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024-04-12

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共10篇)

篇1: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受当前社会思潮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和外来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造成了我们一些干部思想观念的混乱、道德标准的下滑。

(二)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一些领导干部自身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没有时时树立牢,高尚的精神没有时时追求;少数干部适应了四平八稳的工作节奏,满足于低水平运转的工作效率,总以为自己是机关干部,工资有保障,不努力也会有大发展,不干事也会有大收获,有的还认为机关工作就应该以享乐、消费为主,吃点喝点玩点也应当,反正各地都是这样。

(三)制度管理落实不力。制度是作风的保证。但目前我们对干部的管理,缺乏跟踪管理和有效监督,还没有建立和形成一种激励人想干事、干好事、多干事的管理机制。有些部门制订规章制度不从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出台的制度既不管人,也不管事;有的部门管理制度制定得多,但认真执行的少,是挂在墙上、喊在口头上,或者是松一阵紧一阵,执行缺乏连续性,落实没有实效性。

(四)领导示范不够。党言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等,这些都说明领导干部的道德表现、品德趣味对社会精神的带头作用。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并没有做出好的榜样,没有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没有成为正气之风的表率。这也是造成一些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思进取的原因。

篇2: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思想消极不进取。一些机关干部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热衷于比待遇、比条件、比享受,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有的畏惧困难,对工作能拖则拖,能推则推,不负责任;还有的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先争优的勇气。

3、工作漂浮不务实。少数机关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愿深入基层一线,不愿开展调查研究,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衙门作风盛行,服务态度不好,门难进、脸难看;工作效率不高,人难找、事难办。

4、纪律散漫不严明。个别机关干部慵懒散漫,对工作麻木不仁,冷淡厌烦,要求不高,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仅仅满足于一般性常规工作任务的完成。有的上班迟到早退,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有的甚至溜之大吉,玩麻将打扑克,有的干脆成伙结伴下基层吃喝玩乐,败坏了党和干部的形象。

篇3: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近年来领导干部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同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相比, 同领导干部肩负的历史重任和职责相比, 同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和期望相比, 还有一定差距。近年来, 领导干部在道德操守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够深刻

有的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认知偏差, 认为只要有经验, 不学理论也能应付工作, 以各种理由为借口, 整天陷于事务, 忙于开会, 穷于应酬, 无暇顾及学习;或是浅尝辄止, 满足于一知半解, “读书读个皮儿, 看报看个题儿, 文件看个大意, 阅后锁进抽屉”, “不读书, 不看报, 跟着感觉凑热闹”。有的领导干部理论与实际脱节, 要么不顾实际照本宣科, 把理论与实践简单对号, 照抄照搬, 不善于用正确的理论改造主观世界, 不善于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来运用理论, 要么喜欢在名词、概念上做表面文章, 讲道理头头是道, 一接触实际却束手无策, 说功比唱功还好。由于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总认为理论学习、道德教育是虚的、软的, 因而道德教育难以入脑入心, 导致廉政勤政意识薄弱、理想信念动摇、意志不够坚强, 不能用健康的态度和正确的准则对待人生、规范行为, 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偏低, 没有体现出领导干部在道德实践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他们一旦受到钱、权、色等腐朽思想的侵蚀, 就经不起诱惑, 最终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 成为历史的罪人。

(二) 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近年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个别领导干部在增强效益观念的同时, 也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等现象。只讲实惠, 不讲理想;只想索取, 不想奉献;只要钱财, 不要原则;只顾个人, 不顾他人;把等价交换的原则引入党内。有些干部在理想信念上, 表态与心态不一致, 理论认可与实践认同不一致, 顺境时与逆境时不一致。有的甚至会上讲真理、会下讲歪理, 人前人后两副面孔。与此同时, 个别地方、部门良好的社会风尚有所退化, 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在一些人中受到冷落。社会公德和礼仪风尚, 如敬老爱幼、助人为乐、助残济困、文明用语等传统美德有所淡化。同时, 还多多少少地存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风俗习惯、愚昧的社会现象, 如封建迷信、拉帮结伙等时有发生。少数干部贪图安逸, 缺乏昂扬的斗志, 没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上, 学习不刻苦, 工作不勤奋, 下基层怕麻烦, 接触群众怕丢架子。少数干部自由主义现象有所滋长, 组织纪律性较差, 口无遮拦, 什么话都敢讲, 对一些政治“笑话”、灰色“段子”、消极“顺口溜”津津乐道。有的捕风捉影, 为了个人私欲, 散布消极言论, 影响了团结, 干扰了正常工作。

(三) 工作作风不够务实

有少数干部工作水平一般, 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作风不够扎实, 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 不善于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解决问题。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情况, 拿不出有效对策,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落实。当前干部的浮夸和弄虚作假之风依然有一定市场。群众用这么一副对联形容某些领导干部的作风, 上联是:“上级压下级, 层层加码, 马到成功”, 下联是:“下级骗上级, 层层掺水, 水到渠成”, 横批是:“数字出官, 官出数字”。这反映出, 毛泽东和邓小平提倡的求真务实的作风仍然没有真正成为我们党内工作的准则, 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是倒退了。有些干部热衷于玩数字游戏, 虚报产值与速度;有些欺上瞒下, 搞形式主义;有些为求新求异, 根本不考虑实际效果和群众意愿;有些为求个人升迁, 不讲良心道德, 置党性原则于不顾, 摆花架子, 好大喜功, 急功近利, 搞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有些表里不一, 说话、做事不讲诚信, 对基层、群众承诺的事做不到、做不好;有些为了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名利, 对上级的有关政策、法规视而不见, 消极应付上级, 行政执行力较弱;还有一些干部对成绩加以夸大, 对失误则尽力隐瞒, 好说空话、假话、大话、套话, 哗众取宠, 骗取荣誉, 捞取政治资本。这些行为和作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级乃至中央决策的准确性, 阻碍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四) 以权谋私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些经济部门和企业, 为了取得发展经济的某些政策、优惠条件, 常常用金钱开道, 拉拢腐蚀领导干部, 避开政策、规定、法律的限制, 为他们提供方便;一些权力部门和个别领导, 凭着对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权, 借着人民群众有求于他们, 故意刁难基层和群众,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甚至大搞权钱交易。有少数干部以检查为名, 到被管理对象那儿吃拿卡要。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 为家属、子女、亲友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待遇, 以“合法”形式掩盖不正当目的;或是领导干部之间相互请托, 违反规定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升学、就业、参军、投资、经商、晋升职务等方面提供便利, 牟取不正当利益;甚至有少数领导为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打招呼, 缺乏应有的正义感和办事原则。上述现象虽是少数, 但副作用极大, 影响极坏, 腐蚀性极强。

(五) 八小时以外行为自律较为软弱

能否管住自己的脚, 某种程度是检验领导干部思想上是否有定力、行为上是否有自控力的重要尺度。近来来, 一些领导干部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走进了不该走进的地点和场合, 从而误入歧途。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八小时工作以外、工作区以外、家庭以外的行为是自由的, 感到在个人自由支配时间来点“兴趣爱好”, 不过是给生活加块“调色板”, 组织上既“不该管”, 也“管不着”。在这种思想支配下, 一些领导干部在“三个以外”无所顾忌地把脚迈进了星光闪耀的豪华饭店、灯红酒绿的高档KTV、各种服务一应俱全的桑拿浴室、一掷千金的高级赌场, 热衷于趋炎附势, 忙碌于迎来送往, 逐步滑入腐败的泥潭。另外, 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讲家庭美德、不顾社会公德, 言行失范, 影响形象;有的恃权傲物, 对群众耍横凌弱, 甚至出言不逊;有的不关心社区建设, 不注意邻里团结, 不讲文明、不守礼节, 影响较坏;有的对家庭不负责任, 对配偶不忠诚, 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 家里“红旗不倒”, 外面“彩旗飘飘”, 找三陪、包二奶、养情妇乃至嫖娼宿妓。

二、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 他们在带领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同时, 也实现着道德的升华。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上不思进取, 作风上华而不实, 政治上缺乏原则, 生活上追求享受, 甚至道德观念沦丧, 难以抗拒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 最终导致生活上的腐化和政治上的堕落。而产生这些问题, 既有干部自身素质和主观原因, 更主要的是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不够, 抓得不力。笔者认为, 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放松理论学习忽视道德践行

一些腐败分子在他们的“忏悔录”中, 都把不注重学习, 放松对世界观改造作为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 理论上的成熟, 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领导干部道德缺失往往是从放松理论学习开始的。由不讲学习、不讲政治, 到放弃思想改造, 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直至背离党的根本宗旨, 个人私欲膨胀, 道德也就失去了根基。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成天忙忙碌碌, 浑浑噩噩, 平时很少读书, 很少花时间掌握政策, 即便参加会议、学习, 也往往不用心思, 不肯动脑, 不求甚解, 完全用应付任务的观点去对待学习。有的干部把学习当作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指标”, 以工作挤掉学习, 甚至认为理论学习是专家学者们的事, 自己没有必要学习, 学习会影响业务工作。还有的认为学习是搞形式主义, 做表面文章, 所以平时一有空, 就吃喝玩乐、经商赚钱。由于放松学习, 有些人难免在理论上糊涂、政治上动摇, 进而迷失方向, 分不清是非、辨不了黑白, 面对物欲喧嚣的诱惑, 道德防线就很有可能溃破。当然, 有些部门和单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在对干部进行道德教育时, 重理论灌输、道德说教, 轻能力培养、行为养成, 其结果是造成知行脱节、道德理论与道德行为分离, 未能发挥道德教育应有的作用和效力。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全党:“有书本知识的人, 要向实际方面发展, 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 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 要向理论方面学习, 要认真读书, 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并上升为理论, 才可以不把局部的经验误认为是普遍真理, 才可以不犯经验主义错误。”所以, 不读书、不学习、轻实践是领导干部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 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领导干部的道德操守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 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既要求个人内在的自我修养, 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道德是靠公众评价和舆论监督实现的, 没有公众的经常性评价, 离开社会舆论的监督, 不讲道德的现象得不到及时的批评, 良好的道德风尚就难以形成。这些年来, 我们在道德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方面不断地作了尝试,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反映社会主义道德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政治运行规律、体现领导干部行为特点的基本道德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没有具体化为每个职业、每个岗位、每个个人的行为准则, 使得大多数道德准则因缺少落地的支撑点和连接点而被束之高阁;道德践行缺乏制度、体制、机制协助, 特别是同现实社会的利益原则相脱离, 使道德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践行的动力;缺乏科学有效的道德评价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使道德行为得不到及时的褒扬和奖励, 不道德现象得不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级干部的监督也非常有限, 整个社会缺乏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充分实现的环境和氛围。目前, 在干部选任工作中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在制度体制上, “官必民选”或“票决制”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仍为一大空白。在干部使用中虽有征求群众意见的环节, 但干部的最终使用、提拔权, 还是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甚至个别主要领导手中, 这就必然使一些干部把注意力转向上级领导机关和能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领导人那里, 而不会为对自己提拔升迁没有多少影响的群众诚心诚意地服务。这样一来, 领导干部践行忠于人民、服务人民的道德承诺, 就会因缺乏制度保证而难以兑现。在现代社会, 加强制度建设, 是提高干部道德素质, 使干部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唯有人人都保持对制度的敬畏和尊重, 社会才能走向理性和有序。加强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建设, 要把基本道德观念的要求融入到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中, 使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有机统一起来, 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强制性导向作用, 促进良好的从政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

(三) 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改革开放后, 我国大部分领导干部是受益的群体, 但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 许多领导干部却感到精神空虚和迷惘。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做人要不要讲人格、做官要不要讲官德、崇高理想还要不要追求?如何对待享乐、如何对待金钱、如何对待权力、如何对待升迁、如何看待待遇、如何看待奋斗、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他们对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产生了困惑和迷惘, 甚至在很多方面, 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基本的荣辱感。与计划经济有关的统一规划、服从命令、公而忘私等道德价值被市场经济的功利价值所代替, 传统道德观念由于对现实社会缺乏足够的解释力, 也与市场经济求利性原则有所冲突;同时, 形式主义与“假大空”的道德说教, 也显得苍白无力。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 所以重视物质利益原则凸显出来, 个人的物质利益观念被强化, 加之市场经济实行等价交换原则, 货币金钱是商品交换的中介, 极易使人用金钱衡量自身和他人的价值, 导致少数领导干部价值观扭曲, 滋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 搞权钱交易, 经商牟利, 傍大款, 笑贫不笑娼。其次, 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使经济领域的竞争难免着重追逐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 因而出现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相背离的现象, 出现不择手段投机钻营、争名夺利的现象。市场经济大背景对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造成了巨大冲击, 导致部分领导干部私欲恶性膨胀, 破坏公平竞争, 通过不正当手段制造升迁机会, 损人利己, 以权谋私。甚至将经济领域的一些原则错误地引入政治领域, 公共权力“私有化”, 巧立名目, 为腐败行为鸣锣开道。

(四) 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未能充分彰显

自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中华传统文化在一个时期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和抛弃,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的传统道德价值观成了一个时代被讨伐的对象。原有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统摄功能逐渐弱化, 作为道德核心的最高价值, “真善美”或模糊、或崩溃, 致使神圣的不再神圣, 崇高的不再崇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是积累了五千年的经验, 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安定和谐作出了重大贡献。儒家看到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身体力行的感化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是开启人的爱心、羞耻心而不是强制灌输一种理念, 因此特别了强调“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 强调了作为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者的领导人的道德示范作用。在这方面, 孔子多次强调说:“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说, 领导人的德行好比风, 老百姓的德行好比草。风向哪边吹, 草就向哪边倒) 。又说:“政者, 正也。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实践证明, “上行则下效”, “上有克让之风, 下有不争之俗”, “上清而无欲, 则下正而民朴”, “上重义则义克利, 上重利则利克义”, “大臣不廉, 小臣必污;小臣不廉, 风俗必败”。传统哲学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三件大事, 把“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作为人生值得忧虑的大事。主张道德自律、修身养性、静思慎独, 要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寻找一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 要在功名利禄、醉生梦死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孔颜乐处”。由此可见, 传统文化对于慰藉人的心灵、变化人的气质、涵养人的德性、纯洁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视野, 都有极大的帮助。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者, 其道德修养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是至关重要的。可喜的是, 被忽视了八十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 其价值已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并将之放到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部署。近年来, 四书五经、国学课程纷纷进入一些著名高校、中央党校、大型企业的课堂, 并受到了热烈欢迎, 相信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 文化的影响、教化功能会日渐彰显。

摘要: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对策。

篇4: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当前基层央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基层央行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制度落实年、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在干部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有极个别的领导干部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一是思想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二是学习风气不浓,理论与实际脱节,时断时续;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四是民主意识不强;五是艰苦奋斗意识不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长。

基层央行个别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自身方面看,放松世界观改造,宗旨意识淡薄

一是学习不够。有些领导干部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不够深入和系统,不能很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待事物,处理现实问题,思想认识落后于发展变化的实际。二是放松思想修养。个别领导干部放松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三是有些领导干部存在安于现状、求稳守成思想,缺乏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二)从社会环境方面看,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心态失衡

一是对不良风气存在从众心理。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长期存在的不良风气对基层央行形成无形的冲击,一些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者容易成为不良风气的俘虏。二是对不良风气的惩治存在侥幸心理。有的领导干部以为,作风问题是小节问题,也是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普遍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法不责众。三是对不良风气的诱惑存在不平衡心理。有的领导干部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动辄与大款攀比生活享受,认为自己学历不比别人低,能力不比别人差,付出不比别人少,而收入却与别人相差甚远,享受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心理极不平衡。

二、加强基层央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增强进取意识,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争上游。基层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善于把党的金融方针政策、上级行部署同本行、本辖区实际有机结合,在创造性地履行央行职责、提高各项工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上谋思路,在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深入、扎实开展上用真功,在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上使长劲,不断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改进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端正认识、加强学习、提高领导能力水平

端正思想认识,认真解决理论学习自觉性不高的问题。要从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工作职责、个人成长等方面,讲清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使分支行领导干部从思想上真正提高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自我加压,夯实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明确学习内容,突出学习重点,端正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讨,解决实际问题,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

(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基层央行领导干部应从辖区金融工作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务必讲求实效。坚持联系群众,在处理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情况,为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切实克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浮躁之风。

(四)提高履职能力,加强领导作风建设

1.坚持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注意摆正和处理好同其他班子成员的关系,多沟通,多协调,重要事项集体研究,在班子内大力倡行民主、团结、协作、和谐的良好风气,形成具有堅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领导集体。

2.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实到履行领导职责的过程中和日常具体工作中,把个人的追求和价值融入到央行事业中,融入到央行各项工作中,以领导作风的不断改进和领导职责的切实履行来体现个人的价值和作用。

(五)廉洁自律,加强生活作风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结合人民银行系统长期以来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继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增强领导干部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把加强廉洁自律作为一项重要的和长期的任务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登封市支行)

篇5: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思想上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停于形式,时间观念不强,没有把点点滴滴的零星时间利用起来。对理论的学习缺乏系统性,或是为了进行某一方面理论研究的需要,或是为了应付工作上的需要,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深入了解,对经济知识缺乏系统学习,流于一知半解,影响了理论水平的提高。

为民服务缺乏主动性。主要是党员干部个人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有些干部对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理论学习没有实际意义,对于学习处于一种“自满和知足”状态。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工作太多太忙,平时忙于事务,没有时间学习,偶尔坐下来,也是“走马观花”,沉不下心来钻研,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造成了思想上忽视群众、忽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忽视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工作上淡漠群众。久而久之,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逐步淡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逐步丧失,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出现了滑坡。

监督管理缺乏操作性。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学习方法存在形式单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教育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和奖励制度,考学制度落实得不够理想,造成党员干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深学浅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错误思想,没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基层干部管理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篇6: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乡镇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一级基层政权,乡镇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重要体现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乡镇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及党的事业的发展。因此,扎实抓

好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镇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部分乡镇干部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付出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有少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乡镇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消沉,甚至个别还有违法乱纪行为,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神状态不佳。取消农业税后,部分乡镇干部认为不用收税了,工作轻松了,没有开拓进取精神,工作停留在应付层面,对群众急需解决的热难点问题没有积极应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推诿拖拉。在发展上不是主动去寻求对策,而是眼睛向上,等上级给优惠政策,靠上级出思路,向上要钱、要

物、要政策,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服务意识不浓。一些乡镇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不强,对“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认识不到位,抱怨乡村干部的工作太杂,责任过多,压力过大。个别干部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漠然视之,推诿扯皮,久拖不

决,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最终导致矛盾激化,甚至造成群众

越级上访或过激行为。

三是工作不够细致。有的乡镇干部在工作中,下村蹲不住,到村工作转一圈,当“邮递员”、传话筒,开开会,安排安排,部署部署,就认为把工作落实了。有的干部所联系的村,经常“遥控”指挥,群众长期见不到人影。有的乡镇干部群众观念淡漠,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指导工作指手划脚、指责训斥,“通不通,三分钟”,没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是高高在上,伤害了群众感情。有的乡镇干部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采取推诿、哄骗的方式打发群众,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麻木不仁,影响了党和

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四是对人民群众不亲。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有些乡镇干部

态度极不端正,对下访谈心为群众办实事存在怕苦怕累思想,嫌农村条件差,环境苦,不能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很难沉下来倾听农民呼声,为群众办实事。有些乡镇干部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管不住小节,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处处讲关系、讲私谊、讲实惠。个别干部甚至把下基层到农村下访谈心也当作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个人实惠的手段,身体下乡了心却没有下去,不能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为民办事,所做工作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见表面行

动而实效不大。

二、乡镇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乡镇干部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

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处在基层一线,乡镇工作环境艰苦。工作面广,任务重,各级各部门下达的任务细致而要求高,乡镇干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干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解不完的疙瘩,受不完的气,看不到今后的前景,从而造成精神状态不佳。同时,有些乡镇领导干部认为:我们的工作只有义务,没有职权。如交通问题、国土问题等,他们只有摸底、汇报的义务,没有执法的权力,而一旦暴露问题追究的又是乡镇干部的责任,因此,造成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力不从心,“做天和尚撞天钟”的心态。

2、乡镇干部自身素质不高。个别乡镇干部宗旨观念淡薄,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做表面文章多,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少,把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抛之脑后,不以“公仆”

自律,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工作敷衍了事,却追求奢侈享受。

3、乡镇工作体制不顺。一是乡镇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群众需

求。当前农民最盼望乡镇干部能跑项目争资金,能带领群众搞活市场经济,能精通实用技术服务群众。而落实项目,乡镇政府自身没有资金,只能到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部门又往往门难进,脸难看,落实资金难到位。二是工作指标过高。一些部门指导农村基层工作,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思路、旧办法,给乡镇下指标,压任务,逐年加码,层层签订责任状,而村干部不拿工资,不买账,一切推到乡镇干部身上;三是在提拔使用上,如果

一定程度受到冷落,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受挫。

三、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转变乡镇职能,改进乡镇干部作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要把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合理流动、教育管理作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发展的治本之

策。

1、在更新观念上下功夫。要加强乡镇干部为农民服务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积极主动为民服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盼,解群众所忧,谋群众所需;始终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决策第一信号和依据;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

归宿。

2、在强化培训上下功夫。增强服务功能,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强化乡镇干部培训。根据现阶段农村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需求,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收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开展乡镇干部技能转型培训。围绕农村政策,先进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以短、专、快的专题培训为重要形式。切实增强针对性,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人才少,就培训什么人才”。切实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服务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

3、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在干部管理上,要建立约束机制,实现用制度“约束人、鞭策人、鼓舞人、激励人”,要积极营造一股好学之风、正气之风、团结之风、为民之风。要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干部住宿考核制度、轮流值

班制度、工作去向告示制度,制定奖惩激励措施,把干部住勤情

况与干部的经济报酬挂钩,认真抓好落实。

4、在关心和爱抚基层干部上下功夫。要正确对待基层干部的实际困难。在当今主客观情况都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工作任务是比较繁重,压力、阻力和困难较大。对于乡镇干部在农村工作的艰难程度和辛苦程度,各级各部门要给予理解和同情。对乡镇干部所做出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关注和鼓励。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既要严格要求,同时要给予指导和

正确引导。

篇7: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乡镇干部是务实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少数乡镇干部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积极寻找对策,加以解决。

问题:作风漂浮、方法简单、情绪低落、组织涣散

一、作风漂浮。从调查情况看,少数乡镇干部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上不求实,作风上不扎实,行动上不务实,工作上不落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突出表现为:一是进取心差,工作缺乏创造性。对于上级指示不是从当地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满足于上传下达。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家安在城里,没有长期干的打算。二是事业心差,工作缺乏主动性。少数乡镇干部存在着“三多三少”问题,即被动接受任务的多,主动找事干的少;遇事推诿扯皮的多,主动出主意想办法的少;行动滞后的多,超前行动的少。三是责任心差,工作缺乏务实性。有的乡镇干部沉不到基层,遥控指挥;有的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虚报浮夸,欺上瞒下。

二、方法简单。少数乡镇的主要领导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习惯于搞家长制,大小事情个人说了算,开会走过场,不按原则和程序办事,导致“正职忙,副职松,其他成员磨洋工”。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有的乡镇党委习惯于换换人,调调班子,不愿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三、情绪低落。主要表现在少数乡镇干部工作中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维持工作现状的思想浓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总认为基层干部工作累,没想头,没奔头,没搞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用心,得过且过,工作态度消极,就像算盘上的珠子,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则不动,这种状况在乡镇干部中令人堪忧。

四、组织涣散。从调查的情况看,极个别乡镇班子内部不团结。主要表现为:首先,党政主要领导不团结。党政一把手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比权威高低,争个人意见第一。其次,正职与副职不团结。正职大权独揽,小权不分,家长制作风严重,习惯于搞“一言堂”,副职搞独立王国,分管工作不容正职过问。再次,副职之间不团结,副职与副职之间分工如分家,工作不配合,不服气,不支持,甚至互相拆台,诋毁他人,企图通过告状或舆论把人搞臭,利用组织调整机会把人整走。

原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其一、主观因素。一是少数乡镇干部思想意识混乱。当前实行的市场经济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给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国外的生活方式乘虚而入,导致少数乡镇干部思想滑坡;它的求利性,使少数乡镇干部诱发拜金主义观、发生思想的严重错位;它的竞争性,诱发少数乡镇干部极端个人主义行为;它的自主性,导致少数乡镇干部组织纪律涣散。二是少数乡镇干部自身素质差。主要表现在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三是少数乡镇干部逃避监督。党内监督流于形式,民主生活会走过场;上级监督难以到位,少数乡镇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二、客观因素。一是乡镇体制不顺,乡镇干部责大权小。二是经济待遇低。乡镇干部的生活水平与县直同级干部相比有一定差距,心理不平衡,三是工作压力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县直各部门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最后要乡镇落实。四是环境条件差。部分乡镇办公条件差,信息不畅,文化生活贫乏,少数干部不安心乡镇工作。

对策:关心爱抚学习教育强化班子倾斜政策

一、关心爱抚。第一要正确对待乡镇干部的苦与难。这是理解的基础,在当今主客观情况都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乡镇干部,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压力、阻力和困难是很大的,生活也是十分清苦的。对于他们这种在农村工作的艰难程度和辛苦程度,各级领导一定要了解,要知道,要同情。对他们在历经千辛万苦以后所做出的工作成绩一定要倍加关注,倍加赞赏,倍加鼓励。对他们在工作中的某些不足,既要严格要求,但同时也要能有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第二要正确对待乡镇干部的功与过。广大的乡镇干部在艰苦的农村“第一线”工作,贡献不小,但同时限于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社会条件,具体工作中的失误在所难免,作为上面的干部如何正确地评价乡镇干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如何更多地谅解他们,就很值得重视,值得研究。

二、学习教育。一是着眼于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素质,下力气抓好思想教育。当前要突出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发[2008]1号《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及2008年1月14、15日胡锦涛、贺国强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的学习。二是着眼于提高乡镇

干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主要是要依靠农广校、农职中、党校,学习实用技术,使乡镇干部能有一技之长,能带领群众致富。三是着眼于提高乡镇干部的业务素质,下力气抓好工作方法的改进,领导艺术的提高,全面提高乡镇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采取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化班子。一是科学配备领导班子。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充分考虑到班子成员的年龄、专业、智力、经验、性格等诸要素的差异,注重年龄互补、智能互补、气质互补,实现班子成员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备。二是充分发挥好一把手的作用。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班子一把手民主作风的好坏。一把手作为班子中的“班长”,要坚持“群言堂”,不搞“一言堂”,使一班人真正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三是真正体现优胜劣汰原则。对那些社会公认、群众拥护、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乡镇干部要大胆提拔,委以重任,对那些只做“太平官”,不做创业者,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乡镇干部该降免职的要坚决予以降免职,从根本上扭转乡镇干部的漂浮作风。

四、倾斜政策。一要加大对乡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到位。二要进一步放权于乡镇,要真正归还乡镇一级政权实体应具有的权力,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使乡镇拥有对本辖区的人事管理权、财政支配权、规划决策权、计划协调权、指挥监督权,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灵活运转的管理体制,三要明确地建立一种城乡干部交流的制度。对县直机关中没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年轻人,每年应安排一批到乡镇去工作;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每年应择其政绩突出者,或个人、家庭确有某些实际困难者,调一些到县城的单位;要坚决贯彻执行怀办发[2007]7号《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县(市、区)科级领导干部的选拔要重视乡镇工作的经历。”提拔县直机关干部必须有到乡镇任实职2—3年的经历或有3—5年乡镇工作的基本工龄,否则不予提拔。

篇8: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机关干部,思想作风,问题,措施

一、从源头抓起, 开展学习活动, 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 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学习活动工作中, 要重点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央和省市领导的讲话精神, 掌握精神实质, 提高理论素养, 增强工作中的理论武装和理论指导。同时, 还要按照县委提出的“大发展、快发展”的总体要求, 不断丰富做好岗位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要深入调查研究, 大力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着眼于解决社会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科学决策、推动落实、领导发展的能力。

领导班子要把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学习的重要内容;要健全完善干部学习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干部学习教育。要采取集中组织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要求做到有读书笔记, 有心得体会, 有学习交流。

(二) 认真解决突出问题, 实现领导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在学习活动工作中, 要紧密结合各部门的实际, 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 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意见大的问题。

一是在思想作风方面, 认真检查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情况, 切实解决主观世界改造、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追求错位、思想僵化保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问题。

二是在学风方面, 认真检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情况, 切实解决不愿用心学习、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敷衍了事, 把学习当做装点门面等问题。

三是在工作作风方面, 认真检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情况, 切实解决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 文山会海、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虚报浮夺、不作为、乱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三) 抓住作风建设关键,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在主题教育工作中, 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切实做到心系群众, 服务群众。各科室干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 履职尽责, 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

(四) 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开展。

在学习活动工作中, 要认真开展“和谐班子”创建活动, 以班子和谐带动党风和谐。一是切实改进学风, 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 做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表率;二是带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 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做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表率;三是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 做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表率;四是勇于开拓, 勤于实践,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表率;五是带头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做艰苦奋斗、严格自律的表率。

二、从实际做起, 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加强机关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学习活动, 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按照学习动员、查摆整改、建章立制、总结验收、巩固提高五个阶段, 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取得实效。

(一) 学习动员。

认真进行思想发动, 搞好动员。要组织好学习培训活动, 学习培训以十八大精神为基本教材。同时, 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 立足实际, 突出工作重点, 有选择地搞好学习活动。

(二) 查摆整改。

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切实查找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剖析思想根源, 明确努力方向,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二是认真进行整改。对于查摆出来的问题, 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三是向群众公布整改情况。制定的整改措施和进行整改的情况, 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查摆整改阶段, 重点应突出“六查六看”:一查思想作风, 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 进取意识是否衰退;二查学风, 看学习是否联系实际, 是否持之以恒;三查工作作风, 看贯彻县委决定是否雷厉风行, 效果是否明显;四查领导作风, 看是否独断专行, 是否各行其是;五查生活作风, 看生活是否正派, 情趣是否健康;六查整改措施, 看措施是否着实, 方向是否明确。

(三) 建章立制。

要结合实际, 根据机关干部工作的特点, 深入研究作风建设的本质及规律, 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科学的、管用的规章制度。在建立完善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及群众评议领导干部等制度的同时, 注重制度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四) 巩固提高。

篇9:当前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在各级党委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并采取很多有力措施的情况下,干部作风相对以往有明显改进,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但从有些干部的实际表现和纪委等部门通报的情况看,还有些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着与党性、党规要求和党的优良传统不相一致的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某些方面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有些方面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学风不端正现象

有一些单位和少数同志认识模糊、学风不够端正。一是“厌学”情绪明显,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认为党章党规是老生常谈,系列讲话亦学过多遍,对进一步地深入学习没有兴趣,甚至牢骚满腹;二是“应付”式学习常见,学习方式单一。往往一人照本宣科,听众茫然静坐;开展学习讨论时,大多人云亦云扯闲篇。三是学习要求不高,学习时间缩水。对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讲话,只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求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学习纪律松弛,“门外招招手、门内点点头,请假五分钟,一去不回头。”

(二)违反规定公款吃喝隐形化现象

一是场所转移。一些干部为了逃避被举报和检查,将公款招待由大宾馆、大饭店转移到农家乐或城市郊区一些比较隐蔽的场所;二是化整为零。有些单位将大额消费化整为零,采用拆分开具发票的方式降低消费金额;三是不留真名。有些单位在结账时只留人名不留单位,抹去公款吃喝的痕迹,致使查无实据、难以定性。

(三)违反规定车辆使用不规范现象

一是公车私用。有些单位在重要节点检查时,将公车封存,但检查过后,又公车私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二是超额补贴油费。有些单位,特别是乡镇,工作量大,要经常下村,公车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有的以私车办公事为借口,超额为私车补助油料费。

(四)违反规定操办婚丧嫁娶现象

一是参加宴请的人员范围超出规定,不仅有直系亲属、亲朋好友,还包括同学、朋友、同事。二是筵席规模超出规定并采取手段掩人耳目。有的干部分批宴请、在宴请宾朋時化整为零,今天在A酒家安排朋友,明天在B酒家安排同事。三是制造假象规避风险。有的干部在办理婚丧嫁娶事宜时,不设礼桌和礼单,也不招待吃饭,给人一个看似不收礼不招待的假象,但暗地里通过其他渠道收受礼金。

(五)农村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现象

一是利用职权截留、私分、挪用、非法占有土地补偿款;二是违反“一事一议”制度,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事情,农民群众没机会参与,完全是少数人的主意,如不经村民讨论通过,私自以低价出租、转让、发包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鱼塘等集体资产;三是私分国家下拨的救灾救济款、扶贫优抚款等资金。

(六)从严治党形势下的为官不为现象

一是怕出事不干事。有些干部在遇到重大、疑难或棘手事件时,怕失误挫折,怕出问题,怕担责任,于是为了个人平安,矛盾面前忙躲闪,困难面前绕道走。二是没好处不干事。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深入反腐倡廉建设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措施相继出台与落实,一些干部感到当官太辛苦,付出又太多,却一点好处都没有,每个月的工资就那么点,开始懒政怠政不作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不干事”。三是图省事不实干。有的干部沉迷于机关办公,不愿意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习惯于动口不动手,搞文牍主义、繁杂公文。每天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看文件上,靠打电话了解情况,听取汇报,处理问题。还有些干部习惯于简单省事的“命令—服从”式的管理模式,动辄诉诸强制的管理,管理措施僵化生硬,不考虑社会效果,不考虑群众感受,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二、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的对策建议

当前的干部作风问题虽然只是少数人的表现,但其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很严重。如果这些作风问题不能得到正视与纠正,不仅影响党群关系,影响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而且会滋生演化出一些其它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纵观当前干部作风问题的产生,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在的因素;有个人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有人的思想观念因素,也有干部管理的制度因素。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干部作风的进一步改进,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思想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

一般地说,开展学习教育与提升思想观念是改进作风的首要措施。从理论上讲,作风是思想观念的外在表现,开展学习教育提升思想观念是改进作风的前提基础与必要铺垫,这是不可否认的,也是要长期坚持的。但从实践中看,开展学习教育提升思想观念对作风改进的作用是有限的。虽然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但当前的学习教育方式方法对干部思想观念的提升不明显,而且人的思想观念因不断地受到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和物质利益等因素的冲击,往往处于不稳定的动态变化之中。这样以来,如果仅靠提升思想观念来改进作风,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这方面邓小平也曾指出,“精神这个东西,对少数人可以,对多数人不行;短期内可以,长期不行”。

从作风的形成来看,作风不仅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经过不断重现、反复强化而形成的行为习惯。对于这种习惯,主体在心理、思维、行为上都很已适应,改变起来难度很大。列宁说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实中一些不好的作风,大家都认为要克服、要转变,但真的要转变时,很多人在心理、思维、行为上都不适应,结果是不了了之,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也说明,改进作风,改变行为习惯,仅靠思想引导的力量往往是不行的。党的实践经验证明,改变人的行为习惯,改进作风,必须在思想引导的基础上依靠制度的力量,如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党内作风就有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制度以其权威性、强制性规范人的行为,经过不断重复、反复强化,制度规则就会转化为人的行为习惯,就会改变旧作风、养成新作风。

(二)改进作风的制度设计要科学

制度内容,要严密具体,不能只作原则性要求、一般化号召。人的行为习惯、作风表现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习惯和作风。制度的内容设计要坚持问题导向,每个行业每个部门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最终形成具体细致的制度规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没有笼统的原则性话语,每一条都规定得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实施起来效果就很显著。

制度内容,要理性科学,宽严适当,要体现党的性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但不能走极端,避免片面化、绝对化。比如在反对铺张浪费方面,我们要求开会不挂横幅标语、不摆鲜花,但也有人说连茶水都不要管,这未免太极端。

制度内容,要有实施机制。制度本身不会自动实施,要真正运行起来,要有一套实施机制。实施机制包括实施主体、实施程序、监督措施、检查考核办法等等。没有实施机制的制度是不完善、不健全的。在实践中,很多制度难以执行、没有效果,原因就在于只有“文本规则”,没有相应的实施机制。

(三)强化党员干部作风督查发现机制

优良作风的形成不仅依靠个体的自觉,也依靠组织的有效监督。客观地讲,当前关于干部作风的制度已建立了很多,但实践效果不很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执行不力、落实不够。古人讲:世上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从这个角度讲,完善干部作风的督查发现机制是促进作风转变的重要环节。实践启示,改进干部作风,必须进一步完善作风督查发现机制。一是实行干部作风投诉受理制度。可依托纪检部门、机关党委等机构,逐级建立投诉中心,受理群众反映的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态度恶劣、办事推拖、损公肥私等问题,促使干部改进作风。二是完善随机察访制。借鉴一些地区的成功做法,即组织由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新闻媒体记者等构成的监督员队伍,不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明察暗访,并对一些典型事件公开曝光,达到改进作风的目的。这种明察暗访要做到常态化,并注意保持连续性。三是推行定期评议制。在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的基础上,本着发现问题、改进作风的目的,采用自评、网上评、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对干部作风进行考核评议。

(四)强化问责警示,健全违规惩戒机制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势下,一些干部作风问题依然突出,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对党的作风要求和党纪规定缺乏敬畏意识,认为作风问题不同于腐败问题,是小问题,认为作风问题只要不被暗访到,就没有问题,被问责的可能性很小。一些干部之所以会有这种意识,主要源于作风问题对应的条规制度柔性有余、刚性不足,问责、惩戒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导致作风存在问题的干部被问责不及时、不到位、不公开,制度刚性约束力被消弱,进而又影响到了制度的有效贯彻。对这类问题必须要强化问责警示,建立健全违规惩戒机制。在违规惩戒的对象上,要突出重点,重点定位在顶风违纪、工作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等作风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一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干部要进行必要的惩戒处理;在违规惩戒的方式上,要形式多样、简便易行,可采用书面检查、经济处罚、诫勉谈话、取消评先评优资格、通报批评、调离岗位、暂停职务等方式,也可通过新闻媒体通报等形式定期公布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在违规惩戒的效果上,要注重将苗头性的违规行为处理在萌芽状态,要营造出违规必被问责、必受惩戒的氛围。

(五)抓好领导干部這个关键少数

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制度规范。古人云“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不做,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制度规定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要遵循,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能有“例外”。在制度实施中,只要有一个“例外”,接着就会有两个、三个例外以至更多的例外,时间长了,不遵循制度的现象就会普遍化,最终制度就失去作用,这在制度学理论中叫做“篱笆效应”。在作风问题上,要一视同仁,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权,有“特权”必有“例外”。

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领导干部要予以及时纠正。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可能发生偏离、违反制度的行为,这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问题在于这些行为发生之后,要及时纠正,不能让这些行为泛滥,否则最终会导致制度失效。在实践中,存在着对党员干部管理监督跟不上的现象,注重使用,轻视管理,对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往往是不出问题不教育,不造成影响不谈话。对作风上出现问题的干部,在教育时往往是一般问题点到为止、问题严重组织调整,缺乏从根本上解决的措施,致使有些干部屡教不改,甚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类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对于身边的不良作风问题,一旦发生,不管什么人,都要予以批评,及时纠正。要实行问责倒查追究,除问责当事人外,还要对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问责,用问责提高执行力、用问责促进干部负责。

篇10:干部作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是党建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群众关注的大事,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公信度,要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首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才能够对症下药。对于存在问题及原因,归纳如下几点: 一是领导干部考察全面真实难。目前干部考察通常采用一次性集中考察,考察中又偏重个别谈话、民主测评、查看资料等方法,致使考察者对干部的了解较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应有的深度。几年来,在干部考核问题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趋向,认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就是经济指标考核,存在着就绩论绩的现象,往往只注重收集各种指标完成情况,缺乏德、能、勤、廉的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分析。这样评价干部明显存在片面性,考核结果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实际表现,缺乏较系统、科学性的考核评价办法。

二是干部进出渠道不畅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尚不健全。在干部的提拔使用上,由于单位编制、财政供养、引进渠道等问题,导致想干事的没位子,占着位子的不尽责。如一些领导干部因各种原因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占着单位的编制又没达到退休年龄,在工作中又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为单位的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是选人用人视野不够开阔。《公务员法》实施后,由于身份限制导致地方党政干部来源单一,干部梯次结构不合理,干部选拔任用的范围比较窄。按照目前现行的制度,充实公务员队伍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选调生、招录公务员、从企事业单位调任等方式。而通过招录进入乡镇工作的选调生或新招录的公务员,他们大都不愿到乡镇基层工作,虽然他们有专业理论知识,但由于面对的是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适应能力不够强,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总是一心想调到县级以上部门工作,因而,作为党政干部选拔重要来源的选调生及其他机关年轻干部,缺乏到基层艰苦环境的磨炼意志,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不够深厚。一部分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的选调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各项分管工作开展能力比较差,给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四是公务员调任规定不够具体、细化,给执行带来一定难度。在实际工作中,因工作的需要,拟从企事业单位中提拔调任一些有专业技术,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又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公务员岗位时,由于《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中只是规定了一些基本资格条件,具体执行的细则没见出台,导致在选人用人时尺度不好掌握,如调任科级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这个“原则上”怎么把握?还有对调任人员职务上有什么具体要求,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调任应该怎样执行等等,如果能出台一份具体执行标准,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五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发展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在政治理论水平、岗位职业素质和专业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待优化,企业管理、营销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城镇规划人才紧缺,党政机关的整体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一篇:关于迎新年的话题作文500字下一篇:人事工作个人感想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