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翻转课堂应用

2022-06-26

第一篇:地理翻转课堂应用

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本文围绕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通过阐述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基于翻转课堂当中的重要环节,比如:课前教材的深入学习、微课视频导入助学、课堂活动与互动等环节进行分析,着重从中学地理教材当中的“中国的地形”为具体案例,来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势,紧跟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趋势,反思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找到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的方法,从而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建立在人本主义为教育理念的指导思想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出发点。目前,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仅应用于外国教育,而在中国教育体制的背景影响下尚未成熟,正处于摸索和研究阶段,中国应切实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对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翻转课堂成为了近几年全球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被称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随着翻转课堂在国际教育界日益走红,我国广大教育研究者与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和运用翻转课堂。我国地域辽阔,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与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大。如何在现有教育环境下,将翻转课堂成功引入,改造并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情境的创新模式,是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研究任务。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界定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探讨翻转课堂理论基础、实施价值、实施流程,设计翻转课堂调查问卷和教学案例,并深入中学开展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贵阳高中地理老师对翻转课堂了解少,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纪律不理想。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业成绩和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但是在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彰显优势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翻转课堂中课堂小组活动效率低、课堂时间浪费严重、碎片化学习不利于系统知识体系的建立、翻转课成本高等。因此,为了有效的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国,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改革传统教育体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视教育资源开发,鼓励教学模式创新;接受先进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虽然是在借鉴前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选取的对象代表性不强,实践内容少、时间短,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度。通过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教学理论,提供翻转课堂教学案例,积极为我国探索翻转课堂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为一线教师有效实施翻转课堂提供借鉴。研究有利于翻转课堂的推广,从而推动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中学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设计 1引 言 1.1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步伐的加快、创新性教育理念模式的深入,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素质、良好地理修养的建设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而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以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模式应用于当下变幻莫测的世界。翻转课堂教育模式随即产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方向,“翻转课堂”在中学中的应用逐渐也受到相关教育人士的重视和反思。地理学科作为中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在掌握基本中国地理知识,熟知世界性热点地理话题、了解延伸性地理理论等问题方面的研究也越发的深入。在面对国家对地理教育教学和对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方面提出的更为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应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相关文献和理论,为地理课程的革新注入鲜活的力量。

“翻转课堂”是由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而来,又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而其中的“反转”是相对于传统课堂式教学模式,美国早期对于翻转课堂的实验是化学教师亚伦·萨姆斯,他认为,翻转课堂教育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对课程内容的直接讲述转化为课外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时间的再次分配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翻转课堂的字面意思是将课堂翻转,通俗来说,就是将原本课堂完成的知识转化为课前完成,把原本课后深化理解的知识改为课堂上完成。翻转课堂更多的是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着重解决课上自身理解和强化记忆的部分,从而达到翻转课堂真正的教育目的。 1.2选题意义

1.2.1促使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各要素进行了重新的顺序编排,这就要求教育研究者向中学教师阐述翻转课堂的优势和教育意义,这不仅为教师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模式,更是推动当前教育管理模式发展的手段。对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效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南和方向。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其应用范围还尚未普及,处于试验阶段,这就要求要提出更加具有建设性的理论依据作为铺垫,为中学地理教学理论添砖加瓦。

1.2.2为翻转课堂中学研究提供案例

通过设计翻转课堂在中学教学里的典型案例,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和总结,深入探寻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丰富和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反思翻转课堂的限制性因素,进而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进行完善和补充,为深入开展中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通过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我国实施翻转课堂的研究发展,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更为具有理论性的实施方案,为中学地理教师的课堂改革提供借鉴和来源。 2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2.1课前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主要采取:微课视频教程的制作,以专题课程为载体进行对视频资源的学习,从而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为每一位学生学习,以便学生进行更好的定位,从中学习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进而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它的功效。而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者准备最适合的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仅仅呈现出一段学习内容或者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要充分的明确教师的学习目标,将教师准备好的学习微课视频进行有效的利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完成微课视频课件制作后,可将视频上传到本学校平台上,不仅可以供学生们学习方便学生观看,也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典范。 2.2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2.2.1习题检测性学习 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习题检测,是对于学生来说一次很好的检测性学习的反馈,习题检测采取的是组间相互竞争的方法,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加以巩固和完善。习题针对性训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教师可根据自己设计的具体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把握,大致分为:课前检测和课上检测两方面。课前检测也是正课部分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快的进入状态。而与之有一些不同的课上检测性学习,则是需要有针对性的分层出题,体现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从出题的内容上来看,教师一般以符合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的进行出题,出题的顺序一般也是遵循先易后难,这既是对学生自学时和课上回归检测时的一次检验,也是使教师有针对性的从中获取学生之间的知识障碍和漏洞得一种方法。 2.2.2独立探究性学习

学生自主独立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很好的教学设计,当今世界需要学校培育出的人才是全方面的,不仅仅是探究型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一个具有探究能力的人才同样具有创新精神,在中学翻转课堂模式的渗透下,学生更乐于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中去。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单纯的注重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指导性。以学生学习知识为主体,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满足和获得成就感。 3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

中学地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案例分析,以高中区域地理中的中国地理,分区域整体学习的教学模块:《中国的地形》这一模块的内容来分析论证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中的教学流程是如何进行安排的。 3.1课前准备阶段 3.1.1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针对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在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也就是三方面体现出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进行剖析。因此,翻转课堂的研究也是围绕着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Ⅰ知识与技能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其各级阶梯的地理分界线的认知,熟悉每条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和走向,阶梯内部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和山脉走向。

Ⅱ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图识图和通过阅读地图等高线图来识别山脉走向,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从图片上提取出相关地理信息,并将已学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Ⅲ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以及探求科学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3.1.2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区域地理”教材中的中国地理部分《中国的地形》,在课标中的要求是:是学会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熟记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 从知识体系来看,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此外,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日后系统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1.3学情分析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区域地理》中前半部分《世界区域》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地势地形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于地形地势的特征的分析方法也有了系统的学习,因此我觉得对于“中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并不是教学的难点,而对于中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地形山脉的名称和走向这部分的内容,以及分析中国地形地势对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学习这个地势的特点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不够精细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于地势地形知识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于地理教材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地形对气候影响因素、河流流向及水系特征、河流水文特征以及农业的地区分布、人口密度、交通通达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学习,但是之前的学习是专题式的,知识不成系统的分布在各个章节之中,而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将所有地形类型整合在一起进行系统的学习,进而增强学生整体学习地理知识的内容。本节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的影响。

3.1.4课前教学视频制作

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制作主要体现的教学内容包括:主要知识的呈现以及相关概念阅读,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之内,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给予学生最核心知识的显现是翻转课堂的又一学生主体原则的体现。

在“中国的地形”这一课时需要制作一下几方面内容:

(1)中国地貌的主要阶梯分布、海拔、主要地形类型以及阶梯分界线上重要山脉。 (2)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其分布、配图展示地形区的地貌特征。 (3)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按照走向顺序进行逐一展示。

学生观看视频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地貌类型的分界线呈现出的具体位置;思考中国的地形阶梯位置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地形区主要山脉具体属于那些省份,走向是否有规律可循;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地貌有哪些特征。 3.1.5课上针对性检测

1.读图“我国北纬32°剖面图”,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 东高西低,山脉呈网状分布 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高原是( )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3.既是我国第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 A. 秦岭 B. 祁连山脉 C. 昆仑山脉 D. 大兴安岭 4.既是第

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南北走向的山脉是( ) A. 秦岭 B. 横断山 C. 大兴安岭 D. 祁连山 5.四大盆地中位于第一阶梯的是( )

A. 四川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塔里木盆地 6.下列山脉属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

A. 天山-阴山 B. 长白山-武夷山 C. 横断山脉 D. 祁连山 7.填空题

(1)我国地势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共分_____个阶梯. (2)我国众多山脉中东西走向的山脉中处在最南一列的是____. (3)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_____.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 8.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山脉名称:B:____D:____E:____.

(2)K所在地形区:____,位于哪个省:____,简称:____。 (3)⑩山脉是我国那两个省的分界线:____。

学生通过对于教师课前提供的教学微视频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来完成课上针对性检测,这样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获的检测也是对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安排的一种反馈。教师通过课上针对性检测,对参与学生进行问题的答疑,发现学生有以下几个问题:(1)对地形区的定位不准(2)对山脉走向问题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 3.2课堂巩固与深化学习 3.2.1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这堂课主要采取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辅助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 活动一:小组协作:“小组讨论中国地形阶梯分界线及其包含地形类型,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准备活动)在上课之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轮廓和主要山脉及其地形区标注名称,小组推荐同学来黑板上标出名称,教师给予指导和讲评,这既是对学生观看课前微视频的检测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肯定。

教师在课前分配好组的基础上进行抽签,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小组总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来自太平洋水汽可以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阶梯分界线形成巨大落差,产生水能。 教师总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大河东流,河流自流向东,沟通南北交通;

地形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水能。

活动二:学生自主探究: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的影响?

在学习了中国地形阶梯分布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之后,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分析地形特征及影响的思维,继续学习了中国地形的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再次向学生们提问,“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分析,再小组共享讨论,汇报成果,教师给予讲评。

教师总结:(1)有利影响: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2)不利影响: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一是交通不便,二是耕地面积小,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在开发利用山区时,容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而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活动三:“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分布”

学生活动:前面已经对于中国地形进行了铺垫式的学习,尤其是对于中国地形的阶梯分布及影响和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影响等方面,现在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内容的展示,让学生自主归纳山脉的走向问题,之后再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组间的互评,进而促进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总结: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活动四:“中国四大地形区的名称、特征及分布”

学生活动:这部分是学生对于前面知识的总结,学习完整体的地形单元之后,具体到某一个地形区的地貌单元,学生们主要是对于地形区的记忆,以及识记地形区的具体地貌特征,这部分就要求学生对之前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了。

教师总结: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2.2学习反思及课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引出所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课的结尾教师应该总结出这节课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合理安排复习和记忆。中国的地形尤其是山脉位置的学习上,学生们的主要学习思路还是记忆大概位置,比如山脉是大概位于中国地图的那个位置,而并没有深入学习到某一个省去进行学习,这就需要地理老师带领着学生运用以及学到的地形及山脉名称进行省份的定位,利用省份之间的位置在记忆山脉位置的基础之上也是对省份位置的再次记忆,同时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对于分析某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意义。促使学生对于以往知识的结合和二次记忆。 4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4.1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限制性因素 4.1.1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够

课堂上学生自学的参与度不够高,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之下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贡献值不高,而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是基本上沿用老师自身的喜好,教师由于长时间处于传统教学方式和课堂硬性传输知识为导向的影响下,侧重于传统知识的讲述,教师也是单单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传统教学模式的直接弊端就是让学生形成了一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缺乏自身主动思考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也是随之淡化甚至消退。所以课堂上应该转化教与学的侧重点,多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并对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表扬。

在课前备课时,教师应先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好哪些教学内容应作为重点并且给予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在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不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提出适合这类学生学习的问题,并且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问题来吸引学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点拨,教会如何去学会学习,进而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4.1.2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应用和普及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理论和实施的碰撞,而且当今教师团队当中,以有经验的传统教师偏多,对于传统教育理念的依赖和对于现行创新教学理念的抵触和反感,使得翻转课堂在中学教学当中的实效并不是很大,例如: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对于知识的重难点把握不够,教师的威信度和主导性开始丧失,这就致使对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有效应用产生了抵触思维,进而影响了该教学方法的实施。传统教学设计里的老师的定位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然是课堂的主要知识的传播者,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取传统的讲授方式,一节课下来教师的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是很高。 4.2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原则

4.2.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翻转课堂并不是仅仅将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而是把课堂变成学生自身自我内化的平台,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是下降,而是一种新的提升,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得到了确立,课堂教学设计也会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安排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安排的要求上,要求教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内容不空泛要具体,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可以完成的范围之内。这就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完成任务而不是被动的死记硬背,合理的学习内容才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吸收,因此要求老师合理把握上课的尺度,促使翻转课堂顺利进行。 在翻转课堂当中,教师主要负责一节课包括课前和课中教学设计问题,课前教师对于学生预习新课时采取的微视频学习,当堂检测也是对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课中教师采取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对学生共享思维的塑造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在课前还是课上,教师都要秉承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而达到翻转课堂真正的教育目标。 4.2.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看似与翻转课堂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是抓住了学生兴趣的基础为前提,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和发现,最终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保持对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基于对学生的信任,特别是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尊重与信任,其次,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师生之间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这样有助于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的提升。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是与传统教学的相同之处,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则是要在课堂之外也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翻转课堂要求在课堂之外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检测,这样再到课堂上的时候,学生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不会对老师讲课的问题失去兴趣,进而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就是对原本厌学的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动力。 5高中地理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模式应该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其新颖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老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当然在推广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技术问题

翻转课堂需要借助较为完善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支持,针对部分经济落后地区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在实施过程中还比较困难。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加大支持的力度,尽快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地区的普及和推广。

(二)高中学校寄宿问题

我们的高中绝大部分是寄宿制学校,因此在课前很难实现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在平时课程的运用中还有一定困难。从目前来看,翻转课堂更适合周末和假期的学习,可以作为校外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校期间网络教学也会越来越普及,翻转课堂的价值也会逐渐得到体现。现阶段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解决问题,探讨问题,不失为对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它推翻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观念,目前全国各地的探索操作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可以进行大胆的借鉴和尝试,结合自身实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推动高中地理课堂改革。

第二篇:地理 翻转课堂的实践研讨课 法国 教学反思

2015年5月19日在上了一堂以法国为主题的翻转课堂实践课,课后对本堂课及本课模式有着诸多反思。

在准备过程中对“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进行归纳: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在课堂的准备后,认为这种课堂模式要很好的应用就必须第一,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第二,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虽然视频平台可以聘请人来进行制作,但如果教师不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技能的话,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第三,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在本堂课中体现的问题。

1、我们应该看清目前国内学生的情况: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这两点直接影响了本堂翻转课堂的效果。

2、大量视频制作考验老师能力,翻转课堂的一步就是要求老师创建教学视频,这对老师借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是一大考验。我做一个视频至少要花2个小时,做视频是对老师来说十分耗费精力的一件事。由于技术能力,视频效果影响了课堂的精彩度。

3、课堂中的问题探究及学生展示分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性的语言应该有针对性,引导性和积极的反馈性,这一点有待加强。

4、课堂的组织能力以及掌控能力应该做到收放自如。既要放开学生的思维又要能拉回来。

总体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常识、一次自我的实践。通过这堂课的打磨,对翻转课堂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课堂中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更熟练的操作,对视频的制作技术有了初步学习。对于课标、考纲、教材内容,学生、教师、多媒体等之间的融合和整合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个人来说:收获颇大,意义非凡。

第三篇: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起着支撑和引领作用。我国教育信息化目前总体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正在向“融合创新”阶段迈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们目前研究和探索的主要内容。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过去的几年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和媒体的大量关注。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化学课上的尝试。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

自2013以来,肥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的目标。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通过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2015开始,我校对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并购入了一个实验班的平板电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以及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课堂的翻转,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则有更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目前,翻转课堂在美国受到很多学校的欢迎。2007年,有15%的观众利用在线教育视频进行学习,2010年增至30%。在线网络课程不仅涉及历史等文科领域而且扩展至数学、物理学和经济学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初,美国已经有20个州30多个城市在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验。国外比较典型案例有: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内部高中数学课的翻转课堂实践,伟谷州立大学数学实验课的翻转课堂实践和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市布里斯学校微积分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在我国,翻转课堂的具体实践方面,还在起步阶段,有部分学校开始认识到翻转课堂的价值所在,并试图将其本土化。比如: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随机选取两个实验班,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8门学科开展“翻转课堂”实验。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在开展翻转课堂的研究,上海市曹杨实验小学和卢湾一中心小学等在开展了“云课堂”的研究。

数字化校园的研究国内外多有涉及,且研究成果比较丰硕,数字化技术五花八门,各家争鸣。在当前已建好的数字化校园的中,大多以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功能为重,学生在数字化校园中是被管理被服务的被动角色,学生感受到数字化带给他们的变化并不明显。偶有基于数字化校园的视频材料、试卷习题,也与课堂教学的密切度不大,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明显。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校园软硬件,部署翻转课堂内容支撑系统。当前数字化校园的各项功能在教学的实际使用和效果上,却不尽人意,技术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为此,我们瞄准“基于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构建”这一研究方向,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已具有的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以及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构建翻转课堂,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长足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2、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课堂结构的变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在引起一场史无前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开展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重视资源积累、节约硬件投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本课题将探讨翻转课堂及其资源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的双重变革,探析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将更加充分满足学生及教师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同时极大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3、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本课题探索多个学科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组织研究者自发形成教学实践共同体,探索不同学科课堂翻转教学资源的构建方法,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不同的教师的参与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队伍能力。同时,教师在所提供的平台中进行自我创作,通过教学创新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4、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翻转课堂”引领课堂结构变革,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与合作探究思考、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带动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将“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进行了翻转,它将“知识传递”的过程放到了课外,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通过适当的评价系统进行检测可以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而回到课堂上,教师则根据评价系统反馈设计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在翻转课堂中,师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课堂也由封闭转向开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全过程的主体: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概念形成、自主评价,通过不断的自主活动将对知识的认识推向深远。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和重点

1、研究的目标

(1)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实质,基于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具体实施经验,结合翻转课堂的内涵与评价及建构主义理论,构建出如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该翻转课堂模式主要分为课

前自主学习、问题构建、课上点拔教学三大模块。整个系统由任务单系统、资源支撑系统、答疑系统、反馈评价系统等所构成。

(2)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任务单”文本为指导,把“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作为一种“新概念”教材的引入,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重构课堂。借助学案和微视频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探索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最大程度的优化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培训我校教师尝试进行翻转课堂授课,通过点拔式教学,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提炼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及协作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4)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研究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优化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策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5)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着力培养一批勤于实践探索、善于反思总结、乐于奉献的科研型骨干教师,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

2、研究的内容

(1) 基于翻转课堂学科微视频资源的制作研究。

(2) 基于翻转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3) 基于翻转课堂学科实施策略研究。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理论学习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1)文献查阅,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研讨相关理论。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认真学习胡铁生、关中客、夏仲文、李玉平等人的著作,研讨翻转课堂理念、《课程标准》 、主体教育论、素质教育理论、多元智力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理论。通过学习翻转课堂和微视频的相关理论和著作,更新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2)开展课题研究前期的调查工作,从教师、学生、社会各方面广泛地收集信息,并深入分析学科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原因。通过开展校内外的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翻转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深入探讨进行微视频研究的必要性。

(3)组织教师学习翻转课堂理论、翻转课堂实施的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课题组成员话教改,谈困惑,讨论并明确课题的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的导师讲座,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业的引领,提高研究的水平。

2、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 19年 6月)

(1)根据课题总方案进行具体研究。

(2)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组织教师针对实施片断反复演练研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术,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①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翻转课堂,上研究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运用理论不断加以实践、 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

②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有利条件,在学校网站上建课题研究专栏,不定期上传微视频教学片断,组织课题成员进行研讨,加强教研学习的力度,同时在专栏中增添学习资料,为课题成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等。

③研究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变“以教定学”为 “以学定教” ,初步制定出能指导翻转课堂教学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3)有计划组织听课评课交流,从实践中论证微课程开发策略的可行性。

①围绕研究专题,课题组成员经常性地进行互听互评活动。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一节学科模式研究课,课题组负责人带头上模式研究课,并及时组织评课、总结、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改进。

②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设计。

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交流,从实践中论证微课题开发策略的可行性。

(4)有计划地组织各项课题交流活动,定期组织策略研讨与展示活动。

①课题组及时总结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一次交流研讨会,推广改革经验,改进不足。

②每周组织一次实验课,对实验课进行评议,对教师的微视频设计以及对通过此项研究活动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进步等方面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和总结。

③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周组织一节校级示范课,推广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学校老师依据翻转课堂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人人都能上达标课,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④积极开展微视频教学设计研究活动,对优秀教学设计进行编辑出版。

(5)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搜集阶段成果材料(论文、案例、视频、微课开发等)。

3、测评、总结阶段(2019 年7月——2019年12月)

(1)对微视频开发策略和实效进行总结分析。

(2)及时总结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推广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亮点,以专题讲座、专栏展示,研讨会、汇报会等形式进行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对全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微视频教学设计模式。

(4)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这一阶段既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又为后期教学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5)汇总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著作等)。课题组汇编课题研究中的论文集、微视频教学设计集,案例集以及相关的著作,形成《基于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构建》成果集,将课题的研究成果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5)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课题的结题鉴定。

4、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现状及趋势,研究借鉴相关的实践经验,学习研究大量教育理论,从中汲取优秀的研究成果,汲取综合一些鲜活的理念与信息,增强理论研究上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对本课题相关问题的认识,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2)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研究策略,在研究中策划实践。根据学校教师微视频设计和研究的具体情况,所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问题所在,提出合理改革意见或方案,调整研究计划和目标,使研究者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启示。

(3)调查法。采用问卷及走访这两种调查方法,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对影响课堂教学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为课题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文字资料。

(4)总结法。根据研究计划,对每个阶段都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工作,用阶段性研究的经验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指导,使课题的研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最终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

(5)实践验证法。通过实践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构想进行验证,对构想给予相应的总结、纠偏与调节,在实践中验证,在验证中调节,在调节中发展,再在新的发展与实践中进一步去验证、调节,形成良性循环。

七、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1、基于我校数字化校园的现有软硬件资源(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经费紧张的现状),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便于同类型学校快速复制构建。

2、探索农村学生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体验、知识生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3、拓展课堂的时空,为教与学策略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视角。为增效减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策略和典型范例。

第四篇: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要求教学理论不断更新,促进教学模式转变,不断提升课题教学效果。目前,翻转课堂理论逐渐运用到我国课堂教学中,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翻转课堂理念在我国教育起步较晚,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本文立足翻转课堂理念角度,研究教学应用模型。

关键词:翻转课堂理念

教学

应用模型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首先,理论基础。针对翻转课堂教学,需掌握学习理论,当学习者学习条件、学习时间充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可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获得良好成绩。翻转课堂教学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采取反馈矫正方法,有效传递知识。而教学视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在课下时间,学生根据自己节奏,合理学习课程内容。若完成单元、课时学习后,通过在线评估、自测练习方式,检测自身所学内容。对于未掌握内容,实施矫正性学习,做到知识的查漏补缺。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的具体时间,通过建构主义理论,以教师指导为基础,不断探索独立性、探究式与自主性学习模式,形成一个认知建构过程,进而反映学习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五要素。针对翻转课堂教学,主要包含五种要素:老师与学生、多维环境、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活动作为教学主线,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掌握学习内容。在多维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双边互动的关系。

第三,一般特征。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得以转变,主要包含如下特征:其一,重构教学流程。针对翻转课堂教学,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知识传递,取代教师讲授过程。将课下作业转移至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实现知识内化,使传统教学模式得以改变。其二,教学组织形式转变。针对翻转课堂教学,使传统班级授课模式得以改变,基于问题角度,不断优化自主探究、学习环境,按照不同学生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使每位学生内在潜能得以充分挖掘,有效促进学生给过你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其三,师生角色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承担传授者、管理者角色,而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教师是促进者、指导者角色,作为学生互动交流的学习伙伴。同时,按照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可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从被动接受知识,逐渐向主动探究转变;其四,教学环境与资源更新。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提倡微课堂、微课程教学,微课程在短时间内,确定明确教学目标,内容较少,可集中探讨、解决一个问题。微课一般由微视频表现,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的主要部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运用视频回放、暂停功能,可及时思考、记录,实现学习进度的自主控制,有利于巩固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可利用校内资源,也可通过云端利用社会资源;其五,评价方式多元化。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转变了传统评价方式,由单一笔试,转变为学习档案记录、调查访谈等评价方式,进而形成总结性、形成性评价。

二、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

首先,课下知识传授。其一,明确教学目标。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课程教学目标十分重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利用电子设备,学习教学内容,通过网络互动交流,构建教学体系。在课上协作方法方面,利用小组交流与自主探究形式,不断研究教学知识,形成知识性质、图形、关系的知识网络。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其二,创建教学视频。主讲教师经过录制,网络开放的有效资源,均属于教学视频资源。创建教学视频时,需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控制教学时间,以集中学生学习经历,实现主题突出;其三,观看教学视频。通过教师引导,在观看教学视频时,需对教学知识内容记忆、感知,按照自身学习状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完成课前联练习。通过自测练习,大胆提出问题,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对教学知识有一定理解,可利用知识练习,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在课下,利用一学一练方面,掌握课堂基础知识,及时发现教学难题,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其他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在平台上寻找帮助。教师与学生的在线交流,可及时发现学生课下练习、课堂视频的不足之处,归纳总结总结性问题,进而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其次,课上知识内化。其一,协作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探究性问题,教师可营造一个个性化学系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系,按照一对一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可促进课堂学系的知识内化;其二,小组协作。结合课堂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上搜索方式,不断拓展知识范围。针对教学问题,可采取对话、辩论等方式,学生协作探究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协作活动,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批判地位,进而提升学生合作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元认知发展,使学生了解、监控解释性语言。所以,处于翻转教学课堂,强化协作交互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其三,教学展示。在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后,汇集各组学习成果,通过个人、组件的展示形式,表达与交流学习成果与学习经验。其四,反馈评价。待学生走也完成之后,通过反馈性评价,教师分析学生完成状况,在小组协作、独立学习过程中,总结性评价学习效果。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明显区别于传统课堂评价,是由教师、学生、学习伙伴等共同构成,不仅重视评价学习效果,还利用建立学习档案方式,重视评价学习过程,实现定性定量、总结性、形成性评价,使学习评价成为一个良好结合的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教学视频、教师指导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组织课堂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应提倡自主性学习,不断提升信息素养,结合教学视频手段,解答自身学习疑问,不断极大学生学习兴趣,在协作学习、自主探究过程中,逐渐深化教学实质,建立全新知识体系,逐渐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等.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31-35.

[2] 李艳丽.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育学教学模型设计[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5):182-184.

[3] 邱芸.将“翻转课堂”理念引入课堂的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2):36-36.

第五篇:雪山学区“变式翻转课堂”应用实践研究

摘 要:国内教育工作者对“翻转课堂”给予了高度关注。短期内,“翻转课堂”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均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对在区域内实施翻转课堂应用实践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变式;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3-00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3.028

翻转课堂在美国等国外的很多学校受到欢迎,在中国则刚刚兴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地区有部分学校正在开展实践研究,我国研究翻转课堂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农村学校对此更是知之甚少。鉴于此,我们在2016年5月向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了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偏远农村学校“变式翻转课堂”应用实践研究》,并于2016年8月经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历时一年,制定了《陇西县雪山蔡家峪小学“变式翻转课堂”教?W实施方案》,形成了《陇西县雪山蔡家峪小学“变式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并向全学区进行展示和推广。偏远农村学校“变式翻转课堂”应用实践研究,对解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意义。

一、何谓“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简言之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通过下面的问答能让我们更加准确地厘清翻转课堂的含义。(1)翻转课堂不是什么?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是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学习。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不是学生在孤立地学习。(2)翻转课堂是什么?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和交互性教学课件供学生使用,以往这些事件都是发生在课堂之中,现在发生在学生家中,而教室则成为学生参与讨论问题、交流先进思想和合作学习的场所,最重要的是,教学的各个方面能够重新被思考来将“预习时间”最大化,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吸收内化创立的同侪互助教学方式。2000年,莫林拉赫等发表论文论述了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开设“经济学入门”课程时如何使用“颠倒教学”模式激活差异化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2007年,美国科罗拉州的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成为勇敢的先行者,在化学课上大胆使用“翻转课堂”,并取得了成功。2011年萨尔基?可罕和可罕学院的“教学视频”受到无数人的喜爱,我国上海、南京、重庆等中小学也相继仿效。目前,翻转课堂在美国等国外的很多学校受到欢迎,在中国则刚刚兴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地区有部分学校正在开展实践研究,我国研究翻转课堂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实施。尤其是农村学校对此更是知之甚少。

三、研究阶段

(一)理论学习阶段(2016.5―2016.6)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开展专题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撰写理论学习的认识体会。在学习了解的基础上,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料。在课题组成员讨论的基础上,马建军同志制定《“变式翻转课堂”应用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确定研究方向、方法。马建军同志利用网络,搜集下载了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学习材料,并装订成册,分发给课题组成员,并写了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心得体会。

(二)教学研究阶段(2016.6―2017.1)

第一步(2016.6.10―2016.6.17),课题指导组准备每门课各两节的教学视频进行观摩学习。在观摩后要有书面材料以求理性梳理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第二步(2016.6.18―2016.6.26),确立先进模范教师进行示范带头的教学,课题组成员观摩评议,要求授课教师说课、观课教师评课要有书面材料,以求对“翻转课堂”深入认识;第三步(2016.6.27―2016.7.1),全体课题组成员尝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课题指导组通过面对面指导、听评课等方式,对教师、学生尝试运用的“变式翻转课堂”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第四步(2016.7.2―2016.8.24),专题讨论“变式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形式,形成书面材料,以供课题组老师教学中操作。分教研组下载相关课程的微视频教学,形成“变式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库,以供课题组老师教学中使用;第五步(2016.8.25―2017.1.20),全面推开“变式翻转课堂”教学,全体成员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探讨、反思、改进、再实践。各课题组老师尝试自己录制微课以丰富教学资源库。同时课题组成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做到一课一反思、一周一总结。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变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录制成熟的“变式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完成教学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教学成绩)。

(三)成果整理阶段(2017.1.21―2017.2.31)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根据分工对自己牵头负责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相对完善的“变式翻转课堂”教学的支撑体系。

(四)课题结题阶段(2017.3―2017.4)

开展专题会议,就“变式翻转课堂”在本校、本学区乃至农村学校推广的前景、意义、价值等进行讨论,依据研究资料,整理、撰写研究报告,提交总课题组进行课题的验收鉴定。

(五)课题再研究阶段(2017.4―2018.4)

依托前期研究成果,继续巩固强化完善“变式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

教师是学校的财富,教师的能力决定着学校的质量。为此学校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教师竞赛,活动有力地夯实了教师的基本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对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使自己对课堂教学有了理性的认识,充分认识课堂研究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实施高效的翻转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6).

[2] 杨阳.论“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5).

上一篇:电力公司应急预案下一篇:多媒体专业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