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儿童美术作品的原创性

2023-01-10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很多教师存在原创性缺失的问题, 教师加工痕迹太重, 学生作品一个模板, 表现出来的作品都是教师的风格特点。也许每个小学美术教师都在辛勤地工作着,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提升绘画水平, 而家长对于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也都欣喜异常, 这难道就是我们探求的小学美术教育吗?

一、保护儿童美术作品原创性的重要性

(一) 儿童画趋近于艺术的本然状态

儿童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缩影。儿童是一个天才的创造发明家, 是最富幻想、最富创造性的。他们好奇好动, 富于幻想, 求知欲、表现欲和创造欲非常强烈。这是因为孩子幼小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既不受清规戒律的制约, 也不受客观情理的束缚。他们敢于想常人没有想到的东西, 敢于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在画画时毫无顾忌, 大胆泼辣, 想什么就画什么, 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他们会把天地万物都看成是有思想、有语言的好朋友。他们的作品充满稚拙、夸张和新奇。他们用自己的特殊符号表现了各自绚丽多姿的童话世界。他们以独特的构思、古朴稚拙的表现手法, 表达出孩子们对生命充满稚气的理解, 表达着人之初最无邪的真实情感。大师在儿童画中汲取了艺术最本质的东西——自然, 感悟艺术的真谛, 从而打破了“形”的约束, 从表象走向本体, 返老还童、返朴归真, 找到艺术的源头。

(二) 保护儿童的美术原创性是非常重要的

翻开儿童的绘画作品, 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常见的有“秃头无耳无鼻子无眉毛”“长手长脚细小身体”之类等。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自我中心观点来分析“儿童在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关心的事物或认为重要的事物画得很仔细很突出, 而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没注意到的地方加以忽视或遗漏”。儿童为什么会经常画没有头发和耳朵、鼻子的人, 是因为头发和耳朵、鼻子不会动, 不能引起他们注意, 因而常常遭到忽视和遗漏。至于长手长脚小身体, 那就更有趣了。儿童在画画时是没有整体感的, 他们不像成人想好了再画, 而是边想边画, 想到哪里画到哪里。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用成人对世界理解的方式和常规的思维习惯来约束儿童的思维和行动, 使儿童在生命的早期, 心灵上的自由就受到了某些限制, 这有可能影响儿童的全面发展。新《新课程标准》实际上规定了美术课的性质, 即美术教育是文化教育, 而不是专业技能教育。我们要以新《新课程标准》作为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针, 引导儿童主动参与, 鼓励儿童大胆创新, 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我们要给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 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当今, 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 大多数专业的美术教师已经将新的美术教学理念带入课堂, 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求知欲、表现欲和创造欲和荣誉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满足, 使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自由翱翔。因此, 保持儿童作品的艺术原创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保护儿童美术作品的原创性的措施

多年来, 我在美术教学中, 对保护儿童作品原创性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保护孩子作品原创性:

(一) 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对孩子绘画水平的培养, 教授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绘画技能, 还要教孩子们去领略自然的、生活的美, 并注重对其自身情感的表达, 释放自己的个性与活力。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的教学与孩子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 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 拓宽评价标准, 让孩子们在发展中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世界上本没有绝对。对于孩子们的评价应该多元。评价贯彻以鼓励为主, 拒绝批评原则, 与学生共同分享创造成果, 不管大小, 皆以鼓励为主, 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性, 积极地去创新。无论他们画出什么都是他们的思想在天马行空的结果, 我们都应该鼓励。这才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本真。

(二) 跳出习惯的思维定式。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定位自己的角色,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航员、促进者、辅助者。教师出示的图画的直观演示只是一个引领, 要把握得恰到好处, 不要让学生照抄照搬, 要引导学生跳出习惯的思维定式, 培养他们敏捷、独特的思维方法;要诱导学生认识生活, 体验生活, 留心身边的事物, 善于发现最美好的东西,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 从而找出生活中的新、奇、趣,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表现生活的能力, 又保护了学生创作作品的激情, 独一无二的作品让学生真正体会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三) 绘画指导要得法。教师切记不要在学生作品中动手作画太多。如果教师在学生作品中画得太多, 虽然咋一看起来效果还不错, 但完全是教师的表现特点, 失去了儿童绘画的童趣与本真。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降低难度, 充分诱导, 循序渐进, 多鼓励, 同样也会有所不同。

(四)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教师要积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让其观念也发生转变, 用开放和多元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发展和小学美术。对小学美术教育功能的误解家长也会有, 以为我们孩子会画画了, 有爱好和特长了, 就可以超越别人, 赢在起跑线上。但是美术是艺术, 而不仅仅是一项技能, 也许我们会掌握一种画法, 一种绘画理念, 但是我们永远无法到达其艺术性。家长在保护儿童美术原创性中应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我们经常见家长用成人的思维评判孩子的画, 认为画得很像就是画得好, 而对构思新奇、用笔大胆, 画时无拘无束、画出孩子感受的自由涂鸦的作品视为“瞎画”, 对孩子画画内容讲的头头是道而家长自己看不出画的是什么的作品不能接受。实际上画得较好的儿童都是在“瞎画”中显露出绘画天分和才能的。实践表明儿童只有在“漫不经心”的状态下才能画出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的。家长在看孩子的画时不要拿画上的东西与真的比, 艺术决不是“像不像”的问题。儿童学习美术只不过是通过美术这个媒介提高儿童的想象力, 而不是画要像什么东西, 更不是照抄自然。

摘要:本文从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方面, 探讨现今很多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原创性缺失问题, 并从这一问题的解决思路出发探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真谛和本质,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原创性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要点分析下一篇: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公寓文化育人路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