(2) 课中教学案例的组织。课中案例教学组织包括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总结两个环节。在案例分析与讨论阶段, 教师首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介绍案例, 故小案例可以在课堂中用较少的时间进行介绍, 进而开展讨论;大案例则需要在课前将有关资料分发给学生先行了解, 并列出应当阅读的文献和应当把握的理论要点, 以构建共同的理论基础。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精练的语言将其思想要点表达出来。对学生而言, 一方面应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方案, 相互辩论, 以锻炼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 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分析与见解, 并比较自己的观点, 综合出更完善的决策观点。对教师而言, 应作为一位交流意见的参与者,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当学生发言偏离主题时, 及时引导, 当学生争论和分歧较大时, 教师应因势利导, 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

在案例总结阶段,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把握现象中的特殊问题, 分析现象发生的约束条件, 将实例一般化, 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评价、提练, 上升到一般理论, 并进行实证性的简要分析或指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讨论, 使学生在理解案例实质和统计知识应用的基础上, 全面地领会统计方法的精髓, 可以在其他研究活动中灵活地自觉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2.3 课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和讨论后的总结, 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 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报告写作能力的作用, 必须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案例分析报告的要求:一是能反映案例分析与讨论中的不同观点和案例讨论的结论;二是案例分析总结报告要符合写作规范。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后.教师应对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价, 作为评定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统计学案例教学评价

从一个完整的统计学案例教学流程来说, 教学评价可以被看成教学实施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评价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内容包括学生对案例教学课程的评价、对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等项目。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并及时改进案例教学。

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包括课堂参与的评价和对案例分析的评价。评价时,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需要确定评价的各项分值权重。如:学生的参与和书面作业各占多大比例?在学生具体的参与中, 案例讨论和案例分析又各占多少权重? (1) 对课堂参与的评价。课堂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学习论和学生的角度来说, 统计案例教学可视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它是建构性的。学生必须学会与文本互动, 在合作与交流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互相检验彼此的理解和观点。实施统计案例教学, 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讨论和互动, 学生就不能真正把握和领会案例教学的要义, 不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无法获得统计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所以,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评价。 (2) 对案例分析的评价。为了取得统计案例教学的最大收益, 学生必须成为主动的课堂参与者, 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 在统计案例教学中, 对学生案例分析进行评价是相当必要的。一般来说, 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一种是平时性的评价, 即教师平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案例分析的表现做出评分记录;另一种是总结性的评价, 即教师结合学生案例分析报告内容的质量和学生反思水平的提高与否, 对学生的进步、表现情况做出评判。

学生评价。评价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内容包括学生对案例教学课程的评价、对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项目。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提高学生对统计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 使学生形成自我评价意识, 培养学生对统计专业知识深入全面地理解。评价的指标和准则可以由师生商讨制订, 也可以由教师提出, 但关键是必须为学生认可和接受。

3 统计学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统计案例教学只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它既不能解决统计学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也不能取代传统教学中对统计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案例教学如果应用不当, 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 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教学中, 要使两者有机结合, 取长补短,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统计学案例教学的保障, 统计学案例教学主要由统计教师来设计和组织, 要提高统计学案例教学效果, 必须进一步提高统计教师的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 参与统计实践, 参与统计学案例的收集和编导, 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案例教学的教学互动, 教师作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组织者, 应能为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创造出生动的案情和真实的场景, 让学生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 全面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鼓励学生参与研究项目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一种主动的角色参与到统计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方法的实践中, 是达到统计学案例教学目的的最有效手段。所以, 在案例教学中, 可以针对真实的案例和真实的数据, 为学生设计研究项目, 或者教师的实际课题让学生参与, 让他们完成一个就实际问题建立模型、分析模型、解决问题, 并能准确解释结果的任务。国外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在完成研究项目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培养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模型选择的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与组织能力、调查设计的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管理能力、解释能力、报告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

3.4 案例教学和其他学科研究相结合

统计学在案例教学中, 如果学生未分专业, 教师应弱化案例的专业性, 如果是分专业的统计课教学, 案例最好是与专业结合比较紧密的。例如, 社会、人口、经济学、管理学等都需要运用统计技术。因此, 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和其他学科研究相结合。这种学科的结合必然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加深他们对统计学实用价值的理解。

总之, 《统计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 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多种教学方式, 运用案例教学来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案例数学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统计理论的兴趣, 提高学生统计实践的能力。本文从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出发, 分析了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步骤, 提出了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统计学,案例,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 袁诚.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统计教育, 2006, 4.

[2] 华道青.案例教学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8.

上一篇:英语专业学生语音学习现状调查及建议下一篇:竹笛在淮剧音乐伴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