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2022-09-10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主要介绍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在上节“三国鼎立”中吴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的基础上, 讲述了南方地区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 为以后讲述南方经济在南宋时期全面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的南移做好了铺垫。 由此可见本课在上下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 他们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 兴趣广泛。 但是, 他们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基本上还未形成。 针对这些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我将提供一些视频、图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一节课, 教学内容所含时段相对较长, 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相应较多, 与此相关的历史地图、成语典故较多, 学生从故事、影视等渠道已有所了解, 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将注重联系同类历史事件, 进行对比拓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

三、教法与学法

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史料读图、分析归纳法等学法, 调动学生多重感官, 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教师投影展示, 学生回答) 。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 定都在哪里? 建立者分别是谁? 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2、三国中, 哪个国家的实力最强大? 哪国实力最弱小?

3、曹丕死后, 魏国的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

4、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二) 讲授新课:

1、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 弄清西晋的建立、统一、衰落、灭亡的简要史实。 (让学生找出西晋的建立、统一、灭亡这三个关键时间点)

(2) 从东汉开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哪几个?

2、淝水之战

(1) 东晋建立的简要史实

(2) 前秦建立的民族、时间、人物和统一黄河流域原因

(3) 淝水之战:时间、地点、双方、经过、结果、影响

3、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表现、影响)

(1) 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 (学生讨论后, 教师总结)

(2) 民族内迁的意义。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 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 却不能统一江南, 这究竟是为什么?

A、从前秦方面看:

a、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 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 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 希望秦军失败, 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b、秦军劳师远征, 战线过长, 苻坚指挥失误。

B、从东晋方面看:

a、 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 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 士气高昂, 团结作战;

b、将领足智多谋, 指挥得当。

(4) 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 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 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 为什么?

(从以少胜多的特点来看, 淝水之战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似。 它们对于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因为战争的形式和手段 (武器等) 虽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但是战争的本质、规律和决定胜负的基本因素不会变, 所以用于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就不会变。 )

(5)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 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 《史记》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 (地广人稀, 生产生活水平落后, 商业很不发达, 贫富分化程度很低。 )

(2) 《宋书》怎样描述汉朝的江南经济? (物产丰富, 在丰收的年分, 一年的粮食收成可以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给天下人穿用。 )

(3) 汉朝与南朝的江南经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为汉朝的江南尚未开发, 南朝的江南已经过三国、西晋、东晋的长期开发。 )

(6)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1) 江南地区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 大量的北方劳动人民迁往江南, 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3) 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7) 学生阅读课文后, 结合教师展示的一些图片, 说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及影响。 教师最后回首,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与沈约《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不同描述, 通过本节课学习自然解决了为何几百年间江南地区变化如此之大的问题, 让学生明白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8) 课堂小结。

讲授新课后, 将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线索, 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并通过同步测试练习进行课堂练习, 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巩固学习成果。

上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下一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