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理念构建高教改革新模式

2022-10-21

“十一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左右, 高等教育正向着普及化目标发展, 国际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大, 我国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而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 一些教育专家和社会人士对现行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进行了批评, 将教育批判为“世界上惰性最大的事业”。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束缚了教育的发展。在社会竞争激烈、矛盾冲突凸现的时代, 需要我们用新理念来审视并改革高校管理, 探索一条有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 即培养和谐的人、创建和谐校园, 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 当前的高等教育在管理、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存在问题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教学都存在着许多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问题, 严重阻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

首先, 在当前的高校管理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旧理念。重职位、轻岗位;重资历、轻智力;重权益、轻效益;重领导、轻服务等等[1]。这些陈旧的观念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它们阻碍了竞争机制的引入, 阻碍了现代信息技术为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阻碍了以效益求发展、以实干求进步的良好风气的形成, 也阻碍了以服务为导向的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运作机制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陈旧的理念, 不利于把高校营造成为一个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服务的园地, 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知识丰富、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人才。

其次,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强调“专业”教育, 忽视学生“全人”的培养。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 过分追求就业率、极端强调学生的竞争力, 不仅是学生个人的迫切要求, 也成为部分教育教学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在这种目标指引下, 学生急功近利, 忽视个人人格的塑造;教师“以教代育”, 忽视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使得学生难以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更难以成为日后国家建设的真正栋梁。

因此, 要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适应国际合作和竞争、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等教育就应与时俱进, 探索新的教育理念。

2 建立和谐新理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础

理念是行为的指导、是工作的根基, 更新管理观念是加强和改善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 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之间碰撞甚至冲突的机会相应地越来越多。和谐理念诞生在当今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 来自于现实文明的强烈召唤, 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环节。党中央相继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无疑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强调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因为人的问题不解决, 增长方式就难以转变;人的问题不解决,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对于育人的重要机构——高等学校来说, 牢固树立起和谐理念更是改革与发展的基础, 要努力将人文精神、民主法治思想、和谐身心作为贯穿管理、教育教学的主线与灵魂, 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3 多角度改革创新、全面贯穿和谐理念

理念是用来解决根本问题的, 而教育理念的贯穿则要通过管理、教育教学等多角度的创新、多个环节的改革来实现。

3.1 高校管理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当代中国的教育问题层出不穷, 社会文化的缺失成为问题和矛盾不断产生的重要因素, 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同时, 高等教育又是丰富社会文化的重要源泉。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传播人文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构建起能更好地创造人文精神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在高校管理与人文精神结合的过程中, 一要注意管理主体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要注意管理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首先, 要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管理体系。高校中的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要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使学生能受到这种精神的耳濡目染, 使学校处处闪烁科学、文明等崇高精神之光。

其次, 要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管理者的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 增强服务意识, 还要同时开展创造性的人文研究, 在学习研究中提高认识、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理论, 发挥出高素质管理者的优势。

再次, 要加强人文实践性课题的研究。教师要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真正把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加强课外学术活动的指导, 使人文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余活动中。

最后, 要完善人文教育效果的监管机制。建立起对人文教育成果监控和反馈机制,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改进人文教育方法。

3.2 当代学校管理与民主法治教育相结合

当代中国正逐步向法治化推进, 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后, 法治化进程日益加快。本着高等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 在学校管理与科研中摒弃旧观念的束缚、确立当代学校管理与民主法治教育相结合这一理念势在必行。应把学生培养成为民主法治精神的理性社会的主体, 并通过他们进一步推动学校管理和社会的进步。

第一, 要加强民主法治教育研究。通过民主法治教育研究, 发展高校广义管理者 (包括行政人员、教师、学生) 参与管理的意识, 使他们认识到这既是自己的权力同时也是义务。当每个主体的主体意识都发挥出来时, 学生、教师、行政人员能成为平等的协作者, 民主化法、治化的高校管理模式的建立必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 要在教学中贯彻民主法治思想。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播民主法治思想的重要阵地。教师与学生要互相尊重, 互相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知道自己的使命, 以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组织教学。

第三, 要在管理中贯彻民主法治思想。高校是知识密集的场所, 高校管理的对象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人群, 因此, 高校管理尤其要把民主法治思想贯穿其中。我们要不断提高管理者的民主法治意识, 通过民主法治化管理来处理好与教师、学生等管理对象的关系, 这样不仅会使管理更有效, 更合情、合理、合法, 也让民主法治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意识中去。

摘要: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束缚了教育的发展。确立和谐新理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础, 即要将人文精神、民主法治思想、和谐身心培养作为贯穿管理、教育教学的主线与灵魂, 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谐理念的贯穿则要通过管理、教育教学等多角度的创新、多个环节的改革来实现。

关键词:高校管理,和谐理念,人文精神,民主法治思想,和谐身心

参考文献

[1]  张建恒.论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观念的转变[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06, 3.

[2]  白雪峰.浅谈和谐理念下的大学生“三观”教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

[3]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

上一篇:区块链时代法律所面临的影响下一篇:潮汐带油区管理方法探讨