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阐述了建设安全文化的意义、内涵,提出了如何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以及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强化人员安全意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摘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机制、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必要的几点对策,以期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强化;安全意识;推进;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程静(1972-),女,安徽阜阳人,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安全监察部,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安全监察;李富强(1981-),男,安徽阜阳人,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安全监察部,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安全监察。(安徽 阜阳 236017)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以强化现场管理为基础

一个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员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环境和设备等作斗争,而且还要同员工的不良行为作斗争。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搞好环境建设,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同时要加强员工的行为控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员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中及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为此,要搞好现场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文明检修的标准化工作,保证作业环境整洁、安全。规范岗位标准,执行好作业标准化指导书,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员工干标准活、放心活、完美活。在强化现场基础管理的同时,尽可能的加大安全投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向科学技术要安全。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安全规范化,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人的行为的养成,一要靠教育,二要靠约束。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法规机制,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及严重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和各工种员工的安全责任制。其次是要在管理上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公司到工区、所、队认真贯彻和执行两个体系,建立一套层层检查、鉴定、整改的安全保证体系,公司成立由各专业专家组成的安全监督体系,每季度对公司重要危险点进行一次检查,并对生产单位提出的安全隐患项目进行鉴定,整改项目进行归口及时整改。各单位也相应成立安全评价鉴定组织机构,每月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各班组上报的安全隐患项目进行鉴定,分工区级、班组级整改项目,落实责任人进行及时整改。班组成立安全检查小组,每周对管辖的设备等进行详细地检查,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上报工区安全评价鉴定组织,由上级部门鉴定进行协调处理。同时,重奖在工作中发现和避免重大隐患的员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安全预防体系,在管理上堵塞安全漏洞,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的动力和源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上下功夫。例如,企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大多数是员工由于侥幸、盲目、习惯性违章造成的,纵观企业所发生的事故大多数是由此类原因引发的。这就需要从思想上、心态上去宣传、教育、引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这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心理过程,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同时,加强安全宣传,向员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安全光荣,违章可耻”、“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等安全观,树立“不作没有把握的事”、“未亡羊先补牢”的安全理念,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一般而言,管理者抓“三违”现象更多地是依赖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也能使员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通过经济手段使员工就此和“三违”现象决裂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三违”员工在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从培养员工的基本素质为突破口,注重柔性的管理方法。

四、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地文化生活

企业要增强凝聚力,当然要靠经营上的高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地安全文化活动,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安全意识的一种好形式。目前建设安全文化主要通过以下形式来实现:开展娱乐活动、激励性活动、教育活动;张贴安全标语、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安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安全展览;建立光荣台、违章人员曝光台;评选最佳班组、先进个人、安全卫士;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取得广大员工的认同。对开展的“安全生产基础年”、“百日安全无事故”、“创建平安企业”等一系列活动都要与实际相结合,其活动最根本的落脚点都要放在基层工区和班组,只有基层认真的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不走过场才会收到实效,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尽善尽美。

五、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树立大的安全观

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由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比如上级组织安全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处安全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是下级往往是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就是真的查出问題也总是想通过走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比如安监人员巡视现场本应该是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可是现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利用“你来我停,你走我干”的游击战术来对付安监人员。还比如,本来“我要安全”是员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上述的错误观念一日不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一日不树立,安全文化建设永远是空中楼阁。我们应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公众,建立大安全观,通过宣传教育途径,使人人都具有科学的安全观、职业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掌握自救、互救应急的防护技术。

对一个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一切。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成功的“秘密武器”。而对一个家庭来说,每个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和睦的家庭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考虑的因素,它不是企业能控制的。所以安全生产更需要全社会每个人共同关注。因此我们说,建设安全文化既是现代工业社会管理的需要,也是社会及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只有通过以上途径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才能确保企业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苏宇嵬)

作者:程 静 李富强 王 坤

第二篇:建设安全文化 推进安全发展

摘 要:阐述了建设安全文化的意义、内涵,提出了如何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以及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设 安全文化 安全发展

Construction security culture,advancement safe development

Bai Liwei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施工企业的第一要务和永恒主题。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搞好安全生产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安全发展的内在保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有统计资料表明,自1995年以来,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而且近几年所发生的事故有85%至95%都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这些“三违”现象,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对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中铁七局集团自创立以来,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根据系统管理的要求,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加大监控督察力度,实行分级管理、落实逐级负责,形成了有效的安全监控机制,促进了全局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发展,保持了全局安全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实践中证明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基础,健全安全系统管理狠抓落实是关键,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则是重要的保证。

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安全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体现的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认识、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

安全文化建设既包含有安全观念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同时也包含有安全技术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其中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技术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文化、完善的安全管理文化、先进的安全技术文化和丰富的安全物质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重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和自觉性直接影响行为人意识到自己行为目的和意义程度的大小的因素。由于对行为后果的认识不同,人们即使面临同一个环境也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这种支配行为能力主要取决于人的文化素质,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坚持不懈地宣传、加强管理,做到人人都懂得爱惜生命,人人都愿意安全生产。

2.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体现在关爱员工、保护员工,最大限度满足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施工生产的有序经营,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必须要做到全体员工的最佳融合,落实全员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激励和约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和响应,最终打造成企业独有的、又被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安全文化体系。重点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2.1 以思想建设为先导,建设正确的安全观念文化。安全文化观念只有通过弘扬、宣传与学习,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才能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文化从更深的层次影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品行。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把安全文化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员工自律安全。

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体员工对安全的关注、学习和交流。安全教育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出现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一是对施工现场要加强环境宣传,组织员工开展好各种安全活动,增强安全生产氛围。现场安全标语、“五牌一图”(即:“工程揭示牌”、“安全须知牌”、“安全宣传牌”、“施工进度牌”、“防火须知牌”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警示标志、防护用品、举报电话、文明施工注意事项等要设置完善;二是要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重点把好“五道关”,即新从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关、特殊工种培训关、安全技术交底关、班前安全讲话关和三类人员安全培训取证关。要通过对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专职人员、其他管理和技术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一般员工(含农民工)、新从业人员及待岗、转岗和换岗人员培训教育,开展授课指导、操作演练、练功比武、宣传娱乐等方式,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2.2 以落实责任为核心,建设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管理文化的层次是多方面的,要通过构建规章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通过奖罚手段形成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通过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全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和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通过规范管理实现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安全。具体来说:

2.2.1 要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局、公司、项目部要建立三级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齐专职管理人员,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责权利,实施中达到统一,提高工作的能动性。

2.2.2 要完善安全制度体系,规范工作行为。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办法、提升管理水平,形成以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处理事务、靠制度管理工作的机制。

2.2.3 要建立激励结束机制,狠抓制度落实。关键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有章必循、违章必究”,首先是企业第一管理者的责任落实问题,其次是其他管理人员的执行问题,要对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强调一级检查一级,层层落实,通过自查、互相、检查、抽查的有机结合,验证执行是否到位。

2.3 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建设安全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利用物质条件,为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创造有利于调动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体现安全的要求。物质文化对人的感觉、心理产生一种影响,使人受情景的约束,自觉地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必须有稳固的物质保证。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只有正确处理好安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促进和保证安全的稳定。建立安全物质文化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国家已出台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安全生产资金必须落实到位,专款专用,严禁挪用。二是对施工必须的机械设备必须配备到位。三是劳动保护用品要不打折扣的发放使用到位。四是安全教育投入要有保证。五是应急备品物资准备充分。六是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到位。七是员工安全权益保障有力。八是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九是员工驻地建设与精神文化生活投入到位。

2.4 以科技管理为基础,建设安全技术文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安全生产的最大保障。要注重通过工程实践,提高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提升管理技能。

一是要以先进的科技为先导,通过技术措施保障施工安全。要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施工经验,掌握施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主动权。二是超前预想,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加强危险源辨识分析控制,强化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和应急预案的管理。三是加强设备管理维修,确保安全无病运转。对特种设备要定期审验维护,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定。

总之,安全文化要围绕人的安全工作展开。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由于安全涉及到人的生命权,所以,企业的行为必须围绕人的安全工作展开,这是人生命的需要,也是企业生产“安全第一”的需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把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而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风气,建立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途径。

3.安全文化建设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要真正落实“安全第一”,关键在于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对安全的深刻理解和在实践活动中的自律,这就归结到全员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的问题上。倡导、弘扬和传播企业安全文化是关系企业全体员工生产、生活和企业安全发展的大事,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心理工作,它需要我们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长期的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因此,在塑造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中,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确定后,就要创造条件付诸实践加以宣传,把企业安全文化所确定的价值观全面地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员工行为之中,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员工的进一步认同。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适应企业安全文化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重在实践,安全文化是需要设计和管理的,文化必须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并以一定的手段来引导。作为企业基础的安全文化,要与经营管理结合在一起,要与提升业绩,提高绩效结合,不可孤立地做文化。所以,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经营机制,推行科学管理,加强员工的安全文化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造就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积极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安全的“企业家庭环境”;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实现监督与考核,建设一个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3.2 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舆论宣传和浓郁氛围。企业付出巨大心血制定的员工行为规范、安全价值观、安全奋斗目标、安全形象,若没有人去宣传它、推广它,就只是个摆设,像浮云流水,就难以深入人心。安全文化是全员文化,要本着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的思路,引导全员参与。通过对员工进行灌输教育、导入培训、广而告知等做法,使企业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如:组织开展以安全文化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安全文化知识竞赛、安全文化辩论赛等;工作中开展创建安全文明生产岗位竞赛、安全技能比赛、安全工作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使员工在参与中逐渐由了解到认知,由认知到认同,由认同到成为自觉的行为。最终达到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的安全价值观,并逐渐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3.3 企业领导人必须积极倡导,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企业领导人的地位赋予了他们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使命。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生产经营、制度建设的负责人,也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示范者,在塑造企业安全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安全文化内容确定后,企业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要积极宣传安全文化,身体力行,让员工看到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及以什么样的准则和规范从事工作。相反,领导者不去倡导和身体力行,企业安全文化在员工中就不会得到强化,就难以变成全员共享的文化。

3.4 以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处理事务、靠制度管理工作,以执行力强化安全文化。要巩固无形的企业安全价值观,不能单纯停留在口号上,必须寓无形于有形之中,把它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政策及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进行强势推动,使员工从事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能够感受到企业安全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对于企业制度的重要性,大家都已有共识,只有让员工把企业各项安全制度变成了自己的行动指南,从思想上接受企业倡导的安全价值理念,企业安全文化才有恒久的活力。

3.5 树立正确的企业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观。企业安全价值观的最终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强化。当员工的正确行为受到鼓励以后,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成为习惯稳定下来,并逐渐渗透到员工的深层观念之中。不仅如此,对正确的行为要进行鼓励,让员工感到我们已经开始注重把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更多地落实在行动上,同时也给其它员工树立了实际的仿效榜样。因此,对符合企业安全价值标准的行为不断给予鼓励和强化,是巩固企业安全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过程,建设安全文化也非一蹴而就,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精心谋划,打造适宜企业特点的安全文化,引导员工形成安全共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就一定能够构建和谐企业,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作者:白利伟

第三篇:国家安全的文化与文化安全

摘要:冷战结束后,文化对国家政治稳定的影响更加凸显。在国家安全建构中,中西方的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文化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并在研究中显现出了不同范式。中国的研究只有借鉴西方国家安全的文化研究范式,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扩展研究范围,才能向着多层面、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国家安全;文化;文化安全;研究

文献标识码:A

冷战结束后,国家体系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国际安全的主要威胁趋向多元化。由于文化因素对政治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世界格局中的国家安全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凸显,甚至有些学者认为“文化”这个词以压倒一切之势引导着国际关系、安全研究和国际经济的研究。国际政治领域中文化研究的范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西方逐渐地进入到更多的国家,这种范式也与各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产生出不同的理念。在国家安全建构中,中西方的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文化因素的影响与作用。

一、西方视野中关于国家安全的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与“安全”这两个词的不同的理解,势必会使在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出现更为复杂的情况。西方研究文化对国际政治、安全的影响较早。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就从文化角度考察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通过比较宗教学的研究,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促进了“理性化”的进程从而选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得出了宗教观念是社会秩序和制度构成的动力因素的结论。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Cramsci)致力于阐发一些能使我们理解20世纪政治和经济结构及社会和文化关系的变迁的概念,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思考,进而去考察一个整体范围内的社会集团以及它们的观念和文化意义的关系。除此之外,马克思(Marx)、托克维尔(Tocqueville)、洛克(Locke)等都对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做过论述,这些思想无疑为西方国家安全的文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战以来一直在国际关系研究界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随着冷战的终结和国际安全环境相对缓和,一时陷入了“失语”状态,造成了“范式的真空”,激起国际政治理论“主义”之间的争鸣。“主义”在争鸣与融合中发展。随着文化地位的上升,文化问题的敏感性大大加强。西方把文化研究的范式引入到国家安全体系中。综合来看,西方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了国家安全的文化:1.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研究文化的本质、原因和结果。这些概念与基本原理是在安全体系中对文化因素进行研究时,必然要涉及的内容,所以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在不同论著中都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如费格森(Yde HFerguson)和曼斯巴奇(Richard W.Mansbach)的《国家、概念的纷乱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未来》、格伦·乔丹和克里斯·威登的《文化政治学:阶级、性别、种族与后现代世界》、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都从不同角度对文化的本质、规范等进行了思考。2.文化对国家安全战略决策的作用。决策的产生不只是一个以客观物质环境为归依的理性取向,而且也是决策者受文化传统、历史因素影响之下的行为体现。他们特别对军事战略决策和大国不同战略决策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剖析。如科林·格雷(Gray.Colin)的《策略研究与公共政策》、亚当·伯茨曼(AddaBozeman)的《外国决策的文化背景》等研究了文化在国家决策中的作用。3.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文化规范及组织文化对国际安全的作用(包括限制作用和建构作用)。如罗伯特·B.J.沃克(Robert B.J. Walker)的《内与外:作为政治理论的国际关系》、彼得,卡赞斯坦等(Peter Katzenstein,ed.)主编的《国家安全的文化:世界政治的规范和认同》等运用文化认同原理分析指出国家的安全环境不仅依赖于物质内容,也深受文化和制度内容的影响。他们运用大量案例进行分析,不仅探讨了决策中的文化、制度背景,而且集中讨论国家、种族的认同对决策的影响。4.研究了组织文化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如沙因(schein)的《组织文化与领导》、勒格罗(Legro)的《战火下的合作》等。沙因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群体所学到的一系列共享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可以解决这一群体的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的问题,并且由于它行之有效,所以被大家认为是合理的。因此,这些基本理念就被传授给新的群体成员,使他们对相关问题形成正确的感知、思考和行动方式。勒格罗认为国家军事行动是由决策者和政治精英的集体信念(战略文化)以及军队指挥官(组织文化)塑造的,强调单位层次的文化因素对行为体以及行为产生的重要意义。5.在国际安全体系中对全球文化进行研究。倡导全球范围内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文章比较多,福山的《历史的终结》、罗斯诺的《世界混乱:变革与延续的理论》以及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等在广义上都属于这个研究范围。他们划分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是用政治、经济体制或者发展水平等传统标准,而是用文化和文明作为依据,甚至认为新的冲突根源,将不再侧重于意识形态或经济,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原因。

亨廷顿虽揭示了未来社会可能的冲突根源——文化之间的冲突,严重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安全,但没有提及一个国家内部的文化变更会如何影响着国家安全。综观西方在此领域的研究,基本没有涉及本国文化的变化对国内政治安全的影响,而这些问题是中国的学者们所关注的重要对象。

二、文化安全:国家安全体系中文化研究的中国视角

在西方把文化研究的范式引入到国家安全体系中后,中国的学术界也作出了较大的反响。一方面他们开始介绍西方在安全体系中的文化研究成果,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一般性探讨,对大国对外政策中文化因素进行考察及对西方著作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中国学术界对文化扩张主义、霸权主义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文化霸权的冲击下,文化安全问题成为冷战后中国安全体系中文化研究的热点。

我国的学者对文化安全的诠释并不相同。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家体系中文化安全包括三个方面:政治文化安全,语言安全和信息安全,国民教育体系安全[1]。另一种认为国家文化安全首先是就国家主权意义而言的,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发展选择必须得到尊重,包括国家的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权、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独立自主权等。还有的认为文化安全就是指国家内的文化安全,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生活制度、语言符号系统、知识传统、宗教信仰等主要文化要素免

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力量的侵蚀、破坏,以确保主权国家享有充分完整的文化主权,具备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协调一致,维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在国内民众中保持一种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在对文化安全概念的研究基础上,论述中国存在文化安全的原因及问题,二是提出相关的抵制文化霸权,防止民族文化被破坏的政策建议。文化安全之所以成为中国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原因如下:第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转型,内部文化出现了激烈的动荡。在市场经济下,国内社会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国内各种思想涤荡交织,对保持社会原有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维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第二,全球化的过程,将始终伴随着文化领域的争锋。一方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必然要逐步对信息产业、资讯、影视乃至传媒等领域加以解禁,中国的文化环境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另一方面,以因特网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推动着全球化进程,引起不同文化的交锋,成为西方国家用来传播其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的工具,不断冲击着我国的文化体系。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的文化扩张与霸权。苏东剧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乃至语言习惯、思维方式向中国进行渗透,使中国的文化安全承受着巨大压力。第四,对意识形态、文化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的反思。苏联演变过程就是敌对势力从制造反共反社会主义舆论开始的,意识形态的变化是苏联演变的先导,中国为吸取苏联的教训,必须反思国内思想文化的变迁,进而才能够驾驭引导文化前进方向,避免重蹈覆辙。

中国学者对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立足于本国国情与优良文化传统,由主要学习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逐渐转向独立思考,在借鉴与反思中引人中国的视角。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日渐增强的背景下,站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看待文化问题,对维护本国文化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巨大的意义。中国学者对文化安全的研究显现出中国特色,其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文化研究与西方有着较大差别,而且在研究范式上也表现出了一些差异。

三、中西方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文化研究范式的差异

西方在国家安全的文化研究中,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西方学者注重国家安全的文化理论研究,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西方把文化因素引入安全研究领域较早,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并且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较多,理论研究之风浓厚。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学派都从不同视角,研究了国家安全体系中文化理论的相关概念。其次,西方在国家安全的文化研究中视角广泛,不仅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视角来研究文化,还长于运用社会学、军事学、经济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文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他们用军事学的视角分析二战时期不同文化的军队组成状况、军人对命令的执行情况、文化对战役指挥者决策的影响。他们从传播学的角度,从每个国家之间的联系频繁程度来考察国与国之间的亲疏关系,各国对外联系的程度与在世界上所占地位的关系。综合多种学科的视角,运用交叉学科,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包括文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西方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再次,西方在研究中注重个案分析,利用数据,使研究更具说服力。在国家安全的文化研究中,个案研究很多,从文化对一种社会制度形成的影响到民众意识对国家关系的影响,从媒体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到注重实际调查,用非常理性的数据,来说明文化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此外,除分析大量案例外,用不同科学计量方法,得出客观的数据,也是西方在国家安全体系中进行文化研究的手段之一。

对照西方在国家安全的文化领域中的研究,中国学者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一方面引介了西方的一些理论成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文明或其他某种文化的因素在国际关系(地区或全球层次)中的作用及影响,另一方面结合本国国情,对中国文化安全进行了研究。但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的研究领域与范式比较,在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地深入。

第一,中国在安全体系中对文化的研究缺少理论性、系统性。虽然国内对文化研究向理论性方向跃进了一大步,但大部分研究还处于描述性研究、非理论性研究的状态中,较少关注理论问题和其他概念性的问题,使现有的成果缺乏理论成分或理论影响力,甚至国内所进行的一些研究成为重新包装的西方学者研究的翻版。另外,近年的西方理念的变革为中国内地的学者提供许多机会去重新审视传统的西方观点,可是目前中国在对国家安全体系的文化理论研究中尝试着用另外的理论视角去研究的不多,尝试批判地重新审视现存的理论,修改或挑战传统的西方理论,提出新观点和新视角的更少,这些原因都使理论研究不能深入地发展。

第二,中国学者在安全体系的研究中,除了对具有中国特色视角的文化安全理论进行了探索外,也在文化对民族因素、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比较极为广泛的西方学者的国家安全的文化视角,可以看出其研究的范围明显要比“国家安全的文化”领域要小得多,特别是在研究中较少从经济原因、宗教传播、人权、非政府组织运动的功能和影响及其人际传播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题目的范围比较狭窄和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水平的提高。

第三,在安全体系中对文化的研究的实用性不强。中国文化安全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使社会稳定,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但研究者对国家安全中出现的一些文化问题,研究深度不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如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中,文化是如何变化的,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这些动力又是如何推动了这些变化,人们思维变化的趋同性是如何造成的,如何使这些变迁走向良性发展等,真正能够分析这些问题的成果不多,提出的相关解决方案,往往由于过于宏观而失去了实际意义,显得苍白无力。

第四,研究者多用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较少用科学的分析作为论证的主要证据。在研究中个案研究和客观数据分析较少,如对文化霸权、文化殖民的研究,极少建立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较为笼统而带有倾向性的例子的基础之上,在研究中不能正确地设计和科学地遵守研究程序,事实和证据常常屈从于主观的判断,作出的归纳经常会导致不科学,使结论不具有说服力。

综观西方对国家安全的文化的研究,可以看到西方的深厚的理论基础,多维的研究视角,严谨而科学的研究方法。近年,随着国家安全体系中文化研究热点的形成,中国学者对中国特色的文化安全理论进行了探索,研究国家安全建构中文化因素的作用逐渐深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只有借鉴西方“国家安全的文化”的研究范式,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扩展研究范围,联系中国实际,研究才能向着多层面、全方位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具有实践意义。

责任编辑 韩成军

参考文献:

[1]潘一禾.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2005,(2):32—37.

作者:张云筝

上一篇:护理学大专毕业论文下一篇:保险法律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