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酒国读后感

2022-08-20

第一篇:莫言小说酒国读后感

莫言小说特色

莫言的小说的故事性非常的强,相比其他的作家他讲故事的能力可以说是无人能比,在其檀香刑中作者采用多元视角讲一个充满悲怆的故事,让人在痛心的同时,感受生命的另一种真谛

1、选用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一直都是莫言的偏爱。莫言是当代文学巨匠,作品繁多又都具有重量。在我们阅读他的作品时,特别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小说,我们会发现他运用儿童视角,弱智视角的叙事方式是最多的.因此在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一些精灵似的孩子,《红高粱家族》中的"我爸爸"、《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檀香刑》中的赵小甲,《透明的红萝卜》中的小黑孩等。在莫言的笔下,儿童是美丽的,聪明的,充满智慧的。与对儿童的偏爱相对照,莫言的笔下的其他人物相形见拙。

2、想象,是莫言写作艺术的又一大特色。 《金发婴儿》开篇写那个瞎老太婆夜摸“游龙戏凤”的缎被面,直摸得“龙嘶嘶,凤唧唧”,龙凤齐鸣;听那窈窈冥冥的夜声,直听到星星相撞,訇然作响,天河泛滥,浪涛喧哗。还有中间那一大段关于孙天球用望远镜看“渔女塑像”的描绘,借助一天中阳光的微妙变化,活生生写出了一块石头的肤色、体温和呼吸,以至“那显得非常结实的嘴唇里正在吹出三鲜水饺的香味。”这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的结晶。

3、莫言小说还大胆试验“多角度叙述结构”(《球状风电》),“对位式结构”(《金发婴儿》)以及“时序颠倒”“时序并列”等多种结构手法。或使作品增加层次感与逼真感,或使作品万象纷繁,引人入胜。总之,为了“使人物和环境获得最大可能的立体感”,使“故事活动起来,获得一种生命的力量”(巴尔加斯•略萨),他怎么方便怎么来,表现了极大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甚至还体现在他每每越出常轨的闲情逸致上.莫言在小说结构上就是这样地随心所欲,他决不做“单纯”,“集中”之类的奴隶,而是哪儿有“味”就往那儿写。因此也就避免了单调和呆板。反而还常常在环顾左右时能妙趣横生,在闲情逸致中有神来之笔,在艺术上最容易全军覆没之处铤而走险出奇制胜。

第二篇:莫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

莫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处女作是《春夜雨霏霏》。1987年,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小说反响强烈,后被导演张艺谋改编搬上大荧幕。此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和长篇小说。

1997年,莫言的作品《丰乳肥臀》夺中国“大家文学奖”,获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在这部作品中,莫言将一位无私而伟大的母亲塑造成了一位承载苦难的民间女神。对现实带有魔幻色彩的描写,也正是此次诺贝尔文学奖青睐于他的原因之一。

2011年,莫言反映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矛盾和现实的作品《蛙》,获矛盾文学奖。除此之外,《酒国》、《生死疲劳》等作品也饱受好评。

莫言的很多作品都是他在家乡高密生活的一种写照,字里行间都饱含了“怀乡”“怨乡”的情感,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所以曾被归类为“寻根作家”。

莫言早前在香港某大学演讲: 莫言:文学创作要跟西方著名作家区分开来,就是要从民间来„„

不仅如此,莫言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出版。《红高粱家族》和《丰乳肥臀》都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等语言,这也为其获得西方世界的认可打下了基础。

第三篇:莫言小说对人性的研究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莫言小说对人性的解读

——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学校:廊坊师范学院 指导老师:贺莹 姓名:李彬

专业班级:11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号:11010141012

目录

第一章 摘要

第二章 写莫言作品的原因

第三章 莫言的生平与创作

第四章 莫言作品研究现状

第五章 正文

第六章

1. 对人性当中个性自由之我见 2. 对人性之中软弱性之我见 3. 对人性当中性问题之我见 4. 对人性当中暴力

第五章 附录

一、 摘要与关键词

这篇论文主要通过对莫言的某些作品及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来理解莫言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内质,通过这些人性内质来更好的了解人性,了解人,了解我们自己。并且指出我们的社会在这写人性内质影响下的社会问题,旨在希望通过这篇论文我们能够更好的完善自己,完善我们的社会。

关键词:莫言

莫言作品中的人物

自由

软弱 性 暴力

二、写关于莫言的论文的原因

2012年,莫言因为其本人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样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莫言的名字红遍了大江南北,甚至都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同时莫言的作品也达到了销售的高潮。作为一名文学院的学生,之前对莫言的了解是肤浅的,甚至是仅仅局限在当代文学的教材当中,对莫言的事迹也是不是很清楚地知道的,对莫言的作品更是处于“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状态之中。

莫言获得“诺奖”之后,亦是读了莫言的一些书的。先是《生死疲劳》,再是《檀香刑》,又是《丰乳肥臀》、《红高粱》、《红蝗》等书。还记得,在首先读《生死疲劳》是的情形,当时就被莫言在这部书中奇妙的形式构思,精彩的内容以及围绕农村土地所展开的主题震惊折服了。《生死疲劳》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佛经当中的一句话:“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句话得当的指出了在世间繁繁碌碌的人们受尽生死疲劳之苦的根源,那就是贪和欲。 《生死疲劳》以时间的顺序叙述了新中国建国后到2000年这五十年的农村面貌。在这部小说中以奇幻的手法借用神话故事中的六道轮回,以西门屯地主西门闹在土改中送命之后投胎转世为各种动物的视角来写那五十年的农村的历史事实。这本书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因为莫言在这部作品当中所展现出来的“想象之精妙,风格之奇谲”。更加给到我的感触就是,莫言是一个敢说真话的并且具有人文情怀的作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这部小说当中,莫言笔下的西门闹是个开明的地主,他并没有怎么剥削他的佃户,另外他对待他的下人还是可以的。偶尔还会发发善心。他这个地主所有的财产都是靠着祖祖辈辈勤俭节约,会过日子积攒下来的。就是因为他的地多,就是因为他的家庭条件比别人好,他就该死么?如果这样,那么现在中国那些不种地的,生活条件好的,岂不是都该死?退一步说,他不把他的地租给那些农民,那些没地可种的穷农民还该怎么活?所以,莫言通过对《生死疲劳》中西门闹这一个地主家庭悲剧的描写,映射了当时的政治政策的失误,甚至是残忍。莫言的小说起初就是因为作品当中浓烈的政治批判性而遭到封杀。试问,现在有多少作家写的作品不是“高大泛”之流的。无视新中国成长历史背后的“心酸”,一味的歌功颂德,写那些高大,空泛,且自以为美的东西。

当我读到《檀香刑》时候,在感叹莫言高超的文学想象创作力的同时,又被他极其细微且逼真的细节描写所折服了。《檀香刑》这部书是以清末为时代背景的。写了清末义士孙炳的人生际遇,唱得一嗓子的好猫腔,颔下拥有高密最长,最密且黑亮的胡须。因反抗德国殖民者修建胶州铁路而被告老而还的侩子手赵甲施以檀香刑而痛苦死去的故事。中间穿插了孙炳的女儿眉娘与钱知县的感情纠葛,侩子手赵甲的处决的一系列犯人的往事等小说的支线。莫言在这部小说中,对各种刑法的执行过程写那时相当的细微且真实的,那些画面就好似放电影似的步步展现。他的这种细节描写,就好似用望远镜透过时空的阻碍,把画面定格在那个时代那个场景般真实,给人一种穿越之感。例如《檀香刑》赵甲对钱雄飞实行凌迟时的场景:“钱雄飞竭力做出视死如归的潇洒模样,但灰白的嘴唇颤抖不止。钱的掩饰不住的恐惧,恢复了赵甲的职业荣耀。他的心在一瞬间又硬如铁石,静如止水了。面对着的活生生的人不见了,执刑柱上只剩下一堆按照老天爷的模具堆积起来的血肉筋骨。他猛拍了钱雄飞的心窝一掌,打得钱双眼翻白。就在这响亮的打击声尚未消失时,他的右手,操着刀子,灵巧地一转,就把一块铜钱般大小的肉,从钱的右胸脯上旋了下来。这一刀恰好旋掉了钱的乳粒,留下的伤口酷似盲人的眼窝。”[1]这段文字只是摘取赵甲处决钱雄飞的文字中的很少的一部分,这部分很详细的描写了刽子手赵甲的每个动作与心理和钱的表情 。在没有摘录的关于钱被赵甲行刑的文字中,莫言对赵甲处决钱雄飞的细节描写甚至都精确到了每一刀。关于莫言精致的细节秒的在这部书里还有很多。在莫言的其他小说当中也是有这样的描写的,比如《红蝗》中,在描写就老妈陷进淤泥当中被九老爷救出来之后身上淤泥时,莫言的描写甚至都精致到了九老妈身上淤泥的不同颜色。

最后,最重要的最吸引我的是莫言作品中对人性的解读。莫言是状人的天才,在他的一部部作品当中,写尽了人百态,写尽了人态之丑。在丑陋当中来把人性之中的丑与卑都给展现了出来。在莫言的笔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许多都脱去了虚伪的用于掩饰或标榜自己的礼法教化的外衣,显得个个都是快意恩仇。莫言把人还原成了原始的天然的人,不加一丝的雕琢,这样让自己更好的认识到了自己,一个作为智慧生物的人。而往往人就其本性来说,难免就会有些动物的特征,因为人毕竟作为大自然创造的千万生命物种中的一种,即是动物的一种。另外莫言在小说中也用了很多丑的意象,比如:《红蝗》中对于大便这个意象的描写。《檀香刑》中对于流脓、苍蝇等意象的描写。由此可见在莫言的小说当中,描人叙事则多以写其丑者居多,“审丑”也是莫言在创作当中的一大特色了。

针对莫言作品中“审丑”的这一特点,许多专家学者是持批判态度的。因为莫言在人性之丑,状物之丑的时候,往往为许多被文明社会驯化了数千年的“人们”难以接受。认为莫言对于人的描写把人写的乏理性,把人与动物放在了同等水平上了。也不应该把那些丑陋的意象过多的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有专家学者认为,莫言在描人写物当中的审丑手法,是不符合传统艺术创作的原则的。审丑过多,是不利于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愉悦的。但是我认为作为理性的智慧的人来说,更应该正视承认我们人性当中的丑。人性中的丑毕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同时像大便,苍蝇,流脓等意象亦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许正是因为莫言敢写人性当中的丑,人们生活当中的丑,才使得莫言作品下的人更加的真实,更加接地气,更加的受人欢迎吧。

三、莫言的生平与创作

研究一个作家的作品的同时,也是要研究这个作家的人生经历的。毕竟,字如其人,文也是如此。莫言成经说过:“一个作家不可能永远写他的亲身经历的事,那些事会很快耗干,像我们移植一棵树,树上的一块老土的养分很快就会被耗干,如果要想继续成长,必须要扎到新的土壤里。”莫言的这句话主要论证了一个作家在创作过程当中创作源泉的问题。从莫言的这句话中,莫言在创作源泉上的观点,首先他肯定了一个作家的创作来源是跟作家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其次莫言也同意要在周边的生活当中积极寻找新的元素和题材,通过整合再创造,把这些元素跟题材融入到自己的新的创作中。

莫言的少年与青年是具有挫折与磨难性的。莫言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脑袋最需要营养的时候,也正是大多数中国人饿得半死的时候。我常对朋友们说,如果不是饥饿,我绝对要比现在聪明。当然也未必,因为生出来就吃不饱,所以最早的记忆就与食物有关。”[2]莫言用这句略带幽默性质的话道出了他在童年与青年时期的苦涩与辛酸。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五岁那年入学读书,但是到了十一岁,因为家庭成分被定成了富裕中农,被村代表剥夺了继续上学的权利,辍学在家开始务农。1967年莫言十二岁,那时候超前的公社化的弊端显现了出来,加上自然灾害使中国正处于饥荒时期,中国的广大人民都饱受饥饿病痛虚弱的折磨。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少年莫言因为饥饿偷了生产队的一根红萝卜。在被发现后少年莫言被带到了生产队所在的工地接受批斗。回家后又遭到父亲的毒打。真是难以想象这些事会对一个十二岁的少年造成多大的心灵创伤啊。据这段惨痛的难忘的回忆,莫言后来写成了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透明的胡萝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身世悲惨的且有异常坚韧,敢于向不行命运抗争的的“黑孩”形象,他从小失去了母亲,经常受到后妈的虐待。它能够在寒冷的冬天光背赤脚,不怕打铁炉中烧红的钢铁,他非比寻常,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能闻见别人闻不见的气味。在这部小说中的“红萝卜”的意象也许是这个命运多舛的黑孩对一个温暖的,幸福的世界的憧憬吧。《枯河》描写了一个叫小虎的孩子的悲剧,他在村书记的女儿小珍的纵恿下爬上了书记院后村里最高的白杨树,为小珍折数枝。不料树枝折断了,小虎连同树枝砸晕了小珍。于是小虎遭到书记,父亲,母亲,哥哥的暴力毒打,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

这两部小说,也许是莫言对自己的悲苦的童年生活的一种回忆与缅怀吧。

莫言十六岁到二十岁这段时间实在山东高密的农村这个大环境下生活成长的。他做过农民工,参加过挖掘胶莱运河的运动。在棉纺厂做过工人,司磅员。也做过棉纺厂夜校的语文教师。

二十一岁,历经阻碍的莫言终于参军成功。莫言参军成功,可谓是莫言人生之中最大转折点了。因为,他怀揣着满腔的抱负与热血走出了他熟悉的落后的农村,走向了军旅,走向了城市。莫言在军队里与战友之间的关系处的是非常的融洽的,表现也是积极的,勤劳的。他不怕干脏活,累活。为战友打扫院子,清理厕所。虽然他不张扬,但这些事都被他的战友和上级看在眼里。与此同时他在军队里还坚持学习,提高文学修养。

莫言在他二十六岁的那年,在河北保定双月刊《莲池》第五期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这部短篇小说是书信体例的。描写了一个新婚不久的少妇,对他远在海岛上当兵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此时莫言刚刚结婚不久,他的女儿管笑笑也即将出生,可见莫言的婚后生活还是相当的甜蜜的。

二十七岁,因为在军队当中表现优异,而得到提拔,被调往北京延庆当干事。从此莫言就在生活上几乎彻底告别了农村的生活,伴着他的只有他过往在农村生活过的记忆。

三十一岁莫言以山东高密为地域原型,写了一部中篇小说《红高粱》。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可以说是莫言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一锤定音之作吧。这部小说以“我”的视角为大家讲述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这部书里即有我爷爷和我奶奶的传奇爱情故事,也有我爷爷和我奶奶抵抗日寇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山东告密的地域民风,也给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强力。

四十岁,莫言为了纪念去年去世的母亲,创作了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当年冬天这部长篇小说在《大家》杂志连载。这部小说描写了关于母性的伟大,朴素与无私。但是这部小说中关于母亲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关系,生育儿女的情节,备受人们的争议。把莫言的推向了文学创作的风口浪尖,许多作家学者把莫言当做“文学叛逆”的代表。

四十六岁莫言发表了长篇小说《檀香刑》,再次引起文学界的热议。

在莫言四十到五十多岁的时候正是莫言人生最辉煌的时候,首先他在文学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地位,他的文学作品获得过各式各样的文学奖。其次,莫言也先后取得了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并且担任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先后受聘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做教授。最重要的是,莫言在五十七岁那年,也就是二零一二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从这分关于莫言生平的简历以创作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莫言的成功与他的家乡——山东高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莫言经过了少年与青年的各种磨难直到后来一部部走向中国当代文坛领袖级的人物。莫言先生这样的人生历程几乎可以说是先苦后甜的典型例证了。

诚然,莫言的作品的写实程度显的有些残酷,具有浓烈的批判性色彩。也许,莫言正是用他极富道德批判性的作品,为当下的日益堕落,日益安逸,道德日益沦丧,兼职观念日益扭曲、贬值的国人敲响的警钟吧。

四、对莫言作品的研究现状 莫言是一位富有争议的作家。1985年以前,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在这之前他总共发表了不过十几篇短篇小说,艺术上也还没有想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始初露头角的是他1983年的短篇《民间音乐》,因其“空灵缥缈,与众不同”而得到前辈作家孙犁的青睐,但是也仅仅是认为其“主题有些艺术至上的味道”而已。可是,1985年中,他突然先后在《中国作家》、《收获》、《钟山》等刊物上发表了《透明的红萝卜》、《球状闪电》、《金发婴儿》等中篇小说,和《秋千架》、《枯河》等八个短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作者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奉献出一个多达数十万字的作品群。这仿佛让人们看到了文坛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这时候渐渐地关注莫言的开始多了,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一些文学评论家和大学教授对于莫言的作品是持批判态度较多的。曾经针对莫言的作品,有张闳、李建军、蒋泥、王干、陈辽等近四十位文学批评家,大学教授,还有中国家协会成员都对莫言的一系列作品展开过批判。这种批判是全方位的,包括莫言创作中的艺术创作手法、内容、语言、修辞、主题等方面。

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师李斌是莫《言批判》这本书的创作者于2013年3月21日,在他的个人微博中发表一篇标题为“恶之声”与《莫言批判》一书——我为什么要批判莫言的博文。在这篇博文中他这样说:“正因为热爱文学,我对于时下的文坛有不满,这种不满来源于创作,也来自于评论。文学作品应该是真善美的结晶——当然也可以是暴露于鞭挞假恶臭的结晶,应该给读者以真善美的引导,使读者阅读之后获得一种激动人心的向上力量······我们以为作家不应故弄玄虚、故作高深······[3]”

从这段文字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直接的对莫言的艺术创作手法提出了批判。他认为莫言的文学创作蔑视了文学创作的规律。不能给与读者在审美上愉悦,不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情感,也不能给与读者积极的精神引导。莫言在看待艺术创作手法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看,艺术方法无所谓中外新旧,写自己的就是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顺心顺手就好。······无论在创作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不妨有点随意性和邪劲。” 在《莫言批判》这本书的序中李斌曾这样评价莫言说的这句话:“这种言论若不是自以为是的极端狂妄,便是因见识浅薄的极端自卑而生成的极端反弹。”

针对莫言艺术创作的手法,蔡梅娟也针对莫言的《丰乳肥臀》这本书写了一篇“对真善美的叛逆”的学术文章。

潘新宁也曾发表过文章“《红高粱》的失误及其原因”的文章指出莫言创作中的“溢恶”问题。

在莫言创作的主题方面许多作家指出了莫言作品进行了批判。有的人批判莫言作品中的许多人都表现出了蔑视传统道德伦理规范的特征。比如:汪树东在他的文章“从价值层面重读《红高粱》中,指出余占鳌与已婚的的戴凤莲在高粱地里翻云覆雨,大胆野合,除了在表现了他们的生命强力之外,还表现了他们对传统道德规范的无视。

有的人批判莫言的作品主题存在歪曲或者偏差。以丰乳肥臀为例。有人认为《丰乳肥臀》不仅仅表现母性朴素、无私与伟大。在精神内质上海是对母性的亵渎。如:王金成在他的文章“从崇拜到亵渎:莫言小说的母性言说”中分了三部分,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来阐述了莫言对母亲、母性的亵渎。王金城认为《丰乳肥臀》中的性语言的泛滥,以及上官鲁氏跟各种不同角色的人结合,生育儿女的情节构设。使该书赞美母性的主题走向了偏差,歪曲,甚至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总之,现代很多专家学者对于莫言的作品,就文学评论方面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是莫言的作品也不乏人们的喜爱,莫言的作品毕竟有其自身的优点的,是与中国的很多的作家是不同的,他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色彩,想象奇谲,充满了空明神秘的色彩。莫言的小说在语言上也多是运用了民间方言,描写的内容也多是取材于民间。题材各式各样,叙事手法也是多变估计这些就是广大读者喜爱莫言作品的原因所在。

五、正文

1.对人性大发中个性自由之我见。

这里所说的自由指的是乏理性影响之下的自由,人作为一种高等生物自燃性中的所表达出来的自由。这主要表现在敢爱敢恨,直来直去,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种担当。

中国上下五千年,没有那个和平时代不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的。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把一个国家的国家制度比作是“千里之堤”的话,那么这个社会中的各个社会问题就好比那一个又一个的“蚁穴”。如果忽视它,在积年累月,水滴石穿的作用下,这个千里之堤将会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俯视古今,一统天下的秦朝,四海臣服的唐朝,万里无疆的元朝,到了最后不都是被那些小小的蚁穴给击溃了吗。

诚然,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是繁荣的。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人们精神生活的质量也是在逐步的提升。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当今社会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社会当下的发展而去忽视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文学院大学生,作为一名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知识分子,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具备的并不一定是文采,而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在这种情怀中,我们关心国事民生,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

目前,我们中华民族在物质上不再像民国以及新中国刚刚建立时那么贫乏了,但是我国部分国民在精神状态上仍然显得萎靡,廉价,空想与安逸。在这个社会思想消极疲软,病态百出,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的社会进步和我们本民族的发展。

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我国是一个起步较晚的国家。在十五世纪的西方,人们已经开始关注“什么是一个自由的人”的人性问题,同时也逐步展开了工业革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反观当时的我国,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海禁”“文字狱”都大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当时的国人谁会思考“自由”的字眼?人们只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奴才罢了。至于自然科学,那更可以说是寸步未进了。另外,也许正是现在国家物质的充足,使曾经在物质上极度缺乏的的国人在精神上出现这种问题吧。这些算是是我国某部分国民在精神状态上有着萎靡,廉价,空想与安逸等精神病态的历史性根源吧。

确实,在这个锦衣玉食,歌舞升平的年代,谁还会记得59年到62年饿死的那几千万人的饥苦?在这个炊烟缭绕,谁家的阿猫阿狗丢了或者死了都算是这家的大事儿的年代,谁还会记得我们的祖辈,冒着枪林弹雨扛大炮洒热血的丰功伟绩?

现在的国人,贪污受贿徒有虚名者有。追名逐利蝇营狗苟者有。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者亦不鲜闻。在这个有钱是仙,没钱是鬼的年代,在这样一个人性日益失真,人性冷漠,拜金主义泛滥,道德日益贬值的年代自然而然的就把人们分成了两样: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在这里我把“酒神”精神献给那些在这个充满了不公,邪恶的社会的底层苦苦求生,处处失意的人们吧,希望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积极,向上,乐观。对于那些生活富裕且有涵养的人,他们的道德自觉性是不需要看了,至于那些生活富裕有为人处世无底线、无原则的人,谁会关心呢?

2、对人性之中的软弱性之我见

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总是有其局限性的。我们的祖先在面对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大海,高不可攀的陡峰,飞流直下的瀑布,莫名深邃的雷电等不可抗的因素的时候,总会产生对自身弱小的认知以及对大自然的膜拜之情。正是因为人们自身的局限性,造成了人们自身的软弱性。

随着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和社会文明的飞速进步,使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人类征服了大海,高山,雷电,甚至展开了对星空的探索。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我为我们人类目前所做出的一切文明成就而感到骄傲。

在我们的现代文明当中,人们的理性能够合理的制约人们的感性欲望。这种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人们理性的自觉性以及经人们对经人们理性而制定法律的畏惧。比如人们因为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所以很多人压根儿就不去抽,或者那些原先抽烟的戒掉了,这就是人们理性的自觉性。至于人们对于法律的畏惧这就很好理解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遵纪守法的人。一旦某个人跨过了法律规定的界限,那么他必定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我想大多数人,不违法恐怕是承受不起违法的后果吧。

如果有谁能够告诉我,现在还有那个人不是“欺软怕硬”的话,那么我觉得这个人一定算是“国宝”级的了,而且还得被贴上一个“傻”的标签。

在莫言《丰乳肥臀》里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患有“恋乳症”,只能依靠女人的乳房生存的,软弱的近乎于低能的上官金童的形象。

上官家的男人是无能的,软弱的,尤其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上官金童,他们仿佛是中了魔鬼的诅咒般,那种人性的软弱无能深深植根于他们的灵魂深处。在上官鲁氏的那一代,一家之主的地位其实早就是她的婆婆上官吕氏了。上官鲁氏的丈夫也是软弱的,甚至都到了自己几乎都到了无法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于是这本小说一个关于女性的“悲剧”就上演到大家面前了。

上官鲁氏的丈夫在性方面是存在障碍的。上官鲁氏为了巩固自己在上官家的地位,她分别与自己的姑父,和尚,土匪,乃至是江湖郎中“借种”。但是可惜的是这些借来的种生下来的都是女孩儿。

最后,上官鲁氏跟一个身高体胖的瑞士牧师马洛亚生下一对儿女。不过很可惜,这一对儿女自生下来就有着先天的缺陷,她的女儿是个瞎子,她的儿子“金童”也是一个废物。

莫言通过描写这个阴盛阳衰的家族,到底是想我们展示了一个怎么样的文学问题呢?有人说是为了赞美东方伟大的母性,有人说是为我们展示了性爱的滥觞,让我们得到暂时放逐其中的快感。也有人说是通过这部小说讽喻我们现代人“种的退化”。

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的说法都是有各自的道理的,但是我通过对“上官金童”这个人物的解读,我在他的身上深深的看到了人的软弱性,甚至让我联想到了现代人在某些方面执拧与愚昧。上官金童是个离不开女人的乳房的人,否则就不能生存,活活饿死。他奸过尸,在强奸尸体的过程中还充满了喜悦与神圣感。他当过公司的经理,但是有因为自己的愚蠢与无能而遭到失败,也许,这就叫烂泥扶不上墙吧。

在这本小说中,上官金童的母亲都到后来感到,养一个一辈子只能吊在女人乳房上的无能、软弱、窝囊的儿子,还不如让他死了算了。

看到上官金童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的“拼爹一族”。放眼整个现代社会,现在有多少人在他二十岁成年能走上独立的道路,那怕即使是有一部分有为青年确实是依靠着自己的努力真切走上了自己的路。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当下的中国的大多数青年都是要依靠自己的家里的。

在2011年的夏天,在河北大学的新校区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校园飞车事件”。在这个事件当中有一句话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我爸是李刚”。如果肇事者没有他那个作为保定公安局局长的父亲。在撞了人他还会这么理直气壮嘛?这个例子就是现代父母的太娇惯和一些青年恃宠而骄,为富而骜对这个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危害。

另外,最近在娱乐圈也是有着不少趣事呢。前段日子中国功夫巨星成龙的儿子因吸毒儿被逮捕。大名鼎鼎的电视巨星张国立的儿子也是因为吸毒而被逮捕。希望那些有远见的父母最自己的娇儿玉女多家约束吧。

武汉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也是我国一位著名的哲学教授邓晓芒曾经说过,“中国每个文人的灵魂深处,都住着一个上官金童。”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也是呢?

现在的大学生,就好比是“上官金童”在当今社会中的投影。二十四五的年纪,一辈子都过去了快三分之一了,还是离不开父母。当然在上学离不开父母是理解的,但是现代中国的大学生堕落如斯就很难让人理解并体谅了。

现在的大学生,有真才实学者少,不务正业者多,日复一日,虚度光阴,惶惶不可终日。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工作的也是大有人在。

现代的大学生是“廉价”的,是具有人性当中的软弱性的。今时不同往日,现代的大学生可不比以往了,可以说是现代国民中一个非常尴尬的群体。我是深有体会的。在2013年我去到北京的一个星级饭店打工,在那里干的活是脏的累的,而且工资也是很少的。而当时与自己一起工作的都是十几岁不上学的小孩,在许多人情世故上自己甚至都比不过他们,毕竟他们在社会上历练的久了。

那段回忆也许是我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了。 现在的教育制度不是完美的,改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制度仍然屹立不倒,可以说是我国国民弱行的体现吧。如果有一天,在我们中国“上官鲁氏”式的父母和“上官金童”式的孩子少了,教育制度得到了有效的改革,这样我国才有可能由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

只有这样,国民素质才能提高。否则,不可能。即使我国发展成为了一个物质发达的国家,国民素质也将成为制约我国再一步进步的软肋。

3.男欢女爱的背后。 性是人的本能之一,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两性话题在当今去多文人的笔下都为我们展示过,比如说余华。而在莫言的作品中,在描写两性之爱,女性特征方面更是明显。

几乎莫言的的所有小说中,都描写过男女之爱。如:《红高粱》中余占鳌与戴凤莲之间在高粱地里的野合,《红蝗》中四老爷与邻村小寡妇的通奸,《丰乳肥臀》中上官鲁氏的到处借种,《檀香刑》中孙炳的女儿眉娘与钱知县的通奸,《神嫖》中对于季范先生招了二十八个妓女到家里来等等。

对性的描写,自然是少不了一些关于描写女性特征的不雅的词语的,在莫言的这种词句可以说是有很多了,如果让我评价一下的话,我觉得这种词句有点多了,甚至是泛滥。如:

右手四个指头握着光滑的像女人小腿一样的枪托把子。 (来弟)双乳在上下一笼筒的黑袍中剧烈的摇摆着,大多开着瑰丽的毛羽,像是两只刚刚交配完的雌鸟。

《丰乳肥臀》 皎洁的满月高高的悬挂在中天,宛如一位一丝不挂的美人。 他的心就如遭受了突然打击的牛睾丸一样,痛苦的收缩了起来。 鸟枪手和弓箭手也满脸的尴尬,走在书院外的大街上,如同裸体游街的奸夫。

《檀香刑》 在《莫言文集》中卷,第四扉页,作者如是说:“这肯定不是一部杰出的书,但肯定是一部有着我个人鲜明风格和别人难以写出的书。[4]”这种风格和别人难以写出的书大概就是这种充满了关于女性身体特征和性爱描写的风格与作品吧。

鲁迅在《中秋二愿》中,有一愿是希望作家们从此眼光离开“脐下三寸”,少些“满纸性爱言”,如若不然则“有辱斯文”。

通过莫言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莫言对这些是不以为然的,他的作品当中从来不忌讳两性话题,这也许就是莫言在文学创作中高举“文学叛逆大旗”的代表性特征吧。在这里就不对莫言作品中的两性话题和词句就不过多的加以评论了。毕竟,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创作手法与创作语言。每个作家都应该大胆尝试,而不应该局限于文艺创作理论的条条框框当中。莫言的作品即使在这方面存在问题,我们也应该正视一个问题,他写出来人的某些特征,让人们在他的作品当中是自己最原始的欲望可以任意遐驰。也许正是如此,莫言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吧。

针对在莫言作品中充满女性特征的修饰语和关于那女之爱的描写,我想说的是莫言是一位写实作家,他通过这些语言和情节的构设极大限度的还原了人们性格当中的真实面貌以及我们我们当下社会的真实。

在当下的社会,性与爱仿佛也变得越来越廉价了,古代的贞操观念也是早就是一名不值了。现在的中国出现了去多新词语,比如“小三”、“叫兽”、“潜规则”、“艳照门”等等,每个词语背后都反映了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现在的中国全国各地的黄色市场屡扫不清,大学校园周边宾馆林立,每到周末都是爆满,为了满足一对儿有一对儿的小情侣。

现在网上各种相亲网站火爆,很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结晶”,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宁愿去相亲而不是直接去恋爱然后在结婚?因为,对一部分人来说,他们已经不相信了爱情。在当下的社会,由开始恋爱一直坚持到结婚比例占夫妻的比例是很少的,至少在大学中是这样,在这个社会中就更是这样了。当下,随着我国的发展,中国的“性爱”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性价值观念在贬值,甚至有的都到了不知廉耻的地步。

莫言可能用过分的文笔,夸张的语调,真真实实的写出了人们灵魂深处的对性的渴望与享受。如今人们的欲望大多是被伪善、高大而虚伪的外衣遮掩了。莫言如此真实的人性写照,不仅仅是是为了写实,描写人的自然本性,让人们在他的作品当中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完成反思,完善自己。还通过他作品中的男女之爱向我们警示了我国目前略严重的“两性问题”。

针对我国目前性爱价值观念贬值的这种现状,希望我国能够及时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纠正,管理。最好在我国的教育中能像发达国家一样,从小学就对孩子进行性知识启蒙,使他们以后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加大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整顿,治理黄色产业。另外,我也希望大学生们能够自强,自爱,在大学不要这么颓废。使天下礼法有度,克己复礼。

4.对人性当中暴力问题的看法。

在人性当中是具有暴力,野蛮的天性的。当我读到莫言的《檀香刑》时,我深深的认识到了人们灵魂深处所具有的最原始,最遥远的那种野性和残酷。

在莫言的《檀香刑》中,极其细致的给我们描写了酷刑的经过与残酷。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情境,自己仿佛是身临其境一般真实。这本书一共写了六次行刑的过程。分别是侩子手用斩首这种形式的刑法处决“赵甲”的舅舅,余姥姥用腰斩来处死偷盗国库金银的库丁,余姥姥与赵甲联手用“阎王闩”处死小太监,赵甲给戊戌六君子斩首,赵甲用凌迟的手法处死刺杀袁世凯未遂的钱雄飞,最后一次是给孙炳上“檀香刑”。

在莫言写的《文学创作与民间资源》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问答。问题是莫言为什么要选择写一本关于酷刑的书呢?莫言是这样回答的:酷刑的设立,是统治阶级为了震慑老百姓,但事实上老百姓却把这个当成了自己的狂欢节。酷刑实际上成为老百姓的隆重的戏剧,执刑者和受刑者都是这个特定舞台上的演员。

莫言在这个问答当中,把老百姓在面对刽子手处决犯人时的围观说成是了狂欢,可见莫言是认为中国的国民在骨子是有着暴力印痕的存在的。 放眼现在的中国,虽说我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仍然时不时的会有局部的不和谐。比如去年6月21日晨一伙暴徒驾驶汽车冲撞喀什地区叶城县公安局办公大楼,并引爆炸弹。2013年10月28日,北京天安门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和今年3月1日发生在火车站的严重爆恐事件。虽然,这些爆恐分子是我国的一些分裂组织与我们日常生活没有那么贴切。

在2015年4月6日,腾讯新闻报道了一起“虐童事件”,网上附有一张孩子的背部图片,伤痕累累,惨不忍睹。在2014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新闻头条中盘点了去年十四起虐童事件。另外虐待动物的事件在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

这些暴动与虐童,虐待动物的事件严重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暴力的天性,都有野心与欲望,只不过是人跟人之间不一样罢了,有的人能够很好地制约自己,而有的人则不行。

徐兆武在他的一篇关于《檀香刑》的论文中只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檀香刑》中在描写酷刑和人们狂欢的背后,缺少了一双悲悯的眼睛。在这个以和谐稳定发展为主流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偶尔有暴力事件这种不和谐的事件发生,也是可以谅解的。莫言《檀香刑》这部书解读了人性中的暴力,我们每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几乎都会展现自己的暴力天赋。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这种天赋的背后都有一双悲悯的眼睛,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安定的社会环境。

五、附录及参考文献

附录:【1】选自莫言.《檀香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489.

【2】选自蒋泥.《大师莫言》.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209

【3】选自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师李斌2013年3月21日博文

【4】选自《莫言文集》中卷,第四扉页,1970年版

参考文献:

1、《莫言批判》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4

2、《大师莫言》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2.11

3、时事新闻与著名学者博文

第四篇:莫言读后感

遍地的红高粱

——读《高粱红了(对话莫言)》

2012年莫言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我的心情是很纠结的,因为莫言拿奖我,是中国人自然很自豪,可是他一旦拿奖他的书的价格也会有所上升,而且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村上春树,他连续几年被提名,可是„„

我对莫言最初的了解就是一篇杂志上的文章《莫言的凶恶吃相》我当时对他的文章唯一的感受就是他的语言很朴实,一点也没有做作的感觉,同时觉得他的语言很接近我们自己生活。

同样让我有这样的感觉的人还有就是路遥,看他的《平凡的世界》,如此宏大的场面又写的如此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莫言曾写过一封3000字左右的信和路遥讨论《人生》,可见莫言和路遥的关系之密切,网上评价:路遥是满汉全席,莫言是中西餐乱炖。

有一项颇受称道的读书调查:“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中“20年内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 调查公布的前28部作品唯一入选的“新时期”小说只有一部那就是《平凡的世界》,排第六。前一二三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平凡的世界》(第13位)、“贾平凹作品”(第16位)、《穆斯林的葬礼》(第19位)、《白鹿原》(第24位)、《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第28位)

看了《高粱红了(对话莫言)》这本书觉得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语言和他的作品上差不多,终于有了中国人自己的诺贝尔奖作品,毕竟有时候总觉得看翻译过来的书总感觉不舒服,就像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余华的《活着》都是一个接一个死去,而总感觉《百年孤独》的死亡总有那么一些不舒服。这本书还详细的解读了莫言的作品当年加西亚用的是“魔幻现实主义”,莫言则是“幻觉现实主义”

这本是在最后盘点了一大堆与诺贝尔奖有关的中国作家包括了从辜鸿铭,梁启超一直到严歌苓,苏童等作家,(但是为什们没有路遥?)一直发现中国人距离诺贝尔奖其实很近,只是时机使然。

真心祝愿村上春树能够尽早获得诺贝尔奖,最后在留下一副对联:

莫言路遥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

安忆冰心传奇倾城之恋半生缘

第五篇:莫言《蛙》读后感

读《蛙》

《蛙》无疑是一部悲剧。

作为送子观音在人间的化身,姑姑那双传递生命的手本该接受新生命的欢愉,但却一次又一次用近乎惨烈的方式,将新生化为泥土。当女性爱孩子的人性与崇高无上的党性相撞的时候,当个人悲痛的现实与国家未来的忧患相撞的时候,姑姑坚持了她的选择。这种选择,残暴而无礼,纠结却又坚定。可是,当沧海桑田,大梦变迁,蛙鸣过后,那些悬挂着的泥娃娃和襁褓中的真娃娃,哪个又是真哪个又是幻呢?作家笔下的梦境,用最浪漫的方式,勾勒出最惨烈的结局。是的,这就是人和命运的冲撞,你的爱与你的不爱,你的生命与你的死亡都不再重要,命运中的人们,亦如蛙一般,从万千蝌蚪中,企图脱颖而出,拼劲全身的气力,想一鸣惊人,留下属于自己生命的声音。但,时代的波涛,会用它的巨响狠狠的盖过你的呼喊,再把你冲散,将你的意志连同你的身体,共同毁坏。

那么,蛙鸣就真的没有意义么?当我们每天睁开眼,和这个世界打招呼的时候,你想和世界说什么?还是等待世界告诉你什么?当你和世界说“你好,请多关照”,世界却给了你一记响亮的耳光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够和他和平相处?其实,我们每个人并不是在和世界相处,而是和自己的内心相处,你可以发自内心呐喊,也有权利保持沉默;你可以随波逐流,也可以勇往无前;你可以选择原则,也可以选择灵活。但是,你是不是愿意在心底,勇敢的坚持自己的坚持,哪怕是错的,用自己的一生做一个大局?当泥娃娃摔碎的那一刻,无非是回到泥土中,回到生命的起点。但是,你坚持过,你热爱过,你强烈的拥有过,你和自己的生命曾经紧紧拥抱,即使世界永不完美,你却在灵魂深处,完美的走过一遭。

命运永远不会告诉你他下一步的打算,但是,我们自己却可以告诉自己,我曾经怎样的活过。

上一篇:满月宴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麻醉科质量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