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2022-07-14

第一篇: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安洛中学 安忠娥

课题分析:本课题第一课时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水方法。初步学会过滤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杯浑浊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实验探究,认识净化水的各种方法与净化程度。

(2)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法从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一杯净化的水来之不易,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方法中的沉淀、过滤、吸附的。在此基础上,进行过滤操作,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

(2)沉淀、吸附、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2、教学难点 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样(河水、纯净水)、明矾、 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播放洪水歌,洪灾之后河水图片及打开水龙头的清水的图片

[提问]1.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可以直接饮用吗?

[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提问]2.面对污浊的河水,打开水龙头是澄清的,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提问]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回答]不纯净,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讲解]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二、推进新课 水的净化

活动一:认识纯水与自然水(展示:一瓶纯净水,一瓶浑浊的水)

【提问】这两瓶水有什么不同?可以饮用吗? 【回答】纯净水可以饮用,另一瓶不可饮用。 【讲解】纯净水与自然水PPT展示

活动二:分析浑浊的水中的可能有哪些杂质?

【提问】用烧杯倒出一杯浑浊的水,浑浊的水中有哪些杂质呢?

【回答】有不溶性杂质..... 【讲解】PPT展示 【提问】这难溶性杂质,怎么除去呢?同学有没有看到地面积水的现象?如果是大雨之后,有人踩......?

【回答】变澄清了..... 活动三:如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讲解】其实,这里就有一个自然的沉淀.PPT展示 【提问】还有一些悬浮杂质又如何除去呢? 【回答】加絮凝剂...... 【演示】将浑浊的水一杯为二,分在两个烧杯里,往其中一杯加适量的明矾溶液(解释,用溶液可节约时间,看到明显的现象)

展示演示结果PPT同步

【提问】杂质都沉降到了杯底,怎样除去呢? 【回答】把清水倒出来..... 【展示】PPT展示生活中看到的现象 【讲解】其实就是我们化学上的过滤 活动四:过滤 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演示】演示过滤操作,讲解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将滤液给同学闻一闻,看一看,有没有异味?有没有颜色?如何除去呢?

【视频】介绍活性炭的吸附性

活动五:认识活性炭的吸附性,简单了解净水器的净水原理。PPT展示 【提问】经过吸附处理的水是不是就可以饮用了呢? 【回答】不可以..... 活动六:简单介绍消毒杀菌PPT展示

【讲解】其实,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就包含了我们这里所讲的净水方法的,让大家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

PPT展示净水的过程图,强调净水过程中,投药消毒是化学变化。最后得出我们打开水龙头的水澄清的原因,告诉学生自来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 【课堂总结】PPT展示 【练习】PPT展示

【布置作业】回去自制简易净水器 【板书设计】水的净化方法 (1)纯水与天然水 (2)常用的净水方法 ①沉淀:自然沉淀

吸附沉淀(絮凝剂:明矾)

②过滤: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③吸附

(3)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第二篇:《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重庆市万州三中

余毅

一、教材分析

《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 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沉淀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还处于启蒙阶段。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水和天然水。

2、初步认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实验操作技能。

3、了解化学与自然,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方:

通过对教学情景的观赏和思考,初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堂上欣赏视频、观看动画、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爱护水资源,激发起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操作技能。

五、教学设计

1、以学生熟悉的重庆巫山千丈岩水库污染引入课题,设置问题情景分小组讨论,了解净化水的常见方法。

2、利用图示介绍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3、课堂活动:过滤法净化长江水。

4、家庭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作为一次公开亮相课,我感觉上的很成功,这是我教学方式的一次大的转变,“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我心目中早已显现,但很少使用。老感觉时机不成熟,小组只留于形式。近些年经常听课学习,看到他人课堂组织有序,习题设计层次性很科学,学生讨论有序,有热情。说实话,当时心里非常羡慕。我想人家为什么课堂这么有序?学生激情为什么这么高?一系列问题用现在我的脑海里。自己必须迈开第一步,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就开始实施自己计划已久的“改革”方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逐渐生态化。虽然这次课上的可能不是最好,出现了一些细节问题,但我这种教学方式,受到好评,这就是成功!在上课的过程中,虽然备课的时候自己精心的去准备,但我有时还会表现出无助,对学生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对班里一些不守纪律的学生等等,有时感觉不知所措。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变,不断的完善自己。 优点:

1、课题引入切近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敢于创新,打破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协作,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3、小组讨论设置合理,有序;

4、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够关注弱势群体,激励本组学生积极思考;

5、语言比较清晰,简洁;

6、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组织有序; 不足:

1、课堂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可;

2、课堂时间分配不科学,

3、重难点,中考动向很难把握;

4、课堂问题设计,小组讨论时间的控制不太好;

5、课件背景的颜色与字体的颜色对比不明显,没有视觉吸引力;

6、要科学运用课件,做好板书与课件分配,取舍;

7、课堂容量有点少,滤纸的构造没有讲出,导致后面问题的冷场。应注意个知识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

8、课堂落实不好,学生的笔记没有很好的给上。 转变: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中考说明;

2、定期做中考真题,逐步分析中考动向;

3、增强自身课堂管理能力,掌控课堂的能力;

4、在备课上深下功夫,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5、科学的设置问题情境,问题应紧扣课题重难点;

6、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在备课时就应该提前设计好,上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7、坚持按时写高质量的反思,并不断的转变;

8、有机会多向有经验的的老师请教、交流。

第三篇: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合作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对于自来水净化过程的难点突破,采用课堂启发讲解,课后小组合作制造 “自来水生产模型”的方式,加深认识。硬水和软水知识较为抽象,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介绍,促使对其形成感性认识,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文安排的演示实验3-4(蒸馏水的制作),由于其直观性不强、讲解费时,故改用多媒体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蒸馏水制作”的教学短片,使学生可以在有限时间内,直观地获得大量信息。

二、教案:

课题

水的净化

授课人:陈建辉 .学校:团山中学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

仪器:烧杯、药匙、漏斗、滤纸、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平底烧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碎瓷片、带橡皮塞的双直角导管、冷凝管、锥形瓶、滴管、多媒体等 药品:河水、自来水、蒸馏水、明矾、肥皂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1、陈述: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2、提问: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4、陈述: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1、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2、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3、思考、回答:不纯净,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4、听课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解新课

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在你们带来的那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2. 怎样还可以变得更澄清呢? 3. 陈述:农民为了净化水,会去药店买一种廉价的物质——明矾,洒入水中,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法。

4、组织实验:请同学们把适量明矾加入到污水中,并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5、提问:还有什么物质也有这种吸附能力呢?讲述: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不溶物、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

6、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

7、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

8、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进程。

9、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

10、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

11、教师总评:同学们观察仔细,评价也很正确,可见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请大家看投影。

12、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请同学们看课文图3-15。

13、补充讲解:这里用的絮凝剂的作用和明矾相同。在消毒灭菌时,主要是往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这样千家万户就可以使用较纯净、安全的自来水了。

14、启发: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按图中提示,利用身边材料合作建设一个小型“自来水厂”,下周上课时把作品交流。

15、提问: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是纯净物呢?

16、到底是不是纯净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硬水和软水就知道了。 1.回答:烧杯底有些固体颗粒。上层水更清澈,下层水较污浊。 2.回答:静置的时间长一些。 3.听教师讲解,记录。 4.实验、观察现象。

5.回答:活性炭。听教师讲解、记录。

6.回答:沉降下来的不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层,而没有彻底分开。 7.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 8.分小组做过滤实验。 9.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10.回答:我们课前预习后有一起讨论,总结了这个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在实验前,回顾了整个实验过程,做到胸有成竹。

认真听教师讲解、记录。

11.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回答: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杂质,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药消毒。 12.听讲、思考、记录。 13.思考、兴奋、讨论。

14.回答:是,因为它澄清透明。不是,它可能还含有一些被溶解的杂质。 15.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1. 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3. 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生产的贡献。 4. 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

5. 检查预习成果,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6.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 7. 分享成功。

8. 辅导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 9. 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 10.扩宽知识面。

11. 启发学生自制“自来水生产模型”,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自来厂净水方法和过程的科学认识。

12. 激疑,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三、硬水和软水

1、讲解: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象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引导: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

3、讲解: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有许多危害,大家可以看看书,说说它的危害。

4、讲述: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5、讲述:如果我们除去硬水中钙和镁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下面请同学观看“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

6、讲述: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

7、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使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1、听讲、思考、理解、记录,明确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2、观察、描述:一个烧杯中有很多肥皂泡,另一个烧杯却很少。

3、阅读教材,说硬水危害: 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

2)锅炉里结水垢有爆炸的危险。

4、通过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硬水的危害及软水的应用。

5、听课,了解硬水软化的几种方法:煮沸,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蒸馏。观看教学短片。

6、认真听教师讲解。

7、回答: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卫生安全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1. 从生活例子出发,感性地认识硬水和软水。 2. 学习硬水和软水的签别方法。 3. 了解硬水的危害。

4. 学习硬水软化的方法。通过短片的观看,在有限时间内,传递了大量信息,直观地学习了蒸馏的实验方法。

5. 明确水的蒸馏原理。

四、本课总结: 请同学看投影。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

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认真听教师讲述,疏理一堂课的所学知识。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

1、课后作业p56

1、

2、3

2、社会调查p56 4

3、预习课题4 爱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

(一)水的净化 1.沉淀法 a净置沉淀

b吸附沉淀(如絮凝剂明矾,活性炭) 2.过滤法

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二)硬水、软水 1.硬水的危害 2.鉴别:肥皂水 3.转化:煮沸,蒸馏

第四篇:水的净化的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课时延长了,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仍是本人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使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第五篇:《水的净化》化学教学反思大全

《水的净化》这节课,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课题3的学习内容。本课题前,学生已初步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通过学习空气、氧气等内容,认识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体验了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的经历。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水开始。从引导学生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入手,知道自然水源中杂质的来源与存在形式(包括溶解的与分散的两大类);知道生活用水,尤其是饮用水、以及工业用水,往往需要对自然水源作必要的净化;从而引出“水的净化”这个核心问题。然后,有序地引导学生逐个对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展开亲身体验与学习。在初步学会过滤、简单蒸馏等实验操作中,了解这些常用的净水方法;并同步学会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再结合对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对综合运用添加絮凝剂的吸附沉淀、过滤、杀菌消毒等措施,可提高饮用水净化的效益,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本课题的重点学习内容是过滤和蒸馏。

在教学设计上,以江水的视频开始,将浑浊的自然水有声有色的呈现在课堂内,直指需要净化水的自然与人为因素。针对学生对过滤材料选择及方法的认识较弱的特点,在教科书探究活动的基础上,课前以作业形式,师生一道就近取材,自制了砂石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以及由砂石、活性炭、棉花等组合的净水装置;特别是通过自制净水器的实验,来突出多种材料组合过滤的效果,再经过动画模拟分析来强化印象。这样将教科书中抽象的讨论题,改编成为直观的课堂实验活动,通过学生亲身的对比体验来促进认知的发展,实现突出学习重点和突破抽象思维难点的教学效果。对蒸馏的教学,则采用学生实验来增强直观性和体验效果。最后,以参观自来水厂的兴趣小组的学生代表,归纳式地再现综合净化饮用水的设施与步骤,对常见净化水方法进行总结。总之,本课题设计的主体思想是,以水的净化问题为核心,突出呈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会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同时注重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自身学科特征,以及必要的科学规范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上一篇:实地考察评估报告下一篇:山东大学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