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导论论文

2022-05-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全科医生导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全科医生是看病防病的“多面手”,更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随着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全科医生将走进寻常百姓家。

第一篇:全科医生导论论文

全科医生之困

全科医生在中国还是个新名词,相关制度的建立仅仅开始于两年前。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时至今日,中国仍在努力“整编”出一支全科医生队伍,以应对越来越重的医疗压力。

在国外,全科医生已成为现代医学的“半边天”:全科医生们所受的训练和经验使之能够从事内外科等若干领域的服务;必要时,全科医生也适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及专科咨询,为个人及其家庭提供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老年人的社交场所

2013年8月初的上海,平均温度达到 40. 8摄氏度,在热得谁都不愿意出门的天气里,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接待了1800名左右的患者挂号。

这里的患者90%左右都是老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助挂号机从早上7点15分开始工作,老人经常穿着拖鞋睡衣,先过来挂个号,然后提着购物袋去周围的菜场买菜买早点,8点左右再回医院看病。

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30名全科医生,管理着住在这里的9万多社区居民,基本上平均每千人有3名全科医生负责。

“我们这里平时门诊挂号大约有每天2000人左右,有一年过春节的前一天,达到4000多人。” 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李震宇对《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老年人有备药的习惯,而常用的老年人用药这里几乎都有。

李震宇提供的上海市有关数据显示,上海老年人每年看病20~30次。老年人一般患有慢性病的居多,再加之行动不便等特点,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有点像老年人的社交场所。”李震宇形容。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前身一般都是地段医院,“当时地段医院的用药自主权比现在大得多,可以使用1400多种药。”但如今,用药限制已经成为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可见因素了。“现在PCI围手术期的用药70%不能在社区得到满足,慢性肝炎抗病毒用药100%不能在社区得到满足,这样的用药环境肯定会导致病患倒流。”李震宇补充。

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连透析肾病的治疗也无法进行。李震宇介绍,有一次他去台湾地区学习,看到一家私人诊所都能开展透析服务,每个月可以为50名患者治疗,他感到很震惊。

“现在大医院专科门诊做的工作和社区门诊差别不大,不能体现专科的价值。”李震宇说。

首都医科大学家庭医学系主任崔树起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全科医生服务的应该是全部人群,而不仅仅是老年人,全科医生的作用基本上是负责预防、治疗以及保健。专科医生坐等病人是无法充当预防疾病的主力军的。” 他认为,在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国情下,全科医生的功能还未完全发挥。

全科医生的培养途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2000人拥有一名全科医生才能够满足新世纪的健康需求。

中国在“十二五”计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将通过转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规范化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全科医生。

而中国目前的全科医生和助理医生只有7. 8万人,而且学历整体偏低,如果要达到《指导意见》中的相关目标,即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个合格全科医生,至少需要27万到41万名高素质的从业者。

不过,有关部门正在通过多种方式“整编”出一支全科医生队伍。

多数全科医生眼下都是由内科医生转岗而来,一般通过600个学时的岗位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再参加全科医师资格考试,通过考试经过批准注册后,方可成为全科医生。

“专科医生专业训练面很窄,对于门诊的全面应诊能力受限,而全科医生的主要功力是在门诊,即使在很简单的设备条件下也应能判断病人病情的轻重,这正是现在我国大部分全科医生缺少的。”崔树起说。

2010年开始,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 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我们医院只有3个这种模式培养的全科医生。这种人才少,领导也重视,希望之后每年能够引进2~3名。”李震宇说。

崔树起透露,门诊教学严重不足已成为全科医生培养的一大问题。他介绍,在国外,全科医生的培养要求通过医学院的通识教育后,再经过3年的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职业教育才能成为全科医生;这3年中,要在全科医学门诊经过带教医生直接指导、监管,直至独立接诊病人三个阶段的训练,并完成数千病人的门诊接诊数,达到独立行医的水平后,才可毕业。“只有本身是全科医生的人才能胜任带教老师,靠专科医生是无法培养全科医学的思维和门诊技能的。”

除此以外,在缺医少药地区还有更大一批类似全科医生的“乡村医生”,而他们大多没有医生执照。“他们实际上还是农民,但是中国缺医少药的地区还得依靠他们提供医疗服务。”崔树起说,“其中只有10%~15%的乡村医生考上了助理执业医师。”

2011年,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到期,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做乡村医生,这也使得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更加突出。

“村卫生院要做到全部配备,是有一定困难的。按照国家要求,社会人员需要通过国家的全科医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然后才能去村诊所和卫生院当全科医生,但现实情况是,乡镇卫生所医生往往达不到这个要求。”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近湖乡医院副院长薛正清对《瞭望东方周刊》坦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曾益新曾经透露过一组数据:在法国每千人拥有1. 6名全科医生,1. 7名专科医生;在美国每千人拥有1. 0名全科医生,1. 5名专科医生;澳大利亚每千人拥有1. 4名全科医生,1. 4名专科医生。

但我国的现实是,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平均每千人的医生数都还不够多,地区之间差别也很大,全科医生就更加匮乏了。

医生和病人都难留住

一些医学院正在开始培养全科医生队伍,但并不一定留得住人才。薛正清说,“大学生毕业喜欢往城市里面钻。虽然乡镇医院给大学生以正式的编制,但是在具体选择的时候,也是喜欢靠近县城区的医院就业。”

全科医生留不住的原因还有编制。“我曾经接触过一个社区,只有三个编制,却要管理几万人口的健康问题。与大医院相比,社区医院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崔树起说。全科医生有专门的职称晋升途径。李震宇称,“每年晋升副高的名额是70个,上海有副高职称的全科医生有500人左右,徐汇现有80个副高职称的全科医生,我们医院有9个。”在他看来,即便这样,与大医院相比,晋升的途径更加难一些。

在上海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全科医生的税后年薪大约在9万元。“上海全科医生的工资水平算是高的,有些地区,即使有编制的全科医生,工资也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崔树起说。

这确实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薛正清说,“全科医生工资完全依赖财政拨款,相对来说待遇比较低,从而导致了工作人员普遍积极性不太高。”而在国际上,瑞典的全科医生收入是社会平均收入的2. 2倍;英国的全科医生收入是社会平均收入的4. 2倍;美国全科医生收入是社会平均收入的3. 3~3. 7倍。

留不住医生的另一面是留不住患者。

“上海的医保卡使用范围有很大的自由度,一家社区医院硬件、软件条件好,患者自然愿意来。”李震宇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有信心,但并不是每个社区医院、乡镇医院都能有这样的底气。

“全科医生关键是首诊,但现在做不到,病人们总是趋高趋全,无论大病小病患者都要找专家。”李震宇说。

“病人会担心社区医院医生的水平,这也是有道理的。首诊一定要保证病人的安全。目前全科医生的服务质量还亟待提高。如果若干年以后,还是做不到全科医生的首诊服务,那就还没有实现我们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目标。”崔树起说。

作者:吕爽 杨卓琦

第二篇:解读全科医生制度

全科医生是看病防病的“多面手”,更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随着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全科医生将走进寻常百姓家。

为什么要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全科医生一般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其另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全科医生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治疗,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建立家庭病床和医疗档案。

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30-60%。而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目前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尚没有形成统一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疾病谱的快速变化,以及“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的深入推进,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这项制度的建立,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从根本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让居民少得病甚至不得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要在2020年初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一是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二是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三是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力争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服务。全科医生制度能带来哪些实惠?

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在基层得到有效诊治。

全科医生首诊制度的好处,一是居民看病更方便,小病看全科医生,大病通过全科医生预约转诊,省去了到大医院排队等候的烦恼。二是居民看病更便宜,可以降低小病的醫疗费用,大病在急性期治疗稳定后,可以转由全科医生进行康复治疗,节省了医疗费用。三是医疗资源配置更合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为何要推行全科医生制度?

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的契约式服务关系,一是有利于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改善居民健康。全科医生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可以提供连续的、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二是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新型医息关系、改善医患矛盾。全科医生与居民的关系更加亲近和密切,有利于形成全科医生的自我道德约束机制。三是有利于减少不合理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居民定期自主选择全科医生的竞争机制促进全科医生主动对居民的健康和花费进行管理。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是如何设计的?

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总体设计可以概括为“一种模式、三个统一、两种途径”。“一种模式”即逐步规范全科医生培养“5+3”模式,前5年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3年是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三个统一”即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统一全科医生执业准入条件,统一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两种途径”即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阶段采取“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种路径。

如何确保全科医生制度落到实处?

全科医生制度是一项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实施起来会面临很多困难,为此。要开展一系列工作。包括及时推动执业医师法和相关法规的修订,相关部门应抓紧制定配套文件和行动计划;各省(区、市)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细化操作步骤和路线图;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养等。

作者:本刊综合

第三篇:为全科医生制度叫好

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为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出了目标:会议要求2012年,全国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将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的称谓,对老百姓而言,似乎有些陌生。然而全科医生并不是新出现的一类医师,我国不少医学高校近年来都开设了全科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已经有了2~3批。四、五年前,北京、上海等地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全科医生制度,据统计,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数量占医生总数的30%~60%。

前不久,笔者因为感冒发高烧,在家门口荷叶塘社区医疗服务部感受到全科医生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免去了上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烦恼。接诊的女医生首先向我介绍了她是一名湖南省人民医院派出的全科医生,她的语言修养和诊疗行为体现出应有的素质,病人立马获得良好的心理效应,接下来的留观治疗顺利而有效……

据了解,我国将全科医生的职责定位为“6位1体”,即为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免疫、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临床医疗于一体的医生。有关调查发现,大医院63%以上的病人都是常见病、慢性病,完全可以在社区解决。全科医生是离你最近的医生,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有守门人在社区服务,能大大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笔者认为,实行全科医生制度是医改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在为全科医生制度叫好的同时,面临着的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滞后与迅速增加的需求矛盾也亟待解决。

作者:柏青

上一篇:产品技术创新论文下一篇:标准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