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促进课程改革

2022-09-10

进行全心的课程改革, 首先得解决自己的观念和教学理念。于是, 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 觉得课程标准是先行教学的总思路, 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它把生活作为源本, 它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从生活中来。正确把握了《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特点,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 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 我有所感悟, 教学中多放设置“生活情境”。

1 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角色的变化, 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管理者, 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一年级新生以往第一节课是由家长带进校门的, 学生紧张害怕, 我便一改过去居高临下的教师作风, 而改变扮作“卡通人物”欢迎一年级新生, 学生觉得既亲切又生动, 使学生犹如走进一个活泼生动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 上课时我把他们当成朋友, 课堂是我们交流、互补的平台;下课了, 我们在一起长叹生活的经历, 分享生活的乐趣。这一切, 为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打下了良好的师生情感基础, 因而很容易得就与教师融为一体。如此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我认为,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不是服从的与被服从的关系, 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 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 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在这方面我有过教训的, 以前上课都是我说了算, 照本宣科“灌”, 学生被动听讲, 效果不好, 现在我采用的创设“生活”情境教师效果好多了。因此, 现在在课堂上, 经常回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 我有个问题。”“老师, 我对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的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 让别的同学准备一下好吗?”活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它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 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

2 采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

“回归生活”是这次“品德与生活”课程改革的目标, 也是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理念。创设富有儿童趣味的怨言和场景, 是激发孩子们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在识字量不多的背景下, 利用生活的场景, 来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效果可以大大增加。比如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的“我的生活习惯”时, 我采用了生活到如课堂的方法:让学生扮演家庭的各成员, 模仿长辈的预期进行表演。然后我用真诚的语言表扬小朋友, 接着问“小朋友, 你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夸奖你的吗?“孩子们回忆, 自由发表议价。然后加深难度:你能加上妈妈的动作和表情, 来做妈妈的样子吗?”接着让孩子轮流扮演妈妈和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识, 懂得进餐的文明习惯, 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把自当成妈妈的角色, 把自己融入到文中的内容中去体验、感悟, 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学习的主人。

3 结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语言传递为主, 这样做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早短时间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直至, 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但容易忽略其它几项智能, 例如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潜能资源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回受到忽视。这个问题已经引起许多老师的高度重视, 我尝试一些做法, 效果颇为理想:

A、寓教于乐, 充分开掘学生肌体运作智能。在课堂上, 让学生动一动, 演一演、说一说, 使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学起来不是那么单调、乏味, 而乐于去学。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拿一些道具让学生自己去演、去说、去动, 学生不仅兴趣盎然, 而且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学懂道理。如我在上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就大胆组织学生来演“学做文明人”“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们演出”“我会打电话、看电话”等, 让学生在创设“生活”情境中学习, 结果效果很好。学生在演练过程中遇到困难祖丧时, 我及时因势利导, 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种方法不仅加深了对课文要求的理解记忆, 从中也加强了肌体运作智能、交际智能和语言智能的培养。

B、以吟增情, 用声音或画面创设生活情境。只是还可以用通过歌唱和吟诵的方式代代流传, 说明音乐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帮助人们记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味地讲解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适时地穿插些音乐, 创设“生活”情境, 则能让学生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从而较快较好地使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4 以人为本, 这是新课程教育思想的体现

我备课时特别注意换位思考, 比如:如果我是学生的话, 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我喜欢课堂上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以次去制定出几个教育方案,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 确定不同的教法, 在学生感悟、体验的基础上, 把文本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比如, 在教学第一册第三单元“我像小树苗”时, 我就觉得不给一年级的孩子讲什么大道理, 也不去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 只是在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课文、观察画面的基础上, 抓住“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验。同时, 我也尽可能多的把半归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里, 享受阳光, 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摘要:我接受新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改革教学任务, 已经一年有余, 之中体会最深的莫过于《课程标准》里所追寻的“回归生活”的新理念, 这也是我在教改中所特别注重的。教学中, 我尽可能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回归生活, 使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 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设,情境,促进,改革

上一篇:云南省马铃薯供给需求分析下一篇:如何促进在校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