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评估整改报告

2022-10-10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本科教学评估整改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本科教学评估整改报告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整改方案

篇一:评估整改方案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 评估整改方案

2013年10月21日—24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评估,专家组认为,我校是一所充满活力、大有可为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善于抢抓机遇,争取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师范生免费教育招生试点等标志性成果,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实属不易。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欠缺和不足。现根据评估专家组的指导意见并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专业结构有待优化,专业内涵建设需要加强。要对现有的二级学院设置和专业归并进行优化和调整。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部分非师范类专业,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局面,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没能很好地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不够鲜明。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体化设计,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一步加强调研,改变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架设计和课程建设导向,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三)产学研合作力度亟需加大。学校与教学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合作育人机制没有完全形成,措施没有到位。缺乏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的平台,横向研究项目少,缺乏能够真正支撑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平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体系不健全。

(四)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高学历和高学位人才,特别是应用型师资队伍还比较欠缺,需要加大教师的引进力度。加快新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速度。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

(五)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中心地位和教学管理权威地位有待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度不足;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的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有待改进;学分制管理缺乏对学生的绩点评价;教学改革课题较少;实验室开放度和利用率不高,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差;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教师的质量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的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六)开放办学有待提升。学校对外开放度不够,在学校、教师、学生层面上要进一步加强开放性办学力度,要加大和国内外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合实际,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

(七)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有待提高。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增强顶层设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不够广泛,缺少计划性,引导和培育的举措不多;缺乏鼓励学生、教师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措施和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抓手;社团活动覆盖面不广,科技类社团比例低,社团活动没有纳入学分管理。

二、整改工作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精神,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按照“四个促进”、“三个基本”、“两个突出”、“一个引导”的内涵要求,把近期整改工作与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长期建设任务与发展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以重点解决教育部专家组指出的问题、学校评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线,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总体办学水平为目标,巩固评建成果,注重整改工作的整体性、长效性、实效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扎实地做好整改工作,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教学院(系)和各职能单位为主要成员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马 林 李 星副组长:李 静 李龙锦 钟正平 周运生 吴 孝 梅 军

成 员:各单位主要负责人 秘书长:梅 军(兼) 整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评估办

(三)整改进程

我校整改工作计划在一年(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内完成,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部署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学校成立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工作机构,全面总结评建工作情况。整改方案报送教育部评估中心。各单位按任务要求分别制定整改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第二阶段:整改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 学校和各单位按照整改要求、实施方案逐项完成整改各项任务,适时开展整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学校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完成整改工作报告,经院长办公会审定后,报送教育部评估中心。

(四)基本要求

1.各单位根据整改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实施方案和计划,按照“四化三限”的工作要求,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每一项整改任务。2.学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单位签订整改任务书,分步骤、有侧重,务实推进各项整改工作有序进展。

3.加强整改任务和责任的落实及整改过程的监管和结果评价。

三、整改内容与措施

(一)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1.调整二级院系设置和学科专业布局。认真研讨、调研,形成关于院系调整、专业调整、部门整合的方案,对现有院(系)、学科专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科学制定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部分非师范专业,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局面。建立院系之间师资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地方人才力量,提高新专业建设质量。

3.建立专业评估、更新和淘汰制度,对部分就业前景差、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专业发展前景、就业情况、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等因素,建立专业动态更新与淘汰机制。 (责任领导:钟正平、梅军;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教务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协助单位:各院系)

(二)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3+1”(3年学科专业理论教学+1年学科教育学或专业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设计,在人才培养上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在人才培养方案构架上改知识输入导向为知识输出导向;加强社会需求篇二:人文社科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落实情况材料(修订稿2) 人文社科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落实情况总结

2013年11月18日——21日,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对我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有三位专家视察了我院,我院的办学成绩得到了评估专家的肯定,但同时,评估专家也指出了我院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我院办学水平,结合评估专家的反馈意见,立足我院实际,我院于2013年12月制订了《人文社科学院迎评促建整改方案》,对我院评估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制订整改措施,并详细列出整改任务分解表,责任到人。并根据《琼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中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内容要求, 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整改工作。现就整改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整改工作:

(一)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

1、组织全院教职工开展办学思想、办学定位的研讨,论证三大学科、六个本科专业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1)评估结束后,我院多次组织教职工召开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大讨论以及开展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为主题的教育思想讨论活动,先后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如李鸥、杨剑宇、岳庆平、木斋、金乐敏等与我院教师一起,举办学院层面及专业层面的、学科、专业建设大讨论,就目前我院三大学科、六大本科专业并存局面展开研讨,以寻找学科专业之间的共性,为制订三大学科、六大本科专业融合发展方案奠定理论基础,为明确专业定位,制订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指明方向。

(2)组织教职员工学习《琼州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高教三十条》、《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等重要文件,明确学校办学定位,为制定人文社科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奠定良好基础。各专业负责人还分别就专业发展规划召开本专业教师的专题研讨,并邀请客座教授共同参与本专业的研讨活,在教师科研方向确立、科研目标和方法确定、专业发展、团队建设与管理、重点学科申报、科研项目申报、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干部培训班,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经过教职员工的思想大讨论,明确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学院发展坚持与学校定位与规划紧密契合,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以及学院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人文社科类各专业的特点,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立足海南民族地区,服务三亚开发发展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逐步构建以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工作为特色,以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秘书学为有生力量的,面向市场、特色鲜明、宽窄并存、结构优化的专业体系。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等办学途径,设计以全面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以“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质量标志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学科专业特色,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文社科类应用型人才。

(二)继续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满足学院发展需求

1.进一步推进人才引进及培养计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满足学校发展需求 (1)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

针对我院目前生师比偏大的现实,我院积极配合学校加大了高学历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扩大教师队伍,壮大师资力量。2014年以来,我院共引进了博士2名,分别为历史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我院还将积极配合学校大力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 (2)聘请住校教授、讲座教授

我院加大了聘请住校教授、讲座教授的力度,聘请了木斋(汉语言文学专业)、杨剑宇(秘书学专业)、岳庆平(历史学专业)、金乐敏、朱疆(新闻学)等多位住校教授、客座教授,充实专业队伍,同时在专业授课、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本着资源共享、内部统筹,协调优化的原则,院内合理流动、调配教师,解决一些专业“双无”、“单无”问题,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4)调整部分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增设专科专业负责人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管理队伍,强化专科专业的管理力度,我院在各专业之间进行部分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的调整,并在五指山校区增设了三个专科专业负责人。

2、加强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带动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1)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进修学习。对有实力、潜力的教师重点培养、扶持,2014年,选派文珍副教授赴北京大学做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李明华、庞恋蕴2名老师赴美国访学、执教。

(2)优化师资队伍,积极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我院还积极支持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攻读博士学位,我院现有蒋秀云、罗树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李苏(新闻学专业)、吴艳(秘书学专业)、唐书潇(历史学专业)等5名青年教师在国内重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3)选派教师参加学习培训。选派方礼刚老师参加“中国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班培训。 (4)教师晋升。本,我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栾锦红新晋升为教授。 3.加快青年教师培养,努力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

(1)制订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保障。为更好地指导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充分发挥高职称、高水平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不断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校关于青年教师培养文件精神,我院制订了《人文社科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人文社科学院关于师资培训工作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并组织青年教师学习。

(2)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2013年,我院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讲师以下职称的青年教师没人配备一名副教授以上的指导教师,全方位对其在授课、备课、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指导、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指导,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评教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院各专业积极组织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我院教学督导黄育琴、文珍、孙少佩、郑力乔、方礼刚等积极深入青年教师课题听课,并开展评课活动,指导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优质网络教学课程学习。我院要求每位青年教师选择3门与自己专业教学紧密相关的课程,开展优质网络教学课程的学习,要求专业负责人进行积极督导。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 (5)今年我院有5名青年教师申报副教授。

4、加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双师型”人才

(1)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考取资格证书。我院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派出秘书学专业岳鹏雪、徐立新等5位老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各类技术资格考试,并获得各类技能资格证书。其中,获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二级证书1名(秘书学专业)、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1名(社会工作专业)、网络舆情分析师证书1名(新闻学专业)。

(2)选派专业教师到各市县、企业挂职锻炼。我院派出专任教师刘婧、刘文霞、王旭东、庞恋蕴、张淑玉等到省内外企业和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和培训;社会工作专业选派专业教师5人次参与海南省社会工作“三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选派2人参加“国培计划”,新闻学专业选派张帅老师到《三亚日报》报社挂职锻炼;秘书学专业选派岳朋雪老师到陵水县文体局挂职一周等,深入实践第一线进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到高职、中职学校进行调研和交流,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5.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完善教学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1)学院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严格按照《琼州学院教师教书育人行为规范》、《琼州学院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考核办法》等,制订了《人文社科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文件,要求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培养教师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按照学校的相关文件要求,我院严格查处学术、课程教学中的迟到、旷课、学术抄袭等违规行为,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聘任、进修深造和评先评优的首要内容。

(2)严格实行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我院先后组织教职工分4次学习和讨论《琼州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不断完善《人文社科学院绩效工资发放细则》,形成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优秀科教工作者脱颖而出。

(3)树立师德师风典范。2014年9月我院杨兹举教授获得“全省优秀教师”称号。 6.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科研实力

我院加强了教师科研项目的申报动员和指导,通过跨学科申报科研课题,实现教师跨专业联合申报科研立项,为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2014年,我院在科研项目上取得重大进展,获得: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汉语言文学专业李冬梅副教授主持《先秦儒家人格审美理论研究》课题获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2)海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郑力乔主持的《基于文本细读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智宇晖主持的《黎族与其它百越后裔诸民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获海南省教育厅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3)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项。孙少佩的《海南民间故事中的世居黎族历史研究》、栾锦红的《海南省候鸟人群现状调查研究》、林日举的《海南省数民族宗教信仰问题研究》、张帅的《基于对三亚旅游文化产业展感知的国内游客重复旅游倾向研究》获2014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4)三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智宇晖主的《三亚地域文化研究》获2014年三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5)校级青年教师科学基金项目11项。智宇晖《黎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段莲《黎族与其它百越后裔诸民族民间歌谣比较研究》、刘琼《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文化的影像化传播比较研究》、庞恋蕴《来琼留学生话语标记与习得研究》、吴超华《摩崖石刻文化与海南旅游研究》、岳朋雪《多语校园中海南籍学生语言素养调查研究——以琼州学院为例》、张帅《基于ipa模型的海南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感知研究》、郭敏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背景下三亚市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研究》、刘婧《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汉字习得研究》、应燕平《海南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刘雯雯《唐代歌妓文化研究——以〈全唐诗〉为例》等11项获得2014校级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6)邢孔史的《海南本土诗人诗歌探析》列入海南省作家协会2014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7)在海南省政协汇编的《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中,林日举担任执行副主编,林日举、杨兹举、文珍、智宇晖、郑力乔等承担撰写任务,并分别与南方出版社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 (8)参与《中国人的精气神——核心价值观国民读本》(许俊主编,2014省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海南省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的撰写(杨兹举任第一课题组组篇三:本科合格评估整改工作检查汇报 院领导,教务处:

按照《关于开展评估整改工作检查的通知》精神,根据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依据《关于整改实施阶段工作任务的细化方案》,计算机系认真组织,对我系的本科评估及整改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就《本科教学评估整改任务细化分解表》中与我系相关的内容及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思想与领导的作用

我们系按照本科教学的需要,结合评估专家的反馈意见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积极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多家企业和培训公司签订协议,建成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协议的单位有达内科技(北京)、浙大网新(杭州)、上海杰普、西安游戏学院、北京十月数码、北京翰子昂,凤凰教育(凤凰卫视旗下)等15个。基本满足学生专业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需要,同时为我系教师到这些企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使用中,我们突出java工程师、.net开发工程师和数字媒体制作几大特色,现在又加进手机开发的内容,选择国内实力强的机构进行合作。学生参加实训后,实践能力增强,效果显著,经过实习企业培训的学生,大部分进入了国内外知名it企业,如浙大网新、汇丰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同时,专业教师经常下企业与实训基地企业的经理、主管联系、沟通,对市场的最新技术、企业用人规范也深入进行了了解,提高了自身水平,做到了企业与学校的“双赢”。最后,从学生实习总结和教师成绩评定和企业反馈意见来看,各方反馈效果良好。

二、教师队伍

截止2011年12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专任教师62名(实有专职教师43人),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级重点学科。教师分别毕业于30多所国内高等院校及科学院所,学缘结构较合理。 我系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有些紧张。目前我系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83.9%,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比例为100%。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队伍数量仍显不足;管理人员兼职从事教学的现象较多;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新办专业教师较少;青年教师比例偏高。实验员全为兼职的;教师科研整体实力不强,高层次科研项目及成果较少,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本科评估和转变教育观念大讨论,制订有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在x~y年达到z人,符合本科教学所城的师生比要求。 我们首先是争取数量上的提升,争取尽早的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问题,优化数量结构。在这方面我们每年都向学校报有引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计划,学校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今后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相信,随着高水平、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数量的增加,管理人员兼职从事教学的现象较多和学科、学术、专业带头人等领军人才缺乏的问题肯定能得到逐步解决。

其次是加大培养力度。结合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有计划的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和培养层次,创造条件,鼓励、选派在职教师到国内重点院校或企业进行学历进修、课程进修、短期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现在所有青年教师都具有了硕士学位,已有博士2名,在读博士4人。随后将有博士陆续毕业,也会有更多的硕士考上博士。今年,我们又通过多种办法选派6人次到高校或企业参与课程和短期培训。学历和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2、在职称结构方面,在学校的支持下,今年又有3名同志晋升高一级职称,其中何宗耀、刘荣辉和苏靖枫分别被评为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但必须承认,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3、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我们注重实践能力、授课水平有待提高。以教研室为依托,以老带新,以老教新,通过教研活动、授课竞赛、观摩教育等活动,促进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水平。同时我们也敢于给青年教师圧担子,让他们承担主要或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学习和教学中不断成长。实践证明,我们青年教师的表现是好的,所做的工作学生和学校是认可的。

4、关于实验教师队伍问题,确实没有专职实验人员,全为兼职的,就目前的形势看近期难于改善。不过我们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就业基地等为平台,提高实验室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和水平。我们还通过学生实验员(机房管理员)队伍来配合实验教师,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在实验建设与管理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双丰收,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今后我们加大对实验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引进专职实验教师。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我们系有2个实验单位:实验中心和公共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站)。我系的实验中心下设软件工程实验室、信管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系统结构实验室、组装与维护实验室 、综合布线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实验中心的专业实验人员总计16人,年龄、学历和职称分布合理。实验中心面向本系和学校全部的计算机课程,年均实验开出率在95%以上,基本能够满足实验实习的要求。

实验室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利用率高,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为我系教学服务外,还为数理系、电气系、工商管理系、生物系、规建系等系提供与计算机相关的实验教学;还为学生毕业设计以及各种创新和竞赛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软硬件服务。

公共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现有各种档次的台式计算机476台,面向全院的计算机基础课或公共课程,同时,也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场所。

存在的问题是:设备数量和质量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为我们是非城建类实验室,资金投入不足。

1、实验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服务计算机系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设备利用率较高,目前基本上已经达到饱和,或已经感觉到了不够用。

从数量上课,我们的现在实验设备,还可以满足日常的实验教学需要,但一到期初或期末,各种各类的课程设计、软件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上来之后,首先是不能满足集中实践环节教学的需要,其次是正常教学与集中实践相互影响,不能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很难保证实践质量。

2、目前急需解决的是数字媒体专业设备问题。数字媒体专业的实验室,应该是具有专业性,目前的情况是,除了以数字媒体名义建立的具有数字媒体“头衔”的计算机实验室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实验室和设备,正在开设的课程由于器材缺乏,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受其影响的专业课程有7-8门课,课程设计有5-6门课;就毕业生而言,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市场的选择。该专业急需的相关设备已报送学校相关部门多次,且我们也已经有了一届毕业,但实验建设仍然没有完成,希望学校能够尽快给与解决。

3、计算站大部分设备老化,新型系统和软件安装不了,只能作为像大学计算机基础等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高课程的普通实验。

4、图书资料方面,我们系有图书资料室。我系的专业均为发展更新比较快的专业,系里与多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能从出版社得到一些最新的计算机类教材和应用类图书,及时补充资料室的图书。为了满足我系教师对于专业图书的需求,对于科研、教学、毕业设计等急需图书,由老师自行购入,从系专业建设经费里解决,并进行登记,用完后充实到资料室。 存在的问题是外文图书不多,我们以后会根据需要逐步购进。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我系共有4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和软件工程,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老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数字媒体均为2008年新上专业,刚有一届毕业生,软件工程为今年的新上专业。 针对教学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目前正在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做工作。

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全面贯彻学校“三从一大一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原则意见》,邀请10多家企业和公司,参与我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提高了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与度。我们认真梳理各专业设置的课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各教研室结合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反馈意见、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企业、用人单位、培训实训组织的意见,组织本教研室成员进行深入讨论,形成初稿。其次,利用实训企业、用人单位见面交流会时间广泛征求业内人士对于初稿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第二稿。再次,成立系副高职称以上人员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领导小组,教研室主任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稿进行汇报,经过集体审订,最后形成定稿,现在已经完成。

2、大纲的制订按照要求进行,编写规范,科学合理,保证教学任务能按教学大纲大纲严格执行。在制订教学大纲时,我们以课程为单位成立课程责任小组,指定责任人负责大纲的制订和课程的建设及教学过程实施。

今后将实行课程建设团队制,课程负责人负责整个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以更好地组织开展教学交流和讨论工作。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所有团队成员合作开展整个课程的建设工作,同时,培养和带动年轻教师。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到课程建设团队中来,系里组织专家组对教师水平及教学效果进行审核,并以考核课程建设情况和每个教师的授课情况。

3、在教材的选择与建设中,严格按照学校的教材管理规定进行,在授课环节上注重前后配合避免关联课程之间重复。我们还在学校教材管理的前提下,加强教材建设,目前已有我系教师主编的教材x部,今年又有2个教材在校立项。同时我系还与河南省计算机学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参与省学会的各种活动,参加他们组织的教材建设。

4、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利用教研室活动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专题研讨,进一步界定并认定实验项目的类型,精简演示、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把综合训练和创新精神培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要求系实验中心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要求,按计划每天为指定班级增加晚上课外实验,保证为更多有余力和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实验时间。我们还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培养,结合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学业、兴趣和就业等多方位的指导。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某些实验要求较高课程,我们采用了机试方式进行考核。

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建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可能是我们的还努力不够,虽经多次,仍未成功,但我们会继续努力。

5、在对毕业设计管理方面。我们实行网络管理,每年都提前安排,每过10.1就要求教师按学校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拟订下期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并通过网络上传。然后通过学生选择教师确认的双向选择的办法进行。

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选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及社会调查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鼓励在实习实训单位直接参与并完成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加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严格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做到前期、中期、后期检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规范了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保证教师的指导日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日志,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答辩等全过程各项材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6、试卷管理工作。考试试卷都按照学校试卷管理规定和本科评估要求进行命题、阅卷和装订,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1)大纲中要求的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知识点与试卷中的知识点存在偏差,实际执行中完全符合有难度,要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 (2)由于我系的专业特点,个别课程采用了机试方式。上机考试的组织、命题、阅卷与本科评估要求尚有差距,或待进一步出台管理措施以参照执行。

(3)对于一些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在课程考试卷的组织中,主客观题较多,在能力考查上与要求有差距,需要一步努力,找到更合适的办法。

第二篇:某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2017年11月1日至6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行11人,通过深度访谈、调阅课程试卷和毕业设计(论文)、听课看课、走访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考察校外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召开座谈会,考察公共教学、生活设施等形式,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

根据《**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专家组在充分肯定我校近六十年办学成绩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我校在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学校于2017年12月召开教学工作大会,结合专家组意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全面研讨存在问题和改革举措。大会之后,经充分调研论证,制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和《审核评估整改任务分解表》。

一、指导思想与整改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进一步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进一步强化

- 127.教育信息化项目组:责任部门为信息中心。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深度信息化水平工作。负责校领导。

职 责:各项目组建立由责任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单位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本项目组的具体整改工作,负责本项目组整改工作的推进与过程管理,按时完成本项目组整改工作方案和整改工作报告。

各学院、职能部门及教辅单位成立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一方面共同参与到项目组的整改工作中,另一方面对本单位评建成果进行总结,列出需要整改的清单,落实对本单位的整改工作。

三、整改目标与整改举措

(一)学校发展与定位项目组 1.整改目标

使学校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全校形成共识,在全体教职员工、学生中入脑入心,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具有高显示度;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2.整改措施

(1)学习、落实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牵头开展全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习讨论活动;各部门、学院在学校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制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2)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质量立校,学校定期召开党政专题工作会,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全面落实近年来学校颁布的关于加强本科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文件、制度,将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做法写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主要文件中。

(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组 1.整改目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引进,发展兼职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一支学科上高端引领、专业上学术示范的高层次教学人才队伍;整合校内资源,形成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

2.整改措施

(1)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优化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十三五”期间,健全人才引进工作机制,通过各类选聘,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到2020年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制定并实施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本科教学管理细则;加强学校层面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出台学院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方案和措施。

(2)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增加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国家杰青、青年千人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修订、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通

- 56(1)加大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本科生均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形成支持本科教学发展的经费持续投入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经费划拨使用管理方式,突出绩效,落实本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专项经费。

(2)整合实验资源,改善实验条件。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规划与整合,加强实验室用房管理。根据学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坚决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及运行机制,彻底打破目前实验室“布局分散”“管理分割”“软硬分家”的局面,突破学院、学科、专业壁垒,着力打造“布局相对统

一、管理相对集中、软件硬件一体”的一体化现代实验平台体系,建设开放实验网络平台,充分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资源共享;二是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激励机制,统筹安排大型仪器设备的调配,做到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提高利用率;三是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努力改善实验设施设备的质量。

(3)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一是全面清查教学设施,逐步淘汰陈旧老化的教学仪器设备;二是及时做好教学楼多媒体设备的维修和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三是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档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解决校园拥挤、嘈杂问题。

(四)专业建设项目组 1.整改目标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以需求为导向、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严控专业数量,建立健全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加强课程建设整体规划,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整改措施

(1)调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布局的顶层设计,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控制专业规模,突出办学特色,调整、优化现有本科专业布局和结构,形成特色鲜明、切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

(2)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三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形成专业准入和专业退出的第三方论证模式。鼓励设置与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结合密切的专业,优化资源配置;适当控制生师比偏高、教学资源不足的专业招生规模。

(3)科学规划课程建设。科学编制学校、学院、专业三级课程建设规划,合理规划各类课程数量,加大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加前沿课程与综合类课程,扩大学生的课程选择空间,建立课程质量标准以及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机制保障。构建特色鲜明的优质校本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4)构建通识教育体系。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校本通识课资源的培育,形成多个类别、多种模式的通识课程体系;完善网络通识课程资源管理制度,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 910理与服务的科学化水平提供制度保证。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与制度约束。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等日常教学的过程监控与督查,切实从严执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日常教学不规范行为,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完善学校开学检查、期中检查、期末巡考、随机抽查、教学档案专项检查等教学巡查制度,推动学院强化内部质量管理,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监控与管理体系。

(3)加强教学基层组织活动。加大专业教研室建设力度,从内容到形式明确教研室活动的数量与质量,积极发挥专业教研室作为教学基层组织的作用,在同行评教、集体备课、试卷成绩分析等方面发挥作用。制订有效的责权利协调机制,发挥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的主动性,保障有组织、有主题的基层教研活动常态化,进一步加强专业教研室日常管理。

(4)充实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切实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创新教学督导工作方法,推进教学督导监控、评价结果的运用。一是充实教学督导力量。从退休和在职教师中选拔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教育理念较新的教师充实到教学督导团;二是对教学质量监控队伍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三是加大教学督导面,一方面教学督导覆盖所有教学环节,另一方面督导面达到100%;四是落实院级督导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院级教学督导组织,研究构建校、院两级督导工作分工合作机制;五是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提升督导工作实效。

(5)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制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教学质量标准,加强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评估、学生评教“三位一体”的评估机制。规范网上评教、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反馈以及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长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立校内质量监控与保障数据库,加强教学质量信息的分析、反馈、结果运用及反馈机制的持续改进。

(6)构建院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教学单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中的作用,调动广大教师自我监控的自觉性,构筑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全员参与的院级质量保障体系。

(7)加强教学评价结果的及时统计分析与反馈。构建和完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信息统计-信息反馈-教学改进”的闭环,合理利用评教结果,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的认识,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8)建立评估长效机制。加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规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学院自我评估制度。以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为主,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做好教材、教案、课程考核材料、教学纪律以及考试等教学工作

- 1314

(三)整改总结阶段(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 2019年1月到3月开展终期验收,全面总结学校整改工作,完成整改工作报告,经校长办公会审定后,报送教育部评估中心和省教育厅。

五、工作要求

1.各专项整改工作组、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整改进程安排,制定整改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改工作任务。

2.以专家反馈意见为依据,实事求是,深入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和整改措施,按时、保质完成各项整改任务。

3.整改报告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做到有理念、有措施、有效果。

4.整改方案、整改报告须经主管校领导签字后方可提交。

附件:1.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任务分解表(职能部门) 2.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任务分解表(教学单位)

第三篇:大连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为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我校充分认识评估工作对于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将评建工作作为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的、具有牵动作用的关键措施,将评估过程作为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厘清办学思路、凝练办学特色的过程,作为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作为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自2004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二十字方针”,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举全校之力,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了评建工作。

2006年10月22日至27日,以孙莱祥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形成了“团结和谐、拼搏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成效显著。二是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办学理念先进;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3.加大教学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4.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5.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控。三是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坚持不断地建设先进的大学文化理念,形成了以“让每一个人都成功”为核心的文化理念体系。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在短时间内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稳步提高,走上了一条健康快速发展的广阔道路。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专家组也客观地指出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凝炼学科方向,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把学校确立的办学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争取地方政府更大的支持,增加教学投入。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学校高度重视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抓好评建总结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作为学校党委的重大责任。学校认真梳理了专家组的具体反馈意见,及时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评建工作总结,着重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经过学校上下广泛、充分地研讨,确定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整改思路和主要内容,形成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一、整改工作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教高[2005]1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考察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将需要整改的问题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局和本科教学工作的全局之中。以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具体措施为主线,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通过扎实有效的整改工作,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工作的评建成果,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整改促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以此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整改工作组织领导

学校继续保留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分头开展工作,各教学单位具体落实。学校及各单位将本科教学整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各职能部门建立目标责任制,突出重点,结合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提出本部门的整改意见和措施,并按期分段逐项落实。各教学单位要结合实际,找准差距、明确责任和任务,专项推进,在教学改革的深度和教学管理的力度上下功夫,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提出整改方案并认真实施。同时学校将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高效开展。

三、整改工作时间安排

整改工作为期一年,分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有所侧重,分段落实、分段检查。

第一阶段(2006年11—12月):评建工作总结

校党委成立学校评建总结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评建工作总结实施方案》,将总结工作作为进一步深化教学建设的重要措施,围绕“重新认识了哪些问题”、“新形成了哪些思路”、“新确立了哪些目标”、“新设计了哪些措施”、“新建立了哪些制度”等问题,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全面开展评建工作总结。通过对取得的成绩及突出亮点的分析,总结19年来学校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总结制约学校下一步快速、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通过对今后要着力抓好的有牵动性的、有整体性的、成系列的大事的梳理,进一步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组织校内外调研、召开各类座谈会和专题研讨会,具体细化学校整改工作方案,将每项整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

第二阶段(2007年1月至9月):落实整改措施

全面认真组织实施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巩固和深化评建工作成效,进一步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三阶段(2007年10月):整改总结验收

对各单位整改工作效果进行验收,全面总结学校整改工作,向教育部评估中心提交整改工作总结报告。召开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出台新的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方案。

四、整改任务与主要措施

(一)继续坚持大学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指导各项工作

近年来,学校提出并开展了大学文化建设,力图以优秀的大学精神和先进的文化理念、文化模式感染、引导、教育师生员工并指导实际工作。目前,学校的大学文化框架初步构建起来,形成了源于学校自己办学实践的文化理念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工作体系,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坚持新的“发展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以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开创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了学校健康快速发展。但是,如何把学校倡导的“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项规章制度、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还有待于不断探索和实践。学校将继续坚持和深化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努力创建有较高文化品位、有优秀办学传统和良好运行机制的优秀大学。

1.制定《大连大学文化建设纲要》,使文化理念、载体、平台、措施一体化,着力大学文化的长效机制建设和无形文化环境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文化校园与和谐校园。

2.不断充实、创新并完善校、院两级的文化理念,在各项工作中强化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的指导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共同的价值选择。在“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文化理念指导下,重新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再造工作流程,建设并形成良好的管理风气、教学风气、科研风气和学习风气,使广大师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关心、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3.大力加强教学文化建设,使先进的文化理念融入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切实找出并解决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充分挖掘学校倡导的《教风行》的丰富内涵,引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调动教师利用学校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和改进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广现代教学观所倡导的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

4.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要求进行学校整体文化形象的CI设计并使之物化、实化,其中包括大学标识与定义、大学价值观念、大学制度体系、大学礼仪规范、大学文化活动准则、大学校园景观及其隐含的文化内涵解释等等。通过CI设计,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水平和实力得以彰显,以良好的文化形象提升学校的美誉度。

(二)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学科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结合点,是凝聚人才和锻炼队伍、提高学术水平的平台,是大学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随着师资队伍结构和素质的根本性变化,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学位点迅速发展。但是学校的学科建设工程还刚起步,学科布局比较分散,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重点学科、重点研究方向、重点学术梯队尚未完全形成,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科技开发工作还较薄弱。学校将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使学科建设成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龙头。

1.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利用多学科、综合性的优势,科学梳理、整合学科方向,优化结构,发挥已有学位点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全面推进学科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历史学、生物学等十二个重点学科的建设,使学科优势转化为优势学科。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在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领域中建立相互渗透、支持、依托的学科群体,寻找新的增长点,增加学科建设的活力。以重点学科为依托,着力加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

2.进一步加强学科梯队的建设。继续加大学科带头人、教学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制定《大连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采取倾斜政策,积极推动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鼓励跨学科开展合作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从事本学科领域前沿的科学研究,促进学术梯队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实施中青年带头人资助计划,每年选拔10—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资助、培养,促使其教学和科研达到本学科领域先进水平。

3.进一步加强科研促进教学的工作。落实《大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形成科研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科研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科研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工作室、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实验室开放等制度,着力加强教师的科研指导作用,提高工作绩效,使其真正成为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平台和载体。

4.进一步加强学科基地建设,有计划地对现有的“生物有机化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等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科研究基地进行硬件和软件建设,使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成为我校具有基础性、示范性、战略性的多学科科技创新平台,并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十五”期间,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一批省、市级教学成果、精品课程等。体现综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我校专业面宽,有些专业开办的时间短,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学管理经验积累还不够丰富,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重大牵动作用、推动整体改革的教学成果还不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将继续落实《大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打造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以突出优势和特色为目标,加强专业建设。

(1)确立本科专业建设的“2610”目标,并分步骤进行重点建设,即“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6”个有重点学科依托、在行业和地区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10”个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的特色专业。大力支持专业定位明确、培养模式有特色、培养方案切实可行、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专业,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办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积极改造传统专业,对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专业进行梳理、整合、改造;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调整专业布局,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启动师范类专业办学模式改革方案;加大新办专业的师资引进力度和实验室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强化新专业的办学力量,提升新专业的办学水平。

(2)继续巩固学校本科专业评估工作成果,全面总结“十五”期间专业建设的经验和问题,2007年组织广泛的社会需求、办学模式、毕业生就业质量等专业调研活动,2008年全面修订本科培养方案,使之更加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3)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动各专业与社会各界、国内外高校以及校内相关专业的广泛合作与交叉渗透,积极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内外优秀大学学习交流,推广“3+1”、“2+2”、“主辅修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两年内培育出10个“校企合作”等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历史学、生物工程专业进行“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

2.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

(1)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牵动,启动课程评估,明确课程或课程群负责人。重点建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全方位地落实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并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课程建设的“3个1”目标,即学校至少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每个教学单位至少有1门省级精品课程或1项省级教学成果,每个专业至少有1门校级精品课程或1项校级教学成果,以此带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程群。加强以博物馆为载体的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有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

(2)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落实“两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案,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逐步全面推广和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方式,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技能训练等有力措施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必修课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大学体育“三自主”教学和管理模式,真正实现大学体育教学以运动技能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动力,以促进学生健康为核心的体育课程目标。

(3)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指导思想,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牵动,辅之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的改革,注重项目的整体性和综合化;大力提高对教学改革成果的培育意识、应用推广意识和工作力度。建立定期教研活动制度,继续开展教学竞赛、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等,鼓励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开展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的实践研究;积极推广研究性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统筹规划并建立可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库,鼓励开发、使用网络课程,着力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和效果。积极鼓励适宜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3.以教学带头人聘任为牵动,加强梯队建设

(1)实施“教学带头人”评聘政策,建设以教学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师队伍,每个专业至少保证5名专业骨干教师,逐步完善人事聘用制度与梯队建设相配套的措施。

(2)遵循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选拔一批能够提升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的带头人。积极探索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改进对教师及教学管理队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较强教学及科研能力、一定的专业实践背景的教学梯队。

(3)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切实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促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学校管理方面的作用。通过政策牵动进一步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的基本制度。

4.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1)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投入,重点改善理工类实验室条件,启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成立学校语言语音教学中心。不断丰富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加强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校级论证、现场交流会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各专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数量、质量和效果。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增加开放实验项目,加大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力度。强化课程设计、实习、见习、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

(2)实施“大学生创新教育十百千万工程”,不断完善创新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创新教育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加大对大学生工作室、创新教育基金项目、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载体的支持力度,探索更为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引导,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扩大创新教育的受益面,进一步提高课堂外各种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促进各专业的交叉融合,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搭建平台,突出我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3)在继续加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性管理的同时,注重提高选题质量,实现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的科学性和多样化,提高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的选题数量。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基础上,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指导作用,通过科学、规范的训练,有效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使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

5.以完善调控机制为重点,加强质量监控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在整改工作同时,逐步转化评估办公室的职能,建立以教学督导、教学评估为主要职能的督评中心,充实人员,建章立制,培养校、院两级督导、评估专家队伍,形成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

(2)以“规范先行、激励为主”的工作思路开展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管理,实施《大连大学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加大对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的奖励力度,同时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逐步使广大教师从被动接受教学工作纪律的约束转变为主动地、自觉自愿地遵守教学工作规范。

(3)完善并落实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继续开展每年一轮的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课程考核、实验教学、教材选用等专项评估工作。建立每一至两年一轮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将各项评估结果与教学单位工作考核及相关激励措施挂钩,调动基层单位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积极性。继续完善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工作,适时开展不同层面的专项评估。继续坚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认定工作制度。

(3)加强校、院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加强教学管理手段改革,尽快实现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网络化,切实提高管理效率。科学论证新形势下的教研室工作机制,加强教研室的建设,探索设置单科课程教研组或课程组,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管理的作用。

(四)努力实现办学资源多元化,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始终坚持走依托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之路。“十五”期间,学校通过多方努力,实现了政府财政拨款、学校事业收入的稳定增长。通过争取政府投入和融资建设了校园网、博物馆、教学楼、实验室、体育场馆、生活服务设施等,在人才培养、城市文化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领导决策咨询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随着学校人才强校工程的实施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校基本办学条件与快速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资金成为学校发展“瓶颈”的形势依然严峻;学校所应该发挥的社会服务功能尚未完全显现出来。我们必须从增强自身社会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出发,进一步确立办学资源多元化的目标,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服务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

1.彻底克服和摒弃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等、靠的错误观念和意识,从大学精神的角度认识“办学资源由自己创造一部分”是我们的责任和学校发展的自然要求。出台强有力的政策,鼓励办学资源多元化工作。在调动和激励中让做出成绩的员工享有充分的利益;同时建立起一种个人、所在部门、学校三者之间利益分享的共赢机制。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争取政府财政拨款每年增长12%以上。争取社会捐赠面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继续深化学校与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多项合作,利用开发区每年2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在学校建设“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日语培训基地”、“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等,实现与地方的互动双兴。整合校内办学资源,加强干部培训、中小学师资培训等基地建设,增加社会办学收入。

3.进一步加大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力度,在已有的大连大学院士创业园、辽宁省生物医学材料研发中心等基础上,继续筹建跨学科的研究、咨询、服务中心,承接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各类规划的论证和咨询服务;加强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生物医学材料、现代企业管理、建筑工程、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大力开展横向科研及技术开发合作;鼓励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创办和发展校办产业,增加办学收入。

4.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和资源优势,发挥学校作为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的作用,积极参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连市“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建设以及“学习型城市”、“最佳旅游城市”的建设;发挥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在围绕区域历史、社会、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利用学校博物馆、音乐学院“三团”、艺术设计展等文化资源,为提升大连城市文化格调和提高大连市民文化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

5.合理规划资金投入重点,继续加大教学科研硬件条件建设,完成素质教育基地配套项目,加强校园网建设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40万册,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投资2.3亿元,新建科技楼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5万平方米,学生食堂1万平方米。完成校园环境改造工程和一期建设的建筑物的大修和改造工程。

第四篇:广州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一 评建过程与现场评估的基本情况

广州大学“以评促建”工作,主要经历了启动准备、全面评建、检查整改三个阶段。在启动准备阶段(1996-2002),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合并前1996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就已经开始的迎评建设工作、合并后学校立即成立了新的迎评机构组织学校的迎评个做;在全面评建阶段(2003.1-2005.9),广州大学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加强迎评领导机构建设、按照迎评计划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开始自查自评、促建促改促管工作;在检查整改阶段(2005.10-2006.12),广州大学完成的主要工作有:确定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强迎评办公室力量、迎评总动员和落实责任制、查漏补缺、接受省教育厅预评、做好全面准备接受教育部评估等。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广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办学特色获得彰显,做好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切准备工作。

教育部赴广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于2006年12月9日至12月14日对广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期间,专家组认真审阅了学校自评报告以及相关支撑材料;听取了广州大学庾建设校长关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汇报;考察了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间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以及图书馆、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体育馆等主要公共设施;走访了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等所有的22个学院(部),以及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教务处、评估中心等15个职能部处(单位);召开了校领导、知名学者、老教师等8个专题座谈会;观摩了学术科技节闭幕文艺晚会;考察了学生公寓、食堂并巡视了学生晚自习等情况;随机抽选105名学生进行了计算机、英语、师范生和大学物理等基本技能测试,听课43节,抽查了33门课程的1309份试卷,审阅了25个专业的822份毕业设计(论文),审阅了71份实习报告。

二 专家组的评价:总体印象与主要成绩

教育部专家组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讨论, 形成了如下考察意见: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广州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五校合并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和发展全局,秉承“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明显增强,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势头很好。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把迎接评估的过程作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建设、系统总结和深化改革的过程,三年来的评建工作,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专家组认为:1)广州大学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明确;2)教学中心地位突出,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不断深入;3)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和培养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4)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经费持续增长;5)教学管理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6)校风、学风良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同时认为,广州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秉承博学笃行优良传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广州大学在评建过程中的不足和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巩固和发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尤其要加大新专业的建设力度。二是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创新团队、学术梯队和新教师的培养。 四 整改指导思想

整改工作是以教育部〔2005〕1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点建设”的二十字评估方针,以解决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问题与建议为重点,继续巩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各项成果,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自我评估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 具体整改措施

(一)学科专业建设

整改关键:紧紧抓住学科建设龙头,拓展优势,彰显特色,重点加强新专业的建设。

1.巩固和发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

在既往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学校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策略,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办学层次与实力大幅提高,拥有12个省、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重点学科配套建设,研究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同时依托学校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学位点,大力推进名牌专业建设,积极建设一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名牌专业,并通过名牌专业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全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以此为基础,学校要进一步紧紧抓住学科建设龙头,在巩固已有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基础上,根据学校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大力培植和发展新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通过整改,为形成高度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群和学科专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整改期内,学校需要完成的整改任务是:

(1)进一步拓展省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的覆盖面,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新增15个左右的省重点学科、重点扶持学科和一批市重点学科,进一步形成优势学科群,重点培育

一、二个实力强影响大的学科,为申报国家级重点学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完善《广州大学名牌专业评估方案》,进行新一轮校级名牌专业与特色专业的建设与遴选,制订十一五期间拟新增的名牌专业的发展规划,尤其做好拟申报国家及省特色专业的发展规划,建设长效的名牌专业与特色专业的激励机制,以整体提升广州大学的专业建设水平;

(3)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出台相应措施,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规划,分期分批实施,部分亟待加强的新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优先实施,为学科与专业发展提供优良的实验条件平台,为申报国家、省重点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4)以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为基础,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增建一批省市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国家级精品课程有大的突破,重点进行各类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的网络化建设与营运管理,进一步推出一批特色课程及其相应的特色教材。

2.进一步加大新专业的建设力度

学校自2000年以来,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办学定位的变化,先后在原有多年专科办学历史及本科专业方向基础上新设置了41个本科专业。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类专业,积极发展适应对外开放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管理类专业和与地方支柱产业关系密切的应用型专业,同时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基础专业,尤其是依托传统学科和基础学科的优势,创建了一批高新技术及应用类专业,总的看来,这些专业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有相应的重点学科和研究生学位点支撑,具有多年的专科办学历史或原为本科专业方向,已经具备较好的办学条件,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新办专业的办学条件及教学质量的满意度高。从已有毕业生的20个新办专业来看,毕业就业率达到100%。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由于新专业增加得较快,其各方面建设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根据教育部专家组的意见与建议,学校在整改期内着重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部分新专业教师队伍的引进与培养。目前学校各类新专业教师核心骨干配备基本上能保证一正两副的框架与格局,专业教师队伍能保证在6——10人左右,这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但少数专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新办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问题;二是交通工程、日语、广告学、动画等四个新专业还存在缺乏学科带头人的现象,学校将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争取在上述专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大的进展,争取在整改期内使新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优良;

(2)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重点抓好培养过程的执行,保证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进一步改革各专业尤其是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新专业的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彰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4)以正在启动的全国专业教育评估为契机,全面加强新专业的内涵建设,强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使新办专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家专业评估的要求。

(二)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

整改关键:规划落实创新团队建设,完善学术梯队建设,着力进行新教师的培养,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力度

1.创新团队的建设

“人才强校”是广州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始终坚持把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以优秀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为骨干的师资队伍作为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服务水平,实现进入强校行列目标的关键,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实现学校中长期目标的角度看,我们的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仍然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承接重大科研课题的竞争力不够,还难以适应学校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学校要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培养一批学术大师、教学名师,打造更多的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开发与服务能力,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进军,大幅度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整改期内,学校将着力开展以下工作:

(1)深入调研,进一步确定学校在近期与中长期建设中创新团队建设的数量、条件和学科方向,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出台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办法,重点建设6——8个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2)将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学校提升科技开发与服务能力紧密结合,瞄准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领域凝练学科方向,积聚学科力量,规划建设2个左右能承担国家及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团队。

2.学术梯队的建设

几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积极引进学科专业建设所需优秀人才,师资队伍的结构、规模、素质都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在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还得到地方政府的褒奖。教育部专家组提出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梯队的建设,从学校的长远目标看,进行大规模高水平高质量及的学术梯队建设已经成为广州大学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与办学水平的关键条件。整改期内,学校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广州大学学术梯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术梯队建设激励机制。对已有相当基础的学术梯队,做好梯队的整合工作,对已有一定基础的学术梯队,作好带头人和梯队成员的遴选认定与补缺工作,对于缺少相应基础的学术群组,做好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培养工作;

(2)以申报新的博士点与硕士点为契机,以国家级研究项目及省市级各类重大研究项目及重大科技开发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为纽带,加强学术梯队的合作,强化学术梯队建设。

3.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本着“教学立校”的办学理念,素来重视新教师的培养,有较完善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等一系列培养培训制度,制订有《关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指导意见》,实行青年教师培养指导制度,指定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采取得力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规定每个新教师和45岁以下教师都必须接受教育技术培训等,这些都为新教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很多青年教师经过数年的锻炼已经成为非常优秀的教师,但由于学校近年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引进的新教师数量多,如何从整体上使这批学术基础好、学历层次高的新老师迅速成长为合格以至优秀的高校教师,是广州大学在今后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着力关注的事情。整改期内学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执行《广州大学主讲教师资格认定与复查办法》,进一步完善新教师培养指导制度,使所有新教师在主讲课程之前,不仅要获得资格,而且要接受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和教学全过程的听课、辅导、试讲、指导实习等方面的训练,达到相应的教学水平;

(2)通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在新教师中普遍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要求所有青年教师在入校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次校或院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促使其钻研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追求教学艺术、熟悉教学规律,教学水平能够在三至五年内达到较高层次。

4.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经过长期的队伍建设,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深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竞争上岗,一批高学历、高职称、年富力强的人员调整到校院二级教学管理的关键岗位,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大幅度提高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水平和和本科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整体看来,教学管理队伍稳定,结构合理,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强,爱岗敬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管理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教育部专家组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基于此,学校在整改期内继续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培养、引进和调整等各种渠道,整体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培训与学习,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2)对于新近走上院系教学管理领导岗位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业务培训,使他们注重敬业投入,注重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学校在整改期内将以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契机带动学校整个本科教学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在全校形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管理文化,进一步完善领导重视教学、制度保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关注教学的机制,保障学校办学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六 整改实施阶段与期限

根据教育部评估中心的要求,广州大学的的整改建设工作时间为期一年,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12):调整成立评估整改工作机构,梳理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考察意见与整改建议,提出学校总体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确定学校整改的工作进程与工作抓手。

第二阶段(2007.1——2007.2):组织校院两个层面的评估情况汇总与调研,召开专题座谈研讨会,细化整改方案,将每项整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院(部)教学单位及有关职能部处与教辅单位,各教学单位、机关部处及教辅单位形成各自的整改方案,学校领导与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整改责任书,确定整改进度,明确整改目标,结合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启动整改提高年活动。

第三阶段(2007.3——2007.10):整改方案全面推进落实,建立整改汇报反馈通报机制,整体推进,分片整改、分片落实、分片检查,推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第四阶段(2007.11——2007.12):校院全面进行整改总结与检查验收,包括教学单位、机关部处及教辅单位自评自查和学校整体验收评查两个环节,形成学校整体整改工作报告并向教育部汇报。

广州大学有着“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先进办学理念,有着“重基础、重实践、重质量、严管理”优秀办学传统,有着博学笃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办学特色,在整改期内,广州大学一定能够在既往评建工作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意见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向国家与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的整改答卷。

2006年12月

第五篇:衡阳师范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关于呈送《衡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整改方案》的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2006年12月24日至29日,以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向农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专家组一行11人,对我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专家组以严谨务实的态度、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认真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材料、座谈走访、听课测试等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衡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考察意见》,向学院领导、系部主任、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反馈了意见,并在全院中层干部、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博士、教学督导团负责人、离退休人员、民主党派负责人、学生等方面的代表会议上通报了考察意见。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和评估专家组反馈的意见,我院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了党委会议,专题研究了整改工作,制定了我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现将整改方案报送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附:《衡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衡阳师范学院 2007年1月24日

附:

衡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评估专家组反馈的意见,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教育部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成绩和办学特色。认为我院高度重视评建工作,以评促建成绩突出。主要成绩有:定位准确,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突出;措施得力,师资队伍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加大投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学风优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弘扬百年师范传统,发挥教师教育优势,走出了一条服务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新型中学教师的特色之路。同时,就我院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学院要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支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重点加强新专业和实验室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要继续加大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层次与水平,促进学科建设。

专家组在意见反馈中,还就我院办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对于专家组反馈的意见,学院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先后召开了中层干部会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会议、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教学督导团会议,对我院评建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进行了深入讨论。我们一致认为: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全符合我院的实际,对我们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我院对整改工作的认识和整改思路

(一)整改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我院作为省属地方本科学院,及时抓住了这一机遇,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周密组织开展评建工作。在评建过程中,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非常重要。我们认为,教学条件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都关系着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和我院人才培养的需要,认真整改,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整改的任务还很艰巨,必须把需要整改的问题,结合学院事业发展的大局来思考,结合本科教学工作的全局来考察;变“要我改”为“我要改”,通过扎实有效的整改,带动学院的全面发展。因此,院党委决定:2007年为我院的教学工作整改年,要重点抓好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整改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深入讨论、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院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整改工作的基本思路。

1、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精神,深刻领会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科学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拓展思路,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评估整改为契机,巩固评建成果,建立评估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成立“衡阳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整改工作。该领导小组下设整改工作办公室。将原评估办更名为“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作为学院常设机构(正处级)和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专门负责整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

根据教育部专家组的意见和学院实际状况及发展要求,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要求各职能部门、各教学部门根据学院的总体方案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分解指标,层层落实,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每一项整改任务。

4、整改的步骤和措施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步骤、有重点进行整改。2007年,整改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7年1月为宣传发动阶段,组织学习讨论,研究整改意见,制定整改计划,部署整改工作。

第二阶段:2007年2月-2007年11月为整改建设阶段,学院和各职能部门、教学部门按照整改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2007年12月为回顾总结阶段,总结评建、整改经验与不足,向教育部呈交整改报告。

由于办学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大、周期长,相关的一些工作必须与“十一五”规划或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进行整改。但在2007年,学院将按照专家组的意见,积极筹措经费,加快办学条件建设,通过引进、培养、激励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本科教学工作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三、整改工作的措施及责任

为了加强对整改工作的领导,确保整改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学院党委研究决定,学院整改工作总责任人为党委书记周玉明、院长许金生。根据院领导分工,确定具体整改工作责任院领导、责任人、责任单位。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学院拟采取如下整改措施:

(一)积极筹措经费,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

1、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主动向省市领导汇报工作或邀请省市领导来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加强沟通,增进理解。积极争取省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和省、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努力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通过科研立项、联合办学、校友捐助等渠道,积极寻求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为学院的发展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责任领导:许金生

责任人:龙显成、邝代治、邓纯元、刘沛林、仇益元、廖北文、尹季、冯泳兰

责任单位:计划财务处、规划建设处、院办、科技处

2、加强基础设施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设。完善新校区配套设施,加快后续建设。统筹规划、科学论证,调整、优化两个校区功能。继续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创造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校园环境。不断增加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整合资源,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责任领导:龙显成

责任人:邝代治、张登玉、仇益元、廖北文、邓新武、贺黑生 责任单位:计划财务处、规划建设处、资产处、宣传统战部

3、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增加教学经费。深化财务制度改革,规范财务管理,开源节流,厉行节约,科学整合资源,合理支配学院办学经费,优先保证教学经费。

责任领导:邝代治

责任人:廖北文、邓新武、李玲 责任单位:计划财务处、资产处、审计处

(二)引进充实,培养提高,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实施“人才强校”工程。①继续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积极引进人才。学院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今年拟投入1000万元专项经费,加快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强化学科梯队建设。拟引进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5-8名;引进其他高学历、高职称教师100名。②继续实施“蓄水藏龙”工程,强化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鼓励措施,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针对学院紧缺专业师资缺乏的现状,今年拟选拔推荐10名优秀教师到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定向培养、访学,派遣5名教师到国外留学访学,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并通过严格履行培养合同确保选派的教师按时返校工作。③继续实施“导师制”,培养中青年教师。完善外聘、返聘教师制度,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本科生上课、开设专题学术报告。坚持“重质量、控数量、重成效”的原则,返聘学院一批身体健康、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授承担教学任务,“以老带新”指导年轻教师,加快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2、加大投入,深化改革,为培养名师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①继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重点加大对学科梯队建设和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骨干教师、业绩突出的教师的待遇,稳定人才、留住人才。②结合今年新一轮教师聘任工作,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聘任制,形成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竞争淘汰的用人机制。同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工作业绩相联系,鼓励教师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追求事业发展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办法,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符合教学科研工作规律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③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环境,搭建事业平台。创造各种学习条件,促使教师提高教学学术水平;加强政策导向,激励教师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树立开放的观念,多为教师提供出国进修、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多提供去国内一流大学进修、学习机会,让教师最大程度获取前沿学科知识、获取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益。要健全机制,积极为教师教学科研创造条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真正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激励教师充分发挥潜能,引导教师成为“教学名师”。

通过努力,尽快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积极培育教学名师,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

责任领导:许金生

责任人:皮修平、周辉湘、樊期顺、聂东明、冯泳兰、各教学部门主要负责人

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各教学部门

(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1、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目的,加强学科建设

①加大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投入专项经费,有计划、有步骤加强基础建设,保证学科建设所需经费。

②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整改期间,按照学院《“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的要求,加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建设力度。既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思路,遵循市场规律,签订灵活的聘用合同,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又要充分利用院外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强化学院学科建设,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搭建平台。 ③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本着“精选、培养、重用、厚待”的原则,对基础学科主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新兴学科主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每年选出5-1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20名骨干教师列入人才培养工程,进行高起点、系统化的培养,提高他们在学科建设、学术水平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大力做好学科带头人的稳定工作。继续完善教学科研关键岗位、重点岗位和主讲教师岗聘任制度;完善学科带头人考核培养制度、教师职称评聘和津贴分配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关心学科带头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为稳定高层次人才创建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④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办学水平。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校定位,认真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整合现有学科资源,突出自身特色,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增强学科实力。

责任领导:刘沛林

责任人:周辉湘、冯泳兰、樊期顺、各教学部门负责人 责任单位:科技处、人事处、各教学部门

2、以重点专业、传统专业为依托,加强新办专业建设 一是借鉴传统优势专业、重点专业办学经验,加强对现有新办专业的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二是加大投入,加强新办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臵,保证新办专业教学经费和设备、设施及图书资料的需要。三是处理好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关系,突出师范专业特色和优势,确保非师范专业办学质量和效益。四是加强对新办专业的教学水平与质量的管理监控,保障新专业的教学质量。

责任领导:皮修平

责任人:聂东明、各新办专业负责人 责任单位:教务处、有关教学部门 (四)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技能规范的要求,完善由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论文)、专业实习实训、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六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各专业特点,按照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要求,完善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大纲。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实践教学:一是加大投入,优化仪器设备配臵,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二是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时数;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计划、组织、运行和质量管理,明确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形成“双轮互动”;四是继续加强师范专业的微格教学训练,突出培养非师范专业学生的从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五是加强校园网建设,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2、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优化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特别是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四项教学经费的逐年增长。制订相关措施,促进实验室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大纲,严格审定实验开出项目,切实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和时间。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项目立项和管理,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3、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水平。①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力度。完善并落实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管理和奖惩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几个重要环节的管理。教务处、教学单位和指导教师层层把关,齐抓共管,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②完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完善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较早地进行科研训练,自主开发课题和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为毕业论文(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面向学生开放教师阅览室、系部资料室,继续做好开放实验室工作,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条件。

责任领导:皮修平

责任人:张登玉、聂东明、邓新武、李玲玲、邓双喜、刘艳波、陈溪辉、各教学部门负责人

责任单位:教务处、资产处、信息与网管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各教学部门

(五)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强化办学特色

1、坚持教师教育道路。认真总结百年师范教育经验,坚持教师教育道路,把握好非师范专业建设的规模和节奏,集中精力培植教师教育特色,打造教师教育品牌。

2、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教育学学科的作用,整合学院的教师资源,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摆到教学改革的突出位臵来抓,建立起完善的教师技能培养体系。以继续教育学院为依托,整合资源,提高层次,完善多层次的教师职后培养体系,为教师终身学习,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优质服务。以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为重点,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和基础教育发展互补互动的良性机制。

责任领导:周玉明、许金生

责任人:皮修平、张登玉、聂东明、何敦培 责任单位:教务处、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上一篇:巴啦啦小魔仙之大电影下一篇:办理业务的单位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