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如何才能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2022-09-12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可以明是非。一个人用铜当镜子, 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 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 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参照镜子, 服饰穿戴不正可以整理;参照历史, 可以总结出事物兴衰更替的规律, 因为我们现在的很多事其实之前都有发生过, 从中可以得到经验教训;参照别人, 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唐太宗因此而开创大唐盛世。历史是对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任何事情的记录和总结, 学习历史的目的, 就是要善于从过去的事件和现象中, 发现规律, 吸取教训, 总结经验, 传承优秀;就是要从众多的历史人物中, 总结其言行, 明白其对错, 好在哪里?坏在哪里?给国家、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而达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目的, 增强自己的民族归属感, 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形成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形成国家民族的凝聚力, 推动国家、民族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教育部同时把历史学科纳入“立德树人”的重要学科, 这是抓住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点及其功能作用, 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 从民族的盛衰、朝代的更替、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吸取失败教训, 总结成功经验, 发现演变规律, 明确自己“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民族与社会责任感;通过与各类历史人物的对话, 知善恶、辨美丑、明是非、懂进退,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而成就个人的美好品德。我想, 这就是历史学科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所在。

一、历史教学的普遍现实表现及原因分析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压力下, 历史教师们大多把历史课上成了大事年表排列和人物、事件介绍, 忽略历史的整体性、延续性、教育性, 结果千课一面, 程式僵化。把博大精深的历史画卷撕扯得支离破碎, 把蕴含丰富教育内涵的历史课上的味同嚼蜡, 历史学科应有的教育作用得不到体现, 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教师教得千辛万苦, 学生学得万苦千辛, 结果仍常闹“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笑话, 更谈不上从中汲取知识和道德的营养。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其一是教师教法单一, 教学模式僵化, 自身知识功底不深, 知识面狭窄, 在教学中无法体现历史的时空感和丰富性、教育性,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二, 也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课堂教学的目标侧重于知识传授以应付考试, 忽视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和对学生历史素质的培养, 没有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性, 没能揭示其社会价值。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应努力揭示其社会价值观, 深化育人功能, 培养学生历史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历史素质, 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这一途径, 理解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关系, 理解社会的变化和延续的规律。历史学科不同于数理化等单一的自然学科, 他融合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文学艺术、人文思想演变等博大精深的知识, 人类社会的不同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都有淋漓尽致的表演, 其综合性和辐射性极强。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常需要“以史为鉴”, 借历史的镜子认识社会, 反省自我, 认识自我。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 就是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过去, 理解社会的现实, 预见社会的未来, 提高学生参与、融入社会的自觉性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认同感, 以培养其高尚的伦理道德情操。要通过学习历史,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自然科学、人文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地位, 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绪, 坚定其勤奋学习, 报效祖国的信念, 进一步让学生融入民族道德传统, 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以史为鉴, 健全人格。做到了这一点, 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和社会价值才得以真正体现。

二、如何实现历史教学与立德树人的结合

(一) 历史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师德素养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过程中, 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要用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论观点去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所以, 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尤其政治素质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师个人的师德师表形象。因此, 教师的师德修养如何, 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文道结合的效果, 正所谓“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勿从”。在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形势下, 个别老师经不住市场的诱惑, 拜金享乐思想的冲击, 其不负责任、行为散漫、工作敷衍、简单粗暴、过分现实等表现, 都有损自身形象, 对学生造成误导, 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就根本无法达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的思想素质, 良好的师德表现, 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条件。

(二) 历史教师要有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区分善恶美丑, 正确地认识历史和分析历史的能力。首先, 教师要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历史观。仅仅照本宣科, 停留在历史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 很难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也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价值, 更谈不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并从历史的知识营养中吸取道德的养分。“实在的事实是一成不变的, 而历史事实的知识则是随时变动的;记录里的历史是刻板的, 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所以, 历史观是随时变化的, 是生动不已的, 是含有进步性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感悟历史事实、洞察历史本质,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知识来理解现实、认识社会、改造自我的能力。比如,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既要让学生理解农民战争对推翻腐朽制度, 推动社会发展, 争取自由解放的现实意义, 也要让学生明白战争、动荡给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带来的巨大破坏;要让学生认识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之流投降卖国, 镇压农民革命的丑恶嘴脸, 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鸦片战争使中国沦落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也使国人从梦幻中清醒, 认识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开始走上科技兴邦, 实业救国的富国强兵之路。同时, 历史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不要割裂历史和孤立历史现象, 要把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回归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价值观、世界观的取向、法律制度、行为规范乃至文化传统中进行分析, 不能简单的用对错来下结论, “三纲五常”、“克己复礼”我们曾经无情批判, 但自周公制礼以来, 礼仪纲常、伦理规范确引领中华民族道德规范、家庭、社会伦理秩序数千年。“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历史教师要传之道, 就是帮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这是历史学科以文载道、立德树人的根本所在。

(三) 历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 只有抓住历史学科综合性、辐射性、社会性强的特点, 改革历史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僵化模式, 建立起教师精心组织、情景引导、学生感受、领悟的互动学习模式, 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互动、探究中完成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价值的理解、对社会意义的体会。教师在课堂上, 要精心于教学情景的设置, 根据教材内容, 可以借助挂图、插图、实物、幻灯、音频、视频等教学材料和多媒体手段来营造, 也可以借助对历史画面的描述、历史人物的介绍、历史故事的讲述等语言形式来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 要通过情景营造, 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历史, 去发现历史长河的浩淼广阔, 去欣赏历史画卷的恢宏壮丽, 去感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去领悟历史与现实的社会道德标准, 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感悟传统进而继承文化、传承美德的目的。其课堂组织形式, 尽可以百花齐放, 讨论式、导读式、欣赏式、表演式、练习式等等兼而用之。这种互动学习形式, 符合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 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开放性、同时避免了历史课堂的单一枯燥, 增强了历史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丰富性, 学生尽可以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中自由徜徉, 使学生猎奇心理 (求知欲与创新的温床) 得到满足, 使创新的火花尽情闪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就可以帮助学生跨越时空, 跨越地域, 完成历史知识的大串联, 大融合, 将学生的感受和领悟集中, 升华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帮助学生“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达到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道德传统, 健全学生人格, 用历史教育青少年,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目的。这样的历史课堂, 才能体现历史的精彩, 才能使历史学科的育人目标和社会价值得到体现, 才能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校“立德树人”主阵地。

总之, 要实现历史课堂“立德树人”的目标,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历史学科, 要有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师德素养, 再借助改革的课堂模式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才能够完成。这需要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 我愿与全体历史同仁共同努力。

摘要:要实现历史课堂“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道德素养和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还要有改革创新的教育观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 才能真正使历史课堂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关键词:历史,教师,课堂,立德树人,主阵地

上一篇:浅谈怎样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下一篇: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途径与措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