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医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人际关系障碍的关系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现状,探索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人际关系障碍的特点和现状,并分析阐述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从芜湖境内四大院校(皖医、安师大、安工程、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抽取1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且把他们按低、中、高分为三个年级。使用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研究工具:通过Epidata来实现数据的录入或输出,通过spss17.0进一步数据分析。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积差相关和回归分析等。结果: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偏爱被试因子较全国常模显著提高,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家庭构成、专业方向、年级和不同的父母文化水平上都有显著的差异。男生在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父亲过分干涉因子上显著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父亲惩罚严厉上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多干预保护上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来源于城镇的学生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农村在父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及母亲过多干预保护、偏爱被试上显著高于城乡学生。医学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得分最高,艺术最低;理科在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得分最高,医学最低;艺术在父母拒绝否认因子上得分最高,医学最低,而在父亲偏爱被试上,艺术得分最高,工科最低。低年级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最高,高年级最低;高年级在父亲惩罚严厉和父母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因子上得分最高,低年级最低。父母情感温暖、父亲拒绝否认和母亲过分干预保护因子在父母最高文化水平为大学以上的变量上得分最高,小学及以下得分最少;父亲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母亲偏爱被试因子在父母最高文化水平为小学以下因子上得分最高,大学以上因子上得分最低。2.大学生人格在生源地、年级、专业方向、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最高文化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外倾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来源于城镇的学生在外倾性因子上分数较农村大学生高;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得分均是高年级最高,低年级最低;说谎因子得分中年级最高,低年级最低;神经质因子得分艺术最高,理工科之间无显著差异得分最低。在说谎因子上,理科得分最高,医学最低;大学及以上水平父母的大学生在神经质因子上得分最高,中学水平得分最低。3.大学生人际关系在性别、专业方向、年级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在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方面上所得分数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交际方面上所得分数显著高于男生;交谈方面困扰程度上的得分,艺术类最高,医学最低;与异性交往困扰程度上的得分,工科类最高,医学最低;艺术类大学生在人格各个因子上的得分较医学类大学生高;交谈方面、待人接物及与异性交往因子在高年级大学生上得分最高,而中年级在异性交往困扰程度方面得分最低,刚入学的低年级大学生在交谈方面和待人接物困扰程度方面得分最低。4.人际关系障碍大学生在父母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人格外倾性、神经质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无人际关系障碍大学生;无人际关系障碍的被试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得分显著优于人际关系存在障碍的大学生。5.人际关系障碍和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和人格中外倾性、神经质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而和精神质因子呈显著负相关。6.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对大学生人格精神质因子回归效应显著;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拒绝否认因子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回归效应显著;精神质、神经质和外倾性因子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显著回归效应。7.神经质因子在父亲拒绝否认与人际关系障碍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1.当今大学生父母亲更多的是采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其中,父亲的教养方式更多的体现在过度保护上,而母亲则会更多表现出对被试的偏爱。2.大学生人格的神经质因子上表现更为突出,更多的反映了他们情绪波动强烈的特点。3.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迫在眉睫,不容忽视,总体现状堪忧。大学生人际关系在性别、专业方向、年级上有显著差异。高年级男性在交谈、交际方面、待人接物困扰程度较高。4.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等被动的父母抚养方法下长大的大学生更易表现出人际关系障碍。5.主动的父母教养方法对大学生构建出优良的人格特质和完美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6.大学生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障碍之间无中介效应。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人际关系障碍

学科专业:应用心理(专业学位)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假设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综述法

4.2 问卷调查法

5 研究对象

6 研究工具

6.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6.2 艾森克人格问卷

6.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7 数据录入与方法

8 技术路线

结果

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

1.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的统计量

1.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

1.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独生子女的差异比较

1.4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生源地差异比较

1.5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构成不同差异的比较

1.6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专业方向的差异

1.7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年差异的比较

1.8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最高文化水平的差异

2 大学生人格的差异比较

2.1 大学生人格独生子女的比较

2.2 大学生人格生源地的差异比较

2.3 大学生人格年级的差异比较

2.4 大学生人格专业方向的差异比较

2.5 大学生人格父母最高文化水平的差异比较

3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差异比较

3.1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3.2 大学生人际关系性别的差异比较

3.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专业方向的差异比较

3.4 大学生人际关系年级的差异比较

3.5 大学生无人际关系障碍与人际关系障碍的差异比较

4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人际关系障碍之间的相关关系

4.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的相关关系

4.2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人格的相关关系

4.3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

5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人际关系三者间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5.1 大学生人格对父母教养方式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5.2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对父母教养方式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5.3 大学生人际关系对父母教养方式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5.4 大学生人格对父母教养方式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6 大学生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障碍之间的中介检验

讨论

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分析与讨论

1.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

1.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1.3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1.4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1.5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构成上的差异分析

1.6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分析

1.7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1.8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不同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2 大学生人格的现状分析与讨论

2.1 大学生人格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2.2 大学生人格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2.3 大学生人格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2.4 大学生人格在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分析

2.5 大学生人格在父母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3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3.1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的分析

3.2 大学生人际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3.3 大学生人际关系在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分析

3.4 大学生人际关系在年级的差异分析

3.5 大学生无人际关系障碍与人际关系障碍的差异分析

4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人际关系三者间的关系讨论

4.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4.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障碍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4.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人格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4.4 大学生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障碍之间的中介作用

5 研究不足与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上一篇:网络审计应用问题论文提纲下一篇:中药药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