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

2022-05-1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基础课程的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变革。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必须与个人的品质、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层面上达成一致,强化了德育与体育的联系和有机结合。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篇:体育消费现论文范文

如何在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

摘 要:技工学校是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普及素质教育教学理念,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深入分析了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状况,并对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技工学校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技工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改革目标,尤其在技工学校体育教学领域,提升素质教育的建设等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技工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技工学校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技工学校在体育教学领域,需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从素质教育的理念研究入手,结合技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要求,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研究,使素质教育能够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加快对体育教学具体活动的改革。在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设计素质教育的具体实现方式,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活动的驱使下更好地提升身体素质,并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同感。在素质教育的贯彻过程中,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不仅要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还要将先进的思想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提升身体素质,还能加强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在体育教学领域普及素质教育,还要使教师和学生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转变学习方法,将素质教育的优势发挥到对技工学校其他课程的学习中。

二、技工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1.在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举措中体现素质教育

首先,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人员要加强对教学举措的关注,不仅要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而且要注重具体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的体现情况。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处理,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身心感受。在进行基础性体育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将身体素质状况相似的学生分在一组,使身体素质相似的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教师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还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全面的贯彻,以便学生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了解身体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和科学方法,并且在后续的生活中重视体育锻炼。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从根本上把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状态,使教学活动体现素质教育的优势。教师要积极转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允许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身份的转变提高对体育活动认识的完整性,以便能够获得正确的体育活动认识,增强对体育活动规划的合理性,使素质教育的优势能够在技工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2.在转变体育教学理念方面体现素质教育

技工学校的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状况的关注,尽可能选择较为年轻的教师担任一线体育教学工作,年龄较大的、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可以安排其在管理岗位任职,使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指导。在转变体育教学理念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一线体育教师的培训,使体育教师能够充分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掌握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加强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关注,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体育课程的侧重点进行调节,避免单一地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全面发展。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关注,尤其要重视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的分析,尽快扭转应试教育模式和理念对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不利影响,更多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素质教育模式的设计,使教学质量能够通过模式的转变实现效果的提升。要在进行教育教学理念革新的过程中,将终身体育训练作为核心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体育理念的关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升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3.在体育教学目标方面体现素质教育

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者要科学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不能仅仅将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作为主要目标,而是要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要严格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设计。例如,在进行长跑训练的过程中,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师要明确以提升学生的体质为主要训练目的,以便教师能够在判断学生成绩的过程中,将长跑的具体长度和跑步动作的科学性作为判断依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为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师还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进行划分,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将学生体育教育的个体目标和班级体育教育的整体目标相结合,使教师能够通过教学目标的划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改革方案,使素质教育模式的建设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要在教学目标调整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的关注,根据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具体需求,设计教学目标,使素质教育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使学生能够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投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中。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师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不同身体状态,为学生制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在教学目标方面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4.在体育教学方法中体现素质教育

改进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提升技工学校体育素质教育质量的基础。首先,技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人员要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情境化处理,尽可能多地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高质量的体育学习空间,以便学生能在长时间内保持对体育学习高度的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教师要加强对体育素质教育实际操作方法的分析和学习,将理论知识的乏味性和体育教学活动的危险性作为分析的主要因素,使教学方法的改进能够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再次,教师要在体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对体育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必要性,以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视。最后,教师要在进行体育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改进体育训练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的体育训练环境,避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防止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学情绪。

在技工学校教学考核过程中,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要因素,技工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能够使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进而提高技工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夏池.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6).

[2]陈磊娜.临沂市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

[3]李艳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

[4]兰亚强.素质教育与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引进与咨询,2006(2).

[5]李双强.淄博市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田径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张成波

第二篇:德育在体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功能

在基础课程的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变革。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必须与个人的品质、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层面上达成一致,强化了德育与体育的联系和有机结合。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要结合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1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体现的基本形式

1.1健康第一的理念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健康第一,既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头一条就说: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指的健康是与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健康定义是相一致的,即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为贯彻健康第一新理念,体育教学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和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增强终身体育意识;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让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要搞一些适度挫折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克服一个个困难,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的挑战。

1.2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自控能力和协调能力。各种体育游戏,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怀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会时不时的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比赛中对方犯规,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项目中如4×100m接力配合不够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比赛节节胜利时,谨慎从事,还是骄傲自大等。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不断实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1.3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班委向老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整合、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动作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和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1.4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取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赛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予期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成就感,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直至取得成功为止。

2体育教学在实施德育教育中的基本特征

2.1 直接参与性

直接参与是体育教学的特征,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例如,跳箱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各种韵律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律动能力;各种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作为体育教师要避免“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和各种体育运动内在育人作用,并善于利用学生喜欢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寓育人于体育运动和教学之中。

2.2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在操场中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使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并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如天气、场地、车辆)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这样,便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机会,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因势利导,教书育人。

3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途径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教学与德育的契合点,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学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通常有以下四点。

1)课堂常规中进行教育。课堂常规是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加以制度化,是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2)以教材内容和特点进行教育。体育教材的内容很广泛,而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素质教育。如通过理论课中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奥运会、名人与体育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奋斗;结合今年夏季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奥运会,中国取得令人瞻目的51金,21银,48铜的好成绩,运动员流下了辛勤汗水,志愿者全方位的服务为奥运会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圆了百年奥运的梦想,鼓舞了国人的斗志。进行队列练习时,就应突出遵守纪律,严肃认真,步调一致的教育;通过各种球类比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3)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行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如在课堂中常有学生在同一活动中,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怕困难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小学生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心理特征,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其个人英雄主义行为逐步朝着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升华与内化。

4)合于常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根据体育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体育教育的效益。如在运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主要阐述动作结束的要点和难点,讲清动作协调、平衡技术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动作技巧,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并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又如,同样是体操队列、队形教材,采用“兵营”式和“观摩、汇报、评比”式的两种组织教学形式,后者符合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学法,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集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学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在运动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体育蕴含着德育,而德育又融于体育之中。没有德育的体育如同没有灵魂的人一样是不存在的。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切实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德育教育并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的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以体培德、以体启智、以体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以适应未来现实社会的需要,做个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

作者:阚 勇

第三篇:长春市高校在体育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在我国,由于以逻辑理智思维加工方式为尺度的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和选拔制度在情感辨认与表达、情绪控制、情感交流方面缺少培养和训练,使相当多的学生的自尊心受损,使学生的兴趣与情感受到扭曲,使学生的潜能发掘受到限制。由此,情感教育的提出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道德品行的完善,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21世纪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情感教育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吉林省长春市高校的大学生及术科体育教师。

二、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书籍,通过上网查询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搜索有关情感教育方面的文章。

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吉林大学体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等长春市部分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对论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问卷的设计等问题向他们进行咨询,认真听取其建议,并在问卷设计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实施。

2.3问卷调查法

考虑到大学生和体育教师的经历不同,因此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查吉林省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二是调查内吉林省长春市高校体育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及其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现状。

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情感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运用常规百分比的方法,对其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上的这些数据均运用SPSS 11.5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吉林省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对情感教育认识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其中年龄跨度从18岁到25岁,平均年龄21.5岁,20、21、22岁的大学生居多,共有381人,占总人数的65.9%,其次是23岁的大学生,有87人,四个年龄的大学生共占总人数的81.0%。分别对年级和性别作进一步的调查表明,随机抽取的四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几乎相当,但是女生相对于男生要多些。

3.1.2 对情感教育认识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对情感教育的了解程度的现状,其中非常了解的学生有19人;比较了解的学生有74人;一般了解的学生有235人;不太了解的学生有224人;完全不了解的学生有51人。因此,在全部603名调查对象中,对情感教育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共有93人,只占15.3%,而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有275人,却占到了46.1%,多了30多个百分点。

3.2 吉林省长春市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所调查的三所高校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其年龄最小者为23岁,最大者为55岁,平均年龄为41.0岁;这些体育教师的教龄最长的达到30年,最短的只有1年,平均教龄为17.3年。

在对教师授课的类型与所教年级的统计分析中发现,其中有7.1%的教师既教公共课,又教专业课;有18.7%的教师同时带两个年级的课程;另外还有3.6%的教师同时带三个年级的课程。

3.2.2 高校体育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知状况

在问到教师对情感教育的了解程度时,有6.3%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有28.6%的教师认为比较了解,有47.3%的教师认为一般了解,17.9%的教师回答不太了解,没有人认为自己完全不了解。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绝大多数教师对情感教育都有一些了解,但是能达到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却只占1/3,这可能是由于很多人对情感教育的认识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只是知道而已,至于说具体的内涵、目标、实施策略等了解并不多。因此,我认为,要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使教师和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增进对情感教育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才有可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情感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问到体育教师本人以前在教学中是否对学生进行过情感教育时,有61.7%的教师认为自己曾经进行过情感教育;另外有38.3%的教师表示自己没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过情感教育。在对进行过情感教育的教师进一步调查,问到他们都采用哪些方式时,他们的回答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归纳起来,他们所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集体观念;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行教学评价,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表扬,使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话语、微笑的面容、优美的示范以及集体思想动员、个别谈心、聊天、说服教育等手段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并参与学生活动,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多关心问候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做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采用心理诊室,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

3.2.3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效环节和途径的调查分析

选项中列举了六个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环节和途径,请教师对其进行多项选择,其中有58人次选择了“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这一选项的教师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51.8%;有78人次选择了“教学方法的运用”,选择该项的教师人数占69.6%;有64人次选择了“教学组织形式”,选择该项的人数则占总人数的57.1%。由此可见,在吉林省长春市高校体育教师的眼里,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求相对较高,其次是“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所以说,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时可以认真考虑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六个选项当中,选择“教学场地设施”的仅有18人次,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6.1%,这说明选择该项的人数和次数都比较少,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场地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

3.2.4 高校体育教师对实施情感教育阻力因素认识的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按照目前的教育现状主,实施情感教育有很多实际的困难,有来自多方面的阻力。

吉林省长春市高校体育教师对实施情感教育的主客观因素阻力的认识,有98人次选择了“主观因素”,90人次选择了“客观条件”,差别并不是很明显,因此说明了他们认为实施情感教育的阻力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两者都很重要,都非常值得重视。

对于实施情感教育的阻力中的主观因素,三所高校的体育教师有如下认识:98名选择了“主观因素”的教师中有67人次选择了“领导不重视”这一选项,54人次选择了“教师本人认为有必要,但没有精力去实施”这一选项;而只有16人次选择了“教师本人认为没有必要”,8人次选择了“教师自认为没有能力”。很明显,前两项为主要原因,而后两项为次要原因,特别是选项“教师自认为没有能力”只有8人次选择。对于这一结果,本人有两种考虑:第一,某些教师可能在有意或无意地避免回答一些问题,造成这一结果一方面与问卷的设计有关,问题本身可能带有某种倾向性,另一方面可能与教师的自身因素和认识有关;第二,可能确实反映了实际情况,教师本人认为有必要,但没有精力去实施和领导不重视,从而阻碍了情感教育的发展。

四、结论

吉林省长春市高校大学生普遍重视情感教育,并希望对其实施情感教育,这也就说明了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可行的,学生比较乐于接受,但他们对情感教育的了解却不足。

高校体育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识比学生要深刻,但仍不尽如人意,这样就会影响到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效果。部分教师曾在教学中对学生采用一些方法进行过情感教育,他们认为在体育教学中主要通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情感教育。体育教师认为实施情感教育的阻力既来源于主观因素,又来源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4.3 影响师生情感交流的因素有: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接触程度等。

参考文献

[1] 王冬.情感教育初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1):7-8

[2] 杨韶刚.英国的PSHE情感教育模式评析[J].教育科学,2002,18(1):56-59

[3] 何爱霞.情感教育实施模式简论[J].山东教育科研,2002,(3):18-19

[4] 高丽君,李红.关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2,(3)94-96

[5] 王桂玲.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5):149-150

作者:卢国 李丹 杨欢

上一篇:课程整合论文范文下一篇:作文素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