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招聘中的陷阱

2022-07-17

第一篇:提防招聘中的陷阱

日本旅游购物提防陷阱--跟团必读

购物陷阱

跟团去日本旅游一次,行程是东阪地区,基本是常规的旅游线路,游记中以前介绍很多了不在详细描述,对本次行程的住宿以及购物情况给想去日本的朋友做的介绍,以免上当。首先,我们这团是常规团,北京出发,团费比较便宜,应该说这个价位的旅行社几乎没什么利润的,其实我们也都做好了到那边条件会差点以及自费项目较多的这种情况。

到东京接机的导游是天津人,来日本10年了30岁的年轻人,很和气,由于比较晚了,直接就拉到成田机场酒店,常规团一般都要住这,除了离机场近点以外,其它条件还不错,是我们这几天住的最好的,早点也是最好的。然后转天是常规的旅游景点,导游介绍在东京的两天里需要参加自费项目,迪斯尼8500日元,东京湾台场以及海鲜晚餐8500日元,银座4000日元,三选二。在这里要说明一下,行程中的景点其实只需2个半天就可走完,剩下的时间就是自费旅游时间,我们团里老人较多最后将迪斯尼取消了,比较遗憾,其实最应该去的是迪斯尼,两个自费项目,其实都不值什么,银座购物不应该是自费项目,就跟你去王府井买东西还能算旅游自费项目吗,东京湾那个,游船只有半小时,其实就是水上摆渡,船票也就500日元,台场也就是shopmall,花费最多的是晚餐,其实说是海鲜晚餐其实就是几个螃蟹腿(还是熟的,也不新鲜了),充其量也就一人2000日元,其它都被导游赚走了,要是去迪斯尼,相对合适,因为门票就要5800日元(个人票,团体不知道),所以劝告大家以后去就选择迪斯尼一项就行,银座东西也很贵跟西单差不多,没什么意思。

在东京导游带去秋叶原的免税店,其实看门脸根本就是一个小商店,叫“永山免税店”,日本没什么免税一说,只要是大型商店消费超过一万都可以退税的,这个店也不在秋叶原的正街上,离得还比较远,都是华人开的,导游在之前就在车上给大家介绍过日本电器保健用品什么的,这些天包括后几天只要一上车就是介绍日本产品,听都听烦了,电器部分主要介绍数码相机如何如何好跟国内的不一样,电饭锅如何如何好,还有高科技的陶瓷刀这几项,结果一到店大家主要就是买这几样,电饭锅是29800日元(合人民币2300),陶瓷刀4000-7000日元,单反相机以佳能50D机身看是11.2万向(相当8500人民币,国内只需7500,高端产品都是日本国内生产的,没有质量差别)。东西比市面上的贵,并且比正规的秋叶原电器店里卖的也贵,我们一个团友没进去直接问道去的正规店买了个佳能小数码相机,在免税店是39800日元,而在正规店是19800日元,居然差一半,所以奉劝大家买电器最好不要在这里买,其实不远走10分钟就能到真正的秋叶原,其它像电饭锅陶瓷刀之类生活必需品价格肯定是比市面贵20-30%,但是自己买不到,有点心理准备的话贵就贵点吧,再提醒一句,陶瓷刀,怕摔,怕砍,不能切硬的东西,并且切削角度得大,削东西不行,削个皮什么的不好使,建议如果买少买点,买一把就够了。

下面行程是富士山,按合同安排应是3星级温泉酒店,我们住在山梨县一镇子里,其实就像家庭旅馆,温泉也就是10平米的池子,还不是露天的,比较差。自费是吃生鱼片,25000日元六人份的,东西还不错,但是有两个地方还是有陷阱的,一是,跟大家一起吃,消费这么高级东西应该是在单独日式房间里,而不应该跟团队一起围着桌子来吃没气氛了,第二这样一份东西我看其它旅游攻略介绍也就是10000-12000日元,其它就是导游的利润了。建议大家到地方后自己出来到街上其它饭馆去吃,日本人都管这叫定食,很好点,都有照片,语言不通也没关系,日本人非常友善。再提一下,在东京时自费吃神户牛肉,8000日元,只有100克,贵贱不提,真假不提,吃饭的环境太差了,在一间小的不能再小的中餐馆,人挤人的,还吃这么好东西真是暴殄天物,我看介绍吃这种东西都在高级餐馆里,2-3万元左右,主要吃的是情调,所以建议除非特别想尝鲜的,真没必要在导游安排的地方吃,两个字,不值。

从富士山到大阪需要开车4个小时,这一路上就是导游介绍产品的时间,应该说涵盖了这一段时间内日本旅游大部分商品了,我介绍一下。水妙精,去异味的,一盒5000日元,放冰箱或洗蔬菜里都可以用,可以永久使用,吸收饱和了在热水里浸泡一下又可以用了,我个人买了两个,使用效果还不知道,国内肯定是没有,可买。洗衣球,生物产品放在洗衣机里的只需加勺食盐就可以了,不污染水环境,是高科技产品,一个可以用半年,价格是5000日元,但是洗衬衣不行,没有这么高的洗净度,人家日本干净,衣服好洗,所以建议,可买可不买。防磁贴,手机冰箱电视等防磁的,说的很神,以我的经验根本没必要,辐射对人体影响很小,2500日元一个,一般推销得买10个8个,也不少钱,建议,不买。手链,说是锗石的,缓解疲劳的,钢的,在扣件连接处有几块小锗石,男款21000日元,女款25000日元,样子还比较好看,如果真有钱就买,当个玩意带呗,别想有多大功效,建议,不买。项链跟上面一样说是治疗颈椎的,价格42000日元,见仁见智,我是不知道有没有作用,就是觉得导游手里买不放心。建议,不买。温泉被,在泡完温泉后推荐产品,说是治疗手脚冰凉的,并且导游在这里又做个扣,让我车上一人帮忙带一件给国内团友,说是上次来以后买了,回去用觉得好,来电话让他再买几件,小把戏,最后在大家都买了后,也买不提再让人带了,说自己给寄过去吧,导游演戏的功夫还不错,他还和国内过去的全陪导游一起演戏,国内导游也托他买东西,还把买的东西给大家看,大家不详细怎么这么快东西就拿到了,他还说日本快送业务发达,2小时就能到,结果,我们有个团友早上衣服忘酒店了,发现后让他叫酒店给寄到下个酒店,但是他说没这么快,只能托下面团的人给带回国内了,很可笑。建议,坚决不买。保健品包括纳豆素,深海鱼油,NHA等,价格是18000日元,相当于1350元人民币,比澳洲,美国导游推销的同样产品都还贵了一倍,以我的在其它国家上当的经验,保健品是导游利润最大的,深海鱼油在美国正常地方也就是10几美元,合人民币150元以内,建议,坚决不买。这些东西都是在最后一晚由专人送到酒店,记住,不是他以前说由快递公司送的哟。这部分的利润应该是导游个人得到的跟公司没关系。日本收入高物价贵,大家心理是有准备的但是为了赚钱,欺诈同胞就不应该了,再怎么说,咱还没有人家外国人有钱,出来都不容易,应该适可而止,你赚你应该得到就差不多了。再给大家介绍点吃的吧,因为有几顿饭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在街上吃了点日本饭,总体来说价格在500-1000日元,并不贵,拉面味道比较好,600-900,大阪心斋桥道顿掘有卖,大螃蟹,中午3000-5000日元也在这地方,晚上贵点,一般定食5000日元左右,其实同样东西在北京或上海要比这贵,还不正宗,建议吃一下,还有满大街的寿司店,也是1000-3000日元,可以装盒,带车上吃,牛肉饭,连锁店里卖,吉野家,松屋有卖,在日本最应该去世居酒屋,很多,很小,人也多,这是日本人社交的地方,吃饭喝酒不贵,一般以个人1000-2000日元,感受一下日本普通人的生活。就写的这里,出去玩就要开开心心的,但是有时一些人为因素会干扰,所以每个要去的人要有心理准备,小的地方不要介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祝大家玩的愉快。

第二篇:招聘陷阱

招聘陷阱第一大类:虚假职位信息

(一)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职业顾问指出,某些招聘企业利用很多求职者求职心切,在交保证金后没等到上班,就告知其招聘职位已满,钱也不会退还。更加隐蔽的收费还包括服装费、档案管理费、培训费等等实际应该是用人企业承担的成本。而求职者很少有能通过后期的培训考核的,即使通过了,骗子也会用各种苛刻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迫使求职者知难而退。

许多非法职介会向求职者收取"服务费"、"信息费"等等。求职者交钱之前,中介机构承诺招聘信息浩如烟海,总有适合你的职位;可一旦付了费得到了那些信息之后,要么是单位不需要招人,要么就是对口职位刚刚招聘完毕,总让你不得所愿。事后才知是场明摆着的骗局,软弱者自认倒霉,较真者也追讨无门。

小贴士: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到按住钱包是求职应聘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通过互联网或其它媒体刊登待遇诱人招聘广告,诱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个人联系方式甚至银行帐户等)进行非法活动,如直接盗用帐户、冒名高额透支甚至专门做起倒卖个人隐私的生意。等到求职者直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恍然大悟上了不法分子的当。

小贴士: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三)以招聘之名宣传自己

为了积累自身知名度,一些小企业会不失时机地对企业或品牌形象进行宣传是企业发展前期的必经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租下一个展位或刊登一条招聘信息最便宜的只要几百块,却能赚足曝光度。他们一旦参加招聘会都会挂出巨幅宣传画,将展位布置得极其鲜亮夺目;当求职者进行职位询问时,招聘者则对企业文化侃侃而谈数十分钟,末了再每人赠送一本精美宣传画册。

如果够细心你会发现,有些公司的招聘信息已经挂了半年甚至更久,只招一两名、要求不高的职位也是如此。其实他们此举是在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贴士:求职者在面谈时若发觉有广告之嫌,应及时抽身,更不要浪费时间去等待这类企业的录用通知。

(四)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招不只是小企业会使,大企偶尔业似乎也会用用。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为了保证运行稳定,不至于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瘫痪,必须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在这种需要下,一些大企业选择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实现,公司对满意的应聘者暂时放入人才库,等该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中寻找人选。

看那些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动辄租下招聘会的整个楼层或报纸的整个版面,招聘职位从前台到经理林林总总几十种,惹得求职者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认认真真填好简历,经过三五轮严格的考核筛选,终于过五关斩六将获得首肯,却被告之暂时不能入职。求职者此时的悲凉怕是其他当初未被相中的人所不能想象的。

小贴士:他们的确需要人,但不是现在。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机会,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五)以招聘之名窃来劳动成果

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小规模的广告或设计公司,有些小规模的广告公司或设计公司,由于自身缺乏足够和优秀的创意,另行聘请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又需要较大代价,便想出借招聘新人来获取新鲜创意的点子。

这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招聘考核体系,从笔试、复试到最终面试,每个阶段环环相扣、极其正规。按道理能进入最后一轮考核,胜利就能在望了,但往往有很多人就败在这最后一个环节上。面谈地很愉快,工作时间、内容、薪资福利等等条件都能够接受,可最后偏偏就没有等到应得的offer,不少求职者回头搜索失败的理由却依旧没有任何收获。

小贴士:建议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能会被公司占用时,事先讲明版权归属问题。

(六)以招聘之名施压内部

在本企业内部搭建招聘台位,并在工作时间进行大规模招聘,企业的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向在职人员施加压力,向其显示竞争者的存在,刺激在职人员消除怨言,老老实实地继续工作。

一些劳动强度大、时常加班加点而薪资较低的企业,他们招聘员工非常怪异:数量大,一般招几十人,而且招聘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上班时间在工厂门口或者是午餐时间在食堂大厅里,求职者一多,整个场面煞是壮观,而求职的结果往往也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的音信。

小贴士:相比其它几种招聘圈套,这种情况给求职者带的损失要小得多。求职者遇到这种情况同样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头脑,免得白费精力。

招聘陷阱第二大类: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行压榨

(一)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一些公司的确需要人力,但其职位照实说出来总是不能引起求职者的关注和推崇,可能连看都不会看上一眼,招聘者只能投其所好地将职位描述得美仑美奂,。招聘广告上的职位大可以,而当你被赋予这种“美称”之后才发现,它们不过是金玉其表而已:行政经理等于打杂的,市场总监就是拉业务的,财务分析师居然是保险推销员„„等求职者满心欢喜地报到之后,才大呼上当转而重回求职大军,却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一些人被骗进来之后,无奈之下,只好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极力说服自己转变观念也许能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于是公司的目的就达到了,而求职者的前途和理想却被搁浅了。

小贴士:求职者虚荣心的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所迷惑,仔细询问职位的工作内涵和细节,是求职者在与招聘者面谈过程中必须要做的。

(二)借试用期榨取廉价劳动力

具体表现为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鱿鱼”。新员工到职后一般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试用期,大约3~6个月不等,只有少数熟手会将试用期缩短到一个月内甚至一周,薪酬在试用期内总是很少的,转正后才会有大幅度提高。可几个月的卖力表现换来的却是被一脚踢出局。因为试用期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正式录用后差异较大,而招聘的费用又微乎其微,利欲熏心的用人单位便通过无休止的“试用”来获得最廉价却最认真的劳动力。

在“你认为最可恨的职场骗局是什么”的调查中,“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以20.26%恶冠榜首,成为最可恨的职场骗局。据了解,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另外一种手段就是非法延长试用期,一些单位利用试用期的低薪降低用人成本,半年的合同试用就三个月。

小贴士:

1、了解招聘公司历年招收员工的情况;

2、密切关注劳动保中的保护内容。另外提醒应届生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时时留心单位的用人目的,和有录取意向的单位必须签署一份就业协议书,按照正常程序,该协议书需学校方见证方有效。这样也进一步防止了大学生受“陷阱公司”的“迫害”。

职业顾问指出,关于试用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早已做了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短于2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

(三)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总有人向往省力而有赚钱的行当,而这行,只在骗子公司存在。没有学历本领要求,只需陪人聊聊天、喝喝饮料就可以月进万元,如此诱惑力极高的招聘广告经常出现在网络、报纸的角落或者街头巷尾的墙壁、电线竿上。而这些所谓的“公关”公司甚至不惜重金租下高档写字楼作为办公接待场所,给应聘者的第一印象不错;再经过招聘者的三寸不烂之舌,向你表述公关行业的高尚和盛行,渐渐打消应聘者的疑虑„„

小贴士: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它非法机构。

(四)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

所谓薪酬陷阱,一是指招聘时开出优厚的待遇,等到员工正式上班时,之前的承诺却以种种理由不予实现,于是受骗者大呼上当。或是针对薪水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兑现,或者“缩水兑现”。

高薪往往是跳槽的主要诱惑,在高薪的旗号下求职者对一切都信以为真。另外,薪酬中的所谓软成本,就是当初没有明确商定价位,而只有口头承诺的那部分薪酬,那么其变动的空间和额度就难以预估了。再加上没有法律的相关保护,其实现机制更加“灵活”,严重一些,可以说,可付可不付。一旦不付你又如何呢?

小贴士:

1、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

2、应聘时多个心眼,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比如,一年是十二薪还是十三薪?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如此种种,问清楚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上当,吃了哑巴亏。 招聘陷阱第三大类:黑职介作祟

所谓的“黑职介”是指未经过批准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各种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扩大经营范围,以及职业中介活动中的各种非法行为,特别是以信息咨询、婚姻中介、房屋中介等名义非法从事职业中介的行为。

每年春节过后,由于全国各大中城市外地务工人员进城就业再次进入高峰期,加上各城市本身的待业人员,因此,二三月份往往是非法职介机构活动最猖獗的时候,这些非法职介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和“诱人”的信息,以收取信息费、查询费或各种保证金为借口,向求职者骗取高额费用,坑害求职者。

面对五花八门的职介所,真假难辨的公司企业,不少打工仔惶惑不已,到底怎样的招聘才是正规的呢?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职场上的种种骗人手段:

(一)土匪型

以这一招数害人的在过去几年屡试不爽。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摆张桌子“招聘员工”,几个职员模样的人“守株待兔”。待有“鱼儿”上钩,立即天花乱坠地热情介绍,以花言巧语骗得应聘者向其交出身份证,然后让交100-300元的报名费。若有不从,周围便涌过来一帮打手。应聘者只有乖乖掏钱。但随着广州整治火车站,车站附近的秩序大大好转,使这类恶人大大收敛。

小贴士:管好自己的证件,不要轻意出示。

(二)神龙见首不见尾型

这是近年来各地加强非法中介打击力度后,不法分子更加狡猾,更加隐蔽的做法。在火车站、汽车站各电话亭上贴上巴掌大的招工信息,应聘者按上面的地址去找是找不到广告上所说的公司的。不得已打电话,接电话者让应聘者原地不动,他亲自来接你,发现无异常现象再带你入老巢狠狠宰一刀。

小贴士:发现地址不符马上撤。

(三)骗取产品保证金型

“招聘方”热情地考察你一番,即与你签下所谓的“用工合同”,试用期一个月。随即拿出一堆产品,向你收取一定的产品保证金,并承诺一个月后可以退还这笔钱。不过,从你交钱那一刻起,这笔钱肯定就不再属于你了。应聘者往往很容易就通过面试,签下公司自己印制的“合同”后,招聘方即拿出推销产品,几乎全是不知名产品。

小贴士:看清产品,了解市场后再掏钱不迟。

(四)过期不作废型

曾经是一家经过劳动或人事部门批准的中介中心,但由于不规范操作被执法机关吊销了许可证或许可证过期未重新办理,但其仍然打着合法经营者的旧旗号蒙蔽急于找工作的打工仔。

小贴士:此招专蒙粗心大意的民工,对付办法很简单,让其出示由劳动部门颁发的《劳动力中介服务许可证》或人事部门颁发的《人才交流中介服务许可证》。

(五)交钱开工型

“招聘方”与应聘者简单聊两句,即同意来者上班。不过上班前得交一定的服装费、人事资料保管费、培训费等等一大堆费用。

小贴士:许多合法的职介机构也存在不合法的行为,因此,求职者第二个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个机构是否违规收费。根据规定,职介机构在正式给求职者推荐工作之前只能收取10元钱的建档费,并在一年内为其提供求职机会。

(六) 办理了营业执照的公司以招聘为名收取求职者各种费用

由于执法部门对职介中心和人才中心监管严格,此种类型应运而生。他们只花一小笔钱注册一家公司,打着公司的牌子干职介的活。这类公司“庙”虽小,可“需要”的人不少,文员、库管、保安、司机、推销员、送货、押车„„什么都要。

小贴士:这种小公司能要这么人?多长个心眼吧。例如,2004成都市劳动监察总队共受理了820件以招工为名非法榨取求职者钱财的案件。在查处中,他们发现许多被查处的单位都办理有正规的营业执照,还租用了办公场地,而且有的骗子公司租用的所谓办公场地还不小。

(七) 中介机构与骗子公司互相勾结行骗

这些黑中介多以信息公司的名义出现,在报刊上发布相关的招工信息,最后送往无用工需求和无用工资格的公司。而后者则通过代招聘、代聘的方式,由黑中介和少数有合法手续但违规操作的中介机构发布招工信息,最终达到蒙蔽求职者的目的。由此形成的一个欺骗求职者的“食物链”,这种模式也给相关部门查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小贴士:保存证据,用法律维权。此陷阱也是最令求职者头疼的问题: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勾结,欺骗、欺诈求职者。在这种情况下,求职者应当具备一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比如学会保存证据,职介机构开出的收据和用人单位的合同等文件都应该妥善保存,至少要备份复印件。

第三篇:警惕“假招聘真促销”陷阱

随着求职热升温,一些违法机构和个人也开始蠢蠢欲动。记者昨获悉,目前,市劳动保障局、公安局、人事局、工商局四部门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幌子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介绍组织,清理整顿违规经营的职业介绍机构,该项行动将持续到3月20日。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在专项活动中发现,个别用人单位通过设立招聘陷阱,坑骗求职者。浦东新区一名姓姜的大学生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广告,说某水晶贸易公司要招聘业务员,待遇优厚。姜同学即前往应聘。公司负责人提出必须先与公司签订一份“实习(兼职)合同书”,合同约定姜同学“自愿”参加该公司实习,实习内容为先自愿花330元“认购”公司产品,再按照公司价格推销出去,如销售成功可拿到提成并被正式录用。如果终止实习,必须支付公司违约金330元。姜同学拿到产品后,竟发现该公司的产品价格远高于市场价。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提醒求职者,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必须订立劳动合同,不能签订以推广、促销为名的民事协议,否则就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也不能随意签字交钱。如果已经发生并支付钱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欺诈求职者的,可以向公安部门举报。

来源:新闻午报

第四篇:睁大眼睛看清招聘陷阱

以前只在媒体上看到有些人跌入“求职陷阱”,没想到自己也“陷”了一回。由于找工作心切,我为一家公司非但白干了三个月,还倒贴钱。

4个月前,我被一家软件公司录用,试用期3个月,商定试用期月薪1500元。老板当时说,试用期过后再签劳动合同。我沉浸在找到工作的巨大喜悦中,来不及考虑就点头答应了。

第一个月,工资如数照发。但从第二个月起,就再没发钱。老板说资金周转困难,允诺下个月一起发,我当时也没太在意。可第三个月快过去了,工资还是没发。我觉得不对,于去年10月底提出辞职,并要求结清所有的工资。可老板一口一个“没钱”,只给了一份签了他名字的“结账单”,上面列明欠我的工资数额,还加盖了公司公章。无奈之下,我只好拿着“白条”离开这家公司,可一等就是20多天,发工资一事依然毫无动静。我到了原来的公司,不禁大吃一惊——人去楼空,连公司牌子也没了。我这才明白碰到了骗子公司,自己近3个月的劳动成了徒劳。

我算了一笔账:上班三个月虽然拿到第一个月工资950元(上了19个工作日),可花掉的全部交通费、午饭钱加起来就超过1400元。也就是说,自己倒贴了450 元。尤其令我懊恼的是,还白白耽误了三个月的宝贵求职时间。

现在职场有不少招聘陷阱,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提醒广大求职者: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找工作而忽视了自己的正当权益,头脑冷静、眼睛睁大,没什么坏处。(何美健)

来源:北京人才市场报

第五篇:网上求职遇陷阱 细核查招聘骗子露尾巴

“如果这边你没有亲戚的话,公司考虑给你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欢迎你早日加盟我们的队伍。”时下正是春节前夕大学毕业生们求职的高峰期,骗子们设置的颇具诱惑力的“招聘”陷阱又出现了。日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刘孝利同学就接到了这样的电话。不过,在防范意识较强的求职者面前,骗子的许诺恰恰亮了自己的底。

自从2005年12月中旬刘孝利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求职信息以来,就几次接到一名自称是祈福集团东莞办事处“李助理”打来的电话。对方称他们集团正准备在青岛、大连等地拓展北方业务,需要招聘一批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刘孝利很符合公司的要求,并介绍了集团的“雄厚实力”。1月4日,“求贤若渴”的李助理又打来电话说,如果刘孝利同意,可去东莞接受业务培训,并给一套房子安家。

刚开始,刘孝利听说公司的条件不错,还有些心动。但一听到这样的许诺,他开始有些怀疑。1月5日,他通过互联网与祈福集团人事部取得了联系,结果证实李助理是个冒牌货,该集团没有在东莞设立办事处或分部,暂时也没有要在北方拓展业务的说法。

刘孝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校职业介绍中心的老师们多次提醒毕业生,当心网上求职陷阱,没想到真地碰到了。他提醒广大求职者,发现可疑的“招聘”,一定要核查清楚。(王大鹏)

来源:胶东在线

上一篇:提防陌生人的文章下一篇: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