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品德课堂

2022-09-01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品德课堂

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小议》

姓名:

戎凤萍 性别:

工作单位; 宁夏石嘴山市第九中学、 通讯地址:

宁夏石嘴山市第九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小议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新课改理念下对包括我们每一个思想品德在内的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没有创新,就没有教学。本文主要阐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发挥了四个方面的神奇作用即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运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课

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动用于教学中,既推动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对新课程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自己的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发挥的神奇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我多年的从教经验得知,80%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所以老师在思品课教学中,激发兴趣可得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学生学习 质量的关键。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图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我在教学《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时,展示大学生宿舍的脏乱差以及大学生雇人打扫宿舍的图片,还有70多岁的老母亲到处为儿奔波求职,儿子在家上网的图片资料,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深刻的认识到依赖的危害性,从而自觉树立自立意识。又如我在教学《法律是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时,在讲“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特点时,我利用课件进行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播放最高法原副院长黄松有涉嫌贪污受贿案开庭的视频,重点播放黄松有被法院审判这一重点情节,最后展示原最高法原副院长黄松有终审被判无期。这一段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对法律 的这一重要特征牢记在心。 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我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群雄》)和《海底世界》,在展示图片,《干涸的世界》,通过观看对比,启发学生思考:人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再如我在教学《师生之间》一课时,我播放视频《今日说法》中,老师奔波十年状告负心学生一段材料,通过媒体播放,讲解,以及律师精湛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的事例,表露出自己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同时谴责那个没有良心和诚信的学生,学生更明白了做人要知恩图报的道理。

三、运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运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是所有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最明显的感受。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时,为了落实情感目标,我特意精选了一段视频无臂青年力克、胡哲的故事,无臂青年力克、胡哲生活学习中怎样自立自强的视频,再加优美动听的音乐《我和世界不一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谈自己的感悟。我一看,连平时最不爱回答问的几个同学也高高的举起了手,所以就叫起来了他们,说的很深刻,我也趁机表扬了他们,以后主动投入到教学中。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 “焦点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率。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到品德课教学中

倡导新理念、教学新思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兴趣和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对新课程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自己的亲身实践与探索,我是这样做到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品德课教学中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展示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品德课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信息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品课中去,这样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切实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率。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了课堂。以其拥有的强大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广大思想品德(下称思品)教师的青睐。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教学新思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思品课上始终演泽着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

一、激发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在人的实际活动中产生,对人的活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于学生处世甚浅,其思想品德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老师在思品课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把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情境,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极好机会。



1、多媒体运用。增效“理”“行”情感。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把静态枯燥的教材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从而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牢牢吸引住学生的视线,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教学《爱护有益的动物》一课,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在这些叫声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后,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是哪些动物?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时,再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了美丽的颜色和无限生机,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断,学生的印象深刻,懂得有益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贵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



2、多媒体运用,以情境激发情感。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情境可激发相应道德情感。如上《保护环境》一课时,教师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着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 :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教师又播放地球上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美丽的青山碧山之间,如痴如醉时,教师随着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的酒瓶、鞋子、垃圾等杂物。教师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澈美丽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惊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火花,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美丽家园 ─地球。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 

二、激发兴趣

现在学生的厌学情绪很大,有一些学校厌学学生的比例达到30%左右,而厌学的学生是有方向性的,有的学生厌学这门课,但不厌学那门课。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的现象呢?我深入思品听课中不难发现,有23.2%的老师在上思品课时照本宣科,有69.2%的课未使用教具上课。这样怎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实践证明,哪个老师有注意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生厌学率就低。为此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只顾教书,不管学生的反映,必须研究学生的学,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思品课教学,激发兴趣可得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故事开端激趣。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之成为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诚实守信》一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故事,让学生边欣赏《狼来了》的画面,边听配乐录音,听后请学生讨论:天真的牧童在山坡上焦急地呼喊“狼来了”,为什么山坡下的人听到后不去求助?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继而提示课题。以“趣”引路,学生的学习欲望就空前高涨。在学生热烈交流中明白了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 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讨论明理激趣。《品德与生活》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目或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出现画面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如教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将画面分解成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当你到火车站买票,有人不排队在你前面插队时;(2)当你被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扰得无法看演出时;此时你看到、听到的情景,对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道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不仅使传递的信息充分表达出来,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 

三、激活思维

新课程倡导的“要使儿童感受到这门课程的‘个人意义’(罗杰斯语),让它有助于儿童的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帮助儿童在生活中成长”。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种精神呢?教师就要力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思维是以概括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思想活动是以问题为起点的,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表现在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上。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力图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主动性,积极性的表现。



1、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思维。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意、新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进行变革,发现新问题。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儿童在生活中成长的目的。例如教《科学造福人类》一课时,精心设计课件,让一幅幅科学为人类带来了幸福的真实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从实例中感悟到科学为人类产生巨大的力量后,再引导学生从画面中看到什么,说说科学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20年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让学生设想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驰骋在想象的世界里,从各个方面对今天的生活状况进行创新思维。有的说,到那时,人类可以自由地生活在宇宙中;有的说,那时的人比现在健康长寿,因为医学发展到能成功克隆器官和置换器官;有的说,那时已没有废物,因为所有的排放物都是一种生产的原料,形成原料链——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畅想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创新未来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走近世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思想感情。



2、多媒体课件激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许多不同方向,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的思维,它是要求学生能摆脱别人的影响,有苟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和方式,提出与众不同的多方面的设想和见解,使思维具有独立性和首创性。很难设想一个在学习过程中从来不敢或不会发表一点与众不同见解的学生,日后会有什么独立的创造。所以教师应多方设法鼓励并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敢于求异,不因循守旧。在具体训练方法上,则应从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如教《不上当受骗》一课时,教师只靠文字的说教难以使低年级的学生理解和作出行为的正确判断。教师设计这么一个行为辨析画面课件:双休日,小明一个人在家,这时,来了一个自称是他家“远方亲戚”的人朝着小明家敲门。小明想:不接待嘛,不对,对客人得热情有礼貌;接待嘛,自己又怕不认识他,万一是坏人,不是上当受骗了吗?小明应该怎样做?才能既文明而又不上当受骗?此时学生都进入了积极思考、辩论、交流。有的说,从猫眼中窥探,在答应开门的片刻,打电话告诉楼下邻居的阿姨;有的说,对不起,门被反锁了,锁匙被我妈妈带走了,请你等一下,我打电话告诉妈妈;种种的想法无法不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的道德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提高辨析是非的能力,而且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当一个人在家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收集学习资料,详实数据、真实背景等感知内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在思品课教学中并不仅仅具有以上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甚至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多样化,节省教学时间,调整、学习内容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改革、学习负担的减轻,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现在的学校设备和师资水平还不足,制约着经常使用,有待今后进一步改善。

第四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宣汉县南坝中学 陈 江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课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由开始时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促进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思想品德课与之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情感和个性有效发挥,使思想道德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完美结合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不仅促进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改革,而且还能使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提高。下面我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思品课教学,激发兴趣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探索课程的现实意义。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传统教学形式往往使其显得枯燥和空洞,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调动,而借助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热情,从而更好的理解这门课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有助于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如“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这一框,新课导入时,可以播放动物在野外自由生活的画面,唤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气氛活跃时,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美丽颜色和无限生机的图画,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视屏,学生印象深刻,从心里认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贵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和责任。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理,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再如,学生对“承担社会责任”缺乏认识,我就编辑“汶川大地震救援活动中”的录像资料,展示广大军民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风采画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扩充资源,提高效率

思想品德课只靠课本内容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必须作适当的补充,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快速度、高效率地完成这一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各种资源,传递大容量的信息,为教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以灵活的内容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为思想品德课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为“教学内容”的调整组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因此,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如运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更加、形象化、趣味化;运用各种信拓展学生视野;运用计算机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如以《日新又新我常新》来说,在结尾部分搜集本班几位学生的照片,再加上他们对自己的文字介绍,让学生观看,然后请学生课外写一段关于自己的评价,加深学生对自己如何评价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互联网,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延伸到课堂以外,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多媒体走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延伸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三、尊重主体,培养创新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教师向学生灌输一些枯燥单调难的原理,学生机械地接受理解,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很强学生只会抄书,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要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有效程度。然而参与意识所呈现的强弱水平和参与的主动性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学习,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多媒体课件教学将教师难以表述的现象、原理、以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乐学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思想品德传统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要么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问答,要么是教师讲解,学生当“听筒”。学生回答问题时紧张,担心遇到答错的尴尬。引入信息技术后,课堂有了生命和活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作带有动漫效果的习题,例如插入一些声音,当学生答对时给予表扬“你真行”、“真棒”,有鼓掌声,当学生答错时给予鼓励“继续努力吧”,通过人机对话,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文本、漫画或简单动画,请学生出主意,对于学生来说,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要比把这个难题设在自己身上更易于接受,而事实上帮别人就等于帮自己,他们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情趣,激活思维。

美感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和启迪他们正确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

美的感受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 ,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思想品德课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初三思想品德“关爱集体”教学中,为了树立集体意识,营造团结向上,关爱集体的教学情境,我用VCD播放了流行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同学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思想品德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响系统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想象思维。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思维、新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进行革新。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成长的目的。如教《科学造福人类》一课时,精心设计课件,让一幅幅科学为人类带来了幸福的真实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从实例中感悟到科学为人类产生巨大的力量,再引导学生从画面中看到什么,说说科学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学生驰骋在想象的世界里从各个方面对今天的生活状况进行创新思维 。

现代信息技术能激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同方向,寻找多种解决方法的思维,要求学生能摆脱别人和传统的影响,有苟于传统的答案和模式,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设想和见解,使思维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性。一个在学习过程中从来不敢或不会发表一点与别人不同见解的学生,日后不会有多大的独立的创造。所以教师应多方设法鼓励并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善于、敢于打破常规。在具体训练方法上,则应从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如教《不上当受骗》一课时,教师只靠文字的说教难以作出行为的正确判断。我设计这样一个行为辨析画面课件:双休日,小明一个人在家时,来了一个自称是“远方亲戚”的人朝着小明家敲门。小明想:不接待嘛,不对,对客人得热情有礼貌;接待嘛,自己又怕不认识他,万一是坏人,不是上当受骗了吗?小明应该怎样做?才能既文明而又不上当受骗?此时学生都进入了积极讨论、交流、展示。有的说,从猫眼中窥探,有的说,对不起,门被反锁了,锁匙被我妈妈带走了,请你等一下,种种的想法无不激发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的道德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明白一个道理;当一个人在家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只有这些,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多样化,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调整内容,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学习负担的减轻。但是,由于现在学校大多数学校设备不齐全和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还不高,制约着多媒体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够突出,还需今后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第五篇:微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微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运用的初探

摘要:“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微课程以它精简、高效的特性影响着课堂,给信息技术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而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上的推广和应用,势必带来信息技术课堂的大改革。

关键词:微课程、自主、探究、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课堂内容丰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而信息技术学科就是在信息技术得到普及是衍生出来的学科。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讲解、演示,然后由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来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

一、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和发展,我们的课堂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教学演示只是给学生形成了短暂的瞬间记忆,但学生的记忆能力不同,能记住的教学演示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这样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完整的记住整个操作过程,导致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卡壳的现象,更有甚者完全不知道如何去操作。比如在小学信息课堂中《可爱的猫咪》一课时,关于尖角、柔角的使用,能很好的营造出水墨画的柔软和硬度,但因为学生第一次涉及用鼠标画水墨画,他们在美术的素养不同,导致了用传统的方法上课,学生在课堂里面不能掌握这些技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进行教学演示的时间有限。虽然反复的教学演示会使一部分学生达到流畅操作的目的,但已经掌握此操作技能的学生会产生反感,占用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时间,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而且会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不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教师反复的教学演示,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都设置了office系列软件的使用,而word与powerpoint、excel等软件的基本运用基本相通,学生在四年级学了word的相关内容,再学习后面两个软件就可以省去很多重复的内容。有些学生学习后,能很好的迁移,而有部分学生就会还需要重新学习,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一些基础技能的使用,就会让一些学生失去对新知识的兴趣。

4.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不能逐一进行辅导,造成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学科因为其的教学课程设置的特征,每周学生只有一节课程,时间有限学生众多,当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老师不一定有时间进行逐一的解决,更没有时间单独辅导,这样会让学困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这个学科的兴趣。

二、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的引入,就能轻松的解决以上的问题。微课程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引入了信息技术课堂,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体验。

1.将微课程植入课堂,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将微课程引入课堂,将知识点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学习相关的操作步骤,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反复学习,最终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用光影魔术手处理图片的色调的问题时,我录制简单的微课,先让学生找到自己照片存在的问题,用光影魔术手简单的曲线调整,就能让照片颜色得到改变。问题解决了,学生有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2.将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但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遇到的问题不同,教师无法做到逐一辅导,所以,教师提前将微课制作好后,存放在学生电脑或网络中,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和自身水平选择自己所需的微课进行学习,避免了以教师教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突出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任务活动中,要求学生运用Powerpoint制作历史上的名人演示文稿。包括:添加文本、添加图片、添加音频视频、链接动画、播放预览(幻灯片切换方式)。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通过微课学习所需技能。

3.充分体现分层教学,避免学生发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课堂教学要照顾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软件操作熟练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全体学生,也要重视有潜力的学生。例如,七年级《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一课,对学生创作作品时,运用的操作技能进行分层要求:运用五种操作技能的作品为合格;运用六种操作技能为良好;运用七种或以上操作技能为优秀;给普通学生制定了学习的目标,给有潜力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最大的收获。

4.微课程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新的平台。

信息技术课的作品展示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时间的关系,一节课展示的作品数量有限,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笔者鼓励学生利用屏幕录像软件进行自主或小组合作创作微课,并将质量高的作品提供给其他学生使用。这不仅给了有潜力的学生发挥的空间,还能带动其他的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微课的使用减少了教师课堂上反复讲解和演示的时间,也对教师制作微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课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间,学生通过微课程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这对教师制作的微课程质量提出了要求:能不能在短短的五分钟之内将知识技能的重点和难点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的问题。

微课程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将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给我们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微课程在课堂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微课的带领下,养成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好习惯,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

上一篇:信息技术部工作汇报下一篇:信息化业务蓝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