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生态文明思想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儒家倡导“要先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

1. 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

儒家的“天人合一”强调的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宇宙观,还是一种生态观。它提出人的生命与万物是统一的,要求自然的生态秩序与人类的社会秩序圆融无碍。“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大河言哉!”(《论语 阳货篇》) 这实际上在告诫人们,要尊重和关心这个生命共同体,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无与伦比,人类不能忘乎所以,应该对自然有敬畏之心;与此同时,人类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要有限度地向自然索取,要热爱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2.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首先,人在自然系统中具有主体地位,是与天时地利相并列的一个要素。其次,人类不要盲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而要“制天命而用之”。第三,对待人和物要有宽广的胸怀。

3. 尊重生命、兼爱万物的生态伦理观

“尊重生命,仁民爱物”,儒家把尊重一切生命价值、爱护一切自然万物作为人类的崇高道德职责,人类与自然万物有相同的价值尊严。其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上天有好生之德”。万物与人都是天地自然化育的结果,这是天地生生之理的体现,也是天地伟大“仁”德的集中体现。“由人及物,关爱有序”,将仁爱的规范延伸到爱物的领域,把爱护自然万物提高到君子的道德职责的地位,主张宇宙万物与人类和谐发展。

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协调,对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与对自然物的行为规范的统一,是儒家遵循的基本原则。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既能为人类转变近代以来征服自然的思想,重新塑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能为当前我国建设现代的生态文明提供思想资源。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丰富,其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些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进一步调控我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路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生态思想; 生态文明; 文明建设

步入21世纪,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环境亦在人们的活动中发生了改变,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张、物种减少等生态问题频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类开始反思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我国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生态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对人类命运、人类解放的极大关切,同时包含着有关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想,因此,深刻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与自然两者之间表现为内在的统一关系,同时两者及时相互联系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对于自然有着依赖性,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及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人类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同时是社会的产物,具有高于自然物质的社会属性,其表现形式为理性、道德和劳动生产能力,人类不但具有改变自然界的能力,同时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马克思生态观的核心理念。

1、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人虽然是自然存在物,但是人又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马克思在肯定古典经济学有关劳动创造价值原理的同时,也强调了劳动对象在自然界中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地位,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必备的生存空间以及生产资料,人类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人类离不开自然界,正如马克思引威廉?配第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

2、自然创造人,人也创造自然

马克思肯定自然界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人对于自然界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但同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尤其伴随社会、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在不断加强,自然界被人化的速度加快,范围亦在不断扩大。因此说,自然创造人类的同时,人亦在创造自然。

3、人与自然必须要和谐一致

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关系。人的这两种关系之间及时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着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的脱离、独立存在,人与自然之间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社会性关系,两者之间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的社会性关系,并凭借这种社会形式实现生产、生活。自然生态的恶化时人类在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所产生人类与自然互相伤害的结果,欲解决这种恶性循环,需对人类的物质生产进行整体的规划与控制,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为生产目的,保证人类的短期与长期利益为基础,保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摆脱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对自然的疏离关系,自然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与人类对立,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真正和谐。

4、社会制度改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然与社会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实质上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要解决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必先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营造崭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合理的物质交换节奏,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更大的成效。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

一、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

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四大”特征。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是 其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其本质特征。 二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同时过度的自然开发导致资源出现匮乏、生态失衡等问题出现,危机到人类的生活与生存,人类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人类走出生存危机、摆脱环境危机困境指明了方向:

1、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方向

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理念,这种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解除生态环境危机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生态思想中指出虽然人具有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人却最终不能脱离自然、超出自然,我们不能过度的依赖自然,开发自然,这样会打破自然自身的平衡关系,使自然本身的循环能力丧失,最终会波及到生活在其中的一切物质,包括人类在内。因此,我们是时候应该重新审视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重新开创新的生态文明的时代。

2、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思想前提

传统的发展观念是将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分割开来看,即更多的是看眼前的利益,没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规划,不能够辩证的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导致当前一些地区环境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重点强调经济与环保的关系,其中涉及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这一理念亦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前提,可持续发展观认为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的,如果人类的不合理使用资源、任意开发等活动超出了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将导致自然界的反补现象出现,危机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共生的局面被打破,尤其像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领我国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之后,开始向生态文明过渡。这一历程中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大,进入生态文明时期正是人类对于以往传统文明的深刻反思的结果,人类重新审视传统文明形态中的个体行为,并调整和控制,坚持自然主义和人类主义相结合,以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为基础,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处于自然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合理范围之内,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真正的走向生态文明。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考察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指出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并揭示了这两种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认真学习马克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有珍贵的启示。

启示一:建立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启示二:健全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法规与机构,以协调和解决在环境保护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如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机构与组织、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律、采取确立生态意识的教育措施等等。

启示三: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绿色消费是一种绿色化的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是人们在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对人类行为的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的消费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既有益于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有益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到个人、家庭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 毛泽东《实践论》科技信息2009年,第7期160-161.

第三篇: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情况报告汇报

开发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

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情况报告

根据《转发省党委办公厅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通知》(市党办发电〔2018〕77号)通知要求,开发区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现将学习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列入开发区党工委学习议题,组织开发区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

二是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年以来,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全面梳理环境问题,扎实推进市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氧化塘无害化治理、市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污水综合利用生态暂存池项目和开发区三号园区(市产业园)新建污水处理厂整改工作,强化措施,压实责任,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抓好《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努力实现园区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环境监管工作成效显著提高,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三是紧紧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 会精神,开展好“六·五”环境日宣传主题活动,聚焦“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这一主题,制定宣传活动方案,下发至开发区企业,推动开发区全体从业人员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事务,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局势,从而大力弘扬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努力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美丽中国。

四是通过一系列立体化的学习贯彻落实活动,广大干部深刻领会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一)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增强“四个意识”,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入脑入心、融入血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二)明确了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六项重要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 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项重要原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格局。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重点任务,严守生态红线底线,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守护好生态文明的绿色长城,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开发区综合办公室

2018年8月23日

第四篇:把解放思想落到实处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先行优势和示范优势,决定着我县理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表明县委、县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信心和决心。县委、县政府确定“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的发展定位、方向和思路,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这一成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更是突破许多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取得的。

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把发展理念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和要求上来,以新的思想大解放促进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大发展。笔者认为,当前,解放思想,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要切实做到“五个要”:

一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要进一步统一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强化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统一性,树立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夯实思想基础。

二是要切实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要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社区、单位、家庭创建活动,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扎实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开展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督执法检查,加强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要大力开展“生态系列”创建工作,确保生态县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大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大力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善于算大账、算总账、算长远账,克服急躁冒进思想,立足当前,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制度,健全污染源监管的长效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决不搞浪费性、破坏性的投资建设,坚决追求长久的生态效应;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根据我县的资源环境与产业结构现状,结合环境、能耗与水耗标准,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大力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争取建设一批具有较高资源利用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四是要加快建立完善工作落实机制。真正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第一要务、第一责任,抓好各个工作环节的实施、跟进、考核和奖惩,全县众志成城,努力完成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三大任务”,切实做好保护、恢复、优化、建设“四篇文章”。

五是要加强生态文明观念宣传教育。要普及生态文化,提高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认识;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加强生态法制宣传,让人们了解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人人为之。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受生态危机的现实影响,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突破了原有的价值局限,逐步凸显出生态文明的理性诉求,而

学术界亦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重点阐释了将生态价值理念引入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育的必要性、特殊性与实效性,进而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生态人”。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全球范围内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与“生态”有关的各

种学科理论逐渐兴起,针对“生态”所做的各类研究也日益成为

显学。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社会科学的一个特殊领域,由于

担负着培育当代公民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其无

疑应该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紧密配合我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的总体目标。因而,基于客观现实需要,生态价值的文明理念被

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两者的关系问题亦成为近年来

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众多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互关联的客观依据、重大意义及基本思路等具体问题作了理

h}阐释,并取得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成果厂

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

//)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资料查找,在1980

年至2010年的时问范围内共检索出13篇相关研究论文。其中,

最早的一篇名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功能》的文章发表于2001年,此外的12篇文章均于2007年至

2009年问被相关的各类期刊刊载,可见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与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若从内容方面看,13篇文

章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需加入生态价值因素为主题进行研究,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在适应当前客观现实的前提之

卜拓宽教育的价值层面,将教育的目标直指生态文明建设的核

心。此类文章如《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生

态文明建设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浅析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生态价值》等。

如果说上述几篇文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所指最为

广义,因其直接面向的是最大范围内的社会公众,那么相比之

卜,另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文章将其探讨的范围限定在特殊的群

体教育之中。以上所提及的13篇论文,其中有两篇特别关注农

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农民生态意识的培养,而此外更多的

文章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审视对象,以大学生群体为特殊

关注点,研究的是生态文明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

纵观目前公开发表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

文章,研究讨论的重点显而易见被置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而论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首先强调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

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对于重要性的认识,有论者认为生态文明教育丰富了高校

德育内容,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功能。更为重

要的是,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论生态文明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一文中,论

者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高校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要求,而生态

文明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强

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有利于优化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定向引导作用,有

利于启迪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律意识,有利于激

励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而罗健等人也在其文章

中谈到了大学生德育过程中须加强生态德育的渗透,由此培养

学生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

对于必要性的认识,研究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出,生态环

境恶化的客观现实是决定高校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首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服务于现实需要的教育活动应主动承担重

任,将生态价值教育作为其价值教育实现的基本形态之一。而研

究者高晓钟、陈朝阳更从理论的高度进一步指出,生态道德教育

是服务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他们认为,只有对

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才能让社会主义和谐观念、可持续发

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当然,从现实出发,可持续发展层面的人类生存需求是影响

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因素,却绝非唯一因素。有论者提

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政策存在认识缺乏、观念淡薄,行为失

范,责任意识小强等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也决定了必须在高

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客观现实出发,部分作者通过对大学生

部分生态人格缺失的现状分析,提出在大学开设只在培养学生

健康情趣、高尚情操和完备人格的美育课程等是完全必要的。而

有的文章指向更为单一,如《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消费观》一文。作

者直接从大学生消费表现的“非生态性”出发,提出培植大学生

的生态消费迫在眉睫,只有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消费观,才

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态和谐。

此外,另有论者指出,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在内容上有

所欠缺,长期以来只主张对学生进行政治性理念的教育,完全忽

略了生态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价值,这无疑小利

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标实现。因而,若从学科自身发展的现

实层面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重视生态文明观的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将生态道德教育内容纳入其中,才能在

一定程度上拓展其教育内容,丰富其教育功能,实现其教育价

值,并进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立,最终完成时代赋予

其的全新课题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论者在文章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并将之与高校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如《论可持续发展与高校

德育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等。甚

至有学者干脆将其归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并

以论文的形式就相关问题作了探讨,如《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

问题与对策》一文。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虽称谓有

所小同,但同为探讨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提出,因而具有

相同的价值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小对后代人满足

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生态

文明时代所倡行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核心而进行的

教育”,此概念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提出。与此同

2010年第5期时,关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研究者在进行阐

释时大都提到了党的}一七大报告。在}一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

第一次使用了生态文明的新提法,他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

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

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使“生

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可持续发展教育或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

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者们对此所作的论述也较为详尽。

就教育本质而言,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全新

教育理念的实践,而两者又属于同一性质的基本价值观念教育。

朱小曼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尊重差异与多

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土康强调,生态

文明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利他主义的,反映的是一种超越个人主

义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新价值观念,整体主义是生态

文明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更有论者直接就大学生生态文明观

的教育进行了探讨。

在《对高校政治理论课彰显生态价值的理性思考》一文中,

作者指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应涵盖与之相关的生态文明的

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治观教育等。而牛东红、土历荣认

为,高校生态文明的教育应着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可

持续发展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竞争的整体利益观。喻文德则

倡导从以卜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树立感恩自然

的观念,树立互利共生的观念,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李华林等

人更是具体指出,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生态文明价值观

念、生态文明忧患意识,生态文明责任意识,生态文明道德意识,

生态文明科技意识,生态文明法制意识,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意

识,生态文明参与意识等。而以上种种有关生态文明观念、意识

培养的诉求,不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观念,还

是帮助大学生确立人与人关系的新理念,研究者们都一再强调,

观念的改变、价值观的形成是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而实现的根本内容,这也正是生态文明视野中思想政治

教育的价值体现。

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过程中,研究

者们除了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包含的生态价值内涵外,还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就如何开展相关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 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实践策略,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 径成为教育实施的首要关注点。

生态文明教育,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高度来看待人与自 然界的关系。因而,从生态整体观出发,林智理等人指出,应进行 与之有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除了将生态文明教育 列入教学大纲,应坚持通过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 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具有浓郁的生态 文明意识,扎实的生态文明知识,理性的生态文明态度,科学的 生态保护技能和强烈的生态保护参与”。与此类似的相关策略, 大多研究者都有所提及,且一致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 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渠道。相比较而言,周双娥 对具体课程的目标把握则更具针对性。她从“领悟、贯通、践行” 三个层面切入,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抓好三个 环节,即领悟精神,贯通教材,践行人生,从而在大学生知情意行 的各个方面贯穿生态文明。

在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方面,许瑛认为,在高校形势与政策、 思想政治公共课中增加环境生态教育的内容是最简单易行的渠 道,但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纯社会理论的内容,有 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方面的教育应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课堂 理论教学之外,多数研究者还提倡应在社会实践中激发大学生 的生态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各项主题活动,让大学生亲 身感受到实践教育的魅力。如俞白桦指出,虽然生态文化知识渗 透的主渠道是课堂,但必须同时注重大学生课堂外的实践活动, 通过社团活动开展生态文化知识的学习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培 育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当然,从环境影响人的角度出发,李 英杰意识到环境优美的校园时生态道德观念形成的催化剂,因 而他提出要加强生态校园的建设,同时在校园的规划设计、建筑 物及其建筑材料的使用、饮食供应、办公用品使用等各个环节体 现生态道德价值观,使保护环境、维护生态、促进校园和谐及人 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意识。而J一贞权、J一忠甫等人 也持有类似观点。

由此观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已 经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研究的话语模式正在逐步建立,但研究 的成果仍呈现零散、浅层的特点,尚未有理论性的论著出版,总 体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论文论者只将论述的重点 摆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所具有的积极作 用,生态价值教育被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必然性与 必要性。当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时,虽然研究者们的认 识几乎达成了一致,即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帮助我 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但就具体价值 目标的实现途径而言,相关文章所作的探讨就未免略显单薄,大 部分论者的论述缺乏深度。而从整体着眼,研究中存在诸多不足

也是显见的事实,研究领域一度显现出单一局促的特点。如一方 面多针对生态文明理念进行理论阐述,而少结合大学生自身特 点进行分析论证;另一方面多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理性规定,却 缺少对理论课程设计效果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鲜有论者用生 态学的观点来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工作,如未能利用生 态学中强调的“整体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系统观 照,有时甚至人为地将其与传统道德教育进行割裂,并在一定程 度上忽视了传统文化对教育工作的深远影响等。当然,客观而 言,我们必须正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但同时也应看 到,正是这些不足说明了研究工作仍有大量潜在空问可被利用。 而随着研究者视野的逐步开拓,我们有理由相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度,研究 者们能够实现从生态文明的理论高度来指导高校的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育,不仅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涵,更重要的 是,帮助实现当代“生态人”的培养,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 发展厂

参考文献:

[1〕王康.高校思想政治理沦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7.思想理沦教 育导刊,2006 cs} .

fz〕高晓钟,陈朝阳.沦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生态经济(学术橱阴,2008 cozy.

[3]黄香.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建设阴.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zoo9 cD .

[4]刘仰斌.沦可持续发展与高校德育教育[}1}}}南医学院学报,zoo6 cs>.

[s]朱小曼.在高校德育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阴.科教文汇(上句 干}J),2009 (s).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胜利而奋斗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J林智理.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的实践策略研究阴.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9).

[8J许瑛.高校环境生态教育的理沦思考[.理沦x,2009 (s) .

[9]李英杰.沦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比求实,2008 (sD .

上一篇:三维实体模型范文下一篇:税务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