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违纪违法

2024-05-09

村干部违纪违法(精选8篇)

篇1:村干部违纪违法

廖田镇重拳整治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

“对村干部廉洁奉公的警醒和实践查办案件是最有力的武器,教育10次不如查办一件。”廖田镇党委书记李中伟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讲到,“今后,我镇对违纪违法的村干部做到五个必查:即媒体曝光和监督的必查;侵害群众利益的必查;实名举报的必查;县市下转交办的必查;明查暗访和各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查。”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镇纪委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培训,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加强宗旨教育、政策教育、荣辱观教育,做好“村官”腐败的防治。

一、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完善和落实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十条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制,预防“村官”的经济腐败。全镇所有行政村实行村务公开,镇纪委、镇经管站、镇民政办对各乡镇各村村务公开情况进行严格督查考核。对村务公开不及时、内容不真实、弄虚作假以及惠农补贴不向每户村民发放的乡镇、村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提出批评教育并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执行的是党员的给予党纪处分,不是党员的依法罢免其职务。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工作,全镇26个行政村已经审计了25个村2013年的财务收支情况。

二、加大对案件查办力度。镇纪委2014年共查办信访案件6起,其中查处村干部违纪2起,湘雅村原村主任苏静平辞职,黄石村张胜恩、何东华、刘德被确认在村委会换届中当选无效,切实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突出问题,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中共廖田镇纪委 2014年12月10日

篇2:村干部违纪违法

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呈高发态势,不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全面深入掌握当前农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当前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总体情况

(一)违纪违法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近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在执纪办案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五年以来,全市共立案12753件,其中涉及农村党员干部案件8157件,占立案总数的70%左右;查处的农村党员干部有8604人,占涉案总数的62.3%。

(二)违法违纪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一些村干部在处理纠纷、计生指标、专项资金指标、工程承包等工作中优亲厚友,甚至贪污、受贿、侵占挪用公款,获取不正当利益。甚至部分村干部不经集体研究,弄虚作假发展党员,培养自己的势力。二是独断专行,缺乏民主。部分村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不公正,暗箱操作,剥夺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例如:某村支部书记许某,将里的果园、砖窑等集体经济项目未经村集体研究,私自发包给别人,被开除党籍。三是挥霍公款,铺张浪费。近年来,尽管上级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规定村级财务实行零招待制,但 1

是有些基层农村干部无视群众疾苦,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绰,相互攀比,公款吃喝风现象依然存在。

(三)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和主要趋势

一是违纪主体以“三个重点人”为主。“三个重点人”指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报账员。五年来查处的涉及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三个重点人”共2004人,占涉案农村党员干部总数的23.3%。二是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比较突出。由于对村干部管理不到位和村干部更换频繁等原因,造成了村集体“家底”不清,账目不全,账物不符,有的甚至无账可查。财务审批制度不严,白条自批自支、公款私存、收费不开收据等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屡有发生,导致部分村干部利欲熏心,继而出现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五年来全市共查处违反财经纪律案件1318起,占农村立案查处总数的23.21%。三是违纪违法案件向多个领域发展。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上级拨付涉及民生方面的专项资金越来越多,但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利用职权截留、骗取专项资金的违法违纪案件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今年查处某县民政局低保股股长伙同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报、重复报低保户等方式虚报冒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共计5万余元;在为基层发放低保款时,侵吞、骗取低保款2万6千余元。

二、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一)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原因

一是权力过分集中。在农村,由于特权思想严重和法制

意识不强,致使村级的人事权、财务权、事务权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等少数人手中,并起着最终拍板定音的关键作用,且缺乏有效监督,直接导致部分村干部在工作中徇私舞弊。二是综合素质较低。在被查处的村干部当中,大多数已担任领导干部多年,但由于年龄较大,加之平时不注重学习,对有关党纪、法规知之甚少,法纪意识淡薄。少数人员甚至认为担任村干部就是“为了能多捞几个钱”,导致心理失衡,最终违法违纪。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在监督上上级、同级和下级都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加之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公开内容有限,表面东西过多,村务公开和财务监督形同虚设。

(二)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危害

一是影响农村民主建设。农村干部在选举时拉帮结派、致使连续几年不能换届,严重破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村内各种事务上搞“一言堂”,使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民主决策停于表面、民主监督走个过场,严重影响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二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干部贪污受贿等违法违法行为,扰乱了农村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束缚村级经济的发展。三是影响农村和谐稳定。一些村干部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直接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再加上基层农村家族势力影响等原因,容易激起民愤,引发群体性上访、越级访,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从近年来的信访情况看,有80%属于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查处村干部有违法违纪案件的一些村,都是一些群众上访的重点村。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措施

篇3:村干部违纪违法

一、现阶段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的几个显著特点

1. 从违纪违法人员担任的领导职务上看, 主要领导多, 情节也比较严重。

通过对近几年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 可以看出, 村党支部书记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由于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 权力过大, 监督不到位, 有些人胆大妄为, 公然违犯党纪国法。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在政治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造成了严重的干群对立, 甚至引起农民群众上访;在经济上严重侵犯集体利益, 使群众利益受损。党支部书记不仅违纪违法比例高, 而且错误的性质也比其他村干部恶劣, 侵害集体、群众的利益的情节也比其他村干部严重。

2. 从违纪违法的方式上看, 共同违纪人数多, 窝案现象比较严重。

随着形势的发展, 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手段复杂多样, 隐蔽性、反调查性都有了增强, 但有一个共同特征, 即共同违纪违法。由于村级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经常在一起, 彼此的情况都比较了解, 单独实施违纪违法行为很难隐瞒, 被举报查处的概率较大。因此, 一些村干部就形成利益共同体, 好处大家都有份分, 谁也不会说出去, 致使违纪违法行为逐渐由单干型向互助型转化。

3. 从违纪违法人员所处的地域上看, 经济发达地区人数多, 情节较重。

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有着明显的区域性, 违纪违法人数与各地的经济富裕程度有密切关系。经济富裕地区村级党员干部除违纪违法人数多外, 错误性质和情节也普遍比较恶劣和严重。主要表现为经济问题, 违纪违法金额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比较大。

4. 从违纪违法发生的时间上看, 其行为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

前几年农村集体收入比较薄弱, 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大多表现为“上级来人大伙陪吃, 没人来时巧立名目吃”, 或侵占承包费, 或用村集体资金购买通讯工具等等。近几年则是在征用土地过程中, 虚报冒领, 非法侵占行为不断发生。

二、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 村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党纪国法观念淡薄。近年来, 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 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教育, 而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却不是很到位。村干部这个群体, 文化水平低, 理论水平更差, 整体上不愿学习理论。再加上部分村干部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影响较重, 党纪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差。他们当干部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 有的是为了吃吃喝喝, 有的是为了得好处、多捞钱。所以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 往往不能自持, 最终导致以权谋私, 违法乱纪。

二是监督机制不到位, 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与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也有密切关系。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对个别村级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平时也有所察觉, 但考虑到村干部后继乏人、平时工作有成绩等因素, 往往姑息迁就, 不愿查处, 不及时查处, 有的捂着、盖着, 名为保护干部, 实际是对下级失于管理。一些农村党支部党的生活不健全, 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内监督不力;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 村务公开和财务监督形同虚设。这些漏洞给违纪违法者提供了条件, 使一些人心存侥幸, 胆敢以身试法。

三、预防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对策

农村党员干部,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是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人。事实证明, 村干部素质高、班子强的地方, 民心则顺, 发展则快。村干部违纪违法严重的地方, 情况则相反。因此, 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使之不犯错误, 或少犯错误, 非常必要。

1. 抓好队伍建设, 选好配强领导班子。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让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进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 还要注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使村干部后继有人。另外, 还要适当扩大选举村干部过程中实行民主的范围, 提高农民群众的公认程度。最好是实行两推直选的方式产生村党支部书记。要加大宣传力度, 教育广大农村党员破除宗族观念, 通过选举真正把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素质高的党员选进班子。注意听取党员群众对村干部的意见, 对农民群众不满意的, 要及时调整, 对严重违法乱纪的要坚决处理, 决不能避重就轻, 包庇袒护。党委、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 对村干部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奖励, 关心他们的生活, 解决他们的困难, 其工资待遇要相对稳定, 并随着经济的发展, 适度提高, 这样既可以使村干部安心工作, 留住人才, 同时也增加了村干部违纪违法的成本, 使之珍惜来之不易的待遇。

2. 抓好教育关, 提高思想认识。

对新任村干部, 要认真组织培训, 端正他们的任职思想, 增强他们的廉洁意识和服务观念。注重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 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村干部自身存在的信念滑坡、为政不廉、作风不实、群众观念淡薄等问题, 使他们增强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制能力、警示面前的悔过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对村干部中显现的违纪违法苗头, 要及时进行诫勉谈话, 防止错误行为的发生。要有计划地组织对村书记、村主任、村会计进行轮训, 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 知道什么可为, 什么不可为, 怎样管理别人, 怎样约束自己, 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3. 完善制度, 做好事前防范。

要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 按照“依制度办事, 靠制度管人”的要求, 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努力发挥制度在防范和克服腐败现象中的重要作用。要制定出台更为有效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实施意见, 通过优化民主选举、完善民主决策、推进民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 不断扩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要进一步完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组织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 并在实践中创立行之有效的民主决策制度。如浙江省宁波镇海区等地方实行的民主听证会制度、台州市的票决制和民主恳谈会制度、杭州和湖州实行的“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金华市金东区成立的“村民议事中心”、奉化市实行的重大村务公决制等, 都值得借鉴推广。要不断规范村务公开, 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时间要有严格规定, 公开要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延伸, 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完善乡镇会计代理中心建设, 进一步完善村账乡镇代理。深化财务公开, 把公开内容进一步扩大到二级科目, 做到逐项、逐笔、逐人公开。

4. 强化监督, 规范权力运行。

篇4:村干部违纪违法

关键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小官巨腐”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069-02

说到贪污腐败,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投放于那些“大老虎”身上,殊不知诸多的“苍蝇”、“蚊子”的贪腐能力也绝对不容小觑,他们的危害不亚于个别的“老虎”,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小官巨腐”。“苍蝇”与“老虎”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给党和国家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

十八大后中央首轮巡视曾发现,一些地方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小官巨腐”问题严重。由于基层干部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其腐败行为往往危害更大,影响更坏。“苍蝇式”腐败在第二轮巡视发现的问题当中仍然比较突出,并且相当普遍,半数以上被巡视地区都有发生。巡视发现,广西基层干部“苍蝇式”腐败问题日益凸显;江苏基层权力寻租机会较多、空间较大;上海有的地方基层干部“小官贪腐”;河北“小官巨腐”问题严重,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浙江一些地方农村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突出;西藏一些基层干部腐败问题较为突出[1]。

据新华社报道,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四轮巡视,发现巡视点存在“小官贪腐”问题的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一。北京市纪委透露2014年查处56名违纪违法的村干部,有人贪污资金巨大。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村的一个会计就挪用资金达1.19亿元。他们原本只是不在行政序列的“官”,竟然侵吞国家和集体的巨额资金,令人为之瞠目。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受贿9000余万元。2014年11月12日,河北省纪委通报了8起“小官巨腐”案件:唐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唐山市交警支队长徐忠岭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受贿1220万元。“小官巨腐”已是不容忽视的小问题,它关系到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更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紧防范“小官巨腐”篱笆,堵死“小官巨腐”之路。

一、“小官巨腐”的主要原因

小官巨腐,有一个问题显而易见,其贪腐的“能力”和手段一定“高明”,将手中的权力发挥到极致,深谙此道,终于为自己掘下这般落马的深坑。还有一个疑问,这么多钱,不会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即便贪污也有个过程,在其“财富”积累的漫长过程中,真的无人察觉,真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一个科级干部,上头的“婆婆”不会少,为何竟无人干涉,任由发展?是天高皇帝远的垄断,还是监管形同虚设?

(一)何为“小官巨腐”

“小官巨腐”是指一些干部官职不高,但贪污的数额巨大。“小官巨腐”的突出特点是官员的贪污程度,跟官员的职位不成正比。现金1.2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68套——科级干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一个科级干部,平常百姓论克而沽的黄金在他家里是以公斤来计量的。马超群可谓是一马当先超越群腐,成为“小官巨腐”响当当的典型。如此低的级别,如此大的贪腐数字,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二)“小官巨腐”的共同点

第一,小官大权。这些官员官职不高,但手中掌握着涉及群众利益、涉及公共服务的权力,而且有自由裁量权,权力集中度都比较高。第二,小官大隐,大隐隐于市。和那些大老虎相比,小官的腐败极具隐蔽性,并不那么引人注目。小官们就在我们老百姓身边,而且潜伏期很长,欺骗性也比较强。第三,小官大害。在比较长的时间跨度中侵占了巨额公共财产,也就被喂饱了、喂大了,有的小苍蝇甚至已经成为“小老虎”、“中老虎”甚至是“大老虎”了。据河北纪委可靠数字,河北省仅2014年以来立案查处的科级以下干部中涉案金额超过100万元的就有233件,涉及248人。

(三)小官巨腐的主要原因

官职不高,这些芝麻官怎样实现巨额贪腐是引人深思的。

1.“小官巨腐”问题严重,根在官小权力大。基层处于权力的低端,但是并不意味着权力不大,权力的大小不是以其所处地位决定的,主要取决于权力的集中度。基层一把手权力过大,并且握着一定的垄断资源;占有的公共资源不大,但寻租的空间不小;在单位和部门都是一手遮天,说一不二,俨然“土皇上”。高官腐败有时还搞点儿雅贿、暗贿什么的,而有些小官则直截了当伸手拿、张口要,乃至明码标价。

2.“小官巨腐”源于日积月累的潜伏与隐蔽。长期以来,在公众的心目中留下了一些基层的“小官”没啥油水的印象,也使得一些掌握实权的“小官”轻易躲避了监督和约束,通过日积月累,从小官不贪——小官微贪——小官中贪,最终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大贪大腐。可见,只要失去约束和监督,“苍蝇式腐败”同样可以触目惊心。

3.缺乏制度的约束和监管是造成“小官巨腐”制度原因。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党内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深层次的问题。小官身居要职,监管不到位,监督监管流于形式,不能形成有效监督。一方面是党内监督链条存在逐级衰减的漏斗现象,也就是所谓天高皇帝远,越是到我们执政体系的最后一公里,监管监督就越流于形式。面对基层领导的强势,没人敢得罪这些“小官”,即使发现“小官”的一些腐败问题也不敢揭露,害怕遭到打击报复。另一方面,越是到基层和一线,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当中,监督、决策、执行这样党内的权力同质同构的现象就越严重,有的人长期把持一个部门、一个地方,搞成了个人的小山头,形成所谓利益共同体,包括内部人控制这些特权的领地,这在客观上纵容了他们为非作歹的胆量。

4.党员干部自身党性严重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漠。具体表现为缺乏服务意识,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工作中只唯上,不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有的领导工作方法方法简单,作风粗暴,遇到有利的事情就办,无利的事情就拖着不办;给了好处啥事都能办,不给好处能办的事情也不办;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追求物质享受,生活奢侈,沉溺于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5.十八大以来曝出不少“小官巨腐”案件,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或许与过去反腐路线有关。2011年时,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就说:“1993年以来,查办大要案成为反腐主线,重点监督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尤其是一把手。这亦是各级纪检部门工作成绩的主要体现,而由此对一些小官大权的职位可能会形成监督盲区。”

二、防治“小官巨腐”的对策

小官巨腐危害巨大,已经逐渐成为瓦解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链条。当下唯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堵死“小官巨腐”之路,扎紧防范“小官巨腐”篱笆才能从根本上完成从严治党的根本任务。

(一)治理小官巨腐重在“治权”,强化监督

要想从根本上治理小官巨腐,关键要从削减权力入手,权力被削减得越小,腐败的危害就越低。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首先要求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要建立起一整套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以及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机制。其次是健全制度的配套机制,加强制度执行的保证力度与机制,明确惩戒追究措施。积极探索自上而下科学合理配置权力资源、公开依法行使权力相统一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领导干部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相统一的实现机制,积极探索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的实现形式。再次,要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要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指标,注重长效。要健全监督惩戒机制,发挥监督惩戒的督促保证作用。要积极推行党务、政务、事务公开和领导干部职责权限、收入待遇公开制度,使领导干部的职务行为在阳光下运作,让全社会来监督,促使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范。要畅通信访举报、社会舆论、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渠道,为社会民主监督搭建平台。

监督环节举足轻重,必不可少。当前无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都存在设计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内部监督有名无实。比如,最小的内部监督者当属村内监督者,要么不好意思监督,要么不敢监督,担心监督无用,害怕遭到打击报复。监督是村里的干部,甚至就是书记或主任的“自己人”,如此,监督也就形同虚设了。要实现有效监督,还是要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监督作用,引入群众监督机制,才能减少小官巨腐事件的发生。

(二)加大惩治腐败力度

监督与惩治腐败双轮驱动缺一不可,法治反腐、制度防腐,才是根治腐败的有效途径。要注重从制度入手,健全基层腐败案件查处机制和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加大监督制约力度,規范权力运行,构建“伸手必被捉”的机制。反腐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不能搞一阵风。一经发现,必须一查到底,绝不手软,由此才能起到巨大的威慑作用和警示作用。

(三)以案治本,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以案治本、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是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需要,要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威慑力的同时,加大以案治本工作的力度,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上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以案治本,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主要任务是以案施教、建章立制。要坚持“一案一教”,深入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努力达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四)加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与警示教育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三个自信”,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要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长此以往,就形成各级大小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治理小官巨腐,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上述对策之外,还应该对处级以下干部进行实质上的监督,如完善官员个人事项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同时还要严厉打击行贿人,切断小官巨腐的财源,使其不能腐。

参考文献:

〔1〕贾世煜.13个巡视点普遍存“官商勾结” “小官巨腐”突出[N].新京报,2014-11-5.

篇5:村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范文]

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明星村党支部书记梁某、东华村村委会主任周某受贿。梁某、周某在协助政府经营和管理国有土地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贿赂。白云区纪委对梁某、周某立案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执法队队长严某受贿。严某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违建业主财物。宝安区纪委对严某立案调查并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南澳县黄花山管委会干部违规购车、用车。黄花山管委会党委书记蔡某主持召开班子会议,决定用公款16.95万元购买广汽传祺2.0越野车一辆,以某职工个人名义入户,逃避了公务用车定编监管。新购车辆日常由管委会党委副书记、主任谢某使用。汕头市纪委对蔡某、谢某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问题进行立案调查。

东莞市黄江镇黄京坑村干部公款“大吃大喝”。黄江镇黄京坑村党支部书记张某、支部委员张某某、陈某等3人在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陆续邀请黄江镇有关部门和企业人员吃年饭,共邀请20批、约950人次参加,共花费21.38万元。东莞市纪委给予张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张某某、陈某党内警告处分,并责成其退赔有关费用。

廉江市营仔镇北堤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会副主任温某大操大办儿子婚礼。温某夫妇为儿子举办婚礼,发帖邀请320人赴宴,收受礼金1.37多万元。廉江市纪委给予温某党内警告处分。

茂名市茂港区高地街道那贞社区干部公款旅游。那贞社区组织6名干部到台湾旅游,费用共计5.38万元,全部由居委会报销。茂港区纪委对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卢某进行通报批评,责成出游人员全部退赔出游费用。

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干部公款旅游。黄岗街道部分干部借外出学习之机,公款到景区旅游。端州区纪委监察局分别给予街道原党工委委员姚某、原党工委委员黄某、原办事处副主任邓某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和行政记过处分,并全部免职,调离原工作岗位;对负有领导责任的街道原党工委书记林某进行诫勉谈话,并调离现职,责成参游人员作深刻检讨并承担旅游费用。

英德市英红镇田江村委会违规修建办公楼。田江村委会在未办理审批手续和不按程序招投标的情况下,擅自利用转让宅基地款340万元新建办公楼。英德市纪委监察局给予田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英红镇副镇长刘某行政记过处分。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潭蔡村原村委会主任蔡某等人私分公款。蔡某与潭蔡村原党支部书记蔡某某等5人,私分公款10万元,每人各2万元。揭东区纪委对上述5人作出开除党籍处理,司法机关对5人依法作出处理。

罗定市龙湾镇榕木村原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邱某截留、骗取危房改造补贴款。邱某先后采取截留、骗取等方式,把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危房改造扶持资金共2.2万元据为己有。罗定市纪委对邱某立案查处,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姬堂社区第六经济合作社原社长周伟立受贿案

经查,周伟立在担任姬堂社区第六经济合作社社长期间,将该社的商铺、厂房、土地低价出租给私人老板,并多次伙同该社其他董事收受私人老板送的“好处费”进行私分,其中周伟立分得12万元。周伟立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

二、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塘尾社区第五居民小组原组长麦建兴非法接受余泥渣土倾倒毁坏农用地案

经查,2012年12月,麦建兴收受私人老板麦汉文10万元贿赂,违规以塘尾社区第五居民小组的名义与麦汉文签订堆放土方工程合同,至2013年4月,在该居民小组所属农用地非法接受倾倒余泥渣土,致使约4.8万平方米的农用地丧失农用功能。麦建兴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并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

三、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扎上村“两委”干部私分公款案

经查,扎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昌基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伙同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兼会计黄国庆、村委会妇女主任兼财务邓跃秀、村党支部原副书记兼财务杨开才、村委会原妇女主任兼会计叶金联等4人套取、私分农村劳动力培训费等59480元。李昌基还侵吞村有关信息平台建设经费8642元。李昌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黄国庆、邓跃秀、杨开才、叶金联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收缴其违纪所得。

四、惠东县大岭镇桥星村原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永非法转让土地案

经查,周永在担任大岭镇桥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期间,违规将县政府批准该村37333平方米招商引资工业建设用地低价转让给私人老板陈某,收取陈某送的好处费2万元,并将“惠东县大岭镇桥星村工贸新区筹建处”公章交陈某管理。陈某对上述地块自行进行规划和倒卖,非法获利数百万元。周永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收缴其违纪所得。

五、阳东县东平镇口洋村干部违规发包集体土地案

经查,2010年,东平镇口洋村党支部书记杨汉龙、村委会主任李英红违规将村集体土地发包给他人开采陶瓷土矿,并指使村委会委员兼会计杨国庆将4万元发包款存入个人账户,于2010年至2012年期间用其中部分发包款组织该村党员外出旅游。杨汉龙、李英红、杨国庆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六、廉江市城北街道大塘村委会坡仔村干部挪用公款、贪污案

经查,坡仔村干部李永尚、魏永宏、刘继立、叶春森在协助廉江市有关部门对国有土地征收、征用补偿等工作中,多次合谋挪用征地款合计198万元。另外,上述4人还贪污公共财物444.39万元。李永尚、魏永宏、刘继立、叶春森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各十万元。

七、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大山岭村原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柯任喜私分集体资金案

经查,柯任喜在2005年至2012年担任大山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期间,将村委会的物业发包收入126万元以该村报账员张金娣名义存入银行,并从中巧立名目违规给村干部发放各种福利约20万元。柯任喜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张金娣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八、四会市东城街道沙头村委会原财务马东生挪用公款案

经查,马东生在2007年至2011年担任东城街道沙头村委会财务期间,通过伪造村委会银行对账单等手段私自从其保管的村委会银行账户资金中提取现金110.9万元,用于其个人营利活动,在街道会计结算中心查账前将挪用资金部分补回,查账后又继续挪用。马东生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九、普宁市下架山镇咸寮村原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镇光职务侵占、违规报销、非法卖地案

经查,陈镇光在2008年至2012年担任咸寮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期间,采用收入不记账、虚报冒领等手段,先后侵占村集体资金140191元,将应由其个人承担的医药费11589元拿到村财务报销。此外,陈镇光还存在用村集体资金送礼、违规出卖村集体土地89.72亩、非法出卖山地造坟、对总投资超过400万元的学校建设工程没有进行公开招投标、对已发包的村集体山林监管不力造成499亩林木被滥伐等违纪违法行为。陈镇光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1、胶东街道办事处和平庄村村主任刘宗政与村文书管风华、村计生主任兼现金保管刘建梅合伙私分虚报套取的小麦和玉米补贴款9000元。市纪委给予管风华、刘建梅开除党籍处分。其中,刘宗政向党组织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相关部门将依据相关规定对其予以党内除名。

2、胶东街道办事处葛家庄村村文书纪业奎以其他村民名义套取小麦和玉米补贴款5307.14元。市纪委给予纪业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3、铺集镇吴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冯泽、邱家屯村党支部书记邱兆玉未经公开招投标,擅自将各自村庄的工程项目承包给他人建设,市纪委分别给予冯泽、邱兆玉两人党内警告处分。

4、胶西镇寺前村党支部书记吕快尧,未经公开招投标,而是经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会议研究后,将该村工程指定给他人建设。该村党支部成员兼村文书崔晓明,未经村委研究及召开村民会议,擅自与村民协商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延长承包期限。市纪委给予吕快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崔晓明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篇6: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调查处理制度

一、为进一步规范我镇处理违纪党员干部工作程序,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我镇处理违纪党员的工作实践,特制定我镇处理违纪党员的工作制度。

二、对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所犯错误的事实应进行认真的调查核实。调查时,必须由2人或2人以上组成调查组。调查结束后,整理调查材料,写出调查情况报告和事实见面材料。要切实保障检举人、证明人的权利,对检举材料和证人的证言不得向无关人员泄漏。

二、切实掌握案情,听取调查汇报,审阅调查报告、相关材料、主要证据,并由镇纪委与违纪党员干部进行谈话,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案情,同时,要求违纪党员干部写出书面检查。

三、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根据违纪党员的错误事实,对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关条款,召开党支部会议讨论研究,提出处分意见。处分意见要写明违纪党员干部的基本情况,所犯错误的时间、事实、后果,本人应负的责任,错误性质。召开总支(支部)党员大会时,到会党员需达到应到会正式党员的半数以上。同时,一般应通知违纪党员参加。会议首先由党支部通报对违纪党员干部的调查结论及处分意见,听取本人的检查或申辩,然后全体党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允许到会党员为其申辩;最后由到会正式党员进行表决,作出处分决定。党支部决议必须经应到会正式党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

有效。

四、根据处分权限及有关规定,由基层党组织写出呈送审批的请

示,连同处分决定、调查报告、主要证据材料、事实见面材料、本人

检查、本人对处分的意见以及党组织对其意见的说明,一并报镇纪委。镇纪委审理并提出基本意见后,报镇党委研究审议,根据镇党委最后

审议意见,由镇纪委下达批复。根据有关规定,情况严重的,镇党委

没有处分权限的,交上一级党委、纪委审议决定。违反国家法律的党

员干部,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五、党支部应将镇纪委的批复交违纪党员干部一份,同时将处理

结果在适当范围宣布。如违纪党员干部对处分不服,提出申诉的,应

及时转递,不得扣压。

六、本《工作制度》如有与上级党组织规定不一致之处,以上级

党组织的规定为准。

篇7:村干部违纪违法

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市、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社会生活加速向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社会随之快速发展,紧随而来的是征地拆迁、集体资产分配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当前农村村组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呈高发态势,并且明显呈现出集体违纪违法的趋势。2013年宛城区纪委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36件,其中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59件,占全区查办案件总量的43.3%。农村基层村干部违纪违法不仅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新形势、新课题、新任务。

一、当前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现状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现状

1、个别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办事不公。有的农村干部在土地承包、出租和工程发包等工作中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有的依仗权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搞特殊化;有的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有的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想尽办法侵占集体利益,存在贪污挪用公款等行为。

2、个别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混乱。“村财乡管”制度虽然推行多年,但仍有个别村干部利用职权乱批乱支乱用,再加上财务管理混乱和不公开,没有透明度,群众意见很大,容易引发了一些信访举报案件的发生。

3、少数农村干部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工作漂浮。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不够,解决不好,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有的干部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作风简单粗暴,不对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两张皮”,搞内讧和“分庭抗礼”,削弱了党的领导。

4、权力过于集中,权力监督不到位。个别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俨然一个“土皇帝”,工作中不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群众意识和民主意识不强,决策不民主,搞“一言堂”和“家长制”,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权力太集中,监督难到位。

5、制度不健全和制度落实不到位。村务、财务公开工作虽然实行多年,但有的村因制度不全或制度落实打折扣,仍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该公开的没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不及时,粗枝大叶,使群众看不清弄不明,导致群众对村务、财务公开不满意,乃至产生误解和猜疑,民主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农村的安定和团结。

(二)当前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现状

1、队伍不强,业务不精。农村基层纪检干部多是半路出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兼职,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业务知识培训。同时,由于基层工作的不确定性,经常由于岗位调整、人员经常变动等原因,造成纪检工作的脱节。加之农村各基层党组织无纪检工作机构,使得基层纪检工作队伍不同程度存在着业务水平低,专业素质不强的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

2、监督不力、约束不强。从目前我区农村来看,个别村还存在着村民自治我说了算、办事优亲厚友、随意施政等现象。就其原因,一是随着村民自治在农村的推广落实,镇纪委的监督对象村干部逐级演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份多数是农民,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约束国家公职人员的条条框框,大都对他们不管用。加之目前基层政府的职能正由管理型到服务型、指导型的转变,基层政府干部纷纷抱怨村干部不好管理,同样纪检监督也不例外,同样存在着监督不到位,约束力不强的问题。可以说建立完善基层农村权力监督机制刻不容缓。

3、教育不深、宣传不广。当前,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口头教育和书本教育上,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形式陈旧,加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是村级干部,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偶尔搞几次宣传教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很难形成良好的效果,长此下去,教育的基础地位得不到加强,使一些干部很难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不当利益的诱惑,甚至有的个别农村基层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一触即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亟待扭正。

4、制度不全,落实不力。目前,我区大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手段均不够健全和完善。特别是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在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个别村在集体资产管理上存在账实不符、土地转让不按游戏规则办等问题,在债权债务上存在个别干部利用职权长期占用集体资金,在收支方面存在收支混乱、公款私存等问题,这些由于制度未跟上形势发展所产生违法违纪现象,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新一轮的更好更快发展。

5、环境不优,势单力薄。现阶段,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压力大,部分乡党委政府对抓纪委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抓的力度大、查的案件多就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损害当地形象,从而造成基层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时受到很大程度的掣肘,怕纪检监察工作得罪领导、怕影响人际关系,所以对农村基层的纪检监察工作,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尤其是在案件调查不是很积极,从而产生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等现象。同时,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纪检组织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同其他业务部门一起做好其他如拆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工作量之大,甚至可以占到所有工作量的80%以上,而哪一样干不好,基层纪检人员都要受到批评,这从另一角度来说,客观上削弱了纪检人员查办案件的战斗力。

二、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特点分析

一是违纪主体以“三个重点人”为主。“三个重点人”是指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财务人员,村干部违纪涉案主体往往以这“三个重点人”为主,他们往往相互勾结,以权谋私、合伙违反财经纪律、非法转让土地、违法收取费用、贪污挪用公款、失职渎职等。例如,2006年经宛城区汉冶街道钓鱼台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常某、会计常某恒、民兵连长兼任出纳余某、妇女主任袁某等人的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对本社区的超计划生育户,除由办事处按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外,社区另外再收取每户5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协调费。2006年至2013年,由常某经手,该社区共违规收取计生协调费10.63万元,主要用于补贴该社区办公经费等方面开支,其中余某经手收取6.68万元;1998年以来,经由钓鱼台社区支部书记常某、原社区主任邢某同意,在未履行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将集体资金15.373万元借给部分困难群众,其中,常某恒经手借出公款14.773万元,社区原出纳余某经手借出6000元,但借款止今未能收回。四人因强令他人履行非法定义务错误和违反财经纪律错误分别被宛城区纪委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再如2011年宛城区纪委查处新店乡竹园寺村村支书李某、会计黄某以群众名义领取退耕还林补助款103932.10元,滥发奖补23940元,挥霍浪费8926元。2011年5月宛城区纪委给予村支书李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村会计黄某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二是贪污和乱收费案件所占比重较大。从宛城区立案查处的村官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当前村干部集体违纪违法方式无奇不有、花样不断翻新,但是涉及贪污、乱收费方面的案件仍在违纪案件中占据主体地位。据统计,2013年宛城区涉及村干部违纪的59件案件中,贪污类案件10件,违规收费类案件16件,这两类案件共占村干部违纪案件的44%。其中10件贪污案件中,贪污截留社会抚养费有3件,有7件贪污案件同犯滥发奖补错误;乱收费案件中,违规收取建房费、土地补偿金12件,违规收取计生协调费4件。由于截留社会抚养费、违规收费环节较多,且需多人参与,村干部单独作案的比较少见,他们往往整个班子集体作案,利用各自的职务之便合谋实施、上下联手、联合作案。例如宛城区高庙乡大石碑村支部书记刘某合伙村委3名干部截留社会抚养费12000元,每人非法贪污其中3000元。宛城区溧河乡十里铺村原支部书记李某伙同村会计卢某合伙贪污公款13800元,用于支付包括治保主任在内的三人的协调费和为两人各自家中安装的净水器,其中李某贪污5400元;村委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用村4亩实验田抵给包工头勾建富结算了新建村部的剩余工程款109806元;集体滥发奖补74650元;集体公款旅游210858元;还有18600元公款卢某利用管理补偿款的职务便利据为己有,卢某共计贪污24000元,2013年10月宛城区纪委分别给予李某、卢某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三是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比较突出。由于对村干部管理不到位和缺乏有效监督等原因,部分村干部不按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资金使用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造成了村集体“家底”不清,账目不全,账物不符,有的甚至无账可查。2013年宛城区查处的农村违纪案件中,违反财经纪律类案件10件,占22.7%。财务审批制度不严,白条自批自支、公款私存、收费不开收据等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屡有发生,导致部分村干部利欲熏心,继而出现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或者用公款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个别村干部甚至以工资名义套取转移支付款,私设账外“小金库”等。例如,宛城区瓦店镇焦营村朱某自2005年6月任支书以来,焦营村集体收支没有正规账目,财务管理混乱,实际收入都存放在帐外,平时收支只有会计焦某在笔记本上记流水账。经审计核实:焦营村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总收入708909.82元,核算中心暂付款29088.48元,总支出730618.3元,结余7380元。焦营村将集体收入708909.82元帐外存放。

四是违纪违法案件向多个领域发展。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上级拨付涉及民生方面的专项资金越来越多,但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村干部集体利用职权截留、骗取专项资金的违法违纪案件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例如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宛城区河街居委会支书马某及班子成员,利用职务之便,以餐饮费、办公用品等名义虚构事实,骗取财政资金20572.84元,用于缴纳养老统筹个人部分;以收取垃圾处理费、资料费、修路配套费等名义收取163134元,隐匿帐外,由马某个人保管,以端午节、六一儿童节、年底补助等名义私分帐外资金36500元,最终宛城区纪委给予支部书记马某党内严重警告,班子成员甘某等6人党内警告处分。

五是失职渎职案件日渐增多。随着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受拆迁补偿利益诱惑,一些城乡结合部的违法建筑也日益增多,导致违建方面的失职渎职案件也逐年增多。2013年宛城区共查处的村干部违纪案件中失职渎职类案件8件,占村干部集体违纪案件总量的18.1%。如宛城区溧河乡胡寨村党支部书记邱某、主任李某监管不力、失职失责,造成该村6个村民组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出售宅基地338处。该村在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无收费依据的情况下,擅自以“三通费”及拆除押金的名义,向建房户收取费用共35笔合计151400元,入村账用于集体开支,二人构成失职错误和强令他人履行非法定义务错误,被宛城区纪委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三、当前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教育,培养党员干部良好的党性修养 基层纪委要利用例会、宣传栏、远程教育设备等各种形式加强对乡村党员干部、工作人员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和学习。组织各种专题讲座、党员学习等活动,着力构建思想防线,从源头上杜绝腐败思想和行为,加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组织宣传学习先进党员事迹,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观,培养无私奉献和大公无私、严格控制功名欲望和物质需求,节俭清廉的政治本色和人生态度。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干部日常生活点滴中去。

(二)强化职能,以权力约束权力

从体制改革入手,成立起农村基层纪检组,业务上由镇纪委直接领导,赋予其相对独立行使权利的职能,具有与农村基层组织相对等的权利主体地位,财务经费管理与统计财政脱钩,由上一级财政按单位预算,单位提出用款申请,经上级纪检、财政审核后,划拨使用。纪检组独立行使执法办案的权利,从根本上解除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能放开手脚开展工作。

(三)完善机制,构筑农村基层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途径,所谓治本抓源头,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实施。故而,我们要结合好农村基层工作特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考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强化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制度,创新建立巡视督查、联查联办案件制度,在制度建设和落实上下狠功夫,真正做到靠制度管理人、靠制度约束人,充分发挥好制度建设在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

(四)更新观念,筑牢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大量案例表明,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之所以会走上腐败的路,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因此,思想教育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取得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成效,就要从教育入手,不断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要大力推进教育制度化,全体受教育化的倡廉教育工作大格局,既要改进和加强口头教育、书本教育、又要依靠制度,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接受群众和实践的教育;既要引导干部加强自我教育,又要加强组织对干部受教育情况的有效监督,如党内谈话、民主生活会等,把反腐倡廉教育同监督惩处密切结合,使干部不能不进行自我教育,也不能不接受教育,使广大干部从思想上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五)强壮根基,提高农村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是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开展的根本所在。在队伍建设上,首先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形成依法办事的理念。其次业务上要精益求精,要通过一级抓一级的方式,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素养。并要通过参加实践锻炼、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再次要加强农村基层纪检监察人员的交流,可采取内部和外部交流,横向和纵向交流,上级和下级交流的办法,改善队伍结构,使基层纪检干部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六)拓宽渠道,形成防腐倡廉社会化、全民化大格局 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就是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专门监督机构以外的监督,即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舆论的监督及不断扩大社会各阶层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将党的一切工作臵于阳光之下,以体现对权力监督的社会性、民主性和广泛性。而强化约束手段,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保障,强化权力监督及约束手段应贯彻和体现如下原则:

一是坚持民主,就是在设定监督形式和手段时、要尽最大可能保证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并赋予群众监督意志的权威和效力,比如群众听证会、外聘纪检监查员等方式。

二是实行公开,公开是一种最好的监督形式,包括工作程序、职能权限、财务收入、重大事项的决策等各项工作都应该尽可能的进行公开,并逐步规范完善。

三是规范程序。程序本身就是一种监督,坚持程序就可以避免以权谋私,如:农村拆迁集体资产分配,村级项目建设工程招标制。

四是对村两委会实行换届审计制,确保给老百姓一个明白,给村干部一个清白。

篇8:村干部违纪违法

一、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 龙街镇查处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从案件错误性质来看, 主要集中在失职渎职类、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贪污贿赂类。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案件中又以违反土地管理案件居多, 贪污贿赂类案件主要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失职案件。二是涉案金额较大。如万海村委会矣草村小组原组长一次性侵占公款达8 000元。

二、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

村组干部作出违法违纪案件行为, 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 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村组干部教育管理不严。由于龙街镇镇域面积大, 农村各项事务繁忙, 加上村组干部居住分散, 集中不便, 从而对村组干部教育培训抓得不够, 虽然每年也举办村组干部培训班, 但政治学习、廉政教育时间少, 致使部分村组干部廉政意识不强;加之部分村组干部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小组会议等制度执行不到位, 致使对村组干部的监督苍白乏力;三年一届的村组换届选举, 直接影响镇党委政府对村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管理。二是财务监管不严。近年来, 龙街镇实行了“村账镇管”制度, 对整治农村财务账目混乱状况、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村账目监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镇财务人员负责给村组做账, 在审核、监督村组的收支时, 只要票据正规就可以入账, 使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合理化。此外, 还有少数村, 由于村主要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 审批不及时, 导致部分村组出现做账不及时的现象, 使得一些村组干部有空可钻, 从而出现贪占挪用集体资产, 侵害群众利益等现象。三是村务公开不规范。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 村委会应当定期将村级财务公开, 包括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审批等事项。但实际上, 有的村组干部为谋取私利, 不想让群众了解村务、政务和财务, 加上镇上对村务公开督促检查不够, 使部分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主要存在三种情况:即半公开, 将一些群众不关心、无关痛痒的事项予以公开, 而群众真正关心, 诸如宅基地审批等不予公开, 糊弄群众;假公开, 将一些公开的事项进行“艺术处理”, 公开内容不真实, 欺骗群众;再者就是不及时公开或者不公开。四是干部待遇偏低。由于转移支付资金有限, 加上村组干部人数众多, 干部工资待遇偏低。村书记、主任每月只能领700元左右工资, 副职每月400元, 委员200元, 组干部只有100多元甚至不足100元, 有时还不能及时发放。离开村组干部岗位后, 工作年限长的, 每年能拿到千元左右的补贴, 工作年限不长的什么补助都没有。工资待遇偏低, 使得一些干部产生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思想, 有机会能捞就捞一些。五是权力过分集中。在农村, 由于特权思想严重和依法治村意识不强, 致使部分村组级组织权力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他们对村组事务起着最终拍板定音的作用。因此, 这些人容易成为被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 如果一旦把握不住, 经不起诱惑, 就会滑入腐败的深渊。

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工作责任心不强。一些村组干部, 不能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 争权夺利有余, 对群众对工作负责不够。工作中被动应付, 敷衍塞责, 对集体、群众生命财产漠不关心。二是不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但一些村组干部由于不重视学习, 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 他们认为, 事务是实的, 学习是虚的, 身处最基层, 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即可。因而忽视了政治学习, 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 没有真正解决为谁服务, 为谁掌权等重大问题, 价值观错位, 人生观扭曲。对当今社会一些腐败现象见怪不怪, 跟风效仿, 最终“自然”地走向歧途。三是法纪观念淡薄, 心存侥幸心理。由于所受教育程度低, 一些村组干部对贪污受贿要受到党纪国法制裁都知道, 但在日常工作中, 尤其是在收受他人好处时, 认为“我给你办事, 你给我好处”合情合理, 不知不觉中收受贿赂。但也有少数村组干部并非不懂法纪, 而是抱着侥幸心理, 认为贪污受贿是在“一对一”情况进行,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别人发现不了;还有的认为别人在违法犯罪, 也没有被查处, 因此, 自己做了也不会被查处。结果是胆子越来越大, 最后, 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不能自拨。四是封建腐朽思想严重。国家制定的一些基本国策, 作为村组领导干部, 本应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模范遵守国家政策, 为群众做出榜样, 但是有一些村干部落后思想根深蒂固, 带头破坏或违反国家政策, 搞以权谋私。在受查处的村组干部中, 有因为包庇亲友违纪生育受到查处的。

三、遏制村组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对策

村组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但影响坏、危害大。遏制村组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 显得尤为紧迫。

1. 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教育。

内因是根本, 外因是条件。当前, 村组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现象, 从根本上说都是自身素质差、缺乏自控能力造成的。因此, 加强对村组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全面提高干部素质, 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是有效遏制村干部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根本措施。要认真总结经验, 积极探索, 增强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及时性。在教育形式上, 既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引导村组干部向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学习, 见贤思齐, 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又要利用反面教材, 对村组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以案明纪, 引以为戒, 警钟长鸣。既要对村组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方面的理论灌输教育;又要采用讨论交流、参观考察等形式, 对村组干部进行生动活泼的反腐倡廉教育。在教育内容上, 重点要强化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强化宗旨教育。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引导村组干部对照科学发展要求, 查找思想作风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地位观, 坚持立党为公, 掌权为民;增强宗旨意识, 清正廉洁, 真抓实干、勤政为民, 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都从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是要强化法纪教育。要组织村组干部认真学习《纪律处分条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刑法》、《行政许可法》等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 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懂得什么是党的纪律所允许的, 什么是不允许的;哪些是合法的, 哪些是不合法的。自觉用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来约束和规范自身从政行为, 切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 自觉依法照章办事。三是要强化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要教育村组干部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 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2.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强化监督。

一是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是村级民主监督的基础, 没有公开, 就没有监督。实行村务公开, 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 凡属村里的重大问题, 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都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向群众公开, 遇到突发的重大事项应随时向群众公开, 听取群众意见, 以保证公开的时效性。公开的内容必须保证真实性, 不能摆花架子、走形式, 搞假公开、半公开、不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 它应包括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各项收支、各项财产、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干部工资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二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完善民主理财小组制度、村账镇管制度、县镇定期对村组级财务审计制度等。各村要安排专人负责财务报账工作, 要依法选举成立村民理财小组。镇级农村财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必须逐笔审核原始单据, 监督财务收支, 对不合理、不合法的票据坚决不予入账, 对未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的票据坚决不予入账。对不按规定报账, 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 除对责任人作出处理外, 还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三是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要改变目前有的村党总支 (支部) 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不管事情多么重要、是否可行、结果如何, 动辄就自己拍板的情况。村里的重大事项, 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经村级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有的还要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 决不能个人说了算。四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明确村党总支 (支部) 书记为村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镇党委书记则是村镇范围内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腐败, 应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五是加强党内监督。要利用党小组会、总支 (支部) 大会、支委会以及各种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 针对干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大力发扬党内民主,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纠正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 提高村级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3. 完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基础。选好干部, 用好干部, 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将素质高、作风实的人员选进干部队伍。一是要把好选举关。实行“两推一选”等制度, 选举出一些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好干部。但是, 有些地方发生了贿选、逼选等现象, 使人民群众不能选举出自己满意的“当家人”。因此, 一定要把好选举关, 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二是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农村干部队伍, 以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学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 以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 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 为 (下转104页) (上接98页) 村级干部队伍储备生力军。三是要规范村干部报酬。拿得太多, 群众有意见, 太低则影响干部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各村的经济发展状况, 经群众讨论, 村党支部、村委会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 并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对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村, 镇政府一定要帮助落实村干部的报酬, 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四是要克服“家族村官”现象。书记、村长“一肩挑”容易产生腐败, 由同一个家族中的人担任也会导致集体腐败。

4. 加强村组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实行村组干部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审计, 是一种新的经济监督形式, 它通过镇审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规定, 对村级领导班子和主要干部在任期间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进行审查核实, 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这样做, 有利于客观公正地核实干部任期内的政绩;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任期内遵纪守法、廉政勤政情况;有利于对干部的缺点错误早发现、早提醒, 促其改过;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少数干部的违纪违法甚至经济犯罪行为, 避免给集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要不断完善对村组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定期对村组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要重视审计结果在村组干部评先评优中的运用, 对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组干部要从政治上经济上大力奖励。

5. 加大查处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

上一篇:全科医师规培—中医科培训计划下一篇:学生会部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