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滩上镇六个村的土地流转调查分析

2023-02-24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以下统称《承包法》) 明确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采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查阅档案资料的方式, 对滩上镇6个村庄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1 调查地的基本情况

滩上镇位于国家级贫困县代县城南27 km处, 属五台山脉, 耕地几乎全是旱地及河谷地、山坡地, 粮食产量较低。全镇59个行政村, 户籍人口3 739户、7 999人, 耕地面积861.2 hm2, 土地流转比例18.68%。

6个村户籍人口多负增长, 耕地面积变化不大, 人均播种面积3村下降, 3村上升。6个村距且城均在22 km以上, 城镇化影响极小;地疲少产, 村民多在外或本地铁矿打工[1]。

2 调查区土地流转特征及存在问题 (表1)

本次调查的滩上镇6个村在本地具有典型性, 可以基本代表本山区乡镇土地使用及土地流转特征和存在问题。

2.1 土地流转规模小

2.1.1 土地闲置率高, 但流转率低

6个村土地闲置率较高, 除D村外, 其他村大多年份荒芜耕地有10%以上。

2014年6个村参与土地流转面积占全村比例18.68%, 转出农户占全村比例16.11%, 低于4 a前右玉县土地流转发生率20.19%及土地流转户数比24.59%, 说明该山区村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还不及典型农区4 a前的状况。同时, 低于全国土地流转水平30%, 说明该山村土地流转远落后全国平均水平[2]。

2.1.2 可流转土地基数小

人均耕地除E村有2 113 m2外, 其他村都在较少, D村甚至不足667 m2, 可以流转的耕地自然也少。此外, 分地时为了保障公平, 耕地被分成了好中差, 按照“插花田”格局分散在山间河谷。

2.2 六村流转差异

城镇化是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 如镇政府位于A村, 促使A村有一定规模的集市及工矿服务业, 且移民和打工者较多 (移入移出均有) , 土地流转和闲置率较高。

2.3 开发层次不高

2.3.1 土地流出多为无偿或低偿

流出方基本上没有因土地流转获取货币补偿, 而只是在秋收后获得流入方的一些象征性补偿, 如几袋土豆、几斤胡油等农产品;或者是自己农忙时得到流入方的帮助, 如牵牛犁地、收割运输等, 这更像是一种人情交际而非经济行为[3]。

2.4 土地流转多发生在亲朋之间

土地流转绝大多数发生在“亲戚同乡”之间, 少部分发生在涉地面积大但流转次数很少的“其他”流转, 即流向外村村民及铁矿采区、围矿库等。

2.5 协议形式不规范

土地流转绝大部分仍属最低层次的口头协议形式。以A村为例, 签订协议的流转占全村流转面积的10.26%, 口头协议占89.74%;论流转次数, 签订协议流转案例只有2例, 占到全村流转次数的2.63%, 口头协议高达97.37%。

3 推进山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3.1 加强对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

土地流转相关法规、政策的专业性、复杂性, 导致村民参与不积极、过程不规范、争议隐患多。要加强对土地流转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 让农民明白土地流转与联产承包的区别, “流转”与“失地”的区别, 以及国家对土地流转的重视和保障, 打消大家对政策的不解和顾虑。

3.2 强化土地流转服务工作

3.2.1 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

由地方政府新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或推广现有土地流转网站, 提供农村土地流转供给和求购、成交价格及走势、土地流转参与人 (农民、企业、中介等) 等信息, 以及土地流转政策文本和解读、土地流转格式合同范本等服务内容。

3.2.2 公布指导价区间及典型成交价

在不违背市场原则的前提下, 参照基准地价、结合农户经营土地收益、毗邻地区流转价格等因素公布指导价及较典型土地流转成交价。

3.2.3 规范土地流转过程

乡镇组织专人监督村集体、村民及企业参与土地流转规范性, 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出现。指导双方协商, 勘测、签订明确权利义务的格式合同。

3.3 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3.3.1 出台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优惠政策

各级财政局、农业局、农机局、税务局和农科机构等机关事业单位, 应重视各专业领域的帮扶政策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结合, 让土地流转双方特别是包入户得到政策的支持和奖励, 有效提高村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热情。

3.3.2 完善相关政策形成统一体系

土地流转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合理协调。机关事业单位的优惠政策, 要与金融、保险等部门的优惠业务以及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专业渠道形成合力, 共同扶持土地流转、奖励规模化经营。

3.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村民无健全的社保体系, 失去土地经营权意味着在流转期内没有了“最稳定”的生存保障, 这让土地承担了额外的社会保障功能。且农民非农就业和市民化是土地流转的前提, 不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村, 土地才能流转起来。

摘要:山区农村的土地使用和流转与平川相比特征明显。此次调查的6个山村地处国家级贫困县边缘, 这些地区的土地流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土地闲置率高, 流转率低;流转层次不高, 效益较低;流转多在亲朋熟人间进行, 非经济行为等。建议加强对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 强化土地流转服务工作, 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土地流转工作开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土地流转,山区农村,调查分析,山西省代县滩上镇

参考文献

[1] 殷海善, 赵鹏.右玉县家庭承包土地流转调查[J].山西农业科学, 2011, 39 (1) :84-87.

[2] 周镕基, 陈梦月.当前农地流转效率低的成因与政策[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 (1) :84-86.

[3] 廉博, 李金龙, 焦玉光.阿荣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6) :18-19.

上一篇:浅谈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下一篇:“95后”大学生入党动机引导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