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堂教学初探

2022-09-12

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各个方法都是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的。教师要按照各个方法的性质和特点, 综合的、科学的加以选用, 以达到最佳效果。由于活动的过程是一个有情感参与的认知过程, 教师在运用各种方法时, 对幼儿的关心爱护和以身作则是教师与幼儿配合默契的一种教育潜力, 是运用各种方法取得成功的源泉。因此, 如何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便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让我们携起手来, 潜心研究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为孩子真正创造有利于他们和谐自主发展的新课堂。

一、明确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与组织

教学目标明确是指教师要清楚通过本次活动应该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知识与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掌握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这样, 教师课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教学用具的准备等, 课中围绕它展开教学活动, 课后围绕它拓展活动。否则, 教学目标泛化、模糊, 就会导致实际的教学活动目标指向性差, 也无法考察、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活动是否有效, 是不言而喻的。所以, 本次的大班讲述活动《母鸡和苹果树》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学习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 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表演的主要内容。2.观看情境表演, 感知、理解聪明的母鸡智斗大灰狼的策略。3.喜欢看表演, 乐意扮演角色和同伴一起参与表演。活动设计的合理性是达成目标的有效保障。从纵向看, 它反映了活动流程, 要求环环相扣, 在吸引幼儿的前提下实现活动目标。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在活动的组织中, 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材料, 让幼儿操作, 使他们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提升经验。但教具不能太多太精美, 关键是要把教育目标物化其中, 重在指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师幼互动质量,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在师幼互动中, 师幼双方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挥程度有很大差别, 教师一般居于更为主动的地位, 而幼儿则相对被动。为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 提高师幼互动质量, 为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有效的提问。提问要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多样性并要尊重幼儿的差异, 对不同的幼儿要考虑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或层次的问题。

二、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重视课堂交流

目标确定以后, 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不能强求统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即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但应当明确, 检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与不好的标准是幼儿的学习主体性体现得如何。记得一次手工活动, 我要求幼儿根据自己脚的大小制作一双拖鞋。有部分小朋友做的很快, 做好以后就拿着拖鞋互相欣赏, 慢慢地开始比拖鞋的大小, 比到最后甚至有两个小朋友脱掉了鞋子、袜子直接比起脚的大小来。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他们的举动, 也纷纷效仿, 围在一起观察同伴们的脚。孩子群中不时的传出惊叫声:“看林佳怡的脚好大呀!他是最大的!”“他的脚趾还会动来动去的。”——看到孩子们对自己与同伴的脚产生如此大的兴趣, 于是, 我就在班里生成了一次科学活动《快乐的小脚丫》。活动一开始, 我就让幼儿猜谜语, 幼儿很快想到了谜底是刚刚在一起探讨的“小脚丫”。再以小脚丫的一段动人自述, 进一步激发幼儿认识脚, 探索脚的兴趣。紧接着我就自然而然的引申到用一首生动、形象又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养成正确脱袜子的习惯, 使一个本来看似枯燥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也变得生动有趣了。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 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 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我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中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认识小脚丫, 并进一步通过和小脚丫做游戏, 感知小脚丫的特征, 初步体验小脚丫带给自己的乐趣。当然我也想尽办法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自由、轻松的氛围, 让幼儿席地而坐, 宽松的环境激发了幼儿积极交流讨论和发言, 我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另外, 在探讨脚丫的用途中穿插一段“快乐脚丫舞”, 动静结合, 以舞蹈的形式表达和体验着小脚的作用和带给自己的快乐, 使幼儿的身心同时获得满足。交流是每个老师与孩子之间增进感情的一个必要的步骤。每个幼儿的性格都是极不相同的, 甚至反差会很大。活动中, 幼儿的幼儿性格外向, 积极举手, 回答问题也是滔滔不绝, 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招老师喜欢, 会表扬他们爱动脑筋, 也是经常性的会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难道不举手的孩子就不在动脑筋了吗?可能他们只是内向害羞, 又或者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呢?教师应该把各方面的因素都想出来并且想办法处理, 要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热情就要懂得有效的提问。孩子才是活动中的主人, 教师只是帮助者, 如果教师在活动中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那么孩子们便会失去兴趣。因此, 教师在活动中除了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外, 还要注意以孩子为中心, 加以引导, 注意有效提问, 让每个孩子都愉快的参加到活动中来。教师还要注意活动时发生的突发状况, 有的幼儿比较胆小, 有的时候被磕磕碰碰了也不敢和老师说一声, 教师的细心很重要, 需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会让胆小的幼儿觉得老师是重视自己的, 自信心也会随之回来。多一点细心, 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增加他们的自信, 这样活动时大家才会踊跃发言, 与老师的交流才能更深一步。

三、游戏融入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 孩子们的游戏不仅是娱乐, 也是学习、劳动和生活。孩子们在游戏中, 或许是从头到尾都在“玩”, 但也正是在“玩”中, 引发、支持、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如果将健康活动与游戏有机结合, 孩子将会更加愉快地接受。例如, 为了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 在设置活动项目时, 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出现, 如“小兔跳跳跳”、“过小桥”、“大家来跳绳”等, 游戏的介入使原本枯燥而单调的体育锻炼变得有趣了, 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使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强健了体魄。我们也将健康教育的内容编成有趣的儿歌, 如, 洗手:“拧开水管淋湿手, 擦上香皂搓一搓, 手心手背出泡泡, 再用清水冲干净, 水池里面甩三下, 摘下毛巾擦干手”;穿衣:“抓领子, 盖房子, 小老鼠, 出洞子, 吱溜吱溜上房子”。孩子们在说说、讲讲、做做、玩玩的基础上, 明白了道理, 学习了生活的本领。科学领域的数学活动相对有些抽象和枯燥, 如能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 让幼儿在玩中学, 既可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又可以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的目标。如:中班数学活动学习“7”以内的数, 教师用“幸运闯关”的游戏, 贯穿课堂教学,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 每次“闯关”成功为本组赢得一面小红旗, 最后以红旗的多少确定冠、亚军组。游戏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简单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效果也更好。社会是个大课堂, 孩子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到他们的游戏中。由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如能采用形象的表演, 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 表演游戏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被广泛采用。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通过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游戏, 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形象, 依据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孩子在游戏中、玩耍中、表演中掌握了所学内容。艺术教学更需要游戏活动的支持, 无论是舞蹈、音乐, 还是绘画, 要掌握这些技能需要反反复复的练习, 孩子易出现厌烦情绪, 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孩子会很乐意接受。如:美术教学活动“画小鸟”, 教师在示范时伴随着游戏语言的指导, 画个“太阳圆又圆”表示小鸟的头, 画个“月亮弯又弯”表示小鸟的身体, “太阳长嘴又长眼”表示小鸟的嘴巴和眼睛, “月牙儿拿把小蒲扇”表示小鸟的尾巴。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语言指导孩子的绘画, 孩子们知道先画什么, 后画什么, 怎么画, 枯燥的绘画变得有趣多了。游戏的课程生成功能是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中五大领域的前提和条件, 游戏自然生成的课程涉及所有领域中, 我们可以看出, 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的,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 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上一篇:有效控制生产作业最后环节下一篇:进口原油检验监管模式探析——以商检机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