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教学案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父母的心教学案范文

《父母的心》教学反思

《父母的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颇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通过父母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的曲折情节,告诉我们再优越的条件也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纵然有千万个理由,也不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进一步体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崇高,让我们窥见的是一颗真挚的爱子之心,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文章充分体现了小小说的写作特点: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之所以选这篇文章来上课,原因有两点:

一、故事情节曲折但不复杂,适合八年级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能力,而且对于他们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本文主旨鲜明,即歌颂伟大的父母之爱,虽然这一主题有点老生常谈,但却有一定的警醒意义,因为目前的初中生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往往忽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很少真切地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因此我希望让他们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切身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能去试着理解、体谅父母。

为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分五大块:

1、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熟悉小说的内容,体会小说情节上一波三折的特点。

2、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研读文中贫穷父母几次三番换送子女的相关段落,指导学生抓住贫穷父母每次换送子女时不同的神态,体会贫穷父母矛盾痛苦的心理,进而去感受父母博大的爱心。

3、引导学生通过 “如果文章开头就写贫穷夫妇拒绝财主夫人的要求一个孩子也不送,好不好?”这一问题的讨论,体会文章构思的精巧。

4、在拓展延伸上,设置情境: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面对眼前的状况你选择去还是不去?为什么?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谈自己内心的想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即要珍视亲情、珍爱父母。

5、在学生理解父母之心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下此时此刻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进而让他们懂得如何去感恩父母。

由于本文内容较浅显,所以我在讲授时,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放手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以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总体思路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以品读为主线,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本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课堂上没有照顾到尽可能多的学生,对文中人物语言的品读也显得不到位等等。

第二篇:关于父母的作文:父母的心

关于父母的作文:父母的心

小捷是一名初中学生,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性格不算开朗,平时说话不多,有些内向。他在一所寄宿制学校读书,每周六下午回家一次。

又是一个周六下午,刚下了雪,天冷路滑,小捷回到家时已经四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一把崭新的大锁,不但防止了贼的侵入,也把小捷挡在了外面。小捷拿出的已没用的钥匙又放回了口袋。他看看那崭新的大锁,似乎叹了口气,便慢慢向奶奶家走去。小捷的奶奶年老体弱,有早早休息的习惯,小捷去时,屋子里已没有了灯光。小捷心中感到些许郁闷。无奈,只好又回家。

大门紧闭。小捷垂头丧气的坐在了自家门前的石块上,盯着西边残留在天空的几缕太阳的余晖,等待着。月光逐渐明亮,映着雪花,再配合上嗖嗖的风,格外寒冷、寂寞。

小捷心中一股委屈之感不觉生出。夜这样冷,小捷独自一人,坐在冰冷的石块上,父母不在身边,小捷感到深深的寂寞、空虚与孤独。他此刻多么希望父母赶快回来,好享受家的温暖与快乐。

熟悉的身影渐渐清晰的迅速向小捷走来。一身风尘的母亲一边向儿子打着招呼,一边伸手掏着钥匙。旁边的儿子一动不动,仍旧坐着,一声不吭。映着月光,他的眼睛里亮闪闪的,脸上则是盼望、亲切、苦楚、不满、与怨怒相互交织的复杂表情。他所盼望的人来了,但小捷此刻对父母的盼望已经消失,代之以更多的心头的埋怨。

母亲进了门,迅速洗手换衣,开始张罗晚饭。母亲像往常一样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却没有回应。在屋内寻看一周,没人。走到大门处,见儿子仍旧坐在那儿,便呼唤着儿子回屋,同时要为儿子提起那沉甸甸的书包。不料,却被儿子一把拽了回去。母亲一怔,刚想开口说话,儿子已迅速站起,扯起书包,径自走向自己的屋里,将门摔上,把书包一丢,趴在了床上。

母亲额头上荡起了波纹。她走进儿子的房间,“怎么啦?干吗不高兴?有什么事?”她伸手轻拍儿子的背,忽而又大悟似的说:“是不是家中没人,让你等烦了?今天正好单位里有事,不巧你爸又加班,没办法,才让你等这么久。别躺着了,快,起来洗洗手,看会儿电视,一会儿吃饭啦。你爸也差不多该回来了。”母亲边说边出去了。

小捷不动。

厨房里正演奏着一首锅、碗、瓢、盆的交响曲。

摩托车的声音渐响,小捷的父亲回来了。母亲和他说了几句话,父亲向小捷走过来。

“怎么啦,好久才回家一趟,别不高兴。你明天不是还有一场考试吗?赶紧起来,洗手吃饭吧。啊。”

父亲边说边出去了。小捷仍旧躺着,父母的话反而令他更觉委屈,他脑中显现出幅幅画面:当小捷沉浸于他最喜欢的电视剧时,父母却硬要让他去睡觉,去完成作业;当他看中他喜欢的东西时,父母总是斟酌良久,才下定论;当他领自己的同学到家玩时,父母却难得露出笑脸;而这次,他们又让小捷在寒风中苦等了几个小时„„他越想心中越觉酸楚,眼泪不觉流了出来,他又陷入了思索,甚至怀疑父母的心里到底有没有他,到底爱不爱他来了。

开门声打断了思索,饭菜的香气招引着他,“来,吃饭吧,刚做好,可香哪!知道你今天回来,所以早就买来你最爱吃的肉、菜。快尝尝吧。”

妈妈的几句话使小捷再一次落下了眼泪,但他用手臂挡着,不让妈妈看见——他不想让妈妈伤心。此时,他想起了自己因为看电视而下降的视力,因为看电视迟到而受的老师的批评;他想起了自己对父母要求的无理,想起了自己并不宽裕的家境;他想起了父母工作一天后回家时劳累的样子,想起了同学来后父母收拾屋子的辛苦;他想起了父母在单位繁忙的工作,想起了父母为了家而加班加点的疲惫;他想起了每次回家,父母都准备好丰盛的饭菜;他想起了平日里父母对他的鼓励和教导„„

小捷偷偷拭干泪水,站起来,接过饭菜,走进了餐室,坐在了父母的旁边。

小捷拿起筷子,将饭菜夹到了父母的碗中。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将饭菜夹给了父母。父母相视无言,忽而又面露微笑,愉快的吃下了孩子为自己夹的第一口菜„„

父母的心是无私的,他永远都装着自己的孩子,父母的心是宽容的,它能包藏孩子的过失,但父母的心也需要温暖,需要孩子这束阳光的温暖。

第三篇:《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 2.感受浓浓的爱心下面笼罩着的淡淡的哀怨。

3. 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由一波三折的故事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上帝不能到每个人的家里,所以创造了父母。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地方,他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他;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地方,叫做“家”,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父母又有一颗怎样的心呢?

出示课题:父母的心

二、 简介作者生平: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出示投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创设情境:请你带着你的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去朗读课文,从中体会父母的另一颗心,也许你会发现原来父母的爱是那样的无私与高尚。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章的精彩之处。 学习小组间讨论下列问题:

①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可文中的父母却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这是什么原因?

(明确:贫穷、多子还有爱等原因。)

②他们既然把孩子送出了,最后又把孩子要回来,这源自于什么? (明确:简单的说是太爱孩子了,舍不得孩子离开。) ③课文围绕送与不送,写了这对夫妇作出了哪几种决定呢? 老师归纳板书:送长子

换女儿 换次子

要女儿

四种决定,形成了四次波折,使得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板书:(一波三折)

3. 你能体会课文中父母的心吗?请写出你的看法。 提示:父母的心是 。 (参考答案:父母的心是纯洁的、无私的、崇高的、伟大的„„)

四、再读课文,探究交流

1. 课文的情节是一波三折的,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是一波三折的。下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父母每次做出决定的理由。

(送长子:对方条件优越; 换次子:长子是接班人; 换女儿:老二和去世的 婆婆一模一样;

要女儿:女儿太小,舍不得)

这些理由哪个最为感人?(最后一个)大家一起来把最后一条理由读一读,这句话道出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也就是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浓浓的爱心。 2.一边是优越的条件,一边是难以割舍的爱子之情,到底是送还是不送,这对父母的内心在作着痛苦的挣扎,小说对此并没有着意描写。请你想像这两口子内心的挣扎,会说什么话,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从下面提供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各个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并选两位代表演绎出来。

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任选两个小组做代表表演,老师和同学加以点评。

3. 分别以四个孩子的口吻,写出各自被送人的心理感受。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五、拓展延伸

1. 同学们,其实啊,亲子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感情,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哪位同学也来说说父母对我们的爱心故事吧!让同学和你一起分享父母那甜蜜的爱。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到父母之爱不是凭空的说教,其实平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爱意,这种爱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幸福。)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用自己的文笔来赞美这种爱,歌颂这种爱,如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结合你的亲身体会,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投影出示例句:

父爱是一座山,有山的伟大和崇高; 母爱是一种祝福,一切尽在不言中。

父母的爱是沙漠中的绿洲,因为它永远让儿女看到希望。

小组合作交流,将同学们的精彩创作作为一个栏目,出在本期的班级黑板报上。

3. 同学们说得多好呀,把这些内容连在一起就是一曲爱的赞歌。这一切都源于父母有一颗赤诚的爱子之心,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是否想过要回报父母呢,比如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对他们说一些话„„,请你来谈谈。

(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学习报答他们;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取他们意见;关心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爱;给父母写一封信„„)

六、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有了父母浓浓的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同时也让我们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让亲情永驻人间。

也希望大家把这种爱的感觉延续到课后,让我们以笔传情。

七、布置作业

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有真情实感。

八、板书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送长子

换女儿

(一波三折)

换次子

要女儿 (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愁)

第四篇:《父母的心》教案

常州北郊中学 荆 波

教学目标:

1、能体会课文中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我们来作个调查:知道爸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指名学生说说父母的生日)知道爸妈生日并给爸妈庆祝过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

看来,父母在我们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却永远是第一位的:下雨时,总能见到父母送伞的身影,生病时,总能见到父母担忧的神情,生日时,仍能见到父母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那么,我们今天就跟随川端康成一起来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110页。

二、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 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说说理由。 (建议大家朗读)

准备好了吗?荆老师注意到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这个词有个别同学读得不很准确:褴褛 谁能告诉我它怎么读?学生读

相信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就请大家发表观点。

答案:①、 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请2—3人发言,比比谁更简洁。

提问:其他同学怎么样?有没有比他更简洁的?

②、(不可恶。

A、他们地位低下。一家六口,生活艰难,把孩子送出去,是现实所迫。 B、富人家条件好,孩子去了能过上好日子,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 C、他们最终还是把孩子要回来了。 因此,这对父母并不可恶。) 过度:这对父母不但不可恶,而且在内心深处痛苦地挣扎着,他们所作的一切源于对孩子的爱。而这种真挚的感情已经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文字还原成真挚的感情。

2、再读体验: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细细品味,边读边圈点勾画,思考两个问题:

①他们既然把孩子送出了,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来? ②文中哪个画面最使你感动?请简述理由。

(可从神态、语言、动作入手,抓关键字词等方面分析)

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答案:①、虽然理智告诉他们可以送出孩子,但这种理智经不起时间和感情的折磨,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的考验。爱子之心使他们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贵妇人要回了孩子。

3、三读感悟:

过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要回了,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四人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①、这一家六口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越多越好。

答案:学生可以想象:a、一家六口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翻了身,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财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大儿子最终成了总经理家业的继承人。

C、由于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D、生活艰苦、父母后悔没有送走孩子

E、贵夫人认这几个孩子为干女儿、干儿子,给父母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一部分保障

F、父母用100元开了一家小店,和贵夫人一家有生意上的往来——)

4、真情表白

过度:文中的父亲说:“宁愿和儿女饿死在一起,也不愿舍弃任何一个孩子”,这是一种爱的表现。那么,我们自己的父母呢?她们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

①、荆老师课前采访了一位嘉宾母亲,对自己的儿子期望很高,儿子犯错,她经常会责备儿子,那么,她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首先让我们来听听这位母亲的心里话。打出采访视频。 你是如何看待视频中妈妈的?

3位学生发言

对,虽然儿子身上有许多缺点,但他在父母的心中永远是最好的。生活中父母之爱的表现虽是朴实的,平凡的,但值得在记忆中永远珍藏。 ②、学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看了视频中的母亲,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父母是多么地爱孩子,那么,今天晚上回到家里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行动。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结束后挑选一位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时间3分钟)

(学生用诗歌、歌曲、及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关心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爱

给父母写一封信„)

5、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把这些内容连在一起就是一曲爱的赞歌。这一切一切的爱都源于父母有一颗赤诚的晶莹透亮的爱子之心,荆老师现在把这爱的赞歌浓缩成一句话:父母之爱如暖阳 无私奉献给大地

来作结。 并把它赠送给在座各位的爸爸妈妈。

三、作业

1、请展开你的想象,选择一种结局进行续写。

2、请同学们把自己内心的美好祝愿浓缩成一副对联,并发挥我们班的特色,用毛笔写就送给你挚爱的父母。

四、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有了父母浓浓的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同时也让我们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让亲情永驻人间。

也希望大家把这种爱的感觉延续到课后,让我们以笔传情。

第五篇:15 父母的心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中的第五篇课文。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亲人。这 单元选了《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这些课文都是某个人物对另一人物的爱,惟有这篇是介绍整个家庭浓浓的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 感较完整。作者川端康成的坎坷经历也造就了这篇致力追求的美好亲情,这篇小小说情节短小但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父母的形象也在其中得以升华。

2、学生分析: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爱已经熟视无睹,视为当然,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教学目标:

1、感受父母浓浓的爱

2、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

3、感受小说“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难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练习法

学法:研读法等,在老师问题的引导和设置的情境中,利用老师准备的和自我原有的资源有效学习。 课前准备:

1、搜集川端康成的有关资料;

2、收集古今中外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收集有关亲情类的歌曲,如《让爱住我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语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 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的心》,让我们感受一下父母这颗伟大、博爱的心。

二、品读课文

1、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课文题目处。 依照要求请大家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学生点评) 总结:由此,我们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

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是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

2、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过渡语: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 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

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决定

表情

原因

当天傍晚

送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贫穷

第二天早上

要回长子送次子

无精打采

接班人次序

第二天傍晚

要回次子送女儿

不好意思

和婆婆太像了

第三天上午 归还一百元要回女儿

痛苦

太小冷酷

过渡语:同学们填表很认真,请一位同学把结果给大家说一下(幻)。老师也对文章作了认真地阅读, 我是这么填写的。 通过这张表格,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 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考虑。那他们究竟考虑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到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请同学先指出地方,然后齐声朗读这些语段。 再次研读课文,根据文中几次换回孩子原因的有关语句,探究出“父母的心”的具体内涵。(幻)

学生活动:1.先自己认真阅读,然后思考“父母的心”的内涵

2.四人小组讨论各自的观点。 父母的这颗心到底包含哪些内涵呢?, 老师明确:爱心、孝心、责任心(幻灯)

第11小节, “今天早晨给你送来的二儿子,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这个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实质上却是孝顺父母的问题。而孝顺父母 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第15小节,从理性角度上看,把孩子送出去也是对孩子的爱,希望他以后能生活地比父母好。而从感情的角度,父母 觉得自己太残忍。“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 太冷酷无情。”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父母的爱心使得他们做出了要回小女儿的决定。 第11小节,“我就实话跟您说吧,我这心里呀,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样不好受,再说也对不起我们当家的。”写出了母 亲对于当家的一种忠诚,对当家的高度负责一种的责任心,维护当家的利益。

第9小节,“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不论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况且,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 也不对,如果可能„„”,体现了父亲对于整个家族的责任感。

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都明白了,父母在送孩子的问题上之所以犹豫彷徨,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装 着这么多东西。

同学们,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能立刻作出某种决定的时候,心情往往是比较轻松愉快的,而当我们犹豫不决难 以作出决定的时候,内心往往是很沉重的、痛苦的,有时甚至受着情感的煎熬。文中的父母也是如此,他们内心深处正在经受着这样的煎熬,然而,他们却无怨无 悔,因为他们对子女的爱是那么的真挚,那么执着。

在川端康成笔下,亲情是这么美好,这是为什么呢?这和他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下面让我们共同了解川端康成的 经历。(幻)

川端康成刚满2岁父亲即病故,3岁时母亲也离开人世,7岁时祖母病故,后来他被寄养在姨妈家,在他10岁时姐姐 也因病死去,15岁时祖父又病逝。这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使沦为孤儿的川端康成形成了所谓“孤儿的根性”。

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 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3、三读课文,感恩父母心 过渡语: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感恩节将至,江苏电视台“情感天下”栏目有幸邀 请到这三位孩子,他们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经历,节目结束前,主持人请三位嘉宾各说一小段话,他们会说什么呢?请你以其中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一段话。 学生写作 学生发言 师生讨论

总结: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精彩,你们都能体会父母的这颗心,看来,平常你们的父母没白疼你们,你们都是父母的 好孩子。

4、再读课文,评价父母心

过渡语: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告诫自己:遇事要理智点,不要感情用事。于是有人说:本文中父 母的似乎没有理智地处理问题,而是用感情代替了理智,因为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富人家,孩子的生活就会好些,而留在自己家中,或许一辈子都将生活在贫困中, 那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学生发言 师生评价 总结:老师曾经看过这么一篇报道:有一个叫黄留平的人,自幼流落到河南洛阳,等到他成家立业后,一直都有一个心 愿,到常州来寻找双亲。他说:亲生父母啊,我和你们血脉相连,一生牵挂。无论当年你们是什么原因放我一条生路,我都不会怪你们,我只是想见见你们,你们在 哪里啊?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知道亲人的爱不是靠生活条件的好坏来衡量的,亲情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弥补的,所谓“亲情无 价”。

过渡语: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 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 因为——孝心无价。

最后,我想改用艾青的诗句来结束这节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父母爱得深沉!”希望同学们学会用 感恩的心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同学们,将感恩进行到底吧,心动不如行动,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回家拟一条感恩父母短信。(音乐《让爱住我家》)

作业:

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结合名言名句)

上一篇:防溺水宣传知识范文下一篇:反洗钱培训提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