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问题意识培养

2022-09-1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 发现和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源自于问题, 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只有学生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问题, 他们才有兴趣、有动力去探究它。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 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真正的科学问题是一个暗含着理论假说的问题, 是启发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和假说的梯子”, 科学的问题往往指向明确的答案,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因为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活动的设计、学具的选择,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明确, 有利于孩子们能沿着活动所指引的, 而不是教师规定的清晰的目标, 顺利达到认知的彼岸。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不够, 往往不能独立地、成功地提出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而是要通过充分、亲历的活动和教师的引导才能成功。下面就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策略谈几点感受。

1 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

课标中又指出:“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 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 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科学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 不断发现新矛盾, 才能提出新问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探究的实践, 让他们在实实在在的科学实验中发现新问题, 提出解决的办法。“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生活中常常遇到, 如家里各式各样的钟, 公园里的“荡秋千”, 商店里有各种摆的玩具, 他们对摆已有一定的了解。我在上这一课时, 很注重学生的已有经验, 拿出几个摆让学生观察但不急着提问题, 而是通过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教师先出示几个摆让学生观察,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大家合作动手做一个摆, 做完再测试10秒钟, 记录你的摆共摆了几次。通过对比实验, 发现每个组测得的数据各不相同, 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呢, 这时再组织小组同学学讨论, 提出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在关呢?”问题一: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问题二: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在关?问题三: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学生的问题产生后, 再组织实验得出结论。

2 创设观察的情境提出问题

探究是科学教学的中心环节, 而问题是探究的根源, 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但是问题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是要在具体的环境去发现。所以作为教师应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 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并应以学生原有基础为出发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创设活动情境, 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如教学《降落伞》一课, 为了导出“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中心问题, 可将教材的安排秩序重新疏理, 教学分三个环节:1) 问题的提出;2) 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 实验放飞得出结论。在揭示课题后, 创设如下情境:先将自制的降落伞抛向空中, 让学生认真观察它的下降过程,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降落伞的下降快慢与伞面的大小有关?”、“降落伞的下降快慢与重物有关”、“降落伞的下降快慢与绳子的长短有关?”。

3 在交流、讨论、质疑中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产生一些困惑。教师往往采用交流与讨论的形式来解决, 但科学学科与别的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 其他学科是在交流与讨论中把问题解决就行了, 而科学学科的交流与讨论除了要解决问题外, 更重要的是在质疑和讨论中产生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参与交流、讨论, 碰到疑难问题要敢于提出来, 并能与同学共同探究, 分享探究的快乐。在教学《增强抗弯曲能力》一课时, 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不同形状, 放下去的重物会各不相同, 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之后, 老师组织学生质疑, 有的学生就提出:为什么同样一张纸, 改变它的形状它的抗弯曲能力会不同呢?这就是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产生了新的问题, 教师可以再组织学生课后进行再次的探究。

4 科学问题宜小不宜大

对于小学生来说, 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科学探究活动, 他们都充满了好奇心, 都想解决“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但他们毕竟是孩子,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引导他们重复科学历史过程, 在这个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是在进行小学科学教育, 而不是科学研究, 在这里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 也是一种学习目标, 我们的教学是通过探究发现问题, 并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解决问题, 所以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应宜小不宜大, 有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 它需要通过科技手段才能论证。在教学中, 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是以发现科学问题、回答科学问题、形成科学问题或目标进行的。要做到这一点, 科学问题要具体, 尺度要小且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每个科学老师都意识到了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课堂中只要在观察、实验、交流、讨论中, 善于引导, 积极为学生提供活动情境, 才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 去解决问题, 这样的科学探究才有意义。

摘要:“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问题应该从自己的科学实验中去发现, 从创设观察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 从小培养学生善于提出科学问题, 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实验,观察情境,科学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科学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反拨效应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