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2024-05-04

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共12篇)

篇1: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机械制造工业范围很广,包括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密仪器等各种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及装配车间,工种混杂,但职业危害因素大致相同。

(1)生产性粉尘主要粉尘作业是铸造,在型砂配制、制型、落砂、清砂等过程,都可使粉尘飞扬,特别是用喷砂工艺修整铸件时,粉尘浓度很高,所用的石英危害较大。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金属零件的磨光与抛光过程可产生金属和矿物性粉尘,引起磨工尘肺。电焊时焊药、焊条芯及被焊接的材料,在高温下蒸发产生大量的电焊粉尘和有害气体,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2)高温、热辐射机械制造厂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在铸造、锻造和热处理工种。铸造车间的熔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热铸件,锻造及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赤热的金属部件都产生强烈的热辐射,形成高温环境.严重时发生中暑。

(3)有害气体熔炼炉和加热炉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加料口处的浓度往往高;用酚醛树脂等作粘结剂时产生甲醛和氨;黄铜熔炼时产生氧化锌烟,引起“铸造热”;热处理时可产生有机溶剂蒸气,如苯、甲苯、甲醇等;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电焊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喷漆时可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蒸气。

(4)噪声振动和紫外线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砂型捣固机、风动工具、各种锻锤、砂轮磨光、铆钉等,均可产生强烈的噪声;电焊、气焊、亚弧焊及等离子焊接产生的紫外线,如防护不当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5)重体力劳动和外伤、烫伤在机械化程度较差的企业,浇铸、落砂、手工锻造时都是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即使使用气锤或水压机,由于需要变换工件的位置和方向,体力劳动强度很大,同时要在高温下作业,故易引起体温调节和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铸造和锻造的外伤及烫伤率较高,多是由于铁水、钢水、铁屑、铁渣飞溅所致;机加工车间发生眼、手指外伤的较多。另外金属切削的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液对工人的皮肤也有一定的影响。

篇2: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一、职业危害因素

粉尘、氯化物、甲醛、苯系物、金属粉尘、电离辐射、电焊烟尘、NH4、氮氧化物、重金属、高温、噪音

二、防护措施

1、车间采取全面通风,设置机械通风和局部通风;

2、在产生粉尘设备及场所采取密闭设计,配套抽风除尘装置或移动式吸风罩,并尽量采取实施作业,减小粉尘产生;

3、涂装作业选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密闭性较好的涂装设备,设备布置场所密闭,人员尽量采取隔离控制;

4、采用新型低锰、低氢、低氟、低尘焊条;

5、设计选型上采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高噪声设备布置场所应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综合控制措施,振动较大时应设计减振基础和隔振沟,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建筑底层并与低噪声设备隔离。

涂料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

一、职业危害因素

粉尘、化学毒物(苯系物、乙酸丁酯、丁醇、溶剂汽油、甲醛、苯乙烯、环己酮、丙烯酸、乙二醇、二异氰酸甲苯酸酯)、物理因素(噪声)

二、防护措施

1、改进生产工艺、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可能采用密闭式,减少有机物的挥发;

2、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原、辅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原、辅料,并逐步扩大水性涂料的生产比例;

3、各类级泵、压缩机、透平、空冷器等选择低噪声产品,分类集中布置,设置减振基础必要时设置隔声罩;

4、在送风管设置消声器,风管与设备之间设置软接头,在装置布置设计、建筑设计时考了防噪措施。

家具制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

一、职业危害因素

木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丙烯酸、TVOC、热熔胶

二、防护措施

1、选用低毒的涂料或胶粘剂,避免使用含有苯、甲苯等高毒物质以及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2、总体布局上应将可能接触粉尘作业与接触化学毒物作业分开布置,避免交叉接触;

3、打磨工段应位于单独的打磨区,并设置局部通风罩,确保打磨岗位捕尘、通风良好;

4、对于大量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的工序,应划分出独立的作业区域,尽量使用自动密闭、负压的喷漆流水线;

5、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布局合理,将高噪音设备集中布置,避免产生噪声叠加。

纺织印染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

一、职业危害因素

粉尘、氢氧化钠、硫化氢、硫酸、盐酸、硝酸、铬酸、氮氧化物、苯胺、氯气、甲醛、甲苯、二甲苯、酚类化合物、噪声、高温高湿

二、防护措施

1、应优先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或密闭隔离操作,减少操作人员与粉尘的直接接触;

2、车间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同时根据需要在必要的工艺区域设置机械通风,并在较为集中的区域和工段,采用局部排风,生产车间相关产尘工位设置粉尘收集系统;

3、使用新型环保染色剂和助剂,对可能产生化学毒物的车间安装全面通风装置,生产过程应做到机械化、自动化或密闭隔离操作,减少操作人员直接接触;

4、加强纺织设备的更新改造,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进行合理集中布置,必要时采用消声、隔声罩等隔离或减振措施;

篇3: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生产工艺

1.主要原、辅材料。

芯片制造过程中, 使用到的气体及液体化学物质种类较多且成分复杂, 部分化学物质为高毒物品、致癌物, 还有一部分特种化学物质在我国尚未有对应的检测方法及职业接触限值。

主要原、辅材料包括:氯、氟化物、氢氟酸、砷化氢、磷化氢、硫化氢、氨、一氧化碳、乙硼烷、溴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硼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酸、过氧化氢、乙酸、磷酸、异丙醇、乙二醇、丙酮、高纯六氟化硫等。

2.生产工序介绍。

电子芯片制备工序流程, 如图1所示。

扩散给包含化学物质的气体注入超高温的热量, 利用热能诱发化学物质的重新组合在硅片表面镀膜。

光刻利用光刻胶在硅片的指定位置进行图形转换作业。以便进行后续的离子注入或干法、湿法刻蚀。

离子注入半导体工程中形成晶体管及沟道时, 在硅片特定位置注入离子。

湿法工艺与干法刻蚀类似。但是向硅片注入的不是气体, 而是化学溶液。另外, 对硅片的特定位置, 通过化学溶液的化学反应去除硅片表面的保护层或者光刻胶, 进行清洗。

刻蚀为了在硅片上形成满足不同要求的区域, 需要注入包含化学物质的气体及高频等离子。利用气体再反应, 进行刻蚀的工程。

薄膜利用热或者光, 给包含化学物质的气体增加能量将等离子附着在硅片表面。

金属化为了在硅片上设置金属连接线, 把金属物通过溅射方式固定在硅片表面, 如物理气相沉积。

机械抛光硅片表面平整度因各种刻蚀及沉积膜的原因, 变化较大。为此, 会通过物理打磨, 对硅片表面进行平整处理。

测试在半导体制作过程中, 按先后顺序通过特殊仪器, 对各工序内硅片的正品及不良产品进行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

扩散磷化氢、砷化氢、氯化氢、氢氟酸、氟化物、乙硼烷、二氧化氮、噪声;

光刻氟化物、乙酸乙酯、丙酮、噪声、紫外辐射;

离子注入X射线、高频电磁场、噪声;

清洗硫酸、异丙醇、氢氟酸、氟化物、硝酸、乙酸、磷酸、丙酮、二氧化碳、氢氧化钾、过氧化氢、噪声;

刻蚀氢氟酸、氟化物、磷酸、硝酸、乙酸、高纯六氟化硫、氯气、溴化氢、磷化氢、一氧化碳、乙硼烷、噪声;

薄膜氨、乙二醇、噪声;

金属化高频电磁场、噪声;

化学、机械抛光二氧化碳、过氧化氢、乙酸、噪声。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磷酸磷酸具有类似刺激性气体的作用, 可引起眼结膜刺激症状及呼吸道刺激症状, 表现为流泪、流涕、咽痛、胸闷、咳嗽, 重症者可出现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磷化氢磷化氢属于高毒类, 人接触1.4~4.2 mg/m3磷化氢可闻到气味, 接触10 mg/m3、6 h出现中毒症状, 在409~846 mg/m3, 吸入0.5~1 h可致死。

急性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有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精神不振、烦躁、复视、共济失调。严重者表现为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呼吸系统表现有鼻咽发干、咽部充血、咳嗽、气短、胸闷、发绀, 严重者出现肺水肿。此外, 早期出现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心肌受损较为多见。肾脏损害一般较轻, 少数病人尿中检出红、白细胞, 个别严重者出现少尿, 急性肾功能衰竭。

砷化氢砷化氢属于高毒类。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吸入后除少部分以原形随呼气排出外, 95%以上迅速进入血液, 与红细胞结合, 形成砷-血红蛋白复合物与砷的氧化物。急性砷化氢中毒潜伏期短, 一般不超过24 h。潜伏期越短, 病情越严重。轻度中毒一般在接触砷化氢后约10 h出现症状, 表现出急性溶血和急性肾脏损害, 其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 畏寒发热, 黄疸, 轻度贫血, 尿色暗红呈酱紫色, 肾区痛等。

氯化氢接触氯化氢气体或盐酸烟雾后迅速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眼睑红肿, 结膜充血水肿, 鼻、咽部有烧灼感及红肿, 甚至发生喉痉挛、喉头水肿, 严重者则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皮肤受氯化氢气雾刺激后, 暴露部位可发生皮炎, 局部潮红、痛痒, 或出现丘疹及水泡。眼和皮肤直接接触处可发生灼伤。

氯气对眼、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 咳少量痰, 胸闷, 出现气管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 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外, 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度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 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 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 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 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氢氟酸属高毒类。吸入至肺部后, 短时间内几乎全部被吸收, 迅速进入血循环, 约75%与血红蛋白结合而运转, 少部分氟离子也可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或器官。急性中毒:出现流泪、流涕、喷嚏、闭塞。吸入高浓度时, 鼻、喉、胸骨后灼伤感, 嗅觉丧失, 咳嗽、声嘶, 严重时眼结膜、鼻黏膜、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 鼻衄, 甚至鼻中隔穿孔, 引起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更严重时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对氢氟酸灼伤和吸入中毒者必须严密观察, 因为可在几小时后突然病情加重, 呼吸困难, 心跳停止而死亡。眼接触高浓度氢氟酸后, 局部疼痛并迅速形成白色假膜样混浊, 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角膜穿孔。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氟化氢可引起牙酸蚀症、牙龈出血, 干燥性鼻炎、鼻衄, 嗅觉减退及咽喉炎, 慢性支气管炎。

六氟化硫纯品无毒, 但产品中如混杂低氟化硫、氟化氢, 特别是十氟化硫, 则毒性增强。

硫酸属于中等毒类。对皮肤、黏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 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 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 重者形成溃疡, 愈后瘢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 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致失明。

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剂与硝化剂作用, 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硝酸烟或浓硝酸蒸气被吸收后, 可立即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 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和水肿, 出现窒息。硝酸蒸气中, 除其本身外, 混有各种氮氧化物, 其中主要是二氧化氮, 其次是一氧化氮。氮氧化物急性中毒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 可引起肺水肿。

乙酸属于低毒类。急性中毒:吸入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吸入极高浓度, 可引起迟发性肾水肿。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 轻者出现红斑, 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 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 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乙酸蒸气, 可引起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鼻炎、咽炎、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测试, 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乙酸乙酯属低毒类, 对黏膜有中度的刺激作用和中度的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接触高浓度可引起眼、呼吸道刺激症状, 有时可致角膜混浊。重复长时间接触, 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进行性麻醉作用。持续高浓度吸入, 可致肺水肿和呼吸麻痹及肝、肾充血。误服者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 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导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导致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氢氧化钾具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 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 黏膜糜烂、出血, 休克。

异丙醇属微毒类。皮肤接触, 少数人可产生接触性皮炎。有因涂擦以异丙醇为基质的软膏而引起异丙醇致死性中毒的报道。误服后可引起流涎、面红、胃黏膜刺激、呕吐、头痛、低血压、昏迷和休克症状。有饮用0.4 L而引起死亡的病例。

一氧化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我国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心跳、眼花、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四肢无力, 以及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但无昏迷, 检查时无阳性体征。离开中毒场所, 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 还有皮肤黏膜呈樱红色, 脉快、烦躁、步态不稳, 浅至中度昏迷, 及时移离中毒场所, 并经抢救后可逐渐恢复,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重度中毒者, 意识障碍严重, 患者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常见瞳孔缩小, 肌张力增强, 频繁抽搐, 大小便失禁。经过积极治疗, 多数重度中毒者仍可完全恢复。少数出现植物状态的患者, 表现为意识丧失, 睁眼不语, 去大脑强直, 预后不良。

氮氧化物水溶性小, 对上呼吸道黏膜刺激作用弱, 主要作用于深部呼吸道。急性中毒:急性氮氧化物中毒是以呼吸系统急性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一般在吸入氮氧化物几小时至72 h发病。轻者表现为胸闷、咳嗽, 伴轻度头晕、心悸、恶心、乏力等症状, 眼结膜和鼻咽部轻度充血。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氮氧化物, 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防毒措施

芯片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种类较多, 应采取的防毒措施包括:

1.使用气态化学物质的反应舱和使用液态化学物质的设备应设置安全联锁, 以便在事故状态下, 切断气体、液体向生产设备的供应, 避免泄漏;使用氨、氯气、氟化氢等高毒类化学物质的工作场所, 应设置事故排风, 其事故排风装置的排风口应设在安全处, 远离门、窗及进风口和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事故通风气流组织应避免通风短路, 系统手动开启的开关应设置在门外不易受污染的区域。

2.腐蚀性或毒性特种气体可采用气瓶柜或阀门和管道输送的形式, 输送管道可采用双层套管, 阀门采用隔膜阀。

3.化学物质分发装置与生产设备之间用于输送气体的管道, 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或双套管保护, 并在使用前进行泄漏测试。

4.气体分发装置应设计为密闭设备, 并配备强制排风系统, 排风系统与废气喷淋处理设施相连。在气体分发装置的排风口处应安装气体探测装置、联锁关闭装置等。

5.反应舱清洗和维护过程中应设计固定式局部排气系统和移动式排风系统, 根据生产工艺及物料内容, 在工作场所设置淋浴洗眼器、现场急救用品、应急撤离通道。

6.生产线产生的酸性气体、碱性废气和有机废气等有毒有害气体, 要设置独立的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

7.化学品须采用罐装或瓶装密闭装运;储存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的房间或地面应做防腐处理, 并设置槽泄漏排放、事故收集池。液体化学物质、气体化学物质应分类分别储存, 密闭输送。

8.含氟废水、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氨含氟废水、有机废水、含铜废水的储存及处理装置易采用密闭的槽体;根据废水的种类及处理药剂的种类, 要在相应的工作场所设置有毒物质泄漏报警系统、事故喷淋设施、事故排风系统。

防噪、防震动措施

生产厂房的空调洁净系统可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及加装消声器、隔声罩、建筑隔声围护结构、隔声门窗、消声通风窗等, 以降低作业人员接触噪声或振动的强度。

防电磁辐射措施

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主要有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机、物理气相沉积机等设备的射频发生器等。反应舱应设置安全联锁, 包括射频连接器联锁、射频发生器保护罩联锁、反应舱观察窗口射频联锁等。

职业病危害防治要点

电子设备制造业易发生职业性溶剂中毒、重金属中毒, 如三氯乙烯中毒、正己烷中毒、甲苯中毒,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部分溶剂或化学物质可导致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电子芯片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是, 确保沉积、刻蚀、扩散、清洗、化学机械抛光等设备的密闭, 以及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重点风险控制包括:非正常生产状态下化学品泄漏, 检维修人员违章操作, 探测传感器失效并导致联锁系统失效等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 清洗作业导致的职业性溶剂中毒等。

篇4: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25-02

1前言

不同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也不一样,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多样性,会随着工作环境、工作工程、工艺生产等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前,应采用文献进行检索,并充分掌握工作单位相关资料,对该工作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采用类比调查或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性识别,然后再进行危害筛选,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和程序主要取决于识别目的,以建设项目为例子,这类工作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重点在于类比调查、工程分析以及资料调研,而职业健康检查、控评监测以及日常监测的识别重点在于现场调查。另外,传统卫生职业可采用检查表法和经验法进行识别,但应考虑其工艺条件变化情况,以免工艺条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影响。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依据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时,应根据以下规定进行筛选。

2.1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如国家职业采样检测标准及接触限制标准等。

2.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险性、强度以及浓度等。

2.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2.4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人群特性。

2.5多因素评估、相关要求、水平对比以及专家评估等结果。

3如何识别特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些特殊环境,如职业病诊断、项目建设、设备检查和维护、紧急状态、异常状态以及密闭空間等。其中,设备维修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较难察觉,如锅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时不接触保温材料及耐火材料,但在锅炉检修过程中,接触保温材料及有害物质粉尘。密闭空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急性职业中毒和缺氧性窒息,其识别重点包括有毒气体产生原因、通风换气问题、以及低洼处是否存在高密度有毒气体。异常及紧急状态识别重点包括设备故障、异常开车或停车以及生产等,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较低,或不接触危害因素,但在异常紧急情况下,不仅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且接触水平较高。异常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具有潜在性,容易造成遗漏和忽略,因此,应高度重视异常紧急状态,充分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存在的问题

4.1没有全面的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杂质中含有的成分没有全面重视。因为用人单位通常只是将反应资料全面提供,对于副作用没有给予关注,导致出现常常忽略杂质成分的情况。②对于存放废渣、辅料等问题没有重视,例如砷、磷等杂质含在硅铁中,一旦硅铁遇到水或者潮湿的环境时则会出现砷化氢或者磷化氢等物质。③对于地方特色没有重视的态度,因为地球化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导致地壳中不同方面的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在进行炼铁高炉工作中有着相对严重的铅危害。④现今,大部分企业的化学物质经常以绿色产品、环保产品等口号生产,因为基于配方保护的前提下,生产产期对于化学品安全生产所使用的物料清单并不提供,造成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无法做到全面[1]。⑤对于密闭空间内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充分重视。⑥对于紧急情况或者异常情况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充分的重视。造成无法全面识别的因素具体是:一方面是企业在构建技术能力方面,由于没有合理的配备专业机构人员,导致在学科参与方面相对缺乏,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在自身的整体素质、知识结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责任以及法律方面有着较弱的意识。同时,卫生监督方面也是造成无法全面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的主要原因。

4.2过度的识别职业危害因素过度识别职业危害因素具体在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工作中体现,主要是因为负责人对法律责任的承担有一定的惧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构建“剂量的接触是决定毒物毒性大小的相关原因”等主要意识。②对于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者“使用”的相关参数与概念没有明确标明。③对于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监测等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主要重点没有明确区别,例如,只是在检修或者维修过程中偶尔接触部分毒物,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检查时并没有做特定的识别,一旦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评价监测等工作中则以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5职业病危害因素筛选的相关对策

5.1深入健全相关法规政策现今,我国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义为:在职业活动中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影响的相关危险原因[2]。根据这样的说法,危险因素应该包含环境、劳动以及工艺等方面的原因。由于现今列入职业病的名单中没有与生产环境、劳动过程相关的原因,因此,没有统一的职业病危险因素筛选方法。例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的文件中,根据不同类型,分别以3大类型划分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则是根据直接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分别以10大类型进行划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则是根据直接造成职业伤害与伤亡事故等方面的原因,分别以6大类型进行划分。

5.2将体格检查资料与监测资料综合应用通常情况下,对职业健康进行检查时发现职业病因素,但是监测的资料均出现不超标的提示;而监测资料中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显示超标的情况时,检查职业健康并没有出现职业病的情况。一旦检查资料出现上述情况时,则可能是无法全面识别职业病中的危害因素,或者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相同的侧重点,应该将检查健康资料与监测资料综合应用,对全面识别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常全新,杨霞,程亚琪,马玉华.某钢帘线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1,12(05):196-197.

篇5: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官方)

________先生/女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的规定,我公司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您,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在劳动合同期间,您的工作岗位发生变更并且变更的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公司将重新告知并请您签署。

您所在区域的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如防护不当,该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对您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本岗位,公司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职业危害因素采取了职业病防护措施,并对您发放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我公司将对您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指导您正确使用相关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我公司应当安排您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您。您有义务按照公司的要求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本公司承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一旦您患上职业病,本公司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您有义务履行以下规定:自觉遵守用人单位制定的本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制度;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事故应当及时报告用人单位;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用人单位,避免职业病的发生;离职时,应该按照公司的规定参加离职时的职业健康体检。

若因您不恰当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导致本人或者他人损害并进而导致公司承担任何支付和补偿责任的,公司将有权按该费用的50%追究您的个人责任。

用人单位盖章

本人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END

篇6: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1、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做,也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做日常监测);

2、每年一次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只能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中介机构做);

3、每三年一次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职业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必须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中介机构做每三年一次的现状评价);

4、新改扩建项目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还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建设项目完成后在试运行阶段做职业病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和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5、向安监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申报表和回执单。申报网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

篇7: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岗位名称:

危害因素:总粉尘

国家限值:8mg/m

测 值:1.4mg/m3

检测单位:

检测时间:

篇8: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关键词:油墨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油墨生产制造属于传统行业,油墨在印刷、包装、电子、玩具和服装等众多行业都有非常广泛运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油墨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关注。受企业委托,我院于2015年8月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了解油墨生产制造的职业病危害,以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某工业区的油墨生产企业,2006年4月投产,主要产品为感光性防焊油墨,年生产量1 500 t。员工总人数130人,其中生产工人32人,辅助岗位30人,管理人员数20人,业务人员48人。生产工人每天作业时间为8 h。

1.2 方法

1.2.1 调查依据

本次调查采用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卫生标准,通过对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1.2.2 采样标准

根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的要求,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进行定点采样检测。

1.2.3 化学物质测定方法

苯:GBZ/T 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丙烯酸甲酯:GBZ/T 160.6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甲醇:GBZ/T 160.4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甲氧基乙醇:GBZ/T 160.5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萘:GBZ/T 160.4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化合物》;二丙二醇甲醚:GBZ/T 160.8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醚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组分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分析方法[1]。

1.2.4 粉尘测定方法

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1.2.5 物理因素测定方法

噪声: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

2 结果

2.1 工艺流程

溶剂储罐内的溶剂由泵输入高位槽,经电子秤称量后自流入反应釜,与固态的环氧树脂一起在反应釜内溶化,流入树脂储罐储存。环氧树脂、硫酸钡、二氧化硅、颜料、消泡剂和助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分散机和搅拌机搅拌均匀,送入研磨机研磨,进一步粉碎固态粒子,最后充填包装检验。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称料配料→分散搅拌→研磨→充填包装→品保检验

2.2 生产原辅料

该企业生产过程使用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主要原辅料情况见表1。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标准,综合考虑生产工艺流程和原辅材料,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苯、丙烯酸甲酯、二丙二醇甲醚、萘、甲醇、2-甲氧基乙醇、矽尘、噪声。在原辅材料方面,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丁二酸二甲酯、戊二酸二甲酯、二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和乙醇不属于《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物,也不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故本次调查不将上述物质列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硫酸钡和二氧化硅主要以固态粉末形式加入配料中,其对人体健康影响主要表现为粉尘对人体的影响。粉尘主要产生于称料配料岗位。化学毒物主要由原辅料产生,由于各工艺过程均没有采取密闭措施,化学毒物存在于各工艺环节。噪声主要产生于研磨和填充包装岗位。其接触情况见表2。

2.4 检测结果

2.4.1 化学毒物

该企业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的化学毒物检测结果见表3。根据检测结果,称料配料岗位的丙烯酸甲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余化学毒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注: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AC—最高容许浓度。

2.4.2 粉尘

该生产企业存在粉尘危害的岗位为称料配料岗位,焦磷酸法检测结果显示,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80.7%,属于矽尘,矽尘检测结果其浓度为0.6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4.3 噪声

该企业正常生产状态下的噪声检测结果见表4。各岗位噪声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 讨论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的规定,该企业为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行业。该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的成分来看,环氧树脂中含有的苯属于确认人类致癌物,可经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吸收[2]。对人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包括急性中毒后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3]。环氧树脂还含有丙烯酸甲酯,该物质对人可能产生致敏作用。由于原料中存在多种毒物,其联合作用也不可忽视[4]。原料中二氧化硅粉末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比较高(80.7%),属于矽尘,危害程度高,矽尘是危害我国工人健康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5]。

在防护设施方面,该企业虽采取了全面通风(厂房一侧装配排风扇),并在分散搅拌岗位和研磨岗位采用局部通风装置,但在称料配料岗位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现场矽尘和丙烯酸甲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应该针对称料配料岗位加设防护设施,并保证现有防护设备正常运行,定期维护和保养,杜绝设备管道跑冒滴漏情况[6]。

在个人防护方面,该企业为称料配料、分散搅拌、研磨和品保检验岗位的工人配备了防毒半面罩。

从职业病防治的角度来讲,如果能改革生产工艺,用低毒或无毒的原料代替是最优选择[7]。其次,该超标岗位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条件允许可选择机械自动化设备代替或在溶剂罐、半成品罐加上密封盖,减少工人接触。

该企业属于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度作业场所,应配备报警装置、事故通风系统、冲洗设施、应急通道等应急救援设施、急救药品、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张存合,栗建林,等.印刷油墨胶粘剂挥发性毒物定性分析及现场检测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5,21(5):643-645.

[2]曹雪玲,张妮萍,李婷婷.某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风险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32(6):579-583.

[3]孙东红.印刷工艺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策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1):44-45.

[4]卢启冰,范衍琼.油墨生产环境对作业工人身体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2,18(2):12-14.

[5]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79.

[6]嵇康,徐秋凉,祝贝思.某液体油墨车间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安全.2013,34(7):24-26.

篇9: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关键词:碳酸饮料 职业病危害 检测检验 现状评价

中图分类号:R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08-0086-03

碳酸饮料俗称汽水,是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软饮料。碳酸饮料导致舌头的麻刺感源于其中的酸性物质——碳酸。该碳酸饮料制造企业以外购二氧化碳压力灌注的方式生产碳酸饮料。为了改进碳酸饮料工艺中的卫生安全工作,预防、控制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该企业于X年委托笔者单位对其进行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依据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4]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

1.2 评价范围

生产车间、水处理车间等工艺生产中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

1.3 评价内容

总体及设备布局合理性;工艺中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采取的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情况;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情况;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1.4 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检查表法与职业健康检查[5]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2 结果

2.1 企业概况

该碳酸饮料制造企业是大型中外合资饮料企业,年生产规模22×104t,拥有两条进口生产线和两条国产生产线。

2.2 主要生产工艺

水处理—水与辅料混合—加入基料—调配—冷却与碳酸化—过滤—灌装封盖—打码—暖瓶—膜包装—整箱检测—成品储存。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该企业工艺生产中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其他粉尘、活性炭尘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氯气、盐酸、硫化氢、臭氧、氢氧化钠、氨、锰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碳等;噪声与高温等。

2.4 检测与分析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要求,根据生产工艺、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危害程度等分别采样检测。

2.4.1 总粉尘与化学有害物质浓度检测结果

结果显示,该企业有关工种在其作业场所接触总粉尘、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氯气、臭氧、氢氧化钠、锰及其化合物、氨与盐酸的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灌注工接触二氧化碳的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其在灌注机作业地点接触二氧化碳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水处理巡检工接触二氧化碳的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超标原因:灌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进入工作场所,工作场所通风换气设备通风量不足,且工人工作时间较长。见表1。

2.4.2 物理因素测量结果

结果显示,该企业制冷巡检工、灌注工、加盖工、机修工和包装工接触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要求。噪声超标主要是因为在设备本身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强度较大,在生产灌注工段高压充气时气流产生噪声比较大。主要噪声强度大的工作地点/设备有生产车间灌注机、包转车间码垛机、热交换间空压机、制冷间制冷机、污水站风机和中水泵等处,其噪声主频率多集中在500Hz~4kHz范围内,属于中高频噪声。各作业点WBGT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见表2。

2.5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

该企业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综合考虑了总体规划、环保和职业卫生等要求。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相关要求。

2.6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

该企业所选设备较为先进,卫生防护设施较为齐全,运转基本正常。其噪声防护措施及效果尚未完全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的要求。

2.7 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

通过现场调查与检测,该企业生产、生活建筑与辅助用室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2.8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该企业提供有劳保用品发放标准、发放及领用记录。通过现场调查,劳动者个体防护意识较好,能够按照要求佩戴防护用品。该单位为接触噪声工种配有3M防噪耳塞,其有效降噪值为19dB(A),该单位接触噪声工种接触噪声的8h等效声级最高值为87.8dB(A),小于19dB(A)+85dB(A)约104dB(A)的防护上限值,能够起到有效防护作用。综合分析认为该单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个人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2.9 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卫生管理

該企业2013年职业健康体检中有5名异常者与接触职业病有害因素相关。体检异常者企业已组织复查。体检中未发现的职业禁忌证人员。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卫生健康教育等工作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目前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良好。

3 讨论

3.1 主要问题

二氧化碳检测合格率为20%,噪声检测合格率为50%。说明目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还不能完全控制噪声危害。

3.2 建议

对水处理车间软水加药口采取密闭措施;在灌装平台增设通风换气设施;进一步采取减振、隔声、吸声、消声等措施,减少工人接触噪声危害时间;为灌注工、加盖工、机修工、包装工和制冷机巡检工选用防中高频防护耳塞或耳罩;在相关作业处增加照明设施或提高原有设施的亮度;进行液氨泄露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为劳动者(含临时工)缴纳工伤社会保险;在二氧化碳间门口补充噪声有害、戴护耳器,制冷车间门口补充噪声有害等警告、指令标识;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专项职业卫生培训。

3.3 总体评价

结合前文内容,该企业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生产工艺、设备和原辅材料不变,完善相关超标岗位的防护设施并加强个体防护等前提下,其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控,卫生安全生产可实现,职业卫生防治工作能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参考文献

[1]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2]DB41/T 781-2013.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S].

[3]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4]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

[5]高源,蒋娣,李志春.某啤酒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53-1856.

篇10: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概 述:经过对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5处作业点检测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对作业点检测提出相关防护意见。

开采进程中发生粉尘、噪音、振动等多种职业病危害要素,严重危害了煤矿工人的身体安康。

经过对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作业点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硫以及噪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综合评价,提出相关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见。

一、作业点的检测选取采样方法、检测仪器和检测依据

本次检测布点选取准则主要是采集作业过程中有代表性的职业危害要素,据此,针对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作业点、作业面的具体状况,选取了5处检测点检测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用滤膜、吸收液现场采集样品。

ccz1000粉尘测定仪型电子天平检测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 检测依据GBZ/T192.1-2007《任务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局部:总粉尘浓度》,GBZ/T192.2-2007《任务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局部: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4-2007《任务场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局部:游离二氧化硅》,GBZ/T189.8-2007《任务场所物理要素测量》,GBZ/T160.33-2004《任务场所空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

二、检测结果

作业场所现场检测状况:(见附表)

三、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职业病危害要素评价

总粉尘评价:本次检测在正常条件下进行的,检测依据规范GBZ159-2004《任务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对作业场所粉尘采样,依据规范GBZ/T 192.1-2007《任务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局部:总粉尘浓度》检测,检测结果5个作业点总粉尘浓度未超越国度规范GBZ 2.1-2007《任务场一切害要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局部:化学有害要素》规则。

呼吸性粉尘评价:本次检测依据规范GBZ159-2004《任务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对作业场所粉尘采样,依据规范GBZ/T192.2-2007《任务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局部:呼吸性粉尘浓度》检测,检测结果5个作业点未超越国度规范GBZ2.1-2007《任务场一切害要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局部:化学有害要素》规则。

噪声评价:本次依照规范GBZ/T189.8-2007《任务场所物理要素测量-噪声》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了检测。依据GBZ2.2-2007《任务场一切害要素职业接触限值》、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规范》的规则:(1)任务场所操作人员天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关于操作人员天天接触噪声缺乏8小时的场所,可依据实践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

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添加3dB(A)的准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越115dB(A)。(2)噪声车间办公室的噪声声级不得超越75dB(A)。依据测试结果可知:其中1、2、4、5#点噪声强度未超标;3#噪声强度超标。本次所检测的噪声,其声源来自于水泵、绞车以及地面的主风机。其声源性质是以机械噪声为主。

在噪声的防护上,风机房修建了隔音间,从而降低了作业工人的接噪强度,达到防护效果。

四、意见及讨论

针对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职业危害要素的检测结果和评价,意见:对粉尘浓度超标的作业点增强通风、喷水防尘,工人必需按规则佩戴防尘口罩。对噪音超标作业点应控制噪音源头,设置隔声操作(控制)室或给作业工人佩带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煤矿应对职业危害要素超标点活期监测;并活期对超标点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安康体检,如发现职业病和职业忌讳症,应及时治疗并脱离作业岗位;增强职工的安康教育,提高职业危害的防治能力。

职业病危害是困扰煤矿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如何才能降低煤矿职业病危害是监视、检测、职业病危害防治部门及煤矿企业不断追求的目的,自己以为还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采用先进的开采工艺

本次检测的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粉尘和噪音是该煤矿主要的职业病危害要素。煤矿企业应当本着

以人为本的准则,采用先进技术、利用设备的改造、晋级换代,引进现代开采设备,采用先进开采工艺,最大水平降低职业病危害要素。

(二)确保集体防护

职业病危害预防应当从每一个从业人员集体做起。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设备、装置的普遍运用,防护效果呈数量级增长。煤矿企业必需加大对新型防护设备、装置的运用,确保从业人员集体防护水平上台阶,降低职业病危害。

(三)完善法律、法规,增强管理

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和煤矿企业内部管理大多是行政层面上,国家应当鼎力增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立法任务,将职业病危害监督、预防、诊治、鉴定、赔偿等以法律、法规的方式公布,做到有法可依。赋予监督、检测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部门更大的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实行“职业平安容许证”,对职业病危害要素检测不合格的消费企业强迫关、停,限期整理、整改;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树立项目)能够发生职业病危害的,树立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平安监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查合格后发于“职业平安容许证”等强制手段、措施,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治法贯彻落实,实实在在营建和谐社会。

(四)健康监护

煤矿企业应该增强职工的安康监护管理工作,做到岗前、岗中、离岗后的安康工作,为职工设置安康档案,对职业性有害要素预防效果进行评价, 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置。

萍乡市潘家冲煤矿新峰井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与评价报告

篇11:建筑施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擬建專案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粉塵、化學毒物、雜訊、高溫、振動、紫外輻射等職業病危害因素,以及存在密閉空間作業。(1)粉塵 在選礦廠、冶煉廠の前期施工過程使用の挖土機、推土機、打樁機、鑽孔機等設備作業,挖方工程和土方工程作業過程中會產生矽塵;運輸、儲存和使用水泥過程中會產生水泥粉塵;電焊作業過程中會產生電焊煙塵;保溫工程、防腐工程、絕緣工程作業會產生石棉粉塵;耐火材料粉塵,木材、鋼材切割過程中會產生の木塵、金屬塵;裝飾作業過程中使用石灰或膩子粉會產生混合塵。(2)化學毒物

油漆、防腐作業過程中會產生苯、甲苯、二甲苯、汽油、酯類等有機蒸汽,以及鉛、錳、鎘、鉻等金屬毒物,防腐作業過程中還會產生油漆類有機物或瀝青煙;塗料作業過程中會產生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甲苯二異氰酸酯以及鉛、鋅、鎘、鋁等金屬毒物;建築物防水工程作業過程中會產生瀝青煙、煤焦油、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以及聚氨酯、丙烯酸樹脂、聚氯乙烯、環氧樹脂、聚苯乙烯等化學品;電焊作業過程中會產生錳、鎂、鉻、鎳、鐵等金屬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3)雜訊

挖土機、推土機、打樁機、鑽孔機、自卸車、升降機、起重機、混凝土攪拌機、混凝土破碎機、混凝土振動棒、金屬切割機、電鑽、磨光機、射釘槍等作業時產生機械性雜訊;通風機、鼓風機、鉚槍等設備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空氣動力性雜訊。(4)高低溫

施工活動多為露天作業,夏季受炎熱氣候影響較大,為高溫作業環境。,冬季受冷空氣氣候影響較大,為低溫作業環境。(5)振動

混凝土振動棒、風鑽、射釘槍類、電鑽、砂輪磨光機等手動工具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局部振動;挖土機、推土機、打樁機等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全身振動。(6)紫外輻射

Fpg

Fpg 電焊作業過程中會產生紫外輻射。(7)密閉空間作業

在排水管、排水溝、樁基井、樁井孔、地下管道、地坑、密閉地下室等通風不足の場所作業,密閉儲罐等設備の安裝作業存在密閉空間作業。

綜合分析,該擬建專案前期施工建設過程(不包括井下作業)可能產生の職業病危害因素有:

粉塵:矽塵、水泥粉塵、電焊煙塵、石棉粉塵、木粉塵、金屬粉塵、耐火材料粉塵;

毒物:苯、甲苯、二甲苯、汽油、酯類、鉛、瀝青煙、煤焦油、甲醛、甲苯二異氰酸酯、聚氨酯、丙烯酸樹脂、聚氯乙烯、環氧樹脂、聚苯乙烯、錳及其無機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 物理因素:雜訊、高溫、振動、紫外輻射; 其他:高處作業、密閉空間作業。

建議:建設單位還需對專案前期基礎設施施工過程、設備安裝調試過程、運行後施工過程和外來維修單位施工過程、有限或密閉空間作業中可能遇到の職業病危害問題進行專項管理,並將專案施工階段の外委外包單位和人員納入專案建設單位職業衛生管理範圍。補充措施:施工建設過程及設備安裝調試過程中職業病危害防護の補充措施

(1)建設單位應督促施工企業按照《建築行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規範》GBZ/T211-2008及國家其他相關法律、法規の要求,建立本項目施工過程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和責任制。施工建設過程及設備安裝調試過程建設單位和總承包單位專案經理為職業衛生管理第一責任人,施工經理為直接責任人,施工隊長、班組長是兼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負責本施工隊、本班組の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專案經理部應根據專案の職業病危害特點制定相應の職業健康監護制度、職業衛生培訓和考核制度、應急救援制度等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根據施工規模配備專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

(2)本項目施工建設過程及設備安裝調試過程如實行總承包或分包,由總承包單位統一負責施工現場の職業衛生管理,檢查督促分Fpg

Fpg 包單位落實職業病危害防治措施。職業病危害防治の內容應當在分包合同中列明。不得將產生職業病危害の作業轉包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の單位和個人;

(3)專案經理部應根據施工建設過程及設備安裝調試過程現場職業病危害の特點,儘量選擇不產生或少產生職業病危害の建築材料、施工設備和施工工藝。按照施工場所產生の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配備有效の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並對職業病防護設施進行經常性の維護、檢修,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按照工人接觸の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配備有效の個人防護用品。可能產生急性健康損害の施工現場設置檢測報警裝置、警示標識、緊急撤離通道和泄險區域等;(4)專案經理部應向施工安監部門申報施工建設過程及設備安裝調試過程專案の職業病危害,做好職業病和職業病危害事故の記錄、報告和檔案の移交工作;

(5)應採取の防塵措施:儘量採取不產生或少產生粉塵の施工工藝、施工設備和工具,淘汰粉塵危害嚴重の施工工藝、施工設備和工具;採用無危害或危害較小の建築材料;採用機械化、自動化或密閉隔離操作;採取濕式作業;設置局部防塵設施和淨化排放裝置;(6)應採取の防噪措施:儘量選用低雜訊施工設備和施工工藝代替高雜訊施工設備和施工工藝;對高雜訊施工設備採取隔聲、消聲、隔振降噪等措施,儘量將雜訊源與勞動者隔開;盡可能減少高雜訊設備作業點の密度;高雜訊施工場所應為作業工人配備護耳器,減少作業時間;

(7)應採取の高溫控制措施:夏季高溫季節應合理調整作息時間,避開中午高溫時間施工。嚴格控制勞動者加班,盡可能縮短工作時間,保證勞動者有充足の休息和睡眠時間;降低勞動者の勞動強度,採取輪流作業方式,增加工人休息次數和休息時間;當氣溫高於37℃時,一般情況應停止施工作業;各種機械和運輸車輛の操作室和駕駛室應設置空調;夏季高溫季節為勞動者提供含鹽清涼飲料;(8)應採取の防振措施:加強施工工藝、設備和工具の更新、改造;風動工具の金屬部件改用塑膠或橡膠,或加用各種襯墊物,減少因撞擊而產生の振動。手持振動工具應安裝防振手柄,勞動者應戴防振手套;減少手持振動工具の重量,改善手持工具の作業體位,Fpg

Fpg 防止強迫體位;採取輪流作業方式,減少勞動者接觸振動の時間;(9)應採取の防毒措施:優先選用無毒建築材料,用無毒材料替代有毒材料、低毒材料替代高毒材料;盡可能採用可降低工作場所化學毒物濃度の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設置有效通風裝置;使用有毒化學品時,勞動者應正確使用施工工具,在作業點上風向施工;使用有毒物品の工作場所應設置警示標識;存在有毒化學品の施工現場附近應設置盥洗設備,配備個人專用更衣箱。使用高毒物品の工作場所還應設置淋浴間,接觸經皮膚吸收及局部作用危險性大の毒物,應在工作崗位附近設置應急洗眼器和沐浴器;為勞動者配備有效の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防護服、防護手套和防護眼鏡等個人防護用品;

(10)應採取の防紫外輻射措施:採用自動或半自動焊接設備,加大勞動者與輻射源の距離;使用不透明或半透明の擋板將產生紫外輻射の施工現場與其他施工區域分隔;電焊工必須佩戴專用の面罩、防護眼鏡,以及有效の防護服和手套;

(11)應採取の高處作業防護措施:重視氣象預警資訊,當遇到大風、大雪、大雨、暴雨、大霧等惡劣天氣時,禁止進行露天高處作業;勞動者應進行嚴格の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不安排有高血壓、恐高症等職業禁忌證の勞動者從事高處作業。

篇12: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

1、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1)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2.耐火砖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耐火砖生产中的主要的职业危害是粉尘,破碎、筛分、配料运输、出窑等均有粉尘产生,硅砖生产粉尘危害最大,矽肺发病率亦高。窑工接触高温和强热辐射。制沥青砖作沥青加热时,有沥青蒸气散发。供隧道窑燃烧的煤气发生炉,可有一氧化碳逸出。各种机器设备均可产生噪声。

3.油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各种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

4.电镀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电镀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接触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用有机溶剂去油时,有汽油、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雾逸出。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有腐蚀作用,并可引起牙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可立即引起灼伤。铬电镀时镀糟周围空气中铬酸雾浓度较高,长期接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有些人可发生支气管哮喘。镀镍时接触硫酸镍可引起皮炎和湿疹。采用碱性铬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威胁生命。

5.水泥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粉碎、研磨、过筛、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通常,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10%,熟料含1.7~9.0%,成品水泥含1.2 ~2.6%。长期吸入生料粉尘可引起矽肺,吸入烧成后的熟料或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水泥遇水或汗液,能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皮炎,进入眼内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原料烘干、立窑煅烧(145℃)等作业地带,有高温、热辐射。此外,各种设备运转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

6.印染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印染工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高湿及染料中的毒物。烧毛气温高。煮炼、漂白、干燥、染印等过程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夏季室温可达40℃。用次氯酸钠漂白及最后酸洗都有氯气产生。染色中使用强酸、强碱可引起酸碱灼伤和酸雾刺激,在调配和使用苯胺染料时,可接触苯胺液体或蒸气。在不溶性偶氮染料重氮化过程中,有氮氧化物逸出。此外苯胺类染料和荧光增白剂可能有致癌作用。

7.砖瓦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砖瓦的原料主要是粘土,粘土中二氧化硅含量达55.5~71.6%。其次含有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和少量氧化钙、氧化镁。砖瓦生产基本过程包括破碎、过筛、搅拌、成型(制坯)、干燥、焙烧(小型砖瓦厂多用圆窑)、出窑。在破碎、过筛、搅拌直到焙烧出窑的过程中都有较高浓度的含二氧化硅的粉尘产生。焙烧、干燥工序有一氧化碳产生,并有高温和热辐射存在。用机械作砖瓦坯成型和切砖,可产生较强噪声。

8.铸造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粉尘是铸造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在砂型铸造中的碾碎、筛砂、混砂、造型、开箱、清砂、喷吵及蜡型铸造中的涂砂、消除砂壳等工序,都有粉尘产生。长期吸入铸造粉尘可引起铸工尘肺。熔炉、熔化的金属和热铸件都是热源,熔炼工和浇铸工受到高温、强热辐射影响。熔炼和浇铸过程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用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作型芯粘结剂时,可产生甲醛和氨。蜡型铸造也能产生大量的氨。铸黄铜时有氧化锌烟尘产生,吸入后引起铸造热。造型机、捣固机、喷吵机、落砂机、风动工具和砂轮,可产生噪声、振动。

9.锻造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锻造作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热辐射。旧式锻炉是敞开式的,温度可达800~900℃,危害较大。现在广泛使用的加热炉,周围是密闭的,条件较好,但打开炉门投入或取出锻件时热辐射强度亦大。锻炉也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但在通风良好的车间内,浓度一般不高。使用各种锻锤时,都可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锻造作业易发生设备事故和烫伤,以锤打时铁渣飞溅引起的外伤多见。

10.热处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热处理的职业危害是高温,各种加热炉和盐浴槽都是热源。用高频加热时,有高频电磁场产生。使用氰浴槽时可逸出氰化物蒸气。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逸出苯、甲苯、甲醇等有机溶剂蒸气。

11.焊接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电弧焊接时,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吸入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氧化锰是电焊烟尘中的重要毒物,长期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慢性锰中毒。焊接时弧区周围还会形成多种有害气体,可产生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是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最高。焊接电弧是一种很强的光源,能产生中、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需借助高频振荡器激发引弧,在引弧的瞬间(2~3秒))有高频电磁场存在。等离子喷焊可产生90~123分贝的强噪声。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使用钛钨棒电极,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

12.蓄电池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主要职业危害是铅烟、铅尘。熔铅、浇铅球和栅板有大量铅烟逸散,球磨制粉(特别在出料、装卸和混料时)可有大量铅尘飞扬,涂板、修板和焊接也可产生大量铅尘、铅烟。极板化成是将干燥后的铅板放入比重1.05~1.15的硫酸化成槽中充电,有硫酸雾产生。熔铅、浇铸、极板干燥有高温和热辐射。

13.油漆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油漆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各种溶剂蒸气,其中以苯的毒性最大。含铅油漆生产,在称料、拌料、加料过程有含铅粉尘习气,硬树脂、植物油熬制中,有刺激性烟雾和有害气体(如酚、醛)产生。生漆、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及溶剂、油脂都可引起皮炎。

14.磷肥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

常见磷肥有磷矿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通常以磷矿石为原料制成。在磷矿石粉碎、球磨、过筛中有大量含磷粉尘产生,可刺激皮肤产生皮炎、湿疹、皲裂。磷矿石中约含2.7%氟化物,在混合、化成、高炉熔融、出料等过程中皆可产生大量氟化氢、四氟化硅和二氧化硫,可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和慢性氟中毒。加温搅拌、高炉熔融均存在高温。

15.聚氯乙烯塑料加工中有哪些职业危害?

聚氯乙烯塑料加工成型原料为聚氯乙烯粒子,要加各种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等。增塑剂中毒性较大的有磷酸三邻甲苯酯及苯二甲酸酯类。硬脂酸盐类(如硬脂酸钡、锌、钙、镉)和无机铅盐(如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磷酸铅)是常用的稳定剂,在配料、捏和过程中有上述有毒粉尘飞扬。吹塑和注塑成形时,都可加热到一定温度,有热解的烟气产生,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也有致敏作用,有些人接触后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聚氯乙烯粒子中有时可残留少量氯乙烯单体,加工时逸出。

16.服装加工有哪些职业危害?

服装加工主要有裁剪、缝纫和慰烫三个工序,成批生产多采用流水作业。缝纫机转动产生噪声,机器愈密、噪声愈强。缝纫工长期保持坐位前倾姿势操作,可发生腰腿痛。熨烫工长时间手拿熨斗,可发生右肢酸痛,工龄长者甚至发生腕部腱鞘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如照明不足,可影响视力。

17.印刷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印刷方法可分为凸印、平印和凹印。其基本生产过程包括熔铅、铸字、排版、打纸型、浇版、修版、镀铜或镀铬、装机印刷、装订等。熔铅、浇版、铸字都有铅烟产生。

印刷油墨多用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作稀释剂,或用来洗刷版面、胶辊,其蒸气可污染车间空气。轮印机有噪声产生。

平印和凹印在晒版、腐蚀过程中,使用苯酚、甲醛、间甲酚、冰醋酸、氧氯化磷、氨水、苯甲醛、醋酸乙酷、氯化亚矾等多种化学物,有一定刺激腐蚀作用。

18.制革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制革包括准备、鞣制和整理三大过程。准备阶段常用醋酸苯汞、五氯酚、对硝基酚等。鞣革广泛采用铬化合物(重铬酸盐、铬矾、碱式硫酸铬)鞣制,可有铬粉尘飞扬。在处理皮革过程中,如浸灰要接触生石灰、硫化钠、氢氧化钠,脱灰、浸酸接触硫酸、盐酸,均可引起化学灼伤。准备和鞣制工作环境潮湿,劳动强度也大,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痛。多个工序与水和碱溶液接触,易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原料皮如消毒不严,可带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

19.棉纺织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用棉花纺纱、织布的基本生产过程包括开棉、混棉、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整经、上浆、穿综筘、织布。开棉、混棉、清棉、梳棉有棉尘产生,吸入棉尘可引起棉尘病。多个工序有噪声产生,织布车间噪声最大,纺织车间在夏季如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强烈的太阳辐射作用于屋顶和墙壁,也能形成高温、高湿环境。纺织厂中视力紧张的工作很多,如果采光照明不符合要求,可引起视力疲劳和近视。此外,纺织工人来回走动和站立作业多,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易生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

毛纺织工业生产过程基本同棉纺织工业,但原毛中可能含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必须注意消毒。

20.电子行业存在哪些职业危害?

上一篇:“参观公司生产基地”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注会财务管理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