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

2022-08-28

第一篇: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

浅析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

浅析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西方有句名言,“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监督制约,仅靠自我约束很难奏效。只要公共权力存在,反腐败斗争就将是一项长期任务。2009年1月—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1318362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40828件,立案115420件,结案101893件,处分106626人。在受处分人员中,给予党纪处纪检监察机关初步核实违纪线索数增长4.7%,立案件数增长4.5%,处分人数增长2.5%,移送司法机关人数增长16.6%。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人数增长10.8%,处分贪污贿赂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干部人数增长19.2%。在受处分人员中,给予党纪处分85353人,给予政纪处分29718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4.4亿元。 王益、米凤君、陈少勇、朱志刚、皮黔生、黄松有、陈绍基、王华元、郑少东„„2009年,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因涉嫌违纪违法被严肃查处。这是党的新闻网上公布的一系列数字和让人难以忘记的名字。今年1月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9204件24514人,其中大案12888件,县处级以上干部要案1527人;侦查终结13560件17254人,起诉11271人,有罪判决9158人。数字是冰冷的,它让我们看到腐败在我们国家在我们党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数字是沉重的,每一个数字背后是一个沉痛的教训;数字是发人深醒的,展现的是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 总结教训,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的社会形势,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腐败现象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三高一低(高学历、高智商、高职位、低龄化)呈常态出现。 纵观近十年的违纪违法案件,县处级、厅局级干部作案很一般以至于不胜枚举;省部级领导违法违纪的事例并不新鲜,如田凤山、郑筱庾、王有杰、于幼军、皮黔生„„;甚至副国级领导干部过不了几年就有一例,如陈希同、成克杰、陈良宇。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违纪的手法也越来越隐蔽。因此,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主体的职位、学历和违纪违法行为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高职位、高学历、高智商是当前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的主要特点和今后的主要趋势。此外,传统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多是到退休前一年发案,有人称这为“难以克服的五十九岁怪象”,然而近期有许多刚刚走上领导岗位不久的青年干部也肆无忌惮地走上违纪违法、背离人民大众厚望的歧途。,可以说49岁、39岁犯案的大有人在,如李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不到40岁)、董黎明(今年42岁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开发试验区原财政局局长)、王国华(河南省许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不足50岁)。更令人震惊的是,个别“70后”刚走上领导岗位不久的青年干部像曹刚(1972年出生,34岁就已是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赵威(39岁,重庆市万盛区政协副主席)也疯狂地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

二、违纪违法现象广布于社会全方位,重点部门、重点行业如国土、交通、煤炭等成为重灾区。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很快,房价高涨,投机获利机会加大,房地产自然也就成了腐败案件的多发区。2009年7月,中央作出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并印发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2009年1至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33643件;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10年4月底,全国共受理工程建设领域举报线索17269件,立案9188件,结案865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241人,其中地(厅)级57人,县(处)级61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058人。诸如:河南省郑州市原副市长兼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庆海插手土地开发收受贿赂案;广东省江门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崇中滥用职权插手土地出让收受贿赂案;江西省新余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建华受贿案;四川省成都市原政协副主席周学文受贿案;武汉大学原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原副书记龙小乐违纪违法案;江西国土厅三位副厅长同时落马无一例外都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

因为违规违纪资金高达3.05亿元,被誉为煤炭大省山西煤焦领域反腐“第一案”的蒲县煤炭局原局长郝鹏俊案更让人惊目于“黑金”带来的`巨大“黑洞“。郝鹏俊,一个小小的县煤炭局局长,居然在北京、海南等地有房产35处,家财达数亿元。以其为代表的“官煤”式腐败,折射出煤炭领域的制度和监管漏洞终于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山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煤焦反腐运动,查处了河曲县阳坡泉煤矿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案;蒲县外贸局原局长乔怀亮违规入股煤矿案;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矿长董典志受贿案等一系列腐败案件;截至今年4月,共立查煤焦及非煤矿山领域违纪案件1126件,共有1590名贪官“蛀虫”受到处分。

湖南、重庆等省、市一些涉煤案件也浮出水面。湖南郴州原煤炭局长曾宪明受贿、玩忽职守案;重庆市万盛区赵威案等等。

三、涉案金额触目惊心。

上世纪80年代查处的轰动全国的广东省海丰县委书记王仲违纪违法案,涉及金额也就是几十万元人民币,但他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因贪污腐败被枪毙的县委书记。而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尽管为了减轻“影响”及负面作用而压缩案值,公布涉案金额几百万元仍属常见,动辄上千万几千万元,涉案金额超亿元的也能随时出现。如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案涉案金额为人民币4109万余元;国开行原副行长王益受贿1196万元;原吉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于兴昌涉嫌受贿955万元人民币,另有1184.5万余元财产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河南省主政煤矿和非煤矿山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双料局长”李九成被指控涉嫌受贿超过2000万元;河南省漯河市刘炳旺等三任原市委书记,涉案金额都在千万元以上;中石化齐鲁石化催化剂原厂长王斌案,违纪违法金额达1.4亿元;前文所提及的郝鹏俊涉案金额3.05亿元。

四、窝案、家族腐败案频发。

今年6月1日,原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检查科科长、执行科科长梁丛林,检查科主任科员凌伟,财务科副科长梁敏进,涉嫌单独或结伙收受他人贿赂被提起公诉。看到这一消息,让人不由想起震惊全国的国家药监局郑筱萸腐败窝案刚查处,又出现了张敬礼腐败窝案;民航系统李培英被判死刑仍没阻挡住后任张志忠、宇仁录、黄登科、匡新等窝案的脚步;广东省盐业系统沈志强腐败窝案涉案72人,其中厅官2人,处级干部3人。

应该说,贪官受贿开“夫妻店”,互相帮助进牢房注定只能是一场悲剧。然而,现实中这样的“悲剧”并不鲜见。如原铁道部建设司副司长严健薛兰英夫妇、原湖南省郴州市市委书记李大伦陈立华夫妇、原郴州市委宣传部部长樊甲生盘丽艺夫妇、原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王兴豹文献兰夫妇,都是最典型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例证。5月底最引人瞩目的典型家族腐败案的核心人物广东中山市市长李启红因涉嫌严重经济违纪问题被中纪委“双规”,在涉案的十多人中5人来自李启红家族,包括李启红夫妇,李的一个弟弟、弟媳和妹妹,据称其家族财富达20亿。

五、期权腐败掀开面纱,成为腐败新特点。

先办事后收钱是当前腐败越来越隐蔽的一种表现方式。因为这种获得好处所延后的时间可能会很长,看不出收钱与办事之间的因果关系,改变了腐败获利的时间和方式,为腐败分子手中的“权力资源”提供最大限度的变现可能。它可以是享受权力回报,离职前,安插亲信或选定“接班人”为自己遥控权力作打算;可以是享受资本回报,在位时为企业牟利,辞职或退休后到企业“高薪打工”;利用在位时积累下的“活动能量”换取企业股权或创业资本,不仅可以为自己预留出路、退路,还可以“封妻荫子”,由受益方资助亲人子女出国留学或提供创业资本。一起被称为“权力期权化活标本的”事件可以让我们窥见一斑: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一座水库的堤坝上,两座超规划建设的别墅违规矗立了近一年之久,修建时还将水库堤坝主体铲低了约1.5米。据了解,镇江市京口区原区长沈柯章因行贿和挪用公款罪刑满释放后创办了一家公司,公司申请修建了这两栋别墅。多年的官场人脉苦心经营,沈柯章早已编织起路路畅通的人际关系网,即便不在其位,其权力影响还在。由于“期权化腐败”实施过程十分隐秘,较之传统腐败手段更为高明, 腐败分子进行权力操作可以以“扶持企业、促进发展”为借口, 而“期货”效应增加了腐败的时空跨度,难以收集有形证据,因此“安全”系数更大,加上政策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不完善,所以逐渐成为愈演愈烈的腐败难点问题。 领导干部之所以会背离人民寄予的厚望、背弃党给以的信任而走上违纪违法、腐化堕落的道路,究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常识告诉我们,追求福利最大化是人的天性,拥有权力而要让他不利用自由裁量权为自己谋利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权始终与钱、色交织重叠、形影不离,党员干部对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崇拜金钱、权力至上”的官本位思想仍相当浓厚,这种思想上的过渡期相当长。我国目前的社会现状:经济尚不发达,物质基础、物质待遇不厚,分配上实行的仍是按劳分配,而且由于某些因素造成分配上的不公、不平等,这就给贪欲者造成想贪、有机会贪或不择手段贪。同时,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渗入我国,为党员干部的“腐败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心理准备。

现实中,监管缺位、监督无力,是官员腐败的重要因素。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净土”,没有不受诱惑的领域,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只要有利益就有诱惑,就有被腐蚀和拉下水的可能。这对我们一些“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来说,在很多时候,更容易被“关注”,更有做“交易”的价值,而且,越是位高权重,价值越大,越容易成为出于各种目的的侵蚀对象。一些人当上一官半职后,或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身为公仆,不是比工作、比贡献、比成绩,而是比气派、比享受、比财富;或为了满足个人欲望,居功自傲,肆无忌惮践踏法律“红线”,无视党纪政纪为所欲为,是这些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官员留下的深刻教训。 应该说,许多 贪官“出事”前“荣誉等身”。如中国轻骑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张家岭就曾是全国优秀企业家,是一个一度红遍全国的风云人物,还有湖南涟源钢铁厂原厂长、总经理宋焕威也曾是全国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有杰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八届人大代表„„然而,这些顶着“明星”“优秀”“先进”桂冠的官员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严格自律,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面前,在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诱惑下,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侵蚀下,忘乎所以、铤而走险。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坚定理想信念,一心想为家庭儿女多留些钱财,导致全家同流合污,利用手中的公权力“发家致富”,导致“家腐”走向“家覆”。

通过对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分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加大从源头上预防犯罪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才是治本之策。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整体思想道德、理论素养,牢固树立法纪观念、责任观念、宗旨意识,以一个共产党人应该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警惕来自各个方面的糖衣炮弹的侵袭,做到以敬畏之心待人,以敬畏之心待权,常怀律已之心,常怀感恩之心,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构建科学合理有效有力的权力制约制衡机制,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将走向腐败,没有制衡的权力必将陷于腐败,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给予了证明。从整个国家的监督体系看,监督权是重要的一环,也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关键。充分发挥体制内、体制外所有能够利用的一切手段,把权力运行真正置于所有目光的监督之下,让权力真正还原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为个别人谋利的手段。唯有如此,权力才不会走偏,权力才不会迷失,权力才不会惹祸。

在我们国家,要形成监督主体呈多层次且相互制约的体系:一是专门监督机构(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院)履行监督职责;二是要建立党委、人大、舆论和群众等为主体的多层次监督网络。各个监督主体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一旦发现公权力被滥用,各方主体就会相互支持、相互呼应,融合政治、经济、社会、道德、舆论等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有效制止腐败行为。

三、努力营造一个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勤廉从政环境,增强党员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能力

我们都知道,新加坡是世界上廉洁度很高的国家。高薪养廉在新加坡廉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廉政文化也是促进新加坡清廉社会的重要力量。有着“廉洁之都”美誉的香港,也凭着“执行处重拳出击,打击腐败,保持高压,让贪腐成为高风险行为,使政府官员和社会人士心存敬畏,不敢贪污;预防处查找漏洞,严防死守,完善制度,使有便利条件的人士找不到任何贪污受贿的机会,不能贪污;社区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倡导廉洁,净化社会风气,使所有市民都对腐败深恶痛绝,都以廉洁自律为荣,不想贪污”的制度,“三管齐下”反腐倡廉,造就了廉政公署的权威与声望。

由此看来,要营造一个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勤廉从政环境,我们还需要:建立完善公务员合理工资制度;积极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规范行政、执法、专业技术岗位晋职方式与渠道;在完善制度同时,要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加大对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监督,对工作长期没有起色、群众强烈不满的地方、部门、行业和单位的领导班子和成员要追究责任,让制度这根“高压线”真正“带电”;下大力气构筑社会诚信体系,培育诚信理念,建立健全诚信管理机制制度。要加强道德规范的引导,制订公务员行为准则,在社会诚信和行为准则上给公务人员两道“紧箍”,减少腐败几率。今年2月,中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人们称这“8道禁令52道高压线”,是对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新努力。接着,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两项法规制度的出台,不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其努力的方向和传递的信号更让人充满期待。

四、完善立法,规范权力,确保法律制度落实到位 “期权腐败”遭遇取证定性难的窘境,透示着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尴尬。完善反腐败的立法,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完善我国反贪刑法制度,确定贪污贿赂犯罪的构成无最低限额要求。将刑法中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与贪污罪合并,凡公务员财产来源不明的,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的,均为贪污。增加贪污犯罪的经济处罚,提高罚金和罚款额度,使贪污分子贪利目的不能实现。

其次,将禁业规定从民事立法中扩展到刑事立法范围,最好明确禁止特定的人从事第二职业;扩大我国目前刑法规定的受贿罪成立的要件中“好处”的内涵:“好处”不仅包括金钱、礼物、有价证券等财产性利益;还包括职位、就业、契约等非财产性利益;不仅既得非法好处是犯罪,而且企图获取非法好处的行为也是犯罪。

再次,加强反腐倡廉队伍建设。在腐败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增强调查腐败案件力量,加强反贪人员法律、电脑、现代通信、驾驶、财务会计等实用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反贪人员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在反贪系统建立比较灵活机动的行政管理层级和薪酬体系。严格工作纪律,对工作散漫、生活作风不检点或有腐败行为的人员要坚决予以辞退或开除。 权力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你带来很多,但是也可以毁灭很多,甚至于生命,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铭记。

第二篇:探析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近些年来,领导干部违法犯罪问题已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人们正努力分析领导干部违法犯罪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主要表现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有利于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同时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也乘机而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多数干部能够经受住严峻考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新的历史性变革的考验,经受不住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丧失理想和信念,忘记党的宗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蜕变,违反党纪国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那些腐败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脏枉法,行贿受贿,任人唯亲,拉邦结派。领导干部腐败,往往会编织腐败的关系网,培植出更多的腐败分子。近几年来,有些地方,由于主要领导

1 干部腐败而造成不少下属干部腐败。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涉及干部的面较广,职级层次较高。党政干部腐败、司法干部腐败的案件屡有发生;有些违法犯罪的金额大;窝案、串案突出;腐化堕落、讲排场、比阔气、盲目追求高消费的奢靡之风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滋长,等等。典型的大案要案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索贿案、受贿案,广东省湛江市特大走私、受贿案等。重大的腐败案件,在党内毕竟是极少数,大量存在的是一般的不廉洁行为和不正之风。比如,党政干部乘坐超标准小汽车问题,在住房方面以权谋私问题,用公款吃喝玩乐、挥霍浪费问题,基层干部作风粗暴、与民争利问题,基层站所吃拿卡要、不收礼品不办事问题,等等。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领域广泛,手段多样,形式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贪污、行贿受贿、以权谋私、失职渎职、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等等。

二、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其中既有工作 上的失误,也有体制上的不足;既有当今拜金主义的利益启动,也有传统的、外来的腐朽消极文化的影响。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科学分析,找出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丰要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为预防、制止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完善法制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一)拜金主义风尘的影响,是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重要思想原因

2 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国家工作人员在党的长期培养教育下,绝大多数是好的领导干部,或比较好的,他们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实于社会主义祖国。但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党内和社会中至今仍然存在;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蚀一些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存在了,但是反映剥削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还没有随之消灭,剥削阶级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仍相当严重,还会时时刻刻地侵蚀人们的思想。“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风潮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剥削阶级腐朽文化思想的典型表现,并有着广泛的影响。有些国家工作人员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和诱发,内心世界是:“有了钱才能有一切”,“有钱能使鬼推磨”,“谁有钱就是英雄好汉”,“金钱万能。”而当前国家工作人员往往待遇较低,工资水平不高。特别是以货币为媒价的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文化有它广泛的市场。外在的“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腐败文化因素,对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影响,使他们产生了崇拜金钱、向往财富的心理,进而引起自身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这样外在的“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因素以个人需要的形式反映在主体的结构中,转化为自身的主观因素。这种因素的积累和膨胀,逐渐形成犯罪思想。这

3 一变化过程,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讲叫做腐败因素的“内化”过程。犯罪思想形成以后,付之行动,实施贪污、行贿、受贿等犯罪行为,这是犯罪思想的外化过程。这种外化现象进一步毒害人们的思想和污染社会风气,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一些领导干部就是在这种恶性循环的腐蚀下,为了私利,为了金钱,利用职权,违反规定,贪污、受贿,或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有些领导干部在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不择手段,胆大妄为,表现了极大的贪婪性。大量的事实证明,“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风潮腐化了一批领导干部。

我们有些干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上的顾此失彼,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滋长起来。有些干部觉得,吃点喝点无所谓,收点拿点小事情,不觉得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对党中央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措施说三道四,这种思想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大量事实说明,许多领导干部违法犯罪,都是从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开始的。因此,如果党政干部对这些不廉洁行为不引起注意,那往往就是堕落的开始。古语曰: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党、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如果在党政机关和干部中奢侈浪费形成一种风气,那是非常危险的,腐败案件就会层出不穷,查不胜查。

(二)执法不够严格,放纵了部分违法犯罪

权大还是法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有一些领

4 导干部,包括某些比较高级的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超越法律之上的位置,遇到问题不是以法律为准绳,而是滥用职权,直接拍板定案,特别是在查处违法犯罪案件时,执法感情化、金钱化、商品化。“案子”一进门,双方都托人,甚至案子还没进门,说情人就来了。一些老领导、老部下、师生、同学、战友、亲属、朋友等,各种关系为违法犯罪者说情,使执法人员受到严重人情关系的束缚。有的执法人员就重情义,轻法律,在具体案件处理上不秉公执法,办人情案,办关系案,放纵了违法犯罪。违法犯罪者及其亲友还以钱买法,总千方百计不惜重金为违法犯罪者保名、保命、减刑、卸罪。有些执法人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拿了别人的手短,吃了别人的嘴软”,得了好处大家都是好人。一些地方和单位治党治政不严,“好人主义”盛行,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庇护腐败和犯罪。

再说,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有些执法人员思想作风不够过硬,对社会不良之风缺乏抵制力,或特权思想严重;有些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差,专业知识欠缺,业务能力低,判决、处理不当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当前某些领导干部采用高科技手段实施违法犯罪,而现在执法机关的设施、装备却因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更新、充实,甚至非常陈旧、匮乏。执法手段落后,经费紧张的现象较为突出,这种情况在基层执法机关表现得尤为严重。

总而言之,目前执法受特权思想、人情、金钱、手段、技术情况的影响,显得不够有力,使得某些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得不到严肃查处,这是

5 发生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国家公务制度及管理中存在一些漏洞,给了违法犯罪可乘之机

制度、管理上的漏洞是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在新旧体制转换中,旧的体制并未完全失去作用,新的体制不够健全,体制、法制和政策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新旧体制的磨擦碰撞使得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矛盾,工作中暂时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这就给了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由于我们的一些政策、法律没有及时跟上,还有一些不健全、不完备的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有些法规规章有禁止而无处罚规定,形同虚设。有的法律法规不具体,不严密,量刑、行政处罚的伸缩性大,给处理中的人为因素增加了活动空间。

有的单位管理混乱。如财物管理方面,有的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帐册混乱、残缺不全,帐目收支不清,对报销单据审查不严,对财务的检查、监督不严,甚至会计、出纳一揽子不分;有的单位物资收发制度不严,入库不验收,出库不清点,领物无定额,物资乱堆乱放,无人负责。这些管理上的混乱,不仅给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甚至致使违法犯罪分子长期未能被揭露,更加肆无忌惮地寻机作案。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当要求不能很快答复时,贿赂这种“毒瘤”就很容易滋生蔓延,行贿也就成了一种打通关卡、联系原材料、物资,推销产品、净产品等等的“润滑剂。”

(四)监督不够有力

权力缺乏制约,必然导致腐败。领导意味着掌握权力,而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控制和驾驭得不好,就必然会成为“寻租”的对象和谋利的手段,还可能被用之作恶多端,祸国殃民,而不是除暴安良,富国利民。

这些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强化监督。目前,我国监督体系中有党纪监督、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直接监督等,层次多。但是,我们现在的监督机制、监督方法、监督力度等,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各种监督比较松散、零碎,配合少,未能在整体上协同合作,形不成合力,而且监督因受各种制约,腰杆子欠硬,阻力大,作用不够明显。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目前各种监督的职权、程序、措施等还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不足以让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感到足够的恐惧,在权力监督中,倡导性监督多,强制性监督少,动真格的少;听取审议汇报,视察调查后和风雨地提几条建议或意见、询问等这类监督形式多,程序性听取报告,视察调查走马观花,甚至只看几处精心准备的几个“盆景”,即使发现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也疏于追踪整改结果,而对撤职、罢免等带有“惩治性”的法律监督形式使用得不多;一般问题监督得多,触及深层次问题、个别问题监督得不够。按照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许多工作是靠各个专门委员会去进行的,但权力机关的专门委员会基本上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将要退休的干部转过来组成的,而他们的供给关系仍在

7 原单位,其工资和其他福利仍由原来的单位供给。这种现状,如何让他们担负起法律赋予的监督重任?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可对政府进行监督,但其经费却依赖于政府。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对同级党委推荐、决定的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亦有很多困难和障碍。

有的人对监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有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认为监督影响效率,“碍手碍脚”,甚至有的视人大监督为“多管闲事”、“挑毛病”、“出难题”、“多此一举”。人大监督中,有的担心政府重大事务一般都经过党委研究,一旦监督,怕被说成不受党的领导,或者得不到党委的支持;有的怕与政府、法院、检察院搞坏关系,怕得罪人,因而不愿监督。

近几年,一些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给党和人民造成较大的损失,正是缺少对其权力有效地监督制约所致。

三、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防治措施

领导干部违法犯罪严重损害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来解决领导干部违法犯罪问题。全国都应把加强廉政建设作为振党兴邦的重大任务来对待。这要求我们提高认识,健全制度,严肃执法,加强监督。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

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干部的认识上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教育干部弄清剥削阶级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区别,帮助领导干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收入的关系,帮助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不

8 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增强拒腐蚀的能力;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开展勤政、廉政教育。党的组织部门要把忠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大公无私,清政廉洁作为评定干部革命化的主要标准。报刊、电台等新闻舆论工具要经常表彰清廉从政先进人物,抨击资本主义价值观。文化教育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不断开展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及爱国主义的教育。党校、干校培训班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都应把反腐倡廉的教育列为重要内容。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领导干部中树立宪法相法律的权威。

在领导干部中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从党政领导做起,各级党政领导不仅要学法、知法、懂法,而且要守法、用法。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讲座时强调,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有重要意义,既是适应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都应通过各种形式去学法,树立高度法治观念,充分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我们国家根本目标、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通过法律学习、教育,克服“人治”、权大于法的封建特权观念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实行管理的方法和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提高依法决策的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把努力提高干部的法治观念放在重要的日程上。邓小平同志强调,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要认真研究普法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普法宣传和普

9 法教育的功效.在各级党校应建立正规化的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培训班,使各级领导干部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其选举,任命的领导干部,应事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考核、任命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拟提拔使用的主要领导干部,应先派到人大工作一段时间,在人大严格依法律程序办事的工作环境熏陶下,增加其民主法律意识,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每位领导干部思想上应警钟长鸣,时时刻刻鞭策自己,告戒自己,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视为自己的天职,学习共产党员焦裕禄、孔繁森大公无私、勇于献身的精神,克服官僚主义,做人民的好公仆。

(二)加强和改进执法与司法工作,严格执法与司法

严格执法、严格司法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关键。实践证明,凡是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认真履行执法、司法责任,带头遵守法律法规的,那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就少有发生;反之,凡是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遵守法律法规的,那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致贪赃枉法的现象就严重存在。因此,为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司法的机制。处理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一定要严格依法办案,一定要顶住各种干扰,做到查实一个,依法处理一个。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中央纪委第4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他强调,对领导干部尤其要从严。他说:“在从严治党中,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他们中

10 发生的违纪违法事件越要严肃查处”。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精辟地阐述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从严治党的要求,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勇气和力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为什么反腐败斗争对领导干部尤其要从严呢?这是由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所拥有的权力及其对我们党的影响而决定的。对领导干部从严,就是对更多干部的爱护;对领导干部腐败的放纵,就是害了更多干部。只有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从严,对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果断地进行查处,才能纯洁党的组织,教育挽救党的干部,避免更多的干部犯错误。反腐败斗争必须把查处案件、特别是查处大案要案放在重要位置;这几年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查办的案件也是逐年增加的。我们要继续加大查处案件的力度,特别是查处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解决我国执法与司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有关行政组织、行政程序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必须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司法体制。建立符合法治原则的审判和检察体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环节和必要条件。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审判和检察体制虽然确立了依法司法的法治原则,但这一原则在实践中并未完全落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通过立法,进一步落实宪法规定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完善各级党委及其政法委与法院、检察院的职责分工制度,完善审判、检察机关内部的组织机构及其权限,完善法院、检察院经费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完善我国审判程序

11 和检察程序的法制。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要在党委的领导下严肃查处贪污贿赂犯罪,发挥检察机关在防腐斗争中的中坚作用。检察机关在同贪污贿赂的斗争中要刚正不阿,敢于碰硬。善于排除各种干扰,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刑律都应绳之以法。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应全面实施法律监督,不仅要查处贪污受贿的,还应惩办行贿的;不仅要查处个人行贿受赂的,还应查处集体、单位行贿受赂的;不仅查处贪污贿赂的行为人,还应查处放纵、包庇贪污贿赂的渎职者;对于教唆别人贪污贿赂的人,也要依法予以追究,等等。检察机关还应通过办理具体案件,发现问题,积极提出检察建议,推动发案单位改善财务管理,加强监督,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有关单位的廉政建设。检察机关在反腐斗争中要加强情报工作,挖掘线索,主动追查。检察机关要不断加强干部的专业训练,增强办案能力,提高侦查技术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侦查队伍。

我国反贪污贿赂工作应重视贪污贿赂手段变化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侦破案件的手段,设置相应的技术装备,培训具有专门技能的侦查人员,摸索总结出一套预防贪污贿赂的措施,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加强执法与司法工作中一方面要提高执法与司法人员素质,科学界定执法与司法机关权限,实行执法与司法责任制和评议控制,另一方面要注意执法与司法的全面、统一和平衡。

(三)完善立法,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我们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治标就

12 是惩治腐败,遏制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势头;治本就是减少和消除腐败现象滋生发展的土壤和条件,预防腐败的发生。如果反腐败工作仅仅停留在“治标”层面,不从源头抓起,不从制度建设着手,而只注意遏制已经发生的腐败现象,往往一时可以见效,过不多久腐败现象又会复生。现在腐败现象所暴露出的问题,说明我们需要下大力气加强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的建设。因此,反腐败在努力治标的同时,必须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减少和消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各项立法,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中央纪委在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反腐败措施:一是要结合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切实加强金融法治和金融监管,严厉惩治金融犯罪和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要根据开前门堵后门的原则,强调所有党政机关都要实行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并要求公安、检察、法院、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首先要坚决落实,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一律上缴财政,所需各项经费由政府给予保证。中央最近决定: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这是治本的重大决策。三是要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国有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度的试点,并规定:凡造假账、开假票的会计人员一律取消专业技术资格;授意会计人员造假的单位领导一律撤销职务,并追究法律责任。四是要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制度。总之,要以改革的精神来统盘考虑解决腐败的源头问题,这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目前必须进一步加快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经济、

13 政治体制。在廉政制度方面,要在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各个环节上,制定周密、细致而具体的廉政制度,并将廉政行为作为考核干部的内容;国家机关办事要增加开放度、透明度,各部门特别是掌握物资、资金审批权的部门,一定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明确、具体的审批和办事制度。为群众办事的规章、程序、结果和期限,应向群众宣布。“开前门不开后门”,“开正门不开邪门”,把事情办在“明处”,保持国家机关官员的廉洁。在市场机制方面,切实实行政企分开,官商分开,割断官场与市场的脐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钱帐分管,领取现金、物资手续要完备;加强对现金、支票、印章、凭证的使用管理;加强对实物的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制度建设,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以堵塞漏洞,从管理、制度上铲除贪污贿赂及其他以权谋私和渎职的土壤和温床。

(四)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要强化监督。中央纪委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的要求,提出重点落实加强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及其实施办法,特别要发挥巡视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加强党委内部的监督和纪委的监督;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部门的权力进行分解和合理配置,建立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决策情况和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这些措施,都是以往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14 监督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为了防治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遏制腐败,必须完善和健全以下监督网络:

1、党的监督

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党必须教育和监督党员干部自觉地遵纪守法。江泽民同志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管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个执政党,如果管不住、治理不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党是全国人民利益最忠实的代表,是—个具有伟大理想和严明纪律的党,是执政党。执政党在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权力监督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是正确实施法律的保证,是市场经济公平、公正、高效运行的保证,是严格依法办事社会风气形成和保持的客观要求。执法检查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形式。要认真总结过去执法检查的成功经验,研究执法检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执法检查的方式,增强执法检查的实效。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其任命的领导干部开展评议及整顿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监督形式。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应注意运用询问、质询、调查、个案监督等法律赋予的各种监督形式,对违法犯罪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查处。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干部的监督,应当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自觉监督的问题。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一个重要的监督机关,应自觉监督、主动监督。二是敢于监督的问题。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大胆依法行使监督职权。三是善于监督的问题。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好

15 的经验,应加强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确实有位、有威,收到实效。

3、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主要有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和行政机关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多方面。监察部门专门负责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和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审计部门主要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监察、审计部门必须将在工作中发现的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要完善审计、监察体制,从体制上保证监察、审计机关独立行使监察和审计的权力不受干扰,使其更有效地开展工作。监察、审计机关要充分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监察、审计工作。要加强各级行政机关内部的法制监督,加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4、司法监督

一是检察监督,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依法对各级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奉公实行监督。检查机关对收到的举报贪污贿赂等犯罪的材料,要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立案侦查。经过侦查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都应依法提起公诉,并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是否合法进行监督,让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二是审判监督,包括上级法院要对下级法院的审判监督、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等。

5、社会监督

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就必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现象进行检举、揭发。对于群众的检举、揭发,既要及时、认真地查处,又要保护检举、揭发的群众。要疏通各种社会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各种社会监督的作用。新闻部门通过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公共通讯手段,抓住典型的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案件,真实、客观、及时予以报道,公开揭露违法犯罪行为,以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

另外,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国家干部待遇,适当提高国家干部的工资,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的一般生活水平,并且还要略高一点,是预防国家干部违法犯罪的一个较为有力的措施。国家干部的工资平均水平低是社会分配不公的一个表现,影响着国家干部的情绪和工作积极性。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国家干部的工资和物质待遇,是保持国家干部廉洁的物质条件。

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防治是一项重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纪检、监察、审计、公安、检察、审判的专门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通力合作,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纪律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进行全社会、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防治系统,从根本上防治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

17

第三篇:当前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思考

我国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的发展稳定,是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基础。村级组织直接做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村干部拥有广泛的权利,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的管理职权。随着农村村干部工作范围逐步扩大,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少数村干部经不住利诱和不良风气的侵蚀,走上腐败之路,损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基层干部的腐败,是最具有离心力的腐败。”加强村级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惩治农村党员干部腐败行为,建立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堡垒作用,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关系,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当前我市村干部违法违纪的主要表现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有的情节甚为恶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一些村干部在审批宅基地、处理纠纷、计划生育指标、工程承包等工作中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甚至贪污、受贿、侵占挪用公款,获取不正当利益。有的为村民出个证明盖个公章都要收钱收“礼”。二是独断专行,官僚主义。部分村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不公正,暗箱操作,剥夺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搞“一言堂”,甚至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损失。三是铺张浪费,挥霍公款。在一些集体经济比较宽裕的村的有些干部,利用公款吃喝玩乐,奢侈浪费。甚至个别干部赌博嫖娼,腐化堕落。四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张扬成绩,隐瞒问题,骗取指标,弄虚作假发展党员,培养自己的势力。五是恃强凌弱,作风粗暴。个别村干部依仗职权,拉帮结派,或借助宗族势力肆意侵犯群众利益,打击报复对他有意见的群众,名为村官,实为“村霸”。

二、村干部违法违纪的主要危害

(一)给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少数村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占、私分、挪用公款的行为,其后果是坑害集体、损害群众、肥了自己。个别村干部

作风霸道,以“一支笔”为名,独揽财经大权,在资金使用上随意操作,盲目拍板,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一些村干部大肆挥霍,造成严重铺张浪费。

(二)引发群众上访,影响农村稳定。由于村干部不廉洁、不民主等问题,导致群众信访举报增加,牵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很大精力,甚至投入很大人力物力来解决问题,直接危害农村稳定,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近期查处的桔山街道办双凤村和下五屯街道办下五屯村组干部违纪案件,就曾造成群众多次群体性的到市、州上访,甚至到省、中央上访,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由于案件问题涉及时间长达十多年,财务资料混乱或遗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将案件查清。

(三)直接损害党群政群关系,影响基层政权的巩固。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面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纽带。村干部工作在最基层,同群众的接触最直接、最广泛,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村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痛恨。村干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久而久之,群众对党和政府就会失去信任,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和威信,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敬南镇纪委查处的某村党支部书记违纪案件,涉案金额虽然只有几千元,但涉及的农户达数百户,甚至连残疾人低保户的低保金都不放过,其危害面之宽,民愤之大,影响之深却是很突出的。

(四)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削弱了农村党组织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村干部违法违纪的主要原因

(一)干部综合素质较低。从受理举报和立案查处的村干部来看,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意识淡薄,思想道德水平较差,政治素质不高,公仆意识淡化,工作中常搞“公私兼顾”、“权钱交易”,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私欲膨胀,贪占心理和侥幸心理严重。边远贫穷地区的少数村干部偏于低能,城郊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个别干部过于“大胆”。

(二)村务公开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这些年我市村务公开工作逐步完善,比

较规范,但还有少数村避重就轻,只公开成绩,不公开问题,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特别是对经费支出不如实公开,甚至把村务公开栏变成村干部不廉洁的挡箭牌和弄虚作假的盖头,没有起到公开的真正作用,村务公开要做到公示与公开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合、事前与事后相结合。

(三)监督管理缺失。一是对用权缺乏有效监督。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常集领导决策权和资金支配权于一身,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在监督上上级太远,同级太软,下级不敢。以至作案时有恃无恐,导致腐败。二是对工作机制缺乏有效监督,特别是财务正规化管理跟不上,账目设置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白条子下帐,假票据入册。三是上级缺乏有效监管。一些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管理,导致一些村干部素质下降,自律能力降低。四是现行法规对非党员村干部的监管形成事实上的空当。非党员村干部由村民选举产生,不是党员,党纪管不了,也不是监察对象,行政监察对其无效,只有司法机关可以监管,但由于他们的错误多数对应“不准条文”,或因立案标准问题,也往往不了了之。因此,对村干部监管缺失,必出问题。

(四)财务混乱造成可乘之机。一是农村财务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素质偏低,难以胜任工作;二是对农村财务缺乏监管;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管理不规范;四是农村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管理不到位。这些都为个别村干部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贪污受贿、侵吞集体财产提供了条件。

四、遏制村干部违法违纪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村干部素质。村干部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从根本上说,还是自身素质差、缺乏自控能力造成的。要针对村级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一定范围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以达到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基础,没有公开,就谈不上监督。实行村务公开,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公开的内容必须全面真实。二是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钱帐分管、民主理财、会计委派、村帐乡管、定期审计等制度。三是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重大项目、大额

度资金使用,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村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决不能个人说了算。四是民主评议制度,村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都要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和测评。五是加强党内监督,要利用党支部大会、支委会和各种民主生活会,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六是健全村干部监管法规,并重点针对村干部特别是非党员村干部违法违纪的处理办法作出操作性较强的具体规定,以弥补村级制度建设上的不足,确保对村干部的监管有法可依。

(三)切实加大村级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行村级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监督形式。通过审计,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村干部任内遵纪守法、廉政勤政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少数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避免给集体造成更大的损失;有利于对干部的缺点错误早发现、早提醒,促其改过,最大限度地教育和保护干部。实行村级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但为选拔村干部提供了依据,还可以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调动和保护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干部的积极性。

(四)加强监管,加大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各级执纪执法部门要把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形成合力,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侵吞公款公物、中饱私囊的案件,与民争利、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作风粗暴、称王称霸、欺压群众的案件,弄虚作假、浮报虚夸、欺上瞒下、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的案件。乡镇纪委要充分发挥最直接、情况清的优势,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把握好政策界限,改进办案方法,提高办案水平,做到保护改革者、帮助失误者、严惩违纪者,使腐败分子没有藏身之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第四篇:农村干部违纪违法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农村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他们的行为事关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形象,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结合我区近年来查处农村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分析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和原因,从实际出发,对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应引起重视

建区以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总体上是好的,农村村级党员干部逐渐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党员的排头兵、致富的领路人。然而,也有少数村级党员干部无视党纪国法,腐化堕落,在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致富路上折翅落地,走向违法乱纪的深渊,问题严重,影响深远,应当引起各级党的组织高度重视。建区以来,全区共查办违纪案件51件,其中村级党员干部违纪案件22件,占43%。其中,受开除党籍处分8人,受撤销党内职务处分3人,被依法判刑6人。从案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看,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从违纪人员担任的职务上看,“一把手”违纪人数多,情节重。

在22名违纪违法的村级党员干部中,“一把手”14人,占43.6%。其中,党支部书记9人,村委会主任5人。目前从我区村级组织的现状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支部和村委的“一把手”,由于权力过大,监督不到位,致使个别人胆大妄为,公然违犯党纪国法,在政治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经济上严重侵犯了集体利益,在组织上造成了严重的干群对立。有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自认为财力雄厚,与上级领导关系密切,党组织和群众拿他们没办法,由于违纪违法,往往引起干群矛盾激化,群众频频上访。“一把手”不仅违纪违法比例高,而且错误的性质也比其他村干部恶劣,侵害党和国家、集体、群众的利益的情节也比其他村干部严重。

(二)从违纪人员所处的地域上看,经济较发达村违纪人数多,情节重。

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有着明显的区域性,违纪违法人数与各村的经济富裕程度成正比。总的看,经济富裕村党员干部除违纪违法人数多外,错误性质和情节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经济问题,违纪违法金额往往是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与经济相对欠发达村违纪违法金额相比,数额相差很大。

(三)从错误性质上看,经济方面违纪的人数多,情节重。

在22名违纪违法的村级党员干部中,因经济方面违纪违法的有16人,超过了70%。在经济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中,以贪污、贿赂、挪用、侵占集体资金人数居多,非法占有国家、集体、个人财物和吃喝送礼挥霍浪费公共财产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次之。在查处的经济案件中,违纪违法总金额1万元以上的案件13件,10万元以上的案件6件。

(四)从党龄时段上看,党龄短的违纪人数多,情节重。

在22名违纪违法的村级党员干部中,入党时间在10年以下的9人,占43%;11年至20年的7人,占33.3%;20年以上的只有5人。可以看出党龄短的在理想、信念方面接受教育欠缺。

(五)从违纪违法发生的时间上看,其行为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

前几年镇村集体企业比较发达时,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大多表现为“吃企业”,或侵占企业财物,或用企业利润乱发奖金、补贴,或用企业资金购买通讯、交通工具。近几年则表现为在旧村拆迁改造中以权谋私,征用土地过程中贪污受贿、用集体资金为个人谋取利益,以及在农村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贿选问题等等。

二、法制观念淡薄,教育监督乏力,自身素质较低是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

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党纪国法观念淡薄。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受到官本位等封建残余思想影响。他们当干部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是为了吃吃喝喝,有的是为了得好处、捞钱财, 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不能自持,最终导致以权谋私,违法乱纪。

二是思想教育跟不上,拒腐防线松懈。村级党员干部除了为集体工作外,还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往往对学习没时间、没精力、没兴趣。少数党组织忽视了对村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强调发展经济,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从而造成一些村级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权力观扭曲,走上了违纪违法的歧途。

三是监督机制乏力,行为约束失范。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个别村级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个别镇、街道党委平时也有所察觉,但考虑到“村干部后继乏人”、“平时工作有成绩、有力度”等因素,往往姑息迁就,不愿查处,有的捂着、盖着,名为保护干部,实际是对下级的放任和疏于管理。一些农村党支部党的生活不健全,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内监督无力;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村务公开和财务监督形同虚设,等等。这些漏洞给违纪违法者提供了条件,使一些人心存侥幸,胆敢以身试法。

四是自身素质较低,心态严重失衡。村级党员干部发生违纪违法问题,还因为他们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文化素质较低。22名违纪违法村级党员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占54%。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抗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一些村级党员干部上任伊始,曾经带

领群众艰苦创业,取得过辉煌,但自觉“功成名就”后,心态严重失衡,甚至要求回报和补偿,讲排场,比阔气,大肆贪污受贿,从而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

三、预防和解决少数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严治党,标本兼治。

村级党员干部是农村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事实证明,村干部素质高、班子强的村,民心顺,发展也快。村干部违纪违法严重的村,情况则相反。因此,切实加强对村级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队伍建设,使之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刻不容缓。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严把用人关。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创新用人机制,让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廉洁奉公、公道正派、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进村级领导班子,当干部。坚决不配不廉、不公、保守、平庸、内耗、惹事的班子和干部,尤其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农村党员破除宗族观念,通过选举真正把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素质高的党员选进班子。要注意听取党员群众对村干部的意见,对农民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调整,对严重违法乱纪的要坚决处理,决不能避重就轻,包庇袒护。要建立激励机制,对村干部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奖励,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其工资待遇要相对稳定,要形成制度化,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作实绩挂钩,逐渐稳步地提高,使村干部安心工作。

抓好教育关。对新任村干部,要认真组织培训,端正他们的任职思想,增强他们的廉洁意识和服务观念。要注重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警钟经常敲,招呼提前打,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村干部自身存在的信念滑坡、为政不廉、作风不实、群众观念淡薄等问题,增强他们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制能力、警示面前的悔过能力,帮助他们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对村干部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苗头,要及时进行诫勉谈话,防止错误行为的发生。要结合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实施纲要》,有计划地对村书记、主任、会计进行轮训,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怎样管理别人,怎样约束自己,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筑牢监督关。着重围绕“人、财、物”和“责、权、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预防和惩处两手抓,克服将查办案件与经济建设对立的模糊认识,对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查处,既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其他党员干部也是一个很好的警示教育。在村党支部内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杜绝暗箱操作。扩大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群众理财小组的作用,切实搞好以农村财务公开为主的村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农村各项公益工程建设要用好资金,公开招标,扩大透明度。认真实施农村财务托管制度,将村级帐目和资金委托镇、街道办事处农村财务会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加大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力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根据有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规章制度,使农村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最终版)

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

第一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党章和宪法、法律,结合党的建设的实践制定。

第二条本条例的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第三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应当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对于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处理。

第四条坚持党员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凡是违犯党纪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必须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五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准确地认定违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恰当地予以处理。

第六条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和批准。上级党组织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作出的处理决定,下级党组织必须执行。

第七条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第八条 本条例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党组织和党员。

第二章 违纪与纪律处分

第九条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党和国家>策、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规定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都必须受到追究。

第十条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撤销党内职务;

(四)留党察看;

(五)开除党籍。

第十一条 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措施:

(一)改组;

(二)解散。

第十二条 党员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第十三条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指撤销受处分党员由党内选举或者组织任命的党内各种职务。对于在党内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党组

织在作处分决定时,应当明确是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某个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某个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对于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依照规定作相应处理。对于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本人没有担任党内职务的,应当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其中,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

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第十四条留党察看处分,分为留党察看一年、留党察看二年。对于受到留党察看处分一年的党员,期满后仍不符合恢复党员权利条件的,再延长一年留党察看期限。留党察看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留党察看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期满后恢复其党员权利;坚持不改或者又发现其他应受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的,应当开除党籍。„„

上一篇:文化工作者履职总结下一篇:文化节开幕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