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

2022-08-17

第一篇: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可以从各种理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如: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序号 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1 2 3 4 5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的阐明 学习者分析 学习策略的制定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目标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 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6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教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7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为评价,反馈分析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现在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就是在确定好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借助于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学习者要实现总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形成什么态度。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学习者所需学习的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并能确定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好基础。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要获得成功的教学设计,就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很好的分析,以学习者的特征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学习教学内容之前所具有的初始能力,并确定教学的起点。其中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那些会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主要侧重于对学习者整体情况的分析。学习风格分析主要侧重于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一些个体差异,要了解不同学习者在信息接受加工方面的不同方式;了解他们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了解他们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了解他们的焦虑水平等某些个性意识倾向性差异;了解他们的生理类型的差异,等等。

(二)学习目标的阐明和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

通过前端分析确定了总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并确定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基本确定了教与学的内容的框架。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这就需要阐明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编制相应的测试题。学习目标的阐明就是要以总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为基础,按一定的目标编写原则,如加涅、布卢姆等的分类学,把对学习者的要求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并使这些目标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为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评价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要编写相应的测试题以便将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阶段

教学策略的制定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当地的条件等,来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媒体。教学顺序的确定就是要确定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是要通过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示范一模仿法等不同方法的选择,来激发并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传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授课、小组讨论和个别化自学三种形式,各种形式各有所长,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各种教学媒体具有各自的特点,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媒体特性以及实际条件等方面,运用一定的媒体选择模型进行适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制定是根据具体的目标、内容、对象等来确定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存在着能适用于所有目标、内容、对象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阶段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就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案和媒体教学材料,然后实施。最后要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即进行教学评价。包括:(1)确定判断质量的标准;(2)收集有关信息;(3)使用标准来决定质量。具体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阶段,就是要依据前面确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方法,分析学习者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相应的修改。评价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四个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这里应强调说明的是,我们人为地把教学设计过程分成诸多要素,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发展和掌握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技术。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间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

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要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我们应在学习借鉴别人模式的同时,要充分掌握教学设计过程的要素,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求,决定设计从何着手、重点解决哪些环节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设计工作。

(摘自:《教育技术学导论》 尹俊华主编)

第二篇:汽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 本文对汽修专业实行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六点措施,针对当前职业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可行办法。

关键词:汽修;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汽修专业毕业生在汽修行业从事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维修;另一类是汽车服务。这两类工作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在培养汽修专业人才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不少汽修专业教师对教学模式做了很多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专业教学中。笔者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整理,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并结合新的职教理论,总结出汽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并就该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建立实际工作情景的教学场所

汽修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基于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教学场所也应由传统的课室向具有鲜明工作特色的实训车间或一体化教学场所转移。目前我国大部分职校汽修专业实训场室是以汽车各系统或零部件为实体的学科实训场室,这些设备主要满足了学生对汽车各系统或具体零部件的结构认识、原理理解、拆装检修技能训练,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建立起符合汽车维修实际情景的教学场所,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特色的实训场室,以培养学生的各项动手能力。

二、实施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模式

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是发现故障,判断故障性质,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方案,检验维修效果,以及对维修过程进行反思的系列活动。它要求维修人员能在行动过程中构建出一套自身独有的工作知识体系。目前大部分职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是以汽车系统结构认识、汽车系统原理理解、汽车部件拆装检修、汽车故障排除思维训练为主的平行学科知识储备教学,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实际工作任务设置汽车故障排除的教学项目,通过真实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协助学生排除汽车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关键的操作技能、维修技巧及关键知识予以指导,学生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行动知识体系,从而获得关键能力。

三、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绝大部分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已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由于部分教师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致使在一体化课室里仍出现“先理论传授再进行实践”或者“先实践再开展知识教学”的现象。这样做表面上看

似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则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并结合使用项目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都是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教会学生掌握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评估学习效果和构建理论与技能的方法。同时,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较好选择,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编写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材料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授课是教授书本上的显性知识,以学生储备知识的多少为评价标准。而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注重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否按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编排教学材料,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材料应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特征,将传统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的行动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在编排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避免编写出的教学材料只是工作过程的顺序而已。

五、帮助学生适应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方法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课程教学,课堂的中心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景也是模糊地存在。这一教学模式,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文化基础薄弱的职校生,势必行不通。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但这种基于实践工作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一直接受掌握的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学生在初期接受时会产生不适应,甚至不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仍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指令,不会对学习过程作出积极主动地响应,这将导致学生在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后产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知识的获取量还不如传统教学的多”的看法。基于此类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六、建立评价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我国基础教育考试大多采用的是结果评价体系,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知识的储备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确能一定程度地激励学生,但其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应有以下的突破:首先,将由教师主导的单一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三维立体的评价模式,其中应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作为评价的重点;其次,改变学习结果评价模式而转向专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重点评价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后,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为完成各工作项目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行动是否规范、计划是否周详等。值得注意的是,职校生对于这种新的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评价体系仍然很陌生,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以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评价方式

简而言之,汽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优势教学模式,它打破了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关键能力起到了显著作用,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由知识储备向提升工作技能的大转变。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赖俊辰 见习编辑邱丽

第三篇: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在校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实践,尤其是在物流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更是十分重要。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专业课的教学具有“职业化课程”的特点。本文提出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实施条件三个方面对物流专业英语的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工作过程 物流英语 教学模式

引言

针对我国12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物流,以及消费物流和快递物流等课程。其中,一些院校开设了物流英语类的课程,可以说物流英语在连接物流管理、报关与货运代理的同时,也连接着国际贸易。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国际贸易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专业的技能也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教学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1.物流专业英语的概念解说

专业英语(ESP)的英语全称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目的在于满足工作中学习者的特定目标和需求。例如,作用在培养特定环境中使用英语开展工作的技能,比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都属于专业英语范畴。物流专业英语是专门英语的组成部分,是为了适应现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和就业需求的变化而设置的商业经济英语的分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它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范围。物流英语在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等方面都有着与基础英语明显区别的自身特点和规律。

2.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0世纪90年代,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提出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该理论从实际出发,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注重更新的、更易于接受的方法,主张突破原有学科体系的框架,以实际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其是以一种全新的“远程工作知识的载体”告别书本,建立典型工作任务,努力实现理想状态中“融入实景,分层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

此外,调查结果和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密不可分,只有通过珍贵的反馈资源,才能了解到学者对所学知识具体的掌握程度,可以断定的是,专业外语人才在当今社会看来是紧缺的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始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这要求从本质上做出改变,无论是方法还是理念,都必须引入更有新意的思想,研究课题的专家学者也必须更努力。

3.物流专业英语的课程设计理念分析

3.1通过实践确定物流专业英语水平需求

把工作过程植入教学模式中,将教学目的不在锁定于学生是否记住了知识点,而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社会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调查企业和岗位群对物流人才英语实践能力和应用熟练程度,确定对学生的物流英语水平的要求。这样,一改以往教学那种以记单词、背课文中的专业术语、理解课文、完成练习的单一的、枯燥乏味的模式,而是将一些实践项目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真正的企业运作中,对学生进行模拟的实验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传统的授课者,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这样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率。

3.2行动导向型实践教学

不再拘泥于书本教学,而是把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观融入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和就业融为一体的教学。把“教―学―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行动导向中“项目引入”―“提出任务”―“工作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介绍”―“完成项目任务”―“技能训练”―“总结拓展”―“成果展示”等步骤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兴趣,从而达到能力锻炼和知识教学的目的。

4.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4.1教学创新

要使教学真正突破书本的桎梏和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教育者不应该只是在理念上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对以往教学的实践效果进行反思,从而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创新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

4.2教学场地创新

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的内容上,教学场所和工作场所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为什么许多招聘人对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的要求。要使得传统教学与工作过程相连接,那么教育者最先开始放弃的就是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关于物流英语专业的讨论会,在学生中形成英语交流群小组对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实行网上在线视频对话学习、无纸化考试,创建模拟平台,企业物流模拟沙盘实训室装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系统,提供仿真的物流公司运行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物流专业英语的学习效率,从而真正实现对物流英语教学的创新。

结语

随着物流国际化趋势的逐渐增强,物流专业英语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专业英语在我国存在畸形发展和不健康发展的状况,例如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教材的滞后、教学方法的落后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克服。在对于该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确实有其自身的优点,比如更容易集中人的精力,有利于老师的精讲,但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因此,为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必须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对于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建设.唐山职业技术学院,P23-24.

[2]关高峰.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探讨.P65-67.

[3]谭春月.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5):34-35.

[4]邓忍.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0(27):89-90.

第四篇:关于Fink模式的新开设课程教学过程设计研究的论文

1教学过程设计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大的意见。老师们担心的是,学生出勤率低、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作业敷衍了事等;同时自己需要讲授的内容反而越来越多,教科书越来越厚。学生们则担心:教学质量的低下,对于应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间题没有信心,学习的知识比较零乱,课程间不同部分缺乏有效的衔接和整合。

这些间题的解决,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就需要考虑和应对的。L. Dee Fink在他的《创建深刻的学习经验:一种大学课程设计的整合方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有当我们的大学教师都称为学习经验的设计者,而不是继续作原来意义上的教‘书’先生的时候,我们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由此可见,教学设计能力对于高校教师变得必不可少。我们需要从过去的参考教科书来讲授课程的惯性思维中脱离出来,对教学进行改革,课堂讲授方式多元化,评价标准多样化等,而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则要具体和量化。这样,才能为社会输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教学设计按照系统大小和任务的不同,教学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教学系统设计,涉及的教学系统比较大,如一所学校、一个新的专业、一个培训系统等;第二,教学过程设计,是对于一门课程或一个知识单元,甚至一节课的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设计;第三,教学产品设计,对象包括网络课程、多媒体软件、学习指导手册、教学环境等。本文探讨的就是处于教学设计第二层次的,关于新开设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

2 Fink整合模型

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提高能牵动全局,改善教师与学生交互的能力、教学实施与管理能力。同时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起了促进能力。因此,各个高校目前都很重视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提高,开设了各式各样的培训、研讨活动;同时,课程设计的相关研究工作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对比了迪克凯里的经典模式,华盛顿大学的Badrul H.Kuan的八维网络课程模式和L. Dee Fink的整合模式的基础上,认为Fink的整合设计模型继承了既具有迪克凯里模型的关键要素和系统思想,同时又简洁、实用、富于整合性,因此选用Fink整合模式指导《机场净空管理》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Fink整合模式,由下述部分组成:情境因素,即与课程有关的信息,包括课程所处阶段、学生特征、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技能等;学习目标,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可以分为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的目标,学习目标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化,一般认为学习目标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教学活动,即各种教学方式的应用,除了最终达到学生对于知识吸收,还要关注学生对于学习的思考;反馈与评估:在整合模式中,反馈与评估同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因此反馈与评估除了用来评定学生成绩外,最重要的作用则是用来及时的对于教学活动的支持和改进,与教学活动同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3《机场净空管理》教学过程设计

3.1情境因素

3.1.1教学对象

本课程主要是针对机场场务技术与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所开设的课程。

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程,与本课程相关的例如民航概论、测量学基础、飞行区场地维护基础、机场鸟击防范与管理等,因此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机场相关知识和净空概念,以及机场净空管理所需要的测量操作技能。

另外,该专业学生具有上课纪律优良、求知欲望强、学习积极性较高,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确定了下学期的实习岗位,实习岗位对于该门课程的专业知识紧密相关,因此能够侧面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该门课程。

3.1.2教师知识

本校该方向教师人员较少,缺少能够共同讨论研究的团队,年龄梯度整体偏小,优势是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无论是从相关的测绘学知识、制图、还是飞行程序设计知识,还是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有相关背景支持,同时有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行业知识丰富;弱势是机场一线实习机会较少,教龄偏小。

31.3教学资源

该课程教学环境包括教室、模型制作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制图室等,拓展教学媒体包括课本教材、网络课程、相关法规、PPT课件、三维立体图演示等。面临的主要间题就是教材少,知识点多,数据抽象等间题。

3.1.4教学内容

通过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对象、与工作单位交谈等方式,确定本课程授课内容由为_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机场净空管理法规、概念、范围等;第二部分包括机场净空管理范围,主要指附件14障碍物面;第三部分包括航图、机场障碍物图等;第四部分包括障碍物航行程序;第为_部分包括了机场净空管理方法,障碍物的测量,净空软件的需求分析等。

3.2学习目标

本课程以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理解机场终端区的概念,理解飞机起飞和进近过程,掌握机场净空的概念,净空区域的构成,障碍物面的标准,能够使用和绘制机场净空区域图,同时理解障碍物航行程序,掌握净空区域内障碍物的测量方法。

3.2.1知识类学习目标

掌握飞机起飞和进近过程;掌握机场净空概念;掌握障碍物面标准;理解障碍物航行程序。

3.2.2技能类学习目标

熟练使用航图;学习制作净空区域模型;能够绘制机场净空区域图;掌握净空区域障碍物测量方法。

3.2.3思考类学习目标

净空区日常管理办法改进;实习机场的净空分析;净空软件的需求分析。

3.3反馈与评估

3.3.1课程前评价

课程学习前组织一次小型的测验,或课堂提间,用来测试学生相关课程的掌握情况,如飞行区的相关概念、飞机的相关概念、测量学的技能等。以便于在后续课程中有的放矢,针对薄弱环节学时增加。

3.3.2过程中评价

理论课程每一章节增加复习和间题环节,以把握各阶段学习的效果。实践环节跟踪要及时,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间题,并给与纠正和引导。安排小组完成模型制作,并做评比和交流环节。

3.3.3学生反馈

开学第一讲课后,收集学生关于课程学习目标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正。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网络平台,开放讨论板,收集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以及对于老师讲课方式方法的意见,开通匿名留言,鼓励学生多提建议。

3.3.4总结性评价

期末正常考试。实践环节项目完成情况评价打分,引人学生参与作品打分,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3.4教学活动

3.4.1教学方式

主要采取班级教学和实训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提间相结合来达到班级教学的较优效果,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终端区简图的绘制,课后布置适当的实习作业。

实训内容包括净空区域模型的制作和电磁保护区的绘图工作,均有相应的实验室来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通过模型的制作,讲三维概念更换为具体的实物,便于学生理解。

3.4.2引人校外导师

引人校外导师,使用网络课程与学生进行沟通,回答学生关于实际工作的间题,将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3.4.3网络课程

开设网络教学平台,除了正常教学资源的上传外,可以开发习题库,让学生反复练习,行业相关法规、机场净空区演示等资料都有一个综合平台,更主要的是可以让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情况。

4活动的衔接

Fink模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整合性,将情境因素、学习目标、反馈与评估和教学活动结合在了一起,三个椭圆之间的双向箭头则表示三个设计环节是紧密联系、整合一体的。反映在本课程的设计,则表现在首先分析情境因素,在课程开始前设计学习目标,然后在设计反馈与评价环境,最后设计教学活动;在第一次课后,就包括了加人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环境,然后来调整我们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的调整也必然引起学生反馈的相应改变,以及学习目标的促进实现过程。在每一章的课后,均设有测验环节,以及每一次课堂授课过程,也是一个反馈的过程,所以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特殊就是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不断的反馈,改进,达成,以其获得最优的学习目标,最优的反馈与评估,同时达到教学活动的最完善。

第五篇:计算机专业面向工作过程的Photoshop教学模式探讨

计算机专业面向工作过程的Photoshop教学模式探讨 吴丰,关天柱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从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出发,总结了有关Photoshop课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从项目教学的特点、补充丢失环节、提高

审美能力、实训环节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五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加以探讨。 关键词:面向工作过程;教学模式;Photoshop;教学设计;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1-2744-02 A Study on the Working Processes-Oriented Photoshop Teaching Model of Computer Major WU Feng,GUAN Tian-zhu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Kaifeng 475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oriented teaching philosophy,summari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Photoshop course and investigates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is course from five aspec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teaching,replenishing missing links,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to beauty,instructional design in training links 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the working processes-oriented;teaching model;photoshop;teaching design;innovation ability 高职院校虽然长期以来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教学目的,但实际情况却与

社会所需人才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通常,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还需要再经历很长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适应岗位需求。要想摆脱 这种不对称的局面,还需从教学模式入手探索出一条既迎合市场需求又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依据笔者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

验,从Photoshop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开设情况和教学效果出发,对此门课程“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向导的教学改革已经在各个院校普遍展开,这种课程改革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 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其本质是将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贯穿于教学实践当中,但是在强调实践环节的同时,并不是要削弱理论教学,

而是要将基本理论知识重新构建,对知识进行有机筛选和组合。需要重点理解的是,学科本身的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在贯穿 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时,需要按照讲授知识的内在逻辑重新进行组织,不能抛弃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行教学,不然知识和工作过

程就难以有机结合。教师应当注意面向过程的教学方法、项目任务的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途径以及课程综合设计等方 面的多样变化。

2 Photoshop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高等院校绝大多数开设有关Photoshop的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涉及到实际应用的多重方面。要想使 学生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仅仅讲授各种工具和滤镜的使用方法显然是不够的,还需增加针对某个工作岗位特种知识的补 充。结合当前的教学环境,Photoshop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不能熟练使用软件:平面设计的前提是软件的灵活使用,如果对软件的功能仅仅停留在会使用软件的表面层次,再好的 创意也不知该怎么去实现,这对今后在行业内与他人竞争时十分不利。学生对软件不能熟练使用的原因一部分是学生自身造成,另

一部分是教师教学初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效果不好而造成的。

2)在项目教学时教师容易忽略某些环节:项目教学、实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诸多教学方法确实能够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教师容易停留在计算机最终设计的效果图上面,而忽视将电脑中的设计转变为实物的环节。因为许多设计作品,如海报、宣传 页都需要涉及到后期的印刷工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此环节,最终使学生在从事平面设计行业时与实际脱节,处于竞争 中劣势地位。

3)设计与审美技能有待提高:高等院校计算机系的学生毕竟不是学艺术出身,发散性思维和审美技能比起艺术系学生整体能 力相对较低。

3面向工作过程的Photoshop教学模式探讨

1)项目教学需突出循序渐进和多样性的特点:将整个课程的知识重点重构到平面设计行业的工作过程中,软件的基础知识使 用简单易懂的小项目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结合相对较大的项目进行教学,突出循序渐进和多样性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意 收稿日期:2010-01-25 作者简介:吴丰(1981-),男,河南开封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关天柱(1982-),男,河南开封人,助

教,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第6卷第11期(2010年4月) (上接第2741页) }; 其中t_size表示结构体变量所需存储空间,即网络将传输的数据大小,type表示结构体变量所属类型,有相机类型、雷达类型、

图像类型和系统类型,command根据类型不同实现不同的控制命令,data为根据命令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为命令的参数部分,在有

的命令需要数据时候存在并有意义,当没有时候就没有意义,数据大小可以根据t_size进行计算。TYPE为枚举类型,为不同类型时, 下面的命令和存储的数据各有不同,在系统中根据类型对携带的数据进行分析、解析和处理。 6结论

本文基于达芬奇6446和3G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超速抓拍系统,通过引入了MontaVista Linux专业版嵌入式操作系

统,提供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达芬奇6446的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能力,提供了对视频图片的实时性处理,同时节省了

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网络通信数据交换格式,以便和远程交通指挥中心进行交互,同时有利于交通指挥中心对各个抓拍终端

进行实时有效地控制,经各项测试,系统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张晓民.复杂路况电子警察抓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1(11):45-47. [2]叶秉威.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图像分割算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2):4411-4414. [3]高超.一种新型电子警察的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2):177-180. [4]鲁达.基于达芬奇平台的智能视频监控算法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22):5-7. [5]邓志刚.Linux环境下的网络编程[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7):34-36. 教学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尽量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和眼界,鼓励技术创新,并且实时控制指导和

监督的力度,使学生能从工作任务中直观体会到软件各功能的用途。

2)补充丢失的重要环节:在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中需要补充以往丢失的重要环节。一般的,教师在讲解有关Photoshop的课程

时往往注重软件的使用方法而忽视后期印刷的重要环节。由于在电脑中显示的色彩与印刷出的色彩有一定的差别,如果不加注意

印刷出来的成品经常会出现偏色现象,常常导致印刷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这对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人员来说十分致命。为了规避 类似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内容作为一项综合的工作流程,将应该掌握的印刷知识和印前技术等内容补充到教学环节

中,并将Photoshop图像处理的知识点贯穿在工作过程中(设计→制作→排版→输出→印刷→印后工艺→装订成册)。如此以来,学 生既掌握了技能的运用方法,又了解了整个工作流程和课外知识,学生学习效果有大幅提高。 3)着重培养审美观念:设计师的审美能力在设计类行业中十分重要,假如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色彩构成》、《平面构

成》和《色彩基础》等课程又显得格格不入。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项目的时候将上述课程中的精华融入到项目实施过程中,使得 学生在点滴学习中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4)实训环节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离不开实训环节,那么如何对实训环节中的项目教学进行设计呢?根据课程安 排,可以设计出随堂即可完成的小项目和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综合知识大项目。小项目和大项目的关系我们这样处理,大项目

随小项目同步布置,穿插进行。学生积累每次课堂中掌握小项目中的知识,在一章学习完后即可具有完成大项目的能力。在此期间,

教师要实时给予指导、监督过程和评价作品,并创造学生互评的融洽氛围。系统实训后,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认识以及工作方法都 有系统的掌握,无形中提高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兴趣小组”或“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承接校园内的海报、展

板、横幅和宣传栏布置等实际工作,使实训环节得到有益补充。

5)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将理论知识与作品成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最为贴切。这里学生的作品成果不一定是具有很高的设计创

意,但成果规格必须是符合行业标准。考核时聘请企业专家和本校教师作为评价小组,客观评价学生作品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最后

再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这样就完全能够正确评价一名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束语

教学过程中引入“面向工作过程”的职业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的个人技能水平必须提高,不仅需要教师熟悉行业流程,了解当前

行业发展现状,而且还要能够合理选择教学项目,重构知识,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到工作岗位的职业氛围,掌握行业技术标准,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与岗位的实际要求更加贴切。 参考文献:

[1]吴进.高职学生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2):98-99. [2]李强,张建强.Photoshop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探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75-76. [3]李春霞.Photoshop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08(8):139. [4]张甲秋.Photoshop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对比[J].职教研究,2009,9(2):21-22.

上一篇:教学设计集合的概念下一篇:竞选体育部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