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宏观世界话玉溪》中学术研究方法的运用

2022-10-23

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是常用的学术研究方法。本文对陈伯海先生的《宏观世界话玉溪》一文展开讨论, 阐述如何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这两个常用的学术研究方式, 希望能为大家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带来些许启示。

《宏观世界话玉溪》的引言一开始就交代了全文的写作思路和步骤。如同文中所说“是把李商隐放在古代诗歌演变的历史长河中作一点考察, 看看这位杰出的诗人在中国诗歌史的逻辑体系中究竟构成怎样特殊的一环, 而通过这一环节与其他环节的联系, 又该如何来把握整个诗歌发展的基本链索。”作者一方面试图把李商隐放在古代诗歌演变的宏观世界中去探究;另一方面是要讨论李商隐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枢纽点”作用。文中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并用, 二者互相渗透, 互相补充, 完美结合。

1 以逻辑方法为主, 同时渗透历史方法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宏观世界话玉溪》的第一部分内容当中。作者旨在从晚唐诗坛的大势入手, 探讨李商隐在当时诗歌潮流中所处的地位, 具体在说明晚唐诗歌的大势时, 从历史材料入手, 详尽列举出了不同时期人们对晚唐诗派的看法。例如从唐末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开始, 列举了宋朝蔡启所撰书话, 清代李怀民所著《中晚唐诗主客图》等历代研究唐诗的理论名篇中对晚唐诗派划分的不同说法, 从而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本身创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综合, 得出了全面而具体的结论, 即晚唐诗坛可以归纳为六个流派, 以白居易为宗的“通俗派”、以元结为宗的“作风简古派”、以张籍为宗的“律师正格派”、以贾岛为宗的“苦吟诗派”、以韩愈为宗的“博解宏拔派”、以“温李”为大宗的“瑰奇美丽派”。论文对每一流派的代表诗人、诗歌语言、诗歌风格都作了分析归纳, 使我们对晚唐诗歌大势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论文循此前进, 运用分析的逻辑方法探讨李商隐在当时诗歌潮流中所处的地位。作者首先对以上六个诗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分别论述了他们在成就高低、影响大小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学白居易和学元结的两派, 文中是这样说明的, “总的说来, 其成就并未能超越所学习的对象, 尚不足以别开生面, 自立门庭。”等,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很容易找出前五个流派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普遍成就不高, 影响不大。那么“温李派”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与其他流派进行比较以后发现“唯有‘温李’的一派名家辈出, 流传广远。”经过比较分析、排除归纳, 结论很明显, 晚唐诗成就与影响最大的当属“温李”一派。论文进一步对“温李”一派的内部关系进行分析, 在分析排除了这一派的诸多诗人后, “温李派”的正宗当属温庭筠和李商隐的结论清晰可见。这个时候要讨论李商隐的晚唐诗歌地位, 很自然的就要对“温”“李”二人进行比较, 论文边分析边综合, 认为温庭筠只是这一派的正宗, 而李商隐不仅限于此派的正宗, 还融汇了前人的艺术成果, 形成了独特的“情深词婉”风格, “达到了晚唐诗坛的高峰。”

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主要是以研究对象的内部联系和结构为根据, 从具体的发展点上进行考察, 而这种从最具体的发展点上进行的考察, 给我们得出了一个最一般的抽象结论。

2 以历史方法为主, 同时渗透逻辑方法

《宏观世界话玉溪》的第一部分已经说明了李商隐在晚唐诗坛的特殊地位, 接下来为了使论证更加充分, 论文从整个诗歌发展的宏观世界来探讨晚唐诗的历史地位及其意义, 作者是要把李商隐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作以研究。

《宏观世界话玉溪》选取人们熟悉的“唐诗”与“宋诗”概念, 首先概括出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唐人“以诗为诗”, 宋人“以文为诗”, 这一命题成为这一部分在运用历史方法研究时的理论资源。作者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分析与说明, 使我们认识到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前者最大的特点是保持抒情传统。后者则反其道而行之, 不论是入诗材料还是写作手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了“质素的更新”。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唐诗的“以诗为诗”为什么会发展到宋诗的“以文为诗”, 因此论文紧接着就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其中的原因。正是在唐代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这一特殊时代条件下, 诗人满眼盛世, 满心欢喜, 诗歌以抒发感情为主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宋以后, 封建社会进入后期, 社会矛盾和危机加重, 人们的思想也逐渐转向对事理的探究与思考, 哲学、史学有了新发展, 其它艺术形式例如小说、戏曲、散文开始崛起, 并且逐渐向诗歌创作中渗透、靠拢, 由此诗歌也就由“以诗为诗”转变为“以文为诗”。以上分析的是发生这种转变的历史原因, 同时也说明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是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宏观世界话玉溪》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 继续进行历史的分析。它给我们重点分析了中唐诗转向宋诗中间一个无法逾越的阶段—晚唐诗的特点。以“温李”为代表的诗人“重视表现人的细微感受和曲折心理, 作风精工典丽, 富于联想和暗示情味”。论文从时代环境的影响和文学本身的流变两个方面来综合分析, 认为“晚唐诗是中唐诗的否定, 是盛唐诗的否定之否定”。同时还从诗人的心理变化、诗歌内容、诗歌表现形式等几个方面分析指出了同是以抒情为特质的盛唐诗与晚唐诗的区别, 使我们对晚唐诗的历史地位有了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 “晚唐诗终究只能算作盛唐诗坛抒情绝唱的回光返照”, 但论文没有否定晚唐诗本身的价值与地位, 在下面的论述中再次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肯定了晚唐诗所取得的成就, 一方面晚唐诗是沟通中唐与北宋之间的桥梁, 即李商隐诗歌的一些方面的特点被宋诗所吸收;另一方面晚唐诗对宋词也有深刻的影响, 宋词中的慢词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李商隐婉曲抒情的技巧, 词家中的婉约派可以说是“整个地就是从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终生化出来的”。

在这一部分里, 论文围绕李商隐及晚唐诗, 就唐宋之间诗歌潮流的变化进行论述, 通过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多次循环螺旋式上升, 层层深化, 清晰准确地把握住了李商隐在诗歌历史中的地位与取得的功绩, 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到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唐诗与宋词之间的枢纽点作用, 内容再次升华, 使我们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 《宏观世界话玉溪》是一篇成功地将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相结合运用的典范性论文。论文条理清晰, 论证严密, 内容丰富, 对我们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摘要:探讨分析了《宏观世界话玉溪》是如何运用历史和逻辑这两种学术研究方法, 辨明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学术方法,历史方法,逻辑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学锴, 余恕诚, 黄世中.李商隐资料汇编[J].北京:中华书局, 2001.

[2] 林先发, 司马志纯.论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J].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

[3] 朱志凯.逻辑与方法, 北京:人民出版社.

[4] 谷振诣.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J].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浅谈区县级烟草商业公司如何建立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体系下一篇:浅谈青年职业生涯规划与导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