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灾难性事件报道的“控负”边界问题——以青岛输送管道爆炸事件为例

2023-02-08

灾难性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报道内容。长期以来, 由于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与制约, 灾难性新闻报道往往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难点和禁区, 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这个报道禁区已经被彻底打破了, 在信息时代, 互联网成为新闻事件传播的关键媒介, 所以传统媒体如何报道灾难性新闻, 保证灾难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尊重受众的知情权, 树立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这是传统媒体面临并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013年11月22日, 在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 传统报纸媒体和外埠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反差。青岛市政府希望运用强制性的手段对新闻事件进行“控负”但是依旧无法控制新闻报道负面信息的传播速度, 反而给自身带来了不利的舆情, 如今, 政府对于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的“控负”尺度是值得人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失语到妄语

在信息时代, 无论是政府还是新闻媒体都需要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 特别是传统媒体必须保证灾难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不断树立的公信力。在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 青岛政府在经过调查后对事件做出批复, 此次事件导致62人死亡, 136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被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 并对此次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在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 公众对于此次事件的起因和处理方法关注度比较高, 公众主要通过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来了解事件的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 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在此次事件发生后, 在短时间内就成为网络热点, 点击率不断提高。但是, 调查显示, 传统媒体所报道的新闻内容与网络媒体报道的新闻内容差距较大,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为了掩盖事实, 要求新闻媒体只能报道好的一面, 负面新闻被掩盖。事实上, 在网络时代, 负面新闻根本无法掩盖, 传统新闻媒体的做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受到公众的质疑。

在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 该事件纷纷占领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但是也正在新闻媒体加大该事件报道力度的同时, 人们发现青岛传统媒体一直在淡化该事件, 虽然传统媒体也在头条板块上刊登了这次事件, 但是文字的字号相对其他板块小了很多, 而且文章的标题也偏离了新闻事件本身, 还有部分传统媒体对于这次事件的起因和过程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大篇幅的在描述救援的过程。相比青岛传统媒体而言, 一些新媒体和网络媒体不仅把此次事件当作版面的头条, 还加粗加大了新闻报道的字体, 并在合适的位置添加了此次事件的现场图片, 提高此次事件的关注度。新媒体对于此次事件的态度受到了网友的高度关注, 公众开始炮轰青岛媒体, 青岛媒体的报道降低了新闻事件的灾难性, 没有把新闻事件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公众面前, 也没有考虑到公众的感受。但是一些网络媒体对于青岛输油管爆炸事件的报道不仅体现出事件的灾难性, 也体现了新闻媒体的专业性。某专业学者对某新媒体的报道进行了专业性跟踪, 该新闻媒体对于此次的报道是在事件发生后的三小时, 并在后期时时更新事件现场人员伤亡情况, 该新闻媒体的一位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抵达新闻事件现场, 对事件现场的情况进行拍照记录。随后, 在短短的一周内, 该地区新闻媒体发表了将近五十篇新闻报道, 都是和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相关的, 为公众还原新闻事件现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 该地区新媒体还利用信息手段将事件现场采集到的图片上传到信息平台上, 并标记出现场关键点, 受到公众的认可和好评。

在青岛输油管爆炸事件发生后, 在青岛地区有一批特殊的新闻传播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就是青岛市民, 青岛市民利用自媒体记录了新闻事件的处理过程, 并及时把收集到的信息和图片发布到互联网平台上, 实现资源共享, 为外埠媒体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在全国各地区媒体与青岛市民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下, 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才没能被控制, 打破了青岛政府对该事件的封锁, 还原了新闻事件的真相。

二、不同身份的语境

从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可以看出, 在信息时代, 想要封锁消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新闻事件的公布并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 青岛政府为了能够稳定社会秩序, 降低此次事件对当地利益的影响, 政府和当地媒体一直在努力控制此次事件。在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 当地政府就对当地新闻媒体发出了指令, 要求新闻媒体淡化此次事件的报道, 并要求媒体不发表新闻事件现场的图片, 也不对此次事件做出任何评论。青岛地区公众通过自媒体发布的报道在两天之内都被删除, 虽然政府一直在加大新闻事件的“控负”力度, 但是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依旧无法被垄断。对于灾难性新闻事件, 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量更多, 政府和当地新闻媒体必须及时公开新闻报道, 如果当地政府和新闻媒体一直不对外公开新闻报道, 那公众的知情权就无法得到保障, 新闻媒体的价值和功能也就会发生改变。事实上, 灾难性事件本身并不是重大新闻, 重大新闻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灾难性新闻的救灾过程。新闻媒体对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最终往往会转变成对救灾过程的报道。

三、灾难性事件的“控负”边界问题

相比其他题材的新闻事件, 灾难性事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发性, 二是破坏性, 三是伤害性, 四是地域性, 灾难性事件的以上特点要求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如今, 业界一直在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语境进行研究和争论。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灾难性事件的“控负”, 青岛新闻媒体的做法降低了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 拉大了受众和新闻媒体之间的距离。虽然很多地区的政府一直在宣扬要对灾难性事件进行“控负”, 但是实际上政府是希望把负面报道的传播途径控制住, 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 很多责任人开始逃避责任, 不接电话, 不露面, 甚至采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法来掩盖事实。青岛地区政府把新闻媒体变成自己的眼线和跟随, 严重干扰新闻工作者开展采访工作, 并利用金钱来收买新闻工作者。如果灾难性事件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那将更多的隐藏了政府官员失职等问题, 灾难性事件实际上是对当地政府职能的批判, 当地政府对于当地新闻媒体行为的限制会引起公众的恐慌, 也会让公众感到不满。在新形势下, 新闻媒体必须增强创新意识, 实事求是, 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增强责任感, 履行好新闻媒体的责任。除此之外, 各地区政府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 并主动求变, 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发挥出自身的职能。

四、结语

如今, 灾难性事件的数量并不少, 而且导致灾难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在新媒体时代, 灾难性事件是对政府职能的一次严峻考验。从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可以看出, 在事件发生后, 当地政府为了掩盖事实, 把当地新闻媒体当作工具和眼线, 一再掩盖事实真相, 甚至不让新闻媒体对此次事件进行报道和评论, 这不仅体现出新闻媒体的失职, 更是当地政府的失职。在信息时代, 对于灾难性事件的“控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 青岛市民第一时间记录了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处理结果, 并把拍摄到的图片和记录下的文字上传到信息平台上, 为新闻媒体发布报道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新媒体背景下, 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除此之外, 政府也必须发挥出自身的职能, 对新闻行业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保证灾难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尊重受众的知情权。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 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往往对是传统媒体是一种考量, 如何发挥传播主渠道作用, 树立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都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作者以青岛输送管道爆炸事件为例, 详细分析了灾难性事件后媒体报道的相关表现, 并对灾难性事件“控负”的边界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灾难性事件,媒体报道,“控负”边界

参考文献

[1] 当媒体面对生命——再谈灾难报道的伦理规范[J].中国记者, 2015 (03) :36.

[2] 靖鸣, 马丹晨.地方媒体本地负面新闻报道的怪象与消解——以青岛媒体报道“11·12”输油管线爆炸事故为例[J].新闻爱好者, 2014 (01) .

上一篇:浅议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下一篇:我国破产财产优先受偿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