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变革促进企业活力

2022-11-03

第一篇:动态变革促进企业活力

变革让铁路焕发新活力

6月15日,全国铁路系统开始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如今货运组织改革“百日”在即,这是中国铁路转变职能、政企分开后,铁路企业自我变革、走向市场、服务百姓送出的一大红利。

3月17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如果说当时人们对铁路改革持有是否仅仅是翻牌的疑问,那么如今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无疑给了人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中国铁路改革在行动。

从这次改革的目标,不难看出无论是在货运组织,还是在服务、管理方面铁路部门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赋予了新的内容。尤其是今后铁路将推出以网上受理、“实货制”运输和全程物流服务为重点的货运组织改革,老百姓通过铁路运货,将享受到网上办理、手续简便,随到随办,“门到门”接取送达等服务“实惠”。这无疑对铁路拓展货运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起到良好助推作用。同时,这也是铁路第一次作为企业进行铁路货运服务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体现出铁老大实行市场化运行、转变服务理念迈出的第一步,意义非凡。

货运是铁路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货运能否更好地适应市场,关系铁路生存与发展大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铁路货运发展总体滞后,所占市场份客持续下降。据了解,1980~2012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占全社会的份额由47.5%下降到16.9%,减少了30.6个百分点;而同期公路货运周转量却增加了28.2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放缓,全社会运输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大宗物资运输需求下降,白货和散货运输需求快速增加,铁路货运压力更加凸显。今年以来,铁路货运量下降明显。1~4月份,全路完成货运发送量同比下降2.4%,其中4月份货运发送量同比下降7%、环比下降5.7%;煤炭、石油、粮食运量同比分别下降7.2%、4.2%和14.2%,降幅均比一季度明显扩大。这说明铁路货运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非常脆弱。而特别值得深思的是,在铁路货运量下降的同时,全社会物流却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一季度,公路、水运、民航分别增长了10.5%、9.3%和4.8%,尤其是快递业发展迅猛,1~4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同比增长高达64.3%。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果铁路货运还只盯着大宗物资,必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必须要通过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全方位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进而提高铁路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铁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货运改革后,客户可以直接通过网上办理货运业务,享受到信息共享、公正公平的服务环境,使办理货运业务更加方便快捷,在阳光下操作,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防止暗箱操作,规范权力运行,为客户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权利,让货主享受到更加公开、公平、专业、优质的服务。为此,这次改革对铁路来说不仅仅是铁路的内部重要一项改革,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最终受益将是广发客户和全国人民。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此次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对其自身讲,可以有效解决与市场

关系不适应的难题,市场竞争力将大为增强。对大交通运输行业来说,这种竞争力的增强也恰是促进行业发展、增强市场活力、突破当前瓶颈、实现良性循环的一剂良药。同时,铁路将实现全方位物流承运作为货运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必然会间接带动整个运输行业稳定运转、拉低成本、快捷方便、更加环保,这也正是未来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趋时适治的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惟进取,故日新,拿出变革的勇气和现实的行动最为难能可贵。通过不断变革,让铁路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让更多的人们享受发展的红利,才是我们共同的期待。改革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给人们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值得期待。

第二篇: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

——肥东一中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与应用总结材料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肥东一中是首批示范高中,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14年荣获合肥市高中教学综合评价一等奖。在信息技术方面,我校注重学科整合,注重应用实效,注重经验推广,进而形成自身特色,学校相继荣获全国多媒体大赛优秀组织奖、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省示范性校园网等荣誉称号。下面就我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与应用总结如下。

一、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正确方向,不随波逐流。

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不能代替学科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学校,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始终保持这样的清醒认识。在我校,评价多媒体课,将信息技术运用作为重要内容,主要看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改,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单方面看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我校是升学预备型学校,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科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到核心作用,任何不利学科教学水平提高的做法,我们都不能忽视。

另一方面,我校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2013年7月,我校投资200多万元,完成多媒体进教室升级改造工程,对教师进行“华银互动电子白板应用软件”使用培训工作,提高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我们知道,随着信息化、数学化时

1

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多改变,必将带来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学教育属基础教育阶段,应在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以营造信息技术教育氛围,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造就创新型、高素质、适应时代发展、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具有宽领域、大容量特征,其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更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特点,在学科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科教学的要素与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必将产生聚集效应,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确立信息技术运用的关键: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普遍推广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为热点、难点课题。在国外,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这是最早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后,教育科研单位和高等师范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市“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均属于此研究范畴。通过5年多的实验与研究,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形成理论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提出整合“阶段论”,即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素养的培养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

2

位教改阶段。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其核心为,让全体老师知道如何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他们所教的课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中小学普遍存在“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硬件建设,轻技术应用;重骨干培养,轻普通群体;重课件参赛,轻日常教学;重教师演示,轻学生参与;重资源储存,轻自主开发。其症结所在,就是信息技术与日常学科教学脱节。我校通过信息技术运用理论和实践研究,分学科召开信息技术研讨会,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探讨,寻找到解决这些普遍存在问题的方法。

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得出如下经验。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其弊端日益凸现出来,如束缚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其优势无法替代,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讲学、讲习,即教师讲为主,学生跟着学,跟着习,名师出高徒,这起源于孔子的游学,到后来的书院,渐成模式。其优势为:启发式、感悟式、引导式教学方式,系统性、完整性教学途径,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我们的观点是,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不可取代传统教学的优势性。学生主体性,不可取代教师的主导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体现在教学上,主要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教师运用数字化,能将传授的知识系统化,运用网络的多媒体手段,拓展学习空间,模拟仿真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教学过程的广泛性,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我们的观点是,以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形成优势互补,

3

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创新之处在于张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强化信息技术的实效。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我校承担的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均选择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题。2005年结题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的“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我校每个教研组承担一个子课题,研究重点是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认识能力。2010年结题课题《探究有效整合,促进优势互补,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是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我校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进行整合研究。2011年,我校李长浩老师申报国家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重点在生物组进行整合研究。我校进行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目标很明确,就是探索出切合本校实际、信息技术与高中基本学科融为一体的整合规律;就是促进本校广大教师的观念更新,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就是促进学校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滚雪球”形式,培养出观念领先、方法科学、技术熟练的信息化教师队伍。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就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学科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验,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

4

建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内容是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探究两者的有效结合点,促进优势互补,形成融入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两者优势的学科教学模式,核心内容为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效性。

我校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方式得的变革,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三次来我校,录制我校宣沫老师多媒体课堂教学光盘,作为教材辅助材料,在全国发行,我校有30多为教师在市级以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010年,崔孝斌、李长浩老师获一等奖,2011年,张文业、胡兴刚老师获一等奖,2012年,朱明振老师获一等奖。近年来,我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研究,撰写30多篇研究论文,有的发表,有的获奖,朱明振老师《计算机辅助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策略》获国家级奖。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我校将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研究,不断变改教学方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办精品高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3年6月

第三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隆湖四站小学

徐昌 2012.8.19

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文章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数学素养的载体,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的同时,也悄然地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变革

一、从传统课堂走到现代课堂。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当今社会已步入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环境和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 从传统课堂走到现代课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是教育的必然趋式。

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教室、光盘播放室,以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教学的选择。我们之所以选择它们,是因为它们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所谓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 2

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

二、依托信息技术,逐步改善教学方式。

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在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和教育信息化论坛上发表专题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中国教育新的跨越式发展”的讲话,他指出:信息化极大地加快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进程。大家都能感觉到,从整个世界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首先使教育的基础设施、传播手段走上信息化,以前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利用黑板和粉笔直接来讲授,而现在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甚至移动通信系统搞教学,导致教学模式的变革。

1.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多样,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 多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为老师们的备课、授课提供了便利,例如:同一个知识点我们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讲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更直观的理解、掌握新知。而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直观地呈现的教学信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特技效果的使用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互作用的体现,更为学生提 3

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增加感知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2.使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在备课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运用, 增强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面对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是不是每个资源都可以被应用到课上,都有利于课堂教学呢?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要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这样经过反复地推敲,认真地研究,使已有的教学原则,认知规律,教育教学的经验和理论最大限度地贯穿其中,从而优化了课堂资源,使学生能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例如数学《简易方程》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从网上寻找有关方程的图片和资料,运用Frontpage 和Fcash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成网页或电子动画。使学生感受到方程的意义,不但为今后学习的解方程铺平了道路,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之美丽、智慧之迷人。由于天平的平衡被破坏,一边变得重一边变得轻……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深深感受到天平平衡的原理,从而优化了教学。

3.使教师更有效的控制课堂上知识点的讲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对于某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根据课堂知识点 4

讲授的情况,有效控制课程进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资源中的试题、练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为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满足他们的个别学习需要。

三、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方式也单一。教师不是授之以渔,而是授之以鱼。当前,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各种信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单一的教学培养学生局限的思维,这将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加会学习。

2.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信息技术自身的动态发展特性,给探究式学习带来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之应用于探究式学习,其选题广,实用性强启发性大。网络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生在浩瀚的“资源海”中探究、发现。

3.有助于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

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素质的培养。信息技术为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竞争、协同等模式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在做商务实训的服 5

装买卖活动中,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组, 分别负责产品介绍、机场接机、酒店入住及合同的签订,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最后环环相扣,完成实训题目,这种相互协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为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促进师生改变学习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第四篇:增强组织活力 促进事业发展

——在太和二小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会上的讲话

郭传金

同志们:

2012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认真做好我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学校党建整体工作水平,根据上级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校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联系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学校组织、党员队伍建设现状,着力解决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强大作用,以优秀基层党组织的全新形象积极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

二、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要求,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抓落实”是指把党的十七大以来关于加强学校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巩固成功经验做法。“全覆盖”是指每名党员都自觉参与,积极行动。“求实效”是指要解决突出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受欢迎”是指基层组织建设符合党员群众工作生活实际,回应党员群众期盼,工作成效让党员群众满意。

三、主要目标

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力争实现以下五个目标:

一是基层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学校基层组织体系,加强支部建设,完善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相对应的党组织设置方式与工作模式。

二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基层党组织队伍。深入开展基层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坚持巩固先进、提升一般、转化后进,促进先进党组织提升率达15%以上,一般党组织升级率达30%以上,后进党组织转化率达95%以上。

三是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激发。建立健全充满活力、永葆先进的党员队伍建设体系,制定完善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措施机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志愿服务,推动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使“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广大党员教职工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四是基层党建工作保障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制度化、长效化的基层党建工作保障体系,在摸清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一些学校长期存在的党务工作力量薄弱、党建工作经费投入渠道不宽、党支部活动场所不足等问题,保证党支部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

五是基层组织运行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主体明确、方法科学的党建考评体系。结合全县教育实际,不断完善党组织职责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内民主制度和党员监督制度,不断健全基层党建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决策科学化水平。

四、工作任务

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具体任务: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着力推进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民办学校、中职学校、农村中小学校为重点,通过挂靠建设、区域联建等形式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确保党组织全覆盖。没有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不达标的基层党组织,要限期整改达标,同时 注意提高现有活动场所的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把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学校预算,专项列支。关心和支持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保障他们的待遇。协调解决民办学校党组织工作经费问题,加大对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帮扶力度。全面实施“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先进的更先进、一般的争先进、后进的赶先进,使每一个党支部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普遍实现晋位升级。

二是坚持提高质量,着力加强和改进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加强在一线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高中生、中职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有计划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和日常管理,开展“一年一考评、三年一登记”的党员评议登记试点,完善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借鉴已有成熟做法,改进和创新教育系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保证党员不论流动到哪里,都能有效纳入组织管理、参加党内生活。

三是坚持选优训强,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鲜明崇尚实干用人导向,加大公推公选力度,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依托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培训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

四是坚持依法治校,着力维护党员民主权利和师生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发展定位准确的章程和制度,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开展工作。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树立维护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完善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党情传万家”活动,坚持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关心、事业上关注、身心上关爱、生活上关照,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老弱病残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重要节庆日看望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党员生病住院由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登门探望等制度,真正将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固党员之基、暖党员之心、聚党员之力、凝党员之魂”的战斗堡垒,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动局面。

六是坚持服务中心,着力在为民服务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喜迎党代会、争创新业绩”为主题,以“三亮三比三评六建”(三亮是指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三比是指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三评是指领导点评、党员互评和群众评议;六建是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性团队、建设效能型部门、建设服务型单位、建设廉洁型班子、建设和谐型集体)为抓手,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要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引导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心促发展、广大党员在立足岗位作贡献上“学先进、见行动”,特色开展“双评选”活动,即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党员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评选优秀教学能手;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我最喜爱的党员教师”评选活动。深入推进“1+1”和“1+2”工程,即局机关每名党员干部要联系一所学校,全县教育系统每名党员教职工要联系2名非党员教职工和2名学生。要认真谋划,狠抓落实,以改善教育民生、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的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承诺。

五、方法步骤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分动员部署、调查研究、深入实施、总结验收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3月)。层层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学习宣传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目的、意义、步骤和方法,认真搞好思想发动,让每个党支部都自觉行动起来,每名党员都积极参与进来。各学校党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推进活动开展,并将实施方案于4月20日前报县教育体育局党政办。

(二)调查研究阶段(2012年3至4月)。根据统一要求和部署,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情况大调查,全面启动“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各学校党组织要从党支部入手,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案例剖析、群众测评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现状进行一次普遍调查摸底。重点调查组织设置是否合理、领导班子是否健全、组织制度是否完善、隶属关系是否顺畅、经费场所保障是否落实、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找准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分类定级评分参考标准,细化党支部等级标准,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初评、召开党员大会评议、基层党组织自评、召开党员群众会议审议以及上级党组织评定五个程序进行评定分类级次,确定先进、一般、后进党支部。各学校党委要分类摸清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并针对三种类型提出整改提高、晋位升级的具体目标,形成综合调查报告,于4月底前报县教育体育局党政办。各学校党组织要认真填写《射洪县“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申报表》(附件6)、《射洪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党支部)调查摸底与分类定级登记表》(附件9)于4月20日前以直属学校、片区为单位报县教育体育局党政办,同时发送电子文档到局办公室邮箱:shjyjbgs001@126.com。

(三)深入实施阶段(2012年4月至11月)。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改后进的要求,根据分类定级情况,围绕争创重点和具体要求,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普遍实现晋位升级,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总体目标顺利实现。各学校党组织将《射洪县 “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基层党组织公开承诺书》(附件7)于4月20日前以直属学校、片区为单位报县教育体育局党政办,同时发送电子文档到局办公室邮箱:shjyjbgs001@126.com;开展“创佳绩、迎盛会”主题实践活动,以“三亮三比三评六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承诺践诺大行动,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和示范行动,切实开展“党情传万家”联系服务师生群众活动,扎实深入推进“双评选”活动和“1+1”、“1+2”工程,围绕发展大局抓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着力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取得实效。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立足创先争优总结工作,对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进行考评,认真总结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务实管用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各学校党组织要对争创工作达标情况进行自查,形成争创工作自查报告,召开党员或党员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初评争创后的级次。局党委将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对学校党组织的自查初评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并根据学校党组织自查初评和党员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结合考核和平时掌握情况,召开专题会议重新认定每个学校党组织级次。年底前,局党委要按照随机抽查、阶段检查和年终评估相结合,基层党组织自评、领导点评、群众评议和组织考评相印证的办法,对所属基层党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进行考评验收。各学校于12月10日前将活动总结报县教体局党政办。

六、工作要求

各学校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作为今年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

(一)落实领导责任。局党委成立教育系统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何天明同志任组长,局党委副书记陈仲芝同志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负责“基

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组织安排、检查指导等工作。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找准抓住本学校党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工作重点,亲自进行动员部署,直接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要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带领党员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二)强化督促考核。局党委将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2012年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督查考核,并将不定时地对各学校党组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活动中闪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做法,并予以推广;对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将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完善考评机制。局党委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专项表彰和工作总结,对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进行考评,七一前夕评选表彰一批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要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各学校党委(支部)书记每季度采取书面汇报、口头汇报等形式就学校党建工作情况向局党委进行述职;局党委将每半年组织基层党组织、党员代表对局党委抓党建工作情况进行评议;年底局党委将对各学校党委(支部)抓党建工作进行考核,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射洪教育网、活动简报、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媒介,广泛宣传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大意义,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学先进、见行动”,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环境,营造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浓厚氛围。

附件:1.射洪县教育系统机关单位党组织分类定级指导标准

2.射洪县中、小学校(公办)党组织分类定级指导标准

3.射洪县民办学校党组织分类定级指导标准

4.射洪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现状大调查情况汇总表

5.射洪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分类名单统计表

6.射洪县“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申报

表(参考样式)

7.射洪县“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基层党组织公开承诺书(参

考样式)

8.射洪县“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党员公开承诺书(参考样式)

9.射洪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党支部)调查摸底与分类

定级登记表

10.射洪县教育系统机关基层党组织情况调查问卷

11.射洪县中小学校党组织调查问卷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测试题库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专业课) 共 3 大题,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请于 30 分钟内完成)

一、单选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00分

1、电阻串并联这样的实验比验证性试验更好的实验方法是( B)。

A、验证试验

B、探究实验

C、探索实验

2、信息化资源,信息化教材。指的是(A )。

A、资源

B、书本

C、课件

D、教材

3、传统教学环境获得知识信息的特定地点是( A)。

A、特定地点

B、特定规则

C、特定教材

4、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惯称“整合”,作为一种( ),有文化变革层面的意义。B

A、主观存在

B、客观存在

C、存在

5、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 B)。

A、互动性社会形成

B、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C、参考性社会成型

6、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惯称“整合”。C

A、整理

B、管理

C、整合

D、教育

7、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谁提出的( A)。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胡锦涛

一、单选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00分

1、传统教学环境获得知识信息的特定地点是( A)。

A、特定地点

B、特定规则

C、特定教材

2、中国教育电化教育第二次起步是在哪一年( B)。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0年

3、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C)惯称“整合”。

A、整理

B、管理

C、整合

D、教育

4、传统教学环境获得知识信息的特定地点是(B )。

A、特定人物

B、特定时间

C、特定认知

5、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谁说的(A )。

A、胡锦涛

B、江泽民

C、周恩来

D、邓小平

6、学生最大的不平等是获取知识信息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哪两个地区。 A

A、发达地区

B、边远地区

C、农村地区

D、城市地区

7、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B )。

A、互动性社会形成

B、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C、参考性社会成型

二、多选题(共 6 小题,每题 5 分)

1、70年代末的两个标志分别是( AB)。

A、电化教育的第二次起步

B、现代视听媒体进入教育领域

C、幻灯片

D、录音机

2、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为学生提供阅读的(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 )、( )学生( )。ABCD

A、背景

B、兴趣

C、发展

D、探索能力

3、学习环境发生的变化也包含( A)与( D)的关系。

A、超量供给

B、等量供给

C、少量供给

D、定量供给

4、在技术哲学领域里,存在( A)和(B )中立说两种说法。

A、价值复合说

B、价值中立说

C、价值言论说

D、复合言论说

5、学会是( ),会学是( )的问题。AC

A、量的问题

B、方法的问题

C、量与方法

D、量与信息

6、物理概念至少有2个因素分别是( )。AB

A、横波的描述

B、质点的抽象

C、质点的描述

D、横波的演化

一、单选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学生最大的不平等是获取知识信息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哪两个地区。 正确答案:A.发达地区

1、杨教授开发的卡拉OK软件要有(字幕 )。

2、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

2、传统教学环境获得知识信息的特定地点是( 特定时间)。

3、传统教学环境获得知识信息的特定地点是(特定地点 )。

3.基本上的三大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指的是(《电化教育研究》 )。 3.《电化教育》杂志期刊在电化教育领域里面,全国528种教育类期刊《电化教育研究》排名第几( 第4 )。

4、技术和网络同是一把(双刃剑 )。

5、信息化资源,信息化教材。指的是(资源 )。 5.杨教授开发的卡拉OK软件要有(古音乐

)。

6.中国现在从工业化社会,转到信息话社会这句还是谁说的( 江泽民 )。

6、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惯称“整合”,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有文化变革层面的意义。 6.中国教育电化教育第二次起步是在哪一年(1978年)。

6、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7.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谁说的( 胡锦涛 )。

7、杨教授开发的卡拉OK软件要有(古音乐 )。

7、信息技术教育第一想到的是(图片 )。

1、信息技术教育第一想到的是( )。

B、图片

2.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惯称“整合”,作为一种( ),有文化变革层面的意义。 正确答案:B.客观存在

3、传统教学环境获得知识信息的特定地点是( )。

A、特定知识

4、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惯称“整合”。

C、整合

5.杨教授开发的卡拉OK软件要有( )。 正确答案:A.古音乐

6.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 )。 正确答案:B.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7.中国现在从工业化社会,转到信息话社会这句还是谁说的( )。 正确答案:D.江泽民

1.70年代末的两个标志分别是( )。

正确答案:A.电化教育的第二次起步 B.现代视听媒体进入教育领域

2.物理概念至少有2个因素分别是( )。 正确答案:A.横波的描述 B.质点的抽象

3、数学的交流手段是( )的话语体系的一种( )的交流。

B、特定

C、技术

4.超市出现的最大优势( )。

正确答案:A.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人 B.促进商品繁荣

5.发展远程教育和( ),建设全民学习,身学习的( )。 正确答案:B.职业教育 D.学习型社会

6、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影响( )。

A、企业

B、学校

C、个人

二、多选题(共 6 小题,每题 5 分)

1、教育技术使教育发生的变化(ABCD )。

A、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变化

B、教材的概念和教材的形式发生变化

C、教学环境发生变化

D、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2、学会是( ),会学是( )的问题。A C

A、量的问题

B、方法的问题

C、量与方法

D、量与信息

3、70年代末的两个标志分别是( )。AB

A、电化教育的第二次起步

B、现代视听媒体进入教育领域

C、幻灯片

D、录音机

4、数学的交流手段是( )的话语体系的一种( )的交流。

BC

A、方式

B、特定

C、技术

D、思想

5、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为学生提供阅读的(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 )、( )学生( )。ABCD

A、背景

B、兴趣

C、发展

D、探索能力

6、现在教育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接触知识的最初,结实、给予的知识是正确的,而不是( )或者( )的知识。BC

A、正确

B、错误

C、概念

D、概念性

二、多选题(共 6 小题,每题 5 分)

1、简短文本说的是( 目录、表格、图形、图表 )。

1.教育技术使教育发生的变化(A.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变化 B.教材的概念和教材的形式发生变化 C.教学环境发生变化 D.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提高(科学文化 )和( 健康素质)。 2.数学的交流手段是( 特定)的话语体系的一种( 技术)的交流。 1.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影响( 企业.学校.个人 )。

1、学习环境发生的变化也包含(超量供给 )与(定量供给

)的关系。

2、超市出现的最大优势( 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人、促进商品繁荣)。 3.物理概念至少有2个因素分别是( 横波的描述 .质点的抽象 )。

3、卡拉OK最大的(优势 )就是( 参与)。

4.杨教授开发的卡拉OK软件是( 背景画面)与( 诗词大意)相接近。 4.发展远程教育和( 职业教育),建设全民学习,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

4、现在教育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接触知识的最初,结实、给予的知识是正确的,而不是(错误)或者( 概念)的知识。

5、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背景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 发展)学生( 探索能力 )。

5.学习环境发生的变化也包含(超量供给 )与( 定量供给 )的关系。

5、在技术哲学领域里,存在(价值复合说 )和(价值中立说 )中立说两种说法。

6、教育部为什么委托西北师范大学组织全国培训班。因为有两位老先生,这两位分别是(南国农、萧树滋 )。

6.教育部委托西北师范大学组织全国培训班的同时建立了两个组织叫(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

)。

三、判断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杨教授开发的卡拉OK软件不朗诵。对

2、传统教学环境最大弊端是信息封闭。对

3、教材和资源的最大区别是在质量上。对

4、 90年代至今的标志:超越单向传播的新媒体,学习形式的新变化,教育形式的社会化.。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目标。对

6、质量表现在传统的文字教材上。对

7、用信息技术只给物理课程带来了教学方法。 错

三、判断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封闭环境与开放环境的关系是教学环境的变化。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可持续经构造展。错

3、 90年代至今的标志:超越单向传播的新媒体,学习形式的新变化,教育形式的社会化。对

4、传统教学环境最大弊端是信息封闭。对

5、1980年,《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期刊成立。对

6、黑板的功能是表现出画面的一个媒体。对

7、在技术哲学话语中,在面向社会问题的技术哲学考察中,技术是一个固化的定义。错

三、判断题(共 7 小题,每题 5 分)

1.小麦没有生长周期。(错 )

1、一般认为,主体客体化即“客观化”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客体主体化是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错 )

1、 90年代至今的标志:超越单向传播的新媒体,学习形式的新变化,教育形式的社会化。(对

)

2.教材的概念和教材的形式发生变化不是一种文字概念,不是一种书本形式,不是教材的概念,而是资源的概念,不是定量的概念,而是超市的概念。(对

) 2.质量表现在传统的文字教材上。(对

)

2、在技术哲学话语中,在面向社会问题的技术哲学考察中,技术是一个固化的定义。 (错 )

3、封闭环境与开放环境的关系是教学环境的变化。(对

)

6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可持续经构造展。(错 )

4、用信息技术只给物理课程带来了教学方法。 (错 )

4.传统教学环境最大弊端是信息封闭。

(对

)

4、1980年,《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期刊成立。(对

)

5、电阻串并联这样的实验过去都是做验证性试验。(对

)

5、教育电影和教育电视的特性:连续的形式,活动与画面。(对

)

5.在技术哲学话语中,在面向社会问题的技术哲学考察中,技术是一个固化的定义。(错 )

5.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著有《电化教育学》。(对

)

6、人类文化的建设不受信息技术影响。 (错 )

7、特定的定量供应,表现最典型的是高中。 (错 ) 7.黑板的功能是表现出画面的一个媒体。(对

)

7.一般认为,主体客体化即“客观化”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客体主体化是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错 )

7.教材和资源的最大区别是在质量上。(对 )

1、1980年,《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期刊成立。

2.一般认为,主体客体化即“客观化”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客体主体化是一个价值实现的过程。

3.黑板的功能是表现出画面的一个媒体。

4、在技术哲学话语中,在面向社会问题的技术哲学考察中,技术是一个固化的定义。错

5、教材的概念和教材的形式发生变化不是一种文字概念,不是一种书本形式,不是教材的概念,而是资源的概念,不是定量的概念,而是超市的概念。

6.封闭环境与开放环境的关系是教学环境的变化。

对 7.电阻串并联这样的实验过去都是做验证性试验。 对

上一篇:低碳经济试题及答案下一篇:电视台员工辞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