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民间影像

2022-09-10

今天影像视频的制作者,不单有像BBC、CCTV和好莱坞电影制片公司这样官方和商业制作机构,同时也有个人的、非商业性的群体和个人。个人的、非商业性的群体和个人制作的民间影像的出现,早在电影出现的初期就开始了,著名纪录片《北方的拉努克》是由弗拉哈德在矿业公司的资助下完成的,矿业公司想借此对北极爱斯基摩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开采有所帮助,拍摄的目的并不是使影片进入商业的放映体系,这是早期经典的民间影像的一个案例。

然而民间影像的诞生,实际上比这更早的多,早在电影诞生的初期,就有一些电影爱好者,拍摄了一些非商业性的影像作品,但因为当时摄影器材售价昂贵,所以大量的影像仍然是官方和商业性影像。随着五六十年代到来,摄影器材的轻便化,以及价格的下降,个人开始有可能拥有摄影机,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民间影像的出现。这些个人制作的非商业性电影,没有传统的故事情节,风格抽象或者出现极端写实的状况,非常规的叙事顺序,刻意使观众观众注意力疏离影像的拍摄剪辑技巧,这些影片的制作成本极其低,除了拍摄者本人的资金或者很少的财政资助外,就几乎没有任何的经济收入,比较知名的有肯尼斯.安格尔的《天蝎座升起》,德连的《白日的网罗》等。这些电影并不进行商业上的放映,它们中的大多数在商业院线以外的一些电影俱乐部、小剧场、艺术画廊和资料馆进行放映,这样的转播渠道决定了它们的受众是一些电影的专业人士和对实验电影的爱好者,普通的大众者,对这些影像是非常陌生的。

随着网络的出现,民间影像的传播变得越来越顺畅了,可以做到从制作者到受众之间时间的瞬间性,只要制作者将自己的影片放到网络上,网民马上就可以从网络上欣赏到该影片,而且这种观看方式是不受人数的限制,其影响力巨大。网络时代的民间影像的传播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画廊、艺术院线、电影俱乐部、小剧场这样的传播方式,成为主要的形式。在中国出现了像优酷网这样的一些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平台,而在世界范围内则出现了像facebook这样的视频传播渠道,这些传播渠道的扩大,使得民间影像的制作者们不再担心自己的作品没有观赏者,没有放映渠道。同时由于家用DV机、数码摄影机的出现,手机的普及率的也提升,个人和民间组织所制作的民间影像变得越来越容易,所以可以说网络时代的兴起同时也是民间影像潮流的兴起。当我们打开土豆网的视频时,我们会发现土豆的广告是“人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这句话极为准确的道出了在互联网影像制作的特点:影像制制作的民间、非商业性。

今天在互联网上拥有着数量庞大的民间影像,只要你点开一个视频网站,你将得到大量的民间影像,这些民间影像被网民大量的点击观看和转播,从而拥有基数非常大的观众群。优酷网的首页,这些影像的点击量超过几百万的并不罕见,甚至拥有几千万,上亿的点击量视频也并不少,这样的观看量跟一部传统的在影院公映的电影的上座率来比较的话,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在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时,当奥运火炬的传递在海外进行时,遭到了海外反华势力的阻扰,这在全球华人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大家纷纷采取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支持,对反华势力的抨击,而由博士生唐杰制作的影片视频《2008,china stand up》就是其中的代表。《2008,china stand up》,在当时得到了飞快的传播,几乎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出现了,到2008年年底,该视频的点击量已经突破了一亿,从而形成了一次公共事件,极大的鼓励了全国网民的爱国热情。从影响力来说,这个视频绝不输于一些耗资巨大的官方宣传片。所以民间影像以其极低的成本、制作相对的非专业性而制作的周期非常短,能够迅速的反应社会热点问题,在速度上它比所谓的传统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拥有更多的优势。

所谓物极必反,真理往前一步往往成为谬误了。由于现行的网络媒体对民间影像的内容和质量缺乏认识,以及法律政策对这面的滞后,导致了大量的庸俗低劣的民间影像的存在,有些甚至带来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例如关于模特干露露的一系列的视频中,包含着明显的性、拜金、低俗的内容,这些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对社会风气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些包含情色、暴力、颓废、公然挑战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的毫无艺术性的视频在现今的网络上可以说是大行其道,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反感。所以民间影像要想以后的发展中能够与官方、商业制作影像相媲美,必须向精品化、个性化方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自身不成为天空中的流星。吴文光的《流浪北京》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流浪北京》通过五个知识分子在北京所谓的“盲流生活”,准确的反应了八十年代社会中涌动的新思潮,以及社会由比较禁锢向松动发展的过程,是一部内容和艺术形式俱佳的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

个性化是民间影像的更好发展的关键,没有个性的艺术是很难吸引观众的,民间影像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同官方影像和商业制作影像那样,如果和他们相同那么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同时民间影像的制作特点也决定了自身不可能和官方以及商业影像相同。这一方面的代表作有由王兵导演的《铁西区》,在这部电影中,王兵将镜头对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衰落的重工业基地沈阳铁西区的工人阶级,反应他们的下岗后所面临的困境、痛苦和迷茫。他将镜头对准了曾经社会中的佼佼者,而现在正在走向没落的的工人阶级,与主流官方所宣传的完全不同的工人阶级形象。影片采用了一种极具客观性的叙述,获得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这部纪录片以其独特的个性,获得了广泛的赞扬,在国内外的电影节上获得了众多的奖项。《铁西区》成功很好的说明了,民间影像在内容和艺术上的个性化对电影的成功的关键作用。这一点在中国革命电影中表现的非常的明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历史题材是电影制作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比较成功的有《南征百战》、《西安事变》、《开国大典》等,然而在长期革命历史题材的创造陷入了模式化、概念化的误区,使得很多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可看性非常差。

民间影像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整体环境,有赖于制作者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放映渠道的拓展,有赖于大量高水平作品的出现,只有这样民间影像才能够获得健康的发展。中国的民间影像与世界的民间影像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然而现在处于民间影像发展的有利时期,我们必须排除不利的因素,利用有力的元素,使我国的民间影像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正>今天影像视频的制作者,不单有像BBC、CCTV和好莱坞电影制片公司这样官方和商业制作机构,同时也有个人的、非商业性的群体和个人。个人的、非商业性的群体和个人制作的民间影像的出现,早在电影出现的初期就开始了,著名纪录片《北方的拉努克》是由弗拉哈德在矿业公司的资助下完成的,矿业公司想借此对北极爱斯基摩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开采有所帮助,拍摄的目的并不是使影片进入商业的放映体系,这是早期经典的民间影像的一个案例。

上一篇:浅谈长清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后期维护和管理下一篇:小心新闻暗访这把“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