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个人因素分析

2023-05-29

第一篇:职业规划个人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政治环境

社会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以及社会法制的完备程度。我国政治上稳定,法制化进程已经开始,市场经济已初步形成并步入正轨,这为各种人才成长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我妈应在分析好社会现状的基础下,有针对性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决定性作用,制约着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会使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大起大落,影响到大学生职业方向的发展与选择。

3、社会文化 ① 教育状况

社会整体的教育状况通过影响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未来职业发展前景。 ② 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状况和社会风俗习惯既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也影响着大学生们个人的职业选择。

4、职业选择的社会环境评价

职业的社会评价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成为不自觉的考虑因素,尤其是我们对某种职业缺乏深入了解与切身感受时,社会评价作用会格外突出。

二、家庭因素

大学生职业选择深深的融入了家长的意志。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对其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当子女在职业选择道路上犹豫不决并寻求帮助时,有些大学生被引入了父母正从事或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子女被看做父母希望的延续或家庭的代表,他们的使命是实现父母的理想。

三、个人综合素质

1、性格 ① 个性

个性作为一种潜质,在心理潜能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性格、气质是个性中的稳定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乃至职业成功发挥着持续作用。 ② 兴趣和想象力

兴趣会为职业选择提供强有力的驱动力,为职业成功奠定前提。大学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的职业,其劳动生产率比不相符的劳动者要高40%。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指路明灯,是心理潜能形成的介质。 ③ 个人信念

个人信念在心理潜能的形成过程中起类似“精神支柱”的作用。 ④ 意志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意识

个体意志力为心理潜能的形成和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基础。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是心理潜能形成的必要条件。自我意识在某人的一生不断发展中起着导向、控制和监督教育的作用。 ⑤ 需求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需求和正激励是心理潜能形成的动机因素,负激励对其有负面影响,但对于个性很强的主体来说,更能起到动机的作用。

2、个人能力

在职业选择中,能力因素则起到了定位器作用。

3、个人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定向与选择的本原因素。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对精神实现型职业有强烈向往,仅仅在于价值观结构中的精神性因素在职业选择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第二篇: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摘 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现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比较防护措施实施前后1年,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体现在心理、生理、理化和生物等因素;防护措施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可有效的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于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24-02

手术室是医院工作量最为繁重的场所,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高工作量、紧张、无规律的工作环境下,极易造成手术室护士出现高压力[1],进而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手术室的职业危害性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医院的关注,如何有效的减少手术室危害对于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提高手术室手术治疗效果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进行了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并在分析结果上实施了相关防护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危险因素分析

1.1 理化因素 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手术器械,且手术器械多为锐器,护理人员在手术器械的传递、拆卸、清洗、整理过程中极易出现损伤;再者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常需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和排泄物,极大的提高了护理人员乙肝、梅毒、艾滋病等疾病的感染风险;患者在手术前均需进行麻醉[2],麻醉机排出的废气、碘仿纱布挥散的碘蒸气等实验室废气均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恶心、心情烦躁等不良情绪;手术室还为噪声污染严重的场所,手术室内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各种手术仪器工作时候的噪音,长时间处于强噪音条件下会对护理人员的心血管、内分泌和听觉系统产生损害;手术室每天需常规进行消毒,通常使用低浓度挥发性的化学试剂进行消毒,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时间接触这些化学试剂,会出现过敏、头痛、皮肤瘙痒等一系列的不适反应。

1.2 心理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优于工作的不规律性,往往需要长时间、高强度、高紧张度的进行工作,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需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3],长期处于这种工作条件下极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

1.3 生理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姿势多以站立为主,且由于工作的无规律性无法正常饮食,因而极易出现胃炎、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4],同时由于手术过程中受到噪音的危害,会对护理人员的听觉系统产生明显的损伤。

1.4 生物因素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均会寄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极易被这些病原微生物所感染,进而患上传染病。

2 防护措施 针对上述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了以下的防护措施:① 职业危害培训 新护士再进入手术室工作前,均需接受职业危害教育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强化自我保护意识;② 防护制度建立 手术室以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将手术时操作规范化,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要求规范化操作规程进行术中配合,有效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5];③ 理化因素防护 护理人员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药物的给药浓度,防止因浓度过高,而出现药物挥散,同时将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置于室内通风良好的位置,密封保存,检查化学试剂时避免直接接触,如果沾有化学试剂,应立即冲洗,将损伤减小到最低;④ 噪声防护 合理布置手术室内手术器械的位置,并定期对手术器械进行检查,对于齿轮部分定期上游,陈旧的仪器应及时淘汰,手术过程中避免大声喧哗,减少护理人员进出手术室次数;⑤ 劳逸结合 手术室护士长应根据手术室的工作量,弹性安排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超负荷工作,同时注意增加护理人员的营养供给,定期安排护理人员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检查,使护理人员保持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

3 临床观察指标 以防护措施实施前后一年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情况作为观察指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ridit分析,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

4 结果

比较防护措施实施前后1年,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情况发现,实施后患者的工作压力明显少于实施前。护理措施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比较结果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 在极富有工作挑战性的同时, 又具有一定的职业伤害性。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手术室护士的防护问题,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防护措施,从预防入手,消除手术室护理人员(尤其是新护理人员)的恐惧感和盲目性,有效的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危险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本次研究发现,防护措施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高压率明显低于防护措施实施前(P<0.05),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开展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和制定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总之,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可有效的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于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鲜玉梅.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09,16(2):125-126.

[2] 庞启容.助产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4(5):18-19.

[3] 路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和自身防护[J].中外医疗,2009,13:120.

[4] 宋瑞霞.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 (4):93-94.

[5] 李美清,蔡秋玲,黄柳芳,等.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112-114.

第三篇: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要】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模式只能做到有限理性,从而使其职业判断可能存在一些偏误。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审计职业判断准确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为企业增加价值。【关键词】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对策【作者简介】彭兰香,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审计和会计理论。内部审计随着组织内部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的精髓———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内部审计职业判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事项的结论、审计意见以及审计决定是否公允,并最终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一、内部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内部审计职业判断质量的主观因素1.内部审计人员的性格差异。性格是个人在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最能表征一个人的个性差异。因此,它同样可以表征个体思维判断方面的差异。心理学上的机能类型派分类法根据智力、意志、情感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结构中的比例优势,把人的性格对应地区分为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属于理智型性格的人,通常以理智衡量周围发生的事物,并以理智支配自己的行为;属于意志型性格的人,具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和较强的自制能力;属于情绪型性格的人,行动容易受情绪的左右。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职业判断中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前两种人往往能对事物有清醒的认识且不受外界的干扰,一般容易做出正确的审计职业判断;而情绪型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容易感情用事,很有可能因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2.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与业务能力差异。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涉及组织的财务系统,还会涉及组织经营管理的其他环节。因此,审计职业判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内部审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还应具备相关的税收、金融、管理学等业务知识,熟悉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从而对组织的财务、经营和管理系统等做出恰当的评价。如果内部审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度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则其职业判断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偏误。此外,在职业判断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需将知识运用到审计实践中,借助于这些知识将审计对象运用逻辑与非逻辑思维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并最终对审计对象形成判断。由此可见,掌握前沿知识是有效进行内部审计职业判断的前提之一,而将掌握的知识融入审计环境的业务能力是内部审计职业判断成功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对审计对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正确取舍与排序,才能形成合理而又科学的判断结论。 3.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差异。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是进行恰当职业判断的宝贵财富,既可以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又可以使职业判断质量得到合理的保证。因此,具有丰富经验的内部审计人员与新手之间常常由于经验的差异产生不同的职业判断。一般而言,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产生的判断偏误要比新手的概率低。初次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则可以迅速排除干扰信息,准确地做出专业判断。当然,如果机械地照搬经验,形成“经验主义”,漠视新环境下新任务的特征,或者对以前审计过的某些环节形成“偏见”,则“经验”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审计职业判断偏误。 4.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差异。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活动时,应具备一丝不苟的责任感,秉持应有的职业审慎,警惕可能出现的错误、遗漏、消极怠工、浪费、效率低下和利益冲突等情况。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判断能力低,主要是自身对审计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与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文/ 彭兰香经济论坛EconomicForum Nov.2009Gen.469No.21 2009年11月总第469期第21期·115 · 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虽然内部审计人员只能在合理的程度上开展检查和核实工作,并不能保证发现所有存在的问题,但在有限理性之外,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或者主观上不够努力、工作不够勤勉,因疏懒而漏掉重要线索,由此而产生判断偏误是完全可能的,这应该引起重视。

(二)影响内部审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客观因素1.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待加强。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但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更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强弱取决于内部审计模式,各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上。从理论上讲,内部审计部门所隶属的层次越高,内部审计的权限越大,其独立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则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主观独立程度。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受自身利益、人际关系和威迫利诱等影响,较难保持应有的独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职业判断的客观、公正。 2.内部审计职业判断质量考核体系不健全。考核是强化审计职业判断质量监控应对机制的重要措施,既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行为规范的约束,也是对其合理、慎重地进行职业判断的一种激励手段。一般而言,审计职业判断质量考核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绩效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有的组织没有建立这些制度,考核标准根本无据可依;有的组织建立起来的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还有的内部审计机构有良好的制度但管理力度不强,重形式,轻落实。其结果是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行为不规范,出现审计职业判断偏误甚至审计失败,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致使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能有效地运转起来。 3.内部审计准则缺乏可操作性。从理论上讲,任何审计职业判断都需要一个确定其取向的标准。内部审计准则作为实施审计工作的指南,虽具有权威性,但较为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只笼统地提到要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并未做出可操作性的指导规范。而且,准则就职业判断中最关键的问题,即如何认定审计职业判断的合理性,以及以什么作为评价审计职业判断质量高低的标准也始终未能给出具体的操作规范。事实上,内部审计职业判断标准同样存在不确定性和多样性,有些问题的判断标准本身不明确、不清晰,只有定性的约束,没有定量的具体要求;有些问题则根本就没有判断标准,这在客观上职业判断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职业判断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此外,随着新的经济业务的出现,在内部审计实践操作中,可能会碰到很多准则中尚未涉及的问题,更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准则的精神自行判断与选择。

二、改善内部审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建议笔者认为,审计职业判断结果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完全控制并消除它,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应对其加以控制,尽可能地减少审计职业判断偏误,以减少其对审计信息有效利用所带来的冲击。因此,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职业判断质量给审计结论、审计成果利用所造成的影响,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内部审计职业判断的准确性。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减少审计职业判断偏误。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审计职业判断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一方面,企业可通过招聘和鼓励员工参加专业资格考试等形式,扩大内部审计队伍中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等人员的比重;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一是要有大局观,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出色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对整个企业的价值体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二是要积极参与和了解组织各项经营业务,关注管理层做出的重要决定,勇于承担责任,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三是要具备足以胜任当前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如应具备审计会计及相关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熟悉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四是要通过持续的后续教育培训,及时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以保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 2.运用集体判断手段,改进内部审计职业判断质量。集体判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某种集合体做出的选择、断定等行为。受制于知识结构、性格特征和经验水平等因素,单个内部审计人员的判断一般仅能从某一或少数几个方面认识审计职业判断的对象。相比于单个判断,判断集体可以将每位判断主体从不同角度获取的信息汇聚起来,得到个人无可比拟的丰富信息,使内部审计职业判断建立在准确而又全面的信息基础上。因此,集体判断能够避免个人判断可能出现的主观片面性,有助于判断集体拥有更多的判断信息,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职业判断结论的可接受性。但由于集体判断决策的关键在于判断集体中的每一个决策者不受他人的影响,各自独立地·116 · 做出选择和判断。因此,应该给予每位参与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独立的判断环境和宽松的氛围,避免各种可能对其判断施加干涉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判断能力,提高集体判断质量。 3.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确保审计职业判断公正有效。调整理顺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是提高职业判断质量,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关系,有两种相对合理的选择:一是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二是在监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对监事会负责。鉴于董事会中的一些董事可能由经理层兼任,在涉及重大事项和经营决策时,董事会反而受经理层操控;同时,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对董事会的管理活动和决策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将又一次被质疑。笔者认为,由于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不受制于董事会或经理层,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可充分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独立地进行职业判断和判断结果的公正、客观,保证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及各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人员所提供的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给予应有的重视、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评价,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4.完善内部审计职业判断质量考核体系,增强质量意识。在制定内部审计职业判断质量考核体系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以制定出适合企业情况、能够操作执行的办法。①应考虑的因素。首先,对考核指标的综合性程度进行全面审查。内部审计的作用包括确认和咨询两方面,而现行的考核指标多偏重于对确认职能的考查,对咨询职能的考核不足,甚至完全忽视,这不利于体现内部审计在为组织提高运作效率、改善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其次,考核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为组织增加价值,所以其工作重心要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策略的调整而适时转换,而非一成不变,即考核指标体系要能及时反映内部审计部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重心定位。再次,考核体系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内部审计项目的种类繁多,不同项目有不同特点,考核体系的建立需要因地制宜,依据被审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②制定审计职业判断质量考核的办法。要科学地考评审计职业判断质量,就应建立一套健全的审计职业判断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该体系应由很多具体指标构成,包括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在考核审计职业判断质量时,须将各类各项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运用以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③具体考核程序。一是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必需的基本技能、业务素质、知识经验和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果、工作态度等,拟定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完善绩效考评反馈和申诉、审查机制。为了保证绩效考评的效果,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考评结果的公正、公平、公开,还要建立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畅通的交流渠道。被考核者对考核成绩有异议的,可以提交书面报告,绩效考评部门指定专人进行调查。三是建立贯穿于内部审计全过程的责任追究制度。从审计人员到审计组长,再到内部审计复核,一直到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都要明确责任,把内部审计职业判断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 5.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依法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法律法规能为审计职业判断提供必要的评价依据,依据与标准越完善、越统一,就越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做出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可以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予以规范和约束。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行为的指南与依据,是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制度保证。制定高水准的内部审计准则,可以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减少工作随意性,规避审计风险,是提高内部审计职业判断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保证。除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与指导力量之外,为使内部审计有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标准和规范,内部审计部门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具体的内部审计业务操作手册和适用于内部审计部门的政策、程序,努力使内部审计工作项项有标准,步步有规范,这样才能统一每一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标准,保证审计职业判断质量。参考文献[1]Gibbins,M.andEmby,K.EvidenceontheNatureofProfessionalJudgmentinPublicAccounting[J].Auditing ResearchSymposium,1984,(2):56-69. [2]阿立森·萨特克利夫,保罗-埃米尔·罗伊.审计中的职业判断[M].王富利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张继勋,付宏琳.经验、任务性质与审计职业判断质量[J].审计研究,2008,(3):70-75. [4]齐兴利,袁新.由“有限理性”理论透视审计专业判断[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3):5-8

第四篇: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因素分析大全

[摘要] 截至2005年底,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2.2万亿元,比1997年增长128倍。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其风险也成为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经营空间、拓展市场份额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因素分析,试图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推动其更好地发展。

(中经评论·北京)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到2.2万亿元,比1997年增长128倍。与此同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也随之突显出来。剖析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其有效规避风险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一)信用风险

传统的信用风险被理解为违约风险,即借

款人因为外在或自身的种种原因无力履约的风

险。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则主要表现在借款

人对借款行为不负责任,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

责任心,或者有意隐瞒真实目的、骗取贷款的

欺诈行为。据统计,我国商业银行每年因客户

的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千亿。

(二)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过程中

遇到的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

汇率风险等,或者采取不当的经营策略而引发

的可能威胁商业银行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

潜在风险等,都可以归并为经营风险。相对于

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既包含内部的因素,也包

括外部的因素。

(三)管理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

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无视信贷资产风

险,违规操作,盲目发放贷款,由此造成商业

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损失的风险。

(四)政策与法律风险

政府的金融政策或相关法律、法规发生重

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出台,引起市场波

动,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违反了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或者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依托所引发的风险。

二、产生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信用风险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社会诚信制度和丰日关的法律法规做保障,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在经济活动中诚信守则的人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和奖励,而违约失信的行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和损失。社会失信现象的泛滥直接导致人们信用观念淡薄,从根本上缺乏按时履约的信用道德和信用责任感。

月前我国各商业银行之间缺乏整体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制约借款人的联动机制,致使一些道德水准不高的借款人有机可乘。对借款人违约还款的处理一般仅停留在处置借款人的抵押物或质押物的层而,没有对借款人的违约行为做进一步的信息反馈和记录,或采取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其结果是淡化了借款人的违约责任,助长其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违约行为对今后的生活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当前,虽然我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但还处于运行初期,征信渠道过窄,征信内容不全面,只有贷款信息和信用卡信息,征信的手段单一,征信资料收集速度缓慢等,以至于商业银行难以对借款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贷款的额度、还款的能力以及以往还款的情况做出比较正确、动态的把握和判断,造成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往往体现在借款人夸大自身的还款能力,在还款受阻的情况下易导致道德风险问题,增大蓄意逃避还款的风险成分。

(二)经营风险的因素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商业活动都处于市场的调控之中,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资金需求

随着市场价值规律的波动而波动。如遇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时,借款人的贷款资金会缩水,不能满足贷款时的原有需求,同时,通货膨胀所引起的利率上升,也会增加借款人的还款负担。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借款人比较分散,并且数量大、风险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原则上针对不同的借款人,商业银行应选择不同的经营策略以实现贷款收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商业银行还无法通过灵活的、有针对性的贷款利率来满足不同风险状况借款人的需求,实现差异化的个性服务,无形中增加了银行对高风险客户的贷款风险的贴水。

(三)管理风险的因素分析

虽然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品种比较多,但真正大力开办的业务不外乎集中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个人存单质押贷款等几个品种上,并且对各种个人贷款业务的采信、发放,以及贷后回收的整个管理程序都是比较单一和程序化的过程,缺乏贷款管理上的针对性。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整个的贷款体系比较制度化,依然受传统对公贷款的影响,没有形成完善的个性化的管理制度。

从风险控制目标上看,管理人员通常过分强调资金运营的效益性,缺乏对经营安全和风险防范的认识;从贷前资信评估上看,往往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因素而不是定量的、科学的评估体系来确定信贷授信额度,对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缺乏正确的评估,对衍生工具、中间业务更是缺乏监控,历史数据多。趋势分析少;从贷后跟踪管理来看,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不明、资源共享不足而导致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现象比比皆是。

许多商业银行盲目根据上级行下的贷款指标分派贷款任务。一方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求个人消费信贷管理人员加大发放贷款的额度;另一方面没有摆正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

展、经营效益三者的关系,强调片面化的风险控制目标。为了控制贷款风险,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以制约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造成信贷人员借贷,办理贷款瞻前顾后,约束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政策与法律风险的因素分析

我国目前有《担保法》《票据法》和《贷款通则》等涉及贷款业务的相关法律,但主要是针对企业贷款制定的,还没有针对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条款。尤其是在个人贷款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风险控制难以有效落实,一旦遇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回收过程中发生抵押物的处理、质押物的变现等法律纠纷时,缺乏实质性的法律保障,银行往往会处于事实上的尴尬境地,没有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对违约现象进行处罚。

贷款抵押物的处置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给予政策上或执法过程中有力的支持。事实证明,如何从借款人手中取得抵押物的控制权、抵押物变现前如何管理、价格如何规定等等,单纯依靠银行来实施这项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许多相关政府部门的介入,更需要出台一些制度来强制部门之间的合作。

三、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法律法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保障

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开拓,原有的法律、法规亟待修订与完善,要出台针对个人贷款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的运作,既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也维护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转。目前《消费信贷法》已在酝酿之中,还有一些相关的法律建设正在积极的推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2005年11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对抵押权人处置抵押物做了法律上的规定,为金融机构维护合法债权提供有力的法律

依据。要利用各种途径大力进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法律、道德规范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强化公民的信用意识。各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要大力向社会宣传银行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以及违约现象对个人和家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强借款人的还款意识和社会信用意识。

(二)完善个人费信评估机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根本

针对我国个人资信系统尚未完善,个人信用资料采集、调查的薄弱,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联合政法部门、劳动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进一步完善个人收入、信用、贷款、消费等记录的收集和整理,建立信息收集与信用评估机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地评估个人信用等级,为发放消费信贷的商业银行提供消费者第一手的资信情况。各商业银行在协助人民银行加大客户资信信息采集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行业间的合作与联系,建立网络管理体制,互通有无,分享资源,避免对同一借款人信用的重复调查,防止同-借款人超越偿还能力进行多头借款,做到采集与事实相统

一、历史与现状相贯穿,收集的资信及时准确,评估科学严谨,从源头上做好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

(三)严格管理制度--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必然

商业银行要想很好地规避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不仅要完善外部的保障体系,还要加强内部的管理与监督,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几个环节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强化稽核的检查和监督职能,层层严格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在贷款发放以后,要定期跟踪客户,做好客户资信变化及贷款使用情况的记录。针对不同的个人消费信贷品种,可灵活调整信贷管理方式。比如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因为汽车属于动产,加上开车人的技术水平等因素的作用,其担保方式必须要有别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担保。只有从管理上有针对性地采用相适应的制度和措施,才会透过市场变化,及

时地掌握借款人的实际偿还能力,有效防范潜在的风险。

(四)培育行业文化--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特色

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商业银行员工的法制意识、职业道德也亟待提高和改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文化已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需要培育一种严谨、求真、务实、高效的全新行业文化。在全新的现代文化理念的指引下,银行从业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和归属感,加强业务学习,提升职业素质,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洞悉各种变换的信息和因素。塑造内心公平的信念,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做好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预防和管理工作。

( 北方经济, 朱维巍)

第五篇:进行个人SWOT分析,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优势(Strength)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成长独立性普遍较差,但是我从小就被父母送到私立学校读书,因此我的独立能力比较强。

我容易与人交往,外向。活泼,健谈。我学习能力较好,反应比较快,思维比较开放,喜欢尝试。勤于思考。

我很热心,喜欢帮助人,有责任心,对人慷慨,人际交往能力强

专科班出身的一般都具有专业优势。虽然我不是业内专家,但由于受过专门的文化知识教育,又经过长期的专业熏陶,因此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其他没有专业背景的人更易成为本专业的内行,这就使我具有一定的技能优势,并且在专业方面取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从而获得更多的优势。

劣势(Weakness)

由于学历原因较低不能被其他它企业认可。

法律知识学习的不是太好,还有英语专业等

有时可能粗心大意,忽视细节。

我是一个缺乏忍耐力的人,社会阅历较少,抗压能力弱,

情感方面 对朋友的感情太深在处理公事的方面可能会不公平的对待。 机会(Opportunity)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特别是要把上海建成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得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随之增加,这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就业的契机。同时,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类职业资讯能够迅速地发布出来,这给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职业机会,保证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能够各得其所。

各级政府及下属职能部门纷纷下发文件,出台系列举措,力促大学生顺利、充分就业,其中包括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等。

威胁(Threat)

大量的本专科学生涌入就业市场。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发展速度显著变缓,甚至出现了规模收缩的情况,其提供的岗位明显不足, 就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会存在以下误区:其一,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人片面追求学历,这势必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其二,生源地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因此选用人才时往往优先考虑本地人才。其三,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可塑性,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就可以胜任工作岗位。

上一篇: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计划下一篇:职业健康培训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