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部违法原因

2022-07-10

第一篇:农村干部违法原因

农村干部违纪违法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农村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他们的行为事关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形象,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结合我区近年来查处农村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分析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和原因,从实际出发,对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应引起重视

建区以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总体上是好的,农村村级党员干部逐渐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党员的排头兵、致富的领路人。然而,也有少数村级党员干部无视党纪国法,腐化堕落,在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致富路上折翅落地,走向违法乱纪的深渊,问题严重,影响深远,应当引起各级党的组织高度重视。建区以来,全区共查办违纪案件51件,其中村级党员干部违纪案件22件,占43%。其中,受开除党籍处分8人,受撤销党内职务处分3人,被依法判刑6人。从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看,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从违纪人员担任的职务上看,“一把手”违纪人数多,情节重。

在22名违纪违法的村级党员干部中,“一把手”14人,占43.6%。其中,党支部书记9人,村委会主任5人。目前从我区村级组织的现状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支部和村委的“一把手”,由于权力过大,监督不到位,致使个别人胆大妄为,公然违犯党纪国法,在政治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经济上严重侵犯了集体利益,在组织上造成了严重的干群对立。有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自认为财力雄厚,与上级领导关系密切,党组织和群众拿他们没办法,由于违纪违法,往往引起干群矛盾激化,群众频频上访。“一把手”不仅违纪违法比例高,而且错误的性质也比其他村干部恶劣,侵害党和国家、集体、群众的利益的情节也比其他村干部严重。

(二)从违纪人员所处的地域上看,经济较发达村违纪人数多,情节重。

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有着明显的区域性,违纪违法人数与各村的经济富裕程度成正比。总的看,经济富裕村党员干部除违纪违法人数多外,错误性质和情节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经济问题,违纪违法金额往往是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与经济相对欠发达村违纪违法金额相比,数额相差很大。

(三)从错误性质上看,经济方面违纪的人数多,情节重。

在22名违纪违法的村级党员干部中,因经济方面违纪违法的有16人,超过了70%。在经济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中,以贪污、贿赂、挪用、侵占集体资金人数居多,非法占有国家、集体、个人财物和吃喝送礼挥霍浪费公共财产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次之。在查处的经济案件中,违纪违法总金额1万元以上的案件13件,10万元以上的案件6件。

(四)从党龄时段上看,党龄短的违纪人数多,情节重。

在22名违纪违法的村级党员干部中,入党时间在10年以下的9人,占43%;11年至20年的7人,占33.3%;20年以上的只有5人。可以看出党龄短的在理想、信念方面接受教育欠缺。

(五)从违纪违法发生的时间上看,其行为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

前几年镇村集体企业比较发达时,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大多表现为“吃企业”,或侵占企业财物,或用企业利润乱发奖金、补贴,或用企业资金购买通讯、交通工具。近几年则表现为在旧村拆迁改造中以权谋私,征用土地过程中贪污受贿、用集体资金为个人谋取利益,以及在农村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贿选问题等等。

二、法制观念淡薄,教育监督乏力,自身素质较低是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

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党纪国法观念淡薄。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受到官本位等封建残余思想影响。他们当干部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是为了吃吃喝喝,有的是为了得好处、捞钱财, 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不能自持,最终导致以权谋私,违法乱纪。

二是思想教育跟不上,拒腐防线松懈。村级党员干部除了为集体工作外,还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往往对学习没时间、没精力、没兴趣。少数党组织忽视了对村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强调发展经济,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从而造成一些村级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权力观扭曲,走上了违纪违法的歧途。

三是监督机制乏力,行为约束失范。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个别村级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个别镇、街道党委平时也有所察觉,但考虑到“村干部后继乏人”、“平时工作有成绩、有力度”等因素,往往姑息迁就,不愿查处,有的捂着、盖着,名为保护干部,实际是对下级的放任和疏于管理。一些农村党支部党的生活不健全,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内监督无力;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村务公开和财务监督形同虚设,等等。这些漏洞给违纪违法者提供了条件,使一些人心存侥幸,胆敢以身试法。

四是自身素质较低,心态严重失衡。村级党员干部发生违纪违法问题,还因为他们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文化素质较低。22名违纪违法村级党员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占54%。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抗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一些村级党员干部上任伊始,曾经带

领群众艰苦创业,取得过辉煌,但自觉“功成名就”后,心态严重失衡,甚至要求回报和补偿,讲排场,比阔气,大肆贪污受贿,从而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

三、预防和解决少数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严治党,标本兼治。

村级党员干部是农村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事实证明,村干部素质高、班子强的村,民心顺,发展也快。村干部违纪违法严重的村,情况则相反。因此,切实加强对村级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队伍建设,使之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刻不容缓。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严把用人关。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创新用人机制,让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廉洁奉公、公道正派、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进村级领导班子,当干部。坚决不配不廉、不公、保守、平庸、内耗、惹事的班子和干部,尤其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农村党员破除宗族观念,通过选举真正把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素质高的党员选进班子。要注意听取党员群众对村干部的意见,对农民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调整,对严重违法乱纪的要坚决处理,决不能避重就轻,包庇袒护。要建立激励机制,对村干部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奖励,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其工资待遇要相对稳定,要形成制度化,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作实绩挂钩,逐渐稳步地提高,使村干部安心工作。

抓好教育关。对新任村干部,要认真组织培训,端正他们的任职思想,增强他们的廉洁意识和服务观念。要注重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警钟经常敲,招呼提前打,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村干部自身存在的信念滑坡、为政不廉、作风不实、群众观念淡薄等问题,增强他们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制能力、警示面前的悔过能力,帮助他们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对村干部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苗头,要及时进行诫勉谈话,防止错误行为的发生。要结合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实施纲要》,有计划地对村书记、主任、会计进行轮训,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怎样管理别人,怎样约束自己,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筑牢监督关。着重围绕“人、财、物”和“责、权、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预防和惩处两手抓,克服将查办案件与经济建设对立的模糊认识,对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查处,既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其他党员干部也是一个很好的警示教育。在村党支部内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杜绝暗箱操作。扩大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群众理财小组的作用,切实搞好以农村财务公开为主的村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农村各项公益工程建设要用好资金,公开招标,扩大透明度。认真实施农村财务托管制度,将村级帐目和资金委托镇、街道办事处农村财务会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加大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力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根据有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规章制度,使农村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二篇:探析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些年来,领导干部违法犯罪问题已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人们正努力分析领导干部违法犯罪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主要表现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有利于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同时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也乘机而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多数干部能够经受住严峻考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新的历史性变革的考验,经受不住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丧失理想和信念,忘记党的宗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蜕变,违反党纪国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那些腐败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脏枉法,行贿受贿,任人唯亲,拉邦结派。领导干部腐败,往往会编织腐败的关系网,培植出更多的腐败分子。近几年来,有些地方,由于主要领导

1 干部腐败而造成不少下属干部腐败。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涉及干部的面较广,职级层次较高。党政干部腐败、司法干部腐败的案件屡有发生;有些违法犯罪的金额大;窝案、串案突出;腐化堕落、讲排场、比阔气、盲目追求高消费的奢靡之风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滋长,等等。典型的大案要案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索贿案、受贿案,广东省湛江市特大走私、受贿案等。重大的腐败案件,在党内毕竟是极少数,大量存在的是一般的不廉洁行为和不正之风。比如,党政干部乘坐超标准小汽车问题,在住房方面以权谋私问题,用公款吃喝玩乐、挥霍浪费问题,基层干部作风粗暴、与民争利问题,基层站所吃拿卡要、不收礼品不办事问题,等等。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领域广泛,手段多样,形式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贪污、行贿受贿、以权谋私、失职渎职、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等等。

二、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其中既有工作 上的失误,也有体制上的不足;既有当今拜金主义的利益启动,也有传统的、外来的腐朽消极文化的影响。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科学分析,找出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丰要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为预防、制止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完善法制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一)拜金主义风尘的影响,是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重要思想原因

2 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国家工作人员在党的长期培养教育下,绝大多数是好的领导干部,或比较好的,他们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实于社会主义祖国。但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党内和社会中至今仍然存在;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蚀一些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存在了,但是反映剥削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还没有随之消灭,剥削阶级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仍相当严重,还会时时刻刻地侵蚀人们的思想。“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风潮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剥削阶级腐朽文化思想的典型表现,并有着广泛的影响。有些国家工作人员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和诱发,内心世界是:“有了钱才能有一切”,“有钱能使鬼推磨”,“谁有钱就是英雄好汉”,“金钱万能。”而当前国家工作人员往往待遇较低,工资水平不高。特别是以货币为媒价的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文化有它广泛的市场。外在的“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腐败文化因素,对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影响,使他们产生了崇拜金钱、向往财富的心理,进而引起自身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这样外在的“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因素以个人需要的形式反映在主体的结构中,转化为自身的主观因素。这种因素的积累和膨胀,逐渐形成犯罪思想。这

3 一变化过程,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叫做腐败因素的“内化”过程。犯罪思想形成以后,付之行动,实施贪污、行贿、受贿等犯罪行为,这是犯罪思想的外化过程。这种外化现象进一步毒害人们的思想和污染社会风气,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一些领导干部就是在这种恶性循环的腐蚀下,为了私利,为了金钱,利用职权,违反规定,贪污、受贿,或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有些领导干部在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不择手段,胆大妄为,表现了极大的贪婪性。大量的事实证明,“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风潮腐化了一批领导干部。

我们有些干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上的顾此失彼,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滋长起来。有些干部觉得,吃点喝点无所谓,收点拿点小事情,不觉得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对党中央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措施说三道四,这种思想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大量事实说明,许多领导干部违法犯罪,都是从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开始的。因此,如果党政干部对这些不廉洁行为不引起注意,那往往就是堕落的开始。古语曰: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党、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如果在党政机关和干部中奢侈浪费形成一种风气,那是非常危险的,腐败案件就会层出不穷,查不胜查。

(二)执法不够严格,放纵了部分违法犯罪

权大还是法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有一些领

4 导干部,包括某些比较高级的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超越法律之上的位置,遇到问题不是以法律为准绳,而是滥用职权,直接拍板定案,特别是在查处违法犯罪案件时,执法感情化、金钱化、商品化。“案子”一进门,双方都托人,甚至案子还没进门,说情人就来了。一些老领导、老部下、师生、同学、战友、亲属、朋友等,各种关系为违法犯罪者说情,使执法人员受到严重人情关系的束缚。有的执法人员就重情义,轻法律,在具体案件处理上不秉公执法,办人情案,办关系案,放纵了违法犯罪。违法犯罪者及其亲友还以钱买法,总千方百计不惜重金为违法犯罪者保名、保命、减刑、卸罪。有些执法人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拿了别人的手短,吃了别人的嘴软”,得了好处大家都是好人。一些地方和单位治党治政不严,“好人主义”盛行,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庇护腐败和犯罪。

再说,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执法人员思想作风不够过硬,对社会不良之风缺乏抵制力,或特权思想严重;有些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差,专业知识欠缺,业务能力低,判决、处理不当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当前某些领导干部采用高科技手段实施违法犯罪,而现在执法机关的设施、装备却因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更新、充实,甚至非常陈旧、匮乏。执法手段落后,经费紧张的现象较为突出,这种情况在基层执法机关表现得尤为严重。

总而言之,目前执法受特权思想、人情、金钱、手段、技术情况的影响,显得不够有力,使得某些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得不到严肃查处,这是

5 发生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国家公务制度及管理中存在一些漏洞,给了违法犯罪可乘之机

制度、管理上的漏洞是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在新旧体制转换中,旧的体制并未完全失去作用,新的体制不够健全,体制、法制和政策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新旧体制的磨擦碰撞使得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矛盾,工作中暂时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这就给了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由于我们的一些政策、法律没有及时跟上,还有一些不健全、不完备的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有些法规规章有禁止而无处罚规定,形同虚设。有的法律法规不具体,不严密,量刑、行政处罚的伸缩性大,给处理中的人为因素增加了活动空间。

有的单位管理混乱。如财物管理方面,有的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帐册混乱、残缺不全,帐目收支不清,对报销单据审查不严,对财务的检查、监督不严,甚至会计、出纳一揽子不分;有的单位物资收发制度不严,入库不验收,出库不清点,领物无定额,物资乱堆乱放,无人负责。这些管理上的混乱,不仅给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甚至致使违法犯罪分子长期未能被揭露,更加肆无忌惮地寻机作案。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当要求不能很快答复时,贿赂这种“毒瘤”就很容易滋生蔓延,行贿也就成了一种打通关卡、联系原材料、物资,推销产品、净产品等等的“润滑剂。”

(四)监督不够有力

权力缺乏制约,必然导致腐败。领导意味着掌握权力,而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控制和驾驭得不好,就必然会成为“寻租”的对象和谋利的手段,还可能被用之作恶多端,祸国殃民,而不是除暴安良,富国利民。

这些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强化监督。目前,我国监督体系中有党纪监督、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直接监督等,层次多。但是,我们现在的监督机制、监督方法、监督力度等,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各种监督比较松散、零碎,配合少,未能在整体上协同合作,形不成合力,而且监督因受各种制约,腰杆子欠硬,阻力大,作用不够明显。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目前各种监督的职权、程序、措施等还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不足以让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感到足够的恐惧,在权力监督中,倡导性监督多,强制性监督少,动真格的少;听取审议汇报,视察调查后和风雨地提几条建议或意见、询问等这类监督形式多,程序性听取报告,视察调查走马观花,甚至只看几处精心准备的几个“盆景”,即使发现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也疏于追踪整改结果,而对撤职、罢免等带有“惩治性”的法律监督形式使用得不多;一般问题监督得多,触及深层次问题、个别问题监督得不够。按照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许多工作是靠各个专门委员会去进行的,但权力机关的专门委员会基本上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将要退休的干部转过来组成的,而他们的供给关系仍在

7 原单位,其工资和其他福利仍由原来的单位供给。这种现状,如何让他们担负起法律赋予的监督重任?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可对政府进行监督,但其经费却依赖于政府。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对同级党委推荐、决定的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亦有很多困难和障碍。

有的人对监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有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认为监督影响效率,“碍手碍脚”,甚至有的视人大监督为“多管闲事”、“挑毛病”、“出难题”、“多此一举”。人大监督中,有的担心政府重大事务一般都经过党委研究,一旦监督,怕被说成不受党的领导,或者得不到党委的支持;有的怕与政府、法院、检察院搞坏关系,怕得罪人,因而不愿监督。

近几年,一些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给党和人民造成较大的损失,正是缺少对其权力有效地监督制约所致。

三、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防治措施

领导干部违法犯罪严重损害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来解决领导干部违法犯罪问题。全国都应把加强廉政建设作为振党兴邦的重大任务来对待。这要求我们提高认识,健全制度,严肃执法,加强监督。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

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干部的认识上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教育干部弄清剥削阶级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区别,帮助领导干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收入的关系,帮助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不

8 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增强拒腐蚀的能力;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开展勤政、廉政教育。党的组织部门要把忠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大公无私,清政廉洁作为评定干部革命化的主要标准。报刊、电台等新闻舆论工具要经常表彰清廉从政先进人物,抨击资本主义价值观。文化教育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不断开展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及爱国主义的教育。党校、干校培训班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都应把反腐倡廉的教育列为重要内容。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干部中树立宪法相法律的权威。

在领导干部中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从党政领导做起,各级党政领导不仅要学法、知法、懂法,而且要守法、用法。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讲座时强调,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有重要意义,既是适应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都应通过各种形式去学法,树立高度法治观念,充分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我们国家根本目标、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通过法律学习、教育,克服“人治”、权大于法的封建特权观念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实行管理的方法和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提高依法决策的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把努力提高干部的法治观念放在重要的日程上。邓小平同志强调,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要认真研究普法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普法宣传和普

9 法教育的功效.在各级党校应建立正规化的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培训班,使各级领导干部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其选举,任命的领导干部,应事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考核、任命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拟提拔使用的主要领导干部,应先派到人大工作一段时间,在人大严格依法律程序办事的工作环境熏陶下,增加其民主法律意识,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每位领导干部思想上应警钟长鸣,时时刻刻鞭策自己,告戒自己,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视为自己的天职,学习共产党员焦裕禄、孔繁森大公无私、勇于献身的精神,克服官僚主义,做人民的好公仆。

(二)加强和改进执法与司法工作,严格执法与司法

严格执法、严格司法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关键。实践证明,凡是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认真履行执法、司法责任,带头遵守法律法规的,那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就少有发生;反之,凡是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遵守法律法规的,那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致贪赃枉法的现象就严重存在。因此,为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司法的机制。处理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一定要严格依法办案,一定要顶住各种干扰,做到查实一个,依法处理一个。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中央纪委第4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他强调,对领导干部尤其要从严。他说:“在从严治党中,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中

10 发生的违纪违法事件越要严肃查处”。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精辟地阐述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从严治党的要求,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勇气和力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为什么反腐败斗争对领导干部尤其要从严呢?这是由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所拥有的权力及其对我们党的影响而决定的。对领导干部从严,就是对更多干部的爱护;对领导干部腐败的放纵,就是害了更多干部。只有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从严,对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果断地进行查处,才能纯洁党的组织,教育挽救党的干部,避免更多的干部犯错误。反腐败斗争必须把查处案件、特别是查处大案要案放在重要位置;这几年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查办的案件也是逐年增加的。我们要继续加大查处案件的力度,特别是查处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解决我国执法与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有关行政组织、行政程序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必须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司法体制。建立符合法治原则的审判和检察体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环节和必要条件。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审判和检察体制虽然确立了依法司法的法治原则,但这一原则在实践中并未完全落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通过立法,进一步落实宪法规定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完善各级党委及其政法委与法院、检察院的职责分工制度,完善审判、检察机关内部的组织机构及其权限,完善法院、检察院经费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完善我国审判程序

11 和检察程序的法制。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要在党委的领导下严肃查处贪污贿赂犯罪,发挥检察机关在防腐斗争中的中坚作用。检察机关在同贪污贿赂的斗争中要刚正不阿,敢于碰硬。善于排除各种干扰,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刑律都应绳之以法。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应全面实施法律监督,不仅要查处贪污受贿的,还应惩办行贿的;不仅要查处个人行贿受赂的,还应查处集体、单位行贿受赂的;不仅查处贪污贿赂的行为人,还应查处放纵、包庇贪污贿赂的渎职者;对于教唆别人贪污贿赂的人,也要依法予以追究,等等。检察机关还应通过办理具体案件,发现问题,积极提出检察建议,推动发案单位改善财务管理,加强监督,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有关单位的廉政建设。检察机关在反腐斗争中要加强情报工作,挖掘线索,主动追查。检察机关要不断加强干部的专业训练,增强办案能力,提高侦查技术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侦查队伍。

我国反贪污贿赂工作应重视贪污贿赂手段变化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侦破案件的手段,设置相应的技术装备,培训具有专门技能的侦查人员,摸索总结出一套预防贪污贿赂的措施,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加强执法与司法工作中一方面要提高执法与司法人员素质,科学界定执法与司法机关权限,实行执法与司法责任制和评议控制,另一方面要注意执法与司法的全面、统一和平衡。

(三)完善立法,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治标就

12 是惩治腐败,遏制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势头;治本就是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滋生发展的土壤和条件,预防腐败的发生。如果反腐败工作仅仅停留在“治标”层面,不从源头抓起,不从制度建设着手,而只注意遏制已经发生的腐败现象,往往一时可以见效,过不多久腐败现象又会复生。现在腐败现象所暴露出的问题,说明我们需要下大力气加强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的建设。因此,反腐败在努力治标的同时,必须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减少和消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各项立法,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中央纪委在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反腐败措施:一是要结合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切实加强金融法治和金融监管,严厉惩治金融犯罪和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要根据开前门堵后门的原则,强调所有党政机关都要实行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并要求公安、检察、法院、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首先要坚决落实,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一律上缴财政,所需各项经费由政府给予保证。中央最近决定: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这是治本的重大决策。三是要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国有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度的试点,并规定:凡造假账、开假票的会计人员一律取消专业技术资格;授意会计人员造假的单位领导一律撤销职务,并追究法律责任。四是要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制度。总之,要以改革的精神来统盘考虑解决腐败的源头问题,这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目前必须进一步加快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经济、

13 政治体制。在廉政制度方面,要在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各个环节上,制定周密、细致而具体的廉政制度,并将廉政行为作为考核干部的内容;国家机关办事要增加开放度、透明度,各部门特别是掌握物资、资金审批权的部门,一定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明确、具体的审批和办事制度。为群众办事的规章、程序、结果和期限,应向群众宣布。“开前门不开后门”,“开正门不开邪门”,把事情办在“明处”,保持国家机关官员的廉洁。在市场机制方面,切实实行政企分开,官商分开,割断官场与市场的脐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钱帐分管,领取现金、物资手续要完备;加强对现金、支票、印章、凭证的使用管理;加强对实物的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制度建设,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以堵塞漏洞,从管理、制度上铲除贪污贿赂及其他以权谋私和渎职的土壤和温床。

(四)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要强化监督。中央纪委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的要求,提出重点落实加强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及其实施办法,特别要发挥巡视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加强党委内部的监督和纪委的监督;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部门的权力进行分解和合理配置,建立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决策情况和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这些措施,都是以往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14 监督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为了防治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遏制腐败,必须完善和健全以下监督网络:

1、党的监督

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党必须教育和监督党员干部自觉地遵纪守法。江泽民同志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管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个执政党,如果管不住、治理不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党是全国人民利益最忠实的代表,是—个具有伟大理想和严明纪律的党,是执政党。执政党在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权力监督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是正确实施法律的保证,是市场经济公平、公正、高效运行的保证,是严格依法办事社会风气形成和保持的客观要求。执法检查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形式。要认真总结过去执法检查的成功经验,研究执法检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执法检查的方式,增强执法检查的实效。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其任命的领导干部开展评议及整顿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监督形式。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应注意运用询问、质询、调查、个案监督等法律赋予的各种监督形式,对违法犯罪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查处。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干部的监督,应当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自觉监督的问题。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一个重要的监督机关,应自觉监督、主动监督。二是敢于监督的问题。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大胆依法行使监督职权。三是善于监督的问题。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好

15 的经验,应加强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确实有位、有威,收到实效。

3、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主要有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和行政机关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多方面。监察部门专门负责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和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审计部门主要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监察、审计部门必须将在工作中发现的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要完善审计、监察体制,从体制上保证监察、审计机关独立行使监察和审计的权力不受干扰,使其更有效地开展工作。监察、审计机关要充分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监察、审计工作。要加强各级行政机关内部的法制监督,加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4、司法监督

一是检察监督,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依法对各级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奉公实行监督。检查机关对收到的举报贪污贿赂等犯罪的材料,要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立案侦查。经过侦查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都应依法提起公诉,并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是否合法进行监督,让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二是审判监督,包括上级法院要对下级法院的审判监督、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等。

5、社会监督

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现象进行检举、揭发。对于群众的检举、揭发,既要及时、认真地查处,又要保护检举、揭发的群众。要疏通各种社会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各种社会监督的作用。新闻部门通过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公共通讯手段,抓住典型的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案件,真实、客观、及时予以报道,公开揭露违法犯罪行为,以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

另外,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国家干部待遇,适当提高国家干部的工资,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的一般生活水平,并且还要略高一点,是预防国家干部违法犯罪的一个较为有力的措施。国家干部的工资平均水平低是社会分配不公的一个表现,影响着国家干部的情绪和工作积极性。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国家干部的工资和物质待遇,是保持国家干部廉洁的物质条件。

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防治是一项重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纪检、监察、审计、公安、检察、审判的专门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通力合作,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纪律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进行全社会、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防治系统,从根本上防治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

17

第三篇:对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浅析

村干部是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少数村干部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此,江西省新建县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大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力度。近年来,该县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46件,25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98件,102名村干部受到纪律处分,占受处分总人数40.5%。

一、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该县查处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从涉案人员职级来看,被查处人员绝大多数是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2003年至2009年6月,我们共查处村干部102人,其中村支书81人,村主任15人,村小组长6人,分别占被查处村干部总数的79.4%、14.7%、5.9%。

二是从案件错误性质来看,失职渎职类、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贪污贿赂类错误最多,分别为56件,21件,19件,共占村干部违纪案件总数94.1%。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案件中又以违纪生育或包庇计划生育案件居多,失职渎职类案件主要是森林防火工作失职案件。

三是涉案金额较大。如望城镇青山村原支书程某、主任程某违纪案涉案金额13万元,长凌镇礼步村原支书熊某收受开发商赠送的小轿车一辆,价值20余万元。

四是村干部违纪案涉及救济款、扶贫款、专项资金、灾借粮等“高压”领域。如,生米镇南路村原主任周某贪污退耕还林款2880元,原大塘坪乡长胜村副主任饶某倒卖灾借粮4000斤等。

二、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

村干部作出违法违纪案件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村干部教育管理不严。一些基层党政组织片面强调农村工作繁忙,加上村干部居住分散,集中不便,从而对村干部教育培训抓得不够,虽然每年也举办村干部培训班,但往往是业务学习多,政治学习、廉政教育内容少,致使村干部廉政意识不强;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要求不高,认为只要能完成经济发展指标,吃点拿点无关紧要;由于村干部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小组会议等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致使对村干部的监督苍白乏力;个别乡镇党委政府不重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当发现一些村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存在违纪问题时,往往考虑到“后继无人”,“村干部能力强”等因素,总是捂着、盖着,不愿查处,不及时查处,从某种意义上说,纵容了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

二是财务管理混乱。近年来,该县各乡镇实行了“村帐乡(镇)管”等制度,对整治农村财务帐目混乱状况、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村帐目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乡镇财务人员只负责给村里理财做帐,不去审核、监督村里的收支,只要票据正规就可以入帐,使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合理化;有的甚至不正规、不合理的票据也可入帐,致使白条报帐现象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屡见不鲜。此外,还有少数村,由于班子成员调整频繁,未及时办理财务交接,导致村级账目混乱,甚至出现几年不做帐的现象,使得一些村干部有空可钻,从而出现贪占挪用集体资产,侵害群众利益等现象。

三是村务公开不规范。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应当定期将村级财务公开,包括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审批等事项。但实际上,有的村干部为谋取私利,不想让群众了解村务、政务和财务,加上上级部门对村务公开督促检查不够,使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主要存在三种情况:即半公开,将一些群众不关心、无关痛痒的事项予以公开,而群众真正关心,诸如征地补偿款、退耕还林补助、上级下拨资金等不予公开,糊弄群众;假公开,将一些公开的事项进行“艺术处理”,公开虚假数据,欺骗群众;再者就是不公开。

四是干部待遇偏低。一些集体经济不发达的村,由于转移支付资金有限,加上干部人数众多,干部工资待遇偏低。有的村支书、主任每月只能领500元左右工资,副职每月只有400元,有的还不能及时发放。离开村干部岗位后,工作年限长的,每年能拿到千元左右的补贴,工作年限不长的什么补助都没有。工资待遇偏低,使得一些干部产生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思想,有机会能捞就捞一些。

五是权力过分集中。在农村,由于特权思想严重和依法治村意识不强,致使村级组织权力往往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等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村里事务起着最终拍板定音的作用。因此,这些人容易成为被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如果一旦把握不住,经不起诱惑,就会滑入腐败的深渊。

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工作责任心不强。一些干部,不能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争权夺利有余,对群众对工作负责不够。工作中被动应付,敷衍塞责,对集体、群众生命财产漠不关心。2003年以来,就有34名村干部工作不负责任,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失职受到查处。

二是不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但一些村干部由于不重视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他们认为,事务是实的,学习是虚的,身处最基层,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即可。因而忽视了政治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没有真正解决为谁服务,为谁掌权等重大问题,价值观错位,人生观扭曲。对当今社会一些腐败现象见怪不怪,跟风效仿,最终“自然”地走向岐途。

三是法纪观念淡薄,心存侥幸心理。由于所受教育程度低,一些村干部对贪污受贿要受到党纪国法制裁都知道,但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在收受他人好处时,认为“我给你办事,你给我好处”合情合理,不知不觉中收受贿赂。但也有少数村干部并非不懂法纪,而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贪污受贿是在“一对一”情况进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别人发现不了,还有的认为别人在违法犯罪,也没有被查处。因此,自己做了也不会被查处。结果是胆子越来越大,最后,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拨。

四是封建腐朽思想严重。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村级领导干部,本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模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为群众做出榜样,但是有一些村干部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落后思想根深蒂固,带头破坏计划生育政策,搞计划外生育。在102名受查处的村干部中,有11名是因为违纪生育或包庇亲友违纪生育受到查处的。

三、遏制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对策

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坏、危害大。遏制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显得尤为紧迫。

(一)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当前,村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现象,从根本上说都是自身素质差、缺乏自控能力造成的。因此,加强对村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是有效遏制村干部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根本措施。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增强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及时性。在教育形式上,既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村干部向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学习,见贤思齐,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又要利用反面教材,对村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以案明纪,引以为戒,警钟长鸣。既要对村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方面的理论灌输教育;又要采用讨论交流、参观考察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生动活泼的反腐倡廉教育。在教育内容上,重点要强化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强化宗旨教育。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村干部对照先进性标准,查找思想作风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地位观,坚持立党为公,掌权为民;增强宗旨意识,清正廉洁,真抓实干、勤政为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是要强化法纪教育。要组织村干部认真学习《纪律处分条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刑法》、《行政许可法》等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懂得什么是党的纪律所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自觉用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来约束和规范自身从政行为,切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依法照章办事。三是要强化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要教育村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一是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是村级民主监督的基础,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实行村务公开,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属村里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向群众公开,遇到突发的重大事项应随时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意见,以保证公开的时效性。公开的内容必须保证真实性,不能摆花架子、走形式,搞假公开、半公开、不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它应包括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各项收支、各项财产、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干部工资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二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完善民主理财小组制度、村帐乡管制度、乡镇定期对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等。各村要安排专人负责财务报帐工作,要依法选举成立村民理财小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必须逐笔审核原始单据,监督财务收支,对不合理、不合法的票据坚决不予入帐,对未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的票据坚决不予入帐。对不按规定报帐,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除对责任人作出处理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三是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要改变目前有的村的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不管事情多么重要、是否可行、结果如何,动辄就自己拍板的情况。村里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村级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有的还要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决不能个人说了算。四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村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则是乡镇范围内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腐败,应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五是加强党内监督。要利用党小组会、支部大会、支委会以及各种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针对干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大力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提高村级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完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基础。选好干部,用好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将素质高、作风实的人员选进干部队伍。一是要把好选举关。实行“两推一选”等制度,选举出了一些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好干部。但是,有些地方发生了贿选、逼选等现象,使人民群众不能选举出自己满意的“当家人”。因此,一定要把好选举关,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二是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农村干部队伍,以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学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以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为村级干部队伍储备生力军。三是要规范村干部报酬。拿得太多,群众有意见,太低则影响干部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各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经群众讨论,村党支部、村委会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并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对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村,乡镇政府一定要帮助落实村干部的报酬,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四是要克服“家族村官”现象。书记、村长“一肩挑”容易产生腐败,由同一个家族中的人担任也会导致集体腐败。

(四)加强村级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行村级干部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新的经济监督形式,它通过乡镇审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规定,对村级领导班子和主要干部在任期间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进行审查核实,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客观公正地核实干部任期内的政绩;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任期内遵纪守法、廉政勤政情况;有利于对干部的缺点错误早发现、早提醒,促其改过;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少数干部的违纪违法甚至经济犯罪行为,避免给集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不断完善对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定期对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要重视审计结果在村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中的运用,对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干部要从政治上经济上大力奖励,对任期内表现平庸、无所作为的村干部要降职使用,或是通过法定程序清出干部队伍。

(五)加大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由于现有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比较低,我们不能要求其不想犯、不愿犯,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大查处力度,增强威慑力,让其不敢犯。为此,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要把查处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违纪生育的案件;侵吞公款公物、中饱私囊的案件;与民争利,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作风粗暴,称王称霸、欺压群众的案件;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案件。要增强大局观念,改进办案方法,提高办案水平,做到保护改革者、帮助失误者、严惩违纪者,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第四篇:当前石油钻井行业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及

对策研究

新闻来源:培训处

发布时间:2013-07-12 浏览量:300次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佟宏岩

基层干部是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决策制定者和行为引领者。基层干部身在职工群众生活、工作之中,其一言一行体现党的形象,影响职工的动向。由于钻井市场开发力度的加大,“一线自主决策群”逐步形成,基层干部手中权力随之凸显。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基层干部经受不住考验和诱惑,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其违纪违规行为影响面很大,不仅损害了企业和职工个人利益,也破坏了企业的和谐发展。钻井行业违纪违法个案的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其本质及发案原因却有诸多相同之处。下面结合本公司近年来违规违纪案件,对其表现形式、原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石油钻井行业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共同表现

(一)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发领域

1、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行为屡禁不止。表现在干部违反企业经营管理规定,有的随意处理废旧生产物资,且所得款项的管理、使用不透明,甚至亲自掌管资金和帐目,造成群众多次举报;有的违反油料管理规定,动用柴油协调关系、私送“人情油”、用柴油结算私雇民工劳务费,甚至个别井队长巧立名目伺机盗卖柴油。

2、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较为突出。表现在财务资金管理不规范,截留职工奖金,私设小金库。现在职工工资奖金大部分实行打卡发放,给直接截留设置了阻碍。一些基层干部则采用提供虚假发放表,将奖金打入个别干部或关系可靠员工的工资卡,再由其提取交给领导或经管人员手中的方式进行,具有极大隐蔽性。

3、失职、渎职行为时有发生。表现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松懈,有章不循,一些基层干部不传达贯彻、不检查督促上级或公司的有关规定,对本单位、本部门发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过问、不制止,导致安全生产及违纪违法等事故的发生,造成公司财产重大损失,企业声誉大打折扣。

4、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不容忽视。表现在少数基层干部作风不端正,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以权谋私,公款吃喝、公费娱乐现象严重。个别基层干部认为远离项目部领导,“天高皇帝远”,白天围着井场转,晚上围着裙子转,甚至极个别基层干部还带着职工到外面喝酒闹事,有的还把社会上不三不四的女人带到井队驻地,负面影响极坏,职工意见极大。

(二)违纪违法案件的重点对象和环节

这些违纪违法行为主体集中在基层单位项目经理或钻井队长等行政主要干部。自2008年重组以来,本单位发生信访举报案件22起,涉及基层钻井队队长的举报案件15起、涉及基层单位“一把手”的举报案件3起,占举报案件总数的82%。

这些违纪违法行为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主要表现是:管理方法、工作方式简单,办事不公,缺乏透明度,违规操作,截留奖金,侵害职工利益,变卖废旧物资,私设帐外资金,以油换物,公款吃喝等。 这些违纪违法行为共同特点,就是一些基层干部抱着各种侥幸心理,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这些案件虽然金额不算很大,但其在职工中的影响很大,对基层队伍和干部作风建设乃至企业形象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石油钻井行业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共性剖析 以上问题和现象的发生,有大环境的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是干部自身的主观因素。追根溯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为不规范,素质不高 从目前基层干部队伍来看,绝大多数基层队干部出身于工人,多年的一线生活练就了过硬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同时,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所限,个别基层干部也养成了不爱学习的惰性,受社会上腐败现象和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不良思想的侵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宗旨观念淡薄,自律意识较差,以工作需要为名,经常公款吃喝,招待应酬不断,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又不得不采取截留职工的工资奖金或者变卖生产废料及油料等变相手法来获取。另外,基层行政主要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带头违反制度规定,自己一人说了算,独断专横,也是一些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

(二)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力

多年来,企业虽然在人、财、物管理方面有相当多的制度规定,但有些制度对基层单位来讲确实也存在着“原则性规定多,具体可操作性规定少;临时应急单项多,完整配套系统性少”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即使制定了一些制度或规定,也不健全、不具体,操作性不强,难以收到实效;另一方面制度不落实。各基层单位虽然都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很好地落实与执行。他们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导致办事不公开、动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等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在资金使用管理上,突出表现是不按规定程序办事。

近年来查处的基层干部的案件中,多数是因为对已有制度执行不力而造成的,涉及油料管理的举报案件占70%以上。各单位从上到下,都制定了油料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不允许随意处理,可有些基层干部就是不执行,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井队完井或搬家安装期间,背着职工,瞒着领导,盗卖柴油或以油换物。被职工举报了,还美其名曰是为职工谋福利或协调关系、开拓市场。尤其是外部市场方面,由于各钻井队远离基地,点多、面广、战线长、队伍分散,容易导致工作随意性大,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不健全。有的钻井队长亲自掌管资金和帐目,使用不规范,支出不透明。

(三)监督不到位,约束乏力 一是上级监督不力。上级往往只注重生产经营和效益,而忽视了隐藏的另一面,对基层干部的监督也只能提提要求,不能及时发现基层干部的违规行为。

二是同级监督失效,有制度不执行。如:集体议事制度是一个很有效的监督制度,但往往是钻井队长个人说了算,钻井队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其他班子成员不敢提不同意见,钻井队长的一切行为不能够被有效监督和制约,因此班子之间没有有效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违纪违法行为。

三是职工民主监督不到位。目前推行的厂务公开,对干部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但公开的内容还有限,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表面上的东西比较多,群众最关注的资金收支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很少,效果不明显,使群众监督等手段难以到位。有效监控已成为经营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往往处于上级管得着、看不见;同级看得见、管不了;一般干部群众无法问、不敢管的状态,客观上容易使这些人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四)追究不严格,力度不够

任何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与我们平时管理不严、出了问题追究不力有很大关系。如近几年在查处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特别是标杆队或个人是劳模、标兵的钻井队长,总是考虑一线干部很辛苦、不容易,各方面也需要一些资金,批评批评就算了。而对其中一些干部在资金处理上的不规范行为没有严肃处理,仅仅是在口头上提醒一下,使一些干部误认为只要工作能及时完成,给领导的印象不错,打点擦边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从而胆子越来越大,在错误的轨道上越滑越远,有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有的被劳动教养,甚至有的被处以刑罚。

三、石油钻井行业预防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对策

针对石油钻井行业基层干部近年来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加大教育力度,重点围绕建立自律、防范、监管“三个机制”,规范人、财、物、事“四项权力”,从强化教育、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源头治理入手,防止和遏制违纪违法问题发生,保证企业深化改革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一)抓教育,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在对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教育过程中,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针对各类人员现状,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增强教育针对性,扩大教育覆盖面。

1、抓正面教育,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通过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观看教育片、职工座谈、条规测试、党政主要领导上廉洁党课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党风教育。在学习焦裕禄、郑培民等廉洁勤政先进事迹的基础上,积极选树本单位、本部门廉洁从业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以榜样的激励、示范的作用推进党风建设,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2、抓警示教育,发挥案例的震慑作用。通过深入剖析一些典型案例,利用宋勇、皮黔生等具有典型性的大案、要案,尤其注重用涉及身边人、身边事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另外,运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做到未雨绸缪,警钟长鸣,从而增强警示教育的效果,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3、抓廉洁教育,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积极拓展教育形式,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开展以“五好五廉”为主题的廉洁文化体系建设(即:树好样板、表率引廉;立好规矩、阳光育廉;用好资源、案例警廉;建好小家、亲情助廉;搭好平台、文化兴廉),把廉洁教育渗透到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管理中,切实增强教育的渗透性。如:公司近几年通过“党员干部及其配偶双承诺”,开展“亲情助廉”系列活动,实施“廉洁谈话”,举办廉洁书画展,征集廉洁格言警句,建立廉洁文化示范点和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每月一课”,党纪条规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积极营造了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使干部职工在寓教于乐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二)抓制度,健全完善约束机制

充分认识规范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抓好各项制度建设的同时,突出把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

1、规范程序类制度。如:“三重一大”决策制定、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物资管理制度等,使各项工作可控、在控、能控、稳控。

2、完善监督类制度。如:厂务公开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招投标监督管理制度等,使各项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3、强化考核类制度。如: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追究制度、“四单核算”(单井、单车、单项工程、单道工序)制度等,力求样样有制度、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环环有监督、步步有制约。对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和原则要求、资金资产管理、物资采购等进一步规范,使其既不影响开发市场,又规范经营管理,使每个人的工作行为、经营行为都在规范之内、约束之中,进而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三)抓监督,强化企业内部制约 充分运用各类监督手段,发挥监督整体合力,把监督全面渗透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之中。

1、强化班子内部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和基本制度,注重制度的落实,强化集体议事。领导班子成员互相交流,相互监督和帮助,通过民主生活会、谈话谈心等活动,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各种倾向性思想和行为。如:公司每周进行集体议事,行政“一把手”实行末位发言,班子成员畅所欲言,各表其说,并形成生产经营办公会议纪要,避免“家长制”、“一言堂”现象发生,极大限度地增强监督实效。

2、强化上对下的监督。上级领导和部门充分运用专项监察和效能监察等手段坚持经常性的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防止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等行为的发生。如2011年,公司分别开展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外部市场钻井物资管理情况效能监察。通过监督检查,使各级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权力运行过程进一步规范,做到有漏必堵,有错必究,收到很好监督效果。

3、强化职工群众监督。开展以厂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民主监督工作,畅通职工建言渠道,推行阳光管理。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开,全面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在公开的内容上,紧紧抓住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钱、财、物”等热点问题,做到常年性工作每季度末公开,阶段性工作在开始前和结束后半个月内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要事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工作进一步向解决深层次问题拓展,向规范化实效性拓展,向多层次多渠道拓展。如:公司坚持以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重点,充分发挥机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监督职能和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履行监督职责,确保干部不越轨,同时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纪检监察部门会同劳资、安全等部门坚持每周对钻修井队干部跟班作业情况进行夜查,对二线主要生产单位干部值班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基层干部尽职尽责。使监督进一步严密,有效地防止了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四)抓追究,加大惩治震慑力度 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的重要途径。

1、加大案件线索收集力度。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职工群众举报,提供线索;加强与公检法、内部审计等执法执纪监督部门的协调联系,定期互通信息,了解线索;针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挖掘线索;在查办重要案件中,抓住主要问题,捕捉线索;从民主评议、专项治理和舆论监督中,梳理线索。同时,建立举报激励机制,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增强职工群众的监督意识。

2、加大案件检查惩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无论案情多么复杂,不管涉及到谁,必须排除阻力,一查到底,切实克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违纪违规者得到应有的惩处,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做到查处一人,教育一片,从而有效遏制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规范基层经营管理行为,确保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防止国家、集体财产和职工利益遭受侵害。

3、加大案件延伸工作力度。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做好案件剖析工作,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深入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查找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源头治理的对策和建议,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第五篇:当前农村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存有

当前农村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存有“五大顽症”值得关

近年来,各地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呈多发之势,主要涉及贪污征地款、挪用公款、计划生育超生等方面的问题。如丽水市遂昌县近三年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90多起。在农村党员干部出现以上违纪违法现象的同时,普遍存在“五大顽症”值得关注。一是个人利益上的“炎症”。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被金钱、物质等利益诱惑所俘虏,产生违法违纪的行为。有的贪污挪用,以权谋利,挥霍浪费、办事不公。有的乱占耕地,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或仗势欺人,搞权大于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村级信访件中,反映村级财务和村干部经济问题的占55%。

二是理想信念上的“虚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多元文化思潮和新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信念衰退,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混同与一般老百姓。有的党员背离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转而信奉金钱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

三是政策法纪上的“盲症”。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不懂法、不守法、不依法,对国家法规、政策理解不透、一知半解、主观臆断,违反政策法纪,乱决策、瞎指挥、胡作为。有的在复杂的局面和问题面前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不会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四是工作能力上的“寒症”。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战斗力削弱,对于发展经济、破解难题、维护农村稳定缩手缩脚、无能为力,发挥不了

战斗堡垒作用。据调查,只有43%的农村党员干部能在完成计生、综治各项任务的同时,调解社会纠纷,融洽党群关系,参与村级管理。

五是封建思想上的“热症”。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受宗族势力盅惑,跃上前台,充当代言人,为家族服务攫取利益,侵害群众利益。有的村干部甚至把入党作为获取家族和自身利益的途径。

上一篇:农村水利设施投入下一篇:农村普法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