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上要讲“废话”

2022-12-09

中学地理课排的本来很少, 高一和初中一周一个班只有一节或者二节, 高中分文理科后理科地理只有一节了, 文科地理变成高考科目、变得重要了, 课时才相对多了起来。地理老师普遍觉得教学压力大, 课时少内容又多, 在地理课上还能讲“废话”?这不是浪费时间, 误人子弟吗!其实不然, 地理课上要讲“废话”, 但要讲巧妙。本文简单谈谈地理课堂“废话”论。

一、何为地理课堂上的“废话”

废话, 即对于部分听众而言, 意义很小的话, 指的是一段在当时情况下对事情发展没有任何正面作用的发言, 又或者逻辑上矛盾的话。另外, 亦指以文字或符号组成但不具备任何意义的声音或句子。

当然本文所说“废话”不是指上述的废话, 上述为真正的废话。本文所说“废话”是指并非直接讲当节课教材内容的话, 而是与当节课主题相关的话, 可以是地理学科或非地理学科的, 包括生活体验、旅游经历、时事政治、趣闻异事、诗词歌赋、地理笑话等等。

二、地理课堂上“废话”的分类

地理课堂上“废话”丰富多彩, 绚丽多姿,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时间分类, 根据“废话”出现在课堂上的时间, 可以分成课前“废话”、课中“废话”和课后“废话”。课前“废话”出现在上课前, 课中“废话”出现在讲课中的某个环节, 课后“废话”出现在一节课主要内容完成后, 作为知识的拓展延伸。

按内容分类, 可以分成地理学科的和非地理学科的。地理学科的是指和本节课相关的地理学科知识, 非地理学科的是指和本节课相关的非地理学科知识, 可以是数学物理化学的, 也可以是生物政治历史的, 还可以是音乐美术体育的。

按来源分类, 可以分成图书报纸文献类、电视网络媒体类和生产生活体验类。图书报纸文献类是从图书、报纸、杂志等文献资料看到的, 这类往往科学权威, 电视网络媒体类是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看到的, 生产生活体验类是指从生产实践和生活经验中得到的, 比如一次自驾游所见所听所感。

按主体分类, 根据讲“废话”主体, 可以分为教师类和学生类。教师类“废话”是指讲“废话’主体是老师, 学生类“废话”是指讲“废话”主体是学生。课上不光老师可以讲, 还可以让学生讲, 他们也会讲得很精彩。

三、地理课堂上“废话”的作用

(一) 体现新课改精神

新课改要求讲身边的地理, 讲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采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地理课上的“废话”正是身边的地理, 也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笔者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节中讲到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直射点越往北, 北半球昼越长。重庆的学生很难理解。班上一个同学老家正好是黑龙江的, 笔者让这个同学“废话”一番, 讲他的亲身体会:夏季早上3点都天亮了, 晚上21点天还没有黑, 同学们觉得很神奇。这样, 同学们听了废话以后, 对这个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

(二) 提起同学们对地理和地理课堂的兴趣

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使用生动形象甚至生活化的语言,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有些知识枯燥难懂, 老师一天在黑板讲的津津有味, 学生在下面听的索然无味, 有些时候我们不如先讲讲“废话”, 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再继续新课。黄赤交角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 笔者在讲黄赤交角时喜欢讲这个笑话:局长到某校查看, 看见教室里有一个地球仪, 便问学童甲:“你说说看, 这地球仪为何倾斜23.5度?”学童甲非常惊恐, 答道:“不是我弄的。”此时, 教室里走进另一名学童乙。局长再问, 学童乙答道:“你知道的, 我也是刚进来, 什么也不知道。”局长疑惑地问教师这是怎么回事。教师满怀歉意地说:“这不能怪他们, 地球仪买来时, 就已经是这样了。”校长见局长脸色越来越难看, “说来惭愧, ”校长赔笑说, “因为学校经费有限, 我们买的是地摊货。”其实是:因为在太空中地球的地轴本来就不是和水平面垂直的。地球的黄道平面 (公转平面) 和赤道平面的夹角 (即黄赤交角) 差不多是23.5度。所以, 地球偏离竖直面大概23.5度。地球仪总是做的符合实际旋转的形态, 所以, 做成那样。这样同学们很强烈的想搞清楚黄赤交角, 一节课可以更容易而有效的进行下去。

(三) 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 意味着有效地利用时间, 在校学习的时间80%都安排在课堂上, 从课堂学习所处的时间看, 是上午2、3、4节和下午3点前后。此段时间是学生脑功能最活跃的时间, 学生注意力最集中, 学习效果最好。地理课经常被排在上午第五节、下午第一节, 学生要么肚子饿了, 要么还想睡觉, 精神不好。老师此时还不如讲点诸如地理笑话一类的可以提起学生精神的“废话”, 再继续知识的教学。这样, 不但没有浪费时间, 课堂效率还提高了。

(四) 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地理素养

“废话”不是那么好讲, 会讲地理“废话”的老师或学生都是有很高的地理素养的。师生平时对某个地理问题感兴趣, 想进一步研究, 那就必须查资料、做分析, 或者搞成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课题研究。能讲“废话“的老师必须要有相当的贮备, 要不断的积累。

四、地理课堂上讲“废话”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

废话是没用的话, 而生活中大部分的话都是没用的, 有的是寒暄, 有的是应付, 有的是无奈, 有的是……当然这句话其实是让我们多做实事, 少说一些空话。地理课堂上讲“废话”应该注意下面四个问题, 不要把“废话“真的讲成废话。

(一) “废话”要紧扣课堂主题

每一节课都有其自己的核心任务, 课堂知识性拓展, 必须在本节课知识之内或不远的边缘, 不得随意超越。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心理特征都是有局限性的, 这就要求, 我们的课堂延伸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 老师天马行空的个人发散, 必然偏离学生“最近发展区”。以本为本, 以纲为纲, 努力减少无效拓展, 精炼语言, 精选试题, 减少时间浪费。否则真的是“废话”了。

(二) “废话”要讲得有度

说话也有度。话不可不说, 不可多说。古希腊哲人苏拉格底说:人有双耳双眼一口哪能就应该多听多看慎言, 言多必失。开玩笑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 但是忌过度, 一过度必伤感情。幽默的言谈令人快活, 一过度就变成庸俗或是尖刻。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 描写了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可见, 恰到好处才是美。而过分或不及则都不美。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辩证统一, 都存在一个特定的量的限度, 一旦超过这个限度, 性质就转化, 美的事物就会转化为丑。有的“废话”可以讲得短点, 有些“废话”可以讲得长点。如开学第一课, 整节课都可以用来讲“废话”, 可以先幽默的介绍下自己, 讲讲地理这个学科的特点, 学好地理的方法, 谈谈自己的课堂要求, 让学生接受老师, “亲其师, 信其道”, 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 “废话”要讲得有艺术、有趣味

地理本身是一门很美的学科, 课堂上的“废话”也要讲的美。如何把”废话“讲的有艺术、有趣味?

1、借古诗文教学。

古诗文, 词语琅琅上口, 运用古诗文, 也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 在讲地球自转的时, 可以用“坐地曰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两句诗词形象说明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讲天气时, 可以用“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说明夜里下雨了, 这就是很明显的天气状况。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 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描述了“一山有四季”的景观。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这里就不再多举例了。

2、巧借歌诀、谚语、顺口溜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编成简洁明快的歌诀, 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记忆也较容易, 再适当引用一些民谣、谚语、顺口溜进行教学, 通俗易懂,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且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 在讲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时可以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两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内陆地区温差大的特征。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以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景观特征, 形象生动。在讲长江时, 可以用下面的顺口溜:长江源头沱沱河, 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 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 黄金水道六千三。这段顺口溜告诉了我们长江的源头, 干流流经的11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上、中、下游分界点, 注入的海洋, 这么多的知识点, 用几句短短的话概括了, 简明扼要, 学生比较感兴趣, 又易记忆。

3、借用谜语。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猜谜。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一些谜语可以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例如, 在讲宇宙、天体、太阳等知识点时, 可以用下面的谜语“说它多大有多大, 日月星球全容纳, 无人知它始和终, 也没左右和上下” (宇宙) , “千颗星, 万颗星, 北天星星数它明, 有它给你指方向, 夜里航行不用火” (北极星) , “有个老公公, 天亮就出工, 一朝一日不见它, 不是下雨就刮风” (太阳) 。另外, 在讲中国的城市时, 也可以借用下面的谜语, “一路平安” (旅顺) , “船出长江口” (上海) , “拆信” (开封) , “空中码头” (连云港) , “全面整顿” (大理) 等等。这些谜语本身就很有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适当应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四) “废话”要有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 培养能力时所使用的语言要准确、精炼, 有条理, 合乎逻辑。所谓准确, 是指用词确切, 不含混;所谓精炼, 是指话语简洁, 不啰嗦;所谓有条理, 是指说话有头绪, 不紊乱;所谓合乎逻辑, 是指思维清晰, 推理合理, 严密周详、无懈可击。地理课上的“废话”不是说可以乱说, 要讲究科学性。

不会讲“废话”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会讲“废话”的老师都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地理课上要讲“废话“, 地理老师要善讲“废话”。

上一篇:基于投影的静态超分辨率优化算法研究下一篇:浅析高中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