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技术需求行为与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关系研究

2022-09-11

1 粮农技术需求行为与农业技术进步的关系述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科学技术进步日益重视,不仅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科研机制。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农业科研领域也确实取得了很多非凡的成就。像杂交大豆、超级稻、矮败小麦等育种技术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然而技术的研发仅仅是前提条件,只有将技术研发转化为实际的生产能力,这样才是技术研发的根本目的。可是在研发与转化之间,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技术使用者。如果技术使用者不知道或者不认可该技术,那么其推广与普及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农业技术需求者,只有他们才能最终选用并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而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取得农业技术真正的进步。因此,技术需求与技术的最终实现之间是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一,技术需求对技术研发、实现具有动力与导向功能。农户的技术需求即是市场需求,这种需求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而对利益的追逐使得科技的研发部门迫不及待的投入相应资源,以期获得回报。相反,如果没有相应的市场需求,即是技术研发出来,也会被束之高阁,浪费所投入的资源,更不用说获得回报。

第二,对有效技术需求的把握,能使农户真正成为技术成果的受体。农业新技术的研发能否得到实现,关键点在于广大农户是否最终采纳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如果农户不认可,即使该项技术质量很高,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次。因此,我们在技术开发时要重点考虑是否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做到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从一开始就要树立为市场服务的理念。

第三,技术的进步又反作用于农户技术需求,首先技术进步可以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增加可以促进农户意识形态的转变,深刻认识到科技的力量,进而产生技术需求。其次,科技的进步不仅使得其主观产生需求,还将刺激其积极寻找能满足其需求的科技手段,最终使得科技应用到实践劳动中。

2 粮农技术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2.1 农户对各种类型农业技术的需求强度不同

农业技术的类型数量众多,但是农户对其需求强度却表现迥异。首先,农户普遍对良种及水肥管理技术的需求最为突出。在目前的形势下,良种与水肥管理能给农户带来明显的经济收入,这种经济上的明显改善正是其对生物化学型技术需求强烈的根本原因。这也决定了各科技研发机构要朝此方向努力,并且注重技术的后期推广及售后服务。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广大农村地区信息设施的基础建设,信息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已经让农民有切身感受,并争相模仿,以期取得相应的效益。

2.2 农户自身条件及行为对各种类型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程度不同

2.2.1 农户的自身特征会影响其对各种类型的农业技术选择。

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产规模、收入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目前的农业技术掌握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从各个侧面来综合影响其对信息的掌握程度、设施设备的操作熟练度、看问题的角度与深度等。因此具有不同特征的农户在选择农作物生产技术时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2.2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指导与农户的技术服务需求呈正相关关系。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而政府在粮农心目中的权威性无可替代。同时,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粮农对信息的收集与应变水平仍然不高,自我学习水平更有待提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能依靠当地农业推广技术组织的指导。

2.2.3 专业技术协会有利于激发农户对技术服务的需求意愿。

我国农村专业协会多是由一些专业大户领头的民间专业组织,这些大户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成功的典范,容易在当地粮农中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 促进粮农技术需求与农业技术进步的建议

3.1 转变农业技术进步模式

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最大的特点便是政府为主导,这种模式曾经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其忽略市场需求主体———粮农的需求的特征,使得其效率往往低下,尤其是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之后,一切资源配置往往跟随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

3.1.1 面向市场需求,进行农业技术研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此科技必须要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能为市场主体所采纳,否则只能停留在理论层次,无法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也就失去了其研发的实际意义。如何才能使研发者研发的技术都是需求者真正需要的技术?应该在这两者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供需双方都参与进来。需求方表达出其内在需求,给研发者指明方向。同时鼓励技术研发者参与到生产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其研发的技术指标,获取第一手的资料,缩短农业技术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时间,激发中介机构的参与程度,使农业技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可以更有效的沟通。

3.1.2 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推广机制。

我国有960万km2的陆地面积,可谓疆域广阔,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而且各种农业资源的禀赋程度也截然不同,这就决定了在进行技术推广时没有统一的万能模式。尤其是农业技术的使用主体其自身特征也各有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推广模式。将农户的需求放在首位,进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推广模式,以便使农业技术推广得到最佳效果。

3.2 不断提高农业技术需求

农业技术进步的各个影响因素中,粮农技术需求处于主体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是农业技术进步的根本性影响因素。因此,要想使农业技术进步,必须从这个根本因素入手,也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要想提高粮农的技术需求,首先应该刺激其需求的主观意愿。为此,国家应加大农业技术的财政补贴力度,力促农民采纳先进的农业技术。第二,建立农业技术保险体系,分散、降低采用农业技术所面临的风险,解决粮农的后顾之忧。第三,稳定农产品价格,以防增量不增收,打消粮农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技术的采纳。第四,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农村技术市场机制,加强农业技术的指导与售后,提高粮农选用农业技术的稳定性。第五,推进农村地区的通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先进的理念与知识能够广泛传播并影响到潜在受众群体。

3.3 鼓励发展农民技术专业协会

民间技术协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日本的农协、台湾的农委、荷兰的合作社,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也己经日益发展壮大。民间技术协会相比较官方的推广体系,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针对性,同时会员往往就是粮农出身,或与粮农密切相连,因此更容易获得粮农的相关信息,知道其所需所想。而且,在目前官方推广体系投入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民间技术协会的力量,将农业技术推广下去,不仅可以降低技术推广的成本,还具有针对性,能更好的满足粮农的技术需求。因此,我国在注重传统的官方推广机制前提下,应该大力支持和推进民间技术协会的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在市场经济作用下自发的成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使民间技术推广组织成为官办技术推广组织的有益的必要补充。

3.4 加快和完善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促进土地适度流转

人均耕地面积越大,越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成本才会越低,取得的整体效益才会越高。因此,为了给农业技术的推广扫除障碍,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的管理制度,促进土地的适度流转,扩大我国农户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规模,使得土地能够集中,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资源使用效率,激发、提高农民的技术需求及采用的技术成本。

3.5 转变粮农思想、提高粮农素质

长期以来,许多年长的农民认为不需要多少文化知识,农业生产更无需知识的支撑,祖辈相传的技术即可应付耕种。而且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偏远地区,教育基础很差,即使粮农意识到知识的可贵性,也无从接受教育,使得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文化层次较低,他们在接触高水平的农业技术时,无法迅速掌握操作。这也间接导致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长期得不到提高,只能寄托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摘要:伴随着我国资源环境束缚日益加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通过增加耕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可能性逐年降低。因此,要想保障粮食安全我们将越来越多的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只有了解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并能掌握其发展趋势,才能有针对性地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

关键词:技术进步模式,技术推广,技术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乐柱,李锦宇,于卉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关系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研究,2015,1:111-115.

[2] 陈榕.科技进步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J].发展改革,2004,5:26-28.

[3] 高莲莲.加快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1):132-134.

[4] 陈志颖.无公害农产品购买意愿及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1,11.

[5] 尤彭鑫,高峰.要素相对价格变动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13:20-21.

上一篇:基于GIS的领导辅助决策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下一篇:以《正义论》的思维方式解读苹果公司与FBI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