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育中的“美”与“术”

2022-10-2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才需求量的大大增加, 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九年义务教育, 大学已得到初步普及。由于艺术生的文化线相对较低, 一些文化基础稍微薄弱的文理科生, 为了考上大学毅然决定投入美术学习的行列之中, 所以“艺考”就成为众多迷茫学生中的一注强心剂。这些现象从而导致高中美术教育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倒金字塔现象

理想完美的艺术教育整体应该呈现金字塔形, 即处于基础层是最深刻严谨稳定的一层。但是部分文理科生凭着自己现有的文化成绩并不能考上大学, 中途转入美术专业对他们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学校甚至鼓励学生们的做法, 借此提高学府升学率。不少学生在美术联考前进行突击培训, 短时间内学习美术全部课程, 提高绘画水平, 这类学生他们拥有比艺术生更好的文化功底, 再通过较好的专业培训便可以挤进理想的大学之门, 但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基础相当薄弱, 缺乏专业的美术修养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他们的目的充满功利性, 不利于以后美术专业的学习和发展。

二、美术教育模式过于陈旧

中国高中美术教育模式其实是借鉴前苏联模式, 它是以素描色彩写实技法作为考察标准。这在早期对中国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可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进步, 其它国家在美术教育上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 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学院体系。而我国高中美术教育仍停留在写实技法与黑白灰、控制体块关系的把握, 一张素描, 一张色彩就可以决定孩子们的命运。然而这些和现今时代又有什么联系呢?这些黑白灰、体块感不是真正的艺术, 这种现状充分证明中国高中美术教育和教师教学方法具有严重的滞后性。

我们不是艺考输送的搬运工, 也不是培养画匠的师傅。这样的教育方法与目的, 使美术教育成为一种应试教育。在新课改下, 转变美术教育观念是重点, 注重“美”贯穿教育的始终, 让“术”为“美”服务, 重新理解美与术的含义、关系是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的一道亮点, 可以使学生在互动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怎样理解美术教育中的“美”教学过程中的“术”。我国著名的陶先生就阐述了美术活动中知情意合一的教育过程, 知情意是一个有机整体。知的教育并不是生硬的死知识,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情育不是培养感情, 而是激活儿童应有的情感, 当然是充满正统之情。在调节与启发中让学生了解所谓的方法与意义, 从而养成自觉追求真理的决心并努力奉行, 这便是意的教育。老先生的这一理念从另一个层面解释了美术教育的含义。通俗来说, “美”与“术”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美是体验, 术是表现, 离开美来谈术, 或者离开术来谈美, 都是不可取的。首先, 我们要先学会体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教育, 它不等同于美学理论, 不能像美学家一样深入思辨在文字上大做文章, 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其次, 学会表现也就是美术创作的技法表达, 技法是对美的思考的技术外化表现, 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手段会产生独特的精神寄托和传达, 并促使学生与作品进行深层对话。所以我们要以美为切口, 术为手段, 激发学生欲望、深化教学探索过程, 最终以美术为落点, 总结教育方法与规律, 帮助学生研修美术。

面对当前教育形势, 大家或许意识到问题所在, 但提出方案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下面将主要从学校和老师这两大方面对高中美术教育提出一些想法同大家与之商榷。

三、调整学校教学目标与教育计划

1) 合理安排人才培养方案。尊重教学规律,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依据不同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 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将封闭性教学变为开放式学习, 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联系, 与当地博物馆、美术馆等签订合作项目, 让这些有启发性的实践活动充实美术课堂, 促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2) 完善优化硬件设施。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与现代化技术, 安装、升级学校设备, 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给基础美术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创造交互式学习平台、空间, 提供学习、交流机会, 使学生与老师拥有更加便捷的信息共享渠道。

3) 加大师资力量投入。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导致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能否正常完成, 所以多元化的考核制度是督促教师自我完善的一把利剑, 可以让教师有意识地潜心锻造。其次, 积极引进人才, 人才引进无疑让教师保持高度危机感。提供学习深造机会, 邀请优秀名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便于教师汲取营养, 适时派遣教师去名校或单位学习考察, 把优异的经验模式带回学校。

四、转化教师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

1) 展现美术教育中的“美”。变更千篇一律的素描色彩练习, 从培养兴趣, 学习美术鉴赏开始, 了解美术语言, 通过系统知识的学习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 最终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精神涵养。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陶冶情操, 它是文化时代精神的结晶, 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艺术修养,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不仅对学生作品技法掌握奠定基础, 而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不能把自身绘画方式和情感表达强加在学生身上, 鼓励创新性。让学生进行自由表现, 根据学生特点和画面效果进一步引导学生的绘画技能, 而不是教学生画成什么样。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创造自主, 探究, 合作式的学习模式,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3) 注重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角色,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要不断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拔高。“闻道在先, 术业有专攻”, 教师是知识文化的传递者, 必须要不断拓深知识储备, 扩宽知识层面, 填充文化内涵, 接纳新事物、新手段, 使学生简单快速的学到重难点。

五、总结与启示

1)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既要展现美术教育中的“美”, 也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术”, 二者是统一的。

2) 不能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 而是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促进学生在各自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既重视“结果”奖励, 更重视“过程”激励。

3) 在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 学校和美术教师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智慧, 稳中求变, 好中求新, 实现高中美术教育与国家教育发展相适应, 并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摘要:现今美育已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工程, 而美术教育却是美育中的重中之重。提到美术大家都不会陌生, 许多中学也都开设了这门课程, 然而高中美术教育课程文化氛围和结果并不如人意, 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在当下社会日益见长的“美术热”现象中, 我们该如何保证高中生的美术学习与发展, 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把“美”与“术”分开解析, 从这两个个体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存在问题,美与术的意义,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芳芹.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8)

[2] 李志.中学美术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 (09)

[3] 邓平祥.审美文化和现代美术学院的精神文化承担[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6 (04)

[4] 杨伟.现代美术中的过程与过程形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5)

上一篇:新时期下做好交通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探究下一篇:2018营销盘点之十大AI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