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论文范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体育消费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在符号消费的视角下对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分析居民在体育消费内容、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行为等方面的符号化表现,总结体育消费中产生符号消费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河南省体育产业开发和体育市场的发展。

第一篇:体育消费论文范文

高校体育消费因素与体育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地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体育消费及营销策略的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要面子、重关系的体育消费行为,大学校园体育消费具有福利性特征;高校体育营销策略方面:高校体育消费中开发的体育项目的适应人群以多为佳,同一产品薄利多销,重视回头客,注重关系营销观念,不搞一捶子买卖。以便健康、有效地发挥高校体育资源,更好地为全民健身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体育消费;体育营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体育观念的更新及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正逐步走向大学生。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进行调查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行为及体育消费在大学生生活中所处的位置,由此可以引导大学生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而且对于开发、完善、培育适合于大学生消费层次的体育消费市场和体育产业都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近10多年来,我国的体育市场快速发展和日益繁荣,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各类体育市场的形成,为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提高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一、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

主体因素:大学生要面子,注重关系的体育消费行为。与西方相比,中国消费行为的一个显著差异是受群体的影响巨大,西方社会个人因素强,中国社会集体因素强。由此,中国人在消费中更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关注个人消费的社会群体效应,尤其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们,在释放高考压力的同时,其体育消费受同伴、异性等因素影响较大。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北大、清华还是普通院校,群体效应、面子的问题十分重要,维系体面和关系等被视为是基本需要,争脸、给面子和礼尚往来被列入基本行为规范。由此,形成了中国大学校园中根深蒂固而又广为普及的面子、关系等体育消费行为。这甚至构成驱动消费的重大动因,从而造就出一个巨大的、中国特有的特殊高校体育消费市场。最近在中国211工程高校中的一份关于体育消费的调查中得出(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大都市的名牌大学中)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观念的影响较大,尤其来源于偏僻地区的大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在名牌大学读书,不能让别人看不起,自己及全家人节衣缩食供子女读书,比如在北京一名牌大学读书的江西籍小王,每月仅在打网球上的消费就达到300元(父母每月寄给他的生活费为600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环境因素:大学校园体育消费的福利特征,校园与社会的体育消费环境差异分析。在中国,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受政府、民间及海外等多种组织影响的区域。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消费具有福利性的特征,这种福利性体育消费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免费体育,如体育课的教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及广大学生的课外活动等;二是优惠收费体育,如场地器材的出租、主办各类型的培训班等。福利性体育消费有利于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增强学生健康,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人才。它不仅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习惯,同时,由于不完全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也可促进校内教职工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高校体育利用场地和器材优势,以特有的劳务方式向社会开放,可以带动临近社区体育的全面发展,促进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有利于加强社会的稳定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地区部分高校中调查得出,这一特征较为明显,大约67%的高校体育场、馆、池对内、外开放都具有福利性,如健身收费2元左右/小时,游泳池收费3元左右/小时,舞会门票4元左右/场,较高水平的体育比赛门票在5——10元之间,CUBA比赛门票控制在10元以内,这些都体现了福利性的特征。

二、高校体育营销策略

高校体育消费中开发的体育项目的适应人群以多数为佳。体育消费对象的多少(即体育人口)直接影响体育市场的建立与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人口众多的师生员工及周边地区居民和青少年(中、小学生)群体,这些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消费群体。高校比较完备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时形成稳定的社区体育消费市场,这为高校体育营销市场的开发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据笔者调查统计:北京市的前30所高校、上海市的前30所高校、广州的前10所高校、西安的前10所高校体育消费对象目前主要还是以大学生为主,占整个消费人数的半数以上,达到63%,教职工占15 %左右 ,社区居民占18%,其他占4 %。这说明大都市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力度还很不够,消费群体相对较为单一,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以形成较为稳定的体育市场。

同一产品薄利多销。在市场营销的诸多要素中,价格对交易成败的影响具有关键性作用,并且总是作用于消费者进行购买的关键时期。大学是一个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于大学生经济上尚不能自立,整体上消费水平较低,所以面向大学生的营销价格应该坚持薄利多销的策略。而面向附近居民或其他的人群可以考虑采取另外的价格方案。另外,高校体育活动开展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可以考虑采取周末、寒暑假等不同的价格方案。通过这些不同的价格方案可以更多的吸引体育消费者,而且还可以为本校师生带来更多的实惠,实现体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重视回头客,注重关系营销观念,不搞一捶子买卖。高校开发体育产业,消费对象主要是来源于校内和附近的居民,所以自始至终必须树立关系营销的观念,要有回头客,不能搞一锤子买卖。关系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观念与方式,即企业建立、维护并增进与顾客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满足各方的目标,使顾客对企业组织本身的信任得到维系和加强。关系营销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强化连续不断的、持久的顾客关系,是一种长期的营销战略。所以如何通过宣传动员更多的人来高校参与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消费是一个问题,而如何让现有的顾客获得满意、得到实惠,使他们有一种参与感、归属感,维系更加牢固的关系,又是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目前有些高校在体育产业的开发过程中采取会员制,用会员卡进行消费等方式不失为一种策略,但随着会员的增多,在同等条件下信用进一步加强,否则后面的会员及前面的会员均会受到影响,因为随着体育消费人群的增多体育服务面比较广,在采取以前的措施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我国的体育产业已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有了很大的发展。高校体育市场也已形成,但高校体育产业只是刚刚起步,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缺乏协调的宏观管理、政策引导、法规保障和优惠政策。目前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主要有:主体因素(大学生要面子,注重关系体育消费);环境因素(大学校园体育消费的福利特征)。高校体育营销策略中应注意:体育消费中开发体育项目的适应人群以多为佳;尽量做到同一产品薄利多销;重视回头客,注重关系营销观念,不搞一捶子买卖。

作者单位:王兴泽,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王冰,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赵永建,山东体育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 张伟霞.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与问题分析[J].体育文史,2001,(6):23-25.

[2]雷历.影响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赢利效果的因素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38-41.

[3]陈东,王燕军. 对高校体育市场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 -18.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9-92.

作者:王兴泽 王 冰 赵永建

第二篇:符号消费视野下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

摘 要 在符号消费的视角下对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分析居民在体育消费内容、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行为等方面的符号化表现,总结体育消费中产生符号消费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河南省体育产业开发和体育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 符号消费 居民 体育消费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民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过程中,已经不仅限关注于消费品的使用价值,其符号价值因其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要求和对自身地位、品位的炫耀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因此,讨论体育消费的符号化,分析体育消费中产生符号消费的原因,为体育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显得十分必要。

一、符号消费与体育消费

清华大学孙凤曾指出“符号消费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区隔’。在社会分层不断细化的今天,正是消费逐渐将具有不同经济实力、身份地位、审美品位、教育水平的人区隔开了。”

符号消费从社会学理论角度来看,实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流的表现,在交流过程中向消费者传递商品所具有的一种社会价值属性,即身份、地位、生活品位、价值观、信仰等。人们对于消费的诉求,已经由商品的功能性需求向符号性转变,通过符号消费求得身份认同,获得一种地位的象征[1]。

体育消费作为消费的一种,人们对它的理解有多种看法:钟天朗在其《体育经济学概论》一书中认为:所谓体育消费就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所谓体育消费就是指居民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购买、使用体育用品、劳务或服务的过程;狭义的体育消费仅指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而广义的体育消费则包括了一切与体育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2]。本文中的体育消费主要是关于狭义体育消费的定义。

二、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和符号消费研究

(一)体育消费内容研究

随着人们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一些人开始选择一些付费的、能提供优质场地、健身指导及服务的健身场所进行健身,他们在进行健身时,不仅仅关注于自身身体素质及技能的提高,也享受到运动环境带来的舒适服务、专业指导,自身身份地位、生活品位以及其他一些心理体验的因素也会随之提高。体育消费最初的锻炼项目是比较单一、投入较低、灵巧、对环境要求不高的跑步、羽毛球、游泳等项目,而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高,高尔夫、保龄球、网球等对环境要求较高且会消耗一定物质资料、服务的项目开始受到社会上层、社会中上层的青睐。多样化的运动项目,避免了过于单一化的锻炼模式,也增加了人们对体育锻炼的热爱,使得多种项目在人民群众中慢慢普及开来,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体育消费结构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的体育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健身休闲消费增长幅度已经高于有形体育产品的消费,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据统计,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服务性消费约占体育消费总额的40%,实物性消费占60%,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服务性消费仅占20%,实物消费却高达80%[3]。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具体消费内容及消费特点,其中参与型体育消费是体育消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加强居民体育消费教育,引导居民形成通过运动投资来增强健康的观念,倡导健康体育消费观,是体育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三)体育消费观念研究

体育消费态度是消费者从事体育消费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居民的消费行为,为居民的消费提供动力。早期居民不消费的态度是与我国长期以来的举国体育体制是分不开的。国家政府兴办体育,使得居民形成了自己不掏腰包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生活上有了更多的追求,消费逐渐代替生产成为时代的主流。体育领域消费以其独有的健康、文明、休闲特点开始被人们关注,人们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也开始转变,“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被消费者所接受。

(四)体育消费行为研究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知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当物质还不充裕时的理性消费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4]。感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商品的选择时不考虑商品的真实的价值而偏重与自己的爱好、时尚与否[5]。伴随着体育消费中符号消费的出现,居民消费的动机由最初满足健身和娱乐需要,向消费品的象征性、符号性意义转变,对消费的狂热与盲目追求,使得消费行为由理性滑向感性的层面。

(五)体育消费符号化研究

体育商品的符号价值具有两个层次:第一是它的独特性,即通过参与体育健身锻炼、观赏体育赛事等来显示它与其他商品的不同;第二是体育商品本身的象征性,如进入档次高的体育健身锻炼场所,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消费者的社会地位、生活品位、社会认同等[6]。对于体育消费,消费者最初的理念是重视它的使用价值,即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身体机能水平和健康。但随着社会流动和社会化程度的增加,人们开始把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确定自己身份和地位、品位的识别方式,消费开始向符号意义转变。由此可以看出,在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各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开始向符号转变。今后在体育强国号召下,要想实现这一强国梦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参与型体育消费必将代替实物型体育消费成为体育产业的支柱。

三、体育消费中产生符号消费原因分析

(一)经济收入

影响居民符号消费最根本的原因是居民收入状况。研究者指出,消费者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以及档次,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经济收入,收入越高体育消费能力越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开始进入一个较快增长期,社会物质逐步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我国居民经历了由资源匮乏到物质资源高度发展的时代。社会各阶层经济收入的差异直接体现在其各自的消费领域,经济收入是各阶层实现符号消费的最根本的基础。只有当经济收入达到某个程度,对于消费的需求才开始从生存型消费发展到享受型甚至发展型消费,并且从符号消费中去建构自己的身份,区分自己的社会阶层。

(二)受教育程度

社会学家布迪厄在论述阶级与趣味区隔时提出,人们对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拥有程度可以作为区分个人品味的依据,他认为文化作为一种资本,在建构其社会阶层地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资本主要是教育的产物,特别强调其“教养和品味”的涵义及家庭背景对这种品味性的文化资本的形成所起的决定作用。通过接受教育,人们可以得到好的职业规划、高的经济收入,并且在受教育过程中能培养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品位。高素质、高的文化程度的人,能够对体育运动有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也就能很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由于对体育运动没有全面细致的认识,所以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较低。

(三)社会分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呈现出多样性,职业结构开始多元化,形成了多种新的职业群体,各个职业群体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新兴行业创造了众多的职业岗位,社会成员也开始向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流动,这大大充实了我国的职业种类和结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职业所带来的收入和社会声望也产生了差异,这对居民的社会分层,以及基于职业的社会分层的不同社会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符号消费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对于体育消费中产生符号消费的原因,我们应该采取辨证的态度。一方面应承认其存在的客观性,在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成为体育消费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政府和民众应采取相应措施正面应对,政府应高度重视城市特别是农村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尽可能加大基础体育设施投资的力度,而民众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适度范围内消费相应的体育运动,淡化体育消费中符号消费,尽可能避免体育消费中社会资源的浪费,切忌体育消费中的非理性和炫耀性。

参考文献:

[1] 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尼古拉·埃尔潘.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伊世杰.消费经济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89.

作者:王曙亚

第三篇:我国老年体育消费述评

从2000年起,中国开始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逐渐庞大,老年产业,银发市场正逐渐扩大,老年体育消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0—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23篇有关我国老年体育消费研究的体育类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IBM SPSS V21软件,在老龄化背景下,对我国老年体育消费研究的时区分布、研究的主要类别、成果的地域分布、研究视域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成果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北上广等的经济发达地区最多,偏远地区和经济落后的农村乡镇研究相对匮乏;研究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我国各地区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现状,可行性分析,老年消费需求分析,老年体育消费的现状研究该领域研究的最大热点,但是老年体育消费研究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研究视角和研究人群单一,实践研究深度不够,数量不多,大多停留在现状调查或经验的探索,缺乏真正的实证政策,本文我国老年体育消费研究提出几点思考与见解。

【关键词】体育消费;银发市场;老龄化

1 我国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年度的统计分析

分析年度科研成果的数量,能发现我国老年体育消费研究的发展变化过程及趋势。从 2000年开始,出现一篇我国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老年群体的消费,经过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研究者对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越来越多,随着老龄群体的逐渐庞大,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还会持续

纵观国内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新兴萌芽阶段(2000—2004年),发表论文仅2篇,2000年体育类核心期刊上首次出现以老年体育消费为主题词的文献,2002年和2003年出现研究文献断档。究其原因:从2000年起,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1.3亿,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研究者开始对老年群体有所关注,但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国家为了提高国民对奥运会的关注和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研究者把更多的目光转向全民健身开展规模,全民健身锻炼方法上和公共体育服务与需求上,针对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几乎没有。第2阶段逐步发展阶段(2004年-2010年),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后,国家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群体的的体育消费研究接踵而至。另外,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经超过2亿人,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因此,老年群体在这一阶段备受关注,一些研究学者在2010年前后对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的迅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北京奥运会成为国内老年体育服务和老年消费研究成果快速增长的里程碑。

2 研究成果的区域分布分析

我国老年体育消费研究中对北京、上海、广州和直辖市区域老年群体研究较多,约占总论文数量的51.2%,从我国的七大区域来看,高产研究成果的地理分布规律表现为:研究成果的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华北和东北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市,其中以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占总文献的12.11%;而西南地区相对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华南也是经济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消费本身就是个经济学名词,有钱有闲才构成消费,所以老年体育的消费地区分布也顺应的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在经济发达地区较多,也有研究意义和价值。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城市的老年体育消费的最多,老年体育消费较受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视。西北偏远地区对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相对很少,老年体育,全民健身在那里开展情况也不如乐观。

3 文献出处及内容

从2000年-2015年10年间中国知网上共有123篇有关老年体育消费的文章,核心期刊数量21篇,占17%,普通期刊数量102篇,占83%,表明:我国老年体育消费在目前社会生活中没有引起重大关注,这与老年这一群体的的特殊性有关,老年消费观念保守,勤俭持家。

同时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文献的重点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分别为: 现状研究(主要涉及老年体育消费的现状研究、社会学分析、老年体育产业思考、需求分析、赞助模式研究,中外老年体育消費差异比较,市场前景、发展趋势等)、社会调查与实证研究、城镇老年消费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主要有新城镇化老年体育消费现状与对策、我国城镇老年体育消费对策、城镇老年体育消费的有效需求和供给机制、城镇老年体育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等)。

在所有关于老年体育消费的核心期刊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所占的比例最高,共有10篇核心文献,总占总核心期刊比例的7.8%;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位居第二,包括4篇核心期刊,占总期刊比例的3%;而中国体育科技则只包括2篇核心期刊,仅占总的核心期刊比例的0.98%。由此说明,大多数的作者更倾向于专业体育院校学报,因为专业体育院校是研究的核心机构,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从专业知识、研究团队、学术水平等方面来看,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而在老年体育消费领域其他的一些直属期刊的权威性不高的期刊则受冷漠,也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在高校中逐渐开始,老年体育产业是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在今后的科研学习中有关老年体育市场开发建设研究是研究者的重点方向。

4 研究文献的视域统计分析

关于我国各个地区不同性别的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消费特点是该领域的一个最大热点,占总文献的47.5%,其次是关于老年体育消费研究的社会学地位、老年体育产业兴起的背景和前景、老年体育产业思考、需求分析、影响分析、老年消费行为特征、产业机遇与挑战等分析也占据一定的地位,约占总文献的37.5%,其中,中美老年体育消费行为差异化的研究最少,仅占有一篇,而且是从学术和实践方面展开的比较。总之有关老年体育消费研究领域很窄,没有广泛开始。缺乏理论和实践性研究和推广老年体育消费的发展。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对我国新兴的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作用很大,但存在以下问题:

(1)大多存在表面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层次较低,深度不够。而且对策研究也是空空而谈,没有实质性的实施下去,现状研究成果是把各个地区老年体育消费行为特点分析的很清楚,但是对策实施需要政府和商家共同努力。

(2)研究时间短,总体数量太少。虽然近几年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一些关于老年消费、老年体育消费的研究正在逐渐发展,逐渐成熟。但最早关于老年体育消费的文献是2000年出现的,针对性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拉开序幕。

(3)在历史沿革、涵盖内容、老年消费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有待细致研究。而老年体育消费,一方面体育能解决国家社会养老医疗等的问题,消费又能带动国家经济增长,老年群体又是一个逐渐庞大的群体,研究老年体育消费的心理特点非常重要,而目前对老年体育消费心理研究的文献很少。

(4)目前相关研究侧重于宏观的社会学分析,经济学分析,市场价值与前景等,对微观研究不足,尤其是针对老年体育消费的心理研究,老年体育消费的行为研究,针对老年体育消费心理行为研究所提出的政策导向不成熟。

5 我国老年体育消费研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5.1 主要研究特点

(1)区域性的现状对策研究较多,全局性的战略规划研究较少。

现有研究成果反映出,立足或者各个城市不同地区的现状对策研究较为盛行,但是相关后续研究也应当力求突破,深入挖掘规律原因。比较而言,全局性的战略发展研究比较薄弱,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十分有限。这与当前我国学者对于老年这一群体的重视、认知与理解不够成熟全面有关。因此,后续研究要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体育事业的重大战略问题。

(2)从深化改革、体育事业发展和服务老龄大众的社会商度,进一步认识老龄体育产业市场的重要意义。研究层次浅,篇幅少。

(3)国外借鉴研究较少,不够广泛深入细致。

5.2 未来发展趋势

从近几年对体育消费的研究来看,己呈现出从现状与对策研究逐步向理论和实证研究转变,并理性地去认识与探讨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和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等问题。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确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参与体育健身和娱乐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需求,体育消费己成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必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产业。而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大,老年体育消费需求会增加,未来研究老年体育消费篇幅会增加,老年体育消费市场的研究会增加。

参考文献

[1]王先益,姚引妹著.老龄工作概论[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08):1.

[2]孙晓强,多维视野中的大众体育消费[J].云南财经学院学报,2002(02):110-113.

[3]乔数红,北京市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2(05):35-40

[4]刘超,卢泰宏.21世纪中国老年消费市场解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1):24-28.

[5]刘明辉,我国老年体育消费市场的社会学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员报,2000(04):23-25.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500

作者:刘利超

上一篇:激光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教育反思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