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

2023-03-14

第一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物流管理:将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执行和控制的集成式管理,以最低的综合成本提供给顾客所需要的服务。

2.供应链管理: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对供应链各环节内部和各环节之间的工作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协协调和集成管理,以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

3.顾客让渡价值:顾客预期评估一个供应商的总顾客价值和总顾客成本之差。 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4.牛鞭效应:向供应商订单量的需求波动(方差)要大于向最终消费者销售量的波动(方差),并且这种波动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不断扩大。

5.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作关系。 6.业务流程充重组:是对企业业务处理的核心过程从根本上进行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使企业的多项关键性能,如成本、质量、服务及速度,同事获得显著的改善,从而满足当今不同顾客对质量、速度、服务的需要,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7.检验数:把计算出来的每条闭回路上调整单位运量而使运输费用发生变化的增减值。

一、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意义: 1.对于制造商:降低合同成本;实现数量折扣,获得稳定而有竞争力的价格;提高产品数量和降低库存水平;改善时间管理;缩短交货提前期和提高交货可靠性;提高面向工艺的企业规划;更好的产品设计和对产品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强化数据信息的获取和管理控制。2.对于供应商:保证稳定的市场需求;对用户需求更好地了解与理解;提高运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对买主交货期改变的反应速度和柔性;获得比非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更高的利润。3.对供应商与制造商双方: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共担风险与共享利益;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的开发,实现相互间的工艺集成以及技术和物理集成;降低投机思想和投机几率;增强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减少管理成本;订单、生产、运输上实现规模效益以降低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及其造成的风险。

二、供应链中信息技术集成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分立系统。特点:智能独立;无清晰、连续的供应链管理流程;无合格的供应链领导层;分立的系统;缺乏评估系统或缺乏与企业目标一致的评估系统。第二阶段:内外部界。特点:一些功能和信息得以集成,以减少库存,提高效率;文件处理;有供应链行业的领导者、有明确导向的数据提供者;互联的系统,通常能够提供货物所处地点的准确信息;在各部门内使用统一度量指标。第三阶段:内部集成和有限外部集成效率。特点:供应商的计划产品到顾客的信息贯穿整个供应链;包括各组织在内的复杂流程;领导有远见并且具有专业水准;拥有能够将供应链信息,提供给各相关部门的高效系统,能提供实时知道的复杂系统。第四阶段:多企业集成。特点:供应链间的合作;供应链内部合作管理着眼于关键服务和实现财务目标;主管领导者们能预见影响供应链的运作和流程的技能,并实现发展这些技能;拥有能集成整个企业相关信息的系统;将供应链结果和企业目标挂钩的完全集成化的管理系统。

三、持有库存的好处:库存的ABC分类

管理基本思想:将库存物品按重要性程度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库存)、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库存)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的级别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

四、库存分类的步骤:将商品按其库存额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算出总库存额;计算累计库存额占总库存额的百分率;按累计库存百分率将商品划分A、B、C三类。

五、标记和标志的区别:

商品包装的标记是指根据内装物伤心的特征和商品收发事项,在外包装上用文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的规定记号。商品包装的标志是用来指明呗包装物资的性质以及为了物流活动安全和理货分运的需要而书写的文字和图像的说明。

六、装卸搬运的特点:装卸搬运是伴随生产与流通的其他环节发生的,具有与其他环节“伴生”和“起讫”性的特点;装卸搬运不产生有形的产品,而是提供劳动服务;装卸搬运过程不消耗作业对象,不排放废弃物,不会占用大量资金;装卸搬运没有提高作业对象(物)的使用价值的功能;装卸搬运作业具有均衡性与波动性。

七、流通加工与一般生产的区别

加工对象上的区别: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一般是某种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不是最终产品;加工深度上的区别: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是对生产加工的辅助和补充;责任人的区别: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以流通需要和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进行加工活动;生产加工以生产企业为责任人和组织者,以产品设计和加工技术要求为目的;附加值上的区别:生产加工在于创造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流通加工的目的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作很大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

八、供应链协调中的障碍因素:信息传递障碍(按照订单而不是顾客需求进行预测;信息无法共享);运营障碍(大批量订购;补给货物期延长;定量配给和短缺之间的博弈);定价障碍(批量折扣;价格波动);行为障碍;激励障碍(供应链智能部门或企业局部最优化;销售人员激励)

九、物流信息系统的目标:收集信息;访问数据;分析数据;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分享信息。

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特点:覆盖范围广;获取途径多;信息质量高。

1.供应链产生的背景: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变化

2.物流活动主要环节:物流网络设计;物流信息管理;运输管理;库存管理;其他辅助性活动

3.按供应链驱动模式分类:生产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供应链

4.按供应链的主要功能分类: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5.供应链管理特点:系统观念;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动态管理;强调协调机制,建立新型的企业伙伴关系;开发核心竞争能力;强调集成管理;依赖共同价值。 6.顾客满意的衡量方法:投诉和建议制度;顾客满意调查;佯装购物者;分析流失的顾客。

7.物流顾客服务的构成要素:交易前因素:企业关于顾客服务的书面陈述;顾客得到的书面陈述;组织结构;系统灵活性;技术服务。交易中因素:保留订单的能力;订货周期的各种因素;时间;转运;系统准确性;订货的方便程度;产品可替代性。交易后因素:安装、质量保证、改装、维修、零部件供应;产品跟踪;顾客索赔、投诉;产品包装;维修期内产品的临时状态。

8.物流顾客服务分为基本服务、完美订货、增值服务、应急服务和网络服务。其中基本服务的衡量指标:可得性(缺货频率;供应比率;订货完成率);完成性(速度;一致性;灵活性);

9.完美订单的衡量指标:交付准时、完

整、无差错。应急服务:系统故障;产品召回。

10.物流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原材料供应;市场的位置;地理环境和气候;当地政府的政策;社区情况;环境保护;动力、能源的供应和成本;劳动力因素;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物流和设施成本 11.客观因素:与成本有直接关系的因素,称为成本因素,可以用货币单位来衡量;主观因素(非成本因素):与成本无直接关系、但能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未来企业发展的因素。

12.物流网络设计数据来源:业务运作单据、财务报表、物流研究报告和公开发布的信息。

如果一个国家关税高,企业哟啊么放弃这个国家的市场,要么在该国建设生产厂以规避关税。

13.供应链网络规划的困难:首先,全球供应链模型中的税收、关税及本地化要求和法规、条例都使得供应链非常复杂;其次,供应链中产品周转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再次,全球供应链模型对跨越国界的各种经济条件都要同样有效,并且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健壮性,能够应对突发的事件和改变,且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产品、客户和供应商。 14.供应链网络规划三个特点:阶段多;参与者多;地理范围广。

15.运输系统的重要性:地域分工专业化;规模经济;竞争加剧;土地价值提高

16.自营运输的优缺点:优点:提升服务,降低成本;缺点:空车回程;可能遇到缺乏专业货运管理技术的障碍;资金可用性问题;企业要承担货物丢失和损坏的风险。

17.合理运输五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18.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对流运输(显性与隐性);迂回运输;过远运输;重复运输;无效运输;运力选择不当;返程或启程空驶;倒流运输(最不合理,造成双重浪费)

19.从成产过程的角度分类: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制成品库存

20.根据存货的用途分类:周转库存;安全库存;中转库存;季节性库存;投机库存

21.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订货品种、数量、时机)

22.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协调机制问题;信息传递问题;不确定性问题;绩效评价问题。

23.集装单元技术的优势:减少货物破损;节省包装材料;提高装卸搬运作业效率

24.包装的分类:按包装在物流中发挥的作用划分: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 25.装卸搬运的合理化:(防止无效装卸)装卸次数过多;过大的包装装卸;无效物流的装卸

26.提高物料的装卸搬运活性指数和装卸搬运速度

27.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类型:普通合作伙伴(短期)增长率低、竞争力低;竞争性或技术性合作伙伴(中期)增长率低、竞争力高;有影响力合作伙伴(中期)增长率高、竞争力低;战略合作伙伴(长期)增长率高、竞争力高。

28.顾客细分化:与顾客交易的收益率主要取决于顾客所买产品的种类、销售量、价格以及所需的增值服务。库存策略就需要把精力集中在满足那些收益率高的核心顾客的需求上,采取有效的物流细分化策略,优先安排支持这些核心顾客的存货。

第二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期末总结

名词解释

1.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对物流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供应链: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4.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为消费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从源头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集成业务流程。

5.物流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是物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主要由通信、软件、面向行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6.国际多式联运:利用集装箱进行联运的新的运输组织方式。通常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

7.ABC库存管理法:以某类库存物资品种数占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比和该类物资金额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百分比大小为标准,将库存物资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8.MRP库存管理法:是一种工业制造企业内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其出发点是根据成品的需要,自动计算部件、零件以至原材料的相关需求量;根据成品的交货期计算出各个部件、零件生产进度日程与外购件的采购日程。它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企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

9.零库存: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指在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下,采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库存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有效的控制,尽可能降低库存量的一种方法。

10.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的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11.配送中心: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两个需求而发展的,是以组织陪送式销售和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功能的流通型物流节点。

12.第三方物流:商品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为商品交易双方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

13.第四方物流:一个供应链集成商,结合自己与第三方物流供货商和科技公司的能力,整合及管理客户的资源、能力与科技。

14.客户服务的定义:客户服务就是指有效解决客户在产品选择、购买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提供所需要的帮助

15.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直接目的,确立以客户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包括评估、选择、开发、发展和保持客户关系的整个商业过程。 问答题 库存控制

1.主要的物流理论观点与学说:“黑大陆”学说、物流冰山说、第三利润源说、效益背反说、服务中心说,物流战略说。

黑大陆学说,就是指人们尚未了解和认识清楚的事物,而在物流领域中,未知的东西东西还很多,物流理论与实践都不成熟。

物流冰山: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如同冰山那样大部分沉在水平面以下,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仅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即企业支付给外部企业的物流费用

2.采购管理策略的具体含义和实施方法

即时制采购,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它是从即时生产发展而来的,是为了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而进行的持续性改进,要进行即时化生产必须有即时的供应,因此即时采购是及石化生产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 步骤:1)创建即时采购团队:寻找资源,商定价格,发展与供应商的协作关系并不断改进。2)分析现状、确定供应商:根据采购物品的分类模块选择价值量大、体积大的主要原材料及零部件为出发点,结合供应商的关系,优先选择伙伴型或优先型供应商进行即时采购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实施供应商。3)设定目标:针对供应商目前的供应状态,提出改进目标。4)制定实施计划:计划要明确主要的行动点、行动负责人、完成时间、进度检查方法及时间、进度考核指标等。5)改进行动实施:其主要环节是将原来的独立开具固定订单改成滚动下单,并将订单与预测结合起来。6)绩效衡量:衡量即时制采购实施绩效要定期检查进度,以绩效指标来控制实施过程。

库存控制策略:

传统的讲,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因为无法确切知道用户需求与供应的匹配状态。所以需要库存,库存设置与管理是由同一组织完成的。

步骤实施 1)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管理系统 2)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 3)建立供应商与销售商的合作框架协议 4) 组织机构的变革

3.物流信息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是指现代信息技术想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的简称,是在计算机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印刷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原理:光电转换原理。

应用:生产过程跟踪、物料管理、货物运输跟踪、仓库系统、货物配送、产品销售、产品售后跟踪服务。

EDI技术: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互换”,港、澳及海外华人地区称作“电子资料联通”。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具有信息标准化、传输电子化、计算机处理等特点。

原理: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应用:在物流行业主要应用在采购、配送、制造、运输等过程中,涉及供应链中的制造商、批发商、运输商等各个参与方。在配送中心、生产企业、批发商和运输企业中应用广泛。

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电通信技术。

原理:电磁理论,利用电磁能量实现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

应用: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产方面、存储方面、运输方面、配送方面、销售方面、回收方面和交通领域。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位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好人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原理:利用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采集、存储、编辑、显示、转换、分析和输出地理图形及其属性数据。

应用:在物流方面的应用主要通过GIS在智能运输系统体现出来。一个完整集成GIS的智能运输系统一般可实现车辆和路线最优化功能、节点间配送最优化功能、分配集合功能和节点定位功能。

GPS技术: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侯、精度高的特点。

原理: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

应用: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导航、车辆跟踪、货物配送路线规划、信息查询 、话务指挥和紧急援助六个方面。 4.物流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和一般程序 影响因素:1地区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1)销售目标市场及客户分布 (2)资源市场及供应商分布条件 (3)交通便利条件 (4)土地条件 (5)自然条件 (6)人力资源条件(7)社会环境及政策条件 (8)其他条件 2 对具体地点条件的影响因素(1)城市的大小(2)地价、用地的政策限制级发展 (3)与外部的衔接 (4)场址周边自然地理环境 (5)居民的态度

一般程序:1)准备阶段:对选址目标提出要求,并提出选址所需要的技术经济指标。2)地区选址阶段:调查研究收集资料。3)具体地址选址阶段:对地区内若干候选地址进行深入调查和勘测,查阅当地有关资料。p135

5.国际多式联运的特点:

6.1 必须要有一份多式联运合同

2、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证

3、必须是至少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连续运输且必须是国际间的货物运输

4、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物运输全程负责

6.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措施和作用:

措施: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2)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实施求得合理化;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6)配载运输;7)“四就”直拨运输(就厂或就站、就库、就车);8)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9)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p184 作用;1)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物流成本;2)缩短运输时间、加快了物流速度;3)节约运力,缓解运力紧张的状况,节约资源。 7.配送中心的作用与功能

作用:1)降低物流成本;2)实现库存集约化;3)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4)支持了解市场销售系统;5)实现物流系统化和规模化的有机结合。

功能:1)流通行销的功能;2)仓储保管功能;3)分拣配送功能;4)流通加工功能;5)信息处理功能;6)结算功能;7)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8)需求预测功能;9)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p277 第三方物流

特征:

1、关系契约化

2、服务个性化 3 、功能专业化

4、管理系统化

5、信息网络化 价值:1)使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2)使企业降低投资风险;3)有利于企业进行流程再造;4)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5)使企业享受成本降低的好处。

风险:1)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甚至丧失;2)客户关系管理上的风险;3)企业战略被泄密;4)连带经营风险;5)机会主义风险。p298 推动因素:1)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后,用于管理的时间要比货主企业自己运作物流少得多;2)货主企业可以减少运输设施的投资、仓库的建设与搬运机械的投资。因此可以变固定成本为可变成本,并将财务风险转移给第三方;3)提供了克服高峰需求能力不足的问题。如果对物流运作能力的需求不确定或有波动,采取第三方物流时,货主企业可以容易地把成本调整到物流活动所需的水平;4)能够把资产运用于多个客户和产品群,使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5)外部的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将比货主企业自身作业要好得多;6)可以使货主企业简化日常物流作业,如单针处理、配送计划、存货控制和人事管理等。同时它也有利于实施EDI、条形码及组织或设施之间的人员交换;7)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将比货主企业更易于接受新的技术,使得他们的服务更具有效率。第三方物流比货主企业更具备国际物流的经验;8)当货主企业由于进入新市场而物流系统不匹配的时候,比如能力不够或市场、产品具有不同的物流特征时,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能够解决此类问题;9)当开拓新的市场,或运用新的营销渠道时,一般需要做市场实验。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物流可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另外,从物流服务的供给方角度,也能找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动力。以传统的以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服务为主的企业,由于进入门槛低,在相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时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来稳定客户、取得市场上的优势、获得利润增长率。

障碍:1)担心对货物失去控制的风险;2)某些企业把物流作为他们的核心战略,极其重要,因此不愿意把它交给任何第三方。在外包给与顾客有关系的服务提供者时,这种情况尤为突出;3)自己运作物流可以避免第三方赚取利润;4)能保证本公司的物流目的,而不会因与其他公司共享而受损;5)“硬”成本数据缺乏,妨碍对物流外包的绩效评价。很少企业的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物流作业的成本,管理费用经常被记入间接成本,资产利息很少被考虑;6)公司内部不同部门的目标不一致,产生对外包的抵制和阻力。p309 10.第四方物流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第四方物流企业不是物流的利益方;2)要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在物流参与者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物流的运作中产生的大量信息能够有效地强化物流计划、物流作业与物流能力;3)要有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4)要有区域化、甚至全球化的支持力与地域覆盖能力。p319

11.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

作用:1)客户关系管理有利于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利润率;3)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4)有利于改进和完善物流企业内部文化。

计算题

1.单一设施选址 2.最短路径法

3.定量订货法(公式)

第三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心得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习心得

短暂而又精心的五个课中,我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本科阶段也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以至于在毕业设计中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在此也形成了自己对物流业的一些看法。也深刻感受到了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物流业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下面来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其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有两种基本方式:

首先,渐进式发展,通过自身物流业务不断壮大力量,积累资源和运作管理经验,再发展成为专业物流集成经营者,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物流服务。 其次,考虑跨越式发展,通过联盟契约与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迅速壮大物流能力,超常规成为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近几年的第三方物流以每年增长16%-25%的速度发展,表现在:(1)物流业的竞争越来越紧迫,物流企业为了占取有利的市场地位,中小型企业探索新型联盟模式,进行资源要素整合,进一步提高集中度。同时,物流企业更加专业化发展。(2)自从03年以来,外资物流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物流业感受到很强的竞争压力。为此,国内物流企业利用本土优势满足国内和海外客户的跨国需求,为中国物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方向。(3)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有人就有各种需求。国际物流企业利用各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日益丰富的服务项目。目前,国际物流在航空货运已经形成战略优势,继港口、园区、转运中心之后,目标瞄准国内机场。近几年,外资工业园也打破原有模式,开发新模式,加快了中国物流业的改造、重组、升级。

但是也面临着各种问题:(1)我国在加入WTO之后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大批外资物流企业将中国列为最重要物流市场之一,外资企业的涌入必将给我国的物流产业形成威胁。例如,中国邮政EMS业务目前仅占中国速递市场不到11%的市场份额,而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速递业务发展迅速,并不断引进价格竞争。(2)在我国,根据2009年不完全统计,国内大约有1.8万家已注册第三方物流企业,其中90%是小型私营企业,市场竞争非常无序,市场占领速度以及整合速度受限。(3)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整体落后于国际领先第三方物流企业。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国际物流先进的开发以及现代高科技, 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第三方 物流在各方面的工作, 将会出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主要趋势。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1)物流提供商与分销商之间协作越来越紧密,提高我国的物流业的国际地位。(2)服务内容日趋复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的要求越来复杂化、专业化。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需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3)因地域不同,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4)更多物流商介入。为获得更大的市场,顶级物流公司不断出台新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

第四篇:精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精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纲

讲师:赵又德

课程安排:

课程内容

【课程大纲】

第1讲 多边共赢的供应链物流模式1. 什么是企业供应链物流2.为何要重组供应链物流3.主要有哪些供应链物流模式4.供应链物流的应用第2讲 非核心竞争力的物流外包模式1.物流是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什么时候需要物流外包3.物流外包的注意事项4.企业物流外包的案例第3讲 第三方物流竞争模式1.什么是第三方物流2.如何看待中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未来3.第三方物流竞争的关键何在4.海尔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5.全球前十强企业物流模式6.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第4讲 采购物流的主要实战技能1.采购物流包含哪些内容2.为什么要采购订单而不采购库存3.案例分析4.图表演示第5讲 生产物流的主要实战技能1.生产物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2.生产物流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3.订单需求如何拉动生产物流4.案例分析第6讲 销售物流的主要实战技能1.建立配送中心的时机2.什么时候需要建立配送中心3.应该把配送中心建在何处4.如何完善配送中心的数据库5.案例分析(一)6.案例分析(二)7.运输配送第7讲 有效改善供应链物流系统1.传统物流系统的弊端及改进方法2.您的企业物流系统是否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3.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系统包含的子系统4.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的优越性5.建立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系统在组织上的调整6.如何协调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之间的矛盾第8讲 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1.物流冰山2.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3.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4.如何控制物流成本5.物流成本控制的成功案例6.通过改变物流方式降低成本7.西尔斯巧用人才降低物流成本8.物流成本预算决算用表第9讲 如何挑战供应链零库存1.寄售零库存的涵义2.为什么实施寄售零库存方式

3.实施寄售零库存的条件4.采用寄售零库存时应注意的问题5.寄售零库存的案例解析6.什么是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方式7.为什么要实施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方式8.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必要实施VMI9.采用VMI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10.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的案例解析第10讲 如何选择与评估供应商1.供应商对供应链成功的战略意义2.考核供应商的指标以及内容3.供应商考核指标的案例分析4.供应商选择的案例分析5.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作业流程图分析6.供应商评分表7.选择与评估供应商测试题第11讲 如何改进供应链的采购模式1.采购模式类型和采购成功关键2.制造业集团统一采购模式3.零售业“三三”制采购激励模式

4.GE公司在线采购模式5.GE公司在线采购模式6.麦当劳本土化采购模式7.两种招标采购模式案例第12讲 供应链物流绩效评估1.物流绩效的评估方法2.收集标杆资料的途径3.传统物流绩效标杆局限性分析4.供应链物流绩效标杆的方法步骤5.美国施乐公司物流绩效标杆

第五篇: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联系

人们最初提出“供应链管理”一词,是用来强调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在减少企业内部库

存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减少企业之间的库存。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其视角早已拓宽,不仅仅着眼于降低库存,其管理触角已伸展到企业内外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从某些场合下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描述看,它类似于穿越不同组织界限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

实质上,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成功实施必然以成功的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为基础。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化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它的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正因为如此,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指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区别

(1)范围不同物流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子集,两者并非同义词。物流在恰当的实施下,总是以点到点为目的的,而供应链管理将许多物流以外的功能穿越企业之间的界限整合起来,其功能超越了企业物流的范围。关于这一点,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众所周知,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可以成为企业有别于其对手的竞争优势,乃至成为促使其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业务关系,包括营销理念、研发组织形式、制造能力、物流能力、筹资能力等。这些业务关系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往往还涉及企业的众多供应商或经销商,以便缩短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而这些都是供应链管理要整合的内容。显然,单从一个企业的物流管理的角度来考虑,很难想象会将这么多的业务关系联系在一起。

(2)对一体化的理解不同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分为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两个阶段。目前,即使是在物流管理发展较早的国家,许多企业也仅仅处于内部一体化的阶段,或者刚刚认识到结合企业外部力量的重要性。也正因为这样,一些学者才提出“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以使那些领导管理方法潮流的企业率先实施的外部一体化战略区别于传统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要真正使供应链管理能够成熟发展,成为一门内涵丰富的新型独立学科,就有必要将供应链管理与一体化物流管理加以区分,不能将供应链管理简单地视为一体化物流管理的代名词。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在这一点上,学术界的研究往往落后于实践。一些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世界顶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把握比研究者更为准确。正如在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中指出的那样,供应链管理所包含的内容比传统物流管理要广泛得多。在考察同样的问题时,从供应链管理来看,视角更宽泛,立场更有高度。

(3)研究者的范围不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者范围也比物流管理更为广泛。除了物流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外,还有许多制造与运作管理的研究者也使用和研究供应链管理。他们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推进和重视。决不亚于物流管理的研究者们。

(4)学科体系的基础不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多个学科体系(系统论、企业管理等)基础上的。其理论根基远远超越了传统物流管理的范围。正因为如此,供应链管理还涉及许多制管理的理论和内容。它的内涵比传统的物流管理更丰富,覆盖面更加宽泛,而对企业内部单个物流环节的注意就不如传统物流管理那么集中、考虑那么细致了。

(5)优化的范围不同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制造工厂经过仓库和配送中心到零售商和商店及顾客的顾客;而物流管理则只考虑自己的路径范围的业务。物流管理主要涉及组织内部商品流动的最优化,而供应链管理强调仅有组织内部的合作和最优化是不够的。

(6)管理的角度不同首先,物流管理主要从一个企业的角度考虑供应、存储和分销,把其他企业当作一种接口关系处理,没有深层次理解其他企业内的操作,企业之间只是简单的业务合作关系。而供应链管理的结点企业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求对供应链所有结点企业的活动进行紧密的协作控制,它们形成了一个动态联盟,具有“双赢(Win—Win)”关系。其次,物流管理强调一个企业的局部性能优先,并且采用运筹学的方法分别独立研究相关的问题。通常,这些问题被独立地从它们的环境中分离出来,不考虑与其他企业功能的关系。而供应链管理将每个企业当作供应网络中的结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的方法研究相关的问题,通过紧密的功能协调追求多个企业的全局性能优化。最后,物流管理经常是面向。操作层次的,而供应链管理更关心战略性的问题,侧重于全局模型、信息集成、组织结构和战略联盟等方面的问题。

上一篇:网络实训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未来梦合唱比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