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美哲理美文

2024-04-16

生活中的美哲理美文(通用12篇)

篇1:生活中的美哲理美文

生活中的职场哲理美文

又到年关,刘金燕任尚智广告公司的策划经理已经期满一年,眼看就到续约期,她不由陷入焦虑之中,是去是留?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工作也屡遇挫折。

加粉丝还是加牛肉

前一段,嘉家家具卖场的徐经理对刘金燕他们提供的策划方案提出质疑,说店庆活动惨遭失败,顾客对“买就送”根本不领情,反而指责他们羊毛出在羊身上,搞虚假赠送。于是卖场打回原定的春节方案,让尚智一周内务必拿出一套新方案。

刘金燕实在想不通,礼品都是她亲自精挑的家纺用品,非常精美,怎么会无法打动顾客呢?那天下班已经是晚上9点多,她便去公司楼下的牛肉汤店解决晚餐。因为是老顾客,老板知道她的口味,看她来了,就直接端上一碗。刘金燕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吃着,不多久,牛肉就吃完了,粉丝却还剩大半碗。心里不由有些不快,觉得老板给的牛肉太少了。正想着,旁边一人的牛肉汤也端了上来,对比一下才发现,他的总量,也不过只到自己吃剩的这么多。

刘金燕突然醒悟过来——由于她是老顾客,老板才给她加了粉丝,但正因为粉丝加了量,才显得牛肉少了。而多加的那部分粉丝,其实也吃不完——也许这正是她们为嘉家做的店庆策划失败的原因。那些礼品虽然精美,但多半不是顾客所必需的,不如加少许“牛肉”更实惠。

于是,刘金燕将原方案的“买就送”部分进行了修改,把买家具送家纺,改成了买家具送相应的代金券,并计划在商家一楼设一个小小的精品超市,将店庆时所剩的礼品全部集合在这里,顾客可持代金券来自己挑选等值商品,也可以购买其他家具时抵用现金。

用左手刷牙

紧接着,大客户恩雅集团的策划总监换人了,新来的陈总监似乎不买他们的账。这个难题,每天困扰着刘金燕。那天清晨,刘金燕倦怠地去洗手间洗漱。因为右手不小心受了伤,不能见水,这些天,她都是用左手刷牙。刷着刷着,突然之间,灵光一闪,她继而联想到:也许在工作中,也可以试一试“用左手刷牙”。

之前与恩雅接触的一直是刘金燕的助理袁红,其实还有一个助理葛明霞。葛明霞是那种内敛沉静的女孩,更适合打理内务。而对外的交往上,一直是袁红主打。既然袁红遇到了麻烦,不如就让葛明霞去试一试。没想到,葛明霞给公司带来了喜讯。

双方签约的酒会上,陈总监亲自揭穿了这个秘密。她说:“袁红是个特别热情的女孩子,不过她最初对你们的介绍有些浮夸的成分。倒是后来的小葛,很实在,你们的优势和不足,她全向我摊了底牌,让我感觉到踏实。”

刘金燕豁然明白:人际关系果真如刷牙一样,不同位置的牙齿,需要牙刷不同方位的切入。

向客户说不

这一次,是帮一家房产公司做开盘仪式的方案。对方要求搭一个露天台,开盘当天进行文艺演出。所有观看演出的`顾客,都要有位置坐,有茶水喝。除了销售大厅外,还要在演艺台四周搭建临时讲解台,临时请一些讲解员为大家讲解楼盘情况……

明明为难,刘金燕却还是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首先是有经验的临时讲解员不好找。其次,从气象局了解到,开盘那几天正处梅雨季节,随时都可能下雨。光这两点就够刘金燕头疼了。

周六,本想睡个懒觉,却被小表妹的来访打断。小表妹一来就问了刘金燕一道问题:“你能不能把一个大罐子在毫不破损的情况下,放进一个小罐子里?”刘金燕想了各种方法都不行,只好放弃,问:“答案是什么?”小表妹调皮地回答:“题目是问你能不能,又不是问你怎么做,答案就是:不能。”

这个答案让刘金燕陷入了深思。是啊,明明做不到,为什么不敢承认呢?想到这里,刘金燕立即约客户见面,坦言她诸多难以达到的因素。听到刘金燕坦诚的分析后,房产老板脸上的表情由质疑变为笑容。那次开盘仪式,被刘金燕安排在会所里,会所外的泳池边,搭起了长长的伞厅,摆放着免费享用的美食,做好晴雨天气的两手准备。会所内摆放了四个大背投,自动播放对楼盘的讲解和对公司的介绍。而销售人员,只需要接待签约和有意向的客户即可。

开盘仪式举办得非常成功,房产公司的老总当场拍板,该楼盘一期的广告,由尚智全权代理。而刘金燕也以优异的业绩与公司续约,并且年薪上涨了20%。

刘金燕感悟道:往往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了很深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寻找职场的哲理,才能在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2:生活中的美哲理美文

每年腊月二十四,母亲总会早早地催促我们兄弟起炕,快起来,吃完早饭要扫尘的。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天早晨醒来,不用睁开眼睛,鼻子闻的是母亲熬的玉米粥香,耳朵听的便是母亲拿着条帚扫屋的声音了。她天天从屋头扫到屋尾,象是做媳妇的一种仪式,那么认真仔细,主动积极。我们自然愿意赖在热被窝里,就对母亲不紧不慢地说,你都扫了三百多遍了,不在乎这一次。

母亲不同意,那能一样吗?天天扫也有扫不到的地方。这是过年哩,除陈(尘)迎新嘛。

母亲就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嘴里永远说不出大道理,她说的都是农村里最普通最实在的话。她与人们交往也是恪守本份诚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半点虚情假意。但是对待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上,她总是和我们有些不一样。母亲在老家生活了三十多年,然后随父亲搬到城里,离开乡亲们也有十余年了。

可每次回到老家,前邻后舍、当家十户的大娘婶子们就会把她围在院子里,拉扯着手,家常唠个没够。我总是感叹,这么多年了,她们还象亲姐妹似的,还是老家人心厚啊。可是在姐姐们眼里,就对母亲有些瞧不起,这个大娘不是买她长果少过斤秤吗?那个婶子还留下过咱家的鸡崽呢?东洼的棒子谁掰的?赵坟的山药谁刨的?这些事你怎么全都忘了呢?当我们把这些往事一一提起,母亲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谁家过日子没有难处啊,都过去了。

噢,原来这些事母亲不是忘了,而是让它过去了。其实要说难,我们家的日子在村里是最难的。父亲在城里挣点死工资,留下自己的生活费,余钱只够买灯油和大盐。我上边四个姐姐,家里几乎就是母亲一个劳力。几两花生,几只鸡崽,几穗玉米,几棵山药,我们家还有更珍贵的东西吗?母亲当时都没计较,现在更不会翻旧帐了。想一想,她的理由很简单,谁家过日子没有难处啊,这不都过去了嘛。

确实事情都过去了三十多年,那些人和事还象灰尘一样蒙在我们心上。而母亲则不然,她已经清扫了,用她的话说,就是过去了。难怪她们的手扯得那么紧,母亲也轻松,她们也轻松,连笑声都是透明透亮的。

穿行在风尘和名利中的人啊,谁能达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那是勘破红尘拈花一笑的佛祖。就算是我们拥有一颗良善之心,不会事事挂怀,睚眦必报,但诸多不顺眼、不如意、不合心的事必定会在心上留下痕迹,就象是一层浮尘,那么轻,在你察觉不到的时候落上去,一点点裹卷起你的心。当有一天我们不堪重负、轰然崩塌的时候,一切都积踵难返为时晚矣。

何不试着在每天的某个时刻,轻拭一下心上的灰尘?在这清清的夏日,轻拭着尘埃。就象母亲做的那样,让我们的心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挣脱蒙蔽,得到舒缓和安适。我谨记母亲的话,天天扫也有扫不到的地方嘛。我不敢怠慢,努力向母亲学习。

学会享受,学会宽容

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曾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历经坎坷和挫折。当幸福快乐时,我们总是感觉时间的短暂;而痛苦时,我们却抱怨度日如年。幸福和痛苦本来就是双胞胎,上帝是公平的,痛苦往往是伴随幸福并存。会享受幸福,也要会享受痛苦,享受幸福会增加我们的成就感;享受痛苦则会提高你的自信力和忍耐力。身陷痛苦的囹圄,你的心灵颤抖了吗?地处绝望的深潭时,你坚持了吗?这就要看你有没有信念和意志力。

当我们遇到坎坷、挫折时,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它作为人生的一次历练;把它看成一种人生成长中的常态,这将助你更好地谱写出自己的人生精彩。人生必有坎坷和挫折。挫折是成功的先导,不怕挫折比渴望成功更可贵。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碰到挫折,不要畏惧,厌恶。从某方面说,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历练意志的好事。唯有挫折和困境,才能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变得无敌。挫折足以燃起一个人的热情,唤醒一个人的潜力,而使他达到成功。有本领、有骨气的人,能将“失望”变为“动力”,能蚌壳那样,将烦恼的沙砾化成“珍珠”。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失败的人生绝不是完美的人生。当你战胜失败的时候,你会对成功有更深一层的感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感悟中,你走出了一个幸福的人生。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在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之后才取得辉煌成就的。

生命不言放弃,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和坎坷。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加的勇敢,也就能看到近在咫尺的成功,也就是自己离成功更进一步。遭受挫折不但可以是人生积累经验,而且挫折可使人生得到不断的升华。所以,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珍爱自己,珍爱生命。

没有品尝过挫折的人,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挫折的人生,不是完美幸福的人生!

生命是自己的,前程是自己的,幸福也是自己的。我们要珍爱生命!挫折有利有弊,它能够让人进步,积累经验;同时也能让人坠入万丈深渊,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正确认识挫折的客观性和优越性;变挫折为力量,战胜生活中的挫折与坎坷,把宝贵的生命用于有效的国家建设上去……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能带给我们回味。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想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记。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拒绝,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接痛苦的来临呢!

篇3:生活中的美

以前, 我对美的认识并不是很多, 那时, 我以为一个人长得好看就是美。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 他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 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是啊!一个人的美, 他不仅要美在外表, 更要美在内心。

应着日落的余辉, 小道上一点黄晕的光。我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这时一位头发苍白的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 一位小同学便立刻上前帮助, 扶着老人走向了远处, 看着这一老一少的身影渐渐消失, 我的心瞬间变得温暖起来, 这是多么美好的瞬间, 多么美好的时刻。楼道里灯还亮着我知道, 这一定是哪家的孩子还没回来, 爸妈怕他害怕, 点着灯等孩子回家呢……

篇4:生活中的美

美,就是楼下的保安大哥帮助住户提大包、运东西,帮停车的人寻找车位。帮助别人,就是美。

美,也是保安大哥耐心地陪小孩子玩耍、嬉闹。人已成熟但拥有一颗童心,就是笑。

美,就是父母陪着孩子在草地上追逐。这份亲情,就是美。

美,就是竹子努力地生根,在泥土中生存。这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就是美。

美,就是月光照耀在花园的小湖上,波光粼粼,与喷泉的灯光交织成一片。这景色,就是美。

美,就是还带着稚气、才上幼儿园的邻家小女孩帮助妈妈管到处乱跑的妹妹。年纪虽小却懂得替父母做事,就是美。

美,就是清晨的太阳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在草坪上;就是被夕阳映红的火烧云:就是秋天漫步在小树林间的“沙沙”声:就是花丛中有的花绽放,有的还垂着花苞,有的半开半合……大自然赐予我们别样的景象,就是美。

美,就是工地的工人辛劳但带着喜悦的微笑;就是忙碌着寻找书籍但快乐着的书报亭阿姨的身影;就是保安在烈日下巡逻但依然热情地打招呼……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就是笑。

上苍赐予我们美丽的世界,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世界去创造美,当每个人都创造美时,他们自己也就变美了,当每个人都美的时候,世界,就更美了。

指导老师:张松

篇5:生活如树哲理美文

在时光面前,人实在渺小。时光的潮水随便涌来,便把人不知推向了哪里。时光又如一场风,把人吹熟,把人吹落。

一阵风可以叫醒一地的庄稼,叫醒遥遥渺渺的几声狗吠。一阵风,吹走了多少睡梦中的人。

它吹走人的年华与脚步,吹走一个人的精气神和健康的身体。多少日子在细碎中被时光带走,记忆中的事,慢慢填满身后的路。

生命不过是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的一段距离。早晨伸一伸懒腰,打一声哈欠,你推开家门,开始远远地出一趟门。等你走到另外一个村庄的时候,夕阳落山,夜幕降临。一个被夜色吞噬的人,终于看不见脚步,找不到自己。人在黑暗中停留下来,从此在另一个地方安营扎寨。后来,原来的村落里,所有关于你的气息与痕迹,在一场又一场风、一场又一场雨中消失不见。

没有谁能明白在这样一段路上,行走的真正意义。人们只是着急地奔赴,以为只要早早地到达了另外一个村庄,便完成了人生的目标。以为远处的村庄铺满了另一片景色,就像一个远远看着秋天的人,只想到了金黄的果实,却忘记了耕种的意义。行走的过程,总是占用了一个人太久的时间,而起点与终点,对于一段长路来说,实在微不足道。

在四季的轮转中,我目睹了春天到冬天的整段距离。我看见了花开,望见了花落。我曾想拼命的守住一朵花的盛开,可它还是离我而去。我以为一场冬天注定把所有的日子都冰冻起来了,没有哪片阳光可以融化它,没有谁的歌声能让一个冻僵的人,苏醒并奔跑起来。可四季像是约好了似的,一如既往地在你的身边变换。我总是明白,季节的轮换不过是想告诉我一些我曾忽略的话语。让我知道了生命的全部过程和话语,知道在生命只有一次的生活道路上,即便对于那些草木来说,也该饱满而充实地度过每一个季节。

在去往另一个村庄的路上,肩扛农具的人,丝毫没有忘记耕种。他在自己走过的每一段路旁,都栽种下庄稼。

小的时候,我看见大人走出门去,等我站在村外远望的时候,他们的身影在广袤的田野里,重叠成另一片庄稼。那时我总是会想,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无趣。一日日,一年年。后来,我索性跟了过去,跟在他们的身后,跟着季节的风声,一路不停地与他们向前奔走。

一些老人早一些到达了另外的村庄,一些后人仍旧留在路上。早一天晚一天,早一步晚一步,大家都会走到那里。

而生命的`全部过程,就在路上。当我再也呼唤不到长辈们的身影时,我终于发现行走的过程布满了无数的细节。人在一个地方耕种,在另一个地方收割。他们的脚步里,是所有的生活。等袋子里的粮食吃完,就到另一个地方耕种。

一旦静下心来,你总会发现再枯燥的生活也充满了美好。细节总是让人感动。一马平川的庄稼地里,细节之处的几只昆虫,一颗麦穗从无到熟的变化,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乐趣。

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收割,一个人,从童年到老年,这样的过程细节无处不在。哪怕一度让你拼命逃离的那些时光,等它走后,你也能感受到太多的美好。一日日,便是生命给予我们的最具体的生活。不让日子空缺,不在任何时候留下遗憾。即便时光如风,一路的生活,依旧让你茁壮如树。

★ 雪人哲理美文

★ 哲理美文摘抄

★ 有关生活哲理散文

★ 常用生活哲理短句摘录

★ 生活哲理散文随笔

★ 常用生活哲理句子

★ 生活哲理文章

★ 高中经典哲理美文摘抄

★ 做人如水哲理美文

篇6:以垂钓的姿态生活哲理美文

人生像是垂钓——清晨雾霭未消,你垂钓于溪边;待到晚霞飞满天,收竿满载而归。

以垂钓的姿态生活,你不知下面面对的是一汪清泉还是一潭死水,也不知道收获的是鲤鱼还是小虾。无论有多少未知因素,等待都是必然的过程。

但是大部分人并不知晓人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他们固执地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于是,他们把追逐的目标变成最重要的事情,终日奔波劳碌。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无奈中叹息,许多人“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最终万事蹉跎。

那么,垂钓的姿态该是什么呢?

那应是绿树掩映,清泉石上,一个八九岁的渔童,赤脚,挥长竿,放出沾着水珠的丝线,于空中划出一道充满希望的弧线。其实,每一个垂钓者都应怀揣一份纯真的梦想,用心静如水的态度去寻觅心中那一片世外桃源。

最富传奇色彩的垂钓莫过于太公姜尚。这位垂钓渭水的.老翁,沉入水中一根针而非一个钩,他静坐江边,心绪平和恬淡,静候黄昏来临。终于有一天,文王出现在他面前,人们都说,那才是一条真正的大鱼。姜尚收起大鱼,以暮年之躯重返尘世。从此“愿者上钩”的成语流芳百世,姜子牙美名传诵。而我们,由此得知了垂钓的最高境界——忘我之境。

我们或许已不再有渔童的天真,也没有老者的沧桑,但我们有竿、有线、有饵,我们应学会以等待的态度生活。

篇7:找到生活的平衡点的哲理美文

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要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标准,不过分,也不要达不到标准。

有一回,孔子带领弟子们在鲁桓公的庙堂里参观,看到一个特别容易倾斜翻倒的器物。孔子围着它转了好几圈,左看看,右看看,还用手摸摸、转动转动,却始终拿不准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就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物。孔子恍然大悟,说:我听说过这种器物。它什么也不装时就倾斜,装物适中就端端正正的,装满了就翻倒。君王把它当做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总放在座位旁边。

孔子忙回头对弟子说:把水倒进去,试验一下。子路忙去取了水,慢慢地往里倒。刚倒一点儿水,它还是倾斜的;倒了适量的水,它就正立;装满水,松开手后,它又翻了,多余的水都洒了出来,孔子慨叹说:哎呀!我明白了,哪有装满了却不倒的东西呢!子路走上前去,说:请问先生,有保持满而不倒的办法吗?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聪明睿智,用愚笨来调节;功盖天下,用退让来调节;威猛无比,用怯弱来调节;富甲四海,用谦恭来调节。这就是损抑过分,达到适中状态的方法。子路听得连连点头,接着又问道:古时候的帝王除了在座位旁边放置这种器物警示自己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自己的行为过火呢?

孔子侃侃而谈:上天生了老百姓又定下他们的国君,让他治理老百姓,不让他们失去天性。有了国君又为他设置辅佐,让辅佐的人教导、保护他,不让他做事过分。因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之官,大夫有副手,士人有朋友,平民、工、商,乃至于杂役的.皂隶、放牛马的牧童,都有亲近的人来相互辅佐。有功劳就奖赏,有错误就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火就更改。自天子以下,人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的得失。太史记载史册,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传话,平民提建议,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各种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劝谏,从而使国君不至于骑在老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他的邪恶。

子路仍然穷追不舍地问:先生,您能不能举出个具体的君主来?孔子回答道:卫武公就是个典型人物。他九十五岁时,还下令,从卿以下的各级官吏,只要是拿着国家的俸禄、正在官位上的,就不要认为我昏庸老朽而丢开我不管,一定要不断地训诫、开导我。我乘车时,护卫在旁边的警卫人员应规劝我;我在朝堂上时,应让我看前代的典章制度;我伏案工作时,应设置座右铭来提醒我;我在寝宫休息时,左右侍从人员应告诫我;我处理政务时,应有瞽、史之类的人开导我;我闲居无事时,应让我听听百工的讽谏。他时常用这些话来警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走极端。

众弟子听罢,一个个面露喜悦之色。他们从孔子的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要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标准,不过分,也不要达不到标准。

篇8:生活中的美哲理美文

本节内容是湖教版第十一册数学第96页“轴对称图形”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后来学习的。意在感悟各种平面图形的数学美, 为以后继续学习几何图形打下情感基础, 并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美在生活中的运用, 从而突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构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知识应来源于生活, 并运用于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的美,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着这一思想,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教案。

1. 实践探究,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联系生活, 寻找轴对称图形。

在感知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后,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有没有轴对称图形并出示图片, 欣赏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创造的美, 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

3.拓展思维, 创设轴对称图形。

学生学完轴对称图形后, 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设计一个花坛, 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进一步加深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能够准确地判断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并能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对称的剪纸作品, 对称的图片, 剪刀, 彩纸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欣赏剪纸作品:

师:我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剪纸兴趣小组, 他们的作品多次参加学校的展览, 你们喜欢这些剪纸作品吗?今天我带来了一些作品, 我们一起欣赏。 (出示剪纸作品)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图形中的对称美。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2. 自主探究, 感悟新知。

(1) 剪一剪

师:同学们称是一种美, 那么我这儿有一幅图,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使它成为一种对称的美。 (出示一个画了一半的花瓶。) 指生上来画完整。

师:画得对称吗?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两边完全对称?

师:我有一个好办法。 (师演示:对折这张纸, 用剪刀沿花瓶的线剪下, 展开, 即得一个对称的花瓶)

师:现在对称吗?

师:你们能不能剪几个像这样对称的图形?

生剪纸。

展示生剪的作品。

师:这些图形都对称吗?怎么判断它们是对称的?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看两边的图形是否重合)

师:像这样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边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 (补充课题:在对称图形前加上“轴”) 。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 折一折

师:我们已经知道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了, 现在我们六人一小组, 打开桌上的纸袋, 动手折一折, 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它有几条对称轴, 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完成下面的表格。

生分组活动, 并完成表格。

汇报活动结果, 学生演示说明。

师: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强调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汇报讨论结果。

3. 总结升华, 拓展应用。

(1)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轴对称图形, 知道了图形的对称美。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这种轴对称图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图形,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就能发现。

(2) 点评作品, 全课结束。

教后反思

篇9:生活中的美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这段话中,不管是讲传统还是话未来,都落实在如何让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把握上,因为所有的爱和能力都要从具体的生活和生活能力中体现出来。文件并且特别提出了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也就是说,不关注生活,何谈“成长”?没有审美,如何提升素养?

俄罗斯有一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过一个“美是生活”的美学观点,其定义是“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他的理论有各种评论和争议,但是有一条不可否认,人必须有对生活发自内心的感受才有意义,仅仅是“活着”就不能算生活。人人都应该有美好生活的愿望,人人都应该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人都应该享受美好的生活。

上一届比赛的主题辅导文章中,我们对“生活”和“美”这两个词的内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参考。

另外,我们也围绕“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开始”“从视而不见的地方开始”“努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视角”“把丰富的想象融入进画面”“把自己的心情投射进画面”这五个方面,结合许多作品进行了评析。在二十届比赛的终评会上,评委老师特别推荐了28幅作品,并进行了点评。结合上面五个方面,我们按照作者的年龄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听听评委们对这些作品的论述——

5岁~7岁年龄段

首先是5岁~7岁年龄段,也就是学前班和小学低年级年龄段。这个年龄段不可能非常真实地去表现自己看到的内容,但是这个年龄段最大的优势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敢于把自己从生活中获得的感受,用自己可以运用的任何方式进行表现。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一方面鼓励他们大胆地面对生活感受、体验,另一方面应该保护和宽容他们有时候和我们的想法及目标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毕加索多次表达过这个想法:我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画得非常“真实”,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努力向儿童一样去画“像”。难道毕加索说的“像”就是这样歪歪扭扭的儿童画作品吗?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艺术追求的就是真实感受的表现,像姜瀚为小朋友这幅作品,一看就能感受到对虫虫们的喜爱,所以与画随其心的“像”。而说“不是”,指的是绝不应该为了歪歪扭扭而歪歪扭扭!

这幅画中的一个半孩子似乎陶醉在歌唱(也许是朗诵)之中了。就表现技巧,真的没太多技术含量。问题是,绘画的关键就是画面呈现,只要能表现出作者的感受,能给欣赏者带来某种感受,这幅作品就属于成功的作品。更何况作者的年龄也很重要,像这幅作品的作者蒋昊宇创作作品时只有五岁,如果画出一幅照片一般“像”的作品,您信吗?更何况,此时的“不像”恰恰是艺术家们最推崇的艺术真实。

看到这幅画的第一眼,我就觉得特别有趣,特别乐呵!因为画面上的这娘俩多“萌”啊!

巨大而且鲜红的钢琴,围着琴的小朋友,背景上转圈的线条和飘动的音符……您从这幅作品中感受出了什么呢?我第一眼看到画面,耳朵里似乎就出现了某种音乐的旋律。李柔琦同学的成功就体现在很好地利用了色彩、造型和笔触的优势,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充分利用了造型表现的技术内涵进行表现”,而这一切可不是为技巧而技巧,而是为了作品本身,因为作品的题目是《快乐的音乐课》。

这幅画的内容模模糊糊,形象朦朦胧胧……其实,很多时候画中画的到底是啥没那么重要,画画可以讲故事,但是绝不等于讲故事,更不能就为了讲故事。很多时候,画画和欣赏画,就看画面的图像能否给视觉带来有趣的感受,或者是有趣的内容,或者是有趣的色彩,或者是有趣的造型,或者它们之间的几合一。马晨斐同学这幅画色彩运用的非常巧妙,加之水彩画的表现技法,呈现出一种朦胧的冬天雪中意境。

8岁~10岁年龄段

第二个年龄段是8岁~10岁,也就是小学中年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都有了提高,他们也非常愿意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更“准确”地表现出来。所以,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表现,作为家长和教师除了继续鼓励他们大胆观察与表现之外,给予适度的技能技巧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有一点不能颠倒了一技能技巧是为艺术表现服务的,千万不要变成为了炫耀技能技巧而创作。

画画时运用颜色可不是有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涂满为止。因为仅仅是涂颜色并不是画画所必须的,但是运用好色彩则是必须的。您注意到了我用词的区别了吗?仅仅是涂色,使用的就是颜色而不能叫运用色彩。反过来,也许只用了很简单的颜色,甚至就是黑白颜色,而它们都为画面的表现出了大力气,这才叫运用了色彩。比如宁一萍同学作品中的黄颜色就属于使用很好的色彩。

画面环境很真实,亲切,通过小院子的场面让人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画面上,外婆在休息,孩子们在小院里玩耍,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在创作上,色彩比较和谐,主题也很突出,通过生活中小的侧面表现主题,朴实,让人感到很亲切。画面的构图很好,如果我们把画面分成四块就会发现,建筑占了上面两块,院里种的植物占了一块,而作为主角的人物只占了四分之一。但是,这“四分之一”不正好应和了“小院”的“小”吗?而最上面一条露出了院外的树和天空,不正好表现出了“院”吗?

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进行创作绝不等于变着花样重复运用前人(特别是有名的前人)的表现方法画他们画的内容,什么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作为学习没问题,如果是创作,就必须将自己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上,而且必须体现出水墨画的特色,而不是简单地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画画。啥叫“体现出水墨画特色”呢?崔跃凡同学这幅作品就运用得很成功。

nlc202309010125

记得前几届比赛中有一幅大连同学表现的老街,将老街古老的造型与漂亮的色彩结合,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画面效果。这幅《家乡小院》与那幅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因为所表现的内容和作者的想法不尽相同,它们又各自呈现出自己作品的独特风貌。大连同学要表现的是整条街道的特点,所以画面色彩比较“花”。而刘静睿同学明显地是要突出几个位置,所以运用了比较强烈的色彩(甚至荧光色)对比。

面对这幅《青花瓷茶具》,你能看出这是谁在使用它们吗?我想一定是外国人,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范增莹同学用细节的刻画传达出了信息——请看小盘中的小白块块,喝茶加方糖的大多是外国人。这个外国人一定非常喜欢青花瓷,因为它美啊!为什么说它美?因为范增莹同学用色彩的表现传达出了信息——请看茶具周围的颜色和茶壶上那两个小方块块的颜色,它们和青花瓷的蓝、白色属于什么色彩关系呢?

一般写生的目的有两个:学习和创作。在写生时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两样都包括。所谓以学习为目的,就是针对一个具体的技术性学习目标去写生。而在以创作为目的进行写生时,只要表现出面对具体内容给创作者带来的感受,色彩或者造型都要看是否为这个感受带来了帮助,而不是以是否像照片那样地“像”。陈子天同学这幅《工人文化宫》应该是为了前者而画,但是达到了后者的效果。

这幅作品以健身运动为选题,画面比较集中,首先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作为主题运动的场所,突出了表现内容的地区。自行车和滑板作为主要运动项目,各种不同的自行车表现得非常有特点,而滑板则选择比较典型的系列动作,透露出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从色彩上则以明亮的黄色作为底色,而红色与绿色是前景的主色。造型和色彩的运用,让整个画面突出了年轻人的活力和都市的繁华,是一幅观察与表现生活非常成功的作品。

一幅版画,特别是黑白木刻版画,合理且充分地运用刀法非常重要。不同的刀和不同的刀口肌理,加上合适的黑白色块对比,版画的特色才算是体现了出来。但后者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被忽略,而杨天倪同学这幅《猫头鹰》充分依靠大块的黑白(准确说是黑灰)对比把猫头鹰“托”了出来,同时运用小块的黑白对比将细节表现集中到了猫头鹰的头上。

11岁~14岁年龄段

第三个年龄段是11岁-14岁组,也就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同学。在这个阶段,同学们的绘画表现能力都大幅增强,这对作品的表现非常有帮助,但是也可能出问题。所谓“有帮助”指的是当作者想表达什么的时候,因为具备了相应的技能技巧,就可以比较“随心所欲”了。但是也可能因此产生负担,觉得作品中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是不是就等于没水平?其实,在任何艺术作品的评选中,技能技巧都只会作为一个参考,看看作者的技能技巧是否真正用到了对作品的更好表现上,如果相反,则可能因为“画蛇添足”而事倍功半。

用很时髦的话说,这是一幅充满“主旋律”的作品。但是,千万不要把“主旋律”和刻板画等号。这幅《美丽祖国腾飞梦想》作品的内容确实很“主旋律”,但是在具体表现时,作者吕金泽同学巧妙地将本来不在一起的内容“聚”在了一起。为啥这样说呢?您注意看这幅作品的前后(也就是画面的上下)内容,再琢磨琢磨我们比赛的主题“美与生活”和第十九届比赛的“我们的明天”主题,作品更扣哪—次的主题呢?

这是个什么样的工地?是高速公路还是高速铁路?也许天然气管道?在画中似乎根本没有交代清楚。其实,这些一点都不重要,因为这不是普及科学知识。秦司雅同学这幅作品的最大特点是把主要的“笔墨”都用到了“点睛”之处。比如作品的山石处理比较简单,但是四辆施工车辆的刻画却非常细腻;再比如人物的细节刻画比较简单,但是人物的动态却非常到位;还有色彩的运用,最显眼的色彩基本都在车辆和人物的安全帽上。这些对比和色彩运用的结果就是呈现出一个《繁忙的工地》。

苏筱筱这幅作品从内容上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也就是说,这就是一幅符合大赛主题,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并不突出的作品。那我们为什么要特别推荐这幅作品呢?关键在其中细节的选择运用和处理手法上有自己的特色。说到这儿不知道您注意到我们说的那个细节了吗?这即是“海浪”。苏筱筱同学在其他内容上表现得和大家差不多,但是在海浪上确实下了功夫,因为作品的题目是《海边游玩美丽浪花》。

温馨的色彩组合、温馨的造型、温馨的画面构图,这就是我对徐柳宁同学这幅《绿色生活》的评价。反过来,也可以说这幅作品画得太粗糙,缺少细节表现,人物形象和植物表现都过于概念化,色彩使用的也太直接。但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关键是看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只要能够表达出想表达的意义,是否用了很复杂或者高级的技巧并不重要。

如果去掉颜色,这幅作品恐怕会显得“琐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一幅画中所出现的形象大小都差不多且比较小时,它们在画面中就会像一堆互相平等的图案,很难分出主次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者对重要的内容进行特别的处理,或者加强它们,或者借助其他手段突出它们。房卉萍同学选择了后一种方法,把本来很简单的房子涂成了最鲜艳的红色,这红色块—下子压住了背景。

色彩搭配本身无所谓好或不好,只是像红和绿这样强烈对比的颜色放在一起让人们的眼睛很难互补了,所以常觉得别扭。只要运用得当,它们反倒是最好的“搭档”,“红花需要绿叶衬”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一幅作品一定要画得非常细致复杂才称得上好吗?非也!绘画是靠图像“说话”的,能够一句话说得明白或者精彩的,为啥非要哕嗦几十甚至一百句呢?一幅作品一定要表现特别重大或严肃的内容才称得上创作吗?非也!罗玥同学这幅《静物一组》,内容很简单,但简洁的造型使画面有了一种“规矩”感,而镜子的反射和飞动的蝴蝶又体现出了“动”与“空间”,虽然只有黑白,但画面“色彩”很丰富的哦。

总说十二三岁的孩子逆反,问题是您了解他们为啥“逆反”吗?您试图理解过他们的“逆反”吗?当一个孩子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想法时您会认真对待吗?请看这幅作品:红色、黄色和绿色表现出似乎整齐的课堂,但是同学们各怀“鬼胎”——赵一帆同学巧妙地用一些不细看就可能错过的细节把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呈现了出来。且不评论他们所想的内容如何,就艺术创作而言,这绝对是成功的!

nlc202309010125

官灵堑同学的这幅作品不过是将八把茶壶基本平等地安排在了一个画面中。从道理上说,这样的构图有些死板。但是,艺术创作本身应该是没有禁区的,任何表现方法的运用关键是看其表达出了创作者的真实感受没有?其表现给欣赏者带来共鸣没有?对应来看,这幅作品其表现的是这八把壶组合起来带给我们的信息,如果过分突出其中一个画面,有没有可能带给我们相反的效果呢?

周琳同学的作品盯住的是课间休息时间,同学们做各种活动的生动场景,表现了学校生活丰富多彩的样貌。有的唱歌,有的休息,有的在玩游戏,各种各样的人物表现得都很生动。不管如何生动,毕竟表现的是课堂,所以画面以一个教室做背景,整齐的课桌和整块的背景色与人物的变化几小块的色彩产生对比,使得画面既比较统一和谐,又表现出特定时间段人物活动的丰富多彩。

一幅非常有想法的作品。啥叫有想法的作品呢?一般指表面看似乎一目了然,但是仔细琢磨似乎又传达出了和画面表面内容不太一样的信息的作品。比如胡佳木同学的这幅《背影》,表面看不就是大人和孩子拉着手走向远处吗?但是,为什么是穿清洁工工装的人?为什么要留下一小堆落叶?为什么是似乎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为零的远方?相信每一位欣赏这幅作品的观众都会有自己的解释。

下面我们就以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创作的著名作品《格尔尼卡》为例。

那是1937年1月,当时的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找到居住在法国巴黎的毕加索,希望他为即将于1938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画一幅壁画。祖国的委托当然要接受,可是一两个月过去了,毕加索毫无动手的迹象,为什么呢?因为毕加索离开祖国已经二十多年,虽然会经常返回祖国,但总感觉找不到最合适的表现内容。这绝不是技术问题,当时的毕加索“如日中天”,基本上出手即得。之所以迟迟不能动手,就是因为多年与祖国的疏离,让毕加索找不到“感觉”。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没感觉是绝不会出手的。

当时,西班牙正处在内战当中,和共和国政府对立的—方本来处于劣势,为此居然求助于德国的希特勒政府。4月26日,德国飞机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小城格尔尼卡,三个小时的无差别狂轰滥炸,使格尔尼卡基本被夷为平地,而死伤的绝大多数人,不用说肯定是平民百姓了。毕加索作为西班牙人民的儿子,肯定有自己的态度。而作为已经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他最好的“武器”就是画笔。“感觉”来了,高近四米、宽近八米的《格尔尼卡》在许许多多勾画的素材稿和构图稿的基础上,在一间不大的、废弃工厂的车间改造的画室中诞生了。

在这幅巨大的作品中,画家并没有直接表现狂轰滥炸,而是用寓意的手法来表现法西斯的罪恶与人民的苦难,同时还有对未来的希望。表面看,这幅作品有些混乱不堪,毕竟表现的是狂轰滥炸后的感受,整整齐齐怎么可能呢?其实,作品中所有形象的设计安排都经过毕加索的深思熟虑。我们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说说——最右侧是一个高举双手,似乎从一座着火的房子上跌下来的妇女。那锯齿一样的“火”又像是吞噬一切的利齿;下面有另一个妇女在向画面中央奔跑,目光中充满了惊恐。一个披发的妇女从窗口伸出头,手举一盏小小的油灯。在她前面是一匹因长矛穿身受伤,受惊吓而嘶鸣着的马,毕加索说它代表的是受害的西班牙人民。在画面的中央,马头上方是一只眼睛,而眼睛的瞳孔被表现为灯泡。毕加索自己说,那只睁开的眼睛和闪亮的灯共同代表着希望和光明。而画面最左侧那个凶恶的牛头则代表残暴和黑暗。牛头下是一位手托惨死婴儿痛哭的母亲。地上倒卧着战士们残缺的躯体,断臂上还握着被折断了的剑。毕加索说,这把断了的剑,象征着人民不屈的意志。而旁边那朵鲜花则表示对英雄的哀悼。也有评论家说,在这幅作品中“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注:一位十七世纪的西班牙绘画大师)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这幅作品的色彩运用也独具特色,仅有黑白灰色,而没有任何彩色的颜色,但这应该是最贴切表现这个内容的色彩选项了!

不知道毕加索创作作品的这个例子是否能对大家的创作有所参考。也许你疑问,为什么选一幅一点也不漂亮的作品给我们看呢?是的,选择这个例子本身就含有另一层意思,美不一定“漂亮”,但是一定要能打动人心。当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很少发生。可是当你调动起自己的能量,去关注、去发现、去提炼时,可以感到,“美”其实就在你身边——貌似平常、平凡、平庸的地方。

祝同学们创作出好的作品!

篇10:其实生活并不总是公平的哲理美文

很多人都会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为自己或为他人感到悲哀,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有一天会公平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当人们犯这个错误时,常常会花去大量的时间沉溺或困惑于生活的不公平。动辄同别人一起长吁短叹,讨论着生活种种的不平之处。这实在是不公平,人们抱怨着,却没有认识到,生活并没有打算公平,生活总是不公平的。

生活不公平,虽然令人失望,但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承认这一事实的一个好处便是,它能鼓励人们尽己所能善待所拥有的一切,以此来阻止自怨自艾。要知道,使一切完善并不是生活的义务,它是我们自己的挑战。

承认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你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变整个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们应该这样做。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往往会陷入心理失衡的境地,引发愤世嫉俗、悲观等处世态度,而这种态度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失败主义情绪,它只能令人感觉比现在更糟。但当我们真正清楚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会对他人,也对自己怀有同情,充满理解,所到之处都会散发出充满爱意的仁慈。当你发现自己在思考人世间的种种不公正时,就要及时提醒自己这一基本的事实。你或许会惊喜地发现,它会将你从自哀自伤中拉出来。

承认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一切消极的.开始,正因为我们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放平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生活中许多不公平的事,我们是没有办法逃避的,也是不能由自己选择的,我们只能坦然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仅会毁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会使我们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并去适应它。

班纳德是一位德国老人,现年五十岁,在这风风雨雨的五十年间他遭受了一百五十多次磨难的洗礼,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之一,但这些也使他成了世界上最坚强的人之一。

在他出生十三个月时,摔伤了后背;之后又从楼梯上掉下来摔残了一只脚;再后来爬树时又摔伤了四肢;一次骑车时,一阵大风把他吹了个人仰车翻,膝盖又受了重伤;十四岁时掉进了下水道,差点儿窒息。班纳德与汽车也特别有缘,一次,一辆汽车失控,把他的头撞了一个大洞,血如泉涌;又有一辆垃圾车,倒垃圾时将他埋在了下面;还有一次他在理发屋中坐着,突然一辆飞驰的汽车驶了进来

他一生所遇倒霉事无数,在最倒霉的一年中,竟遇到了十七次意外。

但最令人惊奇的是,老人依旧健康地活着,并且心中充满了自信,因为他历经了一百五十多次生命磨难的洗礼,他还怕什么呢?(美文)

我们在埋怨自己的生活不公平,人生多磨难的同时,想想这位老人的人生经历吧。或许还有更多多灾多难的人们,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困难和挫折算什么呢?

篇11:生活中的美

自古以来,梅花被无数诗人所歌颂,正是因为她的美,渲染着周边的人。每当万物凋零,风欺雪压之时,她总是在白雪皑皑之时,傲立雪中,把清香洒满人间。只是美,真正在身边体验到的内在美。梅花盛开的季节,我见到了她,发现了她的美。

家里面井然有序,窗明几净,这是整洁的美;端庄秀丽,静谧可人,这是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这是自信的美;平和洒脱,超然脱俗,这是闲适的美;粗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大气的美。美的极致,便是安详。美是一种毫无烦忧的愉悦,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观赏世界,你会发现到处都有美的印痕。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炫目多彩的美呈现在你眼前。

篇12:生活中的美

常听到有人抱怨生活,抱怨这个社会。说现在美的事物越来越少,生活也越来越没意思。我想每天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过生活,当然会感到厌倦,对生活失去热情,就从前半年发生的玉树大地震来说,各地救援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救援,有些人甚至徒手挖废墟,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拯救伤员。那种坚持让我们为之动容,我想这就是美,是最崇高的美。

美可以是感天动地的,当然也可以是细微平凡的。

交警叔叔每天都为人们指挥交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电闪雷鸣无一例外,给人们的出行及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保障。马路上我们常可以看到清洁工,他们那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不管多累,她们都不停下手中的扫把,为我们代劳了干净整洁的环境,让我们走在路上有一整天的好心情。这就是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美,是寻常的,又是难得的。有时,他会不经意间出现在你面前;有时,她却需要你用心去捕捉。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上一篇:商行风险下一篇:新网域名服务器出故障 数万网站回到过去几月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