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状况

2023-03-22

第一篇: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状况

浅谈现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源泉,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源泉,转向高效控制物流系统成本的第三源泉上来。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物流形式的高度发展,企业物流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人们对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零库存、低耗费、及时准确送达目的地成了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流通成本控制问题也成为了各行各业

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在环境、财务核算、管理结构与机制以及具体成本费用控制方面现状的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对改进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一)环境不稳定给物流成本控制带来影响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物流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而企业的各项生产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它也将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物流成

本。一是物流外包环境的影响。在物流高度化的今天,社会专业化分工也越来越细,使得企业供应、销售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以及最终产品大部分要依靠物流外包机构来实现中转流通。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管理。第三方物流市场价格的随意性、波动性,加大了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预测的难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财务状况;另外不少企业也存在“从价”盲目寻求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情况,甚少考虑物流合作方所提供的服务能否真正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不能准确地全方位考虑企业自身的物流成本水平;还有目前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公司推出的物流服务也不够全面,比如:车辆运送没有实施GPR的全程追踪,生产企业难以了解运输车辆和运送物品的在途情况。二是企业内部物流环境影响。企业的产品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首要因素,直接影响着物流成本的高低。目前企业的自营物流因缺乏先进的一体化生产线、物流管理理念和专业性人才以及厚实的物流支撑的金融体系,而导致物流设施设备严重短缺、物流运作不具标准性、物流技术落后或是只盲目追求高技术加大了不必要的物流成本、物流各活动之间的协作性差。这些不利因素也会增长产品的生产周期,加大产品的成本,削减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供需链上、下游市场环境的影响。从供应链来看,由于企业处于波动的采购环境,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把较多的资金投于原材料的保险储备上。部分企业缺少市场调查的环节,没有货比三家,择优购料;不了解供应商的情况就大量盲目地购买,将造成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的不必要的浪费;也相应的增加了材料库存的占用资金。从需求链来看,由于物流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企业没有及时的市场需求反馈,盲目地组织生产,不光会增加物流成本,也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再则,供需链合作伙伴的选择

和合作关系的保持,对于现代企业控制物流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供需链成本得不到优化,上、中、下游不能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企业缺乏对客户或供应商成本构成因素的认识,也势必会增加生产企

业的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财务核算存在制度缺陷目前,我国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过大,使得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核算对象、核算范围不明。通常的财务处理,是将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到了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所以,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根本无法直接得到各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基于这些现象,将导致实际的物流成本大大高于了账

面所反映的数量,造成物流成本信息失真,企业的一些物流费用无法计量,将造成企业管理人员根本无法获取企业物流成本的真实数据,也就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无法对

物流成本进行考核分析和管理。

(三)企业物流管理结构与机制不完善物流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组织和物流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管理组织和直接从事物

流活动的人员,而不仅仅是财务会计人员。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的经理一提到物流成本管理就想到这是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管的事情,组织机构的设置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物流成本管理责任;有些企业将物流部设在生产部下面,只实现了物流成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而其他环节的物流成本则被分散在各个部门里,得不到及时的监督和限制,没有很好的将散落的物流费用进行统一集中的控制,使得大量物流费用去向不明。

(四)物流成本费用控制不力目前,企业普遍存在材料费用超支、人工费用大量流失、机械设备费和活动经费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委托物流费无法控制等情况,使得物流成本失控。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就是进行成本控制。企业管理者除了对企业的物流总成本进行分析外还要分项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考核产品流通成本的计划情况,指出成本节约(或超支)的金额数量以及存在此种现象的原因,进一步寻求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制定节约成本开支的具体措施,从而挖掘企业内部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

二、现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改进措施

(一)熟悉环境变动以减少对物流成本控制的影响在物流外包上,物流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第三方物流市场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的、详细的市场信息。最好与专业物流公司建立长期的、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将非核心业务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分项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在低成本高效益地完成非核业务的同时,进一步集中精力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获取最低成本化的高质量物流服务。在企业内部物流环境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引进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复合性人才,实施物流规划:通过设计产品物流流程图,合理选择物流方案,建立物流信息平台追踪管理,运用先进技术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系统分析技术、储存理论等实现运输优化、配送优化和储存优化。针对采购和销售环境,应通过资质考核与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和销售商,与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通过共享信息来相互协调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及所有利益相关人。再将资金流与信息流综合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企业价值链。要多方搜集上下游客户信息,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制定“一对一”计划,将自己的企业资源计划(ERP) 和供应链管理系统与上下游客户的ERP系统进行集成,建立物流信息化网络,拥有企业自己的数据库资源,及时处理订单,确保交货日期。

(二)建立适宜的物流成本财务核算制度首先,针对现行会计制度在物流项目设立方面存有的缺陷,企业应根据自身所涉及的物流活动分类编制物流成本的科目,而不是直接将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到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表格对各个项目进行统计,并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

(三)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机制从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和需求看,应注意和重视综合性职能机构的建立。企业应积极建立脊椎组织机构模型,该模型能调整好企业的组织结构,理顺各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的关系,明晰权责,以便为下一步的物流流程设计、绩效考核激励体系打下基础。良好的组织结构不仅仅是保证企业高效运作的根本,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在事务性工作上所消耗的精力。企业必须组建一个多功能的物流管理团队,该团队帮助构建和执行企业的物流策略,引导企业整合参与物流运作的内部物流组织,使产品能快速到达客户手中。该团队人员来源于库存管理、物流(内部、外部)、客户服务、销售和市场(敏感行业)以及信息系统。同时,企业应当建立物流成本费用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物流成本费用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四)着力于物流成本费用控制一是材料费用的控制。材料在价格方面的超支,主要是由于:发生远距运输增加费用;没有经济合理地组织材料运输,发生多次中转费用等造成的物流成本的增加,可采取价格控制的措施,例如实行买价控制,不仅采购员把原料的价格控制在预算价格之内,物流技术人员也要对材料的规格和性能指标进行技术分析,以降低成本;还可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争取材料直拨,减少中转环节,计算好经济库存,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匹次,并加快货物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在材料管理方面,应检查材料采购计划是否由物流技术或预算人员编制,材料耗用是否按计划实行;材料是否因仓储不当而造成损耗量大、材料入库、出库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材料领用手续不全,造成库存材料账面不实;是否存有赊欠材料不及时挂账的情况,将赊欠材料不入库而直接进入现场使用,造成材料成本失真等情况。

二是人工费用的控制。物流人工费用的超支,主要是由于实际用工数超过预算,所以我们要从用工数量上加以严格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控制物流成本的目的。例如:采用派工单的形式对那些无法零星用工的费用进行计价,具体做法是,由预算人员或派工人员根据定额或以往经验,定出派工天数,完工后还要由派工人员签字确认,最后由物流经理签字。这样就避免了派工无验收、无领导签字、不严谨的状态所造成大量的人工费的流失,大大降低了零星用工天数,也充分调动了物流工人的积极性,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派工单上的工作。同时要以劳动生产率为中心制定人事政策,与物流从业人员签定定额承包合同,采用供应自动化管理,以此来形成用工规范并降低用工数量。三是机械设备费用与活动经费的控制。机械费用的控制,是与物流活动程度的提高,物流工时的高速运行紧密联系的。使用本企业的物流设备,则应结合产品特点和物流方案,合理选择设备的型号规格和种类,尽量减少消耗的台班量,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机械,减少机械使用成本。

同时,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机械设备的闲置。而活动经费方面,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费、保险费、企业内部利息,是依据企业自身的固定的土地等资源占有和整个金融体系的资金流动而产生的物流成本,是无法实施控制的。相对于其他,如差旅费、会议费、交际费、教育费等,可以通过事前的物流成本计划,实行定额分配。财务人员也必须严格审查事后的相关原始证据,以避免有关人员以其他活动所开具的发票来抵消此项任务的开销。四是委托物流费用的控制。有效控制委托物流费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是指定一个物流外包最低价,将货源信息分发给不同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类似于“竞标”的方法选择要价最低,服务水平能达到自己所需的物流机构;其二,是熟悉物流市场行情的变动,分派一个物流专员执行物流市场资料的统计,以积累一定的行业环境知识;其三,是因物流合作关系具有短期的变动性,企业最好是针对物流环节选择所需的多家机构,而不是忠于一家物流企业的服务;其四,是企业应该抓合同环节,确定有利于节约委托费的合同价格,将需求重点盯在产品的安全性上,必要时实施外包环节的追踪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外包业务计划的管理,尽量减少物流环节,合理安排,尽快退场。

参考文献:

[1]桂良军:《供需链成本管理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版。

[2]陈平、杜夏:《企业物流成本项目的会计核算分析》,《现代

商贸工业》2007年第6期。

[3]范兴美:《代制造企业生产物流成本管理研究》,《改革与战

略》2007年第3期。

第二篇: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

[摘要] 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当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本管理内容过窄,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不到位,成本管理手段落后,成本管理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不健全。改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应坚持全方位成本控制,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建立企业成本目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充分 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使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营。

[关键词]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要求我国企业在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拟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管理,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对于提高企业整理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不应仅局限于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应以整个行业的价值链为基础,加强企业上下游环节以及其他辅助部门的成本控制。这将使得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嵌入到整个市场环境中,成本管理以市场为导向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过于狭隘,往往仅仅重视生产成本,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念除了成本管理外,应同时强调采购、技术、研发和财务等多方面的成本分析,它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系统性管理。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进行正确的成本分析、预算和决策等,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高有力的依据,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成本管理内容过窄现代企业成本是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然而,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过于以生产过程为中心,并为充分考虑到企业非生产部门对企业成本费用的影响。部分企业往往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控制下了很大功夫,却忽视管理环节、供销环节和服务环节的管理成本,成本管理较少涉及到企业产品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这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另外,部分企业过于重视阶段性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成本管理战略眼光。

2.成本管理手段落后先进的科技技术和知识型人才有助于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人才聘用方面大多存在用人为亲的现象,高素质人才招聘力度不够,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同时,企业普遍将成本管理归于财会人员或企业领导者的责任,而将其他部门人员视为企业的生产者,成本管理意识不到位,这会使得企业财会人员虽掌握成本管理知识和技能,但却不懂技术,而懂技术的却又不懂财务。同时,企业基层人员对于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成本控制以及如何控制缺乏话语权,这也就使得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另外,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由于缺乏有效手段,如利用电子化和信息化技术

进行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成本管理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不健全现代企业大多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目标管理体系以及考核评价体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一些企业在制定成本目标时通常以“拍脑袋”的形式,目标制定不合理,对于企业成本应该定多少、节约多少、增收多少等心里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其次,没有明确企业各部门及生产经营各环节员工的责任,成本目标没有按照目标成本管理原则进行逐层细化的结构分解,成本责任未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个人,也缺少相应的考核依据,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导致浪费现象严重;再次,考评评估体系不够完善,考核兑现依据不充分,例如对于成本节约多少奖励多少,浪费多少惩罚多少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可能导致滥罚滥奖的现象,以致打击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4.成本信息无法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成本信息是企业成本预测、计划、决策的依据,对于控制和考核现代企业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企业现存的成本信息问题主要有:首先,当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人为调整成本或乱摊成本的现象,成本账目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实际成本费用,造成账目混乱,信息失真的局面;其次,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或系统不够完善,例如一些热力企业虽然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未将系统末端延伸至生产班组,使得班组不能直接将原始数据录入系统,而是通过专业人员将班组填写的报表数据统一汇总后输入微机,数据输入存在时滞性,事后填补常有发生,很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http:/// 毕业论文

三、改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1.坚持全方位成本控制企业的成本来自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和价值链各个环节,不仅仅包括物质成本同时也包括非物质成本,例如资本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管理,需具备系统性和全局性特征,即应明确成本管理的所有对象和内容,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例如,对于热力企业来说,在日常成本管理过程中,除了严格控制煤、水、电、材料等费用外,还应加强对能源的管理,特别加强对生活用能喝不必要的能耗损失的管理,减少能源浪费;在新建或补建工程方面,应加强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控制,做好标准化设计尽可能降低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成本,同时做好招投标工作,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则需要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加强生产装置及设备管理,同时加强设备日常维护,延长检修周期,控制检修费用,降低检修成本。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应重视全面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它是决定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成败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教育或培训的方式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现代成本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转化为相关的技术和降低成本的有效工具。例如对于供热运行的操作人员来说,不同的操作人员由于经验和技能的不同使得能源消耗比例、设备完好程度以及能否及时发现隐患等都存在较大差异,而增强对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则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术水平,有效降低成本。另

外,我国企业应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并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状况,灵活运用。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运用相关的成本管理方法,例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责任成本会计、倒推成本法以及产品周期成本等,有效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3.建立企业成本目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首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应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全年成本目标,并科学合理的制定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开支指标,将成本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和个人。

实时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任务

完成情况,分析实际发生成本和计划目标成本的差距,加强过程控,并采取相关措施使企业发生的各类成本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其次,结合目标成

本,将成本责任按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进行分解,最终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细化费用指标和考核标准,将成本控制指标与个人绩效奖金挂钩,真正建立全员节流的成本控制局面。

再次,完善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摆脱粗放型核算体系,进一步细化核算单位,将“以单位和部门为核算体系”延伸至“以个人为核算对象的明细管理体系”,并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对于完成指标的给予奖励,而对能未完成指标的则扣奖,充分调动现代企业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4.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成本管理工具。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及与企业财会相关的管理软件建立数据库,加强成本统计分析。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成批、高效、准确处理成本数据,加快成本信息的处理和反馈速度,同时也有助于相关人员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决策效率。例如,目前部分热力企业所建立的网络信息系统大多涵盖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包括生产运行的各项参数直接保存,避免了手工填写、抄写成本统计表所带来的误差。现代化成本管理手段有利于将企业的生产、收费、成本等高度有效的集中,使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营。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应不断的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发 展。

[参 考 文 献]

[1]朱正翔.浅析目标成本法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的科学应用[J].管理纵横,2009(2)[2]朱珺.企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5)[3]王玲.加强现代成本管理促进供热企业发展[J].区域供热,2008(4):29- 32

第三篇:简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会计控制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内部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只有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内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才能确保企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企业虽已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但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使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缺少有力约束,加之外部监督机制的软弱无力,虚假的会计信息生成后很少被发现,因此,导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做假账的行为屡禁不止。从外部环境看,由于政府宏观控制措施、法制建设还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较差。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2.思想认识上存在不足

近些年,企业中经常出现费用支出失控、财务收支混乱等违法乱纪现象,导致财务混乱,使会计提供信息难以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也使各种经济指标考核失去了意义。其主要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上存在不足,导致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薄弱,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尤其是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有章不循,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严格检查和监督。所以,难以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应有的效力和作用。

3.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企业要保持竞争能力,必须要经常调整经营策略、内

部机构等,这就导致原有的控制对新增加的业务内容没有控制作用。根据经营管理范围、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来调整和拓宽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变革与创新已变得尤为急迫。只有不断调整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才能提高效能,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三、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

(一)双元控制主体矛盾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弱化的主体原因。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企业中客观存在的两个控制主体,即企业所有者和受托经营者,并由此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使内部会计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联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纽带。内部会计控制可确保经营人员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真实,切实负担起会计监督和控制职责。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及时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掌握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及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从而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控制。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一方面目前许多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严重忽略了制度之后的操作和改进等问题。许多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仍是挂在墙上做样子,使之成为“聋子的耳朵”,是一种摆设,实际执行情况可想而知。有些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虽然制定得比较详实、周密,但等事故发生和处理时,随意处理,内部会计控制规定的流程成为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使内部会计控制成为说在嘴上、贴在墙上、忘记在行动上的无效文字,这是主观上的不执行;另一方面内部

会计控制的诸多内容制定时是非常原则性的,在现实中的操作性相对较差,对工作时间缺乏指导意义。

(三)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有效的执行主体。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质量和成败。近年来,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会计处理为所欲为,毫无章法可言;还有一些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将业务技能用在弄虚作假和企业偷税、漏税上,导致企业会计账目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低下,直接造成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不力。

二、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1.内部相互牵制的原则

内部相互牵制是指在各岗位间建立互相验证、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进行有关责任分配时,单独的一个人或部门对一项经济业务活动没有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其他部门或人员的查证核对。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一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尽量由不同部门处理,也可委托中介机构,发挥其比较客观、公正的作用。

2.坚持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

一方面,由于会计工作贯穿于单位整个经济活动,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应渗透到单位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另一方面,由于单位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因此,要使各部门和各岗位间形成既相互制

约又具有纵横交错关系的统一整体,只有内部会计控制对全体员工都有约束力,才能保证各部门和各岗位按照单位的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3.成本控制与实际应用并重原则

设计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为了实际应用,不用过于强调其严密性和完整性,应尽量精简机构和人员,选择恰当控制方法和手段,减少过繁的手续和程序,避免重复劳动,使内部控制制度简化,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成本控制。

三、完善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明确设计主体和控制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主体应是企业管理当局,只有它作为主体,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设计者既要熟悉企业经营政策、业务性质和管理目标,还应熟悉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来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来展开的,在设计时必须有明确的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

2.重塑成本费用控制观念

成本是决定企业竞争能力强弱、盈利能力多少的关键。企业在设计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必然要考虑成本费用的控制问题,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制定内部会计控制时应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应树立成本费用控制观念,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业务过程中。在新环境下,要求企业改变传统成本管理控制观念、管理模式,通过成本管理和全过程控制,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目的。

每个企业都应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并加大考核力度。

3.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机制

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再是单一的过程和程序,它包括企业战略目标、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和激励在内的一整套控制制度,把预算编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手段有机结合,已成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手段。首先,应强化对企业的约束力度,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提高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督力度,依据相关法律制度来规范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加快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如通过中介机构,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评估,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有效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其次,应建立多层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明确相关责任人的权利和责任,使每个岗位和个人都处于监督控制之下,避免会计控制流于形式。

4.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通过优化企业控制环境,明确职责权限,划分责任中心,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予以奖励或处罚,建立责、权、利相配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为对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来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保证企业成员具有一定水准的诚信和能力是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使会计人员树立诚信观念,让会计人员意识到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员工的诚信观念,对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5.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应尽快建立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加强资信管理和信用分析工作,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通过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会计风险水平。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控制手段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使得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大大提高。保障计算机系统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以制度为准绳制定详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操作细则和作业指导书,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计算机系统正常进行。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数据输出与输入、文件储存和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以降低内部会计控制的风险水平。

第四篇: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92好论文网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而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而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成本管理模式,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下成本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普遍实行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主要内容的单纯算账报账型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建立健全,已不适应企业的快速科学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成本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敢于看重生产成本管理,而对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容易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甚至导致虚盈实亏;二是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缺乏市场理念模式分析,短期行为严重,没有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需要;三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没有立足于企业发展整体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因而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扩大经营规模,不利于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不断健全,客观上就要求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全新的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宗旨,是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使企业保持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搞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具体要求,把握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一是在微观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价格为基础,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二是在宏观上,建立以财务成本法规为引导,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综合管理体系。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微观管理模式

成本的微观管理也就是企业的成本管理。我国现行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增强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永远是企业管理永恒的课题,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强调对成本费用的计划与控制,从而

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而现代成本管理是为了实现成本责任,提高成本意识,制定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成本效益。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扭转素质低下、管理粗放、产品质量差和成本高的不利影响,具备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小论文。

一是要树立全新成本管理意识。

现代竞争是成本的较量,所以成本意识是最为重要的经营意识。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单纯算账报账型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模式分析,重视事后财务核算,忽视事前预测分析,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益最大化。成本管理要为这个目的服务,必然要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意识,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等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更加强调整体与全局利益,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

二是要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法。

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形式。要注意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并积极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改进提高。一方面,为了使企业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生产成本,而应该将视角延伸到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事前预测和控制分析上,综合考虑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重心由企业内部转向了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了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一项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未来成本等等。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为了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也应当综合运用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班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多种方法。

三是要不断更新成本管理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便利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使管理者及时作出科学决策。同时,还应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四是要建立成本管理专业队伍。

目前,由于很多企业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成本管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模式分析,客观上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应

当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财务人员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认识,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企业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同时,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建立成本管理专业队伍,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培训班,借以提高他们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宏观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现代产权理论为依据,以公有制为基本形式的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法人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对于成本管理仍然需要从宏观上加强调控。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规范成本管理工作小论文。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等,都对原来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进行了改革,细化了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对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有关部门又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操作指南等,其中有很多条款都涉及到了成本管理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时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本法规体系,把成本管理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

二是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纠正成本违规问题。

既然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不可避免的存在部分企业成本计算不实,财经法纪松驰,乱挤乱摊成本,甚至弄虚作假,偷逃税款等追求短期利益问题,不仅影响了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共同参与的监督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纠正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中存在的违法乱纪现象。

三是要综合运用调控手段,全面提高成本管理效益。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加强成本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市场规则,清除市场障碍,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并鼓励企业公平竞争模式分析,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物质消耗,节约产品成本,实现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为企业解决财务困境,并注意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引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加快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进程,降低产品成本,加速企业发展,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总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已不再是一味地压缩和减低成本,而是要通过更新成本管理意识,强调成本责任,不断加强微观和宏观管理,努力提高企业成本效益,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与控制策略探讨

摘要:财务机制的改革,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也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企业财务机制改革需要有新思路,必须紧密结合经济机制的改革,基于此研究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与控制策略。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财务控制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1.1 筹资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的筹资包括两层含义:企业创立时所需资金的筹集,如发行股票、债券和长期贷款等;企业创立后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的筹集,如流动资金借款、扩大生产规模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款的筹集,日常资金的调度等。筹资管理制度,即财务人员在从事筹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规范标准。

1.2 投资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的投资按投资方向分为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两种:一是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即企业用资金或实物向其他单位进行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其目的为了谋取较高报酬或向其他单位控股,控制其生产经营活动I二是对内投资,对内投资既是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诸如购置固定资产,从事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投资控制企业生产规模、方向、速度,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甚至促使企业转产经营等等。投资管理制度就是对上述投资活动进行管理的制度。

1.3 利益分配制度

指在按规定足额上交国家所得税款,提足公积金、公益金之后。企业对剩余收益如何分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决定支配红利与留存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就是对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幅度、方向等所作的规定。

1.4 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为了抢占市场,扩大市场,必须运用赊销手段来扩大销售额。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和解决经济纠纷的法律的健全。商业信用必将日益发达,因赊销业务的应收账款数量直线上升。为了避免坏帐损失及现金流转困难,必须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

1.5 建立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企业财务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有机体,实行有效的自我监督,是保证其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内部监督制度是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防范不轨行为·维持正常秩序,保证委托人利益不受侵犯。内部专职监督机构包括监事会、内部会计及审计机构。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和约束。

2 现代企业的财务控制策略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日趋复杂,分支机构分布广泛,其所经营的产品品种十分繁多,其所涉及的业务内容极为丰富。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通常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或同时经营多种不同业务型态,这时,仅靠整体性预算或综合性报告来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集中控制是比较困难的。2.1 成本中心控制策略

按其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户的不同而区分为标准成本中心和任意成本中心。就成

本中心而言,其绩效考评的基本依据,理所当然地是成本,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而是人们常说的责任成本和可控成本。

责任成本。责任成本是以责任单位(责任中心)为对象进行归集的有关成本而就成本中心来说,责任成本就是某一特定成本中心主管人员必须而且能够负责或控制的有关成本、费用。按照责任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应将未来一定时期的目标成本根据管理需要进行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下属各个责任单位,从而形成各该单位的责任成本预算。

可控成本。上述所谓责任成本,并非泛指某责任单位发生的全部成本,而是特指全部成本中的可控成本部分,即可控成本。由此可见,可控成本不是归属于某一责任(成本)中心的全部成本。而是指各该责任中心真正能够实施调控的、受其经营活动和业务直接影响的有关成本,它是衡量和考核成本中心工作绩效的主要依据。

为了保证对成本中心的工作绩效进行适当的考评,除正确计量、归集各该中心的责任成本,正确认识和自理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以便对其所能控制和调节的直接成本实施有效和监控之外,还应妥善解决间接成本在有关责任中心之间的合理分配问题。

2.2 利润中心控制策略

利润中心是既要考核成本、费用,又要考核收入、利润的责任中心。它按其产品或劳务销售方式的不同。通常区分为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在实际工作中,对利润中心的工作业绩进行衡量和考评的客观基础或具体依据通常有以下三种:

净利。以净利为基础对利润中心进行绩效考评时,“部门利润”系按照各该利润中心直接获取的收入同分配(结转)而来的收人之和,扣除其直接发生的成本同分配而来的成本之和进行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各利润中心报告的收入、成本与净利之和,也就是整个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净利。

可控制利润。为了克服净利润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采用“可控制的部门利润”作为利润中心绩效考评的基础。所谓可控制部门利润,是指某一利润中心直接获得(产生)的收入,扣除该中心直接发生或直接归属于该中心的有关成本之后的余额。这里所说的应予“扣除”的成本包括经有关部门主管人员同意或请求而由企业最高管理机构(如总公司)暂为支付的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各有关部门主管人员可以控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等。

为了克服可控制利润指标计算中未能将有关利润中心的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的不足,可以将“可控制利润”同“边际贡献”结合起来,借以共同揭示各该中心的工作成绩。以边际贡献为依据对利润中心的绩效进行考评时,既可了解各该中心所能提供的边际贡献的大小,又可掌握各该中心所能实现的可控制利润的多少,从而使其业绩衡量更为全面、客观。为了明确揭示利润中心的工作成本,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利润中心都应该定期编制绩效报告。

2.3 投资中心控制策略

投资中心是既考核收入、成本、利润,又考核资金投入及效果的责任中心。在这类责任中心里,有关负责人(主管人员)必须同时对资金、成本、利润承担全面的经济责任,他们既要控制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又要控制营运资金。以保证各该中心生产设备、材料及产成品存货等的资金需要。作为投资中心,其主管(经理)人员拥有较大的决策权限,他们既能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又能进行长期投资决策。这就是说,相对于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投资中心是企业内部最高一级的责任中心。

3 结语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在企业所能控制范围内,可以进行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的目标。可以调节企业现实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调动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文章以上主要分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与控制策略,以期对于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上一篇:乡村优秀教师事迹材料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