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毕业环节的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2022-09-11

2007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纲要中明确指出,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足, 杰出人才缺乏”的问题, 要求“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因此,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历史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抓好毕业环节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大学生的关键实践环节。

我们化学工程系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 负责建设的学科包括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矿物材料工程等3个博士点, 以及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物理化学等硕士点, 拥有数量较多的高水平专业实验室, 在煤化工、能源化工、新型炭材料、非金属矿物材料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居先进水平, 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1]。这些条件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靠保障。

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实践教学环节, 与其他教学环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独立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理论掌握的情况、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本文结合我校化工专业近五届毕业环节的教学实践, 介绍了结合科研实践开展本科毕业环节的教学改革, 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1 结合科研实际开展毕业论文的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 我们注重结合最新的科研方向和实际现场课题来开展毕业环节的实践教学。自2003年首届化工类专业毕业以来, 笔者对历年选题进行了分析, 得出以下两个特点:首先, 结合科研的比例高, 80%以上的选题依托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 30%以上的选题依托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以上课题;其次, 少数选题虽然是自拟开展的研究课题, 但都与本专业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紧密结合的, 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探索性研究课题。这些有实际意义的科研课题有效地保证了选题的高质量, 在与科研紧密接触的学术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提供超额的选题可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多数同学的个性发展要求, 采取由学生填报志愿, 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近五届的统计结果表明, 第一志愿满足率均在60%左右, 总志愿满足率在90%以上。这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作法调动了学生从事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主动性, 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由于实行了“双向选择”下的论文选题淘汰制, 也促使指导老师主动接触学生并选报水平较高的选题来吸引学生从事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在老师的指导下, 大学生在毕业环节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专业兴趣, 提高了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而且由于参加了指导老师的科研团队, 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并在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氛围下和指导教师建立了深厚感情, 很多继续在本校读研究生的同学也因此确定了未来的指导老师和研究方向。

3 结合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将本科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本学科专业的科研环境中, 使之成为本科教育质量的保障和创新源泉。化工系自2002级本科生开始, 对学习成绩较好, 学有余力的大三学生进入老师的课题组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 (简称SRTP) , 在实践中使学生能够尽早、深入地接触科研, 参与科研, 提高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 学生在进行专题文献的调研、实验方案的初步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继续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中, 能正确把握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对发现的新问题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因此, 结合“S R T P”开展毕业论文的研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早出成果和多出成果。

4 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力量, 采取“双导师”联合培养本科生

利用教师和北京有关科研院所项目合作以及学术交流的优势, 充分利用北京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 联合培养本科生。由于合作单位的研究领域和我校化工专业的传统研究方向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这种“双导师”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模式也是我们拓宽专业内涵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系分别与中国科学院 (化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分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进行了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探索, 双方各出一名指导教师, 采取“双导师”的培养模式。由于这些科研单位科研力量强, 大多数选题是依托国家“8 6 3”、“973”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课题, 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而且这些科研单位实验设备完善, 分析手段先进, 学生进入课题快, 非常适合创新人才的培养。

5 重视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创新思维

本科层面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整个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基础, 在毕业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们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反对拔苗助长。要求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独立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和指导老师的讨论, 再修改、确定研究路线;在研究过程中, 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把握研究的方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研究工作中的挫折,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自主修改实验方案, 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

由于本科毕业环节的时间较短, 在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能取得优秀的成果固然可喜, 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 为更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源泉和动力。

6 结语

经过近五届毕业环节的实践, 在结合科研实践开展大学生创新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以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主要的研究成果已申请3项专利, 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一名本科生获得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应届毕业生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而参加工作的同学也先后在单位挑起了大梁, 逐步成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骨干力量。

总之, 在毕业环节的实践教学中, 要充分结合科研和学科优势, 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加强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对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化工类专业毕业环节的教学实践, 积极开展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 注意发挥科研优势, 狠抓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 坚持因材施教, 注重大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积极探索“双导师”指导本科生的新模式。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本科毕业环节,教学改革,研究型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启宝, 解强, 张香兰等.结合科研实践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化工之友, 2007, 07:58.

上一篇:微波—芬顿试剂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下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十九大精神指引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