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绵与快速路建设

2023-02-01

引言

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 我院开展了《杭州市江东大道快速路方案研究》, 江东大道全长19.8Km, 红线宽79m, 东西横穿大江东产业集聚区, 西接德胜快速路。

依据交通分析结论, 江东大道为一条结合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社会车辆等的复合型交通走廊。方案研究充分考虑性价比和景观效果等因素, 采用地面快速路方案。为最大限度的保证道路的景观效果, 打造一条“景观中的快速路”, 除核心区块采用下穿隧道形式外, 其余相交道路均采用上跨或下穿形式与该路立交, 并充分的利用河道、BRT站台等因素解决南北慢行沟通。

一条快速路的设计需要结合道路、桥梁、隧道、市政给排水、景观园林各专业的相互融合与衔接, 尤其体现在海绵建设上。

江东大道如何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

江东大道为地面快速路, 作为一条“景观中的快速路”, 绿化空间较大, 可以很好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空间。红线外30-50m绿带+6.5m宽侧分带+9m宽中分带。

1、标准断面LID设计

1) 在江东大道上推进建设海绵城市, 可以采用的LID措施有:人行道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透水沥青、简易生物滞留带、复杂生物滞留带、草沟。

2) 排水方式:中央隔离带雨水汇流至两侧草沟;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辅道 (15.5m+6.5m) 雨水汇流至侧分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4.5m) 雨水汇流至路外绿化带。雨水在LID设施中, 优先将雨水下渗。当土层含水饱和后水位上升, 当水位高于雨水口顶面标高时溢流进入雨水口排入下游雨水管道系统排除。

2、具体的工程措施

1) 工程措施一:“渗”, 减少路面、地面硬质铺装、充分利用渗透和绿地技术, 从源头减少径流 (与道路设计的融合) 。

2) 工程措施二:“滞”, 降低雨水汇集速度, 延缓峰现时间, 既降低排水强度, 又缓解了灾害风险。

3) 工程措施三:“蓄”, 降低峰值流量, 调节时空分布, 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江东大道的“蓄”:

1、充分利用河道水体蓄水的容量。

2、在红线外开阔空间, 合适的位置建设调蓄池。

3、立交互通处, 绿化空间较大处, 设置蓄水池, 水景观与雨水调蓄相结合 (与桥梁隧道相结合)

4) 工程措施四:“用”, 利用雨水灌溉等利用, 提高用水效率

5) 工程措施五:“净”, 减少面源污染, 改善城市水环境 (与景观园林相结合) 。不仅要采用耐旱耐湿植物, 更好处理道路的景观效果。

6) 工程措施六:“排”, 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避免内涝等灾害, 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快速道路中的应用

作为城市交通网络, 快速道路系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其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支撑, 在雨季对雨水科学合理的排放对于城市交通畅通以及洪涝灾害的防止和确保人们财产安全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 城市快速路的雨水流量一般都很大, 并且夹杂的多种杂质, 对城市水资源往往也会造成污染;其次, 在夏季通常很多城市都会遭到强降雨, 导致城市出现内涝情况, 对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 这与城市道路的过于硬化以及道路管网建设不合理密切相关。所以, 很有必要在城市快速道路建设中将海绵城市理论有效应用。

加强对于城市快速道路渗透作用, 例如“透水铺装技术”。主要包括两种, 分别为透水沥青混凝土以及水泥混凝土等。在对快速道路实施透水铺装后, 通常可以采用绿地以及快速道路附近地下空间实现排水的目标, 对于雨水的处理中需要确保路面具有绿化带区域, 在对路面雨水的处理中可以使得雨水进入绿化带当中, 按照其规划技术将雨水引入到红线之外的绿化带当中, 这样就能够防止雨水对于快速道路的路面地基稳定性产生影响, 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应当地气候以及水土植物的栽种。对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能够使得城市路面建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同时还能够使得城市储备更多的水资源。

另外, 快速道路还能够将车辆行驶的噪音降低, 从而实现对噪音污染降低, 同时这一类快速道路还能够防止产生水漂, 有着非常实用的价值。

在对快速道路的建设当中, 加强对于海绵城市的应用。首先, 在对材料的选择中需要按照实际需求选择可靠性高的透水材料, 这就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率, 比如, 沥青磨耗层以及多孔混凝土和碎石混凝土等。其次, 在实际的施工中, 为了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将道路路面的空隙加强, 以此提升路面的透水性, 使得在产生暴雨时能够将雨水及时的排放, 防止因为雨水沉积造成打滑以及炫光等, 还需要在快速道路两旁做好相应的绿化工作, 以此将水资源做好蓄存这样, 海绵城市建设就能做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能够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就需要将海绵城市理念有效的应用到城市道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提高城市道路透水性, 减少雨水排放量, 提高雨水存储与再利用功能, 尽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以及干旱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2012年, 海绵城市这个概念首次被提出, 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海绵城市 (LID) 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降水时, 利用一些绿化植物的保水功能和蓄水池等收集雨水, 实现防内涝及蓄水抗旱等功能。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之间的矛盾, 并助力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构建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本文从快速路建设角度出发, 对海绵城市展开研究分析, 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快速路,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案探讨[J].给水排水, 2016, (11) :27-31.

[2] 高伟.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 (12) :64-66.

[3] 孙芳.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上一篇: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一篇:铁道战备单位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